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明知是空城计,为何还选择撤军?

作者&投稿:伍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司马懿明知是空城计,为何还选择撤军?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驻扎在阳平城内,魏延的军队向东而去,只留下了一万军队在城中。这时司马懿率领了20万大军突入中原,想先拿下阳平据点。

诸葛亮得知司马懿的军队来袭,想让军队回防也时间不及,此时诸葛亮打开四方城门,做出“空城计”,让司马懿认为有伏兵,结果撤退了。空城计乍看之下,有那么一些道理,可是细想之中总觉得不合常理。司马懿作为名将,才智过人,明明可以派遣士兵上去探探虚实,却并未做出任何行动,反而直接撤军,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因为司马懿不撤军,大军只有死路一条!

诸葛亮到底有多少军队?

此时的司马懿受到重用,带领着20万的军队准备一举吃掉“蜀汉”的大军。决战的目的地就是斜谷,在去斜谷的路径之上,西城是一个重要的关键据点,如果占领了这里,那么最终决战的时候就会有较大的地理优势。

当时司马懿心中计划的很不错,毕竟自己率军20万,能够直接与之抗衡的也寥寥无几。

那诸葛亮当时有多少军队呢?

在原著中作者描写的是:边官报称:诸葛亮率领大兵三十馀万,出屯汉中,令赵云、邓芝为前部先锋,引兵入境。也就是说,当时曹叡通过打探,得到了诸葛亮能够集结的军队人数高达30余万而正好司马懿在出征之前,就得到了这个消息,因此他一路率军赶来,并未轻举妄动。但经过一路上的打探,司马懿得知诸葛亮的部队有10来万的人分给了马谡和高翔,因此他手里大概还有20万人。自己也带了20万人,诸葛亮也有20万人,这样直接硬碰硬的话,还不知道打个你死我活的,自己可能也讨不到便宜。司马懿想过这个问题,可真正让他不敢轻举妄动的是,他竟然打探不到诸葛亮手中的20万人,如今到底隐藏在了什么地方?

心生暗鬼

司马懿快速集结军队,前往斜谷决战,虽然不知道如今诸葛亮将士兵们藏在了哪里,但西城作为重要据点,必须要攻下!司马懿也知道,自己一动兵诸葛亮也会明了,毕竟在此之前,自己也得到了诸葛亮调遣兵马部署的消息。可西城作为重要的据点,必有重要的兵力部署在这里。

司马懿为了在重兵来临之前快速占领据点,行军的部队其实并不是统一进发,而是一字形,先头部队到达,后面部队跟进。他本以为,西城一定是兵力重重,防备森严。可真正到达西城的时候,他看到城门大开,诸葛亮坐在楼上弹琴,左边有一个童子手里拿着麈尾,右边有一个童子手持宝剑,一副“请君入瓮”的架势。

假设,我们作为一军的将领,带着大军进入了敌人的势力范围内,想先发制人占领有利地点。但是一路上都没有碰到敌军,还以为敌人没有发现,可到达目的地之后发现,敌人的主帅在城楼之上,大门敞开,还悠闲抚琴。带入司马懿视角后很容易就发现,诸葛亮忽然出现在司马懿必经之路上,对于司马懿来说,一路上敌人的主力都没有碰到,那敌人的主力在哪里?其实司马懿路上一直派遣斥候打探,知道军队调动了,可都打探不到诸葛亮的军队动向。因为诸葛亮暗地里把军队悄悄地转移了,见不到大军的司马懿,脑海里只有一个推论,那就是有埋伏!

诸葛亮聪明绝顶,自己想占领西城的计划已经被看穿,他很可能陷入了一个包围圈当中,城中埋伏了重兵,而剩下的军队肯定在周围埋伏。现在自己的后续部队还没跟上来,若是硬碰硬,再不撤军,那可能就丧失了撤退的最佳时机。要是被前后夹击“包饺子”,那自己别说撤退了,可能就会命丧当场了。因此,他带人在城下并没有靠近,而是做了撤军的准备!而且当时,在他看来不撤军,只有死路一条!

撤军决定

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此时诸葛亮的20万军队已经到了斜谷驻扎,西城中并无守军。但我们站在的是上帝视角,因此觉得司马懿撤军是非常可惜的,但代入司马懿当时的情景,他其实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假设,司马懿并没有撤军,而是先派斥候进城打探,那就会出现以下几种场景:第一种:斥候直接被乱箭射死,军心大乱,城中有重重埋伏,自己毫无转圜之力。第二种:斥候进城后没有出来,那肯定是凶多吉少,至于城中究竟有多少兵力在埋伏自己还是不清楚,因此还是不敢轻举妄动。第三种:斥候进城探查之后,回来回复城中空无一人。

但无论发生了以上哪种情形,对此时的司马懿来说,这些都是表象。因为这些信息,都无法触及关键的核心点:诸葛亮为什么在西城?那20万军队到底在哪里?所以根据当时的情形,打探不打探对于司马懿来说都是一样的。生性多疑司马懿,没有足够的情报相信自己没有被包围,在他所设想的情景里,诸葛亮既然能这么淡定坐在城楼上抚琴,那城中绝对是有重重埋伏的!而一旦被包围,自己的军队就算不被全歼,逃亡出去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去应付后面战役,中原的土地相当于拱手而让,必然会被曹操问罪。但是带着大军到了城楼下,不犹豫是不可能的,就在司马懿犹豫不决的时候,城楼上的诸葛亮也给司马懿的由于心理最后一击。

司马懿在诸多战役中了解诸葛亮的性格,诸葛亮从来不打无准备的仗。对于司马懿来说诸葛亮的计划都是算计到几步开外,诸葛亮出现在这里就表明其“胸有成竹”。现在没有动手,很可能是包围圈还没有完成,因此在静待时机!就算让司马懿暂时占领了西城,但是自己的部队也无法逃脱。

毕竟诸葛亮的“神算子”名声在外,自己若是进去,绝对无法逃出包围圈,因此快马加鞭地撤离了西城。其实书中也埋下了一些伏笔,表明这次司马懿的撤军是注定的。如果当时司马懿没有确信西城没有埋伏,举兵前压,诸葛亮的后方还部署着的关兴和张苞会第一时间击鼓发炮,让司马懿认为腹背受敌,不得不撤走。

在《三国演义》110回中,邓艾就用过这一招吓走了姜维。当时的邓艾就把自己的兵力埋伏在姜维周围,营造出一种自己举兵包围,让“姜维”觉得自己被埋伏了,快速把军队撤走了。司马懿撤退的时候就遇到了关兴和张苞的部队,更加印证了司马懿的判断。虽然后面司马懿得知事实后悔不当初,可撤退中还庆幸自己撤军撤得早。

历史长河中的“空城计”

在《三国演义》吃了“空城计”苦头的曹操,实际上也用过“空城计”。公园195年的时候,当时吕布派了数万兵力进攻曹操,当时曹操的兵力太少,没有办法与吕布的军队抗衡,就想到了用“空城计”。

当时正值收粮草丰收之际,曹操的兵力都用来收割麦草,城中只有不到千人的防守,曹操这时候命令城里闲暇的妇女老少都穿上军装,在营地旁边树林里假扮“士兵”。

吕布军队第一次来的时候,观察到曹营旁边的树林里不时有“穿着盔甲的士兵”行走,以为曹操有埋伏,对旁人说“曹操诡计多端,不能中了埋伏!”就把军队撤退到了曹营的南方等隔天再来。曹操看到吕布的军队撤退,当晚就把“空城计”变成真的,树林旁边埋伏了大量兵力。

吕布进攻,看到树林里都是“轻装士兵”,改变了部署,派遣轻装士兵打头阵,没有预想到刚过去就被曹操的军队包围,曹军步骑一同杀出,追到了吕布的军营才退回。除曹操外,南北朝时期的萧承之、王思政,北齐的祖珽也都用过,甚至国外的也使用过。

1573年,在日本三方原德川家康对战武田信玄,当时的信玄军取得了优势,准备进攻松滨城。城内的德川军损伤惨重,几名大将战死,情急之下效仿“诸葛亮”把所有城门打开,毫不设防。当信玄军来到城门口时还奏响战鼓,武田信玄以为城中有诈,下令停止了攻击,全军撤退,在城中的德川家康因为这个“空城计”躲过了一劫。




韩信、司马懿和诸葛亮他们三个在用兵上PK,他们三个谁最强,谁最弱?
很多小伙伴一直认为,诸葛亮以很少的兵力抗衡司马懿的百万大军是诸葛亮厉害,其实不然,司马懿并不是打不下诸葛亮,而是时机不到。就“空城计”而言,大家应该都知道,诸葛亮几千残兵被司马懿30万大军围困,诸葛亮临危不乱,独坐城楼抚琴,吓退司马懿大军,退兵理由是:恐山附近山中有伏兵。可是真相真...

空城计是孔明的代表作,哪一人才是最早使用此计的人?
除此以外,还有那出非常有名的空城计,也是诸葛亮的代表作之一,话说魏蜀大战之际,马懿夺取了要塞街亭,而诸葛亮因为马谡大意失街亭,正自责用人不当的时候,没想到司马懿的大军已然逼近西城,不巧的是,他已将兵马调遣在外,一时难以回来,城中只剩下了一些老弱兵丁。于是,危机之中,诸葛亮急中...

空城计时诸葛亮为什么在城楼上弹琴
说到空城计,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毕竟这个故事在三国里面可是非常出名的,侧面夸赞了诸葛亮的计谋真的是很厉害。但是最重要的是,为什么诸葛亮在用空城计的时候,一定要在城楼上弹琴呢?这个有什么含义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当时马懿率大军败马谡夺街亭,又拿下三座城池,乘胜直逼蜀军大后方...

诸葛亮和师马懿谁厉害啊?
就好比汉尼拔和费边,前者的战术诡异多变,也会灵活利用政治和外交方面的策略;而后者可能比较象正统军人,认准一个策略就坚决贯彻到底。结果却是更有才干的汉尼拔输给了只会一招的费边。演义里应该是捧诸葛亮、贬司马懿的,结果蜀汉也不过是六出祁山未果。按说诸葛亮选择的出兵时机应该都不错,但是在...

白话《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
马懿奏报说:“这话说得极有道理,东吴当灭!臣我愿领一支军兵前往帮助曹休。” 忽然班中有一人出列说:“东吴人说话做事反复不定,不能轻信。周鲂是智谋...诸葛亮以空城计另司马懿退兵后,追究街亭失守一事,马谡自缚请罪,诸葛亮依照军令将马谡斩首后大哭不已说:“吾非为马谡而哭,只因先帝临危之时曾嘱咐我:‘...

空城计四年级学生读后感
马懿到了城下,一看这情景,以为城里布置了机关与士兵,所以就走了,诸葛亮用他的智慧保全了百姓。 这就是我的空城计的感想,我知道了做事不能只凭想,要亲眼看了,再下结论。我要学习诸葛亮遇到困难也要勇敢面对。 空城计四年级学生读后感6 《空城计》的智慧虚者虚之,疑中生疑。这是来自与三十六计里的一句话...

评论三国演义马懿300字
到明代《三国演义》之后,“空城计、火熄上方谷、见木雕魏都督丧胆”等不实的司马懿形象就被演义广传于民间了。详见http:\/\/baike.baidu.com\/link?url=RbEAoEcgP0D3otEXDFh17bkcrt606BY7RwidFwO6Qc9dZkoDZynolV9xkDAD-MVqPy4xYGhRt8c-uANv8A6ExlIAZxGqrGPcMaGi7UrlsVi#3(人物评价 总评)

空城计读书笔记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叫《空城计》,它主要讲的是诸葛亮用空城计智退曹兵的.故事。 一天,魏国大将军司马懿率领25万大军攻打蜀国,诸葛亮命令守城的将士打开城门,该干什么干什么,就好像没有看见敌人已经打到家门口似的。诸葛亮只带了两个书童,坐在城楼上面饮酒弹琴,一点也不紧张。司马懿觉得城中有埋伏兵,不敢进攻...

三国演义的马懿被谁打败了
三国演义的司马懿,中过诸葛亮的 空城计,反间计 火烧上方谷等 。还有死诸葛吓走活司马的事件。

空城计改写作文名师点评
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在万般无奈之下设下了空城计。 ( 当司马懿的大军在慢慢接近西城。) 探子:(惊慌、喘气)…丞相…大事不妙了!司马懿带了十五万大军杀向西城来了…丞相看如何是好? (孔明陷入一阵沉思) 文官:(害怕)丞相,魏军人马如此之大,恐怕……。.恐怕西城会被攻下的,他们肯定...

临沂市18660512502: 当初孔明用空城计时司马懿为什么就退兵了? -
夔汪迈爽: 司马懿不是害怕诸葛亮有伏兵而撤退的,实际上此时的司马懿早已有了夺权的想法,他撤退是不想这么快击败诸葛亮,他在等,等曹睿的死,因为他知道从曹操到曹睿三代都不信任他,司马懿投奔曹营是因为他的老爸司马防与曹操有过节,曹操...

临沂市18660512502: 空城计中司马懿为什么要撤退 -
夔汪迈爽: 司马懿多疑,以为城门大开,一定会有埋伏,司马懿不上这个当,掉头就走,哪知已经被诸葛算计了.... 要是碰到个像张飞这样的人物,管他有没有埋伏,打了再说,说不定诸葛的空城计就没用了...关键还是司马懿多疑

临沂市18660512502: 空城计中司马懿为什么会退兵,难道只是司马懿疑心重这么简单 -
夔汪迈爽: 不是,是司马懿深知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诸葛亮一死.司马懿对曹操就无用了.而且曹操生性多疑.一定会铲除对自己的危害.那么,司马懿杀诸葛亮后,自己也会被曹操诛杀.所以啊,有对手不一定是坏事.

临沂市18660512502: 三国演义中“空城计”选段 根据司马懿父子的对话,请简要分析司马懿果断退兵的原因 -
夔汪迈爽:[答案] 小说中说的是司马懿看见诸葛亮大开城门,坐在城楼上泰然自若地弹琴.以为城中有诈,所以不敢冒然进兵,于是果断退兵. 但实际上,据史学家们研究分析,当时司马懿是知道诸葛亮在摆“空城计”的,但顾及到魏主对自己起了猜疑之心,害怕自己...

临沂市18660512502: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用空城计,司马懿为什么退兵了? -
夔汪迈爽: 如果司马抄懿当时攻城就可以擒住诸葛亮,然后蜀国就会完败,他也就不会被重用,也不会由他孙袭子司马炎统一三国了.而且当时司马懿想,这大2113白天大门开着,里5261面的人们都各自做自己的事,诸葛亮还在城4102楼上弹琴,这必定有埋伏,所以司马懿没有进攻.司马懿它是由于疑心太重,1653所以才中计.

临沂市18660512502: 三国中空城计,司马懿为什么退兵? -
夔汪迈爽: 有两种说法 一是说司马懿多疑.怕诸葛亮有埋伏.二是说他太聪明,如果他攻打诸葛亮了,那以后三足鼎立的局面将会打破,对他不利.

临沂市18660512502: 空城计中司马懿为什么在儿子司马昭提醒后仍然坚持撤兵? -
夔汪迈爽: 因为司马懿知道没了诸葛亮,自己就不会受到重用了,就像赤壁之战的时候一样,如果曹操死了,那么刘备也要死

临沂市18660512502: 诸葛亮的空城计 阅读题司马懿为什么要退兵 -
夔汪迈爽: 司马懿深知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涉险,而西城城门大开,只留几军士扮作百姓打扫,自己端坐城上抚琴,琴音不乱,让司马认为诸葛是故作姿态,利用西城四周险要,引自己入伏,所以下令撤军.

临沂市18660512502: 空城计中的司马懿退兵的理由是什么 -
夔汪迈爽: 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临沂市18660512502: 空城计中司马懿明明知道诸葛亮城中没埋伏还撤兵 -
夔汪迈爽: 好像是司马兄一开始以为诸葛亮耍诈,本来还要冲进去,不过看诸葛亮那么镇定自若,也就信以为真了.都怪诸葛亮太聪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