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佛门者应该知道的三个差别是什么?

作者&投稿:五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进入佛门的第一步是什么~

寺院法会活动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在当今时代,很多烧香拜佛的人,并未受过三皈依,却自称是佛教的信徒。我们虽不必否认他们的信仰,但按照佛教戒规的要求,如要信佛,应从皈依三宝着手。皈依三宝虽为进入佛门的第一步,但如不走第一步,岂能走出第二、第三步?要走第二、第三步,必定先从第一步开始。佛弟子的次第,是以所受戒法的层次而定,皈依三宝,是最先入门的基层。在家居士分为三皈、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一切戒皆以皈依三宝为根本。皈依三宝既是入佛信佛的第一步,佛教不舍一切众生,故对请求皈依者的尺度放得特别宽:六道众生,除了地狱之中受苦太大太多者无暇皈依三宝外,其余的不论人、天、神、鬼、畜,只要发心皈依,佛教无不接受。还有人以为自己已有看经的能力,自己可以直接向佛经之中探求成佛之道,所以不必皈依,同样可以得到学佛的受用。这在理上说,似乎可以通融,但从事相的规制上说,那就错误了。佛经是由佛陀所说(也有是出于佛的弟子们所说),再由佛的出家弟子们结集成编,传之后世;如说只知佛经而忽略了说法的佛宝,以及流传法宝的僧宝,充其量,只是皈依了法宝,这是忘恩的行为。佛教虽以法宝为主,解脱之道,皆由法宝流出,但是法宝之产生,必须佛宝与僧宝为之完成,所以三宝是不能分开的。受皈依,既是形式上的问题,更是心性上的问题。受皈依时,不仅口中念着,身体拜着,心里还得想着。主要还是在于心的领受纳受三皈戒体,戒体须由先已受了皈戒的人,师师相传,这是法统的一脉相承,在凡夫而言,不能无师自证,所以在正常情况下三皈依不得在佛菩萨前自誓自受,更不可以只交一张像片办个皈依证而不举行仪式。由此可知,求受三皈依的庄严性和重要性了。有些人尚未信佛,但对佛教颇有好感,他们却不愿意马上皈依三宝,由于教理不明,他们唯恐皈依之后,会受到约束,或者认为皈依之后会无法摆脱,所以他们对皈依持谨慎观望态度。但是,学佛必须从皈依三宝着手,如果仅仅观望,终究是站在门外,想在门外多懂一些佛理,那是不切实际的。佛教是智慧的宗教,佛门不是牢笼,而是解脱大道,皈依之后,如会受到约束,佛门也就不能称为解脱之道了。佛教固然希望人人皈依三宝,并自皈依开始,一直走向成佛之境。但假使由于根机的差别,不能接受佛法的胜义,不能如法遵行的话,皈依及受戒之后,也可放弃信仰而舍戒走出佛门。佛门来者不拒,去者自由,一切无碍。尤其难得的,走出佛门之后,佛教的慈悲之门,永远开着,随时欢迎浪子回头。把牛奶积储在牛的乳房里:从前有一个人要在一个月以后宴客,需要大量的牛奶,所以要在事先预备起来,使临时不致缺少供应。他心里想:如果把牛奶从牛身上取下来积储,就需要有很大的木桶,而且也应该考虑到把牛奶放在木桶里日子久了容易坏。不如把它放在牛腹里,到宴客那天一并来取,那就既省事,又可吃新鲜的牛奶,不是再好没有了吗?因此,他就把他所养的那一头奶牛和正在吃奶的小牛分开,也不每天去挤奶了。一个月以后,宴客日子到了,他就把奶牛牵来,正要取牛奶,使客人们喝到新鲜的牛奶,可是不论怎样用功,一滴牛奶也取不下来,当场给客人们讥笑了一顿。这个故事比喻:那些对佛法有好感,想学佛却又表示:我现在很忙,等我有了钱,等我有了闲,等我拼出个成果,等我五十岁以后就可以一心一意地学佛修道了。可是,将来几时来?陈健民先生有言:汝若说出离也要个时节因缘,等我三年五载,料理家事,再行出离可也。请问你自己有何把握再活三年?阎王可准你请三年五载的假期否?我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无常,布施也好,持戒也罢,都想着等我有了条件再好好去做。其实,现在若没有,以后恐怕也不会有。破灭,会比将来来得更早一步。对该做的事我们应该把握时间,及时来作,否则不就和那个把牛奶积储在牛的乳房里的愚人一样吗?

前一个句子说明他只病了三个月就康复了,后一个句子说明他病了三个月还没好,病情还在继续。

学佛成佛,简单而言,就是要通过“信、解、行、证”四个步骤、采用“六度波罗蜜”六种途径,经历过“戒、定、慧”三个层次的境界,最终才能修成正果、立地成佛的。我依次给你简介一下:
1、信解行证:首先要有信仰,有愿意跟随佛祖的脚步去修行、按照佛祖指导的方法去做的决心,这叫“信”,佛教也称之为“发菩提心”;然后要有真正出家的僧人为你讲解佛法,即“解”;然后你要按照僧人教你的方法去做,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叫“行”;最后从实践中验证所学是真实不虚的,这叫“证”;
2、“六度波罗蜜”是修行的六种途径,简称“六度”,分别是: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般若。用现代话来简单的理解就是:无私奉献(布施)、忍受委屈和痛苦(忍辱)、遵守佛教的规章制度(持戒)、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精进)、通过打坐来使自己的心摆脱情绪的控制(禅定),获得无上的大智慧(般若)。
3、戒定慧:这代表了修行的三个层次的境界,“戒”就是上面的持戒,佛祖告诉我们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僧人要遵守250条规章制度(佛教称为“戒律”),女性僧人(我们常说的尼姑)则是348条,如果你不出家,在家里学佛,则只须遵守五条,即“持五戒”(看起来简单,要做到不容易)。“定”即“禅定”,这是佛教中最重要的修行方式,禅定的人不一定能成佛,但成佛一定离不开禅定!“慧”即“般若智慧”,因为“般若”一词,包含了六种不同的智慧,没法翻译,只能称其为“大智慧”。
——按照这样的方式,我们才能修成正果,不过对于初入佛门的佛弟子而言,还是先皈依佛门,从“三皈五戒十善”学起,从孝顺父母开始吧!父母是我们修行路上的第一尊佛!


念佛应该注意什么
念佛本是净土宗的一种修持方法,看起来很容易,做起来难,其实真正的念佛是有很多讲究和方法的,最重要的是念佛时能够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初入佛门者念佛时必须掌握的正确方法是:首先要具足正念,然后以深信切愿,执持“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在行住坐卧中,绵绵密密,摄心专注而念,欢喜时也念,...

什么是佛教的三皈·五戒·十善·四摄·六度
贪饮酒者,迷了心窍,失了智慧,易出事故,犯法丧生,因此,学佛入防患未然,应持酒戒。我们将入佛门,先要皈依三宝,既进佛门,必须受持五戒,这是我们学佛成佛的基础。因此,我们应把五戒学习好,守持清净,不可有一点违犯。如果能这样,才能不失人身,不堕三途。在守持五戒的同时,还要积极奉行十善。第一、不杀生而行...

入佛门需要什么条件
2. 其次,出家须是个人自愿,年龄需满十八周岁,五官齐全,身心健康。信仰佛教,品行端正,遵守国家法律,家庭支持,且具备一定文化素养。3. 另外,若有高中毕业及以上学历或相当文化水平,信仰虔诚,学识优秀,愿为佛教事业奉献者,可优先考虑。4. 最后,出家者应无婚姻或恋爱关系,年龄介于十九至二十五...

学佛者的发心误区
甚至还有些人是奔著佛教的利益而来,把寺院当作谋生场所,就更是错误的发心了。 仔细分析起来,绝大部分人都是由类似的因缘走入佛门。真正感悟到人生无常,为寻找生命出路,为了生脱死,为成佛作祖,为利益一切有情而学佛的,实在是少之又少。如果在发心之后继续缘于对一些外在现象的贪执,没能在目标上有更高的提升,...

初入佛门的迷惑
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

关于佛教入门(怜我初机盼开示)
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

信佛了,我应该做些什么?
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

刚刚皈依佛门的应该看什么佛经
知道团队 认证团队 合伙人 企业 媒体 政府 其他组织 商城 手机答题 我的 刚刚皈依佛门的应该看什么佛经 佛经中有大智慧,不要复制的,希望懂的人告诉我最好有个顺序,或者几本也可以阿弥陀佛... 佛经中有大智慧,不要复制的,希望懂的人告诉我最好有个顺序,或者几本也可以 阿弥陀佛 展开  ...

“皈依三宝”是正信佛教的第一课 那三宝指什么
所以觉正净是宝,是宝中最殊胜者,三宝都是属于自性,不在外面也不在别人。释迦牟尼佛没有教我们皈依他,早年是教我们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没有说是皈依他,大家都懂得自性觉正净是三宝,叫自性三宝。但是对于形相上的三宝要懂得尊重,为什么?没有形相的三宝,你怎么会知道自性三宝,必须要用形相的三宝常常...

皈依佛门应该怎样做
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

昭阳区17362157484: 佛学三大境界是什么? -
邹盼杰奇: 我的答案是:入道、解脱、无我三个境界.入道是心里刚刚开始种下佛的种子,这是第一步.通过不断的修行、历练,身心灵都已经达到清静的境界,不再贪着、执着一切的事,心已经清静无扰了.最后就是无我的境界,也就是觉行圆满,得到阿诺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境界.

昭阳区17362157484: 佛教、佛法、佛学三者的区别 -
邹盼杰奇: 佛教是一种宗教,其完全具备构成一个宗教的全部要素,有神谱,有解释神的经典,有宗教活动场所,有神职人员进行思想传播,有宗教仪式. “佛法”是指导人们走向圆满觉醒的各种途径和方法.也就是说通过一系列的身心修行从而使修行者...

昭阳区17362157484: 什么叫禅定什么叫佛门,区别 -
邹盼杰奇: 佛门戒定慧称为三无漏学,定就是禅定,是佛门修行的一种方法.佛门指的是一个宗教或学术门派,也可称为佛家,比如儒家,道家,为广义的学佛人的归类法.禅定只是佛门修行手段之一,不是究竟,其他儒家道家都讲究修禅定达到一定的境界.

昭阳区17362157484: 道,和佛的 区别是什么? -
邹盼杰奇: 道和佛的思想上其实都一样的..都是按照人发展的历史创立的学说 道和佛的区别就是 .道的神话故事的人类为主的神仙.妖魔. 而佛的神话故事就是那些大圣大贤升天入佛门.

昭阳区17362157484: 我想出家,如何遁入空门... -
邹盼杰奇: 出家有四种∶第一种是贪婪的,商业型的,想当大庙公,大住持,追求名利,骗取世人的供养,变相的享受世界.业障很大.出家要真修行,否则果报不可思议——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带角还.第二种是出世的,隐遁...

昭阳区17362157484: 上乘佛学与下乘佛学的区别是哪里? -
邹盼杰奇: 大乘佛教认为,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同时存在,释迦牟尼是众佛中的一个.大乘着重的是佛教的大众教化作用,主张不但要自利,还要利他,利众生,把成佛救世、建立佛国净土定为目标.小乘佛教奉释迦牟尼为教主,认为现世只能有释迦牟尼一...

昭阳区17362157484: 佛教有那么多宗派,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吗?普通人应该如何选择?
邹盼杰奇: 人们所说的佛教派别是指人们修行的思想,和修行路径不同造成.以思想来说,它的本质有不同的差别,比如禅宗,法相宗,禅宗:主张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舍离文字义解,直彻心源.法相宗,法相宗着眼于佛法,是研究佛法...

昭阳区17362157484: 佛门“神通”与外道“邪术”有何区别 -
邹盼杰奇: 首先,佛教对于神通,并不看重,也不会专门修神通,它只是修行的副产品,而不是目的和目标.其次,神通有时也看做是智慧的一种,当智慧看,而并不以为神通有多么神.因为神通不敌业力,神通不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而行善积德可以改变命运.当运用神通来谋取个人私利时,往往神通就会失去.当业力现前时,神通也会不神.第三,外道的邪术,一般指用运神通来做不正当的事.这在佛教中是恶,而恶必有恶报,这是因果规律所决定的,就如一加一等于二一样,因果是公理,而佛教最讲因果,因此,即使有神通,也决不会用于邪恶之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