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终南别业╱初至山中╱入山寄城中故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作者&投稿:牛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终南别业/初至山中/入山寄城中故人原文: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别业/初至山中/入山寄城中故人翻译及注释

翻译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注释 1中岁:中年。好(hao):喜好。道:这里指佛教。2家:安家。南山:即终南山。陲(chui):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指辋 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3胜事:美好的事。4值:遇到。叟(sǒu):老翁。5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终南别业/初至山中/入山寄城中故人赏析

  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诗人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兴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这段描述可以说明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与诗人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不多,兴致来时,他惟有独自游览,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第三联,即说「胜事自知」。「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话(见《归去来辞》)。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地揭示出来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近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诗境浅说》)这是很有见地的。再从艺术上看,这二句诗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宣和画谱》指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他的两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有一个可能是该处为山泉的发源地,掩于地表之下。另一个可能 是下雨之后汇集而成的涧水在此地干枯了。这个登山者走着走着,走到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过程中,不论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勇往直前,后来竟发现是一条没法走的绝路,山穷水尽的悲哀失落难免出现。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路可走,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不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此句有两种意境第一种,身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云起来就表示水快来了。 另一种境界是,即使现在不下雨也没关系,总有一天会下雨。 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如果因此而退心,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初发心就是初发菩提心的时候。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对修行的方法、观念都不了解。你先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所以不要失望,不要放弃。人生的每个阶段也都可能发生这种状况,如果用这种诗境来看待,处处会有活路的

  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又是偶然。「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对于读者了解王维的思想是有认识意义的。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终南别业/初至山中/入山寄城中故人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写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之后,是王维晚年的作品。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著亦官亦隐的生活。

终南别业/初至山中/入山寄城中故人禅解

  王维这首《终南别业》历来吟诵甚多,王维人称诗佛,这首是公认的禅诗,而诗中又处处表现禅理,历来解析这首诗歌的往往谈王维的淡泊宁静怡然自乐的情调,而实际不达至理。刘辰翁评,"无言之境,不可说之味,不知者以为淡易",可谓深契王维之意。

  王维自称摩诘,维摩诘居士是印度大乘佛学的代表人物,东方金粟如来转世,而这首诗中作者意欲表达的正是这种领悟大乘境界时的怡然自乐。

  首联两句写自己信奉佛道由来已久,晚年时隐居蓝田辋川修佛学道。这两句也正是对诗歌背景的描述。

  颔联两句写自己学道兴趣味浓,往往独来独往,而这种领悟禅宗至理的心境只可自己知道,不可与人言说。释迦牟尼说自己说法49年未尝说过一字,六祖慧能说禅宗至理非可言说,为传佛法,吾今强说。可知佛家所讲的自性非空非有,非善非恶,非实非虚,非烦恼非菩提,王维领悟这种境界岂是自己悭吝不肯与人言说,实在无法可说。所以后来人称东方维摩的庞蕴居士问女儿,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如何作解。灵照也只是回答说,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至理脱与名相语言概念,佛每每斥说,凡人偏有,小乘偏空正是如此。(可参考《高僧传》,《楞伽经》,《坛经》,《维摩诘居士所说经》,《金刚经》)

  颈联两句可小解,也可大解,可知佛性不分大小,只是应用不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指水源之处,这地方再往上就没有水了,讲作者领悟禅宗向上至理的情境,清净寂然,不著不染,任从世事纷纭,英雄西烟而不著不动。正像有人问赵州从谂禅师,两龙戏珠,哪一只会赢,赵州答说,老僧只管看。其理一趣。

  尾联则说作者不求高不求低,随遇而安,并能处处作乐的心态。佛家至理领悟的人不少,但转过来随处运用而不有碍的不多,所谓"荆棘丛中下脚易,月明帘下转身难"。所以佛家有"保"和"任"之分。王维在诗中表达的正是这种"任"的心态。

终南别业/初至山中/入山寄城中故人赏析二

  全诗的着眼点在于抒发对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的向往。开篇二句,由「中岁好道」「晚家南山」点明诗人隐居奉佛的人生归宿和思想皈依。「道」,指佛家道义之精髓,即「万法皆空」思想。「中岁颇好道」,作者强调自中年起,他就已倾心佛法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倾向会越来越加剧,反映出他对尘世越来越厌倦,这与其人生际遇密切相关。一个「颇」字,点明其崇佛的虔诚心态。「晚」字,意蕴丰富,既可以指「晚近」,也可以指「晚年」。如果是前者,「晚家南山陲」是对现实隐居生活的描绘;如果是后者,则是对自己晚景的构想。

  山林的生活自在无比,兴致来临之际,每每独往山中信步闲走,那快意自在的感受只有诗人自己能心领神会。「每」,表明「兴来独往」非常频繁,不是偶然为之。「独」,并非没有同调之人,事实上,诗人隐居之际不乏同调之人与其往来唱和,如张諲、裴迪等,此处当指诗人兴致一来就等不及邀人同往了,一个洒脱的隐者形象便展现到了读者面前。从字面意义上看,隐隐约约带有些落寞,但谁又能说这种情致不是件快乐的事呢?「胜事空自知」,亦然,一个「空」字,也许带有几分无奈与孤独,但诗人是陶醉于这种山林情趣间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即言「胜事」。在山间信步闲走,不知不觉中,已到了溪水尽头,似乎再无路可走,但诗人却感到眼前一片开阔,于是,索性坐下,看天上的风起云涌。一切是那样的自然,山间流水、白云,无不引发作者无尽的兴致,足见其悠闲自在。清人沈德潜赞曰:「行所无事,一片化机。」(《 唐诗 别裁集》)「行到水穷处」,让读者体味到了「应尽便须尽」的坦荡;「坐看云起时」,在体味最悠闲、最自在境界的同时,又能领略到妙境无穷的活泼!云,有形无迹,飘忽不定,变化无穷,绵绵不绝,因而给人以无心、自在和闲散的印象,陶潜有诗云「云无心以出岫」(《归去来兮辞》),而在佛家眼里,云又像征著「无常心」「无住心」。因此,「坐看云起时」,还蕴藏着一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机。简而言之,就是「空」,如果人能够去掉执著,像云般无心,就可以摆脱烦恼,得到解脱,得到自在,诗人在一坐、一看之际已经顿悟。再看这流水、白云,已是无所分别,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从结构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二句,对偶工稳,一贯而下,从艺术手法上看,此二句俨然是一幅山水画,是「诗中有画」也。

  结句写作者在山间偶然碰到了「林叟」,于是无拘无束地跟其尽情谈笑,以致忘了时间,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跃然纸上,与前面独赏山水时的洒脱自在浑然一体,使得全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偶然」二字,贯穿前后,却行迹全无,其实,「兴来独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何尝不是「无心的偶然」呢?然诗人至此方借「值林叟」点出「偶然」二字,可见艺术手段之高超。因为处处「偶然」,更显现出心中的悠闲自在。「谈笑无还期」结句自然,却暗藏哲理,诗人因为体悟到物我两忘、物我一体之境,从而忘记了那流迁无常的世俗世界,这是真正的「空」境。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诗词作品: 终南别业╱初至山中╱入山寄城中故人 诗词作者:【 唐代 】 王维 诗词归类: 【唐诗三百首】、【田园】、【写人】、【抒情】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出自哪里?
出自唐代王维的《终南别业 \/ 初至山中 \/ 入山寄城中故人》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译文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间或...

唐诗终南别业\/初至山中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王维
终南别业 \/ 初至山中禅解 王维这首《终南别业》历来吟诵甚多,王维人称诗佛,这首是公认的禅诗,而诗中又处处表现禅理,历来解析这首诗歌的往往谈王维的淡泊宁静怡然自乐的情调,而实际不达至理。刘辰翁评,“无言之境,不可说之味,不知者以为淡易”,可谓深契王维之意。 王维自称摩诘,维摩诘居士是印度大乘佛学的...

王维《终南别业╱初至山中╱入山寄城中故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著亦官亦隐的生活。 终南别业\/初至山中\/入山寄城中故人禅解 王维这首《终南别业》历来吟诵甚多,王维人称诗佛,这首是公认的禅诗,而诗中又处处表现禅理,历来解...

终南别业的哪一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终南别业 \/ 初至山中 \/ 入山寄城中故人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起”用得好:两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

补全唐代诗人王维《终南别业》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
《终南别业》诗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终南别业(一作初至山中,一作入山寄城中故人)》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6卷第60首。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律,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

《终南别业》唐诗赏析
《终南别业(一作初至山中,一作入山寄城中故人)》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6卷第60首。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律,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诗人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

王维的《终南别业》赏析
《终南别业》又题为《初至山中》、《入山寄城中故人》,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王维四十二岁以后,刚刚隐居终南山时写下的诗作。终南山又称为南山、中南山,是“在天之中,居都之南”的意思,在都城长安以南五十里处,此地山峦峭拔,风景秀绝,历来就是著名的宗教圣地,相传全真教祖师吕洞宾、刘海蟾曾在此修...

王维的《终南别业》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王维描写景色的诗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 初至山中 \/ 入山寄城中故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王维《画...

《东溪》梅尧臣:首联的结构与我们曾学过的一首诗非常接近,请将作者与诗...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唐代王维的《终南别业 \/ 初至山中 \/ 入山寄城中故人》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茄子河区19353876882: 解释 王维 《终南别业》 -
童典愈酚:王维《终南别业》鉴赏 277000山东省枣庄八中 石礼国 李秀芳 【原诗】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

茄子河区19353876882: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是什么意思 -
童典愈酚: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终南抄别业》,意思就是“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原文】《终南别业》作者: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2113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译文】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5261安家于终南山边陲.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4102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1653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回家.

茄子河区19353876882: 送别作者王维名句 -
童典愈酚: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相思》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杂诗三首·其二》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送别 / 山中送别 / 送友》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终南别业 / 初至山...

茄子河区19353876882: 有关云的词和诗句 -
童典愈酚: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 初至山中 / 入山寄城中故人》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其一》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居易《白云泉》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茄子河区19353876882: 《终南山》作者:王维 -
童典愈酚: 《终南山》(作者:王维)唐诗赏析【作品介绍】 《终南山》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6卷第65首.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

茄子河区19353876882: 《东溪》梅尧臣:首联的结构与我们曾学过的一首诗非常接近,请将作者与诗句写下来. -
童典愈酚: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唐代王维的《终南别业 / 初至山中 / 入山寄城中故人》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茄子河区19353876882: 王维的《终南别业》的写作特点 -
童典愈酚: 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律,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诗人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同山间老人谈谈笑笑,把回家的时间也忘了,十分自由惬意,这是诗人捕捉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诗语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复制

茄子河区19353876882: 终南别业 - 语文作业关于"古诗"问题急急(王维)终南别业(1)这首诗表达了作
童典愈酚: 维的《终南别业》,原文“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首诗写自己中年以后厌尘俗喧...

茄子河区19353876882: 王维《终南山》的鉴赏(100~200字) -
童典愈酚: 1. 王维《终南山》鉴赏为: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蕴.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末联写为了入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