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全文翻译。谢谢!

作者&投稿:子丰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全文翻译~

翻译: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但是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是得到一个活人”,便到处传谣言。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吕不韦(?~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秦昭王四十年(前267年),太子去世了。
到了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年),把他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立为太子。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立她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
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异人(后改名子楚),异人的母亲叫夏姬,不受宠爱。异人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子楚也不以礼相待。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穿井得一人

翻译: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出自春秋时期的吕不韦的《吕氏春秋》

扩展资料一、穿井得一人故事的启示
①道听途说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②不要轻信流言,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③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要有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和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二、作者简介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1-3] 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
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饮鸩自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慎行》这是原文,后面是对照译文:)~
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
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于是扌豕

崔杼之于,令之争后。崔杼之子相与私哄,崔杼往见庆封而造之。庆封谓崔杼曰:“且留,吾将兴甲以杀之。”因令卢满嫳兴甲以诛之。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烧其室屋,报崔杼曰:“吾已诛之矣。”崔杼归,无归,因而自绞也。

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齐人以为让,又去鲁而如昊。王予之朱方①。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围朱方,拔之。得庆封,负之斧质,以徇于诸侯军,因令其呼之曰:“毋或如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亡其大夫。”乃杀之。

黄帝之贵而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贵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身为残,支属不可以见,行忮②之故也。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
(取材于《吕氏春秋.慎行》)

译文:)~
崔杼与庆封合谋杀害齐庄公。庄公死后,二人另立景公为国君,崔杼给他作相。
庆封又想杀掉崔杼,取代他为相。于是他挑拨崔杼的儿子们,让他们争夺做后嗣的资格。崔杼的儿子们相互私下争斗起来。崔杼去见庆封,告诉他这件事。庆封对崔抒说;“你姑且留在这里,我将派兵去把他们杀掉!”于是派卢满嫳起兵去诛杀他们,把崔杼的妻儿老小以及宗族亲属斩尽杀绝了,烧了他的房屋住宅,回报崔杼说:“我已把他们杀死了,”崔杼回去,无家可归,因而自缢而死。

庆封做了齐景公的相,景公深以为苦。庆封外出打猎,景公同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虿起兵讨伐庆封。庆封凭借他的属下同景公交战,未能取胜,就逃亡到鲁国。齐国就这事责备鲁国。庆封又离开鲁国进入吴国,吴王把朱方邑封给了他。楚灵王听说这事,就率领诸侯军进攻吴国,包围朱方,攻克了它,俘获了庆封,让他背着斧质在诸侯军中巡行示众,并让他喊道:“不要象齐国的庆封那样,杀害自己的君主,欺凌丧父的新君,强迫大夫盟誓!”然后才杀了他。

黄帝那样尊贵也要死;尧舜那样贤德也要死;盂贲那样勇武也要死;人本来都要死,象庆封这样的,可以说是死而又死了。自身被杀,宗族亲属也不能保全,这是为非作歹的缘故。大凡邪恶的人做事,开始时互相帮助,到后来一定相互憎恨。行事符合道义的就不是这样,他们开始时互相帮助,时间长了互相信任,最后互相亲近,后代的人把这种做法当作准则。


《吕氏春秋·慎行论》求人赏析
无竞惟人:国家强大完全在于有贤人。【译文】要使自身安定,国家安宁、天下太平,必须依靠贤人。古代治理天下的共有七十一位圣王,从《春秋》看,自鲁隐公到鲁哀公共十二代,在这期间,诸侯获得君位和失去君位,其道理是一样的;得到贤人,国家没有不安定的,名声没有不显荣的,失去贤人,国家没有不危险...

《吕氏春秋·慎行论》无义赏析
先王之于论也极之矣①。故义者,百事之始也,万利之本也,中智之所不及也。不及则不知,不知则趋利。趋利固不可必也②。公孙鞅、郑平、续经、公孙竭是已。以义动则无旷③事矣,人臣与人臣谋为奸,犹或与之④,又况乎人主与其臣谋为义,其孰不与者?非独其臣也,天下皆且与之。公孙...

《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赏析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②,玃似母猴③,母猴似人,人之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④,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⑤,不审也...

《吕氏春秋·慎行论》壹行赏析
先王所恶,无恶于不可知①。不可知,则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夫妻之际败矣②。十际皆败,乱莫大焉。凡人伦,以十际为安者也,释十际则与麋、鹿、虎、狼无以异,多勇者则为制耳矣。不可知,则无安君无乐亲矣,无荣兄无亲友无尊夫矣。强大未必王也,而王必强大。王者之所藉③以成也何?...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翻译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二、原文:秦 吕不韦《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吕氏春秋·慎行论》疑似赏析
【注释】①疑似:类似之物。本篇论述的是法家的学说。②吴干:吴国人干将铸成的一把极有名的宝剑。相传春秋时候吴国的干将莫邪夫妇善于铸剑,为吴王阖闾铸成了阴阳剑。阳剑叫“干将”。阴剑叫“莫邪”。③这一句是说:墨子看到染丝情况(参见《当染》),感触也是一样,纯洁的人落到某个环境中会...

《吕氏春秋·慎行论》慎行赏析
《吕氏春秋·慎行论》慎行赏析【原文】行不可不孰②。不孰,如赴深溪,虽悔无及。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注释】①慎行:行为要谨慎。本篇阐述的是漆雕学派的学说。②

吕氏春秋.慎行论.求人
孔子曰:“《诗》云:‘无竞惟人。’子产一称而郑国免。”【通译】        要使自身安定,国家安宁、天下太平,必须依靠贤人。古代治理天下的共有七十一位圣王,从《春秋》看,自鲁隐公到鲁哀公共十二代,在这期间,诸侯获得君位和失去君位,其道理是一样的:得到贤人,...

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句践於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於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凡闻言必熟论,其於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於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於天下,乃令重黎举夔於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於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

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是一篇什么体裁
吕氏春秋中的《慎行论·察传》是一篇什么样的文体?《慎行论·察传》是一篇经典议论文。它开篇即提出中心论点:“得言不可以不察”,强调对于听到的言论必须进行仔细审查。接着,文章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了审查言论的重要性。齐桓公和楚庄王因为审慎地采纳了正确的建议而使国家强盛,而吴王夫差和智伯因为不加...

启东市17891655256: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翻译是什么? -
刀柯富马:[答案] 穿井得一人 出于春秋时期宋国的一个典故,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还可以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提水.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

启东市17891655256: 求穿井得一人 -
刀柯富马:[答案] 百科名片 出于春秋时期宋国的一个典故,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还可以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提水. 目录 ... 编辑本段介绍 本段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 察传》全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传闻不可以...

启东市17891655256: "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翻译 (吕氏春秋 慎行论 察传) -
刀柯富马: 为能,就是能的意思.“为”语气助词,无实义.就像“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论语.阳货》和:和谐

启东市17891655256: 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用哪个成语概括 -
刀柯富马: 用“察察为明”最好.这篇文章内容还出了两个成语“三豕涉河、“三豕涉河”,与“以讹传讹”意思相近. 如果要用以讹传讹概括,那只能说是文章体现的是不要以讹传讹.

启东市17891655256: 文言文《三豕涉河》的翻译 -
刀柯富马:[答案] 出处: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传》 解释: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文字刊印...

启东市1789165525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 《穿井得一人》选自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杞人忧天... -
刀柯富马:[答案] A.正确; B.正确; C.清代蒲松龄的《狼》; D.正确. 故选:C.

启东市17891655256: 下列寓言故事中,不是出自吕氏春秋 -
刀柯富马: 穿井得一人 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第二·察传》.刻舟求剑 选自《吕氏春秋. 察今》 守株待兔 ----------出自《韩非子·五蠹》掩耳盗铃 选自《吕氏春秋·自知》

启东市17891655256: 读寓言,写作文 《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人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 -
刀柯富马: ——《宋之丁氏家无井》读书笔记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

启东市17891655256: 国人道之的国什么意思
刀柯富马: 国人道之的国是指国都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全国都的人谈论这件事.“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出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穿井得一人》,作者是吕不韦.《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家、法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启东市17891655256: 哪位帮我一下,翻译文言文 吕氏春秋 速度啊!救人啊! -
刀柯富马: 译文: 功名大立,是天意.为了这个缘故,就不谨慎做人,不可.舜遇尧,是天意.舜在历山耕作,在河滨制陶器,在雷泽垂钓,天下人都喜欢他,优秀的人士都追随他,是尽人事.禹遇舜,是天意.禹周游天下,以求贤者,做事利于百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