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三侯是指什么?

作者&投稿:长兴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立冬三候是哪三候呢~

一候,水始冰。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于水,所以是水与冰的结合。冬寒水结是为伏阴。孟冬始冰,仲冬冰壮,季冬冰盛。
二候,地始冻。立冬之后五日,地始冻,冰壮曰冻,地冬为凝结。“霭霭野浮阳,晖晖水披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再五日,雉入大水为蜃与“雀入大水为蛤”相对应,蜃是大蛤。古人认为“海市蜃楼”便是蜃吐气而成。
立冬特点介绍:随着冷空气的加强,气温下降的趋势加快。北方的降温,人们习以为常。从10月下旬开始,先后供暖,人们好在还有一个避寒之地。而对于此时处在深秋“小阳春”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5℃。
绵雨已结束,如果遇到强冷空气迅速南下,有时不到一天时间,降温可接近8-10℃,甚至更多。但毕竟大风过后,阳光照耀,冷气团很快变性,气温回升较快。气温的回升与热量的积聚,促使下一轮冷空气带来较强的降温。
此时,令人惬意的深秋天气接近尾声,明显的降温使这一地区在进入初霜期的同时,也进入了红叶最佳观赏期,并在11月底陆续入冬。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
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三候指的是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那么这立冬三候具体有什么含义呢?下面就让我给大家揭秘:

一候水始冰

这个比较直白,从字面上就很好理解,始字就是开始的意思,所以这个句话就是水开始结冰。立冬作为入冬的第一个节气,温度也从这一刻开始迅速下降到0度以下,而水凝结的温度也是0度以下,所以也就出现了水开始结冰的现象。

这一现象晚上会比较明显,因为白天有光照的影响会暖和一些,水不容易结冰,而到了晚上温度下降,水也开始降低到可以结冰的温度,就这样等到第二天的早上就能看到水面上有一层薄薄的冰了。

二候地始冻

地始冻结合第一候也很好理解,意思是土地也开始被冻住土地被冻住的原因也是因为水的凝固点有关,单纯干燥的土是无法被冻住的,只有含有水分的土才会被冻住。

古代的时候田地里因为庄稼的种植,导致地里的土是不可能很干燥的,所以含有水分的土在温度下降的情况下也会被冻起来,这个时候去铲地就能看到很多冰碴子。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这个应该是这里面最难理解的,需要开解释,这里的“雉”在古籍《本草纲目·禽二·雉》是这样解释的:“雉,南北皆有之,形大如鸡,而斑色绣异。雄者文采而尾长,雌者文暗而尾短。”,所以这里的“雉”在古代指的是野鸡。“蜃”在古籍《周礼·掌蜃》是这样解释的:“于蜃,大蛤蜊也。”所以这里“蜃”在古代指的是哈唎。

整句的意思就是野鸡进入了水里变成了哈唎,这样听着是不是很奇怪,其实这和候鸟迁徙,蛤蜊习性有关系,有些鸟类有冬季南迁越冬的习性,而南面又是大海,所以就造成了鸟类进海里的错觉,这就是“雉入大水”。“为蜃”则是因为候鸟迁徙走的那段时间,海边会出现很大的蛤蜊。由于蛤蜊的花纹和雉的羽毛颜色有几分相似,于是古人就把这两者联系了起来,认为雉跑到水里变成了蜃。

现在去海边是看不见古代所说那么大的蛤蜊了,毕竟现在流行赶海加渔业的发展,海边真有这么大的蛤蜊也早就被捡走了。


那么立冬有什么习俗呢?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它是中国民间非常重视的季节节点之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在中国部分地区有吃饺子,酿黄酒、祭祖等习俗。

1、吃饺子

有句谚语叫“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天凉了,耳朵暴露在外边很容易就被冻伤了,因此,吃点长得像耳朵的饺子,补补耳朵,这可是家里人对亲人最贴心的关怀了。

2、酿黄酒  

因为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3、祭祖

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中国部分地区会以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


以上就是立冬三候的全部内容,最后想提醒大家:立冬时节天气转冷,昼夜温差大,要注意保暖和饮食的进补。



立冬三候指:“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我国古代将立冬节气分为3个5天,并由此定出三候,意思是立冬后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三秋已接近尾声;江南正忙着抢种晚茬冬麦,抓紧移栽油菜;而华南却是“立冬种麦正当时”的最佳时期。此时水分条件的好坏与农作物的苗期生长及越冬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华北及黄淮地区一定要在日平均气温下降到4℃左右,田间土壤夜冻昼消之时,抓紧时机浇好麦、菜及果园的冬水,以补充土壤水分不足,改善田间小气候环境,防止旱助寒威,减轻和避免冻害的发生。



立冬: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候,水始冰。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于水,所以是水与冰的结合。冬寒水结是为伏阴。孟冬始冰,仲冬冰壮,季冬冰盛。
二候,地始冻。立冬之后五日,地始冻,冰壮曰冻,地冬为凝结。“霭霭野浮阳,晖晖水披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再五日,雉入大水为蜃与“雀入大水为蛤”相对应,蜃是大蛤。古人认为“海市蜃楼”便是蜃吐气而成。

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


我国古代立冬三候是什么?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

立冬三候是什么
一候水始冰: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于水,所以是水与冰的结合。冬寒水结是为伏阴。孟冬始冰,仲冬冰壮,季冬冰盛。二候地始冻:立冬之后五日,地始冻,冰壮曰冻,地冬为凝结。“霭霭野浮阳,晖晖水披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再五日,雉入大水为蜃与“雀入大水为蛤”相对应,蜃是大蛤。

冬至,小寒,大寒的三候分别是什么
冬至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三候的候是什么意思
冬至三候的候指天数,我国古代把每五天称作一“候”,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每一个节气是十五天,所以在一个节气的周期内就有“三候”。三候可以分为初候、次候和末候,所以“冬至三候”就是指“冬至”这个节气中的三个“候”,也就是第一个五天为“初候”,第二个五天为“次候”,第三...

我国古代冬至三候是什么?
“末候”是指冬至的第三个五天。尽管地表的寒气依然浓厚,但深处的水泉已经开始有气体冒出,表明阳气正在回升。这一现象象征着大地即将苏醒,泉水也因阳气渐增而开始流动,故称之为“水泉动”。通过这“冬至三候”,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它们不仅反映了季节的更迭,也体现了...

立冬的三侯是指什么?
立冬三候指的是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那么这立冬三候具体有什么含义呢?下面就让我给大家揭秘:一候水始冰 这个比较直白,从字面上就很好理解,始字就是开始的意思,所以这个句话就是水开始结冰。立冬作为入冬的第一个节气,温度也从这一刻开始迅速下降到0度以下,而水凝结...

冬至三候的说法是什么?
古人称之为“次候麋角解”。至于 “末候水泉动”,这是指在最后这五天中,地表寒气虽然还是很重,但深井中却开始有气冒出来了。这就意味着阳气开始回升,大地即将复苏,而山中的泉水也因阳气回升而开始流动了。从古人总结的“冬至三候”中,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出诗的意境: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

冬至三候的说法是什么?
“冬至三候”是指在冬至这个节气中的三个“候”。每个五天为一个“候”,冬至节气共十五天,因此分为初候、次候和末候。冬至的“至”意为“极致”,意味着冬天已经到达顶点。在这十五天里,白昼逐渐变长,夜晚逐渐变短,太阳开始向北移动,阴气减少,阳气增多。三、冬至三候的具体表现 古人早就观察...

“大寒有三候”这三候说的是什么?
其实不光是大寒有三候的说法,在我们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几乎每一个节气都分别三候,它们都明确描述了不同节气之间的气象变化。 大寒这个节气是冬季六节气之一,此时天气寒冷已极,故名大寒。此时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所以大寒的养生,要着眼于“藏”,做好冬季养藏,既...

如何解释“冬至三候”
根据上述“三候”的定义,我们知道每五天为一个“候”,每个节气有“三候”。所以,“冬至三候”指的是“冬至”这个节气中的三个“候”,即第一个五天为“初候”,第二个五天为“次候”,第三个五天为“末候”。“冬至”的“至”意味着“极致”,也就是说冬天已经到了尽头。因此,在冬至这...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5169833974: 立冬的三侯是指什立冬的三侯是指什幺叼 -
滕竹复方: 131****4926 :你好. 【立冬】为十月节.冬,为终,万物收藏.立冬,朔风起,水始凝冰.五天后,地始冻,拂晓朔风悲,就“蓬惊雁不飞”了.立冬,要迎冬,祭以北郊,迎北方黑帝颛顼与辅佐他的水行之神玄冥. 【立冬】三候: 初候,水始冰.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于水,所以是水与冰的结合.冬寒水结是为伏阴.孟冬始冰,仲冬冰壮,季冬冰盛. 二候,地始冻.立冬之后五日,地始冻,冰壮曰冻,地冬为凝结.“霭霭野浮阳,晖晖水披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再五日,雉入大水为蜃与“雀入大水为蛤”相对应,蜃是大蛤.古人认为“海市蜃楼”便是蜃吐气而成. 古人说冬天养生,最要顺应避藏.避寒藏暖,就要早卧晚起.“冬夜伸足眠,一身俱暖”.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5169833974: 立冬节气,立冬是什么意思,立冬代表什么 -
滕竹复方: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其实,我国幅员广大,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5169833974: 立冬节气的物侯有什么特点?
滕竹复方: 立冬节气的物侯:初候,水始冻.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蜃,蚌属.以上就是立冬节气的物侯的特点.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5169833974: 立冬什么最具代表 -
滕竹复方: 而我国古代又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一候水始冰.在北方,冷空气势力较强,常常南侵,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寒潮.一般地,立冬一过,我国就逐渐进入寒冷季节.而此时,在北方,水通常已经能...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5169833974: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侯,第二侯,第三侯是什么意思 -
滕竹复方: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侯 我国的农历把一年分为四个季节、二十四个节气和七十二侯.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年.气为节气,时为季节,人们常说四时八节,这里的时就是季节,四时即为四季.《礼记.孔子闲居》:...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5169833974: 立冬有什么含义 -
滕竹复方: 意思:交立冬节气;冬季开始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5169833974: 立冬的由来 -
滕竹复方: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5169833974: 立冬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意义 -
滕竹复方: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对“立冬”的理解,我们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5169833974: 立冬是什么意思? -
滕竹复方: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5169833974: 立冬的由来是什么?
滕竹复方: 立冬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我国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古代人们常把立冬当做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