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原因使得三国时期死了98%的人口?

作者&投稿:危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时期出了什么事,使几千万的人口变得只剩不足一千万了?~

发信人: nonane

三国人口分析


三国人口数量之辨析
自汉桓帝、汉灵帝以来,天灾人祸不断,旱灾、水灾、瘟疫、暴动、少数民族叛乱,导
致东汉的人口、户数大量减少。汉桓帝时期,比较大的灾祸有“建和元年春二月,荆、
扬二州人多饿死”、“永兴元年秋七月,郡国三十二蝗。河水溢。百姓饥穷,流冗道路
,至有数十万户,冀州尤甚”、“延熙九年春三月,司隶、豫州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
户者”①;汉灵帝时期,“建宁三年春正月,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②,更有
著名的“黄巾之乱”,其余小规模的天灾、少数民族叛乱或入侵,就不计其数了。司隶
、豫州、冀州是东汉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方,司隶人口约三百万、豫州人口约六百
万,冀州人口约五百七十万,占东汉人口约五千多万的四分之一强③,但仅上述延熙九
年的饥荒,司隶、豫州就饿死三四百万,其他原因导致户数的丧失,就更难以计算了。

自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虽然镇压了主要的几支黄巾军,但黑山、青兖黄巾等余部尚
散布各地,随之而来的是凉州汉羌各族的暴动,又不断对司隶进行袭扰。汉灵帝无力处
置,又在几年后病死,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然而,统治阶层内部在对最高统治权的争夺
中两败俱伤,引来了另一个权力的觊觎者董卓。
董卓对治理国家无甚才能,但在破坏上却有着惊人的能力。“卓纵放兵士,突其庐舍,
淫略妇女,剽虏资物,谓之‘搜牢’。人情崩恐,不保朝夕。及何后葬,开文陵,卓悉
取藏中珍物。又奸乱公主,妻略宫人,虐刑滥罚,睚眦必死,群僚内外莫能自固。卓尝
遣军至阳城,时人会于社下,悉令就斩之,驾其车重,载其妇女,以头系车辕,歌呼而
还。又坏五铢钱,更铸小钱,悉收洛阳及长安铜人、钟虚、飞廉、铜马之属,以充铸焉
。故货贱物贵,谷石数万。又钱无轮郭文章,不便人用。”
在面对关东州郡的联合讨伐下,董卓竟然“尽徙洛阳人数百万口于长安,悉烧宫庙官府
居家,二百里内无复孑遗”,以至于“步骑驱蹙,更相蹈藉,饥饿寇掠,积尸盈路”④
,到汉献帝入关时,加上迁徙而来的人口三辅户口也不过才数十万,人口户数的丧失,
可见一斑。
紧接着的军阀混战,更是人口迅速丧失的根源。
首先是饥荒,连军队都不能保证粮食供应,老百姓就只有活活饿死了,甚至人吃人。“
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
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萧条。”⑤曹操
与吕布争夺兖州时,“蝗虫起,百姓大饿”、“谷一斛五十余万钱,人相食”,曹操也
不得不“罢吏兵新募者”以节约粮食⑥。
其次是战乱,曹操征徐州,“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
城保,无复行迹”⑦。李傕等在关中,“时三辅民尚数十万户,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
邑,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⑧。
再次,战争对于作为强壮劳动力的战士的摧残,也到了无所复加的地步。麹义与乌桓、
鲜卑“合兵十万”进攻公孙瓒,由于粮食缺乏和战斗损失,在撤退时只有“余众数千人
”⑨。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袁绍战败,“余众伪降,曹操尽坑之,前后所杀八万人。
”⑩
自汉桓帝时开始持续到汉灵帝时长达四十余年的天灾人祸,以及随之而来二十余年的长
期战乱,导致人口大量减损。以至于曹操拿到冀州的户口簿,发现“可得三十万众”,
惊喜的称之为“大州”①,实际上这个户口统计的年份甚是可疑,自董卓之乱直至曹操
平定冀州,这段时间冀州长期陷入战乱,毫无可能进行人口统计,这个户口的统计当在
汉灵帝末。况且“可得三十万众”,按照壮年男子(从23岁到56岁都在服兵役的年龄之
内)与老弱妇孺的比例,整个冀州的人口也已锐减到一百多万,远远低于五十多年前的
五百七十万。
北方战乱不断,并不代表南方就是世外桃源。益州的刘焉、刘璋父子都镇压过反对自己
的大规模叛乱;荆州的刘表除了与袁术争夺南阳之外,还镇压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的叛乱;而扬州的刘繇被孙策赶到豫章,孙策又马不停蹄的降服诸郡,当相比而言还算
战乱最轻的地域。远在绝域的交州,倒是一片繁荣景象。
赤壁之战后,荆州经过大规模的战乱,人口迅速减少,经济遭到破坏,所以庞统说“荆
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②。刘备在平定益州
的过程中,所遭遇的抵抗不大,所以益州的人口损失和经济损失也不是很大。孙权主要
的活动是平定山越,以其“羸者充户,强者补兵”③,以及骚扰淮南,俘虏人口,江东
及交州基本上没有战争的创痕。
迄于三国初期,人口才有了相关记载。但我所述三国时期户口数,仅是一般民户在国家
户籍上登记而见于历史记载的户口数。由于当时有许多人不向国家登记户口,一些特殊
身份的人也不编入一般民户的户籍,所以一般来说,国家户籍上的户口数要少于或远远
少于实际所有的户口数。但国家的赋役和兵役都是他们承担,对于我下面将要论述的各
国兵力是主体与枝叶的关系,所以我并不将脱籍的人口计算在内,只计算国家所能控制
的人口。
关于曹魏的户口,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户口缺乏记载。在魏明帝时杜恕说“奄有十州
之地,而承丧乱之弊,计其户口不如往昔一州之民”,陈群则说“今丧乱之后,人民至
少,比汉文、景之时,不过一大郡”,蒋济也说“今虽有十二州,至于民数,不过汉时
一大郡”,三人异口同辞强调人口寡少,即使按照杜恕的说法,东汉时豫州人口约六百
万、冀州人口约五百七十万,魏国早期人口并不会达到或者超过这个数字。西晋时人皇
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记载:“景元四年(263),与蜀通计民户九十四万三千四百二十
三,口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九十一人。”杜佑在《通典·食货·历代盛衰户口》记载
与此略同,仅口数作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八十一,那么魏国的人口应为魏氏唯有户六
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
关于蜀的户口,史籍中也有前期和后期两个数字。《晋书·地理志》记载:章武元年“
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景耀六年蜀国灭亡时的人口,王隐在《蜀记》中记载“户
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吴的户口,难以考查。《晋书·地理志》说:“孙权赤乌五年,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
口二百四十万。”《三国志·吴志·孙皓传》注引《晋阳秋》记载吴国灭亡时有“户五
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以上两组户口统计数字
大致相同,这不能不使人感到怀疑,吴自赤乌五年以后,再没有进行过户口统计工作,
所以王浚在灭吴时所得的户口数,仍然是三十八年的统计数字。
根据上述数据,魏、蜀、吴三国末期时的总数是户一百四十六万六千四百二十三,口七
百六十七万二千八百八十一(不包括官吏和军队)。《续汉书·郡国志》记载东汉户口
数是“户九百六十九万八千六百三十,口四千九百一十五万二百二十户”,《晋书·地
理志》则记载为“户一千六十七万七千九百六十,口五千六百四十八万六千八百五十六
”,三国的户、口数大约相当于东汉最高户、口数的七分之一弱。
西晋的户口数,《晋志·地理志》记载太康元年时,“大凡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
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与前面统计的三国户口总数相比,户多近
一百万,口多近八百五十万。由于这时晋刚刚灭掉吴国,所以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应是
在原魏、蜀境内。魏、蜀的户口是魏灭蜀那年的统计数字,距离太康元年只有十七年。
如此短的时间内能增加户近一百万、口八百多万,应当归结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西晋初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这有利于人口的自然增殖。
其次,推行轻徭薄赋,经济的发展使部分脱籍人口想要稳定,这样就必须重新入籍。
在《三国志·陈群传》裴注中记载:“按《晋太康三年地记》,晋户有三百七十七万,
吴、蜀不能居半。”这与《晋书·地理志》所载太康元年的户数相比,两年内西晋的户
数激增一百三十多万户,超过太康元年的户数一半有余。这显然不能归因于人口的自然
增殖,而是与太康元年开始推行的占田令有直接关系。因为既要在全国范围推行占田制
,就必然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户口、财产登记工作,编制新的户籍,脱离户籍的人为了
取得土地的合法所有权,就必须得重新向国家登记户口。再,魏晋时期封建依附关系有
很大发展,门阀大族既占有不少合法的荫户,也占有数量更多的非法隐户,如在颁布占
田制的前几年,中山王司马陆就曾占有簿籍不挂的隐户和冒牌荫户七百多户。西晋占田
令中规定品官荫户的数额为一至十五户,这是比较低的,推行这种荫户制,可以把官员
大族拥有的一部分依附农民转变成国家的编户。太康三年国家编户的激增,主要应是这
次与推行占田制联系在一起的检括户口、整理户籍的结果。太康三年国家有三百七十七
万户,如每户平均以五口计,则那时国家控制的人口大约可达到一千八百八十五万人左
右④。

直接原因是连年的战乱。但这只能解释三国人口少,不能解释为什么现在人这么多。

根本原因是人口能达到多少完全看粮食产量是多少。再怎么太平盛世,明君贤相,休养生息,粮食产量不增加,哪里养得活更多的人口。

农业社会的最重要资源就是人口和土地,土地可以抢过来,人口要壮大必须有足够的粮食来养活,西汉人口巅峰就达到快1个亿,直到宋朝还是一个亿。而明清人口暴增到4个亿。为什么一千多人口难以突破一亿,到了明清爆炸式增长?

因为明清引进了美洲的土豆,玉米这些高产农作物,粮食多了,才能养活这么多人。否则你科技文化不管玩出什么花样,不管出出多少明君圣主,粮食不增加,多出的人口还是要饿死,人口就是无法增长,超出限制就会有饥民造反,人口在动乱中下降,这就是历史的恶性循环啊。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在一个封闭的古代社会,没有国际贸易,粮食产量是固定的,只会变少不能增多,除非科技爆炸了,而且这科技直接可以增加粮食产量,否则人口永远不会增加,增加了也会饿死。

为什么明清后期是4亿,民国还是4亿,到了建国还是4亿,后来直接爆炸式增长了? 因为化肥的出现,新高产种子比如杂交水稻的出现啊。


另外现在全球化社会,缺什么都能花钱买,粮食也一样吗? 当然不是,全世界粮食总产量不到25亿吨,能拿到国际市场上去卖的只有区区3-4亿吨啊,还被那些产粮少的发达国家进口了,非洲饿死人的国家,你就算捐钱也救不了他们,因为国际市场上买不到粮食啊。

没有那么惨,到赤壁初年的时候,全国人口估计肯定在500万以上,因为曹操就有20多万士兵,士兵比例过高肯定影响生产的,事实没出现大的变动,说明人口没那么少,不过比东汉鼎盛时期是没办法比的了。

原因:1战乱,从董卓到后来诸侯混战,死了多少人,曹操的蒿里行说的就是这个惨景。
2瘟疫,这不用多解释,曹操赤壁就是败给瘟疫了

3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气候的变化,据说在三国初年东汉末年的时候,北方的气候出现了一次大的变化,主要是气候变得阴冷,似的原本种植小米也就是粟的产量急剧下降,导致能养活的人口变少,直到北方种植上小麦

我深表怀疑,我觉得东汉末的5000万人口一下子锐减到140万,根本不可能。如果是1400W的话还可以理解。
没错,三国时期的战争跟疾病是很多,可是就算再严重,也不可能造成这样的结果,短短的几十年,自己的内战就失去了98%的人口。如果这样的话,那怎么可能养得活那么多的军队,那么多的官吏,那庞大的中国的各个地方的管理者。140W的话,我觉得单单军队都不止这个人数。
想想便知,三国演义里说赤壁的曹操有百万之众,而孙刘联军也有近十万。就算这是夸张之举,但是历史考证,觉得赤壁的曹操也有二三十万的军队,如果那个时候整个中国的人口就140万,你别说管理庞大中国所需要的管理者,就连这二三十万的军队都养不活。那曹操不是跟乞丐一样了,呵呵!

我不知道三国时期死亡98%人口是否正确,毕竟二战也没有那么大比例的死亡,但是整个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死亡人数的确很多,东汉末年黄巾乱起始,战争就一直是这段时期的主旋律。98%这个比例应该有问题。。。我深表怀疑。。

你确定真死了98%的人吗?
即使有,也是因为地理上的原因和人为上的原因而造成的吧...

两个字: 战争。


三国时为什么要打仗?
最重要的就是当时这些人要争夺东汉之后的另一个发展,事实上,刚开始的时候像曹操这样的人,还是想能够稳定住这个局面,不过到了后面他手里的能力变多了,自然而然心里面的想法也变多了,他整个人就改变了。

三国是什么时期
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复杂多变,政治格局呈现分裂状态。由于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和土地兼并加剧,导致了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的局面。在长期的战乱中,三大势力——曹魏、蜀汉和东吴形成了彼此抗衡的局面。三国时期也因此而得名,指这一时期存在的三个独立的政权国家。这一时期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战争、政...

三国鼎立是什么原因?
第三就是政治原因了。三国都知道笼络人心的重要性,曹魏在取得北方后开始极力拉拢北方的贵族集团,而东吴和蜀汉也同样是如此。这就导致了南北方都有贵族集团支持,就像这三个政权在当地都扎根了,想要拔掉不是那么容易。三国是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个时期,虽然很混乱但是相对于以后的魏晋南北朝和五胡乱华...

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三国时期是一个混乱和割据的时期,形成了以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是从汉代四百年太平时期到四百年混乱的过渡时代,也可说是魏晋南北朝大纷乱的开端。三国形成于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魏文帝始,后历明帝、魏齐王、高贵乡公、元帝;蜀则历蜀汉昭烈帝刘备及后主刘禅;吴则历孙权 大帝、会稽王、...

是什么原因使得三国时期死了98%的人口?
原因:1战乱,从董卓到后来诸侯混战,死了多少人,曹操的蒿里行说的就是这个惨景。2瘟疫,这不用多解释,曹操赤壁就是败给瘟疫了 3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气候的变化,据说在三国初年东汉末年的时候,北方的气候出现了一次大的变化,主要是气候变得阴冷,似的原本种植小米也就是粟的产量急剧下降,...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根本原因:赤壁之战以后,曹操战败,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巩固。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占据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攻占四川。在北方,曹操占据黄河流域,孙权占领长江中下游,刘备占领四川和长江中游的一部分。从地理条件说,蜀有剑阁、三峡之险,进可攻,退可守。吴有长江天险...

三国时蜀国国力最弱,魏国处于守势,凭什么还能保持三国鼎立?
三国是东汉时期之后的历史阶段, 前后持续了六十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时期。我们对于三国的了解多数源于《三国演义》,其中表现出的智谋、忠勇常被人津津乐道,但是,从220年曹丕称帝开始,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三个国家攻守相当,维持平衡呢? 从地理上看,蜀汉有剑阁,剑阁关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李白...

有人说:“三国时国家分裂,战祸不断,民不聊生,这个时期是历史的倒退...
这一时期历史在进步,原因: 一:从政治上看,东汉末年由于中央政权的衰败,各地出现了割据一方的军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割据局面,形成了三个相对稳定的政权。相对而言,这是一种进步。 二:从经济上来看,由于军阀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个相对稳定的政权可以集中时间...

历史上三足鼎立的局面那么多,最出名的却是东汉三国时期?
原因有二:一、东汉三国时期,三方势力处于一个平衡阶段 东汉三国时期,虽然曹操的势力最为强大,最强的时候占据了天下的三分之二的地盘。但是就算曹操强势如此,仍然不可以忽视另外两方。当曹操想要攻打一方的时候,则必须考虑到另外一方会不会趁机坐山观虎斗,从而取得胜利的果实。哪怕曹操的势力十分强大...

三国时期曹魏和东吴隔江相望为何曹魏不攻打东吴?
三国时期,曹魏和东吴两个势力,隔着长江对峙。在这一期间,曹魏和东吴有一些小规模的冲突,但曹魏并没有倚仗国力对东吴发动大规模进攻。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其实有以下几点。1、赤壁之战的失败,给曹魏留下了较强的阴影。我们所说的三国时期,指的是魏、蜀、吴三个势力割据的时期。而发生在这一时期...

汉滨区19647177683: 为什么在三国里好像很多人都是病死的?? -
闵紫木糖: 三国时期医疗条件与现在根本没法比,而且战事频繁,一伤就是就是重伤,好不容易有个华佗,还被cc给杀了.呜呼哀哉…………

汉滨区19647177683: 三国时代为什么没落的原因 -
闵紫木糖: 首先经历黄巾之乱.诸侯大战,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候,人口数量跟黄巾之乱前的差距太大,即使是地盘最大的魏国,人口只有400多万人,三个国家加起来不过千万之数,只有黄金之乱前的五分之一.战争、疾病、饥荒,死掉的人千千万万.然后三国其实是世家大族把持权利,拥有比庶民大的多权利,许多人只能依附其中为其耕田.世家把持导致政治黑暗,有志之士、寒门子弟得不到重用.

汉滨区19647177683: 三国时期,是什么原因导致魏蜀吴三国谁都没能一统九州?却由司马氏来完成了? -
闵紫木糖: 这是由三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平衡决定的.首先,魏国占据北方,那时北方还是当时的经济中心,魏国文臣武将众多,但由于长江和川蜀的地理天险,魏国前期没能完成统一.蜀国,是实力最弱的一个,诸葛死后,更是一落千丈,很快被魏灭亡,吴国由于江南地区刚刚开发,人口较少,经济不是很发达,孙权死后,君主一个比一个昏庸.所以,蜀吴两国仅能自保.而魏国的司马氏日益强大,还有羊枯,邓艾等名将,魏国司马氏延续了曹氏的强大,而蜀吴两国很快没落,最后被晋国所灭.

汉滨区19647177683: 三国时期重大疑团!
闵紫木糖: 民族迁移,但还有外族的迁入,这个问题挺难回答的. 三国鼎立时期,还有其他的一些小民族,但加起来人口也不会遗漏太多啊,

汉滨区19647177683: 三国演义死的顺序谁被谁气死的? -
闵紫木糖: 三国演义死的顺序周瑜和王朗是被诸葛亮气死的. 1.诸葛亮三气周瑜致死. 说的是三国演义小说中“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和“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

汉滨区19647177683: 中国古代十大帅哥是谁拜托各位大神 -
闵紫木糖: 一、潘安 潘岳,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西晋时人,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 潘岳年轻时,坐车到洛阳城外游玩,当时不少妙龄姑娘见了他,都会怦然心动给他...

汉滨区19647177683: 三国时期蜀国最终未能统一天下的原因? -
闵紫木糖: 从历史原因来看 1.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仍然在北方中原一代.经济,军事,人才方面优越于蜀国. 2.曹操作为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令刘备望尘莫及(尽管有诸葛亮辅助) 3.诸葛亮在灭魏时机未成熟之时,多次兴兵北伐,消耗了国力. 4.蜀汉后继无人,人才匮乏. 5.后主昏庸,不思治理,朝纲不振. 6.其他原因还有战略上的失误.如关羽,刘备破坏孙刘联盟,导致局势恶化,诸葛亮用人不当,马谡失去街亭屏障,使局势陷于被动,还有诸葛亮远征多次因为粮草不济,无功而返等等其他原因.

汉滨区19647177683: 三国时期 赵云 马超 的死因是什么? -
闵紫木糖: 1. 三国时期赵云、马超都是病死的.2. 马超(176年-223年1月),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汉末卫尉马腾之子,东汉末年及蜀汉开国名将,汉末群雄之一.蜀汉章武二年(222年),马超患了重病,上疏给刘备:“臣宗族门下二百...

汉滨区19647177683: 关羽兵败被杀的原因 -
闵紫木糖: 自大轻敌是主要原因和主观原因.战略上破坏了孙刘联盟才是关羽北征时遭白衣渡江腹背受敌的症结.而援守不利是关于比走麦城丧命的次要原因!说法之一: 关羽死在诸葛亮之手,大家肯定不信,诸葛军师...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