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学的学校历史

作者&投稿:东方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学的办学成就~

70余年的风雨历程,几代人的苦苦探索,宜都市一中已形成“厚德球进 格物求真”的优良校风和“勤学笃实 慎思创新”的良好学风,为国家培养了无数人才。例如在2010年高考中,刘超逸(686分)、陈浩宇(620分)分获宜昌市理科和文科状元,6人达到北大清华录取线,上一本线人数突破400大关。宜都一中还是多所知名大学(如武汉大学)的生源基地。多次获得各种奖励。学校主要荣誉:工人先锋号、湖北省示范学校、湖北省A级食堂、先进实验学校、先进考点、宜昌名牌学校(见宜都一中网站)。宜都一中以杨守敬文化为底蕴,构建校本文化,把杨守敬先生终身追求的学术人生境界“品高学富”作为校训,打造主体精神,确立了文化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和谐发展的治校方略,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1998年被命名为“宜昌市示范学校”,2000年被授予“宜昌市名牌学校”称号,2002年被评为“湖北省教育科研50强学校,2003年被评定为“湖北省示范高中”。现有40多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0余人。先后培养了三名湖北省高考状元,多名宜昌市高考状元,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学校形成了以研究性学习和德育目标层次递进系列操练为特点的鲜明的办学特色。2003年10月,承办了国家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性学习的专题研究”的首届年会,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70多位专家、学者来校考察和观摩教学,引起强烈反响。2006年学校承担的国家和省级研究课题“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专题研究”“农村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管理研究”相继结题,课题研究专著《课程式、学科式、拓展式——三式递进研究性学习》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年学校被中央教科所评为教育科研先进实验基地,获教育部课题实验基地学校称号。学校积极倡导“品高学富”的学人精神,已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学校专职教师183人,中学高级教师57人,中学一级教师83人,分别占专任教师的37 %和45.3 %。其中,特级教师和湖北省骨干教师3人,宜昌市学科带头人 12人,宜都市学科带头人20人,宜都市骨干教师共41人。学校重视学科建设,已经形成一批在省内有名的优势学科,尤其是文科。学校成立了校园电视台、广播站,组建了各种兴趣活动小组和学生社团,常年开展丰富多彩课外活动,培养大批特长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获大奖。2006年,三(9)班学生肖显设计制作的科技创新作品“随机存储器在拐杖中的应用”荣获湖北省第十一届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三等奖。在同年进行的全国数学、物理奥赛中,宜都一中共有17人次获全国大奖。在宜昌市第五届青少年科技节竞赛活动中,共有24人次在不同项目中获奖,其中一等奖7人次,二等奖9人次。

简介: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学是湖北省重点中学,位于长江、清江交汇处的临江古城宜都陆城,始建于1938年的抗日烽火中,是一所历史悠久、校风严谨、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的湖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高中。
注册资本:5597万人民币

成长阶段(1949-1965)
一、沐浴春风获新生
1949年7月,宜都解放,该校由人民政府接管。8月,全校教职员工参加了人民政府主办的“暑期教师讲习会”。 结业后,原教职员工基本留用。随后,县委委派解放前曾在宜都一带搞党的地下工作的王素任该校校长。又经县委决定,将湖北省私立宜都清江中学(由曹子龙兄弟在抗战胜利后于私立宜都清江中学原址办的,不是该校之前身)并入该校。仍用“宜都县立初级中学”校名,暂用旧学制,教材是新编的临时课本。当年9月如期开学,当年录取新生238名,分甲、乙、丙、丁、戊五个班 每班40余人,乙班为女生班,戊班全是城关镇的学生,其他三个班为各乡镇的学生。当时全校在籍学生16个班759人,教职员工63人。1949年12月20日,县政府授予学校“宜都县立初级中学”的校印,从此,这一天也被定为该校的校庆日。
一经解放,该校即着手破除旧教育制度,建立新的教学秩序,遵照并贯彻执行党和政府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计划、指示等,积极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切实向工农开门,肃清封建教育思想,组织全体教职员工投身革命运动,学习时事政治,学习苏联教育经验,致力改革教学。废除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学校领导体制,建立以校长为首的有教职员工和学生代表参加的校务会议,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管理。废除训育处,设教务处(后改为教导处)、总务处两处。取消公民课,开设政治课,讲授《共同纲领》、社会发展史和时事政策。提倡劳动教育,开展艰苦建校等活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轮流劳动,拆旧楼,平场地。1950年冬,我县普遍展开了土改、镇反和抗美援朝三大运动。全校师生组成三个宣传队,带了腰鼓、秧歌、快板、歌咏等文艺节目,分赴农村慰问演出,还参与斗地主,丈量土地,既配合运动开展宣传,又直接经受锻炼。1949年下学期和1950年冬季,不少学生响应党的号召,踊跃参军参干。1951年,全校师生慷慨解囊捐献飞机大炮,支援抗美援朝。
1952年春,增办一年制短师和三年制初师各一个班。从这年起 改为秋季始业,秋季新招的一年级实行新学制,采用全国统编教材。此时,学校已有较大发展,在籍学生已发展到20个班1093人。由于切实向工农开门,招生时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对其确有困难者评发人民助学金和临时困难补助费等,学生中工农子女的入学率得以逐年增加。此时,董化接任了该校的校长。
1952年寒假,全校教职员除几位老病者外,均赴省(武昌)参加思想改造运动。全省3000多名中学教师参加,时任湖北省的省委书记、省长李先念专程到会作了《人民教师必须进行思想改造》的重要报告;省政府副主席程坦亲自主持,省委宣传部长、教育厅长等负责日常工作。会议历时100天,共分三个阶段:一是大张旗鼓地进行正面宣传,打破对思想改造的顾虑,端正学习态度;二是痛下决心,大胆揭露自己的旧思想(重点是封建思想、奴化思想和法西斯思想),亮出病患,以备治疗;三是用工人阶级思想自我检讨、分析批判。这些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都有与时俱进、改造自己的强烈愿望,加之感受到了党和人民政府的温暖,便自觉“敞开心扉给人看”,“竞扫秽瑕换新天”,“金丹换骨脱凡身”。1953年4月,思想改造运动结束,教师返校,开学上课。
学校各种组织也相继建立起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自1950年在校建团以来,到1953年时,已发展团员104人,而且建立了团总支部。在校少先队员人数也较1950年建队时大有增加。学生会1953年建立,在配合学校行政组织学生学习和开展各项活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时,广大学生勤奋向学,蔚成风气;全校教师通过解放以来的各项政治运动,提高了思想觉悟,拥护党的领导,自觉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为了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上级除了继续委派共产党员来校担任校长、副校长外,而且开始在教职工中发展党员。此时,在校内,最高决策机构是由校长主持的校务会议,负责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计划、规定,制定学校的工作计划和总结。学校八教学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重视了教学的计划性,加强了基础知识的教学,试行了新的教学方法,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当时,教育部所规定的课程均已开齐,一律使用全国统编教材。同时,学校也坚持五育并重,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校长、主任既领导教学,也抓德育。该校从1953年开始试行并在1955年推行“劳动卫国制”标准,组织学生参加建校和种菜等劳动;在学生中,以英雄人物命名的体育锻炼组纷纷建立,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卫生保健工作也抓得卓有成效,学生体质明显增强;课外文娱活动也颇为活跃。
从1953年起,加强了以集体主义为中心的道德品质教育和劳动教育,至1954年又加强了对学生的升学和参加生产劳动的思想教育。1955年教育部颁发《中学生守则》,该校据以向学生进行德智体诸方面的规范教育。由于正确地贯彻执行了党的教育方针和知识分子政策,经过几年的努力,至1956年,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政治空气浓厚,学习环境适宜,学生勤奋于学,教师潜心于教,形成了良好校风,教育质量也颇高,在宜昌专区已经小有名气。
二、跻身完中受挫折
1955年2月22日,根据国务院[1955]国政常字第13号文件,将枝江县并入宜都县。这样,该校的招生范围也要扩大,加之随着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宜昌专署教育局决定,从1956年起,该校开始增设高中部,成为完全中学,校名也自此改为“湖北省宜都县第一中学”,各学科都用全国统编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语文课试分汉语、文学两科教学。建国7年来,在党的领导下该校已初步摸索到了办社会主义中学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即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以教学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育质量逐年稳步提高。
1957年6月,党在该校开始建立党支部,赵文科为第一任支部书记。在党支部具体领导下,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党的整风文献,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学校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稳步推进。
1957年10月,上级任命管先润接任校长。1958年元月,新任党支部书记明振环到任。明振环,山东高密人,抗日时打过游击,49年的南下干部先在武汉水电学院当组织部长。管先润,沙市人,原在宜昌地区公安处侦察科任职,因年轻有为调任姊归县公安局副局长,58年政法支援文教才调来宜都一中任正校长。两人一到任,即均被任命为县委委员,这在一中校史上,是空前的。仅此令不少一中人至今谈起来仍兴奋不已。1971年3月,管先润调到宜昌师范(即后来的宜昌师专)任书记,直至退休。明振环则在该校一直工作到离休,1993年5月18日病逝。
从1957年12月开始的全县教师集中开展的整风反右运动至此也已结束,4月开学上课。为了贯彻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学校进行教育大革命。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办起了工厂、农场、把生产劳动列入教学计划。但是,由于当时对党的这一方针领会不够,理解片面,加之“左”的思潮的影响,以至在这年秋季,学校将高中部师生投入大办钢铁运动,分期分批拉到江家湾去挖煤洞、采矿石、建土炉炼铁;先后两次将初中部师生派到百里洲去帮助生产队捡棉花、搞冬播;留校的师生也办起了各种小工厂(场),建起了小土高炉,还种试验田,放卫星,夺高产,搞大跃进。
这半年通过参加炼铁、办厂(场)、支农等活动,广大师生虽经受了劳动锻炼,所办的小炼油厂还炼出了人造石油和机用润滑油,受到县委的精神和物资奖励,但是在整个1958年下期,劳动时间多,读书时间少,教学受到了冲击。三年困难时期,根据国务院和教育部的有关“保证师生身体健康、劳逸结合”的通知精神,该校也作了一些具体调整。但是,由于急躁情绪和“左”的思潮影响,某些调整措施则是不适当的。如停开体育课,把体育课时间用来搞开荒种地;在遭受自然灾害生活极为困难的1959­—1960年,还在搞大兵团作战,拖出高中一、二年级师生到江北安福寺附近开荒种粮;调初中部师生到窑湾筑堤建水库养鱼等等。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也相对地减少了教学时间,不利于师生劳逸结合,影响了教育质量。而且从1958年教育大革命以来,批了当时苏联的一套所谓“修正主义的教育教学模式”。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又还在摸索之中;原用的统编教材被搁置起来,而采用本省暂编的试用教材;有的学科即使还在使用统编教材,也搞“砍换删补”,上跃进课。这些也都影响了教育质量。再者,由于接踵而至的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该校错划了一部分人。不少老师竟在一夜之间,或被批判,或被遣送回乡,更有甚者被送去劳教了。1958——1959年,开展反右倾运动,学校开始批“白专道路”、“拔白旗”,有的教师被清理出校,校长管先润也被划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革职下放到农村劳动,又挫伤了一些教师的积极性。
尽管有如此种种困难,但广大教师还是自觉接受党的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爱国爱党的感情,拥护社会主义,兢兢业业地钻研业务,致力教学。从解放后到1960年止,学校涌现了一批名师。语文组先后有杨子健、廖致亭、郑应时、喻信、向震、艾寿彭、张寿彝、陈玮、张念亲、陈克铭、邹继贤、张朝正、彭琳、刘武扬、陈少元、李明炎、李光县、余子光、郑启春、黄昌恒、谭范甫、蒲元、胡敦禹、韦启良、龚万树、朱萃玉、张文斌、张家恭、刘枝荣等。数学组先后有李荫青、张泽湘、黄在华、刘华民、刘百臻、周邦宪、向子玖、黄世炽、张纪、刘克作、邓希贤、余良幸、李先泽、廖盖亚、覃秀瀑、淡懋田、杜代耕、李承勋、曾幼安、田学孟、唐厚炎、王曙亚、向从榜、王行圣、郑兰彬、阎友法等。理化组先后有卞嘉乐、向荣楚、李绪述、李全楚、杜集注、吴特生、周永年、鄢子明、王伯欧、王继伦、刘行伟等。外语组先后有敖燮远、余伯常、王和甫、刘钧、杨振晔、汪宗甲、杨勇豪、汪绍珍、喻仁安、邓承海等。历史组先后有凌凤翔、马正英、廖明衡、胡萃华、胡怀民、李致和、梁承茂、胡保田、高科兴等。地理组先后有郑大珍、李逊之、张璞臣、曹建安、谭陛阶、杨先全等。美术组先后有曹月初、程光哲、吴章彩(也教语文)、张廉光、黄桂滔等。体育组先后有龚昌佐、张楚、陈福会等。宜都一中当年的学子对这些先贤师尊们的道德文章,至今仍念念不忘;尤其敬佩邹吉烨校长的云水风范。
邹吉烨先生19世纪40年代毕业于武汉大学外语和历史系,抗战胜利后来该校任教英语和历史,并任教导主任。解放后历任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他处世为人,儒雅可亲;学识渊博,治校有方。1952年就被调到宜昌师范(即后来的宜昌师专,现在的三峡大学)任副校长,1958年又上调到省属重点高中水果湖中学任副校长、校长,直至退休。1988年,该校举行50年校庆,邹吉烨先生特填词《调寄沁园春-敬贺枝城市第一中学建校五十周年》一首,忆昔望远,情深意长,兹录于下:
犹记当年,短巷书声,逊阁灯光。有清江逶迤,滢滢滟滟,大江东去,浩浩汤汤。泾渭分明,文质互见,苍翠青葱看宋梁。人未老,既滋兰树惠,四有流香。 忆昔若菊相将,共指点山水话高长。赖铁肩妙手,开宗立论;校庆五秩,天和文章。本固干强,百年大计,万国衣冠嘱炎黄。重寄语:学书且学剑,志在兴邦。
发展阶段(1977-1997)
一、拨乱反正抓教学
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该校也因之在政治上重获解放。特别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整顿恢复,该校各项工作都有了明显可喜的进展。
1976年10月以后,在揭批“四人帮”的同时,该校即着手重建和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其时,学校只有高中部11个班,学生617人。1977年伊始,即采取补救措施,对高二年级已经分定的各专业班,适当增加文化课的课时和内容,使这部分学生在毕业前能尽量多学点文化科学知识。6月,县委派来工作组,由彭义全任组长,宋光明任副组长,领导抓纲治校。同时,对学校领导班子作了一些调整,彭玉全兼任学校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学校党支部的工作;宋光明兼任学校副校长,主管教学工作;杨万忠主持教导处工作。9月,该校经县确定为重点中学,校内也在各年级办起了重点班,毕业班还按文、理分科。至此,停止分专业班,开始注重智育,抓书本知识,抓课堂教学。
1978年5月,根据县文教科通知,废除校革委会之名,刘才雄由校革委会第一主任改任校长;教导处增加了周心顺、汪应雄两位副主任,由周心顺主持教导处工作。学校认真贯彻“全教会”精神,试行重新修订的“中教五十条”,执行部订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教学工作被提到重要位置。废止了教师按连排编制,恢复按学科分别组成的教研组、备课组,开始注意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以老带新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全国统编教材与大纲。
1978年秋季招生,废除了推荐制,仍实行通过考试择优录取的招生制度,并从这年秋季高中一年级开始,各科使用统编新教材,并要求各科教学均须依据全国统编的大纲和教材,从实际出发,注重“双基”,注意查缺补漏,努力提高质量。
德育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从1977年以来,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创三好”活动,用正面典型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勤奋学习,遵守纪律,力争好成绩,以挽回“四人帮”所造成的损失。体育卫生工作和勤工俭学活动,都逐步得到正常开展。
这两年,学校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极“左”的影响还存在,教学的中心地位还没有确立起来,学校干部或多或少还心存余悸,教师的积极性也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二、抓纲务本迈新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该校的局面就焕然更新了。
从1979年起,该校开始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教学上来。根据“调整、整顿、改革、提高”的方针和“中教五十条”精神,宜昌地区和宜都县都确定该校为重点中学,对该校领导班子作了进一步调整。1979年2月,调来冯星辉任校长,10月调来王德茂同志任党支部书记。1980年下期,新任命的教导主任张文海和前一年任用的两位副教导主任周心顺、汪应雄,都是从该校教师中提拔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年富力强。1981年秋,冯星辉同志调到夷陵中学任校长,9月,上级又调回刘才雄同志继任校长。经过几年调整,该校领导班子得到充实和加强。按“中教五十条”的规定,该校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又设有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由校长主持、各部门负责人及教师代表组成。学校定期召开校务委员会,广泛征集意见,共商学校大计。同时,学校重新确立了全面贯彻方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抓纲务本”,把学校中心工作转移到教学上来。尤其是校长刘才雄同志不仅一身正气,治校有方,而且以身作则,作风扎实,雷厉风行,学校的局面迅速改观。不少的教师开始在政治上积极争取进步,业务上扎实钻研教学艺术,潜心教书育人,有的教师,如已经平反且又重返教坛的张文斌老师已在冲破旧的框框,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广大教师已经成为该校全面贯彻方针、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开创新局面的坚强依靠和中坚力量。
随着拨乱反正工作的进展,该校原有冤假错案得到了清理、改正,所有被错划的“右派”都得到平反,并得到恰当地安置,另外还解决了7名教师的夫妻分居问题,安排了11名家属及子女就业,先后解决了63名教职工的住房问题。广大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经济待遇、生活条件也得到了不断改善,积极性大大地调动起来了。
在注重智育的同时,学校也加强了德育工作。1979年先在学生中进行民主与法制的教育,接着开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宣传贯彻《中学生守则》;继1977年以来持续开展“学雷锋、创三好”的活动,并自1981年以后,持续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教育活动,从1982年起,将每年三月定为“文明礼貌月”,开展争创“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学生”的活动。通过表彰先进,引导和激励学生蓬勃向上,健康成长。平时注意加强政治课的教学,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了辩论赛、“模拟法庭”等活泼多样的活动,大力表彰先进,宣传好人好事。1986年,学校召开了首届团代会、学生会,选举产生了新的团委会、学生会。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出了一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较之前几年有了明显的提高。1986年7月,根据省教育厅文件(016号),该校王晨、余丽华两同学分别获得省“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1980年下半年起,学校开始贯彻上级有关办好重点中学会议的精神,进一步端正了办学思想,明确了重点中学之“重”,在于教学质量高,在于模范地全面正确地贯彻方针。因而确立了“抓纲务本,重法求实”的教学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不再按成绩分班,不搞重点班与普通班;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狠抓教学环节的落实;控制考试次数,不搞考分排队;严格控制作业量,不搞题海战术。同时,要求教师教学必须紧扣大纲和教材,认真扎实备课,狠抓“双基”,改进教法,培养能力,发展智育,提高45分钟的教学效率;并要求各教研组加强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总结经验,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样,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从1980年高考起,该校每年都有毕业生考上清华和北大之类的全国著名重点大学。而在“文革”前的十七年里,只有一个考生考取北大。1984年起,学校进一步加强了教学和教研工作,确立了“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教研结合”的工作思路,要求各教研组每学期制定详细的教研计划,并由教导处负责督促实施。对高三年级的教学,学校予以了高度重视,加强了高三教师的配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复习备考计划,成立了以校长刘才雄为组长的复习备考领导小组。1984年高考,该校大中专上线人数达到189人。这是该校历史上上线人数最多的一年。1985年高考,该校荣获宜昌地区第二名,理科上线人数居九县一市之首,尤其是文科考生王仲秋以567分的优异成绩夺得全省文科状元称号,被北大录取。
在体育卫生工作方面,1979年下期重新开始贯彻《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80年又贯彻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体委等几个单位联合发出的《加强学校体保卫生工作的意见》,学校逐步健全对体育卫生工作的领导,把它纳入学校重点议事内容,并加强督促检查,切实开展工作,学生的体质明显增强。1984年2月,学校接受并通过了宜昌地区行署教育局对该校贯彻落实两个“暂行规定”的检查验收,学生的体育达标率超过了70%,名列验收合格的7所学校之首。学校的勤工俭学也取得了出色成绩,1985年和1986年,该校连续被评为宜昌地区“勤工俭学先进单位”。
总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校在党的领导下,经过拨乱反正,整顿恢复,沿着党的教育方针指引的正确轨道前进,领导班子对办学指导思想日益明确;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广大教师勤恳负责,教书育人;莘莘学子勤奋学习,积极向上;尤其是学校的环境面貌、教学设备和师生的生活条件等改善之大,即使是在兴旺的十七年也是无法比拟的。
三、内部改革皱春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改革浪潮滚滚而来,为增添办学活力,1989年,该校迈开了改革的步伐。元月,学校召开了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宜都一中教师课时补助方案》、《教学质量奖方案》、《文明礼貌考勤奖的规定》等规章制度,率先打破了“大锅饭”,对于革除“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绩”的积弊起到了积极作用,让教职工认识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就是不一样,激发了工作热情,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
1990年秋季,上级对学校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任命周振佩同志接任校长,刘才雄同志担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又任命李光林为教务处主任。1992年春季,刘才雄同志调到市教育局任巡视员,上级调来郑兰斌同志任学校党支部书记。连同原有的两位副校长喻可昶、王宏远组成了新的领导班子。新组建的领导班子有魄力,有能力。紧跟形势,大刀阔斧改革内部运行机制;顺应民心,竭尽全力修建教工宿舍。
1993年,学校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全市率先试行以“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和岗位责任制”为内容的“四制”改革。首先是制定并实行了校长负责制。校长具有学校的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财经权。校长对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学校的全面改革、保证办学方向和培养“四有”新人,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和行政管理,对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的福利待遇等方面负有全面责任。
其次是进行双向选择,实行教师聘任制。其基本做法是:一是公布聘任条件、原则以及各个岗位编制数,同时成立聘任领导小组;二是由校长提名并按干部管理权限上报、任命中层干部;三是个人申报岗位,各处室年级组负责人按编制数在应聘人员内举荐本单位的聘任名单;四是经过聘任领导小组充分协商,确定受聘人员。五是校长颁发聘书,并签定聘任合同。实行聘任制后,聘者和被聘者都有解聘和辞聘的权利。对于落聘者,学校安排做其他工作,也鼓励另找单位;对于拒聘者,按编外人员处理。
三是根据不同的工作种类制定了岗位责任。以职定责、定权、定目标,严格考核,奖惩分明。
四是实行结构工资制,学校大胆改革内部管理,将工作量、工作绩效与经济效益挂钩,多劳多得,优劳多得,同时,考虑到岗位有别、年龄有异,适当注意平衡。形成了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良好运行机制。




宜东市第一中学在哪里
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中华大道388号。根据查询百度地图显示,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学是湖北省重点中学,位于长江、清江交汇处的临江古城宜都陆城,始建于1938年的抗日烽火中,是一所历史悠久、校风严谨、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的湖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高中。

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学历任领导
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学历任领导变动如下:- 王素校长在1949年9月至1951年12月期间执掌学校。- 邹吉烨接任校长,任期为1952年1月至同年8月。- 1952年9月至1954年12月,董化担任校长,但遗憾的是,目前暂无图片资料。- 马及风在1955年1月至1957年8月期间担任校长。- 管先润在1957年9月至1966年12...

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学的学校历史
这样,该校的招生范围也要扩大,加之随着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宜昌专署教育局决定,从1956年起,该校开始增设高中部,成为完全中学,校名也自此改为“湖北省宜都县第一中学”,各学科都用全国统编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语文课试分汉语、文学两科教学。建国7年来,在党的领导下该校已初步摸索到了办社会主义中学的一...

宜都市哪所中学教学质量最好
宜都市第一中学。根据百度百科资料,宜都市第一中学教学质量最好,是一所湖北省示范重点高中,湖北省重点中学。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学是湖北省重点中学,位于长江、清江交汇处的临江古城宜都陆城。

宜一中基地班和硕翰班哪个好
分数线在700分以上才可以就读,所以硕翰班好。宜一中指的是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学是湖北省重点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校风严谨、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的湖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高中,具体地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园林大道46号,可乘坐公交宜都2路、宜都7路往国税局方向,在国税局公交站下车。

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学的办学成就
例如在2010年高考中,刘超逸(686分)、陈浩宇(620分)分获宜昌市理科和文科状元,6人达到北大清华录取线,上一本线人数突破400大关。宜都一中还是多所知名大学(如武汉大学)的生源基地。多次获得各种奖励。学校主要荣誉:工人先锋号、湖北省示范学校、湖北省A级食堂、先进实验学校、先进考点、宜昌名牌学校...

宜都一中火箭班录取资格
地区和分数达标。1、宜都一中是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学是湖北省重点中学,建于1938年,是一所有宜都市财政拨款的公办院校,根据规定公办学校招生地区是有限制的,因此想要进火箭班需要符合招生地区要求。2、学校的火箭班是学校最优秀的学生组成,其学校规定进入必须要达到班级录取成绩才有资格进入。

宜都市第一中学待遇
题主是否想询问“宜都市第一中学待遇好不好”?好。1、基本工资方面,宜都市第一中学的工作人员平均月薪为每个月4590元,平均基本工资高。2、奖金方面,宜都市第一中学的员工不仅享有全额缴纳五险一金,并有带薪休年假待遇,过年的奖金也是很高,在奖金方面很好。

宜都一中什么时候报名
宜都一中报名时间为2023年7月20—21日上午8:00—11:30、下午14:30—17:30。根据宜都市第一中学官网,宜都一中2023级新生报名时间为7月20—21日上午8:00—11:30、下午14:30—17:30,请已被录取的2023级新生携中考准考证、本人户口簿到宜都一中南区教学楼一楼按流程办理报名注册手续。

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学的师资力量
现有学生3000余人,其中高一、高二、高三各约1000人。在职特级教师及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一览 (资料较旧,与事实略有出入)特级教师:李光林湖北省骨干教师:徐振祥宜昌市学科带头人:陈先凤、白万钰、肖振斌、张海德、邓旭光、吴发平、徐振祥宜都市学科带头人:许地林、程仁新、何阳平、李从鉴、徐振祥、...

衡水市13223604645: 请你先仔细阅读下面的材料,再利用你获得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百年老校.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由... -
归之盐酸:[答案] 错误一:( 80000平方千米 ) 改正:( 80000平方米 ) 错误二:( 宽8cm ) 改正:( 宽8m )

衡水市13223604645: 湖北省省级示范高中有哪几所? -
归之盐酸: 湖北省省级示范高中共计101所 1、武汉市(34所):武汉市第二中学、武汉市第六中学、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武汉市育才高级中学、武汉市第一中学、武汉市第十二中学、武汉市第十九中学、武汉市第四中学、武汉市第十一中学、武汉市第...

衡水市13223604645: 宜都有哪些中学(初中和高中) -
归之盐酸: 湖北宜都第一中学 宜都市姚店中学

衡水市13223604645: 谁能告诉我宜都市有几所高级中学 -
归之盐酸: 宜都市第一高级中学 校 长:周朴华 副校长:罗欣、陈平(公安局政委、法制副校长) 教导室主任:吴发平 教导室工作人员:阙 念、徐开乐、聂冠华 宜都市第二高级中学 ■ 主营业务: ■ 所属地区:宜都·陆城 ■ 行业类别:新闻传播 文化艺术 科教·教育培训95 ■ 加入时间: ■ 发送/查看留言 ■ 点击次数: 17 ■ 联系地址:湖北省宜都市枝城镇大同路 ■ 邮政编码: ■ 联 系 人:杨世焕 ■ 联系电话:0717-4660305

衡水市13223604645: 湖北宜昌市[宜都一中]怎么样.??希望宜都一中的学生或学生家长指教! -
归之盐酸: 我也是长阳的 而且是长阳一中毕业的 我建议你到宜都枝江克吧 长阳一中没的前途了 因为长阳的生源很差~初中生生整体素质跟平原地区完全没的比 再加上长阳的尖子生流失 长阳一中的优秀老师流失 所以长阳一中的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了

衡水市13223604645: 宜都有几所高中 -
归之盐酸: 一中,二中,宜都外国语学校(三中),清江职高也设有高中班.除二中在枝城镇,其它的都在陆城.最好到一中,二中,三中读,正规些.清江职高大部分学生都是去混日子的,在那里交了钱不用去上课都可以拿到毕业证,很垃圾!

衡水市13223604645: 湖北省有哪些国家级重点高中? -
归之盐酸: 襄樊市的我知道有襄樊五中.襄樊四中、其他地方的还有黄冈中学、华师一附中、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还有的我就不太清楚了.这些学校都堪称顶尖,真不错.

衡水市13223604645: 湖北.宜都.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归之盐酸: 宜都,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中华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红花套城背溪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7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曾在这里农牧渔猎.春秋战国时期,境属楚地,秦朝时县域属南郡,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

衡水市13223604645: 湖北所有带高中部学校的名字? -
归之盐酸: 只有比较重点的. 湖北省、市重点高中名单(由:湖北省十堰市第二中学,是所一般学校) [湖北省十堰市第二中学[/b] [b]湖北省、市重点高中名单[/b] [b]1、省重点(示范)公办高中(70所) 武汉市(24所):武汉市第一中学、武汉市第二中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