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散文好在何处???

作者&投稿:秦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朱自清的散文好在那里?~

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

朱自清还有另一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及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即使不许要太多的笔墨,也可以将人物也得栩栩如生,环境烘托得恰倒好处。寥寥几笔就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将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文学魅力不是笔墨所能睥睨的,是文学史上一大奇才!

“思不出其位”———朱自清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毛泽东
提起民国时期的散文创作,不能不提起朱自清,他的散文以朴实、细腻、清新的风格著称,被称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
朱自清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的一个小官吏家庭,本名自华,号实秋,后来投考北京大学的本科,才改名自清,号佩弦。朱自清自小接受私塾教育,而且受到士大夫家庭的影响,逐渐养成了“整饬而温和、庄重而矜持”的性格。上大学之后,动荡时代的暴风骤雨冲开了他的心扉,四年哲学的学习培养了他剖析现实社会的敏锐的洞察力。所以,这决定了他不可能像隐士一样消沉遁世,当面对社会的污浊、现实的丑恶的时候,他迸发出了强烈的愤世嫉俗的不平之鸣。因此,他的挚友们称他为“积极的狷者”,狷介自守是指士大夫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性格。朱自清一生的经历和作品创作都反映了他的这种个性。
“五四运动”爆发时,朱自清正在读书,他响应新文化运动的号召,写了一些新诗;他的诗直面人生,风格伶俐明朗,收入诗文合集《踪迹》中。后来,他谦称自己诗情枯竭,开始转向散文写作,其实,他是用散文这种更加闳宽大度的文学手段来更加缜密地描绘社会人生,更加酣畅地抒诉内心起伏的情感。这段时间的散文有着突出的成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阿河》、《白采》、《荷塘月色》、《匆匆》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们代表着朱自清散文的风格和特色。
“真挚朴实”是朱自清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朱自清为人正直、淳朴,他的文章也散发出率真的气息。朱自清有许多记人记事的作品,大多写亲友的交往,家庭的琐事,这些平凡无奇的小事在朱自清朴实无华的笔下真实感人,催人泪下。比如,《背影》里的父亲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在为“我”买桔子回来过铁道的时候,“他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那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普通的老人的背影,不知道感动了多少做儿女的人。《儿女》里寥寥数笔就将小儿女天真可爱的憨态展现出来,表现了一个父亲在感叹生活艰辛同时的欣慰和乐观。《给亡妇》是纪念早逝的妻子的,作者用极其平实的语言回忆了妻子为家庭任劳任怨的一桩桩小事,怀念之情溢于纸面。类似的篇章还有很多,它们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正如文学史家赵景深所说:“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诚然,作者很少直抒胸臆,而只是用生活中的细节来表现“只为家贫成聚散”的窘苦处境和当时灰暗社会的日暮途穷。
“细腻清秀,情致盎然”是朱自清散文的另一个特点,主要表现在他的描写文中。朱自清对景物观察细致,描写入微,而且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将情感和景物交织揉合在一起,使读者身临其境,产生心灵的共鸣。秦淮河的素月、灯影、碧波以及小船上坐着的歌伎,让人追思六朝金粉画舫凌波的繁华,然而“历史的重载”又引起作者对沦落风尘的歌女的深切同情,“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荷塘月色》描绘的是一幅错落有致的水墨画,在朦胧清幽的月光下,荷花绽放,荷叶田田,流水脉脉,作者暂时抛开了俗世的烦恼,享受着独处的自由和宁静,但是内心深处郁结的激愤却终究是无法排解的;《匆匆》是一篇令人警醒的小品:“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这样的话语让人悚然惊栗,激励人们珍惜光阴、热爱生命。此外,朱自清笔下醉人的梅雨潭的绿、烂漫的春色、如影如幻的白水漈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27年大革命失败,社会矛盾、民族矛盾进一步恶化。“四·一二”大屠杀给朱自清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他的思想和创作发生了很大的转折,他的作品不再限于有关日常生活的抒情小品,而转向了抨击现实丑恶的杂文。这些杂文高扬着战斗的旗帜,反抗压迫,追求民主,冷峻论世,标志着朱自清散文创作进入了新阶段。1940年,朱自清在成都目睹饥民哄抢米仓,于是愤然写下了《论吃饭》一文,犀利地指责当权者无视人民的温饱,支持人们为维护自己的天赋人权而斗争。他说:“这集体的行动是压不下也打不散的,直到大家有饭吃的那一天。”“没饭吃会饿死,严刑峻罚大不了也只是个死;这是一群人,群就是力量:谁怕谁!”体现出不畏强暴的一身豪气。《论气节》也是朱自清散文中的上品,他精辟分析了“气”、“节”二字,指出“五四”以来的青年的“气”和“节”,实际上就是“正义感”,“这是他们新的做人的尺度”。毛泽东这样评价朱自清:“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一个“狷者”的浩然正气由此可见。《动乱时代》、《论青年》、《论书生的酸气》等也是他的代表作,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朱自清已经突破了前期散文的细腻柔婉,而是选择了杂文这种跟“真的暗夜”进行“肉搏”的利刃,用激情洋溢的笔调直抒情怀、笑骂人生。
纵观朱自清的一生,由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到一位勇敢的民主斗士,展现出高尚的“狷者”风范。他创作的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许,他的好朋友杨振声的这段话是对朱自清一生的性情和成就的最好概括:“我觉得朱先生的性情造成他散文的风格。……他文如其人,风华是从朴素出来,幽默是从忠厚出来,腴厚是从平淡出来。他的散文,确实给我们开出一条平坦大道,这条道将永久领导我们自迩以至远,自卑以升高。”

形散神不散

自然

清秀,隽永,耐人寻味…………………………


朱自清的散文好在何处???
提起民国时期的散文创作,不能不提起朱自清,他的散文以朴实、细腻、清新的风格著称,被称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朱自清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的一个小官吏家庭,本名自华,号实秋,后来投考北京大学的本科,才改名自清,号佩弦。朱自清自小接受私塾教育,而且受到士大夫家庭的影响,逐渐养成了“整饬而...

朱自清的散文好在何处???
提起民国时期的散文创作,人们自然会想起朱自清,他的作品以朴实、细腻、清新的风格闻名,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朱自清,原名自华,号实秋,后在北京大学本科考试中改名为自清,号佩弦。他从小接受私塾教育,士大夫家庭的影响使他养成了“整饬而温和、庄重而矜持”的性格。大学期间,时代的动荡和...

朱自清散文的主要风格特点
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从清秀隽永到质朴腴厚再到激进深邃,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郁达夫在《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

牛年十一:读朱自清《荷塘月色》领略散文的建筑美、音乐美与绘画美...
同时,散文的建筑美不是独立的,作者通过文字精准生动的表达,将绘画手法、音乐融合在一起,互相成就,从而堆叠成一幅生动的荷塘月色。四、“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最大特点,其文字底下蕴含的意义、作者的“神”,才是文章灵魂所在。理解朱自清结合作者当时的历史背景解读,毕竟我们并不处在同一个时代。

匆匆 朱自清 本文美在何处
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朱自清散文读书心得
由起初觉得这只是篇游记性的散文到后来的带有爱国色彩的散文。其中的过度是非常值得回味与品味的。这就是朱自清散文吸引我的地方。耐回味,丰富的情感。这就是朱自清散文的魅力之处。 然而使我更加喜欢朱自清的散文,则是由《背影》引出的。《背影》相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十分熟悉的。这就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这...

慧者心自清:朱自清笔下的人生风骨内容简介
其中,《背影》、《荷塘月色》以及《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更是广受读者喜爱,它们不仅蕴含着自然之美和人情的温润,更鲜明地体现了朱自清内心深处的正直和坚韧。他的文字如同一股清流,流淌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道德的坚定坚守,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他独特的“慧者自清”的人生哲学。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朱自清散文集》中的文章,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回味无穷的美酒。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散文就是《背影》,读得时候差一点就悄然落泪,这篇散文通过描写父亲送儿子远行的一幕,表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父亲那背影真让人心痛啊,在晚霞的照影下,父亲为即将远程的儿子买橘子这件感人的事,让大家看的清...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取材广泛,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1 一次读书活动,让我有机会接触朱自清的散文。我对朱自清的初次了解是通过《背影》这篇文章开始的,之后又在...

《匆匆》的作者简介,急求
1、《匆匆》的作者朱自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 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背影》、《春》、《梅雨潭的绿》、《荷塘月色》。2、《匆匆》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

白银市19172058476: 朱自清的散文好在那里? -
漳须德宝: 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

白银市19172058476: 朱自清的散文好在何处??? -
漳须德宝: 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白银市19172058476: 朱自清散文的魅力在哪里? -
漳须德宝: 他的散文得到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至今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许多评论者和读者高度评价朱自清散文的成就,以及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但常常忽略了朱自清散文最能打动读者、最具魅力的根由,恰恰是作者高尚完美的人格特质.

白银市19172058476: 朱自清的散文有怎样的特点 -
漳须德宝: (1)抒情的委婉细腻美:①情是朱自清散文的根基,是其作品内在联系的纽带;②不粉饰,不渲染,以平易的叙述寄寓深情厚意. 将自己真挚深厚的感情注入作品,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作品中,多表现父子之情、夫妇之情、儿女之情等,或温厚...

白银市19172058476: 朱自清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漳须德宝: 朱自清的散文清新、朴实、优美,风格独特,自成一体,许多作品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这些作品细腻华美、婉转清新,从内容到形式都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一股清新的风气,也成为后代语文教学课本历久不衰的范本.纵观朱自清的散文风格,...

白银市19172058476: 朱自清的散文为什么能写的那么好?有什么秘诀吗?比如他的《匆匆》 -
漳须德宝: 老朱是散文家,诗人并举的奇才.文中有诗,诗中有景,景中生情,这样的行文当然美不胜收.秘诀在于天赋,捷径存于书海遨游.

白银市19172058476: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
漳须德宝: 先生是我国的散文大师,他的散文在散文百花园中独放异彩,其魅力令读者久久不能释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继承了古代文学作品讲究音乐美的传统,他的每一篇散文,都是优美的乐曲,诵读起来都如行云流水一般,或一咏三叹,或回环往复...

白银市19172058476: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字数在200字左右 -
漳须德宝: 朱自清的散文特点: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

白银市19172058476: 朱自清的散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
漳须德宝: 朱自清的散文,在语言上的特点有:他的散文语言清丽朴素,形象生动,意境优美,用词准确,善于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多用叠词,富有音韵美.在他的散文中能够将古典诗词的风格融入其中,写景抒情,这是现代散文家绝少有的独特现象,他用语言塑造了美的人生.当然,这种人生适合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的,所以散文附着上了个人的浓厚色彩.从色彩上看,不同心境下的散文,表现出不同的色彩,或为明丽,或为灰暗,也许就是先生的不同的人生际遇.散文主要是从修辞多样,用词灵活;景语为情语;朴素又创新;口语化程度高;深刻的阅历烙印;鲜明的个性特征等六个方面来论述他散文的语言艺术特色.

白银市19172058476: 文学作品《绿》好在哪里 -
漳须德宝: 朱自清的散文就是这样,纯正朴实的风格,漂亮缜密的笔法,富有美的特质的语言,加上散发着诗意的意境,总能让人亲近,让人沉迷.《绿》就是其中典型的一篇.借自然抒发情怀,用山水诉说性情,在这人性的抒发和诉说中,《绿》贴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