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我自己写的关于匈奴的论文

作者&投稿:熊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人替写文章被称为"捉刀"捉刀最早说的是谁~

捉刀人:指拿着笔的旁侍。古代的侍从,有专门的刀笔隶,所以,这里的“刀”为修改竹木简错字的小型工具,和笔的作用类似。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捉刀,这里指握着刀,拿着刀。

简介
注音:zhuō dāo rén
说解:“捉刀人”原指曹操。因上古以刀为笔,竹木简出现后,又用刀修改竹木简上的舛误,后称代人作文字为“捉刀人”。《聊斋志异·张鸿渐》:“时卢龙令赵某贪暴,人民共苦之。有范生被杖毙,同学念其冤,将鸣部院,求张为刀笔之词……赵以巨金纳大僚,诸生坐结党被收,又追捉刀人。”
原文: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甚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解释:
形陋:形象丑陋。
代:代替。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床:指坐榻。
考证:在《现代汉语词典》等专业工具词典中,对“捉刀”等词中的“刀”,均解释为“杀人之刀”或语焉不详。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
〈书〉〈动〉曹操叫崔琰代替自己接见匈奴使臣,自己却持刀站立床头。接见完毕,叫人问匈奴使者:“魏王何如?”回答说:“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见于〈世说新语·容止〉)后来把代别人做文章叫捉刀。
2010年,著名学者宋传伟先生根据自己多年的考证与推理,对这些权威的解释提出质疑,认为这种解释前后矛盾,不能使人信服。在自己的论文中,宋传伟先生大胆否定了传统的解释,认为此处的所谓“杀人之刀”实际应为一种书写工具。认为“捉刀人”“捉刀”的目的不是杀人,而是主人身边的“秘书”,这样,权威工具书上解释的“代别人作文章”才能顺理成章。这样,对于”捉刀““捉刀代笔”“刀笔隶”等词中的“捉”和“刀”的分析也就迎刃而解了。
同义词:床头捉刀人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生性多疑的曹操在会见匈奴的使者时,为了显示他的威武形象就让一表人才的崔季珪装成他接见,自己则扮成武士提着刀站在床头。会见完毕就命间谍问匈奴使者对魏王的印象如何,匈奴使者说床头捉刀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成语举例:《捉刀人》是一出新编的曹操戏,北婴编剧,林荫宇执导。
魏武将见匈奴使的“使” (使者)
自以形陋的“以” (认为)
不足雄远国的“雄” (称雄)
使崔季珪代的“使” (让)
既毕的“既” (在)
魏王何如的“何如” (怎么样)
然床头捉刀人的“然” (但是)
此乃英雄也的“乃”(是)

翻译
魏武帝曹操要接见匈奴的使者,他自己认为相貌不好看,不能用威仪震服匈奴,就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他自己站在坐榻旁边拿起笔做史官。已经接见完了,就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魏王这人怎么样?”匈奴使者评价说:“魏王高雅的气质,不同寻常;但是坐榻边上的那个史官,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听后,就派人追去,杀掉了这个使者。

典故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原文: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为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琰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1.以:认为,以为。
2.形陋:形象丑陋
3.雄:表示威严
4.代:代替
5.雅望:仪表美好
6.非常:不寻常
后来,人们便将代替别人做事称为“捉刀”,而用得最多的是谓代人作文,如“捉刀代笔”。
典故:
魏国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威大振,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依附。匈奴派使者送来了大批奇珍异宝,使者请求面见曹操。曹操觉得自己长的不够威严,会损害国家的形象,就叫外貌威武庄严的部下崔季珪穿上他的衣服,假扮他的身份接见使者,而曹操自己却拿着刀扮成护卫,站在崔季珪的坐榻旁边。等朝见完毕,曹操派人向匈奴使者打听他对魏王的印象。匈奴使者回答说:“魏王看起来很有威严,确实不错,但是站在座榻旁边的那个捉刀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啊。”魏武帝听到这些话,追去杀掉了这个使臣。
以上是通行解释。
魏王之所以要派人追杀这个使臣,是因为使臣不被假象所迷惑,是了不起的人物,回匈奴后为匈奴所用,于他不利,所以要杀他。
实际上,参见刀笔吏、捉刀人词条,古代捉刀人即刀笔隶,写文字的,就是说以上解释是错的。曹操当时扮的不是提刀侍卫,是史官一类的记录员。
另外,这个典故本身也是假的,刘知几在《史通》一书中有考据。

匈牙利(匈牙利文:Magyarország),中国古称马扎儿,是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与奥地利、斯洛伐克、乌克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接壤,截止2014年1月,全国总人口987.9万人,首都为布达佩斯。官方语言为匈牙利语,这是欧洲最广泛使用的非印欧语系语言。
匈牙利是欧洲内陆国家,位于多瑙河冲积平原,依山傍水,西部是阿尔卑斯山脉,东北部是喀尔巴阡山。著名的多瑙河,从斯洛伐克南部流入匈牙利,恰恰把匈牙利一截成东、西两部分。匈牙利资源贫乏,但山河秀美,建筑壮丽。一年四季受地中海式气候与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冬暖夏凉。
匈牙利经济发达,人均生活水平较高,自东欧剧变后,匈牙利经济高速发展。到2012年,匈牙利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国际汇率计算已经达到1.27万美元,这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则匈牙利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万美元。匈牙利舞曲受全世界各国人民喜爱

匈奴民族军事文化论析
摘 要:匈奴政权具有强烈的军事性质。军事活动在匈奴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具有政治意义,
而且也具有经济意义。匈奴族实行军民合一、兵民一体的军事制度,社会组织、政治组织与军事组织相结合、
相统一。源于匈奴民族所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和畜牧经济,其军事文化呈现出浓厚的游牧民族的特点和鲜明
的地域色彩。
  关键词:匈奴;军事文化;游牧文化
  匈奴民族纵横驰骋在大漠南北的草原地带数
百年,以武力征服为主要手段控制着周边的弱小
民族,成为秦汉时期与中原王朝相抗衡的一支强
大力量。匈奴人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和“逐水草
迁徙”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匈奴的军事文化具有浓
郁的草原文化的特点。目前,学术界对匈奴历史
的许多领域都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对匈奴军
事文化方面的研究迄今仍是空白。本文根据所见
文献材料作一初步梳理和探讨,以期引起专家学
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深入探索。
  一、军政合一的政治制度
  1.匈奴政权的建立和统治的维系无不以强大
的军事力量为后盾。在冒顿单于当政时,匈奴达
到了鼎盛。冒顿单于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
家,依靠过人的胆识和强悍的军事武装成就了北
疆第一个强大的游牧帝国。公元前209年,冒顿
杀其父头曼而自立为单于,而后,凭借强盛的武装
四处扩张。首先,东破东胡,大肆掳掠其民众及畜
产,致使东胡四分五裂为乌桓、鲜卑等多部;不久,
向西击走月氏,开始进入河西走廊;中原楚汉相
争,匈奴又乘机“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悉复收
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
那、服施。”[1]2890不仅如此,匈奴在冒顿单于的果
敢指挥之下,还北上征服了浑庾、屈射、丁零、鬲
昆、薪犁等国。形成了“尽服从北夷,而南与诸夏
为敌国”[2]3751的局面。之后,匈奴乘胜加强了对
西域诸国的进犯,击破大月氏,武力征服“楼兰、
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1]2896使诸引弓之民
成为匈奴一家。至此,匈奴统治的疆域,东起辽东
平原朝鲜边界,西至天山南北,向北远至贝加尔
湖、叶尼塞河流域,向南延伸至河套以南的广大地
区,成为北疆的一代霸主。匈奴之所以能在北方
草原上所向无敌,主要是因为有强盛的武装力量
作为支撑,并对被征服的各部族或部落实行武力
管制。由此可见,匈奴政权本身就具有“军事联
合性”,[3]113军事活动在匈奴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
的地位,军事甚至渗透至其政治和经济生活中。
  2.军政合一的政治体制。在匈奴族的制度规
定中,单于既是最高的政治统治者,又是最高的军
事首领,军国之政统于一身,掌握着军政、外交等
统治大权。与中原王朝的一些非开国君王相比,
匈奴单于不止是运筹帷幄和发号施令的政治家,
而是同时具有军事谋略和战术技艺,并且往往亲
自参加战斗的军事将领。如前所述,冒顿单于便
是一位具有战略眼光和军事韬略的民族首领。他
只身从月氏的刀口下逃回匈奴,以鸣镝训练士兵
的骑射,最终使部队令行禁止,唯其马首是瞻,达
到了夺取单于位的目的。在冒顿单于的率领下,
匈奴军队东征西讨,征服周边弱小民族,不断扩大
自己的疆域。并给刚刚建立不久的西汉政权带来
了巨大的压力和威胁。冒顿单于之子老上单于也
是匈奴首领的一位典型代表。汉文帝时,老上单
于曾亲率十四万大军进入朝那(今甘肃平凉县西
北)、萧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斩杀北地
都尉孙卬,掠夺大量的人口和畜产,并烧毁回中宫
(故址在今陕西陇县西北),骑兵直达雍(今陕西
凤翔县)、甘泉(宫名,故址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
甘泉山)等地,[4]12给汉朝的边疆统治和社会安定
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这些都体现出匈奴单于的政
治野心和调兵遣将的指挥才能。再如,汉宣帝时
的匈奴五单于争立,虽然是匈奴统治集团的内讧,
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匈奴统治阶级的领兵作
战能力。
  3.作为政治主体的官吏,没有严格的文臣武
将之分,多集军政于一身。据《史记·匈奴列传》
记载,匈奴设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
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及左右骨都候等中央官
员。其中,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的地位最高。
“自如左右贤王以下至当户,大者万骑,小者数
千,凡二十四长,立号曰‘万骑’。”每万骑又设置
千长、百长、什长等,各统辖若干大小部落。各部
中还设有裨小王、相、都尉、当户、且渠等官职,他
们权力的大小、地位的高低以其所领部众的多寡
而定。匈奴实行领主分封制,自单于至各万骑长
都各有分地。他们不仅要定期参加单于组织的庭
会“议国事”,参与处理整个社会的政务,如较大
的战争、单于位的继承、祭祀、课校人畜、接见使臣
等,而且要在各自的驻牧地管理境内属民,裁定辖
区的大小事务,更要统领部队作战或跟随单于出
征。汉文帝时,匈奴右贤王曾领兵进入河南地,侵
犯上郡,遭到汉军的痛击,败走出塞。后来,右贤
王又向西攻破月氏。汉武帝时,汉匈关系进入战
争状态,匈奴各王所率军队与汉军交战的记载更
是不绝于书。如: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匈奴
右贤王数次进犯边境,侵扰朔方。汉政府遂派遣
车骑将军卫青将六将军兵十余万人出朔方、右北
平迎击,掳获右贤裨王十余人,畜产数千百万。元
狩二年(前121),汉遣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万余骑
出陇西击匈奴,杀折拦王,斩卢胡王,执拿浑邪王
子以及相国、都尉,获首虏八千九百余骑,收缴休
屠王祭天金人。同年夏,在与匈奴的战斗中,匈奴
左贤王将四万余骑围困李广,幸亏张骞率军如期
而至,匈奴军才不得不散去。霍去病将数万骑过
居延、小月氏,至祁连山,得匈奴单桓、酋涂王及相
国、都尉等归附者二千五百人,俘获裨小王七十余
人。鹰击司马赵破奴斩杀匈奴遬濮王,捕获稽且
王。校尉高不识捕虏呼于屠王、王子以下十一人。
元狩四年(前119),大将军卫青出塞千余里,与之
接战的匈奴人也是由单于将军。骠骑将军霍去病
出塞二千余里,与匈奴左贤王交战,左贤王战败逃
亡。[4]23-27从汉军捕获的匈奴将领中,可见参战的
匈奴各王将的广泛性。
  二、兵民一体的社会结构
  匈奴实行的是全民皆兵的军事体制,“战争
以及进行战争的组织现在已成为民族生活的正常
职能。”[5]160匈奴民族“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
其俗,宽则随畜田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功以
侵伐,其天性也。”[2]3743他们人人自为“甲骑”,平
时为牧民,放牧打猎;战时则为士兵,冲锋陷阵。
在草原分散游牧的经济生活下,保护自己的畜产
免受损害,侵夺他人的财物补充己用,成为匈奴人
天然的一种生存方式。汉朝有些政治家说匈奴
“行盗侵驱,所以为业也,天性固然。”[1]2955“以盗
窃为务,行诈诸蛮夷。”[1]2923这些说法虽然有些夸
张和污蔑,但匈奴经常挑起战争,侵犯别国,掠夺
外民族的人口和牲畜,却是事实。“壮者食肥美,
老者饮食其余。贵壮健,贱老弱”,[2]3743也是匈奴
人为保存壮年人实力,抵御外敌,保护部落或部族
的生命财产而自然形成的一种生活习俗。正如汉
朝降臣中行说所说,匈奴“老弱不能斗,故以其肥
美饮食壮健者,盖以自为守卫,如此父子各得久相
保。”[1]2899由此可见,匈奴的“明以攻战为
事”[2]3760在普通平民的生活中同样表现明显。
  狩猎业在匈奴人的经济生活中也居于重要地
位。“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
为食。”[1]2879从小的狩猎生活和不断训练提高了
匈奴人的骑射技术、长途奔跑能力和野外生存能
力,为以后的实战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他们
能够很快地适应军事生活,成为合格的“甲骑”。
因此,匈奴人能够“急则人习骑射,宽则人乐无
事。”[1]2900
  匈奴骑兵不仅善于放牧游猎,而且有时还参
与农业生产。《汉书·匈奴传》记载:地节四年
(前66年),“匈奴怨诸国共击车师,遣左右大将
各万余骑屯田右地,欲以侵迫乌孙西域。”[2]3788同
书《西域传下》记载:昭帝时,乌孙公主上书,言
“匈奴发骑田车师,车师与匈奴为一,共侵乌
孙。”[2]3905又载:“昭帝时,匈奴复使四千骑田车
师。宣帝即位,遣五将将兵击匈奴,车师田者惊
去。”[2]3922由此可知,匈奴“甲骑”一方面要承担驻
防和作战任务,另一方面又要从事生产劳动,这在
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后方的供给压力。
  三、其他领域的军事化倾向
  法制体系的军事化明显。匈奴的法制体系很
不完善,法制设施也很不健全,没有专设的制定法
律的机构,更没有明确严密的法律条文,仍以历史
上形成的习惯法作为对人们有一定约束力的道德
规范。他们的法制意识很淡薄。军事与生产、生
活相结合的特性,易于将军法融入日常生活中,成
为约束人们行为的制约准则和惩戒标准。反之,
军法与习惯法的合用更加密切了军事活动与社会
其他活动的统一。冒顿单于当政之初,匈奴受到
东胡的不断挑衅,于是冒顿亲自上阵出征,并下令
“国中有后者斩”。[2]3750严酷军令的束压之下,匈
奴军队所向披靡,大破东胡。在攻战中,匈奴规
定,各兵士“斩首虏赐一卮酒,而所得卤获因以予
之,得人以为奴婢。”并且“战而扶舆死者,尽得死
者家财。”[1]2892因此,人人在作战中争先恐后,以
求能得到更多的俘获物。这种规定同时也促使了
家庭奴隶制的发展,各家庭中拥有奴隶进行生产
成为日益普遍的现象。匈奴的这些军纪、军法都
是本族内通行的法律准则,有社会法律的效力。
  宗教与军事的密不可分。匈奴人拜天地,祭
祖先,敬鬼神,这种宗教理念也体现在军事活动
中。单于一年三龙祠,每次都“祭天神”,“会诸
部、议国事。”[6]2944商定军政大事,打着神的旗号,
动员、组织部众。匈奴行军作战,常借助自然力
量,崇拜日月。“单于朝出营,拜日之始生,夕拜
月。”“举事而侯星月,月盛壮则攻战,月亏则退
兵。”[2]2892他们认为太阳给人们光亮和温暖,月盈
月亏昭示着战事成败。匈奴有“胡巫”,出兵必占
吉凶。匈奴人认为鬼神可以祸福于人,人亦可以
通过巫者将信息传达给鬼神,以巫术影响鬼神,既
可以驱邪避害,又可加害仇敌。汉军出兵讨伐匈
奴时,匈奴使胡巫将牛羊埋在汉军经过的各条陆
路和水路上,加以诅咒。又有“匈奴缚马前后足,
置城下,驰言:‘秦人,我匄若马’……缚马者,诅
军事也。”[2]3913“祠兵”则是匈奴人早先的一种习
俗,专为军队祈告平安和胜利。《汉书·匈奴传》
记卫律因嫉恨降将贰师将军李广利而串通胡巫,
装神弄鬼进谗言,称先单于发怒:“胡故时祠兵,
常言得贰师以社,今何故不用?”遂“屠贰师以
祠”,结果遭天谴:匈奴雨雪数月,“畜产死,人民
疫病,谷稼不熟”。[2]3781另外,匈奴人还信仰灵魂
不灭,重视人的躯体。认为人死后将如生前一样
的生活。因此约定“战而扶舆死者,尽得死者家
财。”[1]2892在西汉初,冒顿单于大发精锐部队围汉
高帝时,摆白、青、赤、黑四色骑于西、东、北、南四
个方向。有人说这是受了华夏五行说的影响。有
的人认为马色反映匈奴不同部落的方位,四色分
别代表白狄即白匈奴,青狄即青匈奴,赤狄即赤匈
奴和黑狄即黑匈奴。可见,匈奴的排兵布阵也是
与他们的宗教信仰有关的。
  四、对匈奴军事文化的基本认识
  从以上对匈奴军事状况所作的粗略梳理中,
我们可以形成以下认识。
  1.匈奴族的军事生活与其经济特点和生存环
境有密切的关系。匈奴人生活在一望无际的大草
原,放牧和打猎是他们主要的生产项目和日常活
动,牲畜则是他们主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宽广
的牧场,成群的马匹,种类多样的飞禽走兽,为匈
奴人骑马射箭的生活创造了天然的条件。因此,
他们因地制宜,组建了一批批的骑兵队伍,背弓负
箭,以精良的骑射技术驰骋沙场。由于匈奴人逐
水草而四处迁移,流动性特别强,没有固定的游牧
地、居住地,更无固守的城池可言。因此,他们的
军事作战也多以游击战为主,没有明确的攻守阵
地的概念,形势有利则强势进攻或肆意进犯,形势
不利则立刻撤退,四散逃窜。
  长期的草原游牧生活,使匈奴人善于野外作
业,他们的求生能力,适应能力,进攻性以及防御
和自我保护的能力都特别强。而且战争一般发生
在他们较为熟悉的塞外或边塞地区。因此,匈奴
军队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顽强战斗力,很少因为
地理条件的改变而出现强烈的不适应或因食物短
缺、疾病瘟疫导致大规模的溃败。
  2.匈奴的政治文化体现出明显的军事化痕
迹,军事攻略不仅是他们惯常的状态,而且作战的
随机性和机动性特别强。匈奴人在日常的游牧或
射猎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发生劫掠或者被劫掠的
情况。他们对战争既没有事先的充分准备,也没
有专门的防御措施,对战役不做详细的运筹和谋
划,对粮草供应,地形地势,敌我实力,利弊形势也
不做具体的探察和分析,一般是不宣而战,相遇则
战,以他们的主动侵犯引起的争战居多。但如果
针对性和目的性很明确,匈奴也会派兵驻防,如屯
田车师,侵逼乌孙。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出现。
  3.在强大的生存压力下,匈奴人的军事活动
又带有很强的功利性。与从事农业生产的汉人相
比,匈奴民族逐水草而居,对自然的依赖程度远远
高于农耕民族,这意味着他们的生存方式更加脆
弱,他们的文明更缺乏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能
力。[7]水旱、虫灾和恶劣的天气,都可以导致匈奴
生产的萎缩和人畜的大量伤亡。在基本靠天吃饭
的强大生存压力的驱使下,如何获得生活资料维
持生计,保护自己的财物不被侵夺,是他们要关心
的重要问题。我们无法也不能简单地以中原传统
的礼义观去衡量匈奴频繁侵犯汉境,劫掠物产的
行径。在匈奴人看来,生存才是第一要务和最高
原则,所以匈奴士兵可以为得到更多的俘获物和
俘虏而奋勇杀敌,可以为得到更多“死者家财”而
将战死的士兵扶回。而且他们出征的主要目的并
不是为攻城略地,而首先是为了掠取财物和人口。
征服其他民族最终也是为取得更多的贡赋和畜
产。因此,匈奴士兵的功利性是他们的生存本能
使然。
  4.从武器装备和战略战术方面而言,匈奴民
族也体现出优势与局限并存的特点。汉朝的一些
政治家和军事家对此都有一些评论。汉文帝时的
晁错对匈奴军事的优劣做出了明确的分析,他指
出,匈奴在具有“上下山阪,出入溪涧”自若、“险
道倾仄,且驰且射”自若和“风雨罢劳,饥渴不困”
三大优势的同时,又指明“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
骑,则匈奴之众易挠乱也;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则
匈奴之弓弗能格也;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
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弗能当也;材官驺发,矢
道同的,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下马地斗,
剑戟相接,去就相薄,则匈奴之足弗能给也,此中
国之长技也。”[2]2281武帝时,御史大夫韩安国云:
“匈奴负戎马足,怀鸟兽心,迁徙鸟集,难得而
制。”[2]2398“匈奴,轻疾悍亟之兵也,至如?风,去
如收电。”[2]2401主父偃也指出:“夫匈奴,兽聚而鸟
散,从之如搏景。”[2]2801昭帝时,《盐铁论》中记录
了大夫和文学的不同看法。大夫说:“匈奴无城
郭之守、沟池之固、修戟强弩之用、仓廪府库之积
……织柳为室,旃廗为盖,素弧骨镞,马不粟食。”
文学则认为:匈奴“虽无修戟强弩,戎马良弓。家
有其备,人有其用。一旦有急,贯弓上马而已。资
粮不见案首,而支数十日之食。因山谷为城郭,因
水草为食廪。”[8]156东汉顺帝时,大将军梁商也对
“戎狄之长短”作了精辟的分析:“良骑野合,交锋
接矢,决胜当时,戎狄之所长,而中国之所短也。
强弩乘城,坚营固守,以待其衰,中国之所长,而戎
狄之所短也。”[6]2961
  总之,基于匈奴的自然条件和畜牧经济,它的
军事方面表现出了强烈的游牧民族的特点,而这
些特点是与其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同样,匈
奴的军事活动又为它生产的发展、生活秩序的稳
定和生命财产的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 1982.
  [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 1962.
  [3]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M].北京: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 2001.
  [4]林W.匈奴历史年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 1984.
  [5]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马克
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6]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 1965.
  [7]高恒天.秦汉时代之匈奴道德生活[J].伦理学研
究, 2007, (5).
  [8]桓宽.盐铁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推荐一个免费教育教学资源下载网站-课件素材库 http://www.kjxy8.cn/caidown/ ,教案/论文/反思/说课/课件下载/课本插图/试题试卷/课件视频教程/课件制作素材等资源约20多万条,相关教育教学资源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找不到的!

匈奴(Hsiung-Nu或Xiongnu)人是来自蒙古大草原一带的游牧民族 的总称,兴起于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秦汉时期称雄塞北,公元前1世纪时被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等击溃,匈奴或内服(南匈奴)或西迁西域(北匈奴)。至公元89至91年时,北匈奴在南匈奴与汉朝军队的共同打击下接连大败,受北匈奴控制和奴役的部族或部落也纷纷乘机而起,脱离北匈奴的统治,北匈奴主被迫远走伊犁河流域、中亚、顿河以东与伏尔加河等地。其后,中国北方的鲜卑族强大起来,逐步占有匈奴故地,五六十万匈奴人遂‘皆自号鲜卑’,都成了鲜卑人。而鲜卑人以后绝大部分都融入了汉族.
  匈奴人非常熟于马背作战,并且善于使用长矛和弓箭。常常,他们一家大小带着成群的牧马和牲畜到处迁徙,寻找可以安身的新牧地。他们在军事上剽悍精练,全民皆兵。不过,他们之所以会发动一波波西迁的浪潮,是因为他们本身也受到其它民族的攻击和赶离的缘故。这个骨牌效应,让庞大的人口往西方涌进,在君士坦丁堡和东罗马帝国,甚至多瑙河与莱茵河地区,造成难以解决的问题。最后在公元476年,终于推翻了西罗马帝国。
  匈奴人一直在寻找他们的理想居所,后来就定居在东欧洲的匈牙利大平原上,以依傍提苏河的斯基特城为他们的大本营。由于他们需要非常辽广的草地,为马匹和牲畜提供足够的饲料,匈奴人就以结盟或征讨的手段,控制了大片的平原,范围从俄罗斯的乌克兰山地,横跨到法兰西的莱茵河。
  匈奴人是优秀的骑手,他们从孩童开始就接受训练,有些人更认为马镫是他们发明,因为它可以让骑手平握着枪俯下攻击,从而增加作战能力。他们的机动性高,可在一天之内多次替换马匹,好让他们不断前进,使敌人闻风丧胆。他们另一个利器就是复合弯弓,它比西方所使用的弓更胜一筹,可踩着马镫前后左右开弓。他们战术的特色就是令人震惊而且让人丧胆的闪电攻击。他们是一支轻骑部队,而其政治组织需要有一位强大的领袖,才能带领他们去达到目标。
  在阿提拉的统治期间,匈奴人的势力达到了巅峰。在公元433年,他就成为匈奴人的领袖,并开始往俄罗斯的南方和波斯,发动一连串的攻击。在两次重要的攻击中,造成极大的恐慌和破坏之后,他就接受了贡金,然后把注意力转往巴尔干。公元450年,西罗马帝国成了下一个目标,他带领10万大军,横过梅因斯北部的莱茵地区。在往前推进100里的途中,掠夺在今天法国北部许多的城镇。当阿提拉围攻奥尔良城的时候,罗马将军阿哀契乌斯,就率领由高卢人和罗马人所组成的军队对抗阿提拉。在最重要的萨隆一役,阿提拉虽被击败,但一息尚存。
  萨隆的战败被认为是史上至为关键的一场战役,因为基督教的信仰很可能就此在西欧消失,并且由亚洲的民族来统治这个地方。
  阿提拉后来入侵意大利,寻找新的掠夺目标。当他进入意大利之后,很多难民纷纷往沿岸的岛屿逃难,根据过去的说法,威尼斯就是由这些难民所建立。尽管罗马的力量已经衰败,而且他们的重要部队仍然在高卢,但由于匈奴人在意大利征战连连,再加上疾病和饥饿,使得他们的力量也同时衰退。在一场十分重要的会议中,阿提拉与教皇李奥一世会谈,并同意撤退。
  阿提拉在公元453年逝世之后,因为没有一位强大的领袖能够统一匈奴各部落,匈奴帝国也就随之瓦解。帝国所统治的民族起来反抗,匈奴的各部落之间为了争夺领导权,时有冲突发生。最后,他们终于消散在另一波由亚伐人主导的入侵浪潮之中,也同时在历史的舞台上消失


谁给我自己写的关于匈奴的论文
至公元89至91年时,北匈奴在南匈奴与汉朝军队的共同打击下接连大败,受北匈奴控制和奴役的部族或部落也纷纷乘机而起,脱离北匈奴的统治,北匈奴主被迫远走伊犁河流域、中亚、顿河以东与伏尔加河等地。其后,中国北方的鲜卑族强大起来,逐步占有匈奴故地,五六十万匈奴人遂‘皆自号鲜卑’,都成了鲜卑人。而鲜卑人以后...

匈奴简介
三兄弟为了自己的最大利益而相互争斗,而不是将帝国的利益放在首位。每个兄弟都声称自己拥有一个地区,其中的人民是他们自己的,正如约旦内斯所写的那样,“当格皮达族的国王阿尔达里克得知这一点时,他变得愤怒,因为许多国家被当作最卑鄙的奴隶对待,并且是第一个起来反对阿提拉的儿子们的人”(125)。Ardaric 在公元 454...

匈奴全传(一):匈奴的起源与兴起
写完这句话后,《史记》就没有再介绍匈奴,转而开始介绍自夏朝开始,华夏北方和西方的游牧群体(比如戎、狄、翟、胡等)与中原各诸侯的交集,因为这些记载不一定都是关于匈奴的(例如,夏朝衰败后,周朝始祖公刘及后来的古公亶父与戎狄的记录、申侯联合西戎灭西周、齐桓公助燕伐北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等等),所以不一一...

谁给我讲一下匈奴和鲜卑的历史啊?
1. 华夏文化文明史始于商周时期,关于夏朝的存在,史学界目前尚无定论。要谈及游牧民族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的两大势力,即“匈奴”和“东胡”。2. 匈奴势力在当时迅速崛起,几乎消灭了整个东胡。东胡势力范围逐渐缩小,被挤压到东北地区,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被称为“鲜卑”,另一部分为“...

匈奴的诗句匈奴的诗句是什么
匈奴的诗句有:既至匈奴,甘向匈奴作妇翁。匈奴的诗句有:会武等至匈奴,既至匈奴。注音是:ㄒㄩㄥㄋㄨ_。结构是:匈(半包围结构)奴(左右结构)。词性是:名词。拼音是:xiōngnú。匈奴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匈奴Xiōngnú。...

一个关于匈奴的历史问题
匈奴帝国的内战,给了被奴役民族以机会,454年,东哥特、吉皮底人组成联军,在匈牙利打败了匈奴,从此,匈奴人被迫又退回了南俄罗斯草原。在461年,阿提拉的一个儿子妄图重建匈奴帝国,发动了对多瑙河流域的东哥特人战争,遭到失败。468年,他又发动了对东罗马帝国的战争,结果自己战死沙场,从此匈奴人逐渐沉寂了下去,直至...

关于征服匈奴诗句
1. 含有匈奴的诗句 满江红·写怀 【作者】岳飞 【朝代】宋代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

关于抵抗匈奴的诗句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杨尘沙。 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 鼙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

高分求有关匈奴的问题!!!
南迁内地的匈奴人在西晋末年叛乱消灭了西晋,国号汉,开始黄河流域长达数百年的民族融合(匈奴、羌、鲜卑、羝、羯五大少数民族先后统治中原),匈奴人在这次融合中荡然无存,被鲜卑人、汉人同化。西迁欧洲的匈奴人在匈牙利一带定居,和当地人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匈奴在历史上彻底消失了。不过你我...

匈奴的造句匈奴的造句是什么
匈奴的造句有:次日,白登山东南角上,匈奴军忽然往两翼后撤,是时天降大雾,汉军以强驽两面射住,刘邦带同群臣,趁势冲出重围,往平城而去。整个冠饰展制作包括锤、镌镂、抽丝、编索、镶嵌等多种工艺,足以代表战国晚期匈奴王室金细工艺的技术水平和艺术造诣。结构是:匈(半包围结构)奴(左右结构)。

广东省15074259010: 关于张骞的小论文啊、、、、、、跪求...........一百字就行啊、、、、、 -
革邵抗脑: 张骞曾多次出使西域.他不畏艰险,在面对匈奴人的威逼利诱时他毫不妥协.他被匈奴人捉住在匈奴呆了十年之久,但他从没有忘记过自己的使命,从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志向.丝绸之路能开辟,张骞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不畏艰险,坚定自己的信念,不像困难妥协的品质永远激励着后人.

广东省15074259010: 求一篇300字关于汉武帝的小论文,好一点的!急急急急~~ -
革邵抗脑: 作为一位千古帝王,伟其大功绩有两桩,一是解除了匈奴威胁,二是打通了与西方世界的联系.前者稳定了边疆的治安,巩固了政权;后者促进了汉与外部的联系.武帝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积极措施:统一货币,盐铁收归,平抑物价,独尊儒术等等.为汉的大一统和繁荣奠定了基础.然而武帝也有其过失,汉武帝晚期由于连年对匈奴和西域用兵,并由于举行封禅,祀神求仙,挥霍无度,加以徭役加重,致使大量破产流亡.汉武帝时代,西汉盛极而衰,由于连年的战争,使得文景之治时积攒下来的财富消耗一空.我们在评价武帝的时候,也要从其功过中得到教训,正视这位千古帝王的功绩与过失.

广东省15074259010: 急!急!急!急!!!在我国历史上,匈奴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请你查阅相关资料,找一找这个民族在我国历史上做出了那些贡献?今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 -
革邵抗脑: 汉高祖刘邦为了稳定北方边疆,便采取刘敬的“和亲”建议,将刘氏宗室之女冒充为公主,下嫁冒顿单于为于阏(即王后),并与冒顿约为兄弟,化干戈为玉帛.从此奠定了匈奴和汉族两族人民和睦友好的基础,也为后来匈奴刘氏的产生打下了契机. 匈奴族,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南迁,和汉族融合,很大一部分归到汉族.还有的保持自己的传统,是后来蒙古的族的祖先.

广东省15074259010: 谁能告诉我中国古代史上名医以及他们的著作中有关于化学的知识?我要写一篇化学历史的论文,打算从我国古代名医以及他们的著作中有关的化学知识来验... -
革邵抗脑:[答案] 本草纲目.矿物药的章节.药书有矿物药的你都可以看,阅读量巨大,文言及古代化学组织称谓你都要知道才能入手.加油

广东省15074259010: 有谁可以给我中国民族的资料??? -
革邵抗脑: 一、中华民族的历史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我们祖国的土地上,共同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贡献自己的才...

广东省15074259010: “我眼中的 -- ”为题,写五篇小论文.人物分别是:秦始皇、汉武帝、张骞、王昭君、孝文帝要求史论结合150字 -
革邵抗脑: 秦始皇过大于功,但是结束了群雄纷争,建立了第一个封建国家;汉武帝功大于过,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但也...

广东省15074259010: 北匈奴西迁的历史分析 -
革邵抗脑: 顿河以东、里海以北 大约在公元290年左右,北匈奴出现在顿河以东的阿兰国,这段历史在我国《北史.西域传》和罗马帝国的《历史》中,都有过记载.北匈奴杀死了阿兰国国王,彻底征服了阿兰国. 顿河以西、多瑙河以东 凭借着在阿兰国的...

广东省15074259010: 匈牙利是不是匈奴人的后裔小论文 -
革邵抗脑: 是,匈牙利人的名字跟亚洲人一样,姓在前名在后,这点个欧洲人不同.而且匈牙利首都广场有个雕像,有好几百年历史了,是匈牙利人的祖先,而这个雕像的面部特征是蒙古利亚人种的特征.

广东省15074259010: 求一篇关于"长城"的小论文(历史作业) -
革邵抗脑: 长城的主体工程是绵延万里的高大城墙,大都建在山岭最高处,沿着山脊把蜿蜒无尽的山势勾画出清晰的轮廓,塑造出奔腾飞跃、气势磅礴的巨龙,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万里城墙上,分布着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烽火台,...

广东省15074259010: 要写关于汉武帝的历史小论文,题目的范围不要太大了.另外,评价历史人物自然要从两方面,我的文中有提到张骞出西域,反击匈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革邵抗脑:[答案] 千秋功过说汉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