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人对诸葛亮比较感兴趣。想知道他关于文学上的一些知识。谁能告诉我。

作者&投稿:蔡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诸葛亮对刘备说过一句话 好像是我心什么似枯木什么的谁能告诉我原话啊!??~

“我心就像这中箭的枯木一般”这是电视剧里面的台词,不是三国演义原文里的……

吴用,是小说《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梁山泊排名第三,山东菏泽市郓城县东溪村人。

吴用满腹经纶,通晓文韬武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在财主家任门馆教授,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善使两条铜链,与晁盖自幼结交,与晁盖等人智取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为避免官府追缉而上梁山, 为山寨的掌管机密军师。梁山几乎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由他一手策划,是梁山起义军中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梁山起义军的军师,基层人民智慧的化身。受招安后,因宋江被害后托梦给他,与花荣一同自缢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宋江墓前,尸身葬于宋江墓左侧。
"智取生辰纲"写的是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在途中(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用计夺取的经过。故事集中反映了蔡京、梁中书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与广大农民的矛盾,热情歌颂了起义农民的大智大勇与组织才能。第十六回在全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此之前,小说主要描写了鲁智深、林冲等个别英雄人物的抗争。而"智取生辰纲"则是起义农民的集体行动,是梁山泊英雄聚义的开始。自此,小说揭开了起义农民大规模联合反抗的序幕。

《出师表》节选自晋代史学家陈寿所撰《三国志士诸葛亮传》。这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亲率大军北驻汉中,临行伐魏之际写给蜀后主刘禅的奏章。《出师表》之所以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有口皆碑的名篇范作,除了表达诸葛亮兴复汉室,统一中原的正确主张和坚定意志,体现诸葛亮鞠躬尽瘁、尽忠尽责的壮烈情怀和进取精神这个中心主题而外,其在行文上朴素平易,诚挚恳切,简炼洒脱的语言风格,和忠言顺耳,辞切情深,分析精辟,刚柔兼济的艺术特色更令人赏心悦目。“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表之英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重读《出师表》,就会真正感受到著名文论家刘勰和大诗人陆游的这些推崇之辞丝毫不过分。 一 建安十二年(207年),隐居隆中躬耕垄亩的诸葛亮,诚感刘备“三顾庐”,慨出隆中,竭忠尽智,辅佐刘备开创帝业,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足之势。章武三年(223年),刘备临终时将兴复汉室,统一中原的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后,诸葛亮遵循刘备的遗嘱,尽忠尽责,辅助刘禅治理蜀汉政权。对内重视农业,鼓励耕战;对外继续实行“联吴抗曹”战略;屡次出兵讨伐曹魏。同时又注意开发西南边疆,修好与兄弟民族的关系,使得蜀Ⅸ政权进一步巩固富强。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决心率领诸军,屯驻汉中,以便出师北伐,图取中原。临行前,诸葛亮向蜀后主刘禅上了,这道表章。 文章就内容而言,可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以论述总体形势开篇,强调不能忘记先帝“兴复汉室,统一中原”的壮志,提请刘禅振作有为,励精图治,按法办事,然后对宫中府中一应事宜作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并提出修明政治的三条建议。第二部分追叙自己以身许国的经历,一方面表达了对先帝的追念之情,以期唤起后主对先帝遗德的高度重视,使刘禅振作起来,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诸葛亮的深谋远虑和雄才大略,他肩负将相重任,心系蜀汉安全,表明他对蜀汉政权的耿耿忠心。第三部分,表达出师北伐的坚强决心和恳切的请求,实际上是向后主立下“军令状”。通篇殷殷叮咛,谆谆告诫,言辞恳切,陈述得体,没有一般表章所常见的那种阿谀奉承、歌功颂德的俗套,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志尽文畅,情真意切,读来令人感奋,催人泪下,常读常新,百读不厌,既堪称政论文之精华,也堪称文学作品之典范。 二 诸葛亮雄才大略,足智多谋,大半生戎马倥偬,致力于国家统一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他的平生事迹和留传的作品看,并未着意于文学创作。但他在隆中隐居期间,广交文友,博览群书,既孕育了忧国忧民的宏图大志,也奠定了深厚扎实的文学功底,而且言简意赅,重质去艳,求实去华,文朴情真,许多文章都深得后人称赞,留传千古。被刘勰誉为“志尽文畅”、“表之英也”的《出师表》,是其中的代表之作。其不可磨灭的文学成就和质朴情真的艺术特色确实值得研究探讨。 其一,中心突出,结构缜密,前后呼应,脉络清晰。刘备死后,诸葛亮肩负蜀汉将相大任,尽心尽责地辅佐刘禅,但诸葛亮夙夜忧叹的是“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愿望尚未实现。他上《出师表》的思想动机就是为了兴师伐魏,进而兴复汉室,统一中国。所以,下笔陈词、布局谋篇都是始终围绕这一中心议题为深化这个中心服务的。表中反复论及“先帝”的“遗诏”、“遗德”,是为了点明这一中心,谈及宫中府中大事的安排、人事的考虑,也是针对这一中心而发;对刘禅提出忠告,对臣僚给予鼓励,还是为了强化这个中心。在结构安排上也是经过深思熟虑,显得非常缜密,从分析天下局势开始,谈及宫中府中大事,提出修明政治的建议,然后叙述自己追随先帝,以身许国的经历,表达自己对蜀汉政权的耿耿忠心;接着劝勉刘禅“察纳雅言”,遵循“先帝遗诏”,弘扬“先帝遗德”,最后表达“出师北伐”,“兴复汉室”的决心,进一步强化中心。文章一气呵成,酣畅流利,跌宕起伏,前呼后应,紧扣主题,脉络清晰。即使在回顾恒灵二帝之时的情况,其议论也始终没有游离主题之外。《出师表》尽管论古道今,谈人议政,内容丰富而广泛,却把叙事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其二,言辞诚恳,声情并茂,情真意切,溢于言表。《出师表》不过600多字,却通篇体现出一个“情”字。内容上虽以议论为主,语言上却以抒情长,而且声情并茂,情真意切。表中13次提到先帝,语气中饱含肃穆、庄重和哀思、追念的深情,体现出作者对刘备和蜀汉政权发自肺腑、溢于言表的忠贞之情。尤其是“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和最后“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这样的句子,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作者以身许国,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激越感情,和发自内心、饱噙热泪,写下“军令状”的真切之情。其高昂挚热的战斗情怀和精忠报国的殷切心志,跃然于文中,读来无不使天下英雄深深感动,为之坠泪;使仁人志士为之动容,肃然起敬。作者的这种真情实感,在全文中随处可见,可谓笔笔生情,处处有情。如议及追念先帝,情感绵绵;讲到讨伐“汉贼”,情调激昂;回顾以往,情绪深沉;展望前景,情志慷慨;使人甚感亲切,动人心魄,感人至深。 其三,忠言顺耳,良药爽口,辞切情深,语气委婉。古语云:“忠言逆耳, 良药苦口”,而《出师表》中则是句句忠言,却又声声顺耳,付付良药,却又爽口赏心。刘备临终前,曾托孤诸葛亮;“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同时又诏敕后主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禅即位后,确实“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如今诸葛亮要率师远征,不免有后顾之忧,但他虽是父辈,又毕竟为人臣, 说话当然要得体。忠言须进,但不能逆耳难入,良药要呈,也不可苦口难咽,否则难免会事与愿违。因此,诸葛亮上表时十分注意表达方式,注重以情动人。一是反复提及“先帝”的遗言、“遗德”、“遗诏”,通过对先帝的追忆、感念,采劝勉刘禅继承先主遗念;二是以自己的经历、经验和真情实感,以忘身忧国的一腔 贞来激励后主采纳自己的建议;三是处处从“陛下’’的事业、威望、声誉着想,恳望后主接受“率师北伐”的请求。全文从头至尾始终浸透着真情实感,恳语忠言。面对语气委婉,循循善诱的顺耳忠言,爽口良药,刘禅作为“陛下”,再昏庸再糊涂,也当欣然听取,甘愿采纳了。 其四,劝勉攻心,建议着意,畅肝亮胆,直抒胸臆。《出师表》中,诸葛亮为了劝勉后主安排好政事,提出了“开张圣听,赏罚分明,亲贤远佞”三条政治建议。建议之一是:“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开张圣听”是先帝遗德,自然应当发扬光大,“诚宜……不宜”这样的.句式一般来说是比较生硬的,但这样做的前提是“以光先帝遗德”,这就是显得自然且顺耳。建议之二是执法持平,赏罚分明,“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建议之三是要“亲贤臣,远小人”,而不能“亲小人,—远贤臣";这是刘备在世时常与大臣论及且深为感慨之事。诸葛亮深知刘禅昏聩,有时忠奸难辨,贤愚不分,因此,在这条建议中,又用苦良心地具体开列一批贤臣名单,劝勉后主“亲之信之”。为避免流露教训语气,失去人臣之礼,在举荐文臣武将时先介绍品格,再强调这是“先帝”信得过的人,最后才建议宫中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o”面对时时提及先帝遗训,堂皇严正的忠言,刘禅能不肃然敛色,句句入耳吗?同样,在追叙自己以身许国经历,表达出师北伐决心时,诸葛亮也是时时不忘先帝际遇之恩,“受命以来,夙夜忧叹”,表明自己为维持蜀汉政权苦心孤诣,惨淡经营的心迹,以此激发后主奋发图强之志。在提出率师北伐请求时,更是立下军令状,通过对臣属职责的强调,再次提请后主也要深明自身的重任,“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对这样赤心为主的臣属的规劝,刘禅又怎能无动于衷,置若罔闻呢? 三 以政治家、军事家、智慧的化身著称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在文学上有如此辉煌的造诣,为后世留下《出师表》这样荡气回肠、感人肺腑、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决不只是其在表达技巧上值得借鉴,更为重要的,是在真情实感上的自然流露。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千古事,动情方为真。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过:“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是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情深在于辞切,感人全在意真,《出师表》语言朴素、平易,毫无故作惊人的大言警语,也无扬才露已的丽辞佳句,句式骈散并用,随情为变,抑扬顿挫,曲折回荡,分析时精警透辟,叙述时条分缕析,动情处肝胆可见,激昂时气势磅礴。无论是分析形势,提出建议,还是追述往事,剖明心迹,文章的一字一句无不浸透着从肺腑中自然奔涌而出的真情实感。这种真情实感,既是诸葛亮的忘身忧国之情,也是他对刘备父子的忠贞不渝之情。胸中有真情,下笔才有神。在胸臆中日积月累形成的真情实感,在笔底下自然地表达出来,才能撼动人心,感人至深。志尽文畅,情真意切,这正是《出师表》成为不朽名篇的真谛所在。


对诸葛亮的文言文评价
1. 文言文出师表出师表对诸葛亮评价的作文 如果有人问我喜欢哪个历史人物,我一定会说:我最喜欢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智慧的化身——诸葛亮. 千古以来,诸葛亮深受人们的爱戴,身上有着无数美丽的光环. “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毫无疑问,这是对诸葛亮才华的侧面概括.集超人智慧与谋略于一身...

杜甫对诸葛亮的评价
怀着对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的深深敬意,缅怀他生前的显赫功勋,并寄予了无穷的感叹,也蕴藉着诗人匡时济世的抱负和失望心情。杜甫携家流寓巴蜀期间,先后有近十首诗歌,专门写诸葛亮,给予了诸葛亮崇高的评价,表达了对诸葛亮深厚的怀念之情。“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诗,曾令古往今来...

有关于诸葛亮的评价(紧要三百字)
平生可谓是十二个字---"劳苦功高,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正映其笔迹<<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与乱世不求闻答于诸侯...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他的作风,以及他的忠贞,我想只要是个对历史感兴趣的人没有不折服于此的!参考资料:我所感悟 ...

诸葛亮的评价
我看诸葛亮 作者:张文祥 诸葛亮北伐历来争议较大,至目前为止,无论学者还是广大业余爱好者,其主流看法是持赞赏态度的。但目前,网络上有些有新意的朋友提出种种看法,主要归纳有两点:一、将蜀汉的国力拖垮;二、诸葛亮拥兵自重。 MQ不才,讲几点个人看法 首先说说第二种看法——诸葛亮拥兵自重的问题。我认为这话对一半...

对诸葛亮的评价1500字左右
盖因刺史、郡守一类官职皆不在诸葛亮眼中,而其大志所欲则难以启齿告人也。诸葛亮抱经纬天地之才,“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然而,管、乐亦并未建立盖世之功,任官不过诸侯之将相而已。诸葛亮志存高远,他自比管、乐,很可能仅是其追求的较低目标。以当时形势而言,不排斥诸葛亮亦...

读完《蜀相》这首诗,你对诸葛亮有怎样的印象?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

读了三顾茅庐后,对诸葛亮的事迹评价感悟
《三国演义》之三顾茅庐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名著,里面的人物描写的栩栩如生,故事内容十分精彩,故事情节扣人心悬,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话说当年刘备因没有一个好军事愁困不已,听说诸葛亮是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能人,便带上张飞、关羽去请...

如何评价诸葛亮
南朝时,梁将陆法和征蜀,率大军到白帝城,对部下说:“诸葛孔明可谓名将,吾自见之。” 刘禅被俘后,一日何为司马炎喝酒,司马炎“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司马炎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言语之中,也透露出了对诸葛亮的敬佩。

历史人物对诸葛亮的评价是什么
其实,《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有着天壤之别,《三国志》中的诸葛亮,更比较客观真实些,比较接近历史上的诸葛亮本人。一代才华出众的杰出名相,这些史家评价,比较客观公允,当之无愧。《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则是被演义化了的经过艺术包装处理了的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被美化、神化到了无以附加的...

求一篇关于【三国演义】里对诸葛亮的感慨的文章,必须是原创的。_百度知...
诸葛亮办了许许多多的事。“诸葛亮北征, 以此堰为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他首次设立了保护都江堰的“堰官”,这个规则从此延续了2000年。他亲自制定了保护都江堰的政令法则,详细到每年清淤工作的日期,掏挖深度,当年诸葛亮用于清淤维护的石标尺,直到1980年才被原样仿制的...

江城区13975945246: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什么字么号么,他是著名的什么家,什么家 -
宓呢硝呋: 孔明 卧龙 军事 政治

江城区13975945246: 请从四大名著小说中任意选取一个人物形象说一个你最喜欢感兴趣的人物 -
宓呢硝呋: 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民间,诸葛亮向来是位大红大紫的风云人物.“鞠躬尽粹、死而后以”这句历史名言,不知影响了多少代人,成为多少仁人志士的座右铭!对诸葛亮的评价,在历朝历代,朝野之间均能出奇地达成共识,成为很少发生...

江城区13975945246: 怎么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 -
宓呢硝呋: 说到“神机妙算”,大家也许会联想到诸葛亮.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未卜先知,被世人所赞叹,被文人墨客所赞美.诸葛亮就好比是智慧的化身!可是,当我读了《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酸...

江城区13975945246: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人物,如:诸葛亮、刘备、曹操、孙权.请你选一位感兴趣的人物点评一下,要写出人物特点和事例,不少于50字 -
宓呢硝呋: 诸葛亮:足智多谋,对待蜀汉忠心耿耿,军纪严明,胸怀大志,为刘备创立蜀汉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一心北伐想要光复汉室,辅佐刘禅继承并巩固了帝位,但是诸葛亮在北伐中用兵过于谨慎,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这样虽然风险小,但也错过了歼灭曹魏大军的机会.

江城区13975945246: 诸葛亮几点死的?
宓呢硝呋: 家说公元234年8月28日,真就有人抄啊.诸葛亮死时候你们参加他葬礼了啊?诸葛亮是死于蜀汉建兴12年既公元234年,“八月二十三日”.寿54岁.史书上说是死在晚上,应该是后半夜.几点几分我不知道.你要真想知道他死时候几点几分,你联系联系楼上那几个人吧,诸葛亮死时候他们都去参加葬礼了,我估计他们能知道当时的情况. 至于我只能告诉你这些东西.

江城区13975945246: 《隆中对》 诸葛亮 -
宓呢硝呋: 隆中对诸葛亮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

江城区13975945246: 您对诸葛亮的看法如何 -
宓呢硝呋: 大智慧 愚忠

江城区13975945246: 对于诸葛亮的忠心表示感叹的名句是
宓呢硝呋: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江城区13975945246: 三国的读书笔记,字数在500字左右,本人有急用 -
宓呢硝呋: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

江城区13975945246: 哪儿有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这篇课文的说课稿 -
宓呢硝呋: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部由历史小说改编的课文《三顾茅庐》,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