徭役 摇役 哪个正确?

作者&投稿:塞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兵役和徭役是什么?~

徭役 = 古代官方规定的平民(主要是农民)成年男子在一定时期内或特殊情况下所承担的一定数量的无偿社会劳动。一般有力役、军役和杂役。历代以来,繁多而苛严。
兵役 = 公民为国家履行军事义务。通常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徭役,是封建统治者剥削劳动人民剩余劳动的力役表现,是以国家对劳动人民的超经济强制的手段实现的,也是以劳动人民对统治者与剥削者的人身依附关系和人身的不自由为其实现基础的。
从本质上来说,徭役剥削是国家对劳动人民实行普遍的人身奴役制的一种特殊表现。秦汉时期为了实现徭役剥削而创立的一些制度,也同赋税制度一样,是封建国家赖以实现其阶级压迫与剥削的支柱。 
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 、杂役、军役等。古代,凡国家无偿征调各阶层人民所从事的劳务活动,皆称为徭役,包括力役和兵役两部分。它是国家强加于人民身上的又一沉重负担。
路史曾经记载“神农之时,民为赋,二十而一。”是中国有征收税收最早的传说。而西周时,土地为贵族所有,贵族将土地依井田制划分为公田与私田,公田的耕种收获为贵族所有,而私田的收获则可由耕种的庶民保留。
西元前685年,齐国的管仲主张“相地而衰征”,是东周时最早提出土地私有、对农业耕地实物征税的政策。左传“宣公十五年秋,初税亩。”则是史书中记载鲁国正式实施(西元前594年)对耕地征税的纪录。

扩展资料:
汉高祖刘邦记取了强秦死亡的教训,在汉初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汉书·食货志》中说:“汉兴,按秦之敝,诸侯记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以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也就是说, 从汉高祖时代开始, 实行 "十五税一" 政策, 到汉文帝时期, 就有 "租减半", 即采取 "3 0 税一" 政策。而 "天智税" 还有 1 3年。前 155年)综合 "3 0 税一" 制度。东汉时期, 刘秀曾经实行过 "任何税", 但很快又恢复了 "3 0 税一" 的旧制度。
纵观汉代的税制, 除了增加亩税 1 0 元外, 一般通过 "十五"。税一 "或" 30 税一 "的实际地租。汉初还有所谓的 "口福", 即人的 "头税"。这具体指的是对7至14岁未成年人征收的税款。原条款:男女无区别, 每年支付 "口服" 20 。汉武帝开始时, 开始时间改为3年至 2 3 。
汉的起动年龄改为7岁。汉代还有所谓的 "计算福", 即对成年人征收年度税的 "头税"。高祖四年 (前 203) 开始征税, 其中15岁以上至 56岁, 不分男女, 每年征收112笔, 即 "一数"。对于商人和女仆来说, 税收增加了一倍。
汉代由于采取“轻徭薄赋”和“与民休息”的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经过70余年的经营,神州大地出现了所谓“文景之治”的盛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徭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赋税制度

徭役正确

徭役
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 、杂役、军役等。徭役始于先秦,《诗经》、《春秋》中已有许多有关记载。《周礼》规定各级地方官有征民服役的职责。战国时,征伐频仍,军役繁重。秦统一中国后,修阿房、建骊山、筑长城,徭役十分苛重,终有陈胜、吴广起义。汉承秦制,有更役、正卒、戍卒等,并可纳钱代役称更赋,徭役集中于平民身上。魏晋以降,徭役无一定制度,为避赋役 ,民户逃亡现象严重。唐初行租庸调法,实行府兵制,徭役有所减轻,但中期以后,服役增加,民户复大量逃亡。宋代 ,徭役负担仍十分繁重,并出现了募役(雇人服役)、助役(津贴应役者)、义役(买田以供役者)等形式。元代行“科差”,并有各项杂役。明代行“一条鞭法”,将赋役合并为征银两,但各地实行情况不一。清代摊丁入地,继承了一条鞭法的原则,由传统的以家资列户派役向财产税转化。
秦汉时由政府法律规定的成年男子必须为政府从事力役和兵役。开始服役的年龄,即傅籍年龄,秦时为17岁,西汉景帝二年(前155)定为20岁,后改为23岁;免除徭役的年龄为56岁。汉代徭役有正卒、戍边和更卒3种。正卒为2年,1年在本县作材官(步兵)、骑士(骑兵)或楼船,接受军事训练并负责地方治安;1年赴京都作卫士,负责保卫都城、守卫皇宫、陵苑,或为诸官府服务。56岁以下的成年男子服2年正卒后一般规定可免除兵役,但遇政府需要,随时仍可征调服役,不得抗拒。戍边亦称徭戍或屯戍,即到边疆从事“守徼乘塞”。汉律规定每人一生必须戍边1年,若逢边防紧急,则须继续留守6个月。官富子弟可出钱雇人代役。戍边者由官府供给衣食杂用。更卒,是每个傅籍的男子除服正卒、戍边两种徭役外,每年还须在本县服1个月的无偿劳役,从事地方的土木工程、造桥修路、治理河渠、转输漕谷等劳动。因役人轮番服役,所以叫作“更”,役人叫作“更卒”。不愿或不能亲自服役者,可出钱300(一说2000)雇人代役,或官府不需其亲身服役而命令他出钱代役,曰“过更”,这笔代役钱称作“更赋”。也有因特殊情况免役的,曰“复”。免役者包括:宗室、贵族、有高爵的官僚及其亲属,县、乡的三老及被选为孝悌力田者;博士弟子、其他通一经者及特诏优许复除者;或生子、服丧者,逢天灾兵祸之害而暂获复除者;治河有功或皇帝巡行所经地方的人民亦得以暂时免役等等。此外还规定,获得1级至第4级“不更”爵位的人可以提前4年免役;爵在第9级“五大夫”以上的人可不事徭役。无功者可以出钱买爵,买爵可纳粟、纳钱、纳奴婢,买爵到第9级以上即可免役。这样,汉代徭役的义务实际全落到中产阶级以下的人民身上了。
到了汉代,仍称这种以抵偿债负的形式的出现的劳役为“居役”。《汉书·昭帝纪》元凤四年条颜注引如淳释“更赋”语曰:“《律说》,卒践更者,居也。居更县中,五月乃更也。”所谓“践更”,按照如淳的说法,是“贫者欲得雇更钱者,次直者出钱雇之,月二千,是谓践更也。”此又称:“卒践更者,居也。”那么,“居”的含义显然包含有受人雇值而以代人服一月更役以偿还之的意思。由于所抵偿者为更役一月,故曰“居更”。《史记·吴王濞列传·索隐》曰:“案《汉律》,卒更有三,践更、居更、过更也。”这里也提到“居更”。由此可见,汉代仍有称以役抵偿形式为“居役”的残留,只因为现存《汉律》已残,无以知其详情而已.

第一个正确!!!徭役包括:包括力役 、杂役、军役!没听人用“摇役”误笔吧!也可能是通假.

第一个是正确的

徭役
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 、杂役、军役等。徭役始于先秦,《诗经》、《春秋》中已有许多有关记载。《周礼》规定各级地方官有征民服役的职责。战国时,征伐频仍,军役繁重。秦统一中国后,修阿房、建骊山、筑长城,徭役十分苛重,终有陈胜、吴广起义。汉承秦制,有更役、正卒、戍卒等,并可纳钱代役称更赋,徭役集中于平民身上。魏晋以降,徭役无一定制度,为避赋役 ,民户逃亡现象严重。唐初行租庸调法,实行府兵制,徭役有所减轻,但中期以后,服役增加,民户复大量逃亡。宋代 ,徭役负担仍十分繁重,并出现了募役(雇人服役)、助役(津贴应役者)、义役(买田以供役者)等形式。元代行“科差”,并有各项杂役。明代行“一条鞭法”,将赋役合并为征银两,但各地实行情况不一。清代摊丁入地,继承了一条鞭法的原则,由传统的以家资列户派役向财产税转化。

第一个徭役


泽库县15339819926: “摇”字去掉提手念什么 -
关林硬脂: 三种读音:一:yao,二声,同"徭",即"徭役",古代时统治者强迫劳动人民无偿进行的劳动 二:you,二声,古文中同"由" 三:zhou,四声,古时占卜用的卦辞

泽库县15339819926: 中国古代农民要承担哪些赋税,徭役? -
关林硬脂: .“编户齐民”①被西汉政府正式编入户藉的自耕农、佣工、雇农等,称为编户齐民.②编户齐民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编户齐民对封建国家的义务(农民的主要负担):①田租:十五税一;②人头税:A.算赋:120钱;B.口赋:20...

泽库县15339819926: 徭役和兵役有什么差? -
关林硬脂: 徭役和兵役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内容和目的.徭役是指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它是国家强加于人民身上的又一沉重负担,残酷压榨贫民百姓.在秦国时期,徭役只要年龄符合的成年男子就必须从事,而且除了无偿在军队中服役,还包括力役和杂役.兵役则是指公民在军队中服役的义务,通常分为强制和志愿两种形式.现在,很多国家都有兵役制度,定期征召公民服役,以维护国家的安全和防御.兵役制度的出现,有利于保障军队的兵员补充,为国家的安全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总的来说,徭役和兵役在内容和目的上存在明显的差别.徭役是统治者强制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动,而兵役则是公民在军队中服役的义务.

泽库县15339819926: 田赋徭役赋役分别什么意思什么区别啊?
关林硬脂: 有分别:田赋 中国旧时历代政府对拥有土地的人所课征的土地税,是赋税的一种形式 徭役 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 、杂役、军役等...

泽库县15339819926: 轻瑶薄赋和轻徭薄赋谁正确?为什么正确? -
关林硬脂: 轻徭薄赋正确啊 徭应该是徭役的意思 所以是这个“徭”啊

泽库县15339819926: 给瑶另换偏旁,组词为( )役,这个字读为? -
关林硬脂: 给瑶另换偏旁组词为(徭)役,.徭:yáo徭役释义:古代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泽库县15339819926: 瑶的右半边加上系念什么 -
关林硬脂: 读作:yáo 繇部首:糸部,部外笔画:11画,总笔画:17画,五笔86:ERMI,五笔98:ETFI,仓颉:BUHVF 郑码:PVMZ,四角:22793,结构:左右,电码:4925,区位:8477,统一码:7E47 笔顺:ノ丶丶ノノ一一丨フ丨ノフフ丶丨ノ丶 释义: 1、同“徭”.古代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徭役. 2、古同“谣”,歌谣.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头繇[tóu yáo] 头由. 2、踪繇[zōng yáo] 踪繇.踪由. 3、象繇[xiàng yáo] 指晋代注《庄子》的郭象和三国魏书法家锺繇. 4、平繇[píng yáo] 平均使用力役. 5、许繇[xǔ yáo] 许由.

泽库县15339819926: 徭役摊派 是什么意思?麻烦具体解释下! -
关林硬脂: 徭役摊派;徭指旧社会剥削阶级向被剥削阶级征收的苛捐杂税,(相当于现今的各种税收);役则指兵役之类的为国家做事的义务.摊派更好理解了,就是强硬的(把徭,役)分配到每家.

泽库县15339819926: 汉初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是汉朝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景象?我们还没学到哪一课,一定要正确的! -
关林硬脂:[答案] 汉高祖刘邦即位后,为巩固汉初政权,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1赋税 刘邦定田租十五税一.文帝减轻田租,连续12年免收田租,景帝定田租三十税一.2徭役 刘邦让士兵复员生产,免若干年徭役.文帝定徭役三年一次.3刑罚 文帝废除坐法及一些肉刑.景帝减...

泽库县15339819926: 描写修路的诗句 -
关林硬脂: 《路》——玄宝 南北东西去,茫茫万古尘.关河无尽处,风雪有行人. 险极山通蜀,平多地入秦.营营名利者,来往岂辞频.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 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 象一片祥云飞过蓝天 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 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 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 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 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 各族儿女欢聚一堂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 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 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 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 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 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 -----韩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