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里写庄子的篇名叫什么

作者&投稿:再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史记中描写庄子的文章?~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老庄申韩列传》是汉朝司马迁关于先秦道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申子(申不害)和韩非子四人的合传。司马迁将他们合为一传,代表了汉朝人对道家与法家关系的重要看法,说明法家思想乃从道家而来。其中描写庄子的原文如下: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闚,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庄子》内、外、杂篇划分标准
  隋唐以后,《庄子》内、外、杂篇之分。“皆依郭本”,逐渐固定下来。这样,这种划分是根据什么标准?或者说,内、外、杂篇有什么区别?就成了学者们,特别是《庄子》注家探讨和争论的问题了。

  最早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的是唐代成玄英,他在《庄子注疏·序》中写道:

  内则谈于理本,外则语其事迹。事虽彰著,非理不通;理既幽微,非事莫显;欲先明妙理,故前标内篇。内篇理深,故每于文外别立篇目,“逍遥”、“齐物”之类是也。自外篇以去,则取篇首二字为其题目,“骈蹄”之类是也。很清楚,成玄英提出以标题之有无和内容之深浅为划分、区别内篇与外,杂篇之标准。很长时间内,许多学者一直承认、袭用这个标准,例如宋代罗勉道说。“内篇皆先立篇名而篇中意不出此;外篇与杂篇惟摘篇首字以名之。盖内篇命意已足,外篇、杂篇不过敷演其说尔。”(《南华真经循本·逍遥游》)明代陆长庚也说:“ 内篇七篇,庄子有题目之文也,其言性命道德、内圣外王备矣;外篇则标取篇首两字而次第缩之,盖所以羽翼内篇而尽其未尽之蕴者。”(《南华真经副墨·骈拇》)令人冯友兰亦主张“秦汉以后流传之庄学论文,有有标题者,有无标题着,编《庄子》之书者,将有标题者分为一类,将无标题者分为一类。”(《庄子内外杂篇分别之标准》,载《燕京学报》20期)

  以有无标题作为划分《庄子》内篇与外、杂篇的标准,必须有这样的大前提:内七篇的篇名是《庄子》著者自拟。这样,编校整理者才能据以把它们划为“内篇”。然而从以上的分析看,这是绝难以成立的。

  以内容深浅为划分内篇与外、杂篇的标准,也受到另一些学者的怀疑和批评。如宋代林希逸说:“此篇(杂篇《庚桑楚》)文字何异于内篇,或日外篇文粗,内篇文精,误矣!”(《南华真经口义·庚桑楚》)明末清初的王夫之亦认为,“杂篇多微至之语,学者取其精蕴,城内篇之归趣也。”(《庄子解·杂篇》)的确,以内容的深浅为标准来划分内篇与外、杂篇是很困难的,这个标准本身就是难以确定的,相对的。《庄子》注家不时发现,外、杂篇中有不少篇、章、句在思想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决不逊于内篇。例如陆长庚认为外篇《知北游》“所论道妙,迎出思议之表,读《南华》者,《知北游》最为肯綮。”(《南华真经副墨·知北游》)又被称道外篇《骈拇》“一部《庄子》,宗旨在此,篇”(《南华真经副墨·骈拇》)。陈深评论外篇《秋水》说:“《庄子》书有迂阔者,有荒唐者,有愤懑者,语皆未平,独此篇说义理阔大精辟,有前所未发,衍后儒所不及闻者着。”(《庄子品节·秋水》)杨慎盛赞杂篇《列御寇》“巧者劳而知者优”一语是“数韵调绝伦,实诸子所不及”(《庄子解》)。王夫之注解《庚桑楚》“移是”章时说。“论至此而尽其扶藏……而庄子之学尽于此矣”,认为“庄子之旨,于此篇而尽揭以示人”(《庄子解·庚桑楚》)。等等。然而,细细体味也不难发觉,内篇与外、杂篇之间又的确存在某种在境界和风韵上的差别。内篇基本上是从整体上同时显示思想高远而不险奇幽深,语言自然而无精雕巧饰,名物古朴而并不怪僻驳杂;而这些在外、杂各篇中只是在或多或少的片断章节、段句上才具有的。

  宋代以前,学者一般皆以为《庄子》是在周所著,只是对《庄子》的整建者划分篇目的标准有不同的看法。宋代以后,自苏轼《庄子祠堂记》从一个特殊的、实际上并不正确的角度——“庄子盖助孔者”——对《庄子》杂篇《盗跖》、《渔父》、《让王》、《说剑》等四篇是否为庄子所作提出疑问后,接踵而来,学者从名物制度、语言风格、思想旨趣等不同角度,对外、杂篇其它各篇也提出同样的是否为庄周所作的疑问(下节将作详论),并且最终形成了一种为多数学者所接受的观点;内篇是庄子自著,外、杂篇是庄子后学所作。这一观点同时也就用来作为划分、区别《庄子》内篇与外、杂篇的一个新标准——作者之不同。可以断定,明代就有不少的学者明确地形成了这种观点,如郑瑗说:“窃意但其内篇是庄氏本书,外、杂等二十六篇或其徒所述,因以附之。”(《并观琐育》)朱得之说:“外篇、杂篇或有闻于庄子者之所记,犹二戴之《礼》,非出一人之手。”(《庄子通义·读庄评》)焦闳说:“内篇断非庄生不能作,外篇、杂篇则后人窜入者多。”(《焦氏笔乘》)等等。在清代,王夫之、姚鼐等也持此种现点。王夫之表述得最为明确:“外篇非庄子之书,盖为庄子之学者,欲引而伸之,而见之弗逮,求肖不能也。”(《庄子解·外篇》)这一观点簇拥者甚众,且由来有自,所以晚近学者视为传统观点。

  当代学者以作者的不同为标准来划分、判定《庄子》内篇与外、篇、杂篇的区别,主要有三种对立的见解:

  多数学者承袭传统的观点,认为《庄子》内七篇是庄子自撰,外、杂篇是其弟子所述。最有代表性的是高亭。他在《庄子新笺》一书的开头,提出六点证明,除了内容之深浅、风格之高卑、标题之有无等三项为传统观点所每必援用、然而却总显得疲软的论据外,还引证了三条《庄子》书中述及的、然而却是发生在庄子死后的事实:“田成子十二世有齐国”(《肢箧》),“汤武立为天子,而后世绝灭”(《盗跖》),“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列御寇》)。这样的论据显然要比传统的论据坚强有力。

  与多数学者的看法相反的是任继愈的见解。任氏认为《庄子》内七篇是汉初庄子后学所作,外、杂篇方是庄子所作,或者说方能代表庄子思想。他的立论根据可以归纳为三点;第一,根据荀子和司马迁所见。司马迁在《史记·庄子列传》所举篇目《渔父》、《盗跖》、《肢箧》等皆为外、杂篇;荀子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也就意味着他只看到《天道》、《天地》、《天运》等外篇。第二,根据《庄子》篇目。外、杂篇以一篇开头两字作题,保持古例;内篇有题目,从时代上看,应晚于外篇。第三,根据思想反映时代。内篇思想悲观厌世,是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后期庄学”,在新兴强大封建帝国面前发出的寒蝉哀鸣。应该说,任氏的论据都是很脆弱的。他的第一个根据的不足,在于他没有充分注意到,司马迁特别举出《渔父》等篇篇名,目的在于强调表明庄子思想具有“诋訾孔子之徒”这样一个方面,属于黄老阵营。在汉代早期儒、道相争的学术、理论背景下,如此来显示庄子思想的中心或重心,本是十分自然的。司马迁丝毫无意认为其它篇皆非庄子所著,因为仅有这三篇绝不能就是“著书十余万言”。荀子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是极其准确的、深刻的。但这决不是因为荀子只看到“天道”、“天地”、“天运”这些有“天”之篇名的。主要内容是属于启然观的外篇(荀子时,《庄子》一书有无这类篇名尚属疑问),而是因为荀子看到在《庄子》中始终鸣响着。变奏着一个主张从人为的世俗负累中超越出来而返归本然自由的人生哲学主调,而这个哲学主调恰恰是在极后代学者划为“内篇”的七篇文字中表现量最为明显、强烈和一贯。

  例如,《逍遥游》的“至人无己,圣人无名”;《齐物论》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养生主》“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人间世》的“一宅而寓于不得己”;《德充符》的“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常因自然而不益生”;〈大宗师》的“不以心捐道,不以助天”,“游于物所不得邂而皆存”;《应帝王》的“顺物自然而无容私”,“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等等。任氏第二个根据的失误,在于他没有估计到先秦诸子作品的写成与编成往往不是同一时代,也就是说,作者和掇拾成篇、拟定篇名、书名的编者往往不是同一个人。所以,也就不能以编者的意旨来判定作者的思想,不能简单笼统地以篇目的某种特征来判定作品的写成的早晚。任氏第三个论据的无力,在于它的狭隘性。悲观厌世无论作为一种社会思想或一种心理情境,都不是某一阶级或某一时代所特有的,而是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阶级的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遭际中都可能具有的。认为《庄子》内篇中的悲观厌世思想一定只有没落的奴隶主阶级才有;奴隶主阶级的这种没落情绪的发泄只能是在汉代初年,这些见解都很难使人置信。

  同上述两种观点皆相对立的是周通旦的观点。周氏返回到尚未对《庄子》外、杂篇发生怀疑的宋代以前的、更加古老的传统观点的立场上,认为《庄子》的内、外、杂篇皆是庄周所作。当然,周氏的立论是建立在新的基础之上的,即对引起宋代以后学者怀疑和异议的内篇与外、杂篇的差别、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一种看来是很合乎逻辑的解释:外、杂篇是庄子早期的作品,内篇是庄子晚年的作品。周氏对他的这一论点提出二个论据:第一,标题特征。外、杂篇以篇首字为题,内篇以概意为题,正是年代有先后的证明。第二,思想特征。外、杂篇语气激烈,受他派学说影响,思想体系尚未形成,正是年轻时代的表现;内篇消极悲观,恬淡调和,正是饱经忧患,思想自成体系的晚年的特征。周氏的论证在逻辑上是无懈可击的。先秦典籍的篇名,可能的确是经历了无标题、篇首字为题、概意为题的几个阶段;人的心理和思想在青年和晚年也的确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但是,事实比逻辑更有证明力。

  《庄子》中至少也有两点事实既不能满足、甚至还否定了周氏这个虽然是合乎逻辑的推论:第一,不存在任何可信的根据可以证明《庄子》一书是庄子自己编定、分篇、拟名;更何况那些概意的内篇篇名,既概括不了该篇的内容,又内蕴着不是庄子自己所可能具有的思想观念?第二,也找不到有力的理由来解释庄子早期著作的外、杂篇中何以出现庄子死后的时代才会有的事件、名物和语言。所以,周氏用庄子个人思想的发展过程来说明《庄子》外、杂篇与内篇的差别,虽然在抽象的逻辑上是可行的,但印证具体事实却又是不通的了。然而用《庄子》内篇和外、杂篇的差别来说明庄学在先秦的演变进程,则不但符合逻辑,而且符合事实。这一点正是我们下面要论述的中心。
  http://www.zhuangzi.com/zzzb/zzkz/0711_001.asp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庄子者,蒙人也,(1)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2)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3)作《渔父》、《盗跖》、《胠箧》,(4)以诋訿孔子之徒,(5)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6)然善属书离辞,(7)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8)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9)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 威王闻庄周贤,(10)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11)子亟去,(12)无污我。(13)我宁游戏污渎(14)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 焉。”(14)

注(1)[集解]地理志蒙县属梁国。[索隐]地理志蒙县属梁国。刘向别录云宋之蒙人也。[正义]郭缘生述征记云蒙县,庄周之本邑也。

注(2)[正义]括地志云:“漆园故城在曹州冤句县北十七里。”此云庄周为漆园吏,即此。按:其城古属蒙县。

注(3)[索隐]大抵犹言大略也。其书十余万言,率皆立主客,使之相对语,故云“偶言”。又音寓,寓,寄也。故别录云“作人姓名,使相与语,是寄辞于其人,故庄子有寓言篇”。[正义]率音律。寓音遇。率犹类也。寓,寄也。

注(4)[索隐]胠箧犹言开箧也。胠音祛,亦音去。箧音去劫反。[正义]胠音丘鱼反。箧音苦颊反。胠,开也。箧,箱类也。此庄子三篇名,皆诬毁自古圣君、贤臣、孔子之徒,营求名誉,咸以丧身,非抱素任真之道也。

注(5)[索隐]诋,讦也。诋音邸。訿音紫。谓诋讦毁訾孔子也。

注(6) [索隐]按:庄子“畏累虚”,篇名也,即老聃弟子畏累。邹氏畏音于鬼反,累音垒。刘氏畏音乌罪反,累路罪反。郭象云“今东莱也”。亢音庚。亢桑子,王劭本作“庚桑”。司马彪云“庚桑,楚人姓名也”。[正义]庄子云:“庚桑楚者,老子弟子,北居畏累之山。”成□(左“王”右“莫”)云:“山在鲁,亦云在深 州。”此篇寄庚桑楚以明至人之德,韂生之经,若槁木无情,死灰无心,祸福不至,恶有人灾。言庄子杂篇庚桑楚已下,皆空设言语,无有实事也。

注(7)[正义]属音烛。离辞犹分析其辞句也。

注(8)[正义]剽,疋妙反。剽犹攻击也。

注(9)[索隐]洸洋音汪羊二音,又音晃养。亦有本作“漾”字。[正义]洋音翔。己音纪。

注(10)[正义]威王当周显王三十年。

注(11)[索隐]孤者,小也,特也。愿为小豚不可得也。[正义]不髃也。豚,小猪。临宰时,愿为孤小豚不可得也。

注(12)[索隐]音棘。亟犹急也。

注(13)[索隐]污音乌故反。

注(14)[索隐]音乌读二音。污渎,潢污之小渠渎也。 注(15) [正义]庄子云:“庄子钓于濮水之上,楚王使大夫往,曰:‘愿以境内累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二千岁矣,巾笥藏之庙堂之上。此龟宁死为留骨而贵乎?宁生曳尾泥中乎?’大夫曰:‘宁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与此传不同也。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庄子》又名叫什么,作者是什么?
《庄子》又名《南华经》。作者:庄子庄周即南华真人。《庄子》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

趣谈古代书名
书名是书籍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见作者的思想与旨趣。先秦诸子著书时,一开始仅题写篇名,并没有冠以全书书名,他们的书大都是以单篇的形式流传于世。所以《史记》在称引管子、庄子、屈原等人的著作时,都是只有篇名而无书名,如:《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韩非子作《孤愤》《五蠹》《内外储...

列御寇文言文答案
全文大体分为五个部分、超脱于世俗之外的人,这里用作篇名,不自恃傲人,先借孔子之口大谈人心叵测,批评了矫饰学伪的孔子,通过伯昏瞀人与列御寇的对话;最后又深刻指出。连续写了庄子的三则小故事,还是他自身的烦乱不安和行动过失、老商氏,不过从主要段落看。 列御寇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内容很杂,这就是态度...

庄子事迹
它扶摇直上,忘记了人间的是非荣辱;遗世独立,摆脱 了世俗中生死名利的纠缠。它不知飞到了何处,要去何方,只知道从从容容地飞 翔,安安静静地生活…… 蝴蝶就是庄子。庄子名周。庄周不知道到底是他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周。他称之为“物化”,(《庄子·齐物论》。以下只注篇名)可诗人却说是 “庄生...

求《庄子·秋水篇》全文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译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

屈原的《渔父》与庄子的《渔父》有哪些不同之处?
渔父》后产生创作欲望,取其篇名而写下同题作品,而其意则别有所寄——藉渔父形象作为屈原自身形象之反衬或对照,而其篇中之渔父又与《庄子》渔父之处世理念同中有异?笔者以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理由如下:其一,庄子其人据《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虽出生于蒙地(亦称蒙县),但他一生中曾多次到过楚地或曾居住...

...顺其心则喜,逆其心则怒,易辱人以言出自庄子何篇
出自战国庄子《庄子·杂篇·盗跖》,原文节选:柳下季曰:“先生言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子不听父之诏,弟不受兄之教,虽今先生之辩,将奈之何哉!且跖之为人也,心如涌泉,意如飘风,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顺其心则喜,逆其心则怒,易辱人以言。先生必无往。”...

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中的人物和故事...
出自毛泽东所写《贺新郎·读史》这首词从人类诞生一直写到社会主义,纵贯几百万年的历史,而着墨仅仅115个字,的确是气象恢宏,古今罕见。这首词最早发表在《红旗》1978年第9期。贺新郎·读史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什么意思
做为一家之说还可以,如果能进一步奠崇大道,那就差不多了!惠施不安于道,分散心思于万物而乐上不疲,终于以善辩出名。可惜啊!惠施的才能,放荡而不行于正道,追逐万物而不知回头,这就像用声音去追逐回响,用形体和影子况走一样。可悲啊!此文出自春秋·庄子《庄子·杂篇·天下》...

鲁迅的所有笔名和含义?
鲁迅还有一个笔名叫“齐物论”,更直接地源出于《庄子》中的篇名。在《百家姓》中确有“杜”、“齐”这两个姓。“齐物论”讽世之意比较明显,而“杜德机”则含蓄得多,可以说是鲁迅笔名中的一份精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花舞花落泪97 2013-02-22 知道答主 回答量...

赵县13192403112: 史记里写庄子的篇名叫什么 -
示独伽玛: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庄子者,蒙人也,(1)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2)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3)作《渔父》、《盗...

赵县13192403112: 司马迁史记中描写庄子的文章 -
示独伽玛: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老庄申韩列传》是汉朝司马迁关于先秦道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申子(申不害)和韩非子四人的合传.司马迁将他们合为一传,代表了汉朝人对道家与法家关系的重要看法,说明法家思想乃从道家而来....

赵县13192403112: 能说说庄子吗?各抒己见 -
示独伽玛: 庄子之情况,主要本诸《史记》,其《列传》合于老子,现全录于下: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

赵县13192403112: 记载过庄子的史料有哪些? -
示独伽玛: 历史上为庄周写传记、年表的人有一些,主要有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三《老庄申韩列传》、刘向《别录》(司马贞《史记索引》引文)、马叙伦《庄子年表》(民国间徘印《天马山房丛书》本)、丁儒侯《庄子传》(《国学校友会集刊》第二...

赵县13192403112: 与庄子有关的书有哪些? -
示独伽玛: 《庄子》目录 内 篇 《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外篇 《骈 拇》《马 蹄》《胠 箧》《在 宥》《天 地》《天 道》《天 运》《刻 意》《缮 性》《秋 水》《至 乐 》《达 生》《山 木》《田子方》...

赵县13192403112: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 -
示独伽玛: 出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原文: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

赵县13192403112: 《史记》中对庄子的评价怎样? -
示独伽玛: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 所不闚,然其要本归於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 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 语无事实....

赵县13192403112: 下列司马迁的文章,哪些属于《史记》中的篇目 -
示独伽玛: ①《报任安书》 ②《太史公自序》 ④《平准书》 ⑤《天官书》3是出自《汉书·艺文志》24史随便问,呵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