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乎子不遇时的意思是什么?

作者&投稿:集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原文】惜乎子不遇时

【译文】可惜你没有遇到好时机

【题主关注的原文】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译文】 将军李广,是陇西郡成纪县人。他的先祖叫李信,秦朝时任将军,就是追获了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的家原来在槐里县,后来迁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文帝十四年(前),匈奴人大肆举兵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术和射箭,斩杀敌人首级众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李广的堂弟李蔡,也被任为中郎。二人又都任武骑常侍,年俸八百石粮食。李广曾随从皇帝出行,常有冲锋陷阵、抵御敌人,以及格杀猛兽的事,文帝说:“可惜啊!你没遇到好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

【本文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作者】司马迁

【写作背景】

在汉武帝征伐匈奴的过程中,曾经涌现出无数勇敢善战的英雄人物。司马迁不能不为他们立传,又不能为他们一一立传。卫青、霍去病是不能不写的,因为他们是三次大规模出征匈奴的统帅。此外,司马迁选择了李广。这缘于多种因素。

李广精于骑射,沉着机智,爱护士卒,具备良将的素质;李广守边数十年,匈奴入侵,战功卓著,威名远播,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军”,引而避之,负有名将的声望;李广自言“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即经历了征伐匈奴的全过程,具有夙将的资历。这一切,都是不可忽视的条件。但更重要的,恐怕是李广的不幸遭遇。李广一生经历了文、景、武三朝。文帝时就因为与匈奴力战有功,迁中郎。文帝务在与民休息,不愿轻动干戈,因此虽然称赞其才干,却又惋惜他“不遇时”。景帝时,参加平吴楚七国之乱,屡建战功,但因曾受了梁王将军印,战功被取消了。武帝时,大规模出征匈奴,按理说,李广可以大有作为,但武帝重用外戚,别的将领威名再高也不被信。何况李广性格正直刚强,汉武帝和卫青都不喜欢他。再加上李广为人忠厚,每次战胜,他都功归部下;每次战败,又主动承担罪责,论功行赏,自然显不着他。李广搏战一生,未得封候,是各种因素造成的。汉武帝说他“数奇”,不过是为自己不肯重用李广找借口而已。在整个征讨匈奴的战争中,封侯的人数毕竟很少。《建元以来侯者年表》总共列出七十多个,在当时出动的数十万将士中不过占万分之一。绝大多数将士或者战死了,或者像李广一样得不到公正待遇。对于封侯者,司马迁除了用表的形式加以记载以外,又选择卫青、霍去病作为代表人物立传;对于未获封侯者,司马迁认为更应该选好代表人物立传。李广由于他的不幸遭遇而成了司马迁看中的最佳人选。他欣赏李广身上所具备的广大普通将士的优良品行,又同情李广所遭受的带有普遍性的不幸。为李广立传就是为广大普通将士立传,因为他确实很有代表性。这是司马迁的匠心安排。卫、霍作为封侯者的代表,他们多少凭借外戚而贵幸,利用广大将士的浴血奋战和流血牺牲,才换来了自己的荣耀。卫、霍本人的オ干,可能并无过人之处。司马迁甚至认为,他们只是配进入《佞幸传》(参阅《十七史商権》卷六)。李广则不同,他从军数十年,与广大将士同生死,共命运,在无数次的艰苦奋战中与广大将士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起。因此司马迁为李广立传。

【学习感悟】孝文帝真是一语中的,他说:“李将军真可惜呀,你李广生不逢时啊,你要是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
被誉为“飞将军”的汉朝名将李广的机智勇敢、廉洁宽厚,以及有功不得封爵,最后被迫自刎的不幸遭遇,塑造了一位悲剧英雄的形象。文章叙事突出重点事件,善用对比手法,注重细节描写,是《史记》中的传记名篇。
飞将军李广,确实是屡建战功,很多时候都是错过了提升的好时机。
李广自己也是对封赏问题有看法。他说:

“我不算比别人差,但是没有一点功劳用来得到封地,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我的骨相就不该封侯吗?还是本来就命该如此呢?”
王朔说:“将军自己回想一下,难道曾经有过值得悔恨的事吗?”李广说:
“我曾当过陇西太守,羌人有一次反叛,我诱骗他们投降,投降的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诈手段在同一天把他们都杀了。直到今天我最大的悔恨只有这件事。”
王朔说:
“能使人受祸的事,没有比杀死已投降的人更大的了,这也就是将军不能封侯的原因。”
(查找资料有这样的记载:汉武帝时期有一位相面之人王朔,曾为李广将军相过面,王朔针对李广自悔在任陇西太守时,曾杀过已降的800名羌人之事说:“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这件事,确实对李广形象收到了极大的影响;
大将军卫青率兵去攻打单于,卫青曾暗中受到皇上的警告,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要让他与单于对敌,恐怕不能实现俘获单于的愿望。
军队没有向导,有时迷失道路,结果落在大将军之后。大将军与单于交战,单于逃跑了,卫青没有战果只好回兵。大将军向南行渡过沙漠,遇到了前将军和右将军。李广谒见大将军之后,回到自己军中。大将军派长史带着干粮和酒送给李广,顺便向李广和赵食其询问迷失道路的情况,卫青要给天子上书报告详细的军情。李广没有回答。大将军派长史急切责令李广幕府的人员前去受审对质。李广说:
“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我现在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
到了大将军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打过大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去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又迷失道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
于是就拔刀自W了。李广军中的所有将士都为之痛哭。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的不认识的,也不论老的少的都为李广落泪。
司马迁写人物传记往往笔端含情,在这篇《李将军列传》中更是倾注了对李广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权者的愤慨。作者的这些感情又主要是在叙事中体现出来的。



意思是:可惜啊,你生不逢时,如果让你生在高祖时代,被封个万户侯都算不得什么。

一、原文

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二、翻译

这是汉文帝对李广的感叹,他采用的是文治,因此对李广一身武艺无可用之处深感婉惜。可是李广到武帝时,汉武帝开疆拓土,穷兵黩武,李广仍郁郁不得志。个中原因,让人三思。

三、出处

《史记·李将军列传》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这篇文章记述汉代将领李广的生平事迹,描述了李广的杰出才能和高尚品行,也写出了李广一生不幸的遭遇。文章选择了上郡遭遇战、雁门出击战、右北平之战以及随大将军卫青击匈奴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战例,按时间顺序来写突出李广的性格、才能、遭遇和当时的社会现实。

文章表现了李广战绩卓著,却长期受压抑最终被迫自杀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李广才略、人品的钦佩,对李广不幸遭遇的同情,同时也揭露出朝廷的赏罚不公,刻薄寡恩,黑暗无道。

同时文章真正写出了汉武帝时期征讨匈奴的广大将士的英雄气概和忠魂毅魄,因此千载以下读此传时还有“英风如在”之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记·李将军列传》




惜乎子不遇时的意思是什么?
在汉武帝征伐匈奴的过程中,曾经涌现出无数勇敢善战的英雄人物。司马迁不能不为他们立传,又不能为他们一一立传。卫青、霍去病是不能不写的,因为他们是三次大规模出征匈奴的统帅。此外,司马迁选择了李广。这缘于多种因素。李广精于骑射,沉着机智,爱护士卒,具备良将的素质;李广守边数十年,匈奴入...

司马迁以汉武帝惜乎,子不遇时的用意是什么
其实,从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李广不能封侯不是没赶上机遇,而是因其个人的因素。汉文帝时,他没有征战立功的机会,正如文帝曰:“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到哉。”可是到了景帝时,李广有了立功的机会。吴楚叛乱时,李广跟随太尉周亚夫攻打吴楚军,夺获吴楚军旗,昌邑一带都知李广有功有...

李将军列传的原文和翻译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史记《李广》译文
尝从行,有 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 岂足道哉!”到孝景帝初登位,李广 任陇西都尉,后调为骑郎将。吴楚起兵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 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敌人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但因梁 王授下授给他将军印,还师后,没有给予封...

"夫以子之不遇时"中的"子"是指什么?"不遇时"是指什么?
子指(董邵)不遇时指(不走运,接连几次未被主考官录取)

求陶渊明《感士不遇赋》白话文解读
西汉名将。结发:犹“束发”,指年轻的时候。从政:指从军征伐匈奴。《史记,李将军列传》:“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厂“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不愧赏于万邑:是说李广战功卓著,封赏万户侯也不为过。李广少时为武骑常侍,文帝曾说:“借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

《李广智退匈奴》译文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於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馀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於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谁能告诉我李广的资料?
后来,“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汉文帝的这几句话,常常令后人感慨不已,以为李将军真的生不逢时,每每在词章中驱使。如司马贞《索隐述赞》云:“嚋臂善射,实负其能。解鞍却敌,圆阵摧锋。边郡屡守,大军再从。失道见斥,数奇不封。惜哉...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 翻译!!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

出塞中飞将军的故事
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 吴、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 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8952381672: “夫以子之不遇时”中“子”“不遇时”分别指什么 -
叶聪清开:[答案] 之;代词,指董邵. 不遇时;不走运. 全句翻译; 像董邵你这样不走运.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8952381672: 惜乎,子不遇时的遇是什么意思 -
叶聪清开: 遇: 相逢,遇到.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8952381672: 《史记》里的文言文从史记里面的 -
叶聪清开:[答案] 李将军列传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①.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②.孝文... 广从弟李蔡亦为郎⑥,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⑦.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⑧,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8952381672: "夫以子之不遇时"中的"子"是指什么?"不遇时"是指什么? -
叶聪清开: 子指(董邵)不遇时指(不走运,接连几次未被主考官录取)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8952381672: “夫以子之不遇时”中“子”“不遇时”分别指什么 -
叶聪清开: 之;代词,指董邵. 不遇时;不走运. 全句翻译; 像董邵你这样不走运.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8952381672: 翻译文言文 -
叶聪清开: 将军李广,陇西郡成纪县人.他的先祖叫李信,秦朝时任将军,就是追获了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的家原来在槐里县,后来迁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举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李广的堂弟李蔡,也被任为中郎.二人又都任武骑常侍,年俸八百名.李广曾随从皇帝出行,常有冲锋陷阵、抵御敌人,以及格杀猛兽的事,文帝说:“可惜啊!你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8952381672: 粪土当年万户侯是什么意思?
叶聪清开: 万户侯:食邑万户以上,号称“万户侯”(汉代侯爵最高的一层),简单说就是大官. 《战国策·齐策四》:“有能得齐王 头者,封万户侯.” 《史记·李将军列传》:“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明何景明《鲁连》诗:“不受万户侯,长揖千乘君.” 把万户侯那么大的官当成粪土,不以为然.有富贵于我如浮云之意.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8952381672: 惜字在论语中的解读 -
叶聪清开: “惜”字在《论语》中只出现了一次,在棘子成曰……那一段话中,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是可惜的意思.《论语》的内容以语录为主,虽然是文言文的形式,但说的都是大白话,其所用字词并不深奥,无需过度解读.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8952381672: 夫以子之不遇时的时的意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绝的意思 -
叶聪清开: 不遇时;不走运.独绝,独一无二的;天下没有可比得上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