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介绍诸葛亮的作文,100字

作者&投稿:佴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写一篇关于诸葛亮的作文~

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 要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否则论你如何胸存韬略、 学富五车, 没有空间给你施展, 也是无济于事。

诸葛亮,说他是人才,一点也不为过。但是,纵然孔明有经天纬地之才, 在出山以前, 也就是被人们敬称为 “ 卧龙 ” 人们知道他的学识、 才华, 但在那时人们眼里,诸葛亮毕竟还是一“卧”龙,而在他出山之后,可谓是腾云驾雾、呼风唤雨,尽显真龙本色。 那时的乱世需要这样一个人才,刘备又给了他一个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相比之下,屈原虽然也是满腹才华,却是饱受排挤,最终只能落得个自投汨罗以死的悲惨结局。他就缺少这样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所以说诸葛亮所处的时代,成就了他,使他的文韬武略得到了完美的施展施展。

我们说诸葛亮是人们眼中的旷世奇才,但我们更应该感悟到,一种时代造就一种人才,所谓的时势造英雄。 所以说,我们要想像孔明先生一样,活出自身的价值,活出自身的意义,我们就要了解我们身处的时代,寻找绽放自身光彩的舞台,并学会如何适应这个时代,学会如何在舞台上展现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这样我们必定会有一个光辉灿烂的人生, 成为21世纪的新人才!

论诸葛亮之计谋
“亮之为人,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这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蜀汉丞相诸葛亮作的评价,诸葛亮戎马一生,是非功过又岂是这短短16个字能概括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位史学巨匠的胡言乱判,以致后来才有人敢穿凿附会说孔明:“用兵保守,穷兵黩武”。妄言:孔明用兵过于保守,只知徐图缓进,不知用兵出奇,假使采用了魏延的建议,蜀汉的“问鼎中原,匡复汉室”的宏愿是很有可能实现的!我不这么认为:世人是对当时的局势没有看清,才会这样理解的(包括陈寿)。
试看:刘先主备,为了大将关羽之死,荆州被夺之仇,举全国之兵东伐孙吴,开始虽势如破竹,节节胜利,最后却因战略失误遭致惨败,60万大军被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连营,几乎全军覆没,只有轻骑逃往白帝城。刘先主因一时之愤,不但牺牲了自己积累了半生的战斗资本,而且大伤了蜀汉元气,致使蜀汉成为三国鼎力之中,势力最差的一国,至蜀汉灭亡,也没能恢复元气。
假若刘备当时头脑清醒,见好就收,纳下东吴降表,复收荆襄之地,与东吴重修旧好,那样的话隆中对的里的决策是很有可能实现的。但是,随着关羽死,荆州失,彝陵败……蜀汉面临一个又一个的打击,再也无力问鼎中原,恢复汉室了。
刘备兵败,丞相诸葛亮尽全力组建了一支10万人的军队,10万……与刘备玩完的60万简直不可相提并论。而恰恰也就是这10万大军,孔明用它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最后虽然无功而返,身死五丈原,但却以攻为守,阻碍了魏军攻蜀,保持了三国的军事平衡。
诸葛亮用兵非是不敢采用魏延的建议,而是魏延的方法实在过于冒险。纵观当时三国之兵力:曹魏已经在赤壁大败中,缓过气来,恢复了元气,精兵大概有五六十万;孙吴的生力军也不下二三十万;蜀汉在彝陵大败之前兵力是不弱的,甚至说还优于曹魏和东吴,但是60万大军以没,全国也就这十万可用之兵,叫他如何敢轻易冒险?
魏延建议:“某以一军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丞相驱兵自斜谷而进,某从东方而来: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
魏延的这条建议,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结合当时实际情况分析,不难发现,这条建议是不符合蜀汉实力的。蜀汉本来就兵力不足,以十万之兵再分出一支以作奇兵,达到奇正相辅的目的是不可能的:你分兵敌也分兵,最后终是敌人势大。再者:诸葛亮只有这一支精锐之师了,胜了还好,若是山谷奇兵中了埋伏,全军覆没,他可再也经不起这样的打击了,他也玩不起了。
再看魏延的奇兵之计,细一推敲,原来不过是诸葛亮隆中决策里的“以一军出宛洛,以一军出秦川”战略的军事缩影罢了。这样的一条建议,若是符合己方的国力国情,以孔明的才略,应该早就用了。
诸葛亮在上出师表时,可以说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已向世人表白了内心世界,他在当时可能已经看清了局势:曹魏势大,以蜀汉的实力已经不可能灭掉曹魏集团,实现“问鼎中原,匡复汉室”的宏愿了。但是,他不服输,他不愿意放过一分希望,他企望可以凭自己一己之智来弥补蜀汉的实力不足,奈何,天祚轮回,汉室已不可复兴,曹魏虽贼已不可灭。他的后半生戎马生涯,其行不过是独木撑天罢了。
诸葛亮并不是奇谋为短,而是力不从心,他已经没有用险“奇谋奇兵”的本钱了,此乃事不遂人,非人之过!
陈氏之言实乃谬论也!!!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有多高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这是人们争论最多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本用不着争论,在《辞海》、《大英百科全书》等权威辞书里,提到三国时代的大“家”就只有两人:一是曹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或诗人),另一个就是诸葛亮——政治家、军事家。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争论呢?这是因为,颠覆历史已经成了当今历史学家及其爱好者的特征——许多历史人物已经被评了百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如果不颠覆历史,不和传统的历史评价唱反调,如何能一鸣惊人,如何能引人瞩目。所以,过去说不好的历史人物,我一定要为他找一些好处(比如对隋炀帝、对秦桧、对李鸿章);过去说好的历史人物,我也一定要找点毛病出来(比如对岳飞、对诸葛亮)。于是,历史学界也不是清水衙门了,历史学家们也照样可以成为先富起来的人。只是,历史真的可以随意颠覆来颠覆去吗?
首先,作为军事理论家,诸葛亮的军事著述之多,在三国时期无人出其右:《南征》、《北出》、《兵要》、《传运》、《军令》(上、中、下)等有案可稽,《将苑》中“夫为将之道,军井未汲,将不言渴;军食未熟,将不言饥;军火未然,将不言寒;军幕未施,将不言困。夏不操扇,雨不张盖,与众同也”这几句话,已为历代军事指挥人员(包括其他行业有识领导)奉为座右铭;
其次,诸葛亮还是三国时代最出色的军事发明家。他推演确定的八阵图,使中国传统军事阵法达到了最高峰;他发明的木牛流马,是当时军队后勤供给最先进的运输工具;他“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是当时最具杀伤力的远程武器,他的这些发明创造同样是当时无人匹敌的;
当然,处在那样一个改朝换代的战乱年代,是否为军事家,主要还要看他的军事实践,即是否有过统兵打仗的经历以及他的战绩。谈及此处,我不由得要先发一段议论:
自从极亲曹操(其实,这种所谓的“亲”也未必是真的“亲”,其目的也不外为了能引人瞩目而故作惊人之语)的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CCTV-10的“百家讲坛”中狂吹了贾诩、郭嘉后,这两个人的所谓军事才能就被众多“易粉”和一些满足于一知半解的听讲者捧上了天,这真是一个极为荒唐极为可笑的现象。我不否认他们的确是曹魏集团的重要谋士,在许多关键场合、关键问题上给曹操谋划过具有重要意义的计策,然而,既没有姓孙武那样举世公认的军事理论著述、又没有统领过军队、亲临疆场指挥打仗的人,居然就成了“军事奇才”,这岂非咄咄怪事!袁绍阵营中的田丰、沮授甚至吕布手下的陈宫,他们遇事为其主做的分析、提出的建议也都准确、很好,但无奈袁绍、吕布均非明主,所以这几个谋臣的才能被后人忽略了。其实,除了未能选择明主外,他们哪一点比贾诩、郭嘉差!郭嘉的确给曹操出了不少的好主意,但并不是曹操的每次胜利都源于郭嘉的计谋:比如,官渡之战,当与袁绍陷入相持时,曹操有心退兵,是荀彧而不是郭嘉阻止了他。更何况,即使郭嘉在,曹操也不是没打过败仗,比如濮阳败给吕布、宛城败给张绣、征刘表张绣中贾诩之计等等,易中天为何对此视而不见呢?贾诩也一样,曹操征宛城破张绣,贾诩除了献投降计外,别无良策;张绣叛曹后依附刘表,曹操前往征伐,又大破之,贾诩同样束手无策。曹操因袁绍袭许都而撤兵,此时的贾诩灵感来了,这便有了“贾文和料敌决胜”(对此,《三国演义》的描写和《三国志》基本相同)。易中天为什么只提他后面的“料敌决胜”却避而不谈他前面的无计可施呢?郭嘉也好、贾诩也好,有主意他们就可以向曹操献计献策,没有主意他们就可以缄口不言,自有他人出谋划策,何况曹操本人也是足智多谋。诸葛亮则不同,刘备大事小情都要问计于诸葛亮,而诸葛亮则须每求必应。孰优孰劣,还不一目了然吗?马谡给诸葛亮出的主意也是百发百中,如果他没有后来的守街亭,是不是也可称为“天生的军事奇才、其军事能力超过诸葛亮”?如果仅仅出谋划策纸上谈兵就可算军事奇才,那赵括可称“天下第一军事奇才”了。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尚不被称为军事家,也没有人称其为“军事奇才”。贾、郭被称之为“军事奇才”,实在是“军事奇谈”。陈寿在《三国志*庞统法正传》中说:“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庞统与荀彧(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并驾齐驱,法正和程昱、郭嘉相当——连庞统、荀彧都在郭嘉之上呢,更别提贾诩了。
为了“抗衡”诸葛亮,有些人还抬出周瑜、司马懿说事儿,然而,他们“抗衡”得了吗?
周瑜,满打满算,就打了“赤壁之战”这一场硬仗,还是在自己的“主场”。即便是赤壁之战,也不是他独自打的:“权…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诸葛)亮诣先主(刘备),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三国志*诸葛亮传》;“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刘)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三国志*周瑜传》。无论从哪个资料看,赤壁之战都不是周瑜单独打的。周瑜功劳确大,但不能全都算在他头上;
至于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比,我们还是看看蜀、魏、晋之外中立方人士吴人张俨怎样评价的吧——《裴松之注*三国志*诸葛亮传》:“吴大鸿胪张俨作默记,其述佐篇论亮与司马宣王书曰:...魏氏跨中土,刘氏据益州,并称兵海内,为世霸主。诸葛、司马二相,遭值际会,讬身明主,或收功於蜀汉,或册名於伊、洛。丕、备既没,后嗣继统,各受保阿之任,辅翼幼主,不负然诺之诚,亦一国之宗臣,霸王之贤佐也。历前世以观近事,二相优劣,可得而详也。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
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
“今仲达之才,减於孔明”——这才是客观的评价!
接下来,言归正传,谈一谈诸葛亮的军事实践与战绩:论文韬武略,曹操在三国时期可谓首屈一指,但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后,曹操就没再得到什么便宜。而刘备则在诸葛亮的辅佐下,由原来的“拙於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裴松之注*三国志*先主传》)一变而为无往不胜。孔明不仅帮助刘备硬是在天下已被基本瓜分完毕的形势下“先取荆州后取川”,实现了《隆中对》中的预言;更以一介书生统领千军万马助东吴赤壁破曹、从荆州直取成都、六次北伐强大的曹魏令其惶惶不可终日。而且,他与之作战的对手都十分强大,曹魏集团自不必说,就是益州刘璋,那也是久居川蜀,几代的地头蛇,又是易守难攻的地形,而诸葛亮仍能助刘备战而胜之(取川蜀庞统有功,但他过早阵亡。最后解决问题的还是诸葛亮),这岂是“军事才能平平”所能做到的!三国时期,包括曹操在内,没有谁能超过诸葛亮带兵打仗的次数,如果他的军事才能不行,刘备、刘禅岂能让他长期最军队统帅,还不早就“下课了”!
有些人(包括那个现在火得不可一世的易中天)根据陈寿《三国志》里一句“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便否定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实在是荒唐的很。稍微动下脑子就能明白,作为西晋臣子,如果不这样说,那末,他将置其主子——宣帝司马懿于何地?即使如此,他也不得不通过司马懿之口夸赞诸葛亮:《三国志*诸葛亮传》:“亮...卒...。及军退,宣王(司马懿)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这难道不是在称赞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而是在夸奖他的政治和外交才能吗?
有些人总是讲这个胜仗是刘备打的,那个胜仗是刘备打的,可为什么不想想,在得到孔明之前,刘备东投西靠,如丧家之犬;得孔明之后,攻无不取战无不胜,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这难道是他在得了孔明之后突然自己脑袋开了窍而与孔明没有关系吗?
比如,火烧博望,有人说是刘备干的,与诸葛亮无关,因为诸葛亮那时还没出山呢?果真如此吗?《裴松之注*三国志》记:“刘备以建安十三年败,遣亮使吴,亮以建兴五年抗表北伐,自倾覆至此整二十年。然则备始与亮相遇,在败军之前一年时也”,也就是说,诸葛亮出山是在建安十二年。而“(建安)十二年,曹公北征乌丸”(同上),夏侯敦、于禁败于博望应该是在曹操北征乌丸之后,如何能肯定地说火烧博望于诸葛亮无关呢?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后人对诸葛亮的赞诗,诸葛亮以其不可测度的智慧、鞠躬尽瘁的精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意志,虽大志未酬,依然成就一个千古传颂的人物.

的确,在中国古代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中,诸葛亮是最为声名煊赫的.他是一个超越了他生活的时代,历代不衰、千古传颂的人物.他是一个突破了阶级界限,从帝王将相到市井平民,从文人雅士到白丁俗汉,众口界碑,妇孺皆知,受到普遍称赞、歌颂的人物;他是一个超越了地域限制,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颂的人物.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整个三国的历史是与诸葛亮息息相关的,三国之局系因汉末之乱而来.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诸侯割据.孙坚、孙策占据江东,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赤壁之役,曹操挥军南下,用意在于消灭割据,一统天下.而曹操的这个企图,却被诸葛亮给瓦解了,曹操兵败,无力统一,江东仍然保有其割据版图,诸葛亮和刘备方能借势构成鼎足三分的格局.

最值得回味的是这个格局早在诸葛亮高卧隆中,尚未出仕前已拟就.诸葛亮精熟时势,洞烛机先,其智不可测,而且这个大战略纯粹是要人在毫无凭借、毫无实力中,创造一种形势来.也就是说,是现实条件最差的刘备,诸葛亮一方主导了整个格局的发展.这种大智慧岂是小说刻意妆点渲染的“借东风”之类的小机巧所能及?

更何况那种“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修养所给予后人的不只是断理之精、料事之明,更呈现了一种人格典型,予人无限之向往与敬慕.

综观诸葛亮的一生,亦不能不在向往之中,含有份惋之意,正如杜甫所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国鼎立的历史格局,是诸葛亮自己构画的.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则系尽力完成他对刘备的责任,以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情景构成了一种悲壮的美感,是孔子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类型.最终北伐未能成功,星殒五丈原.

诸葛亮“死则死矣”,然而,他的忠贞、济世、敬业、至公、廉洁、谦虚等品格,无不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他对国家、对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等身处世格言,又不知影响了多少人.他的政治、军事才能,有不知被多少政治家、军事家所学习和借鉴……


诸葛亮代表作 诸葛亮人物介绍
1、诸葛亮代表作有《前出师表》、《诫子书》、《隆中对》。2、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3、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

《诸葛亮与吴用相遇》的作文怎么写
2、相遇情境:可以描述两人相遇的情境。例如,可以写他们在山间的一片空地上相遇,或者是两人在某个历史事件中偶然碰面。3、对话交流:可以详细描述两人之间的对话交流。他们谈论天下大事,分享各自的策略和见解。诸葛亮的策略以稳健为主,强调持久和耐心,而吴用的计谋则更注重变化和策略的灵活性。4、智慧...

草船借箭主人公诸葛亮介绍作文270
诸葛亮,正是凭借着这般不平凡的才气,成为了《三国演义》中的风流人物,成为了无数人眼中,心目中的三国英雄!

评价诸葛亮的一篇作文
诸葛亮——中国的智慧之神,您的雄才大略光耀神州,您的忠心耿耿流芳百世,您的音容笑貌永远烙在我的心扉。

诸葛亮的自我介绍300字,要换成第一人称
诸葛亮在制定价格时也充分考虑了竞争对手的情况,给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徐元直四人作了定位“公等仕进可至刺史、太守”,而自己的产品显然是优于这四人,更高的价格才能体现其不俗的价值。促销策略的重要性 顾客在购买产品时,往往要了解产品的特点作为感知评价,并结合产品的价格综合考虑,从产品...

评价诸葛亮的一篇作文
山清水秀的竹林间,茅舍内,一位中年男子头戴纶巾,手握羽扇,身在茅舍,心系天下,看兴亡成败,胸中尽万点河山,道:“人和者,得天下也。”于是三顾茅庐的佳话造就了一代伟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诸葛孔明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干,建蜀国,兴汉业,历经图治,呕心沥血。以其智,以其...

简单介绍一下有关诸葛亮的故事
据说今陕西勉县的黄沙镇,就是诸葛亮当年制作木牛流马之处。 关于木牛流马的创制,《诸葛亮集》中有较详细的记载,但按其法制却难以成形,后世遂以为是奇物。其实,木牛是一种人力独轮车,有“一股四足”,所谓一股,就是一个车轮。所谓四足,就是车前车后装的四根木柱,起稳定停驻的作用。“人行六尺,牛行四步”,...

三国演义诸葛孔明空城计的故事
这时, 诸葛亮身边无一员大将, 只有一班文官。众官员听得这个消息, 个个大惊失色。诸葛亮登上城头, 果然尘土冲天, 魏军分路往西城县杀来。诸葛亮当即传令道: ”将旌旗全部隐藏起来, 军士们各守卫在城上巡哨的岗棚, 如有随便出入城门及高声讲话的, 杀! 大开四个城门, 每个城门用20个军兵, 扮作百姓, ...

写一篇介绍诸葛亮人物的材料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即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

写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作文,,要求1.(采用议论法)2.介绍人物的特点,3.通过...
关于孔明的治国之智,实在无需多说。无论是陈寿还是常璩都高度评价过孔明的治国之才。因为本篇仅为序论,所以只做概述。具体的接下来的正篇还会详细提及。孔明治国后,以益州之地,进行了五次北伐,一次反入侵,一次南征,国内依旧富足,百姓在他的驻兵之地播种庄稼,并且人口日盛。至他死后,人们都...

龙泉驿区13520422457: 写一篇介绍诸葛亮的作文,100字 -
於将太儿:[答案]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后人对诸葛亮的赞诗,诸葛亮以其不可测度的智慧、鞠躬尽瘁的精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意志,虽大志未酬,依然成就一个千古传颂的人物. 的确,在中国古代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中,诸葛亮是最为声名煊...

龙泉驿区13520422457: 求诸葛亮的100字简介 -
於将太儿:[答案] 诸葛亮很有才华,可是他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但是刘备的“三顾茅庐”感动了他,于是他便答应为刘备奔走效劳,在与敌人的作战中,他的军事头脑,聪明才智使敌人闻风丧胆,连强大的魏国也忌他三分.在刘备死后,他辅助后主刘禅,忠心耿耿...

龙泉驿区13520422457: 描写诸葛亮的美文100字 -
於将太儿: 诸葛亮相貌: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基本上是符合事实的. 诸葛亮勤于思考.注重革新军械、装具.研制了一发十矢连弩和适应山区运输的木牛流马等作战工具.并改进钢刀,增强了蜀军战斗力.好兵法,推演阵法作“八阵图”,为后世传扬. 在治军方面:诸葛亮重视部队的节制和训练,主张以法治军,讲究为将之道. 作战时:诸葛亮用兵力主审时度势,谨慎从事;每战力求速决;重视后勤,常年派官兵千余整修都江堰,确保军粮生产;每次退却时都十分慎重,采取在山地设伏等手段,以掌握主动,保证安全. 战略上:诸葛亮未出世便知天下三分,他在《隆中对》对当时形式的分析可谓高瞻远瞩;而且善观大势,始终坚持联吴抗曹,致蜀汉得与魏、吴鼎立.

龙泉驿区13520422457: 介绍四大名著的一个人(最好写诸葛亮的100字以内)
於将太儿: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望采纳 谢谢

龙泉驿区13520422457: 诸葛亮的人物介绍,50到100字 急 -
於将太儿: 别名: 诸葛孔明 官职:丞相 领司隶校尉 益州牧 录尚书事 假节 爵位:武乡侯 祖上:诸葛丰(汉朝司隶校尉) 父亲:诸葛珪(东汉末年泰山郡丞) 母亲:章氏 叔父:诸葛玄 配偶:黄月英 同族:诸葛诞 兄弟:诸葛瑾(兄) 诸葛均(弟) 子女:诸葛瞻(亲子) 诸葛乔(养子,原诸葛瑾之子)诸葛芸(虚构人物) 孙子;诸葛尚(瞻长子) 诸葛京(瞻次子) 诸葛攀(乔子,后因诸葛恪获罪,满门抄斩,故重归诸葛瑾门下) 重孙:诸葛显(攀子)

龙泉驿区13520422457: 写关于诸葛亮的作文,开篇要设置悬念的,就是先说它的特点,在说他是谁 -
於将太儿:[答案] 诸葛亮,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作为智慧的化身而广为传颂.他为了显著刘备兴复汉室大业“鞠躬精粹,死而后已”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赤壁之战后,他明知曹操对关羽有大恩,还叫关羽去把守华容道以致曹操逃脱,别人都说他那是挫关羽的嚣张...

龙泉驿区13520422457: 作文:我最欣赏的三国人物:诸葛亮 -
於将太儿:[答案] 我眼中的诸葛亮 公元220年,诸侯并起,天下纷争.山清水秀的竹林间,茅舍内,一位中年男子头戴纶巾,手握羽扇,身在茅舍,心系天下,看兴亡成败,胸中尽万点河山,道:“人和者,得天下也.”于是三顾茅庐的佳话造就了一代伟人,杰出的政...

龙泉驿区13520422457: 诸葛亮的简介50~100字 -
於将太儿:[答案] 诸葛亮(181.4.14~234.8.28),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

龙泉驿区13520422457: 求一篇历史人物诸葛亮作文 -
於将太儿: 如果有人问我喜欢哪个历史人物,我一定会说:我最喜欢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智慧的化身——诸葛亮. 千古以来,诸葛亮深受人们的爱戴,身上有着无数美丽的光环. “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毫无疑问,这是...

龙泉驿区13520422457: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介绍100字 -
於将太儿: 诸葛亮,三国时期荆州人,今湖北樊襄,自称卧龙先生,自己将自己比作像管仲乐毅一样的人才,受刘备的三顾之恩出山辅佐,初出茅庐便火烧新野,博望坡杀的十万曹军丢盔弃甲,尔后舌战东吴群儒,说服孙权联合抗击曹操,从而形成三国鼎力的局面,之后在成都战役,汉中平定战,蛮方平定战都发挥奇谋夺得了胜利,刘备去世后,六出祁山企图光复中原,然由于各方原因及魏国司马懿坚守不战不幸在五丈原逝世,享年52岁,死后封号武候,是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 兄弟打字好累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