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介绍一下有关诸葛亮的故事

作者&投稿:诏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简要概括故事~

故事很多,我简要回答:
1、出师表-------千古文章,忠臣肺腑之言
2、六出祁山-----虽均以失败告终,但苍天有眼,卧龙肝脑涂地,只为报刘皇叔知遇之恩
3、空城计-----千古绝唱的计谋
4、挥泪斩马谡------悔不听先主遗言:“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5、五丈原------诸葛武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
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时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今江西南昌)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为实现统一大业,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他命令赵云、邓芝为疑军(以虚张声势、迷惑敌人),占据箕谷;亲自率10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任命参军马谡为前锋,镇守战略要地街亭。
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马谡:“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军必败。”并具体指示让他“靠山近水安营扎寨,谨慎小心,不得有误”。
马谡到达街亭后,没有按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却骄傲轻敌,自作主张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当时,副将王平提出:“街亭一无水源,二无粮道,若魏军围困街亭,切断水源,断绝粮道,蜀军则不战自溃。请主将遵令履法,依山傍水,巧布精兵
。”马谡不但不听劝阻,反而自信地说:“马谡通晓兵法,世人皆知,连丞相有时也得请教于我,而你王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知何兵法?”接着又洋洋自得地说:“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死地而后生,这是兵家常识,我将大军布于山上,使之绝无反顾,这正是制胜之秘诀。”王平再次谏阻:“如此布兵危险。”
马谡见王平不服,便火冒三丈,说:“丞相委任我为主将,部队指挥我负全责。如若兵败,我甘愿革职斩首,绝不怨怒于你。”王平再次义正辞严:“我对主将负责,对丞相负责,对后主负责,对蜀国百姓负责。最后恳请你遵循丞相指令,依山傍水布兵。”
马谡固执己见,将大军布于山上。魏明帝曹睿得知蜀将马谡占领街亭,立即派骁勇善战,曾多次与蜀军交锋蜀大军张郃领兵抗击,张郃进军街亭,侦察到马谡舍水上山,心中大喜,立即挥兵切断水源,掐断粮道,将马谡部围困于山上,然后纵火烧山。蜀军饥渴难忍,军心涣散,不战自乱。张郃命令乘势进攻,蜀军大败。马谡失守街亭,战局骤变,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
诸葛亮痛心地说:“用马谡错矣。”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下令将马谡革职入狱,斩首示众。临刑前,马谡上书诸葛亮:“丞相待我亲如子,我待丞相敬如父。这次我违背节度,招致兵败,军令难容,丞相将我斩首,以诫后人,我罪有应得,死而无怨,只是恳望丞相以后能照顾好我一家妻儿老小。
这样我死后也就放心了。”诸葛亮看罢,百感交集,老泪纵横,要斩掉曾为自己十分器重赏识的将领,心若刀绞;但若违背军法,免他一死,又将失去众人之心,无法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于是,他强忍悲痛,让马谡放心去,自己将收其儿为义子。而后,全军将士无不为之震惊。
马谡被推走了。诸葛亮拭干眼泪,又宣布一道命令:对力主良谋,临危不惧,英勇善战,化险为夷的副将王平加以褒奖,破格擢升为讨寇将军。善于自省的诸葛亮斩马谡,升王平之后,多次以用人不当为由,请求自贬三等,一品丞相为三品右将军,仍尽心竭力辅佐后主刘禅,欲图中原,成就大业。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
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不共戴天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
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
‘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
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
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
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
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诸葛亮是三国时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字孔明,人称卧龙,东[汉末]年徐州琅邪郡阳都县(在今山东沂南县)人。诸葛亮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他出生的第四年,即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就爆发了黄巾大起义。军阀割据,战乱不休,诸葛亮又失去了双亲,依随叔父诸葛玄生活。诸葛亮十五岁跟随叔父到荆州襄阳去依附刘表。他看到刘表昏庸无能,不是命世之主,于是结庐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山中,隐居待时,这是公元197年的事。诸葛亮在隆中已隐居了十年,他广交江南名士,“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有匡天下之志。他密切注意时局的发展,所以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人称“卧龙”。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公元207年在徐庶的举荐下,刘备三顾草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的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孙抗曹的道路。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策”。公元208年,曹操大举南下,败刘备于长阪。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使江东,联结孙权。诸葛亮以隆中路线的坚定原则与孙权谈判,订立双边同盟,而不是附庸顺从。孙权认识到“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不得不作出让步,同意鼎足三分,发兵拒操。赤壁战后,孙权履行诺言,将荆州借给刘备。佐定益州,使蜀与魏、吴成鼎足之势。曹丕代汉为帝后,刘备也称帝,诸葛亮出任丞相,总理国家大事,关羽镇守荆州。

章武三年(223)春,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诸葛亮瞩托后事说:“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助,便给以辅助;若其不才,您可取而代之。”诸葛亮忙哭道:“臣必竭心尽力相辅,效忠贞之节,死而后已!”后主即位,诸葛亮受封武乡侯,建立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又兼任益州牧。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决定。

诸葛亮执政后,首先要办的第一件大事是恢复与东吴的外交关系。刘备死后,东吴一方面继续向魏称臣,一方面尚未拿定主意怎样对蜀,仍陈大军于蜀的边境。诸葛亮派尚书邓芝出使东吴,说服孙权与蜀联合,与魏断绝关系。

当时,南中诸郡在刘备东伐之时,受东吴策动而叛乱,严重威胁[蜀汉]后庭。诸葛亮执政后,与东吴恢复邦交,切断了南中的外援。经过两年调养,诸葛亮上书后主,决心平定南中叛乱。建兴三年(225)春,诸葛亮率大军兵分三路征伐南中。在此次战争中,诸葛亮对叛军首领孟获采用攻心战术,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平叛战斗结束后,诸葛亮吸取“众建诸侯分其力”的经验,将南中四郡分为六郡,叛乱中心建宁郡被分得最细,起用大量土着大姓为官吏,达到不留军队、不运粮草,又能治理该地的目的;征调南中“青羌”万馀家入蜀,以其青壮组成骑兵五部,号称“飞军”:设立降都督,掌管南中军政。该年十二月,诸葛亮率军回到成都。

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上《出师表》于后主,率军至汉中,准备北伐。他先在汉中练兵约一年,然后北攻。魏南安(治甘肃陇西)、天水、安定(治甘肃济川)三郡当即降蜀。魏明帝亲赴长安督战,以曹真督关右诸军,采用以防守为主的战略。蜀军先扬言要由斜谷道攻取县,并使赵云、邓芝率一军据箕谷(今陕西褒城西北)为疑军,诸葛亮率主力西攻祁山。参军马谡领一军为先锋,驻街亭。马谡指挥不当,大败于魏军,丢失街亭。蜀军失去前进的据点,只好退回汉中(正史并无“空城计”退司马懿军之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上书自贬三级,以右将军身分行丞相之职。

建兴六年(228)冬,魏军三路攻吴,关中空虚。诸葛亮再次率军北伐。蜀军此次出大散关,围攻陈仓二十馀日不下,粮尽而退。建兴七年(229),诸葛亮第三次率军北伐。蜀军西向,取魏武都、阴平二郡而回。诸葛亮复任丞相。

在这一时期,诸葛亮与李严的矛盾为引人关注的焦点。本来,他们两人同受刘备托孤,共为辅臣。直到建兴四年(226),两人关系还比较好,诸葛亮在与孟达的信中还称赞李严。但不久,李严写信给诸葛亮,建议利用掌握朝政大权的便利,像曹操那样进爵封王,接受“九锡”,这样他也能捞到若干好处。诸葛亮对此非常生气,在回信中狠狠批评了李严一通。不久,诸葛亮在即将伐魏前,调李严带他所辖的二万军队来镇守汉中。李严却讨价还价,要诸葛亮从益州东部划出五郡设立江州,让他当江州刺史,致使调动未成。诸葛亮以大局为重,也就妥协了;建兴七年,陈震在出使东吴前,专门找诸葛亮汇报李严的巧诈问题,特别谈到李严早年在家乡为官时的一些劣迹,但没引起诸葛亮的足够重视。建兴八年(230),曹军欲三路攻蜀,诸葛亮再次要李严带二万军队到汉中坐镇,李严又讨价还价。诸葛亮即做让步,任命其子为江州都督督军,接替李严调走后的工作,李严这才执行调动命令。建兴九年(231),诸葛亮第四次伐魏,命李严在汉中负责后勤供应,李严未及时筹集到粮草,便写信给诸葛亮说皇上命令退兵。诸葛亮退军后,他又欺骗朝廷说此次退兵是为了诱敌。当诸葛亮回来后,他又故作惊问:“军粮已经够用,为何突然退兵?”于是,诸葛亮在上朝时拿出李严的书信为据,与许多将士一道签名上表,弹劾李严,将他免为庶人,流放到梓潼。

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大军出斜谷,据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南四十里)。此次出兵,事先与东吴约好同时攻魏。但东吴迟迟不发兵,迄至五月,孙权才派陆逊、诸葛瑾率兵屯江夏、沔口(今湖北汉囗),进攻襄阳,孙权自己则率大军围合肥新城。对此,魏明帝的策略是先挫败东吴。他亲率水军东征,让西守的司马懿坚守不战,让蜀军粮尽自退。但当孙权得知魏主的意图后,认为己方成了主战场,吃了亏,即令全线撤军。在西线。诸葛亮鉴于以往的教训,分兵屯田,打算久驻。这年八月,诸葛亮突患急病,暴卒于前线,时年五十四岁。蜀军全线撤军。诸葛亮在生前留下遗嘱:“葬于汉中定军山,就在山坡中挖一个坟,坟坑可装下棺材便行了。穿平常的衣服,不随葬器物。”

诸葛亮选择的道路充分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和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但是诸葛亮并不墨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诸葛亮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诸葛亮的着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后人所编,以[清代]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
诸葛亮结婚

诸葛亮年轻的时候,在离他家不远的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位才华出众的姑娘,远近不少青年都慕名前去求婚,谁知,见面之后,一个个都悄然而去,是姑娘要求太高?还是彩礼要得太多?其中奥妙究竟在那儿呢?

青年时代的诸葛亮才华横溢,胸有大志,整天在家发愤读书,还顾不上婚姻大事,可是一连有好几位朋友向他夸赞那位才女,诸葛亮出于好奇便决定去见姑娘一面。

这天,诸葛亮去相亲了,只见一个容貌十分丑陋的姑娘出现在面前。她脸色很黑,还长着无数凹凸不平的疙瘩,难怪求亲的人都要离去,原来是姑娘长得太丑了。诸葛亮心中当然也有些不快,可是人们都说她有才华,便想试一试。他提出了许多问题,姑娘都不加思索地对答如流,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不通晓。诗词、歌赋样样都很精通。

这一下,诸葛亮真的动心了,竟不觉得她的容貌难看,他和姑娘越谈越投机,还带着钦佩的口气向姑娘当面求婚。姑娘问道:“你不嫌我丑吗?”诸葛亮真诚地回答:“容貌只是一个人的外表,我喜欢你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姑娘微笑着点点头,高兴地将婚事应允了下来。

成婚那天的日子到了,亲朋好友纷纷前去祝贺,新娘顶着一条鲜红的头巾,面容虽然被遮住,但附近的人,都知道底细,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待送走客人后,诸葛亮进入洞房,只见一位貌似天仙的小姐,温文尔雅地坐在床沿,她白晰的脸上,闪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嫣然一笑,真是俊俏极了,诸葛亮诧异地问:“你是谁家女子,怎么坐在这里?”姑娘调皮地回答:“你真的不认识我吗?”诸葛亮张口结舌,只顾摇头。

姑娘背转身去,随即又转过身来立刻变了一张黝黑而长满疙瘩的脸,正是相亲姑娘的模样,诸葛亮恍然大悟,吃惊地叫了声:“夫人!”只见黄月英从脸上卸下面具,笑嘻嘻地说道:“先生,这是我用皮子特制的一副面具,谁来求婚,我就把它戴上,想故意试一试那些以貌取人的庸俗汉子,果然他们都被这副假面具蒙住了,一个个溜之大吉,唯有先生才是以德才为重的人,先生的慧眼品德实在令人敬佩,愿伴随你共创大业。”诸葛亮喜出望外,从此,两人相亲相爱,白头到老。

木牛流马的传说

五丈原东南方的斜谷关,就是斜谷的北口,南口在褒城,今属汉中市,谷长五百里,穿行于秦岭山脉之中,历史称为褒斜道。三国时,诸葛亮就在这条道上利用木牛流马运送粮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明粮草在古代战争中是比较重要的。蜀国要取得伐魏的胜利,必须保证粮食的供应,褒斜道崎岖险阻,运输比较困难,这些诸葛亮也充分考虑到了。他一方面采取分兵屯田的办法;另一方面“推已意做木牛流马”,来解决军粮的运输问题,这样可保证前方粮食的供给。据说今陕西勉县的黄沙镇,就是诸葛亮当年制作木牛流马之处。

关于木牛流马的创制,《诸葛亮集》中有较详细的记载,但按其法制却难以成形,后世遂以为是奇物。其实,木牛是一种人力独轮车,有“一股四足”,所谓一股,就是一个车轮。所谓四足,就是车前车后装的四根木柱,起稳定停驻的作用。“人行六尺,牛行四步”,就是推车人行六尺(古尺较今尺短),车轮转四圈,它可装载一人一年的口粮,单行每天行十数里,群行每天二十里,车速虽然比较缓慢,但却适合山路运行。流马也是一种人力车,有四个轮子,可装载四石六斗,车速较木牛更慢,每天最多行二十里,但却节省劳力。东汉以前,车都是两个轮子,诸葛亮改为独轮和四轮,其优点是安全、省力,适合在崎岖的山路上长途跋涉,确实是一种创新。

木牛流马到底出于何人之手,说法不一。有人说是诸葛亮发明创造的,也有人说是蒲元设计的图纸,提交诸葛亮制作的;又有人说它出于黄月英之意,诸葛亮不过是略变其制而已。无论怎么说,木牛流马的创制有诸葛亮的功劳,因为他参与了这项工作。

神机妙算

诸葛亮是人人皆知的神灵般的人物,到处都流传着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

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自有补救的办法。”说完,就离开了人世。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之后,想起过去曾屡次败在诸葛亮的手下,仍然羞怒难禁,便想找个机会治治这个将军。

有一天,司马懿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懿问这个将军说:“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懿听后,便命令士兵把房子拆了,取出红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士兵把信递给皇帝,皇帝打开信,只见里边写道:“请向后退三步。”皇帝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皇帝龙案上面正对的屋顶上,一根玉檩掉了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皇帝吓得出了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

皇帝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
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不共戴天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
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
‘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
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
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
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
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回答者:匿名 3-29 19:51

不知
回答者:上官小王八 - 门吏 二级 3-29 20:35

诸葛亮是三国时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字孔明,人称卧龙,东[汉末]年徐州琅邪郡阳都县(在今山东沂南县)人。诸葛亮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他出生的第四年,即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就爆发了黄巾大起义。军阀割据,战乱不休,诸葛亮又失去了双亲,依随叔父诸葛玄生活。诸葛亮十五岁跟随叔父到荆州襄阳去依附刘表。他看到刘表昏庸无能,不是命世之主,于是结庐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山中,隐居待时,这是公元197年的事。诸葛亮在隆中已隐居了十年,他广交江南名士,“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有匡天下之志。他密切注意时局的发展,所以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人称“卧龙”。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公元207年在徐庶的举荐下,刘备三顾草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的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孙抗曹的道路。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策”。公元208年,曹操大举南下,败刘备于长阪。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使江东,联结孙权。诸葛亮以隆中路线的坚定原则与孙权谈判,订立双边同盟,而不是附庸顺从。孙权认识到“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不得不作出让步,同意鼎足三分,发兵拒操。赤壁战后,孙权履行诺言,将荆州借给刘备。佐定益州,使蜀与魏、吴成鼎足之势。曹丕代汉为帝后,刘备也称帝,诸葛亮出任丞相,总理国家大事,关羽镇守荆州。

章武三年(223)春,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诸葛亮瞩托后事说:“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助,便给以辅助;若其不才,您可取而代之。”诸葛亮忙哭道:“臣必竭心尽力相辅,效忠贞之节,死而后已!”后主即位,诸葛亮受封武乡侯,建立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又兼任益州牧。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决定。

诸葛亮执政后,首先要办的第一件大事是恢复与东吴的外交关系。刘备死后,东吴一方面继续向魏称臣,一方面尚未拿定主意怎样对蜀,仍陈大军于蜀的边境。诸葛亮派尚书邓芝出使东吴,说服孙权与蜀联合,与魏断绝关系。

当时,南中诸郡在刘备东伐之时,受东吴策动而叛乱,严重威胁[蜀汉]后庭。诸葛亮执政后,与东吴恢复邦交,切断了南中的外援。经过两年调养,诸葛亮上书后主,决心平定南中叛乱。建兴三年(225)春,诸葛亮率大军兵分三路征伐南中。在此次战争中,诸葛亮对叛军首领孟获采用攻心战术,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平叛战斗结束后,诸葛亮吸取“众建诸侯分其力”的经验,将南中四郡分为六郡,叛乱中心建宁郡被分得最细,起用大量土着大姓为官吏,达到不留军队、不运粮草,又能治理该地的目的;征调南中“青羌”万馀家入蜀,以其青壮组成骑兵五部,号称“飞军”:设立降都督,掌管南中军政。该年十二月,诸葛亮率军回到成都。

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上《出师表》于后主,率军至汉中,准备北伐。他先在汉中练兵约一年,然后北攻。魏南安(治甘肃陇西)、天水、安定(治甘肃济川)三郡当即降蜀。魏明帝亲赴长安督战,以曹真督关右诸军,采用以防守为主的战略。蜀军先扬言要由斜谷道攻取县,并使赵云、邓芝率一军据箕谷(今陕西褒城西北)为疑军,诸葛亮率主力西攻祁山。参军马谡领一军为先锋,驻街亭。马谡指挥不当,大败于魏军,丢失街亭。蜀军失去前进的据点,只好退回汉中(正史并无“空城计”退司马懿军之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上书自贬三级,以右将军身分行丞相之职。

建兴六年(228)冬,魏军三路攻吴,关中空虚。诸葛亮再次率军北伐。蜀军此次出大散关,围攻陈仓二十馀日不下,粮尽而退。建兴七年(229),诸葛亮第三次率军北伐。蜀军西向,取魏武都、阴平二郡而回。诸葛亮复任丞相。

在这一时期,诸葛亮与李严的矛盾为引人关注的焦点。本来,他们两人同受刘备托孤,共为辅臣。直到建兴四年(226),两人关系还比较好,诸葛亮在与孟达的信中还称赞李严。但不久,李严写信给诸葛亮,建议利用掌握朝政大权的便利,像曹操那样进爵封王,接受“九锡”,这样他也能捞到若干好处。诸葛亮对此非常生气,在回信中狠狠批评了李严一通。不久,诸葛亮在即将伐魏前,调李严带他所辖的二万军队来镇守汉中。李严却讨价还价,要诸葛亮从益州东部划出五郡设立江州,让他当江州刺史,致使调动未成。诸葛亮以大局为重,也就妥协了;建兴七年,陈震在出使东吴前,专门找诸葛亮汇报李严的巧诈问题,特别谈到李严早年在家乡为官时的一些劣迹,但没引起诸葛亮的足够重视。建兴八年(230),曹军欲三路攻蜀,诸葛亮再次要李严带二万军队到汉中坐镇,李严又讨价还价。诸葛亮即做让步,任命其子为江州都督督军,接替李严调走后的工作,李严这才执行调动命令。建兴九年(231),诸葛亮第四次伐魏,命李严在汉中负责后勤供应,李严未及时筹集到粮草,便写信给诸葛亮说皇上命令退兵。诸葛亮退军后,他又欺骗朝廷说此次退兵是为了诱敌。当诸葛亮回来后,他又故作惊问:“军粮已经够用,为何突然退兵?”于是,诸葛亮在上朝时拿出李严的书信为据,与许多将士一道签名上表,弹劾李严,将他免为庶人,流放到梓潼。

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大军出斜谷,据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南四十里)。此次出兵,事先与东吴约好同时攻魏。但东吴迟迟不发兵,迄至五月,孙权才派陆逊、诸葛瑾率兵屯江夏、沔口(今湖北汉囗),进攻襄阳,孙权自己则率大军围合肥新城。对此,魏明帝的策略是先挫败东吴。他亲率水军东征,让西守的司马懿坚守不战,让蜀军粮尽自退。但当孙权得知魏主的意图后,认为己方成了主战场,吃了亏,即令全线撤军。在西线。诸葛亮鉴于以往的教训,分兵屯田,打算久驻。这年八月,诸葛亮突患急病,暴卒于前线,时年五十四岁。蜀军全线撤军。诸葛亮在生前留下遗嘱:“葬于汉中定军山,就在山坡中挖一个坟,坟坑可装下棺材便行了。穿平常的衣服,不随葬器物。”

诸葛亮选择的道路充分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和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但是诸葛亮并不墨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诸葛亮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诸葛亮的着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后人所编,以[清代]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
回答者:juice_sj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3-29 21:25

诸葛亮结婚

诸葛亮年轻的时候,在离他家不远的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位才华出众的姑娘,远近不少青年都慕名前去求婚,谁知,见面之后,一个个都悄然而去,是姑娘要求太高?还是彩礼要得太多?其中奥妙究竟在那儿呢?

青年时代的诸葛亮才华横溢,胸有大志,整天在家发愤读书,还顾不上婚姻大事,可是一连有好几位朋友向他夸赞那位才女,诸葛亮出于好奇便决定去见姑娘一面。

这天,诸葛亮去相亲了,只见一个容貌十分丑陋的姑娘出现在面前。她脸色很黑,还长着无数凹凸不平的疙瘩,难怪求亲的人都要离去,原来是姑娘长得太丑了。诸葛亮心中当然也有些不快,可是人们都说她有才华,便想试一试。他提出了许多问题,姑娘都不加思索地对答如流,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不通晓。诗词、歌赋样样都很精通。

这一下,诸葛亮真的动心了,竟不觉得她的容貌难看,他和姑娘越谈越投机,还带着钦佩的口气向姑娘当面求婚。姑娘问道:“你不嫌我丑吗?”诸葛亮真诚地回答:“容貌只是一个人的外表,我喜欢你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姑娘微笑着点点头,高兴地将婚事应允了下来。

成婚那天的日子到了,亲朋好友纷纷前去祝贺,新娘顶着一条鲜红的头巾,面容虽然被遮住,但附近的人,都知道底细,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待送走客人后,诸葛亮进入洞房,只见一位貌似天仙的小姐,温文尔雅地坐在床沿,她白晰的脸上,闪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嫣然一笑,真是俊俏极了,诸葛亮诧异地问:“你是谁家女子,怎么坐在这里?”姑娘调皮地回答:“你真的不认识我吗?”诸葛亮张口结舌,只顾摇头。

姑娘背转身去,随即又转过身来立刻变了一张黝黑而长满疙瘩的脸,正是相亲姑娘的模样,诸葛亮恍然大悟,吃惊地叫了声:“夫人!”只见黄月英从脸上卸下面具,笑嘻嘻地说道:“先生,这是我用皮子特制的一副面具,谁来求婚,我就把它戴上,想故意试一试那些以貌取人的庸俗汉子,果然他们都被这副假面具蒙住了,一个个溜之大吉,唯有先生才是以德才为重的人,先生的慧眼品德实在令人敬佩,愿伴随你共创大业。”诸葛亮喜出望外,从此,两人相亲相爱,白头到老。

木牛流马的传说

五丈原东南方的斜谷关,就是斜谷的北口,南口在褒城,今属汉中市,谷长五百里,穿行于秦岭山脉之中,历史称为褒斜道。三国时,诸葛亮就在这条道上利用木牛流马运送粮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明粮草在古代战争中是比较重要的。蜀国要取得伐魏的胜利,必须保证粮食的供应,褒斜道崎岖险阻,运输比较困难,这些诸葛亮也充分考虑到了。他一方面采取分兵屯田的办法;另一方面“推已意做木牛流马”,来解决军粮的运输问题,这样可保证前方粮食的供给。据说今陕西勉县的黄沙镇,就是诸葛亮当年制作木牛流马之处。

关于木牛流马的创制,《诸葛亮集》中有较详细的记载,但按其法制却难以成形,后世遂以为是奇物。其实,木牛是一种人力独轮车,有“一股四足”,所谓一股,就是一个车轮。所谓四足,就是车前车后装的四根木柱,起稳定停驻的作用。“人行六尺,牛行四步”,就是推车人行六尺(古尺较今尺短),车轮转四圈,它可装载一人一年的口粮,单行每天行十数里,群行每天二十里,车速虽然比较缓慢,但却适合山路运行。流马也是一种人力车,有四个轮子,可装载四石六斗,车速较木牛更慢,每天最多行二十里,但却节省劳力。东汉以前,车都是两个轮子,诸葛亮改为独轮和四轮,其优点是安全、省力,适合在崎岖的山路上长途跋涉,确实是一种创新。

木牛流马到底出于何人之手,说法不一。有人说是诸葛亮发明创造的,也有人说是蒲元设计的图纸,提交诸葛亮制作的;又有人说它出于黄月英之意,诸葛亮不过是略变其制而已。无论怎么说,木牛流马的创制有诸葛亮的功劳,因为他参与了这项工作。

神机妙算

诸葛亮是人人皆知的神灵般的人物,到处都流传着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

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自有补救的办法。”说完,就离开了人世。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之后,想起过去曾屡次败在诸葛亮的手下,仍然羞怒难禁,便想找个机会治治这个将军。

有一天,司马懿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懿问这个将军说:“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懿听后,便命令士兵把房子拆了,取出红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士兵把信递给皇帝,皇帝打开信,只见里边写道:“请向后退三步。”皇帝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皇帝龙案上面正对的屋顶上,一根玉檩掉了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皇帝吓得出了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

诸葛亮是三国时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字孔明,人称卧龙,东[汉末]年徐州琅邪郡阳都县(在今山东沂南县)人。诸葛亮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他出生的第四年,即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就爆发了黄巾大起义。军阀割据,战乱不休,诸葛亮又失去了双亲,依随叔父诸葛玄生活。诸葛亮十五岁跟随叔父到荆州襄阳去依附刘表。他看到刘表昏庸无能,不是命世之主,于是结庐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山中,隐居待时,这是公元197年的事。诸葛亮在隆中已隐居了十年,他广交江南名士,“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有匡天下之志。他密切注意时局的发展,所以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人称“卧龙”。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公元207年在徐庶的举荐下,刘备三顾草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的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孙抗曹的道路。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策”。公元208年,曹操大举南下,败刘备于长阪。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使江东,联结孙权。诸葛亮以隆中路线的坚定原则与孙权谈判,订立双边同盟,而不是附庸顺从。孙权认识到“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不得不作出让步,同意鼎足三分,发兵拒操。赤壁战后,孙权履行诺言,将荆州借给刘备。佐定益州,使蜀与魏、吴成鼎足之势。曹丕代汉为帝后,刘备也称帝,诸葛亮出任丞相,总理国家大事,关羽镇守荆州。

章武三年(223)春,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诸葛亮瞩托后事说:“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助,便给以辅助;若其不才,您可取而代之。”诸葛亮忙哭道:“臣必竭心尽力相辅,效忠贞之节,死而后已!”后主即位,诸葛亮受封武乡侯,建立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又兼任益州牧。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决定。

诸葛亮执政后,首先要办的第一件大事是恢复与东吴的外交关系。刘备死后,东吴一方面继续向魏称臣,一方面尚未拿定主意怎样对蜀,仍陈大军于蜀的边境。诸葛亮派尚书邓芝出使东吴,说服孙权与蜀联合,与魏断绝关系。

当时,南中诸郡在刘备东伐之时,受东吴策动而叛乱,严重威胁[蜀汉]后庭。诸葛亮执政后,与东吴恢复邦交,切断了南中的外援。经过两年调养,诸葛亮上书后主,决心平定南中叛乱。建兴三年(225)春,诸葛亮率大军兵分三路征伐南中。在此次战争中,诸葛亮对叛军首领孟获采用攻心战术,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平叛战斗结束后,诸葛亮吸取“众建诸侯分其力”的经验,将南中四郡分为六郡,叛乱中心建宁郡被分得最细,起用大量土着大姓为官吏,达到不留军队、不运粮草,又能治理该地的目的;征调南中“青羌”万馀家入蜀,以其青壮组成骑兵五部,号称“飞军”:设立降都督,掌管南中军政。该年十二月,诸葛亮率军回到成都。

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上《出师表》于后主,率军至汉中,准备北伐。他先在汉中练兵约一年,然后北攻。魏南安(治甘肃陇西)、天水、安定(治甘肃济川)三郡当即降蜀。魏明帝亲赴长安督战,以曹真督关右诸军,采用以防守为主的战略。蜀军先扬言要由斜谷道攻取县,并使赵云、邓芝率一军据箕谷(今陕西褒城西北)为疑军,诸葛亮率主力西攻祁山。参军马谡领一军为先锋,驻街亭。马谡指挥不当,大败于魏军,丢失街亭。蜀军失去前进的据点,只好退回汉中(正史并无“空城计”退司马懿军之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上书自贬三级,以右将军身分行丞相之职。

建兴六年(228)冬,魏军三路攻吴,关中空虚。诸葛亮再次率军北伐。蜀军此次出大散关,围攻陈仓二十馀日不下,粮尽而退。建兴七年(229),诸葛亮第三次率军北伐。蜀军西向,取魏武都、阴平二郡而回。诸葛亮复任丞相。

在这一时期,诸葛亮与李严的矛盾为引人关注的焦点。本来,他们两人同受刘备托孤,共为辅臣。直到建兴四年(226),两人关系还比较好,诸葛亮在与孟达的信中还称赞李严。但不久,李严写信给诸葛亮,建议利用掌握朝政大权的便利,像曹操那样进爵封王,接受“九锡”,这样他也能捞到若干好处。诸葛亮对此非常生气,在回信中狠狠批评了李严一通。不久,诸葛亮在即将伐魏前,调李严带他所辖的二万军队来镇守汉中。李严却讨价还价,要诸葛亮从益州东部划出五郡设立江州,让他当江州刺史,致使调动未成。诸葛亮以大局为重,也就妥协了;建兴七年,陈震在出使东吴前,专门找诸葛亮汇报李严的巧诈问题,特别谈到李严早年在家乡为官时的一些劣迹,但没引起诸葛亮的足够重视。建兴八年(230),曹军欲三路攻蜀,诸葛亮再次要李严带二万军队到汉中坐镇,李严又讨价还价。诸葛亮即做让步,任命其子为江州都督督军,接替李严调走后的工作,李严这才执行调动命令。建兴九年(231),诸葛亮第四次伐魏,命李严在汉中负责后勤供应,李严未及时筹集到粮草,便写信给诸葛亮说皇上命令退兵。诸葛亮退军后,他又欺骗朝廷说此次退兵是为了诱敌。当诸葛亮回来后,他又故作惊问:“军粮已经够用,为何突然退兵?”于是,诸葛亮在上朝时拿出李严的书信为据,与许多将士一道签名上表,弹劾李严,将他免为庶人,流放到梓潼。

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大军出斜谷,据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南四十里)。此次出兵,事先与东吴约好同时攻魏。但东吴迟迟不发兵,迄至五月,孙权才派陆逊、诸葛瑾率兵屯江夏、沔口(今湖北汉囗),进攻襄阳,孙权自己则率大军围合肥新城。对此,魏明帝的策略是先挫败东吴。他亲率水军东征,让西守的司马懿坚守不战,让蜀军粮尽自退。但当孙权得知魏主的意图后,认为己方成了主战场,吃了亏,即令全线撤军。在西线。诸葛亮鉴于以往的教训,分兵屯田,打算久驻。这年八月,诸葛亮突患急病,暴卒于前线,时年五十四岁。蜀军全线撤军。诸葛亮在生前留下遗嘱:“葬于汉中定军山,就在山坡中挖一个坟,坟坑可装下棺材便行了。穿平常的衣服,不随葬器物。”

诸葛亮选择的道路充分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和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但是诸葛亮并不墨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诸葛亮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诸葛亮的着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后人所编,以[清代]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

诸葛亮结婚

诸葛亮年轻的时候,在离他家不远的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位才华出众的姑娘,远近不少青年都慕名前去求婚,谁知,见面之后,一个个都悄然而去,是姑娘要求太高?还是彩礼要得太多?其中奥妙究竟在那儿呢?

青年时代的诸葛亮才华横溢,胸有大志,整天在家发愤读书,还顾不上婚姻大事,可是一连有好几位朋友向他夸赞那位才女,诸葛亮出于好奇便决定去见姑娘一面。

这天,诸葛亮去相亲了,只见一个容貌十分丑陋的姑娘出现在面前。她脸色很黑,还长着无数凹凸不平的疙瘩,难怪求亲的人都要离去,原来是姑娘长得太丑了。诸葛亮心中当然也有些不快,可是人们都说她有才华,便想试一试。他提出了许多问题,姑娘都不加思索地对答如流,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不通晓。诗词、歌赋样样都很精通。

这一下,诸葛亮真的动心了,竟不觉得她的容貌难看,他和姑娘越谈越投机,还带着钦佩的口气向姑娘当面求婚。姑娘问道:“你不嫌我丑吗?”诸葛亮真诚地回答:“容貌只是一个人的外表,我喜欢你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姑娘微笑着点点头,高兴地将婚事应允了下来。

成婚那天的日子到了,亲朋好友纷纷前去祝贺,新娘顶着一条鲜红的头巾,面容虽然被遮住,但附近的人,都知道底细,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待送走客人后,诸葛亮进入洞房,只见一位貌似天仙的小姐,温文尔雅地坐在床沿,她白晰的脸上,闪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嫣然一笑,真是俊俏极了,诸葛亮诧异地问:“你是谁家女子,怎么坐在这里?”姑娘调皮地回答:“你真的不认识我吗?”诸葛亮张口结舌,只顾摇头。

姑娘背转身去,随即又转过身来立刻变了一张黝黑而长满疙瘩的脸,正是相亲姑娘的模样,诸葛亮恍然大悟,吃惊地叫了声:“夫人!”只见黄月英从脸上卸下面具,笑嘻嘻地说道:“先生,这是我用皮子特制的一副面具,谁来求婚,我就把它戴上,想故意试一试那些以貌取人的庸俗汉子,果然他们都被这副假面具蒙住了,一个个溜之大吉,唯有先生才是以德才为重的人,先生的慧眼品德实在令人敬佩,愿伴随你共创大业。”诸葛亮喜出望外,从此,两人相亲相爱,白头到老。

木牛流马的传说

五丈原东南方的斜谷关,就是斜谷的北口,南口在褒城,今属汉中市,谷长五百里,穿行于秦岭山脉之中,历史称为褒斜道。三国时,诸葛亮就在这条道上利用木牛流马运送粮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明粮草在古代战争中是比较重要的。蜀国要取得伐魏的胜利,必须保证粮食的供应,褒斜道崎岖险阻,运输比较困难,这些诸葛亮也充分考虑到了。他一方面采取分兵屯田的办法;另一方面“推已意做木牛流马”,来解决军粮的运输问题,这样可保证前方粮食的供给。据说今陕西勉县的黄沙镇,就是诸葛亮当年制作木牛流马之处。

关于木牛流马的创制,《诸葛亮集》中有较详细的记载,但按其法制却难以成形,后世遂以为是奇物。其实,木牛是一种人力独轮车,有“一股四足”,所谓一股,就是一个车轮。所谓四足,就是车前车后装的四根木柱,起稳定停驻的作用。“人行六尺,牛行四步”,就是推车人行六尺(古尺较今尺短),车轮转四圈,它可装载一人一年的口粮,单行每天行十数里,群行每天二十里,车速虽然比较缓慢,但却适合山路运行。流马也是一种人力车,有四个轮子,可装载四石六斗,车速较木牛更慢,每天最多行二十里,但却节省劳力。东汉以前,车都是两个轮子,诸葛亮改为独轮和四轮,其优点是安全、省力,适合在崎岖的山路上长途跋涉,确实是一种创新。

木牛流马到底出于何人之手,说法不一。有人说是诸葛亮发明创造的,也有人说是蒲元设计的图纸,提交诸葛亮制作的;又有人说它出于黄月英之意,诸葛亮不过是略变其制而已。无论怎么说,木牛流马的创制有诸葛亮的功劳,因为他参与了这项工作。

神机妙算

诸葛亮是人人皆知的神灵般的人物,到处都流传着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

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自有补救的办法。”说完,就离开了人世。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之后,想起过去曾屡次败在诸葛亮的手下,仍然羞怒难禁,便想找个机会治治这个将军。

有一天,司马懿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懿问这个将军说:“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懿听后,便命令士兵把房子拆了,取出红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士兵把信递给皇帝,皇帝打开信,只见里边写道:“请向后退三步。”皇帝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皇帝龙案上面正对的屋顶上,一根玉檩掉了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皇帝吓得出了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

皇帝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
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不共戴天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
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
‘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
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
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
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
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诸葛亮简介资料
诸葛亮简介 资料: 三国人物图片:诸葛亮图片简笔画,缺失: 诸葛亮简介 资料 我们找到 第24篇与三国人物头像:诸葛亮头像简笔画有关的信息,分别包括: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三国人物头像:诸葛亮头像简笔画 诸葛亮头像简笔画图片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

有关诸葛亮的故事,要简单略写的,不超过50字!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三次来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未能见到,终于在第三次时见到了诸葛亮。刘备与诸葛亮畅谈分析 天下局势。最终,诸葛亮愿出山辅佐刘备。

要诸葛亮的故事,简单语句介绍,在50字之内(不要《三顾茅庐》《草船借箭...
《空城计》。诸葛亮在城里时,手下只有2500个卒子。这时,司马壹带领10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便装作没事一样,在城楼上弹琴,司马壹知道诸葛亮计谋很多,不敢轻举忘动,无奈之下,就撤兵啦!

有关诸葛亮
诸葛亮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先生,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南县)。三国时期蜀国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由于其本身的智慧和《三国演义》一书的渲染与宣扬,诸葛亮在民间成为智慧的化身,现有“事后诸葛亮”一说,意思是事后聪明。诸葛亮还发明了孔明灯和手推车(木牛流马)。生平与功绩公...

简单介绍一下有关诸葛亮的故事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 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不共戴天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 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 ‘蜀得其龙,吴得...

有没有人用最简单的话概括一下诸葛亮.刘备,赵云,关羽和张飞?谢谢了,我...
诸葛亮将师母送的神龟背壳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终身服饰——八卦衣,昔日所学,历历在目,先生未讲之道,也能明白几分。诸葛亮的鹅毛扇 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拿鹅毛扇。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黄月英并非丑陋,而是...

关于诸葛亮的所有故事情节
还有的时候,看见男朋友认真工作的样子,就会想起一个专注工作的男人必定会是一个专注 *** 的男人,心里就莫名地兴奋。 ”? 你说你在“看有 *** 情节描写的文章,才能兴奋,”其实是因为你在读了有 *** 的文章后你的性幻想被有效地激发了出来,才让你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既然找到了激发你兴奋点的钥匙,就...

你身边有小诸葛亮我请你用几句简单的介绍一下他的事迹?
徐庶也是当地一位名士,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特地来投奔他。刘备很高兴,就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士。徐庶说:“我有个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 刘备听了徐庶的介绍,说:“既然您跟他这样熟悉,就请您辛苦一趟,把他请来吧!” 徐庶摇摇头说:“这可不行。像...

有关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用几句话简单介绍一个。(不超过50字)_百度...
诸葛亮将师母送的神龟背壳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终身服饰——八卦衣,昔日所学,历历在目,先生未讲之道,也能明白几分。诸葛亮的鹅毛扇 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拿鹅毛扇。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黄月英并非丑陋,而是...

诸葛亮的故事(用一两句话来说)能简单就简单点
有事要与王平商量,马谡一一答应。可是军队到了街亭,马谡执意扎兵在山上,完全不听王平的建议,而且没有遵守约定将安营的阵图送回本部。等到司马懿派兵进攻街亭,围兵在山下切断粮食及水的供应,使得马谡兵败如山倒,重要据点街亭失守。事后诸葛亮为维持军纪而挥泪斩马谡,并自请处分降职三等。

金台区19861129964: 关于诸葛亮的五个故事,简洁点概括回答字数尽量少一点, -
明纨调经:[答案] 1.三顾草庐 诸葛亮他很拽,刘备前两次去都不在家,第三次到他家才把他盼来了,说明这个男人,他不顾家 2.赤壁之战 众所周知的赤壁之战,本来是孙权和周瑜的功劳,可是就因为诸葛亮的所谓“借东风”不用一兵一卒,独占了这个功劳,最后还...

金台区19861129964: 诸葛亮小故事,4个,简短的. -
明纨调经:[答案] 舌战群儒:诸葛亮出使东吴,请求联盟,东吴不怎么乐意,于是诸葛亮和他们的知识分子展开辩论说的他们无地自容,最后成功联盟.草船借箭:联盟后,东吴大都督周瑜觉得诸葛亮这个人不简单,留着有后患,这边弄死他没借口,就说...

金台区19861129964: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简短的,100到200字.20分赏悬! -
明纨调经: 1、草船借箭 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周瑜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

金台区19861129964: 与诸葛亮相关的故事有哪些 -
明纨调经:[答案] 空城计 草船借箭 火烧博望坡 七擒孟获 智辱仲达 火烧赤壁(周瑜) 三气周瑜 借东风(迷信) 隆中对 智算华容道 临终托孤 石八卦阵退陆逊 智收将维 定军显圣 七出祁山 火烧新野 遗计斩魏延 卧龙吊孝 木牛流马

金台区19861129964: 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 -
明纨调经:[答案] 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司马先生在上课时,就问学生,鸡为什么不按时叫鸣?其他学生都摸不着头脑.诸葛亮心里明白,可他是个诚实的人,就如实地把鸡快叫的时候喂食来延长老师授课时间的事如实报告了司马先生.司马先生很生气,当场就把他的书...

金台区19861129964: 简述一个有关诸葛亮足智多谋的故事. -
明纨调经:[答案]草船借箭周瑜刁难诸葛亮,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

金台区19861129964: 关于诸葛亮的小故事30左右的...不要太多 -
明纨调经:[答案] 空城计的故事 诸葛亮屯兵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 诸葛临危不惧,传令大开城门,还派人去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则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 司马...

金台区19861129964: 关于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的小故事300字. -
明纨调经: 整理一下《三国演义》里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故事.1、初出茅庐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诸葛亮假借刘...

金台区19861129964: 有关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用几句话简单介绍一个.(不超过50字) -
明纨调经:[答案] 诸葛亮故事 吃 瓜 留 子 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请葛亮留下来的. 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凡来隆中作...

金台区19861129964: 简述一个有关诸葛亮足智多谋的故事.(不少于50字) -
明纨调经:[答案] 草船借箭 周瑜刁难诸葛亮,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