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2物理期中复习资料

作者&投稿:缪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2上册物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你啊

资料: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 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6、特殊的测量方法:
①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
②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③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④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7、误差:
(1)定义: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存在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避免 ,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三、光
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4.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四.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八年级(上)物理基础知识集

第一章 声现 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 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产生的条件:一是要有发声体;二是发声体要振动。

2.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

4.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就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二: 声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如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波交谈。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2.声速:即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气温有关。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

3.回声:声音在传播中,当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耳形成回声。

只有当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或障碍物离人至少17米人耳才能把它和原声区分开,否则将和原声混在一起,起到加强原声的作用。

注意:1.不要认为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发出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

2.不要认为只要听到两次声音就一定是回声,听不到两次就一定没有回声。

【问答题】

1、打雷时听到的连续不断的雷声是连续打雷形成的吗?为什么?

答:不是,打雷时听到的连续不断的雷声是由于声音被山峰、云层多次反射,形成回声的结果。



2、2002年暑假期间,北京大学五名学生到珠穆朗玛峰登山发生雪崩事件,造成重大事故,请你分析:雪地登山,为何不宜高声喊叫?

答:登山或探险的人进入雪山或溶洞之中,一般都禁止高声喊叫,这是因为山上雪堆及洞中岩石支撑可能十分脆弱,高声大叫引起空气振动,传到雪堆或岩石上会引起它们振动起来,这样可能引起雪崩或溶洞塌陷,从而危及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进入这类地区千万不要随意大呼小叫。



3、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的速度为0.1m/s”,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4个有关的合理场景。

答:(1)两个人对面说话,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

(2)闪电过后要好长时间才能听到雷声;

(3)发令枪响后好长一段时间运动员才能起跑;

(4)放礼花时,看到礼花后,很长时间才能听到礼炮声。



4、小明同学要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请你帮小明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方法1:器材:发令枪、刻度尺、秒表

步骤:(1)用刻度尺测出发令地点到计时地点的距离s;

(2)让发令枪发声,让另一人在计时地点记下从则看到烟雾到听到响声的时间t;

(3)用公式v=s/t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速度。

方法2:器材:刻度尺、秒表

步骤:(1)站在距离楼较远处大喊一声,记下从喊话到听到回声的时间t;

(2)用刻度尺测出人到高楼的距离s;

(3)用公式v=2s/t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速度。

5、小丽同学要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一结论,请你帮她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答:器材:闹钟、玻璃罩、抽气机

方法:把正在响的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空气,发现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听不见铃声,这就证明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人耳的结构(略)

二:1.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振动,这种振动经过 及其它组织传给 , 把信号传给 ,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

①空气传导; ②骨传导。

3.人耳听到声音的两种途径:

①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

②声波-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

4.人耳听到声音必须具备的条件:

首先发声体振动,且是每秒振动20-20000次;

其次一定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

再次要有良好的接受声音的器官(人耳)。

三:双耳效应: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从而能判断声源的位置的现象。

应用:正是由于双耳效应,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立体声。

注意: 不要认为人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

【问答题】

1、随便叫一位同学蒙住眼睛坐在教室中间不动,然后,你站在该同学的正前方或正后方,用两手击掌发声,请问该同学能否准确判断出击掌的地方?为什么?

答:不能正确判断击掌的地方,因为人是靠“双耳效应”来判断声源方向的,而当你站在该同学的正前方或正后方击掌时,声源到两个耳朵的距离相同,两只耳朵感觉的时间就没有先后之分,不会产生双耳效应,所以不能准确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



2、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而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请解释其原因。

答: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贝多芬就是利用这种方式即骨传导来进行创作的。



3、假如你是一名舞台音响师,你怎样使台下的观众听到更好的立体声音?

答:在声源的四周多放几只话筒,在听众的四周对应地多放几只扬声器(音箱),这样观众就能听到更好的立体声。



4、把手表用牙齿咬起来,两只手掩紧耳朵,你会听到嘀嗒声加强了许多倍,这说明了什么?

答:骨头能够传导声音,而且传声效果很好。



5、许多内部听觉还完整的聋子,也都能够依着音乐的拍子跳舞,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答:这是因为音乐的声音经过地板和他的骨骼传导到耳膜使其振动产生听觉的缘故。





第三节 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1.概念: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决定因素: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频率:发声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 ,符号:Hz

人耳的听觉范围:20-20000 Hz。低于20 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 Hz叫超声波。

(波形紧密的频率高)

二:响度

1.概念: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响度。

2.决定因素:发声体的振幅决定。

振幅越高,响度越大。响度还与人耳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3.增大响度的办法:

一是减小声音的分散;二是减小人耳到声源的距离。

三:音色

1.概念:声音的品质。

2.决定因素:发声体本身

注意: 不要认为音调高,响度一定大。

【问答题】

1、将开水倒入一个空暖水瓶中,暖水瓶发出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这个声音有什么变化规律?

答:向暖水瓶内灌水时,引起水面上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随着水面升高,上方空气柱变短,空气柱振动变快,这样空气柱发出的音调越来越高。空气柱振动幅度变小,响度变小。



2、冬天,寒风吹到野外的电线上,发出呜呜的响声,但夏天却听不到,为什么?

答:因为冬天天气冷,电线受冷收缩,振动频率高,音调高;而夏天天气热,电线膨胀松弛,振动频率低,音调低。



3、蜜蜂载着花蜜飞行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是平均每秒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蜜蜂是否采到了花蜜,这是根据什么来辨别的?

答:根据声音的音调不同来辨别的。蜜蜂载花蜜时翅膀振动的频率小(300次/秒),音调低;不载花蜜时翅膀振动的频率大(440次/秒),频率大,音调高。



4、人们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却可以听到蚊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这是为什么?

答:能引起人们的听觉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20000Hz,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小于10Hz,它低于人耳的听觉范围,所以人耳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为500~600Hz,它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声的概念:①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②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2.听觉下限为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可超过9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可超过;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可超过50 dB。

三:噪声的控制:

1.控制噪声产生; 2.阻断噪声的传播;

3.在人耳处减弱。

注意: 不要认为优美的音乐一定不是噪声;

不要认为0 dB的声音就是没有声音,没有物体振动。

【问答题】

1、有人说音乐是乐音,因此音乐声不会成为噪声,你认为这一观点对吗?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对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也是噪声,因此音乐声可成为噪声。



2、无声手枪为什么会“无声”?

答:因为无声手枪把声音在声源处减弱了,这是噪声减弱的第一途径。



3、墙壁的传声性能比空气好得多,但是把门窗关闭后,外面传入室内的声音却明显减弱,这是为什么?

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如墙壁、玻璃等,大部分会被反射回去,所以门窗关闭后,传到寅的声音将被减弱,这就是利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一个途径。



4、文明卫生城市为什么要求植树种草?

答:植树种草不仅可以美化城市,更重要的是树木和花草可以吸收、减弱噪声,使得城市更显得安静,让人们放松神经,享受自然。



5、假如你是一位城市建设的规划者,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减弱噪声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答:①植树种草②设置隔音板③工厂、车间、娱乐场所等远离居民区④在市区内禁止鸣笛



6、冬天原来嘈杂的马路,降雪后显得格外寂静,其原因是什么?

答:马路上的嘈杂声主要来自各种机动车辆发出的噪声。降雪后,马路上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雪,这时马路上的雪较松软,变成了较好的吸声材料,噪声被雪吸收了,所以,雪后的马路上显得比平时寂静多了。





第五节 声的利用



一: 利用声传递信息:

如B超、声纳、 。

二: 利用声传递能量:

如.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利用超声波击碎物质;超声波除尘、洗牙。

注意: 不要认为长距离的测量必须利用声纳测。

[实验与问答题]

1、一部科幻片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的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了爆炸的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的错误。

答:(1)在太空中听见爆炸声(真空中听不见爆炸声)

(2)先听到爆炸声后看到爆炸的火光(光速大于声速)



2、光、声的传播有哪些不同之处?

答:(1)光的传播不需要媒介物,能在真空中传播;声的传播需要媒介物,真空不能传声。

(2)一般说来,媒介物的密度越大,光速越小,而声速却越大。

(3)光速比声速大得多。



3.为何在屋子里讲话比在旷野里讲话听起来要响亮?

答:在屋子里讲话,回声跟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所以听起来要响亮些。



4、电影院放映厅的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坑坑洼洼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什么?

答:燕子泥是坑坑洼洼的,其作用是使射到墙上的声音不再被反射到观众那里,避免产生混响,也就是减弱回声。



第二章 光 现 象

第一节 光的传播



一: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如光在空气中、水中、玻璃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线。

2.光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介质。

3.应用.: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

三:光速

1.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用字母c表示,c=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十分接近光在真空的速度,也视为 ,光在水中是在真空中的 ,在玻璃中的速度为真空中的 。

注意:1.由于光的速度比声的速度快得多,因此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同时发生,但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2.光年是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 m。

易错点:忽略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实验与问答题]

1、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答:方法1:分别找两块硬纸板,在上面挖两个小洞,用手电筒对着小孔照射,发现只有两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光才能透过去,说明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方法2:点燃一支蚊香,让激光束穿过烟雾,发现红色的激光束沿直线传播,说明了光地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方法3:沿着激光照射的方向喷射空气清新剂,发现红色的激光束沿直线传播,说明了光地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方法4:将一塑料瓶充满烟后,用瓶盖密封好,让激光束从塑料瓶底部射入,说明了光地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方法5:在装有清水的玻璃杯中滴入几滴牛奶,摇匀后,让激光束垂直射入水中,发现红色的激光束在水中沿直线,说明了光地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请设计一种方法,估测发生雷电的位置离你有多远。

答:当你看到闪电时,马上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当听到雷声时再按下秒表,这段时间即为雷声从发生地传到你耳朵里所用的时间,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乘以雷声传播的时间,就可求出雷声传播的距离(即s=v声t),这个距离就是你与雷电发生地的距离。(因为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所以光传播的时间很短可忽略不计)



3、玛丽·居里夫人有一天想考查她的学生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问:“迄今为止,你见到的最大影子是什么?”其他学生还在苦苦思索时,其中有一个学生仅用了一分钟就答对了,你能回答吗?

答:黑夜。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在我们平常见到的影子中,最大的是黑夜,当太阳在地球另一面时,我们所在的一面,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就形成了地球的影子,也就是黑夜。



4、100m终点计时员是以听到枪声计时,还是看到冒烟时计时?为什么?

答:应看到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因为在空气中光速比声速快得多。如听到枪声才计时,会少计了声音在空气中传播100m所用的时间,即少计了:t=s/v=100m/(340m/s)=0.29s.



5、一幢政府办公楼前,五星红旗在旗杆上飘扬,请你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设计出一种方案,测出旗杆的高度。

答:光用刻度尺测出一竹竿的长和旗杆的影长,将竹竿立在旗杆旁,测出竹竿的影长,则根据竹竿的长/竹竿的影长=旗杆的长/旗杆的影长,可得旗杆的长=(竹竿的长×旗杆的影长)/竹竿的影长



第二节 光的反射



一:1. 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物质射到另一种物质的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返回到原来物质中传播的现象。

光射到所有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六个基本要素: “一点二角三线”

3.光的反射定律:

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④光路可逆。

当光线垂直入射到物体表面上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 度。

二: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平行光线射到平滑的物体表面,反射光仍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

2.平行光线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反射光向四周都传播的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异同点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共同点
每一条光线反射时,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不同点
反射面是表面光滑的平面平行光束反射后仍是平行光
反射面的表面粗糙不平,平行光反射后向各个方向

应用举例
用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可照亮井底
用粗糙的白布作幕布放电影


易错点:1. 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不能正确判断出反射角和入射角

【问答题】

1、晚上将电灯关掉,使房间变暗些,在桌面上铺上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是镜子亮还是白纸亮?为什么?

答:白纸亮。因为平面镜的镜面很光滑,平面镜发生镜面反射,垂直入射到镜面的光被垂直反射回去,从侧面看去,几乎没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平面镜看上去很暗;而白纸表面比较粗糙,白纸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所以从侧面看去白纸比较亮。



2、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已干,但仍有不少水潭,为了不致踩在水潭里,应如何判断何处有水?

答:水面是平的,像平面镜一样,当月光照射到水面上,会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都射向同一方向,人迎着月亮时,会有很多反射光线射入人眼,所以看上去这些水洼是亮的;而人背对月亮时,几乎没有反射光线射入人眼,故看上去这些水洼很暗。而路面凹凸不平,月光照射到路面时,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因此,迎着月光看,它比水平暗,背着月光看,它比水面亮。故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较亮处是水潭;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较暗处是水潭。



3、黑板“反光”时,为什么看不清字?怎样才能使黑板不“反光”?

答:我们看黑板时,射入到眼里的光有两部分:一是粉笔字上发生漫反射的光;二是字周围黑板面漫反射的光,前者比后者强就能看清黑板上的字。若写字处黑板较光滑,此处就发生了镜面反射,把射向黑板的平等入射光反射向同一方向,在此方向上镜面上反射的强光遮盖了粉笔字漫反射的弱光,所以看不清粉笔字了。要使黑板不“反光”,就要使它的表面粗糙些,如在毛玻璃上刷上黑板漆使它对入射光不发生镜面反射就可以了。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正立虚像,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2)像和物大小相等。

像与物体等大且与距离平面镜远近无关,不能仅凭人眼的视觉效果来感觉。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左右相反。

妙记 像物等大等距,边线垂直镜面。

例 小文站在平面镜3m处,看到了镜中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的,她的像到镜子的距离是 m;当她向镜子走近1m时,像到她的距离是 m。

2虚像

(1)、点成像

如教材中图所示,镜前有一发光点S,可以发出无数条光线,画出其中的二条光线SA、SC,被镜面反射后沿AB、CD的方向进入人的眼睛,人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在镜后延长线的交点S1射来的,跟S1处真有一发光点产生的感觉一样,S1就是S在镜中的像,实际上,镜子后面并没有这个发光点S1,故S1叫做虚像。

(2)、体成像

镜面的物体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点组成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像,这些像就组成物体的像,由此 可见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也是虚像。

运用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例 “双江塔影”是著名的“芜湖十景”之一,从中同桥向北望去,中江塔耸立于青弋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江堤上,掩映在霞光水色之中,如图所示。“塔影”实际上是由光的 所形成的 (填“实像”或“虚像”)。

二.平面镜的应用

1、只改变光束的传播方向,不改变光束的聚散性质。

2、平面镜能成像:平面镜能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例如 利用平面镜进行梳妆,利用平面镜试衣、试鞋,利用平面镜检查舞蹈演员的动作是否规范等等。平静的水面,光滑的金属面,都具有平面镜的作用。

3、潜望镜: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线方向的一个实例。

最简单的潜望镜是在管子的上方和下方拐角处各装一个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角,高处物体沿水平方向射出,进入观察者的眼中,这样就可以从潜望镜中看见被掩蔽物挡住的物体。

如牙科医生用的不上平面镜,激光液面控制仪等等都是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线的方向。

三.球面镜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和凹面镜;凸面镜使平行光束发散,凹面镜使平行光束会聚。

汽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都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装置、太阳灶、反射式天文望远镜的反射面都相当于是凹面镜。

1、凸面镜:

凸面镜是用球面的外面做反射面的,让一束平行光线射向凸面镜,经反射后变得发散。

凸面镜有扩大视野的作用常用作汽车的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餐具中的不锈钢勺子,它的外面相当凸面镜。

2、凹面镜:

凹面镜是用球面的里面做反射面的。让一束平行光线射向凹面镜,经反射后会聚,

凹面镜常用作太阳灶、手电筒的灯碗、汽车头灯的灯碗、反射式望远镜、餐具中的不锈钢勺子的里面相当于凹面镜。从日常观察中,我们发现凹面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哈哈镜镜面就是由凸面镜、凹面镜组成的,人的像既有放大,也有缩小的部分,胖、瘦不匀,引人发笑。

比较

面 镜

种 类
平面镜
球面镜

凹面镜
凸面镜

成像原理
光的反射定律

对光线的作用
既不会聚也不会散
具有会聚作用
具有发散作用

像的性质
正立、等大、 虚像
正立、放大、

虚像
正立、缩小、虚像

应用
潜望镜、穿衣镜
太阳灶、

汽车头灯
汽车后视镜拐弯处的反光镜


【问答题】

1.汽车上的后视镜为什么用凸镜而不用平面镜?

答:因为从凸镜观察到的范围经大小相同的平面镜中观察到的范围大,汽车上的后视镜用凸面镜,就是为了使司机从镜中能观察汽车后面较大范围内的物体,以利于行车安全。马路拐弯处安装庞大的凸面镜,可以使来往车辆和行人看到弯路那边较大范围内的交通情况,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上册还下册
上:资料: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 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6、特殊的测量方法:
①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
②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③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④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7、误差:
(1)定义: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存在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避免 ,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三、光
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4.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四.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机械能
1.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 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 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1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 动能 重力势能;动能 弹性势能。
11. 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第二章 分子运动论初步知识
1. 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5.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6.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7.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8.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9. 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0. 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11. 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12. 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物理意义就类似这样回答)
13.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4. 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5. 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6. 热量的计算:
① Q吸 =cm(t-t0)=cm△t升 (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 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② Q放 =cm(t0-t)=cm△t降
③ Q吸 = Q放 ( ※ 关系式 )
17.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三章 内能的利用 热机
1. 燃烧值(q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燃烧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2.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 =qm;(Q放 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燃烧值,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3. 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4. 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5. 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的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6. 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光的反射
1.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5.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入射光线 法线 反射光线

镜面
6.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 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同(2)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8. 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第六章 光的折射
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3.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4. 凸透镜成像:

(1) (2) (3)
F F (1/) (2/)
f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
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
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 光路图:

空气 空气 空气

水 水 水

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简单机械
1.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 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
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 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或写成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 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省
力,但费距离。(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
(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
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
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 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 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第十四章 功
1.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 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4.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 斜面:FL=Gh
或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 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也是斜面的一种)
6.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
7. 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 。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物质的物理属性》
物体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 吨(t),克(g),毫克(mg) .一只鸡蛋约50克,物理课本约200克,一元硬币约6g,一只苹果约150g,一个成年人约60kg.1kg=1000g,1g=1000mg,1t=1000kg,
1m3=103dm3=106cm3,1L=1000mL,1L=1dm3,1mL=1cm3
2.质量测量工具有杆秤, 台秤,案称,物理天平等.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地理位置改变而改变.
4.使用天平时,应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将游码移到左端零刻度线处 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处,测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 右 盘加减砝码;移动标尺上的游码,直到横梁平衡.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的刻度值之和,即等于物体的质量.使用天平时,还应注意不能用天平直接测量液体或化学药品的质量,向右盘里加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天平要保持干燥,清洁.
5.微小质量的测量用"测多算少"法测量.测量液体质量时要用到烧杯,测粉沫状物品可在天平盘里两边各放一张相同的纸.
6.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计算密度公式是ρ=m/v;密度主单位是Kg/m3,常用的还有g/cm3,1克/厘米3= 1000千克/米3;
7,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同种类的物质密度是相同的,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物质的状态变化它的密度会发生变化. 水的密度ρ水=1.0×103千克/米3 =1 g/cm3 ;空气的密度是1.29千克/米3=1.29×10—3g/cm3 ;冰的密度ρ=0.9克/厘米3;
8.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托盘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ρ=m/v ,求出物质密度.(2)求质量:m=ρv (3)求体积:V= m/ρ.
9.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比热的单位是 J/(kg.℃).比热是物质 的物理属性,同一种物质比热是一般是相同的 ,不同种物质的比热 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比热会随物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10.水的比热最大为4.2×103J/(kg.℃).其含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
4.2×103J,水的比热大有许多的应用.如 :用水取暖 ,用水冷却.物质的物理属性除密度,比热外包括:硬度,弹性,导电性,导热性,磁性,透明度,延展性.
11.①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实验原理:ρ=m/v;
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 ②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体积位v1 ③ 用绳子系住小石块放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水和小石块的体积v2 ④ρ=m/(v2 -v1)
②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的密度实验步骤:① 称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1 ②把容器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称出容器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③ ρ=(m1-m2)/v
12,实验室用量筒和量杯测量液体的体积,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上密下疏,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面相平.
《从粒子到宇宙》
1.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分子,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分子间有 空隙,构成物质的分子一直处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由原子组成,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构成化合物,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称为单质分子.
3.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而原子核又是不带电电的中子和带 正电的质子组成.原子不带电是因为组成原子的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4卢瑟福建立了原子行星模型,汤姆逊发现了电子,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卢瑟福发现了质子,盖尔曼提出了夸克的设想.
5.微小粒子等从大到小的排序是:分子,原子,质子,中子,夸克,电子.
6.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 由近及远 的, 托勒密 的"地心说"认为 地球 是宇宙的中心,
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 太阳 是宇宙的中心.
7.人们观察发现,大部分星的相对位置似乎不变.我们称这些星为 恒星 .用精密的天文仪器观察它们实际也是 运动 的.
8.太阳是银河系中数千亿颗恒星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与银河系紧靠的是 仙女星系 ,它距我们超过200万光年.地球是银河系中太阳的行星,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9.光年(l.y)是长度单位.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我们把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称为一个天文单位(1 AU).
10.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目前大多数宇宙科学家都认定:宇宙是来源于"原始火球"——诞生于"宇宙大爆炸".
1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电子的转移 .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橡胶棒带 负 电.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玻璃棒带 正 电.
12.当一列火车迎面开来时,听到的汽笛声音音调升高,当它远离我们而去时,听到的汽笛声音调明显降低,这叫多普勒效应;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
13.分子运动论的初步内容为:(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分之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如:扩散现象);(3)分子间存在空隙(如: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变小)
《力》
1.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拉力 ,压力 属于弹力.
2.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根据这个特性制成弹簧测力计.
3.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托两只鸡蛋的力约为1牛顿.物理课本重约2N.
4.弹簧秤的使用方法: (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使用时不能测量超过量程的力.(2):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 (3):校正零点: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处,若不在,应调零. (4):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5.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弹性势能.
6.弹簧秤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量程 和分度值;(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弹簧秤来测力了,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7.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大小简称为物重.符号"G",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8.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G=mg ,其中常数用"g=9.8N/Kg "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重为9.8牛顿.
9.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利用这个特点可制成重垂线或水平仪 .
10.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重力和高度有关.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合称为势能.
11.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统称为摩擦力,物体将要运动时,接触面上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静摩擦力;物体滑动过程中,接触面上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12.滑动摩擦的大小跟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它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反.物体间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把滑动变为滚动,物体间的摩擦力变小.
13.生活中的摩擦很多,卷笔刀卷铅笔是滑动摩擦;鞋底制有花纹目的是增大摩擦,采用的方法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脱粒时张紧皮带,刹车时握紧刹把目的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机器相对滑部分加润滑油目的是通过使接触面分开来减小摩擦;安装滚珠轴承目的是把滑动变为滚动来减小摩擦.自行车中摩擦力方向是前轮向后,后轮向前.
14.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使用使接触面分开的方法减小摩擦的.
15.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叫做力,产生力的作用至少必须两个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 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6.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可以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力的三要素.又叫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17.力的示意图是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其中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 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若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中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
.
机械运动

1
、参照物


1
)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
)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
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
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
)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2
、机械运动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
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3
、长度测量:


1
)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
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
(k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米
(mm)
,微米
(
μ
m)
,纳米
(nm)



3
)长度估测:

黑板的长度
2.5m

课桌高
0.7m

篮球直径
24cm

指甲宽度
1cm

铅笔芯的直径
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
1.75dm
、手掌宽度
1dm
、墨水瓶高度
6cm

4
)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

“选”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

“观”
: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

“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
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
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

“看”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

“读”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

“记”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组成)


4
、时间测量:


1
)时间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秒表。


2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
s
,常用单位有小时
(h)
,分钟
(min)
5
、误差:


1
)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
)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人为因素。


3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避免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
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6.
匀速直线运动:

A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变形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
km/h
两单位中

m/s
单位大。

换算:
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
1.2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
1
秒中运动
1.2m

4.32km/h
速度图象:



变速运动:

A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


平均速度
=
总路程
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D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
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
1

v
2

v

v
2
>v>v
1

E
、常识:人步行速度
1.2m/s
,自行车速度
4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
900km/h
客运
火车速度
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
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
×
10
8
m/s
第二章
.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

󰀀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
声音是由
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
、声间的传播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

1
)声音要靠一切气体,
液体、
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
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
也需要靠无线电,
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
真空不
B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匀速运
动的物体速度
v
是个恒量
与路程
S
时间
t
没关系

t
S
v
s
t
=
t
s
v
=
v
t
s
=
v
s
t
=
能传声

󰀀

2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来说,
固体
>
液体
>
空气

󰀀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
度大约是
340 m/s

󰀀3

回声

󰀀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
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
区别回
声与原声的条件:
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
0.1
秒以上。
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
17m

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
低于
0.1
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
4
、乐音

󰀀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
5
、噪声及来源

󰀀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
看,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
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都属于噪声。

󰀀
6
、声间等级的划分

󰀀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
30dB

40dB
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超过
50dB
就会影响睡眠,
70dB
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
90dB
以上的
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
7
、噪声减弱的途径

󰀀
可以在声源处
(消声)

传播过程中
(吸声)
和人耳处
(隔声)
减弱

󰀀
第三章
.
物态变化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

性质制成的。

2.
常用温度计的刻度是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
摄氏度;
把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
温度规定为
100
摄氏度。

3.
常用温度计最小刻度是
1
℃;
医用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从
35
℃到
42
℃;
最小刻度是
0.1

摄氏度。

4.
温度计要能正确使用,使用前首先要搞清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使用它测水的温度时,
要注意:
(1)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水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
要等温度计
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水中,观察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5.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
反之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
熔化过程要吸热;
凝固过
程要放热

6.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只有对晶体来说熔化和凝固都有固定的温度,
称为熔点和凝
固点。

7.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称为汽化,而从气态变为液态称为液化。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8.
沸腾与蒸发的不同点是: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
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
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它是在任
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的。

9.
影响蒸发的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
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
液体
蒸发的就越快。


初2物理期中复习资料
8. 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第六章 光的折射 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初2上物理复习资料(为期中考试)
1. 概念: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响度。2. 决定因素: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越高,响度越大。响度还与人耳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3. 增大响度的办法:一是减小声音的分散;二是减小人耳到声源的距离。三:音色 1. 概念:声音的品质。2. 决定因素:发声体本身。注意:不要...

求高二物理复习资料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

初二上册物理期中考试考哪些,要复习什么,有哪些知识要点?(求总结)_百...
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间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

初二下学物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8.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托盘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ρ=m\/v ,求出物质密度.(2)求质量:m=ρv (3)求体积:V= m\/ρ.9.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比热的单位是 J\/(kg.℃).比热是物质 的物理属性,同一种物质比热是一般是...

初2物理半期复习提纲?
凸面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主要用扩大视野 参考资料:光华鼎力 初中 物理 透镜 复习题推荐到 光华鼎力网站上下载 光学: 光学包括两大部分内容: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几何光学(又称光线光学)是以光的直线传播性质为基础,研究光在煤质中的传播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物理光学是研究光的本性、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初2上物理复习资料
2008-11-22 初2上物理复习资料(为期中考试) 11 2012-11-03 初2物理讲解重点复习资料 2008-11-28 初2上册物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280 2014-07-23 八上物理复习资料 18 2007-01-29 求初2物理<上>复习提纲.. 3 2009-04-21 初2物理期中复习资料 37 2007-07-17 初2下物理复习资料 308 更多类似...

初二人教版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物理量 单位 公式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³ kg\/m³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初二第一学期期中物理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 共30分)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2、速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它的国际单位是 , 读做 。3、单位换算: (1)150厘米 = 米; (2)2分米= 毫米; (3)270千米 \/ 小时 = 米 \/ 秒; (4)40米 \/ 秒 = 千米 \/ 时。

初2上物理复习资料(为期中考试)
八年级(上)物理基础知识集 第一章 声现 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 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产生的条件:一是要有发声体;二是发声体要振动。2.振动的物体叫声源。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4.气体,液体,固体都...

林芝地区13421789720: 初二初三物理知识总结 -
尘耐吡喹:[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物理定律、原理: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2、阿基米德原理 3、光的发射定律 4、欧姆定律 5、焦耳定律 6、能量守恒定律 物理规律: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光的折射规律 3、凸透镜成像规律 4、两力平衡的条件和运用 ...

林芝地区13421789720: 初二物理期中复习提纲....
尘耐吡喹: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gt;液体中速度&gt;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

林芝地区13421789720: 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知识归纳 -
尘耐吡喹: 初二物理复习资料 第三章光现象 3.1光的色彩 颜色 3.2 人眼看不见的光 3.3 光的直线传播 3.4 平面镜 3.5 光的反射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4.1 透镜 4.2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3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4.4 望远镜与显微镜 4.5 光的折射 透镜的奥...

林芝地区13421789720: 初二物理知识及公式归纳 -
尘耐吡喹: 初二物理 复习纲要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林芝地区13421789720: 初二期中物理复习资料. -
尘耐吡喹: 串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 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 电阻R(Ω) R=R1+R2+…… 并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 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并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

林芝地区13421789720: 初二物理第四章复习提纲 -
尘耐吡喹:[答案] 《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一、温度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

林芝地区13421789720: 初二物理复习质料` -
尘耐吡喹: 第一章机械能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

林芝地区13421789720: 初二物理资料 -
尘耐吡喹: 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A、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的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B、声音传播靠介质:气体(空气);液体;固体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固体传声最快,气体传声较慢 重点:真空不能传声 D、听到声...

林芝地区13421789720: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整理(复习提纲)(沪教版) -
尘耐吡喹: 第一章 1.1物理学: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1.2比较有定性比较和定量比较两种.测量是定量比较.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

林芝地区13421789720: 求:初二物理上册复习内容大全? -
尘耐吡喹:[答案]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