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什么的结论

作者&投稿:蒙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结论。《谏太宗十思疏》,作者将德比喻为木之根本,流之泉源,充分肯定德对政权稳定的重要作用。强调了德义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性。运用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来推理,引出正题,浅显易懂。魏征以木长需固本,流远需浚源作类比,得出的结论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楸木欲流引出什么的结论?
作者用树木、河流作比,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结论。

《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在提出“十条自我反思”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比喻论证、正反对比以及举例的论证方法。先用比喻正面论述“固本”才能“木长”,“浚源”才能“流长”,“德厚”才能“国安”;再继续用比喻从反面论述,反之,国不能安。第二段还以历史为鉴,举例论证应当居安思危。【原文】:谏太宗十思疏 朝代:唐代 作者: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
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作者首先举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作者先设置这样两个形象性和哲理性都很强的比喻,而后引出了自己要表达的真实意图,这种手法的应用是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果作者开篇不用这十分形象的排喻,而...

谏太宗十思疏核心内容
1、《谏太宗十思疏》,作者将德比喻为木之根本,流之泉源,充分肯定德对政权稳定的重要作用:“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认为得天下的君王易失民心原因的句子是:“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3、《谏太宗十...

《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认为得天下的君王易失民心原因的句子是?_百 ...
《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认为:“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并以”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

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如何表现忧患意识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宰相魏征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在这篇文章中,魏征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个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其主题是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十个建议。魏征敢于直谏...

谏太宗十思疏网开一面的句子是什么?
谏太宗十思疏网开一面的句子如下: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谏太宗十思疏语言特点
1、雄辩而文雅:苏轼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表达极为雄辩而文雅。他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夸张等,使整篇疏文韵律感十足,文辞清丽。例如,人生如寄,一世而已。功名如浮云,红日一鸣方至。因大而思之,而及巨蜚之俊也,不察焉,则德辰之明也将暗矣。这种辞藻的运用既显示了作者的...

谏太宗十思疏一文的作者魏征是什么时期
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3、评价 赵顼:唐李世民必得魏徵,刘备必得诸葛亮,然后可以有为,二子诚不世出之人也。曾巩:当房、杜之时,所与共事则...

谏太宗十思疏中开头什么运用两个形象
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开篇设置树木泉水这样两个形象性和哲理性都很强的比喻,是为了引出自己的: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文章第—段即开宗明义,用树木、河流作比,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

红河县19266772442: 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楸木欲流引出什么的结论? -
熊潘盐酸: 作者用树木、河流作比,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结论.

红河县19266772442: 《谏太宗十思疏》的中心论点究竟是什么 -
熊潘盐酸:[答案] 文章开宗明义,起笔第一句即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正面设喻,借此引出全文的中心观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随即第二句又从反面设喻强调“德不厚”的“知其不可”,这也是为了突出“积德”对于人...

红河县19266772442: 《谏太宗十思疏》中富有哲理的句子 -
熊潘盐酸:[答案] 第一段 以"固本思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臣闻"的口气不卑不亢,令人警醒.先从正面说,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红河县19266772442: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涘其泉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熊潘盐酸: 这是一句中国古诗词,意思是:想要木头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更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这句诗比喻想要实现长远的目标,必须从根源上稳固基础,才能不断前进,不断取得胜利.

红河县19266772442: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现象总结 -
熊潘盐酸: 解读《谏太宗十思疏》一太宗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从古至今,像魏征这样冒死上书的是绝无仅有.啊,想象一下商朝纣王时,有一位臣子也是像魏征这样----结果,纣王...

红河县19266772442: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请以“源... -
熊潘盐酸:[答案] 源泉 老家,是那最原始的,却源源不断迸发我生命活力的源泉,永远的源泉. 老家是一个隐在胶东丘陵中的小小村庄.这里的晴天总是梦幻般的蓝底白云缀.家乡无大河,却有许多孕育小鱼的溪流滋润一方.你听不到狼嚎,看不到蛇跑,顶多夜里闻几声...

红河县19266772442: <谏太宗十思疏>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熊潘盐酸: 第1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章开篇连用两上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正面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接着,紧承上文,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点明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责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国的重任,则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历代统治者创业后守成的历史经验.贞观十一年正是唐太宗执政后的鼎盛时期,魏征提出这一点,是很有眼光的.

红河县19266772442: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
熊潘盐酸:[答案]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就是说什么都要经历从 量变到质变! 我听说,要想使树木生长得茂盛,必须稳固它的根部,因为根深方能叶茂;要想水流潺潺,经久不息...

红河县19266772442: 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
熊潘盐酸:[答案] 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出自: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解读]要想树木长得高大,应当使它的根部长得稳固,要想让泉水永远畅流,必须疏通它的源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