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作者&投稿:臾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水能当镜子用,但只有止水才能鉴物,若是流动的水,则失物多矣。人心亦应如此,倘若心如止水,则所鉴之众物皆随之而止。用现代人的话说,一是静心则可以观物,可以按事物本来的样子照物。当然,何谓“本来的样子”则又是个大话题,若囿于一隅之见、一偏之好,心有所取、执以为得,乃至条分缕析以达详熟,其心则早已被物染着、失之不净。二是心止则事事物物亦随之得止,所谓“静躁两不相干”,乃至无静无躁、无心无物才是真止。人们都说为了谋生而不能免于烦扰,其实所有的烦扰,莫非自扰。天下实无扰人之事,惟心不正、人自烦扰才是情实。

这句话出自《庄子•内篇•德充符》,意思是一个人不能在流动的水面照见自己的身影而是要面向静止的水面。
1、原文节选如下:
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舜独也正,幸能正生,以正众生。夫保始之征,不惧之实;勇士一人,雄入于九军。将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犹若是,而况官天地,府万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尝死者乎!彼且择日而登假,人则从是也。彼且何肎以物为事乎!”
2、释义:
孔子回答说:“一个人不能在流动的水面照见自己的身影而是要面向静止的水面,只有静止的事物才能使别的事物也静止下来。各种树木都受命于地,但只有松树、柏树独自傲然挺立,无论冬夏都郁郁青青;每个人都受命于天,但只有虞舜道德品行最为端正。幸而他们都善于端正自己的品行,因而能端正他人的品行。保全本初时的迹象,心怀无所畏惧的胆识;勇士只身一人,也敢称雄于千军万马。一心追逐名利而自我索求的人,尚且能够这样,何况那主宰天地,包藏万物,只不过把躯体当作寓所,把耳目当作外表,掌握了自然赋予的智慧所通解的道理,而精神世界又从不曾有过衰竭的人呢!他定将选择好日子升登最高的境界,人们将紧紧地跟随着他。他还怎么会把聚合众多弟子当成一回事呢!”
3、作品介绍: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1、解释:人不能在流动的水面照出自己,但可以在静止的水面照见自己的样子。只有安静不动的事物才能让别的东西也安静下来。

2、出处:《庄子·德充符》。

3、主旨:人只有在安静的状态才发现自己的过失,在静止的事物面前也能让自己静止,比喻自省和学习。现代成语说的“心如止水”就是这个意思。反映在治理国民上,就是管理者一定要静心,不要沉醉于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谦逊谨慎,以古为鉴,治国安民。

扩展资料:

赏析:

水能当镜子用,但只有止水才能鉴物,若是流动的水,则失物多矣。人心亦应如此,倘若心如止水,则所鉴之众物皆随之而止。

用现代人的话说,一是静心则可以观物,可以按事物本来的样子照物。当然,何谓“本来的样子”则又是个大话题,若囿于一隅之见、一偏之好,心有所取、执以为得,乃至条分缕析以达详熟,其心则早已被物染着、失之不净。

二是心止则事事物物亦随之得止,所谓“静躁两不相干”,乃至无静无躁、无心无物才是真止。人们都说为了谋生而不能免于烦扰,其实所有的烦扰,莫非自扰。天下实无扰人之事,惟心不正、人自烦扰才是情实。



人的心性不要学习流水的波涛起伏,要学习静止的水,静止的水的澄清。只有知道有所止,有所不用不为,明白了自己行为处事的限度尺度,才能使周围的人也有所尺度。而不受到伤害。人知道了有所止的道理,要知道止的方向,是止于善还是恶,这是个选择,然而有的人却不能分辨善和恶的区别,甚至有的人以恶为善,把恶当善。

人的心性不要学习流水的波涛起伏,要学习静止的水,静止的水的澄清。只有知道有所止,有所不用不为,明白了自己行为处事的限度尺度,才能使周围的人也有所尺度。而不受到伤害。


心如止水鉴常明止水可鉴上一句是什么出自哪里
庄子·内篇·德充符第五》:“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止水澄清,可以明鉴,后用以引喻不动之心心如止水鉴常明待人如天者,仰观他人也,看人看优点,则狂心顿服,行止不失其度。观心如水者,逝水克知流年,止水可鉴容止,污水足以警惕,静水足以洗浣,滴水可以穿石,聚流可以成海...

明镜止水的典故
明镜止水:比喻人心体明静,人心澄澈,物来则应,过去不留。有时用于格斗家平静坦然、心无旁骛的心态。语出《庄子德充符》: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典故:正在流动的水,是无法照出任何相貌的;但是静止的水,却像是一面镜子,能够虚心坦白地接受一切事物。因此,所谓明镜止水,就...

《庄子》内篇·德充符原文及译文
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 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 德之和。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 常季曰:“彼为己,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为最之 哉?”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受命于 地,唯...

文子的名言
文子的主要著作《文子》(《通玄真经》)中有很多名言名句,被后世的著作所吸收承袭,从而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莫鉴于流潦而鉴于止水,以其清且静也。】《庄子·德充符》:“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故仁莫大于爱人,智莫大于知人。】《论语》:“仁者爱人。”...

惟止能止众止 什么意思?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惟止能止众止。(庄子·德充符篇)没有人在流水水面上照自已,而是在静止的水面上照自己,只有静止的事物能使静止的事物停止

明镜止水的典故
正在流动的水,是无法照出任何相貌的;但是静止的水,却像是一面镜子,能够虚心坦白地接受一切事物。因此,所谓“明镜止水”,就是形容能够以宁静坦诚的心情面对任何事物的一种心性境界。出典于“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庄子》心体澄彻,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意气和平,...

《庄子·德充符》新解(一)孔子尊礼(下)
常季话说王骀,而庄子意在周礼。周礼这一顶层设计十分窍妙,步步为营,管住了人们的手脚,更管住了人们的心,但周礼的本质就是不平等不自由,让人们放弃自己的平等自由而去维护统治集团的利益,百姓凭什么心甘情愿地这么做呢?这才是庄子的真义,问题可谓尖锐,孔子能否过这一关呢?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庄子德充符原文翻译
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常季曰:“彼为己,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为最之哉?”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

请问止水停云如何造句
1.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2. 心如止水:如果这个世界还时不时地带给你一些惊喜,请不要创业,因为你阅历不够。3. 无人理睬时,坚定执着。万人羡慕时,心如止水。4. 心体澄彻,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5. 屡遭情变之后,她已然心如止水,古井无波。6. 婚姻本身就是平静无波的...

庄子最高深的一句话
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独善其身者,难成大事。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

定海区18962918526: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
浦齿芙新: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水能当镜子用,但只有止水才能鉴物,若是流动的水,则失物多矣.人心亦应如此,倘若心如止水,则所鉴之众物皆随之而止.用现代人的话说,一是静心则可以观物,可以按事物本来的样子照物.当然,何谓“本来的样子”则又是个大话题,若囿于一隅之见、一偏之好,心有所取、执以为得,乃至条分缕析以达详熟,其心则早已被物染着、失之不净.二是心止则事事物物亦随之得止,所谓“静躁两不相干”,乃至无静无躁、无心无物才是真止.人们都说为了谋生而不能免于烦扰,其实所有的烦扰,莫非自扰.天下实无扰人之事,惟心不正、人自烦扰才是情实.

定海区18962918526: 询问孔子一句语录的含义
浦齿芙新: 庄子在《德充符》里假托孔子之口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意思是说:很多人往往崇尚流动的水,而高明的人却从静止的水中得到借鉴,运用于各种活动中之中,以静制动,以静制心,以静制人

定海区18962918526: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
浦齿芙新: 人的心性不要学习流水的波涛起伏,要学习静止的水,静止的水的澄清.只有知道有所止,有所不用不为,明白了自己行为处事的限度尺度,才能使周围的人也有所尺度.而不受到伤害.人知道了有所止的道理,要知道止的方向,是止于善还是恶,这是个选择,然而有的人却不能分辨善和恶的区别,甚至有的人以恶为善,把恶当善.

定海区18962918526: 明镜止水出自哪里?是谁说的? -
浦齿芙新: 【出处】《庄子·德充符》:“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定海区18962918526: 止水而见容,流水而沐浴,啥意思? -
浦齿芙新: 止水 zhǐshuǐ [stagnant water] 死水;滞止不流的水 静止的水.《庄子·德充符》:“ 仲尼 曰:'人莫鉴於流水而鉴於止水.'” 成玄英 疏:“止水所以留鉴者,为其澄清故也.” 南朝 梁 王僧孺 《从子永宁令谦诔》:“邃若凝云,洁如止水.”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少卿陈大绶授中宪大夫制》:“渊如止水之不波,断若精金之能割.”

定海区18962918526: 明镜水是什么 -
浦齿芙新: 词语解释 【名称】明镜止水 【拼音】míng jìng zhǐ shuǐ 【解释】一个人的内心像镜子一样明亮,像水一样平静.比喻一个人的城府很深,胸有成竹的样子. 【出处】《庄子·德充符》:“人莫见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事...

定海区18962918526: 芸芸众生,或许你只是沧海一粟,下一句什么 -
浦齿芙新: 解释如下: 1、芸芸众生,或许你只是沧海一粟,下一句是:绶竟童子,翻韩吾向谁少微立浆 全文是: 芸芸众生,或许你只是沧海一粟绶竟童子,翻韩吾向谁少微立浆, 甲桂童子,深逢吾无因青蝇千橙, 鸿鹤童子,乍陈吾那堪洞天空驴 草秘...

定海区18962918526: 宗教人士求解 -
浦齿芙新: “邪王三千言”是书,还是人名?如果是书,哪里可以查到?这个“总论”的意思也是比较显豁的,不是太难;就不知道你所后面如天书般的内容如何.总论之义,不外说真正的道全在每个人的心中;而人心有善恶之别,无论执著于善或者执著于恶,都难得真道,都尽是魔说.明白了突出对立进入绝对境界的真道,那么就要不断向内心求索,于生活中实践,将有我的私欲损之有损,将求道的信心增之又增,从与人交往中看自己的私心的克服,从自身的行为中检点自己无我境界的提升,最终达到物我一体的境界,在不与人争中自强不息,在不求所得中得到大道,而这种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就是修佛与修道者最终的殊途同归之目标.

定海区18962918526: 所得天之宗性有何特点 -
浦齿芙新: 手持铱钵传妙法,一生只为报师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