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提出过“天人合一”的思想吗?不是西汉董仲舒提出的吗?

作者&投稿:翟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提出过“天人合一”的思想吗~

孔子所说的“道”,其实就是“天人合一”思想.最准确的说法是“人天合一”.
如: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现在一般都认为是董仲舒在西汉时期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

不过最早使用“天人合一”概念的,现在所能查到的出处,是张载的《正蒙》。

再往前追溯,则此一思想的发明者可以归于董仲舒。董仲舒的名言是:“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露·阴阳义》)

但究起起源,应该说天人合一的萌芽在《易传》中就有了。
《周易·乾卦·象言》:
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
这个“大人”,是大人物,指统治者。在这里,天人合一中的“一”是道德。与天地合其德,说明天地是有道德的。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对这个概念而言,董仲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是儒家最早言说五行者,战国以前的儒家只言阴阳而不论五行。而董仲舒将阴阳、五行学说合流并用,他一般还被看作是儒门解易的第一人,其代表作为《春秋繁露》。
  对天人合一观念需要小心翼翼地分析。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再具体地说: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
    上为《大易识阶》米鸿宾的主要观点,但《开启中医之门》的作者李阳波则很不满意董仲舒所提出来的天人合一观,他解释说:董提出这个观念主要是讲天的情况与人的情况的统一,实际上,作为天的宇宙自然,人类社会是很难模拟的,可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植物、动物及人的本身,他们的生长衰老、他们的变化却无法逃脱天的支配。所以,天人合一,主要是讲天与万物、与人的这种生理状态的合一,而不是天与人的社会结构的合一。为了作出这样一个划分,李阳波就把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中有关社会观的这一部分划出去,而保留其谈生物的部分,并且径直把它称为“宇宙生物观”。 因为中医是研究天、地、人之间的术数转换变化关系的一门学问。在他看来,天人合一就已把中医小了一截。李阳波同时认为钱学森也看到了中医、气功、人体特异功能的一些情况,从一些人身上所存在的不可思议的潜力,看到了人天之间所存在的必然联系,所以也摒弃了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而改作了“人天观”。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与“天人之分”说相对立。所谓“天”,一种观点认为包含着如下内容:1,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2,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3,天是人们敬畏、事奉的对象;4,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天命之天);5,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另一种观点认为“天”就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天人合一的思想古来有之,如果真的要追溯,应该可以溯源于商代的占卜。《礼记 · 表记》中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殷人把有意志的神(“帝”或“天帝”)看成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万事求卜,凡遇征战、田猎、疾病、行止等等,都要求卜于神,以测吉凶祸福。这种天人关系实际上是神人关系,由于殷人心目中的神的道德属性并不明显,所以殷人与神之间基本上采取了一种无所作为、盲目屈从于神的形式。
 西周继承了商代的思想,天人关系还是一种神人关系,但有了新的发展。周公提出的“以德配天”,更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明确表达。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从开始起,就与道德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
而说道道德,首提儒家思想。儒家的“天人合一”说一般都以孟子为倡导者,但从根源上看还是应该从孔子谈起。孔子很少谈天道,但还是认为唯天为大。“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道德文章皆天之所予我者,我受命于天,任何大难都无可奈何于我。在这里,“天”是道德权威性的最终根据。孔子的“天”似乎仍然保留了有意志的人格神的意义,孔子这些言论中所包含的“天人合一”思想显然还有西周人神关系的遗迹。但孔子所讲的道德的核心是“仁”,他在讲“仁”的根源时,却很少把“仁”的根源归之于人格神意义的“天”。相反,他所强调的是,孝悌之类的自然感情是“为仁之本”。他认为“仁”出自人天生的“直”,亦即一种自然的本性。也就是说,孔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已由“远”及“迩”,这就为孟子的“天人合一”观开辟了道路。孟子的“天”极少有人格神的含义,它有时指人力所无可奈何的命运,但主要是指道德之天。他的“天人合一”思想讲的是人与义理之天的合一。
老庄的“天人合一”思想不同于孔孟。孟子是把人的道德意识赋予天,然后又以这种有道德意识的天作为人伦道德的本体论根据。老庄思想中的天,无论是指自然而然之“道”还是指自然本身,都没有人伦道德的含义,故老庄的“天人合一”思想所强调的是贬抑人为,提倡不要以人灭天。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就是自然而然、究竟至极的意思。“道”是最高的原则,是自己如此,以自己为法,别无遵循,不受制于任何他物。“天人合一”思想在老子这里表现为与“道”为一,与道为一则“无为”,“无为”即听任万物之自然。人能顺乎“道”,顺乎自然之常就是“无为”,而“无为”就能做到“无不为”。庄子在老子道论的基础上,更多地讲人的精神境界。 《庄子 · 齐物论》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就是他所明确界定的一种“天人合一”境界。
到了汉代的董仲舒,则在当时阴阳五行学说的浓厚氛围下,把孟子的“义理之天”的“义理”向宗教神学的方向推进,认为天有意志、有主宰人间吉凶赏罚的属性。“人之(为)人本于天。”所以人的一切言行都应当遵循“天”意,凡有不合天意而异常者,则“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董仲舒认为“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基于天人相副,董仲舒认为,天与人交相感应,所以人的道德或不道德都会从天那里得到赏或罚。从天人相副说出发,董仲舒还提出了“性三品”说。他把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与“斗筲之性”三等,“圣人之性”与“斗筲之性”没有办法改变,唯“中民之性”可以教化而为善。
董仲舒的这种人性论与孔子所谓“上智与下愚不移”非常接近,而与孟子所讲的“人皆可以为尧舜”则相去甚远。董仲舒还以天人相副为根据,提出“三纲”之说:“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这样,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与臣、父与子、夫与妻就完全成了一种极不平等的主从关系。可以看到,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明显地给儒家伦理道德学说打上了人天生不平等的烙印,把孔孟的伦理道德思想变成了贵贱主从的人伦关系学说。
其实除了商周、先秦、西汉,宋明时期依然是天人合一的一个发展阶段,这里就不多说了。希望帮到楼主。

孔子所说的“道”,其实就是“天人合一”思想。最准确的说法是“人天合一”。
如: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天人合一是谁提出的 天人合一的提出者
1、天人合一提出者:庄子。2、“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是由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庄子所提出的,而《易经》更是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把人放在中心地位。3、这些观点被汉代著名大儒董仲舒发展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后又得到宋明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成为“中华民...

天人合一是谁提出的?
天人合一是庄子提出的。最早提出天人合一思想的是战国时期的庄子,他在《庄子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而明确连用这四个字的是北宋的大思想家张载,他在《正蒙·乾称篇》中说“儒者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天人合一的解释:...

“天人合一”好像听起来非常熟悉,那么最早是谁提出的?
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

天人合一谁提出的
庄子。“天人合一”是庄子提出的,“天人合一”为中国哲学思想,儒、道、释等诸家各有阐述。天指天空,也指天道,还指自然大道,道家道教所说的天,多指自然、天道。天人合一,多指人与道合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也指天人相合相应。

提出天人合一的是谁、
庄子天人合一是谁提出的:是庄子提出的,它是古代哲学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学说。指天与人的紧密关系不可分割,强调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一种相互统一。如何做到天人合一:做事以实施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心态好了,万事皆好。做什么事都感觉是发自内心的,那才是真正的自我。

天人合一是谁提出的?
天人合一的理念是庄子提出的。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提出者是庄子这一重要人物,其主要涵义可以理解为: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共生。这种理念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应遵循自然的规律行事,顺应自然的发展,与自然界相融合。在庄子的哲学体系中...

天人合一是谁提出的天人合一的提出者
1、庄子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早提出者。2、在《易经》中,天、地、人被并立,人处于中心位置,这一思想被庄子进一步发展。3、汉代大儒董仲舒对这些观点进行了发展,形成了完整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体系。后来,宋明理学对其进行了进一步阐述,这一思想体系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并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五千年...

天人合一是谁提出的
天人合一是庄子提出的。“天人合一”为中国哲学思想,儒、道、释等诸家各有阐述。天指天空,也指天道,还指自然大道,道家道教所说的天,多指自然、天道。天人合一,多指人与道合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也指天人相合相应。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

天人合一的思想起源于什么?
天人合一的思想起源于战国时期,提出者是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天人合一”为中国哲学思想,儒、道、释等诸家各有阐述。天指天空,也指天道,还指自然大道,道家道教所说的天,多指自然、天道。天人合一,多指人...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谁提出的
庄子天人合一是谁提出的:是庄子提出的,它是古代哲学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学说。指天与人的紧密关系不可分割,强调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一种相互统一。如何做到天人合一:做事以实施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心态好了,万事皆好。做什么事都感觉是发自内心的,那才是真正的自我。

小河区15239698053: 孔子提出过“天人合一”的思想吗?不是西汉董仲舒提出的吗? -
梅汤熊去: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对这个概念而言,董仲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是儒家最早言说五行者,战国以前的儒家只言阴...

小河区15239698053: 老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和孔子的天人合一思想有什么区别? -
梅汤熊去: 老子的天人合一思想是要让天和人结合在一起.而孔子则提倡用儒家思想来巩固先前的天人合一思想.

小河区15239698053: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谁提出的 -
梅汤熊去: 西汉董仲舒,他总结整理了道家老庄思想合为儒学提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小河区15239698053: 孔子的思想主张 -
梅汤熊去: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

小河区15239698053: 天人合一是道家的还是儒家的? -
梅汤熊去: 由道家提出,儒家发展."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庄子是道家的,董仲舒是儒家的.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

小河区15239698053: 论语天人合一 -
梅汤熊去: 天人合一的“天”有很多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是老子的对宇宙及其运行规律的解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在这里通常被解释为效法,但我以为按王弼解释的法则更准确,法则就是不能违背的规律,人法地,...

小河区15239698053: 有孔子的资料吗? -
梅汤熊去: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

小河区15239698053: 孔子做到天人合一了么?请做到有出处,有论据,谢谢. -
梅汤熊去: 孔子窥一斑就妄揣全豹.自然是所悟有偏差.君不见此人晚年专情于易经之卜卦之术,得结论“周易”,天人合一之野望,终身亦不可得也.

小河区15239698053: 孔子敬畏天命吗? -
梅汤熊去: 孔子谈天论命即“天命”,此二字在《论语》中出现不多,仅见于以下二句——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为政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