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假道伐虢的典故

作者&投稿:大季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假道伐虢的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献公哪里舍得?荀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璧,高兴得嘴都合不拢。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之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办不得的。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经过四个月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东周初期,各诸侯国都乘机扩张势力。楚文王时期,楚国势力日益强大,汉江以东小国,纷纷向楚国称臣纳贡。当时有个小国叫蔡国,仗着和齐国联姻,认为有个靠山,就不买楚国的帐,楚文王怀恨在心,一直在寻找灭蔡的时机。蔡国和另一小国息国关系很好,蔡侯、息侯都是娶的陈国女人,经常往来。但是,有一次息候的夫人路过蔡国,蔡侯没有以上宾之礼款待,气得息侯夫人回国之后,大骂蔡侯,息侯对蔡侯有一肚子怨气。楚文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认为灭蔡的时机已到。他派人与息侯联系,息侯想借刀杀人,向楚文王献上一计:让楚国假意伐息,他就向蔡侯求救,蔡侯肯定会发兵救息。这样,楚、息合兵,蔡国必败。楚文王一听,何乐而不为?他立即调兵,假意攻息。蔡侯得到息国求援的请求,马上发兵救息。可是兵到息国城下,息侯竟紧团城门,蔡侯急欲退兵,楚军已借道息国,把蔡侯围困起来,终于俘虏了蔡侯。蔡侯被俘之后,痛恨息侯,对楚文王说:息侯的夫人息妫是一个绝代佳人。他这话是刺激好色的楚文王。楚文王击败蔡国之后,以巡视为名率兵到了息国都城。息侯亲自迎接,设盛宴为楚王庆功。楚文王在宴会上,趁着酒兴说:“我帮你击败了蔡国,你怎么不让夫人敬我一杯酒呀?”息侯只得放夫人息妫出来向楚文王敬酒。楚文王一见息妫,果然天姿国色,马上魂不附体,决定一定要据为己有。第二天,他举行答谢宴会,早已布置好伏兵,席间将息侯绑架,轻而易举地灭了息国。 战国时期周慎靓王姬定六年,前316年,蜀国击退巴国来犯军队,得势的蜀王决定伐苴另立新苴侯。秦惠王垂涎蜀国富饶,欲派兵攻打,但秦将对蜀地道路不甚了解,张仪出谋制作五头石牛,将黄金镶在牛尾下,由其子张若护送给苴国,苴侯高兴的承诺愿助秦国借道伐蜀,张若又到苴蜀边界向人们大肆宣传说”秦惠王愿与苴国结秦晋之好,送给苴国了五头石牛。这可不是一般的石牛,这是秦国才有的石料做的,而且石牛还有灵性,晚上会偷偷的吃草,吃饱了也会拉屎,但它们拉的屎是黄金“。蜀王杜芦是一位在年轻气盛的君王,但有时候气盛太过了也未免是好事,击退巴国来犯军队的他,决定伐苴另立新苴侯,他忘了上几辈为什么要建苴国,他更忘了上一辈为什么对苴侯忍气不发,他没有思考,或许没想去思考,也没想听廷上百官对他的进谏,他令五组劳工限期开凿蜀国至苴国的道路,以便快速出兵打击越来越不听话的苴国,另外要夺来秦惠王送给苴侯的五头能拉黄金屎的石牛。张若在苴国关注着蜀国至苴国的道路修拓进展,终于等到蜀王杜芦亲自率兵,令“五丁力士”(即五组劳工)引路攻打苴国,这条路就是后来的蜀道。苴侯急忙请张若回秦国求秦王出兵援救。蜀王杜芦也派使者与秦结盟,目的是不希望秦干涉苴政。但狡诈的秦惠王嬴驷收了二国的礼物后,便派张仪、张若、司马错率队攻打蜀国。苴侯为表诚意大开城门,秦兵蜂拥而入走石牛道(今剑阁金牛道/剑阁道)灭蜀吞苴,蜀王身死,苴侯被废,蜀太子逃到彭乡(今彭州)被捉。蜀、苴二国同年灭亡。苴侯或许不记得春秋时期“假道伐虢“的故事了。 ①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假,借。句意为:处在两个大国之中的小国,敌方若胁迫小国屈从于他时,我则要借机去援救,造成一种有利的军事态势。②困,有言不信:语出《易经.困》卦。困,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兑上),上卦为兑为泽,为阴;下卦为坎为水,为阳。卦象表明,本该容纳于泽中的水,离开泽而向下渗透,以致泽无水而受困,水离开泽流散无归也自困,故卦名为“困”。“困”,困乏。卦辞:“困,有言不信。”意为,处在困乏境地,难道不相信这计吗?此计运用此卦理,是说处在两个大国中的小国,面临着受人胁迫的境地时,光是嘴上说,而没有实际行动,那是不会使它相信的。 处在敌我两大国中间的小国,当受到敌方武力胁迫时,某方常以出兵援助的姿态,把力量渗透进去。当然,对处在夹缝中的小国,只用甜言蜜语是不会取得它的信任的,一方往往以“保护”为名,迅速进军,控制其局势,使其丧失自主权。再乘机突然袭击,就可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

假道伐虢与 借道伐蜀,出自同一历史典故《左传·僖公二年》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献公哪里舍得?荀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之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办不得的。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经过四个月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借蔡灭息

公元前658年,晋国士大夫荀息向晋献公提出请求: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对曰:“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将不听。”(晋国的荀息请求用屈地出产的马匹和垂棘出产的玉璧向虞国借路以攻打
晋国形势图
号国。晋献公说:“这是我的宝贝啊!”荀息回答说:“如果向虞国借到了路,东西放在虞国就好像放在外库里一样。”晋献公说:“宫之奇在那里。”苟息回答说:“宫之奇的为人,懦弱而不能坚决进谏,而且从小就和虞君在宫里一起长大,虞君对他亲昵,虽然进谏,虞君不会听从。”)

于是晋献公派荀息去虞国借路(乃使荀息假道于虞)。荀息向虞公呈上礼物,并对他说:“冀为不道,人白颠岭(虞坂),伐冥三门。冀之既病,则亦为君故。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冀国无道,从颠岭入侵,攻打虞国冥邑的三面城门。敝国伐冀而使冀国受到损伤,也是为了君王的缘故。现在虢国无道,在客舍里筑起堡垒,以攻打敝国的南部边境。谨敢请求贵国借路,以便到虢国去问罪。)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虞公答应了,而且自己请求先去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不听,就起兵攻打虢国。晋国的里克、苟息领兵会合虞军,攻打虢国,攻陷了下阳。)

三年以后,即公元前655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冻曰:“虢,虞之表也;号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狎。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乙月甲午,晋侯围上阳。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荀息牵马操璧而报献公。献公说曰:“壁则犹是也,虽然,马齿亦益长矣。”(晋侯再次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虞国必定跟着完结。晋国的野心不能开启,引进外国军队不能玩忽。一次已经过分,难道还可以来第二次吗?俗话所说的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说的就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虞公说:“晋国是我的宗族,难道会害我吗?我祭祀的祭品丰盛而清洁,神灵必定依从我.”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的要求。宫之奇带领了他的族人出走,说:“虞国过不了今年的腊祭了。就是这一次,晋国用不着再次发兵了。”八月某日,晋侯包围上阳。冬十二月初一日,晋国灭亡虢国。晋国军队回国,住在虞国,乘机袭击虞国,灭亡了它。荀息牵着马匹,拿着玉壁去向献公汇报。献公高兴地说:“玉璧还和从前一样,虽然马的牙齿已经长长了。”)

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占的意思。虢,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用于军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 ,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
出自《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 产之乘,与垂棘之壁,假道于虞以灭虢。”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献公哪里舍得?苟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璧,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子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办不得的。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释义
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占的意思。虢,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用于军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 ,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
出处
出自《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 产之乘,与垂棘之壁,假道于虞以灭虢。”
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献公哪里舍得?苟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璧,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子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办不得的。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其他】
刘璋开门揖盗,让刘备入川,结果自己丢了老命。像刘备这样用“假道伐虢”之计取胜的战例,古代战争中还有不少。当然,所谓,假道”的方式,必须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掌握。
东周初期,各诸侯国都乘机扩张势力。楚文王时期,楚国势力日益强大,汉江以东小国,纷纷向楚国称
臣纳贡。当时有个小国叫蔡国,仗着和楚国联姻,认为有个靠山,就不买楚国的帐,楚文王怀恨在心,一直在寻找灭蔡的时机。
蔡国和另一小国息国关系很好,蔡侯、息侯都是娶的陈国女人,经常往来。但是,有一次息候的夫人路过蔡国,蔡侯没有以上宾之礼款待,气得息侯夫人回国之后,大骂蔡侯,息侯对蔡侯有一肚子怨气。
楚文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认为灭蔡的时机已到。他派人与息侯联系,息侯想借刀杀人,向楚文王献上一计:让楚国假意伐息,他就向蔡侯求教,蔡侯肯定会发兵救息。这样,楚、息合兵,蔡国必败。楚文王一听,何乐而不为?他立即调兵,假意攻息。蔡侯得到息国求援的请求,马上发兵救息。可是兵到息国城下,息侯竟紧团城门,蔡侯急欲退兵,楚军已借道息国,把蔡国围困起来,终于俘虏了蔡侯。
蔡侯被俘之后,痛恨息侯,对楚文王说:息侯的夫人息妫是一个绝代佳人。他这话是刺激好色的楚文王。楚文王击败蔡国之后,以巡视为名率兵到了息国都城。息侯亲自迎接,设盛宴为楚王庆功。楚文王在宴会上,趁着酒兴说:“我帮你击败了蔡国,你怎么不让夫人敬我一杯酒呀?”息侯只得放夫人息妫出来向楚文王敬酒。楚文王一见息妫,果然天姿国色,马上魂不附体,决定一定要据为己有。第二天,他举行答谢宴会,早已布置好伏兵,席间将息侯绑架,轻而易举地灭了息国。
息侯害人害已,他主动借道给楚国,让楚国灭蔡,给自己报了私仇,却不料,楚国竟不丢一兵一卒,顺手将自己消灭。
三十六计之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①。困,有言不信②。
【注释】
①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假,借。句意为:处在我与敌两个大国之中的小国,敌方若胁迫小国屈从于他时,我则要借机去援救,造成一种有利的军事态势。
②困,有言不信:语出《易经.困》卦。困,卦名。本纷为异卦相叠(坎下兑上),上卦为兑为泽,为阴;下卦为坎为水,为阳。卦象表明,本该容纳于泽中的水,现在离开泽而向下渗透,以致泽无水而受困,水离开泽流散无归也自困,故卦名为“困”。“困”,困乏。卦辞:“困,有言不信。”意为,处在困乏境地,难道不相信这基吗?此计运用此卦理,是说处在两个大国中的小国,面临着受人胁迫的境地时,我若说援救他,他在困顿中会不相信吗?
假道伐虢,假道,是借路的意思。语出(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塑,假道于虞以灭虢。”
处在敌我两大国中间的小国,当受到敌方武力胁迫时,某方常以出兵援助的姿态,把力量渗透进去。当然,对处在夹缝中的小国,只用甜言蜜语是不会取得它的信任的,一方往往以“保护”为名,迅速进军,控制其局势,使其丧失自主权。再乘机突然袭击,就可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
【按语】
假地用兵之举,非巧言可诳,必其势不受—方之胁从,则将受双方之夹击。如此境况之际,敌必迫之以威,我则诳之以不害,利其幸存之心,速得全势,彼将不能自阵,故不战而灭之矣。如:晋侯假道于虞以伐虢,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袭虞灭之。
【解析】
这条按语讲了一种情况,说是处在夹缝中的小国.情况会很微妙。一方想用武力威逼他,一方却用不侵犯它的利益来诱骗它,乘它心存侥幸之时,立即把力量渗透进去,控制它的局势,所以,不需要打什么大仗就可以将它消灭。
其实,此计的关键在于“假道”。善于寻找“假道”的借口,善于隐蔽“假道”的真正意图,突出奇兵,往往可以取胜。


假道伐虢的典故
假道伐虢的典故如下:假道伐虢是指春秋时期,晋国为了吞并两个邻国——虞和虢,而通过借道的方式,对两国进行攻击的历史事件。在春秋时期,晋国想要吞并虞和虢两个小国。但是,直接攻击会引起两国的警惕和联盟反抗。因此,晋国的大夫荀息建议晋献公采用借道的策略来攻击两国。具体来说,荀息建议晋献公...

假道伐虢的典故
1、假道伐虢的典故源自《左传》中的记载,解释如下:晋文公面对实力强大的虢国,意识到直接进攻将面临失败的风险。决定采取迂回战术,通过假借他国道路的方式来进攻虢国。晋文公与虞国达成协议,实际上是为了绕道攻打虢国。虢国大将冯唐被晋军的行动迷惑,分散兵力去防备,最终导致虢国失守,晋国成功伐虢。...

假道伐虢的典故
假道伐虢的典故 出处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

三国时期有个什么故事是假途灭虢?
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若受吾币而不吾假道,将奈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

假道伐虢有什么历史典故?
蜀王身死,苴侯被废,蜀太子逃到彭乡(今彭州)被捉。蜀、苴二国同年灭亡。苴侯或许不记得春秋时期假道伐虢的故事了。刘备入川 刘璋开门揖盗,让刘备入川,结果自己丢了老命。像刘备这样用假道伐虢之计取胜的战例,古代战争中还有不少。当然,所谓,假道的方式,必须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掌握。

假道灭虢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典故出处】:《左传 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成语意思】:假:借;道: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通用拼音】:jiǎ dao mie guo 【拼音简写】:JDMG 【使用频率】...

假途灭虢的意思和典故介绍
晋献公,姬姓,名诡诸,晋武公之子,春秋时期的晋国君主,在位26年。因其父活捉戎狄首领诡诸而得名。即位后用士蒍之计,尽灭富氏子弟及桓庄之族,巩固君位。奉行尊王政策,提高声望。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击败狄戎,复采纳荀息假道伐虢之计,消灭强敌虞、虢,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三十六计之假道伐虢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在得到虞国的同意后,荀息率领晋军进入了虞国,并且迅速攻打了虢国。在晋军的强大攻势下,虢国很快就灭亡了。然后,荀息率领晋军回到了虞国,并且对虞国发动了攻击。由于虞国相信了荀息的谎言,他们没有料到自己也会被攻击,因此没有做好准备。最终,虞国也被晋军所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假道伐虢是一...

有谁知道"假道伐虢"的正确读音
读音是:假道伐虢 [ jiǎ dào fá guó ]解释:用于军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典故:东周初期,各诸侯国都乘机扩张势力。楚文王时期,楚国势力日益强大,汉江以东小国,纷纷向楚国称臣纳贡。当时有个小...

求假道伐虢的典故
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冀国无道,从颠岭入侵,攻打虞国冥邑的三面城门。敝国伐冀而使冀国受到损伤,也是为了君王的缘故。现在虢国无道,在客舍里筑起堡垒,以攻打敝国的南部边境。谨敢请求贵国借路,以便到虢国去问罪。)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晋里克、荀息帅师会...

安义县18717165694: 假道伐虢(汉语成语) - 搜狗百科
苍莺抗脑:[答案] 三十六计之假道伐虢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①.困,有言不信②.【注释】①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假,借.句意为:处在我与敌两个大国之中的小国,敌方若胁迫小国屈从于他时,我则要借机去援救,造成...

安义县18717165694: 问一个成语典故古时候有一个国家想夺取一个城池,就以借路为名,进入城中.这个成语典故是什么? -
苍莺抗脑:[答案] 假道伐虢:语出《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 产之乘,与垂棘之壁,假道于虞以灭虢.” 更多请点击参考资料.

安义县18717165694: “假道伐虢”说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
苍莺抗脑: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贪...

安义县18717165694: "假道于虞而伐虢"的翻译 -
苍莺抗脑:[答案] 从前,晋献公派荀息去向虞国借路以便攻打虢国 附原文 原文: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若受吾币...

安义县18717165694: 简述假途伐虢典故的内容 -
苍莺抗脑: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壁,假道于虞以伐虢.公假道伐虢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对曰:'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将不听.'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

安义县18717165694: 请问各位老师,宫之奇谏假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
苍莺抗脑:[答案] 鲁僖公二年,晋侯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灭虢夏阳.鲁僖公五年,晋侯再一次向虞国借道伐虢.虞国大夫宫之奇看穿了晋侯的阴谋,于是力劝虞公不要借道.他首先陈述了虞、虢之间唇亡齿寒的关系,然后揭露了晋侯残酷无情的本质,最...

安义县18717165694: 谁知道春秋战国的故事 知道的赶快 -
苍莺抗脑: 晋献公假道伐虢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

安义县18717165694: 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的意思 -
苍莺抗脑:[答案] 语出《左传·僖公五年》,说的是成语及三十六计中“假途伐虢”的典故:晋国晋献公提出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虞国国君虞公不听宫之奇的劝谏,答应了晋献公的要求,宫之奇劝谏无果后,举族离开虞国,并说了这么一段话.曰:...

安义县18717165694: 成语背后的故事:假道伐虢,唇亡齿寒,辅车相 -
苍莺抗脑: 唇亡齿寒出自《宫之奇谏假道》,选自《左传·僖公五年》.【原文节选】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 【典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