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蒙古族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

作者&投稿:祢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朝时期,蒙古族在统治者当中是什么地位?权力大吗?~

您好哦 顶级地位 独断专权 杀死几千万汉人了已经 望采纳
蒙古族(西里尔字母:Монгол үндэстэн),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而且音乐、舞蹈也在艺术上居于相对显赫的地位 。《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被称为蒙古族的三大历史巨著,其中《蒙古秘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的三大史诗之一。

因为清朝有满蒙联姻的传统。
满蒙联姻是清朝三大国策之一,清代入主中原的满族,与边区的蒙古族,保持了三个世纪的通婚,建立了世代姻亲关系。也正是这种姻亲关系,对中国北方这两大民族的长期和好、对清廷统辖与治理边疆蒙古地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计入关前后的整个清朝,满蒙联姻达586次,入关前联姻的32年间,为84次,入关後的268年间,为502次。这总计586次的通婚,满族皇家出嫁给蒙古的女子(包括皇女公主及其他宗女格格)多达430名,其中入关前27名,入关後403名。

扩展资料
清廷出嫁蒙古的宗女,绝大多数与皇帝并不见面,还有一部分是满蒙王公间自行结亲,乾隆以后嫁与蒙古的公主也不入居蒙古,都不存在皇帝让出嫁女监视蒙古之事。
清入关后入居蒙古的公主,都是嫁入与清廷关系密近的部落。从史事及情理上分析,都看不出清帝有将公主、宗女等出嫁以监视蒙古王公的意图。
而且自行通婚在满蒙联姻史上始终存在,清初较少,乾隆以后逐渐增多,嘉道以后成为主流。其中,既有满族宗室王公与蒙古王公的自行结亲,也有皇族之外的满洲旗人与蒙古的结亲。前述满洲旗人与蒙古的结亲均属自行通婚,因为清廷并没有制定将满洲旗人与蒙古指婚的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满蒙联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满蒙联姻:皇帝指婚有监视蒙古王公之意?

额尔古纳河畔是蒙古族的历史摇篮。“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逐渐统一各部落后才演变成了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大约在公元7世纪,蒙古部从额尔古纳河流域开始向西部蒙古草原迁移。12世纪时,这部分人繁衍子孙氏族分出了乞颜、扎答兰、泰赤乌等许多部落,散布在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当时在蒙古草原和贝加尔湖周围的森林地带,还有塔塔儿、翁吉刺、蔑儿乞、斡亦刺、克烈、汪古诸部。13世纪初,蒙古部首领铁木真征服统一了蒙古地区的诸部后,逐渐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1206年铁木真称汗,号成吉思,建立了蒙古贵族政权——蒙古国。从此,中国北方第一次出现了统一各部落而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蒙古族首领成吉思汗建立政权后,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活动。1211—1260年先后灭西夏和金,版图扩展到中亚、南俄。忽必烈继汗位后,迁都至燕京(今北京市),并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全国,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版图,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1368年元朝灭亡。后来明朝在辽东西部、漠南南部、甘肃北部和哈密一带先后设置了蒙古卫所20多处,各卫所长官都是由蒙古封建领主担任。15世纪初,漠西蒙古瓦刺部和东部蒙古的鞑靼部先后向明朝称臣纳贡,建立了臣属关系。明未,女真建立后金政权。636年后金改为清,漠南蒙古各部封建主,也先后被清朝征服。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人关统一全国,直到1757年平定准噶尔部落。至此蒙古族完全置于清朝的统治之下。清朝为了加强对蒙古族的统治,在重新调整蒙古原来的大小封建领主的基础上,参照满族的八旗制度,在蒙古族地区建立了盟旗制度。颁布了以盟旗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诏令,强化和发展了蒙古的封建制度。清朝对蒙古族统治的加强,有效地制止了封建割据和战争,使蒙古族社会获得了近200年的稳定,畜牧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元代以来,蒙古族在祖国许多科学文化领域做出了贡献。如13世纪中叶写成的蒙古族重要历史、文学名著《蒙古秘史》和清代的著名文学作品《一层楼》等。在医学、历算、数学等方面蒙古族也有重要贡献。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蒙古族人民积极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那时驻防在东南沿海蒙古八旗官兵与各族军民奋起抗敌。1841年10月蒙古族爱国将领裕谦指挥三镇将士在浙江定海奋战六昼夜,以身殉国。次年4月英军进犯乍浦,守军7000人英勇反击,其中有蒙古八旗官兵800余人参战,蒙古官兵牺牲200余人。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当英军入侵渤海湾时,内蒙古东三盟和察哈尔旗蒙古士兵5000人,奉调天津海口防守。蒙古各地捐献大量马匹、银两支援前线。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僧格林沁亲王奉命从内蒙古各盟征调蒙古骑兵参战。在大沽口的三次保卫战和八里桥之战中英勇抗击侵略者,其中有4000余名蒙古骑兵参战的第二次大沽口保卫战中,打沉敌舰5艘,击伤6艘,打死打伤英法侵略军592人,获得胜利。 在第三次大沽口保卫战中,蒙古族爱国将领乐善率千余官兵坚守炮台,拼死抵抗,全部为国捐躯。在保卫北京的八里桥之战中;从卓素图盟、昭乌达盟、哲里木盟和察哈尔调集4000蒙古骑兵穿插奋战,毙伤敌军1000余人。蒙古骑兵也有很大牺牲;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蒙古骑兵以弓箭、马刀抗击了敌方的洋枪洋炮,在中国近代史上写出了爱国爱民的悲壮诗篇。1900年前后与义和团运动相呼应的遍布东西部各盟旗的反教斗争,从1858年伊克昭盟的“独贵龙”运动起到辛亥革命前夕规模较大的反封建赋役、反垦、夺地的斗争共有10多次。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蒙古族的知识分子和上层人士,积极参加了辛亥革命,以谋求蒙古族的自由解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蒙古族的革命斗争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以乌兰夫等同志为代表的蒙古族先进分子加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内蒙古的革命,同国民党反动派、日本帝国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解放战争中蒙古族骑兵英勇作战,歼灭敌军2万余人,缴获战马2万多匹和枪支l万多件,为民族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47年5月1日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实现了蒙古民族的新的历史转折。内蒙古是实行区域自治的省一级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一个自治区。
历史上,满族的社会形态经历了几个阶段。

十六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初时,满族的直系祖先女真人,当时分为三大部,其中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处于奴隶制社会,发展较缓慢的东海女真其社会形态仍处于原始公社氏族部落时期。

满族进入辽沈地区后,由于一系列政治、经济的变革,其社会形态开始向封建社会转化。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之后由于承袭了明朝全部封建法制和政权模式,满族社会完全进入封建社会。留在关外的满族有的则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鸦片战争爆发之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9年,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满族人民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中,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满族的社会政治在中国历史上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1616年,建州女真(满族的前身)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在赫图阿拉(辽宁新寅县老城)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这是奴隶主的政权。八旗制度是其基本的政治制度。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标志着后金政权的进一步巩固与扩大。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几乎承袭了明朝全部封建法制和政治制度。

满清入关后,为了扩大和巩固政治经济上的封建特权,清王朝制定了一系列以民族压迫形式表现出来的阶级压迫政策。一方面,满清贵族掌握军政大权,在政治上处于极其优越的地位;另一方面,满清统治者相继推行了剃发、易服、投充和逃入法等民族压迫和奴役政策。当时的社会矛盾是以阶级矛盾为实质的民族矛盾。从康熙年间开始,由于满清统治者进行了许多改革,社会主要矛盾才趋于缓和。

从康熙初年到鸦片战争以前,满清政府通过平等三藩与准噶尔部贵族分裂集团,以及统一台湾等国内战争,实现了全国的统一,通过历次制止外国侵略的自卫战争,巩固了中国的边疆。又根据各地区不同情况,进行了一系列地方行政制席的改革,其中包括对西南各省进行的大规模的“改土归流”,确定了对全国各地区由中央直接派员进行管辖而又适合各地特点的地方行政制度,对巩固和确立中国统一和领土完整起到了关键作用。

由于满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的外交政策,再加上封建专制王朝政治上的腐败,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中国已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鸦片战争之后,清廷被迫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满清政权开始了衰落的过程。满族中的一些开明人士及中下级官员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开始进行政治上的变革。1898年,光绪帝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性质的政治纲领,力图变法维新,但是受到以清太后叶赫拉那氏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和破坏,最终失败。

1911年,满清王朝被辛亥革命推翻。

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利用满清废帝光绪,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东北沦为殖民地。

1949年,新中国成立。满族人民成为中华民族中平等的一员。在“民主、平等和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下,满族人民的政治权利得到保障。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满族的聚居区建立了自治县、自治乡,让满族人民行使自治权。通过民主选举,满族人民同其他各族人民代表一起,共同参与国事,行使管理国家大事的权力。

满族入关前与蒙古族友好往来亲如一族
满清许多皇族为蒙古人
孝庄太后就是

满清入关并不代表少数民族利益,在满清二百多年的统治下,少数民族同样生活在空前黑暗中,满清对于准格尔部族的斩尽杀绝都是历史罕见的种族灭绝行为,对回族的种族歧视,对西南苗民屠杀都是空前的。就连视为“亲兄弟”的蒙古族,也用羁縻政策进行削弱。据《冯玉祥回忆录》记载:“蒙古本有一千二百万人。在满清长期统治之后,今已减少至五十万人。满清利用喇嘛教以统治蒙古人民,凡有兄弟八人者,七人须当喇嘛;兄弟五人者,四人须当喇嘛;仅有一人可为娶妻生子的平民。……女子没有充当喇嘛的福气,但又难找得相当的配偶,于是都做了内地人泄欲的对象。事实上形成一个乱交的社会。同时男女卫生都不讲究,染上淋病、梅毒以后,惟有听其自然。……若任其继续存在,马上就会有灭绝种族的危险!”

满清为了维护满洲人的利益将全国分而治之。满清采用“多元式统治”,“分区隔离”。全国分为满、汉、蒙、藏、维五区,区区隔离,特别是防备汉人到其他四区,防止汉人和其他四区有人员往来,在满清衰败前,汉官都是不能涉及其他四区事务的,满清是名副其实的“帝国主义”统治。实行的是“征服殖民地”政策。说满清促进了民族融合是无视历史事实。

其实清朝也就是为了让蒙古人停止反抗并协助镇压汉族才摆出一副提高蒙古族地位的架势的,对蒙古的统治,实质上是非常残酷的,在清朝蒙古族人口锐减,素质降低,在这些政策中受益的只有部分贵族。

简单来说,就像我们中国,容纳所有民族一样,清朝的满洲人和蒙古人简直是亲如一家。

蒙古族在清朝的地位很高 前清皇族 都必须得学习满语和蒙语
满族和蒙古族通婚 加强互相的联系 清朝历代都重视跟蒙古的关系


元朝为何将民众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等人?
蒙古族在元朝社会中被列为第一等,被称为“国姓”,色目人紧随其后,为第二等,主要包括西域的钦察、唐兀、畏兀儿、回回等民族。汉人列为第三等,包括金朝旧地的汉、契丹、女真等以及云南、四川的征服地区,东北的高丽人也被归入此列。南人则被贬为第四等,指的是南宋被征服地区的居民,常被蒙...

元朝的时候分为哪四种人
指淮河以北原金国境内的汉、契丹、女真等族以及较晚被蒙古征服的、四川、云南(大理)人,东北的高丽人也算为汉人。4、四等南人 指最后被蒙古征服的原南宋境内各族(淮河以南不含四川地区的人民)。他们社会地位最低,生活最穷苦,受到多重压迫和歧视。

蒙古族的地理环境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

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和居住地
1、居住地 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2、风俗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

有关蒙古族的资料
起源: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生活方式: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民族图腾:...

在辽和金统治时期,蒙古族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
在辽和金统治时期,蒙古族进入奴隶社会。当时,蒙古族分为许多大小部落。各部落的首领为了掠夺牲畜、牧地和奴隶,经常进行战争,使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在这样的情形下,结束战乱,统一各部,已经成为蒙古各部人民的共同愿望。

清朝蒙古族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
我知道清朝从后金建立开始就和蒙古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清朝入关之后很多蒙古人也被纳入八旗封为贵族,联姻关系也很多,比如康熙祖母孝庄太皇太后,顺治的两位皇后,同治帝皇后阿鲁特氏都是蒙古族人。当然有关这方面的一些具体情况史书并未详细介绍,我很想知道清朝时期的蒙古人社会地位和生活情况具体如何,可不可以给我一个...

蒙古族的居住地区、风土人情、民俗习惯都有什么?
1、白月节 白月节(白节),蒙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尔,日期与中国藏历年相同,节日习俗和汉族的春节相似,是蒙古国民间最隆重的节日。1988年12月,蒙古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团决定,白月为全民节日。2、国庆节 国庆节为7月11日。1921年7月10日,蒙古人民党在库伦(今乌兰巴托)成立君主立宪政府,后将...

元代文人的社会地位和处境?
元代文人在朝廷地位不高,但是在社区地位还是挺高的,蒙古人一般不管事,只要交了税,你们爱干啥干啥,读书人本来就少,那就备受推从了,到了明代,读书人的地位那就更一步提高了。

蒙古族起源
在蒙古民族的真正族源问题上,现代、当代多数学者认为蒙古族出自东胡。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的大小部落的总称。据《史记》记载:“在匈奴东,故曰东胡。”公元前5至前3世纪,东胡各部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各部落过着“俗随水草,居无常处”的生活。

桃城区18495566508: 关于清代蒙古史 -
宇豪葛根:呵呵,这种问题··还是有点积分才能吸引人的哈···毕竟要查资料,很麻烦的哦··· 一、封禁政策: 清朝统治者从分散蒙古的力量,把他们鼓励起来的目的出发,对归附和被征服的蒙古各部一...

桃城区18495566508: 满清为什么不灭了蒙古报祖先灭国之仇 -
宇豪葛根: 因为在最初,蒙古,尤其是喀尔喀蒙古(外蒙古),和女真结盟,共同打败了当时颇有实力的林丹汗,为满清后来的崛起与入关奠定了基础.自始至终,蒙古都和满清关系良好. 而汉族对满清蔑视,在满清入关过程中激烈反抗.因而在清朝,蒙古人的地位自然要比汉人高.

桃城区18495566508: 有关蒙古人的历史 -
宇豪葛根:[答案] 蒙古族的起源 根据《史记》记载,蒙古部落最初只包括捏古斯和乞颜两个氏族,他们被其他突厥部落打败后只剩下两男两女,他们逃到了额尔古涅昆(额尔古纳河畔山岭)一带居住下来,公元8世纪,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不得不外迁徙,这时已...

桃城区18495566508: 清朝的时候蒙古人还有没有虐待汉人?
宇豪葛根: 1首先元朝时虽然蒙古族得到大规模繁衍!但是向对于汉族还是少数!2元朝灭亡后大部分的蒙古族退居关外,蒙古族内部也产生了一些变化,分裂的现象也让他们力量进一步减少.3清朝建立以前与蒙古是合作的关系,像孝庄就是蒙古族,蒙古族也被分成了8旗,因此蒙古的地位也不低,相对于大部分的汉族较早投靠满族的人也被统分为汉8旗.4清朝建立后统治者将一些汉族作为包衣分给八旗做奴隶,再加上一些犯了法的汉人被发配给八旗做奴隶,因此还是存在一些虐待现象.总体来说虽然存在虐待现象但是较元朝而言已经不算什么.

桃城区18495566508: 清朝蒙古 蒙古为什么打不过清朝 -
宇豪葛根: 清和明时期对待蒙古政策不同,所以效果也不同.清是游牧民族,跟蒙古一样,善于骑射用兵.最关键的是清很早就开始跟蒙联姻,如清朝有名的孝庄太后,她就是蒙古人,是相互联姻结成了血脉.如皇帝的女儿嫁给蒙古的王子,这样通过联姻团结了蒙古贵族,所以清统治时期是没有来自蒙古势力的干扰的.而且在后期又将蒙古编入八旗,设立蒙古八旗,同女真平等对待,说白了都是一家人,就不会再有外族想改朝换代的问题了.

桃城区18495566508: 清朝与蒙古族关系 -
宇豪葛根: 采取怀柔政策,以德服人.经常接见各少数名族上层人物.利用联姻、宴饮、围猎等手段,与他们联络感情.亲自接见蒙古土尔扈特部.在蒙古实行盟、旗两级管理体制.还粉碎了准葛尔贵族的分裂实力.

桃城区18495566508: 蒙古人为什么效忠满清 -
宇豪葛根: 蒙古当时已经不再强大了,四分五裂,各自为战,实力大减,明朝大将李成梁几次讨伐将他们打的落花流水,而建州女真八旗统一女真各部后,实力倍增,软硬兼施,迫使蒙古结盟自然不在话下.清朝建立以后,更是拥有了他们以前无法想象的巨大人力物力,而作为盟友的蒙古各部仍然是各自为战,所以虽有反抗,也成不了气候.一、清朝初年,蒙古仍然处于各部分裂状态 二、畜牧业为蒙古主要的经济来源,而以葛尔丹为代表的草场争夺极大地削弱了蒙古牧民的战斗力 三、葛尔丹的草场争夺排挤了大量小部落,而这些小部落就投靠了清政府,使清政府更加细致地了解蒙古内部的利害关系,并各个击破

桃城区18495566508: 清朝的后宫是不是蒙古女人的天下
宇豪葛根: 清朝后宫的女人并非都是蒙古人的天下.但是大清开国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也就是孝庄文皇后和她姑姑孝端文皇后都是显赫一时的蒙古族人,绝大部分还是满洲人.比如赫舍里氏、瓜尔佳氏、富察氏、钮钴禄氏等等

桃城区18495566508: 清朝和北洋政府是如何管理蒙古的? -
宇豪葛根: 清为防止其壮大;蒙被划一百三十四旗.人不能流动.不能有交易.否则杀无赦;把蒙拖回赤贫.人口减少.蒙最强的淮葛尔部被灭族.北洋与受苏支持的反判各王公打过几大仗;维持了名义统一;后北洋垮台;民国时日本来了.自顾不暇了;

桃城区18495566508: 蒙古为什么在清朝时怎么样了
宇豪葛根: 此时的蒙古已经分裂成无数的部落分布在草原,而接受清朝的统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