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哪句话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教育考试制度?

作者&投稿:宰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什么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原文节选:

战国·乐正克《学记》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白话释义:

古代设学施教,每二十五家的“闾”设有学校叫“塾”,每一“党”有自己的学校叫“庠”,每一“术”有自己的学校叫“序”,在天子或诸侯的国都设立有大学。学校里每年招收学生入学,每隔一年对学生考查一次。

第一年考查学生断句分章等基本阅读能力的情况,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亲近同学,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在广博的学习和亲近老师,第七年考查学生讨论学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这一阶段学习合格叫“小成”。

第九年学生能举一反三,推论事理,并有坚强的信念,不违背老师的教诲,达到这一阶段的学习标准叫“大成”。唯有这样,才能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周围的人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会来归顺他,这就是大学教人的宗旨。

古书上说:“求学的人应效法小蚂蚁衔土不息而成土堆的精神不倦地学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其成书年代大约为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据郭沫若考证,其作者可能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顾树森支持郭沫若的说法,认为“《学记》是写作于战国后期而为乐正子一派儒者的作品,它是继承思孟一派的观点而从性善出发的,可能是孟轲弟子乐正克所作”。高时良也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学记》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具体时间在战国后期。

它的作者当是乐正克,因为,第一,乐正克是孟轲的得意门生,受孟轲思想熏陶较深。第二,乐正氏亦师承曾参,‘乐正子言吾闻诸曾子也’。第三,乐正本是学官,《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学官后裔论教育,有其家学渊源”。

不过学术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可能是荀派的作品,也有人认为《学记》作者是谁已难于查考。

内容简介:

《学记》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一贯思想,把教育作为实施政治,进行社会管理的最有效手段,所以《学记》一开篇就用格言式的优美语言论述了教育的目的与作用。

《学记》开篇指出,自古以来,凡是有作为的统治者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仅仅依靠发布政令、求贤就士等手段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统治者要想使百姓遵守社会秩序,形成良风美俗,从而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必须发展社会教化,通过社会教育手段,提高全体国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自觉来实现。

另外,人虽具有天生的善性,但是,不接受教育,不经过努力学习,就无法懂得道理,更不能遵守”王者”的法令。这就像一块美玉一样,质地虽美,但不经过仔细地雕琢,就不能成为美器,古代的帝王深谙此理,他们在建设国家,统治人民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使其优先发展。

《学记》的作者以托古改制的方式,用格言式的精美语言阐发了教育在移风易俗和建国君民中的作用,强调了教育为社会政治服务的目的,从而把教育与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密切相联,尤其突出了教育的政治功能,形成了中国古代教育的突出特色。



  《学记》中的“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教育考试制度。

原文: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译文:
  古代教学,家里办学有“塾”,党里办学有“庠”,遂里办学有“序”,国都办学有“学”。每年入学一次,隔一年考试一次。学习了一年,就考察他经文句读的能力辨别他的志向所趋。学习了三年,就考察他是否专心致志于学业,亲爱同学乐和群众。学习了五年,就考察他是否广博地学习,亲敬师长。学习了七年,就考察他能否讨论学问上的深奥道理和选择朋友;这已可称为“小成”。学习了九年,就能闻一知十,触类贯通,临事独立判断而不惑,不再违背师道;这可以称为“大成”。这样以后才能教化人民,移风易俗,附近的人心悦诚服,而远方的人也都来归附。这就是大学教育的道路。古书上说:“蚂蚁时时都在学习衔泥,(然后能垒成大窝。)” 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我国的教育专著《学记》中“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提出了()相...
【答案】:B B[解析]“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指的是按照一定的时间或季节进行正课的教学,休息的时候也必须有各种课外作业。也就是说,大学的教学形式,既有按时传授的正课,又有正课之外的课余学习。

《学记》哪句话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教育考试制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原文节选:战国·乐正克《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

下列有关教育的著名论述中,出自《学记》的是()。
【答案】:D 本题考查《学记》的教育思想。《学记》提出“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但不能使学生灰心;指导学生学习的门径,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D项正确。A项:“不愤不...

下列属于《学记》的教育思想的有()
【答案】:C 《学记》提出了豫时孙摩的教学思想。“绝学无忧”是道家的主张,“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出自《论语》,而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

试述《学记》的主要教育思想。
3.在学校管理方面,《学记》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标准——“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4.论教育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

试述《学记》中提到的主要教育思想。
(1)《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它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学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等,尤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2)其主要教育思想:①论教育的功能。提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学记提出了哪些教学的基本原则?
顾树森支持郭沫若的说法,认为“《学记》是写作于战国后期而为乐正子一派儒者的作品,它是继承思孟一派的观点而从性善出发的,可能是孟轲弟子乐正克所作”。高时良也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学记》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具体时间在战国后期。它的作者当是乐正克,因为,第一,乐正克是孟轲的得意门生,受孟轲...

“教学相长”这句话的完整句子,这是出自哪里的
出自于战国乐正克的《学记》。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白话译文: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

《学记》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句话强调( )。
【答案】:A 本题考查对《学记》中常考内容的掌握。“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强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A项正确。B项:教师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强调的是德育与智育相结合。C项:此项为干扰项,排除。D项:此项为干扰项,排除。教师与家长之间要加强联系,形成教育合力。故正确答案为A。

"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是出自战国时期乐正克的《学记》。《学记》主要是总结我国先秦时期大学教育的经验教训的,重点是讲大学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也涉及到当时的教育制度和学制,指出了当时教学中存在的缺点及其所引起的不良后果。文章谈到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尊师重道等教学中的一系列重要的问题。《学记》是以《...

大姚县13353803761: “臧息相辅”的字面意思? -
符堂银丹: 《学记》中的一些观点:“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最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主张课内外相结合,臧息相辅.《学记》提出教学相长的辩证思想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我差了查字典,应该是这样解释的:臧可以通内脏的脏,息指的是呼吸时进出的气.那么意思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课堂讲解(相当于息)应该和自己的课后学习(臧,也应该包括自己的天性勤拙之类的吧).觉得就跟中医有关系.似有不妥,但无法再进一步了,望指正?

大姚县13353803761: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是什么意思.中文翻译 -
符堂银丹: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是什么意思.中文翻译入学一年之后,考经文的句读,辨别志向所趋;三年考察学生是否尊重专注于学业,乐于与人群相处 一年视离经辨志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

大姚县13353803761: 《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一句的译文是什么? -
符堂银丹: “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一句的译文是:在一切邪恶的念头未发生之前,就用礼来教育,来约束禁止,这就是预备、防备的意思.当学生可以教诲的时候才加以教导,就叫做合乎时宜.依据学生的程度,不跨越进度,不超出其能力来教导,就叫做循序渐进.这句话可以用以劝勉像学生好好学习,就如至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应该抓紧现有的时间和机会好好努力.“当其可谓之时”意思是: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叫做及时.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谓之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豫、时、孙、摩,四种基本的教育方法.

大姚县13353803761: 学记要求学不等属于什么教学原则 -
符堂银丹: 所谓原则,就是说话或做事所遵循的根本法则或标准.教学原则,就是开展教学活动所应遵循的基本法则标准,是指导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5)《学记》一文所涉及到的教学原则主要有: 一、 教学相长的原则 《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

大姚县13353803761: 简要介绍一下《学记》的内容和地位 -
符堂银丹: 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年代约在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

大姚县13353803761: 简述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 -
符堂银丹: (1)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孔子.其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孔子特别重视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在教育内容上、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曲传统,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

大姚县13353803761: 《学记》中提到的“不陵节而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各什么意思 -
符堂银丹: 《学记》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索,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

大姚县13353803761: 学记的地位 -
符堂银丹: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汉代的郑玄对篇名的解释是:“《学记》者,以其记人学教之义.” 《学记》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宝贵资料.书中在总结先秦儒家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教学原理,教学原则与方法,以及尊师重道的思想,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大姚县13353803761: 故隐其字而疾其师苦其难而 -
符堂银丹: 此语出自《学记》,原文是: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现代汉语的意思是:所以学生便对学习感到痛苦,并厌恶老师,对学习的困难感到畏惧,不懂得学习的好处.

大姚县13353803761: 能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教育文献是《论语》还是《学记》? -
符堂银丹: 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我认为是《学记》!《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