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查古代图书目录?

作者&投稿:市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的图书是怎样分类的~

中国古代图书分为:
1、六艺略:
著录易、诗、书、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九类图书,这些都是儒家经典或与儒家经典有关的著作,它们被安排在最突出的位置,单独为一略,体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儒家经典在政治上和学术上的指导作用;
2、诸子略:
著录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著作,西汉去古未远,诸子书保存颇多,而西汉后期虽尊儒学,但对诸家学说基本上还是兼收并蓄的,不象后世那样极端,所以诸子列第二大类;
3、诗赋略:
著录了屈原赋之属、陆贾赋之属、孙卿赋之属、杂赋、歌诗五类文学作品;
4、兵书略:
著录了兵权谋、兵形势、阴阳、兵技巧四类军事文献,包括了战略思想、战术技巧各个方面;
5、术数略:
著录了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六类图书;
6、方技略:
著录了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著作,大体上是医学、科学及方士、巫术两方面的杂拌。

扩展资料:中国图书分类的由来:
西汉成帝河平三年(前26年),杰出的学者刘向、刘歆父子受命主持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整理群书的工作。在每一部书整理完毕时,刘向便撰写一篇叙录,记述这部书的作者、内容、学术价值及校雠过程。
这些叙录后来汇集成了一部书,这就是我国第一部图书目录《别录》。刘向死后,刘歆继续整理群书,并把《别录》各叙录的内容加以简化,把著录的书分为六略,即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再在前面加上一个总论性质的“辑略”,编成了我国第一部分类目录《七略》。
《别录》、《七略》奠定了我国目录学的基础,也形成了我国目录学的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略

前言第一章 导论一 中国巫术的分类与典型巫术二 史前时代的巫术三 最早的巫师四 阴阳五行学说及其对中国巫术的影响五 巫术原理与施术术语六 巫术舞蹈与禹步的起源七 巫术灵物的形成及运用八 咒语的起源及演变九 符篆的起源及演变一○ 巫术效果与伪巫术一一 巫术与民族心理一二 史料略说第二章 古代巫术灵物与一般辟邪方法一 桃木辟邪术(上):相关神话与挥击射击方式二 桃木辟邪术(中):安置佩带方式三 桃木辟邪术(下):衍生性灵物与医方四 芦苇荆棘的巫术用途五 桑树崇拜与桑木辟邪术六 白茅的灵化原因和巫术用途七 兰汤辟邪与祓禊礼的演变八 艾蒿茱萸的灵化及应用九 鸡禳法术一○ 犬禳法术一一 先秦衅礼的巫术性质一二 青牛髯奴组合及其思想渊源一三 噗唾法术一四 名字信仰与呼名制鬼法术一五 秽物驱邪(上):五牲秽物与古代医方一六 秽物驱邪(中):人体秽物与相关器物一七 秽物驱邪(下):女子秽物与厌镇邪术一八 埋石镇宅与石人辟邪风俗一九 灰土驱鬼与相关医方二○ 新布、朱丝与五彩丝的巫术用途二一 刚卯与印章镇术二二 铜镜的灵化与照妖镜信仰二三 厌胜钱的制作与运用二四 火炬与烟熏法术二五 爆竹与鼓噪法术二六 掘妖与镇墓法术二七 钟馗崇拜与相关礼俗二八 其他辟邪灵物与厌胜方法第三章 控制自然与禁治疾病的巫术一 求雨(上):雩礼与龙蛇感应术二 求雨(下):焚烧罪人与旱魃三 相对贫乏的止雨术四 灭火法术五 救日救月礼俗六 禳除星云与移祸法术七 驱疫(上):周秦傩礼及其演变八 驱疫(下):个体所施法术九 禳除噩梦一○ 禁治疟鬼一一 分娩禁忌与催产巫术一二 禁治其他疾病一三 禳除龙蛇毒虫一四 除蝗法术一五 灭鼠法术一六 禳除其他猛兽害虫第四章 控制人类行为和情感的巫术一 招魂(上):周代丧礼中的“复”礼二 招魂(中):亡魂返形术及其表演性质三 招魂(下):降神附体诸形式四 偶像祝诅术(上):典型形式及其影响五 偶像祝诅术(下):两种变式和禳解方法六 工匠魇魅术七 蛊术(上):毒蛊性质及种类八 蛊术(下):禳解方法九 御敌辟兵法术一○ 隐身法术一一 厌盗捕亡法术一二 致爱(上):通用性攻击魂魄方法一三 致爱(下):专用媚药的形成及性能一四 止淫止妒法术一五 令人相憎与禳除忧思一六 生子巫术一七 令人孝顺与禳除口舌一八 致富和如愿法术引用书目修订后记

刘向编的《别录》是中国第一部目录学著作。
他死后,刘歆子承父业编辑《七略》是我国第一部分类法。
东汉的班固十分赞赏刘向目录思想,在《七略》基础上编著《汉书 艺文志》,开创史志目录的先例。
魏晋南北朝时,荀勖依刘向《别录》整理宫中图书,编著《中经新簿》,开创了中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和史部在目录分类体系中的独立设置。
到南宋时,郑樵对目录学又有新的发展,他的学术思想为“会通”,“求是”和“创新”,其目录学思想主要表现在《通志》的《校仇略》,《艺文略》,《图谱略》中,提出“欲明书者,在于明类例”,形成详明图书类例。
清代朝廷编纂《四库全书总目》,在目录体例、提要撰写、文献考订方面有独特成就,在文献分类方面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对后来的目录学以颇大影响,为今人查考古代文献提供方便,一些学者把阅读该书视为读书治学的门径。章学诚是中国古代目录学思想集大成者,他的哲学思想是“道不离器”,学术观点是“六经皆史”,他的《校仇通义》是目录学理论专著。章学诚继承和发扬刘向、刘歆、郑樵的目录学思想,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高度概括中国古典目录学的精华,他提出撰写类叙和提要、编制索引、采用互著和别裁等方法,提高目录学的价值,推动了目录学的理论研究。

中国近代目录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目录学的影响,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图书分类体系,对所译西学书分类、编目,以崭新的近代学科类别作分类标准,打破传统著录法,在分类方面:分西学、西政、杂类三大类,打破“四分法”永制,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图书的雏型,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在中国近代目录学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现代目录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当属姚名达,他提倡主题目录,精撰解题,排架目录与寻书目录分开,前者按分类,后者按主题。在其《中国目录学史》中批评现代目录学效西方之法,而把中国古代的目录学优点丢失,主张中西兼容,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开创发展中国目录学。余嘉锡在其《目录学发微》中发展了章学诚的观点,认为在目录体例中,篇目、小序、叙录等都是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目录必须具备这些内容,才能发挥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杜定友等受国际影响,具有目录学的纲纪群籍,薄属甲乙之学,注重目录学的检索思想。中国现代早期目录学主要是对国外目录学的学习及中国古代目录学思想总结。

1、古代文献分类法。特点:目录与分类法是一体的,实际收藏了哪些文献,就设立哪些类目。
(1)、我国最早的文献分类法,据有史可查的是《七略》。分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
后东汉班固根据《七略》整理成《汉书艺文志》。
(2)、西晋秘书监荀勖,依照《七略》的方法整理藏书,编成《中经新簿》把书分成甲(六艺、小学)、乙(诸子、兵书、术数)、丙(史)、丁(诗赋)四部分,这是我国文献“四分法”之始。
(3)、唐朝魏征等采用“四部” (经、史、子、集)编《隋书经籍志》,这样由唐至清就采用四部分类法了。
2、近代文献分类法:一切都以“洋”为标准。
(1)、王云五编的《中外国书统一分类法》
(2)、皮高品编的《中国十进分类法》
(3)、杜定友编的《世界图书分类法》
(4)、刘国钧编的《中国图书分类法》
特点:
(1)、均受《杜威十进分类法》的影响。
(2)、把分类法从文献目录中抽象概括出来,单独成书,使分类法更加社会化、规范化。
(3)、冲破了四部分类法的束缚,建立了以近代科学分类体系为基础的分类体系。
(4)、以学科内容为主要分类标准,同时又考虑到文献的形式体裁及其他因素。

  中国历代流传的书籍数量之大,被后世称为“浩如烟海”。面对浩瀚的书海,要想准确而有选择地找到所需的文献资料,就要借助前人编定的图书目录。学习目录学,对于一般自学和从事科研工作者,有极大的作用。
  一、古籍和古籍目录学的开始
  最早的书,要算以竹木作为书写材料的简牍,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看,大约从殷商时期到公元三、四世纪,是从甲骨到简牍文化的时期,战国以来,简牍(dú)与缣(jiān)帛并用,东汉以后至魏晋是简牍和纸并用的时期。以后纸的生产发展到普遍使用,代替了笨重的简牍和价格昂贵的缣帛。
  古人的书都出自手写,遇到文字点画相似或声音相近的,很容易发生讹误。加之一篇文章要用许多简写成,再用绳编在一起,一旦绳有断绝,便造成脱简或顺序的错乱。所以古有错简、韦编三绝等词语。
  汉成帝时,因书颇散亡,于是下令求书于天下,又诏令刘向校书,实际就是进行古籍整理工作。刘向的校书工作包括广备异本,校定篇目,编排次序,校勘讹字脱简,然后写成正本,再撰写一篇书录。《汉书·艺文志》序说刘向“每一书已,辄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录而奏之”。刘向为每本书的叙录,原皆载在本书,同时又汇集各书的叙录,在本书之外别行,因称《别录》。刘向之子刘歆继承刘向的校书事业,在刘向《别录》的基础上,撮要编成《七略》。这两部辉煌的目录,是我国古籍目录工作和目录学研究的奠基之作。
  《别略》和《七略》早巳失传,清代有好几位学者对这两书作了辑佚的工作。刘向父子从事校书的功绩,使西汉以前的重要典籍得到系统的整理并以文字著录下来,对保存古代文献有筚路蓝缕之功。
  二、古籍目录著作和目录学的发展
  历代的古籍目录著作,大体有三种类别:史志目录、官修目录、私家目录。
  1.史志目录
  首创史志目录的是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以后各代所修的“正史”(纪传体史书)撰有史志的,都包括“艺文志”(或称“经籍志”)。这是一种特有的目录体制,重点在叙述当代学术源流,著录流传的文献资料。
  “正史”中的“艺文志”,现存共有七种。
  ①《汉书·艺文志》
  ②《隋书·经籍志》
  ③《旧唐书·经籍志》
  ④《新唐书·艺文志》
  ⑤《宋史·艺文志》
  ⑥《明史·艺文志》
  ⑦《清史稿·艺文志》
  “正史”以外史书中的“艺文志”,现存影响较大的有以下两种。
  ①《通志》中的“艺文略”
  宋代郑樵撰《通志》二百卷,是一部通代纪传体史书,在本纪、列传以外,书中的“二十略”向为历代学者所推重,“二十略”中的艺文略、校雠略、图谱略、金石略,不仅是著录文献资料的目录,还提出了许多目录学理论上的独到见解,对推动目录学的发展,贡献很大。
  ②《文献通考》中的“经籍考”
  元代马端临撰《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其中有“经籍考”七十六卷。“经籍考”根据宋代公私目录编成,辑录各家解题或序跋原文甚多,富有资料价值。
  2.官修目录
  官修目录是由政府主持对国家收藏的书籍进行整理后所编的书目,即国家图书目录。从西汉刘向父子编纂《别录》、《七略》开始,历代官修目录甚多,惟此类目录多已佚,现存有以下数种。
  ①宋代《崇文总目》
  ②明代杨士奇等撰《文渊阁书目》
  ③明代张萱等撰《内阁藏书目录》八卷
  ④清代《天禄琳琅书目》十卷,《后编》二十卷
  ⑤清代纪昀等撰《四库全书总目》
  乾隆时编纂《四库全书》,汇各书“提要”编成总目,共二百卷,著录群书几万种以上。各部类撰有总序、小序,各书撰有提要,不仅反映了当时全国范围内藏书的基本情况,也概括性地总结了十八世纪以前的学术发展。
  3.私家目录
  私家目录是由私人编纂的目录著作,形式不一,内容比较广泛。隋、唐以降,私人藏书者日多,宋代雕板印刷大为盛行,书籍数量激增,私人藏书者众,私家目录相继出现。明清出版事业日益发展,私家藏书亦远超前代,私人纂辑目录层出不穷,内容、体制多样。
  ①著录私家藏书的目录著作
  宋代 晁公武撰《郡斋读书志》
  陈振孙撰《直斋书录解题》
  尤 袤撰《遂初堂书目》
  明代 高 儒撰《百川书志》
  祁承曗藏《澹生堂书目》
  徐 渤撰《红雨楼书目》
  赵琦美撰《脉望馆书目》
  清代 钱谦益藏《绛云楼书目》
  钱 曾撰《也是园藏书目》,《读书敏求记》
  毛 扆撰《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
  徐乾学藏《传是楼书目》
  孙星衍撰《孙氏祠堂书目》、《平津馆鉴藏书籍记》
  张金吾撰《爱月精庐藏书志》
  ②以个人力量编辑一代目录,实与史志目录相等。
  明焦 竑撰《国史经籍志》
  清黄虞稷撰《千顷堂书目》
  黄氏此书,立意在收集有明一代文献,故凡宋代以前所录古籍,俱从略,仅于每类之末,附录宋末及辽、金、元三代简目,于明代撰述则据所见所藏备载之。
  ③指导初学的目录
  清张之洞撰《书目答问》
  此书为适应初学者需要,按类分别介绍重点著作,便于熟悉书籍概祝。
  三、图书分类目录和古籍分类的沿革
  整理图书必经分类编排,方能按学术门类探求所需之书。
  清代学者章学诚所谓“欲人即类求书,因书究学”,正是图书分类的目的。历代的目录学家对图书分类皆有着重研究,从而各有不同的分类体系,反映在各代公私目录中,成为目录学发展的推动力量。
  古籍分类,以大部类而论,“七分法”与“四分法”为两大主流;不过同为“七分法”或“四分法”,其各部类下所属类目,又互有繁简出入,归属不同。《隋书·经籍志》以后,“四分法”已有一统之势,而各代书目不依四分为类者,时有出现。
  1.《七略》汉刘歆撰
  原书虽失传,因《汉书·艺文志》依据《七略》编成,其分类体系可于《汉志》见之。据《汉志》,《七略》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辑略列在首,是全书总目,名虽为七,实际分为六部。
  2.《中经新簿》晋荀勗(xù)撰
  荀勗沿袭魏郑默所撰《中经》而编的“新簿”,分目录为四部:甲部记六艺、小学;乙部记诸子、兵书、术数;丙部记史记、旧事、杂事等;丁部为诗赋、图赞、汲冢书;四部之外,附佛经一部。
  3.东晋李充整理秘阁之书,也分为四部。
  4.《七志》刘宋王俭撰
  王俭撰《七志》,仿《七略》体裁,分为经典志,记六艺、小学、史记等,诸子志记古今诸子,文翰志记诗赋,军书志记兵书,阴阳志记阴阳图纬,术艺志记方技,图谱志记地域及图书。
  5.《七录》梁阮孝绪撰
  分为内外篇,以经典录、纪传录、子兵录、文集录、术技录合为内篇,佛法录、仙道录为外篇。
  6,《七林》隋许善心撰
  7.《隋书·经籍志》
  “经籍志”为《隋书》十志之一。《隋志》采用四部分类法,首先以经、 史、子、集定部类之名,前此以四部分类者,只称甲、乙、丙、丁,自《隋志》始有部类之名。《隋志》于经、史、子、集四部之外,又附道经、佛经二部,不列四部之内.《隋志》出,四部分类体系大备,且《隋志》著录了东汉以下大量文献,治文史者可藉以考见学术源流,古籍存佚,以及鉴别真伪,故向为历代学者所重视。
  8.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
  《总目》特点在于使四部分类更趋完善。四部各有总序,每类又有小序,各书俱有提要,形成一套完整的目录体制。

比如说有《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可以查询《四库全书》中有哪些书,在哪个部,在第几卷

怎样进展你的前程 进口译本,美国。


怎样查古代图书目录?
魏晋南北朝时,荀勖依刘向《别录》整理宫中图书,编著《中经新簿》,开创了中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和史部在目录分类体系中的独立设置。到南宋时,郑樵对目录学又有新的发展,他的学术思想为“会通”,“求是”和“创新”,其目录学思想主要表现在《通志》的《校仇略》,《艺文略》,《图谱略》中...

中医古代图书检索途径主要有
中医古代图书检索途径主要有翻阅各种图书目录。古代信息技术不完善,并没有电脑等高科技用来保存图书,因此中医古代图书检索途径主要有翻阅各种图书目录。中医学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说库图书目录
以下是一份关于古代图书目录的整理,涵盖了自汉代至清代的诸多著作:汉代:《海内十洲记》一卷,东方朔撰;《神异经》一卷,东方朔撰;《汉武故事》一卷,班固撰;《洞冥记》一卷,郭宪撰;《杂事秘辛》一卷,作者不详。 晋代:《搜神记》一卷,干宝撰;《神仙传》十卷,葛洪撰;《异苑》十卷,...

中国古代史学史图书目录
中国古代史学史图书目录概述:第一编,中国史学的起源和战国秦汉间史学,探讨了史学的起源、史料和史官,以及孔子和《春秋》的贡献。战国秦汉间,史学发展显著,如《左传》的编纂和各种史著的撰述,反映了社会变革与文化繁荣。第二编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纪传史体在汉魏六朝兴起,司马迁的《史记》是这一时...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图书目录
1. 老子注译 - 探索道家哲学的源头 2. 庄子选译 - 潇洒超脱的逍遥世界 3. 荀子选译 - 理性与道德的深邃探讨 4. 申鉴中论选译 - 修身治国的智慧结晶 5. 颜氏家训选译 - 家教典范,流传千年的训诫 6. 论语注译 - 孔子思想的精粹 7. 孟子选译 - 仁政与人性的深刻阐述 8. 墨子选译 - 以...

四库全书总目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是不是检索古代图书的工具
抄本、稿本、校本,都作为善本在收录之列。《四库全书总目》为我国古代最巨大的官修图书目录。四库全书的馆臣们,对誊录入库的3400余种图书(称“著录书”)和抄存卷目的6700余种图书(称“存目书”)全部写出提要,这就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或简称《四库总目》。

中国古代文学(下册)图书目录
中国古代文学(下册)目录概览如下:第五编:宋辽金文学 第五章:宋代诗文革新运动 1.1 起因与发展 1.2 成就与影响 第六章:北宋词 6.1 北宋前期词人 6.2 柳永与北宋中期词人 ...(其他章节内容省略)第六编:元代文学 第一章:元杂剧发展 1.1 体裁特点与兴衰 第三章:...

中国古佚书辑本目录解题图书目录
中国古佚书辑本目录,是一部详尽的图书指南,旨在整理和解读古代珍贵文献。序言部分,为读者介绍了目录的编纂理念和目的,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目录按类别划分,首推经部,包括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通礼等经典著作。接着是乐类,涵盖了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以及儒家经典如论语和...

中国古代教育文选图书目录
中国古代教育文选图书目录概览中国古代教育典籍丰富多样,涉及众多哲学家和思想家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以下是一些重要作品的节选内容概述:- 《管子》小匡篇中,强调弟子的职责与学习态度。- 孔子的教育理论,如性、习的关系,重视礼、仁,倡导有教无类,提倡通过诗、书、礼、乐进行启发诱导,鼓励力行和自我...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二卷图书目录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二卷图书目录概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瑰宝丰富多彩,以下是一些杰出的诗人和辞赋家的代表作品:诗篇曹操 - 深厚的历史情怀与磅礴的诗才曹丕 - 帝王文采与才子风流的交融曹植 - 王子天才的绝美诗篇孔融 - 理想主义与人文精神的体现阮瑀、陈琳、徐斡、刘桢、蔡琰 - 悲壮与深情并存的诗歌...

长兴县13425812911: 中国明清图书如何分类 -
豆明加替: 中国古籍自魏晋以来一般都是用“四部分类法”(四部就是经、史、子、集).如果编大型类书(像《永乐大典》《四库全书》)都要有相应的目录书.比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等.查书时先查目录书,根据目录书再去找所对应的书.清末以后中国人开始借鉴外国的目录学知识,新书就基本不用四部分类法了.

长兴县13425812911: 求古典书籍的目录,按年代分列.
豆明加替: 史书吗? 《史记》(汉·司马迁) 《汉书》(汉·班固)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三国志》(晋·陈寿) 《晋书》(唐·房玄龄等) 《宋书》(南朝梁·沈约)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 《梁书》(唐·姚思廉) 《陈书...

长兴县13425812911: 寻找能够列出古代书籍的目录.先拜谢了~
豆明加替: http://www.baidu.com/search/guoxue/dir/fenlei.html

长兴县13425812911: 四库全书的书籍目录 -
豆明加替: 经部 易类 书类 诗类 礼类 周礼之属 仪礼之属 仪礼之属 三礼总仪之属 通礼之属 杂礼书之属 春秋类 孝经类 五经总义类 四书类 乐类 小学类 型训诂之学 字书之属 韵书之属 史部 正史类 编年类 纪事本末类 别史类 杂史类 诏令奏议类 诏令之属 奏议之...

长兴县13425812911: 什么是“类书”和“丛书”?请举例加以说明! -
豆明加替: 类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并依内容或字、韵分门别类编排供寻检、征引的工具书.以门类分的类书有二:兼收各类的,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玉海》、《渊鉴类函》等;专收一类的如《小名录》、《职官分记》等....

长兴县13425812911: 知道了诗经中的篇目《蒹葭》,如何查阅其在书中的位置 -
豆明加替: 查书前目录 如果书带有四角号码检索法,可以查四角号码,蒹的四角号码是4423

长兴县13425812911: 怎样搜索古典书籍阅读,例如《魏源集》、《儒林外史》?
豆明加替: 只帮你找到了一个《儒林外史》 http://www.eywedu.com/wenxueyuedu/rlws/index.html

长兴县13425812911: 我国最早的藏书目录 -
豆明加替: 《七略》由汉代刘向、刘歆等根据当时国家藏书编成的第一部综合性分类目录

长兴县13425812911: 古代目录分类沿革中的“六分法”及“四分法 -
豆明加替: 六分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的分类法,始创于刘歆<七略>它将图书分为六大类:六艺\诸子\兵书\数术\方技\诗赋.四分法[确立]囚部分类,虽然创始于魏、晋*但现存以四部分类的白录书,则当以《陌志》为最古.刘酞《七略》以史书入“春秋...

长兴县13425812911: 中国古代目录学家集大成著作的目录学 -
豆明加替: 汉代刘歆《七略》,中国最早的一部目录学专著,也是当时集大成的著作了.原作已佚,主要内容保留在《汉书·艺文志》中. 晋荀勖的《中经新簿》,把图书从七类分类法改为四类分类.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清纪昀编.沿用四部分类法,并另列“丛部”,把不好分类的综合性著作归入其中.此书为中国古代图书的总结性目录专著,分类详细(大类之下有小类,分类很细),层次井然.最重要的是它把存世的重要古籍全部收罗其中,使后人能够翻阅一书就能知古代书籍的概况,厥功甚伟. 其他私人目录学家的著作,重要的还有:《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千顷堂书目》《读书敏求记》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