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什么治学的大度?

作者&投稿:於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的治学三境界分别指什么?~

第一境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即能够感受到辛勤学习温故知新之乐。学习本来并不是一件人人都会感到愉快的事。学习‘为人’以及学习知识技能而实践之,当有益于人、于世、于己,于是中心悦之,一种有所收获的成长快乐。一个人修养达到这种境界,则能感受到学习的愉悦;达不到这种境界,学习就会变成一件相当痛苦的事。所以,这是最起码的境界。进入不了这种境界,所谓学习就无从谈起。《论语》首章首句便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还反复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这种精神不只是儒家的教义,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普遍意识或潜意识,成为一种文化心理结构或民族性格。”换言之,孔子所说治学的第一境界,数千年来已经为中国人所普遍接受,成为治学者的一种共识。

第二境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即能够感受到朋友之间切磋批评之乐。过去许多人只从字面上理解,把这句话作为热情好客的口头禅,其实只是看到其表象。“朋”的本义,是“以劝善规过为先”的人。方苞《与翁止园书》云:“仆又闻古人之有朋友,其患难而相急,通显而相致,皆末务也。察其本义,盖以劝善规过为先。”朋友从远方来,“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左传》襄公十四年),既说明孔子当时影响巨大,同时也说明孔子对知己的渴求和对批评的渴望。孔子的号召力、吸引力、凝聚力从何而来?我看,不仅来自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热情,更多的则来自他尊重他人批评,“过而能改”的人格魅力。他提倡“朋友切切、偲偲”;又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可见他盼望诤友,欢迎批评。能不能真心欢迎批评,尤其是自己有了一定成就之后能否继续真心欢迎批评,就成为治学的第二境界。这一步跨不过去,治学就很难有什么大成就。

第三境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即能够感受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之乐。如何对待“人不知”,其实就是一个如何对待名誉地位利益实惠的问题。真正成为一个大学问家,决不会一天到晚去揣摩如何出名牟利、升官发财,揣摩走什么路子讨谁人欢心,决不会一时一刻看不见“粉丝”追捧自己就大叹寂寞难受。而学问一旦成为名缰利锁,成为飞黄腾达的敲门砖,既是对治学的亵渎,更是治学者自己的耻辱。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所以说,“人不知而不愠”,才是治学的最高境界。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孔子的治学三境界:

第一境界,是“学而时习之”,包括读书、练习、复习、实习,甚至包括社会实践。这是治学的基础,初级阶段。

第二境界,是与志同道合者讲谈、研讨、论辩,从而加深造诣,使学问提升到高级阶段。

最难达到的是第三境界,学问有相当造诣之后,却也没有受到当权者的赏识和重用,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当不了官,发不了财,评不上职称……然而也不因此怨恨,仍然安贫乐道,孜孜以求,就象身居陋巷的颜渊一样,那便是只有极少数人才能达到的“君子”了。第三境界实际上说的是才与德、治学与修身的关系。


孔子什么治学的大度?
孔子的治学三境界:第一境界,是“学而时习之”,包括读书、练习、复习、实习,甚至包括社会实践。这是治学的基础,初级阶段。第二境界,是与志同道合者讲谈、研讨、论辩,从而加深造诣,使学问提升到高级阶段。最难达到的是第三境界,学问有相当造诣之后,却也没有受到当权者的赏识和重用,用今天的...

傅雷家书内容简介
辑印在这本集子里的,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的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治学之道吗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说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中国过去有句俗话,叫做“宰相肚里能行船”。姑且不论那些宰相是不是都是有肚量的人,但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泛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中的“欲”意思是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

家教经典格言
平等的前提下是家长可以指引孩子的教育,也可以是孩子纠正家长的教育,还可以是"和平探讨"出"真理"的共同进步的教育。 6、望子成龙父母求,子不成龙反成虫;成龙成虫皆会有,劝君不必太强求;只要不是成害虫,子成益虫又何妨;世间常人随处有,凡虫俗子乐悠悠。 7、爱在左,情在右,道义在上,责任在下,公德在前,信念在...

如何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张扬学生的优点,并通过优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的缺点,教师要扬长避短,让缺点降到最低点甚至消失。教师要有良好的心态,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个学生身上的不足,做一个宽容大度的教师。七、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勤于钻研、...

童趣、咏雪、论语十则、陈太丘与友期中的文言文实词是什么?_百度...
(4)从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胸怀宽广,为人大度。 2.第二则: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 重视品德修养。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会遭人鄙视,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 3.第三则:(1)“...

小说人物形象高频词有哪些?
- 正面:恪尽职守、尽职尽责、爱岗敬业、治学严谨、教学有方、诲人不倦、以校为家、爱厂如家、关心下级、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勇于探索、锐意进取、敢于创新、技术精湛、才华横溢、博学善谈、以身殉职、奉公守法、铁面无私、赏罚分明。- 负面: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畏首畏尾、墨守成规、贪生怕死。...

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职业道德
2、爱护幼儿,尊重幼儿 幼儿是在人与人交往中成长的,成人的爱抚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幼儿不仅需要成人在生活上的照料和教育,而且需要成人的爱。幼儿入园以后,在一天中大部分时间是和教师相处,教师对幼儿的爱,在幼儿成长中占重要的地位。3、对待教师集体和家长要互相尊重和团结 幼儿教师...

宁静致远的下一句是什么?
“宁静致远”出自两汉诸葛亮的《诫子书》。诫子书 【作者】诸葛亮 【朝代】三国时期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男人如何提升人格魅力
因此,校长应博采众长、虚心治学,创立独特的教学风格,这才是校长赢得教师信服、树立校长尊严的“王牌”。 服务待人。校长管理就是服务。校长应从大局出发,全心全意为教职员工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尽力满足他们的期望,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援。校长千万不要有迎合上级、训斥下属的两副面孔,否则教职员工是不会买账的,...

金川区18875696392: 论语中,孔子有怎样的治学态度 -
毕科麦特: “好学”一词素为称道人治学态度之常用语.此语于《论语》书中凡多见.对此语涵义,《论语》中曾有两处论及:其一见于《学而》篇,其中有云:“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金川区18875696392: 孔子的治学精神是怎样的? -
毕科麦特:[答案] 第一,勤奋刻苦、坚韧不拔的治学品格. 第二,学习一定要实事求是,虚心向一切人请教. 第三,由学而思而行的主张. 第四,和而不同的学习方法. 第五,营造“切磋琢磨”、“待坐言志”宽松合作的学习氛围.

金川区18875696392: 孔子的治学精神是怎样的? -
毕科麦特: 第一境界:“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包括读书、练习、复习、实习,甚至包括社会实践.这是治学的基础,初级阶段; 第二境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与志同道合者讲谈、研讨、论辩,从而加深造诣,使学问提升到高级阶段. 第三境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问有相当造诣之后,却也没有受到当权者的赏识和重用,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当不了官,发不了财,评不上职称……,然而也不因此怨恨,仍然安贫乐道,孜孜以求,就象身居陋巷的颜渊一样,那便是只有极少数人才能达到的“君子”了.

金川区18875696392: 孔子的治学三境界分别指什么? -
毕科麦特: 第一境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即能够感受到辛勤学习温故知新之乐.学习本来并不是一件人人都会感到愉快的事.学习'为人'以及学习知识技能而实践之,当有益于人、于世、于己,于是中心悦之,一种有所收获的成长快乐.一个...

金川区18875696392: 孔子有哪些教育思想???
毕科麦特: 一、孔子教育思想之一:德育----素质教育的重点. 孔子一生为培养治国人才而进行贤能教育.在“德、才”两方面,把“德”放在第一位,以“仁”为出发点,提倡“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并把“仁义礼智信”作为五常.他认为“弟子入则...

金川区18875696392: 材料二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治学态度 -
毕科麦特: 1:不耻下问2:温故而知新3:学而时习之4: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谦虚

金川区18875696392: 概括孔子的治学态度 简略 -
毕科麦特: 1、有教无类 2、学思相长 3、启发式教学 4、以“克己复礼”、“仁”为教育内容和终极目的

金川区18875696392: 孔子有哪些著名思想? -
毕科麦特: 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①主张“仁”:“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谐社会、以德治民),即要求统治者能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②维护“礼”:“贵贱有序” ③要改良:制度因时而变.

金川区18875696392: 从 两小儿辩日 中我们看到孔子怎样的治学态度 -
毕科麦特: 《两小儿辩》,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文章通过两小儿辩日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说明宇宙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孔子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体现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