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是孔明的代表作,哪一人才是最早使用此计的人?

作者&投稿:隐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上第一个用《空城计》的人是谁?~

历史上的三个“空城计”:

《空城计》是京剧舞台上一个著名的折子戏,它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它的来历很古。

西晋时有个叫郭冲的人,便是这个《空城计》的“发明”者。他说,诸葛亮驻守阳平关(在今陕西省勉县西)时,派魏延领大军东出攻魏,自己留万人守城。

不料司马懿带着二十万大军要迎敌魏延时,却同魏延兵马对不上阵,从旁边过去了,一直来到阳平关前,离城只有六十里,诸葛亮才发觉。这时候,要把魏延追回来已无可能,自己赶向魏延军中也来不及,于是诸葛亮就叫军中数人出城打扫。司马懿引兵来到,看见这情况,认为孔明平日谨慎持重,城内必有伏兵,便引兵退守山间。到了次日,孔明大笑对部属说,司马懿怕我的伏兵,已经退走了。探子外出打探,果然魏军都退走了。

这个故事,注《三国志》的裴松之曾加以驳斥,认为即使司马懿怀疑有伏兵,自己的二十万大军正可以驻留附近,观察虚实,何至于就立即退走?

但是作为小说,但也不妨。小说本来就是虚构,其中的描写,不可能尽都合情合理。人们既不是拿它作为历史的真实对待,大可以作为民间传说,加以欣赏。所以《空城计》这个戏还是可以继续演下去的。

如今却要向读者讲一个《三国演义》所不载,而在《三国志》裴注所引的《魏略》里实实在在登载着的故事。这是三国时代另一个“空城计”,它的可信程度,似乎比诸葛孔明的“空城计”还要多些。

《魏略》说,曹丕在位的时候,大将文聘镇守在江夏一带地区。有一回,孙权以五万兵马,亲自包围文聘于石阳(今湖北孝感县西南)。石阳由文聘据守已久,孙权突然来攻,刚好在连绵大雨之后,防御工事受到破坏,还未修补;壮丁也在田间劳动,未及返回。

文聘认为,出城应战固不可能,闭城坚守也难拒敌。他苦思之下,忽得奇计,就吩咐城里人都藏起来,让城中死寂一片,他自己又躲在宫衙里,不再露面。孙权仔细量度了一番,觉得非常可疑,就对部将说:“此人是曹操信赖的将领,自然非比等闲之辈。如今知我来攻,却毫不防备,必然其中大有狡诈,否则便是外面埋伏奇兵了。还是撤退为好。”于是引兵退走了。

这段记载,固然出自传闻,真假亦不可知;不过,《魏略》是魏国的郎中鱼豢所撰的,他记载同时人的事迹,应该比较可信。

然而即使可信些,小说家也弃而不取,自然有他的见解。因为同样是“空城计”,放在文聘身上,把文聘歌颂一番,从整本书的结构来说,实在意义不大,反而成为蛇足;而放在诸葛孔明身上,却能显出孔明的智慧过人,和司马懿的“畏蜀如虎”。对于勾勒人物,渲染情节,便大有作用了。所以作为文艺作品,我也认为宁可牺牲文聘,而保留孔明的“空城计”的。

再说南北朝时代,也还有一个空城计。那是宋文帝刘义隆在位的元嘉七年(公元430年)。那时,占据北方的是北魏拓拔氏贵族,在南方的是刘裕建立的宋朝。在如今山东省北部,沿着黄河,便是北魏和宋的边界。黄河南岸的济南郡则是边境的要地。

这一年,北魏出兵突然进攻济南,济南太守萧承之手下只有几百士兵,因为敌人来得意外,召请救兵已来不及。萧承之忽生一计,便叫打开城门,藏匿士兵,故意装出一片神秘的气氛。城中人说:“贼人势众,我军兵少,怎能如此轻敌?”萧承之说:“如今孤城一座,兵微将寡,势难抵敌。假如再向敌人示弱,后祸不堪设想;只有使敌人疑我埋伏,不敢进迫,才是上策。”果然魏兵大至,看见城外这般模样,十分疑惑,于是撤走了。这事记载于《资治通鉴·宋纪》。

有人说,也许这个萧承之是看过郭冲写的空城计,也未可料呢。不过,萧承之从《三国志》文聘的故事中得到启发,也未始没有可能。

古代最早空城计:中国最早记载的空城计是在春秋时期。《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载:楚国令尹子元以兵车六百乘伐郑,兵临郑都城下,众将见郑都内城的闸门都没有放下,议论了一阵后撤退。《左传》记载得比较简单,而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里的描写就详细多了。《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回写道:楚军至郑,有大臣主张逃跑;有大臣主张据守待援;有大臣主张背水一战。叔詹主张据守,并信誓旦旦地说:“楚兵若来,臣自有计退之”。这时消息传来,楚军已破外城,叔詹“使甲士埋伏于城内,大开城门,街市百姓来往如常,并无惧色。”楚军见此情形不敢入城。次日齐国援军至,楚军恐腹背受敌,赶紧撤退,为防止郑国追击,子元也布下空营阵,只撤人马,不撤帐篷。待天明叔詹发现是座空营,楚军早已走远。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空城计。

说到三国,就不得不说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几乎就是神的存在,关于他的故事更是数不胜数,比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智算华容道、三气周瑜等等,哪一个故事都是脍炙人口,充分体现了三国第一相的才智和谋略。

除此以外,还有那出非常有名的空城计,也是诸葛亮的代表作之一,话说魏蜀大战之际,马懿夺取了要塞街亭,而诸葛亮因为马谡大意失街亭,正自责用人不当的时候,没想到司马懿的大军已然逼近西城,不巧的是,他已将兵马调遣在外,一时难以回来,城中只剩下了一些老弱兵丁。

于是,危机之中,诸葛亮急中生智,稳坐城头饮酒抚琴,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待到司马懿兵临城下,发现城门大开,只有几个老兵在扫地,耳朵里听到诸葛亮的琴声镇定不乱,心中产生了疑惑。

因为司马懿素知诸葛亮机智多谋,怀疑他故意引诱自己,实则早已布置好伏兵,所以不敢贸然进城,自退二十里路观察,等到探明实情再返回去的时候,赵云早已率大军赶到,让司马懿懊恼不已,由此中了诸葛亮的空城之计。

这出空城计可谓是演义中诸葛亮的神来之笔,更是他谋略过人的代表作,当然,这只是小说里罗贯中安排的一个故事情节而已,时至今日,关于诸葛亮是否上演过空城计的戏码,众说纷纭,各说各有理。

不管历史上诸葛亮是否真的摆过空城计,但是,有一个人却是真真切切的演出过一段空城计,而且,此人可以算是三国中第一个摆下空城计的人,那么这个人是谁呢?说起他,也是个相当牛的人物,他就是孙坚孙破虏,也就是后来东吴建立者孙权的父亲。

这件事发生在初平元年即公元一九零年,当时讨伐董卓的大战在即,鲁阳城门外,孙坚正在举办一场盛大的欢送仪式,欢送的是谁呢?是长史公仇,别看这公仇这个人的官儿虽不大,但是,此行承担的任务却是孙坚最关心的。

公仇要干吗去?他是受孙坚所托催促军粮去,因为马上就要打大仗了,而袁术承诺的粮草却迟迟未能运到,这可让前敌主将孙坚心里有点发毛,所以对公仇之行格外重视,更是召集了鲁阳的所有官员属吏,专门在城外搭了营帐,举行宴会给公仇送行,给足了他的面子。

然而,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酒未过一巡,欢送词也还没宣读,胡轸的先头部队却突然而至,这可是天下闻名的西凉铁骑啊,看到这支军队,所有官员都吓傻了,争先恐后的就要往城里跑。

不过,孙坚就是孙坚,一声大喝:“乱动者立斩,给我继续饮酒,那个仪仗队的表演也别停!”说完话,也不理会胡轸的先头部队,旁若无人的继续饮酒作乐,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等胡轸的先头部队集结到城下,看到眼前的一幕,有点儿懵圈了,认定孙坚有诈,停步不敢向前,转头一合计,是不是这个孙坚撒好大网就等着自己入套了,嗯,大大的有可能啊,于是后队变成前队,徐徐退去,果然不愧是闻名全国的西凉铁骑,未损一骑,安全撤退了。

等西凉铁骑退走一段时间,孙坚这才站起身,令部下按队列顺序进城,正是因为孙坚临危不乱,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使用了一招空城计,这才算是逃过一劫,因此,不管诸葛亮到底摆没摆过空城计,至少从时间上是晚于孙坚的,所以,实际上,孙坚才是三国中第一个使用空城计的人。




诸葛亮的代表作是?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代表作品】《出师表》、《诫子书》【原文】《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俗语歇后语诗句故事
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鞠躬尽瘁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出师为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司马懿称诸葛亮为 天下奇才 诸葛亮(181—...

诸葛亮的资料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

诸葛亮有哪些代表作?
《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草庐对》《诫外甥书》《将苑》(又名《心书》)《便宜十六策》等著作。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诸葛亮喜爱书法,在青少年时代...

诸葛亮 写过什么著名的 作品??
《心书》又称《孔明心书》,《新书》,《将苑》,是一部重要的中国军事著作,为诸葛亮所著。原文共50篇。诸葛亮在书中博采《孙子》、《吴子》、《六韬》、《左传》之言,从各个角度论述为将之道,是反映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代表作,也是诸葛亮本人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治军带兵方略的集中体现,对于今天...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故事
这时候司马懿仍然不主张追击,他亲自到前线察看诸葛亮退军势头,断定说:“此乃孔明之计也。”结果又过了十天,诸葛亮第三次退了三十里下寨。这时魏军将领们认为诸葛亮是使诈谋,用“缓兵之计,渐退入汉中”,因怕被别人耻笑,急于交战,张郃坚持要率兵追击,司马懿让他率兵打头阵去进攻,自己带兵...

诸葛亮的个人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来东晋政权推崇诸葛亮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

《三国演义》诸葛亮的资料
,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诸葛亮吟唱的《梁甫吟》内容是什么?
译文:缓步走出临淄城的城门,遥望萧瑟死寂的荡阴里。那里有三座坟墓紧相连,形状大小都非常的相似。请问这里是谁家的墓地,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氏。他们的力气能推倒南山,又能截断系大地的绳子。不料他们一朝遭到谗言,两个小桃竟杀死三勇士。谁能够设想出这个奇计?他就是齐国的宰相晏子。

诸葛亮介绍
诸葛亮闻张郃率大军西来,即派马谡为先锋,扼守咽喉要地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陇城镇,一说今天水东南)。马谡自幼熟读兵法,才器过人,好论军计,甚为诸葛亮所器重。但刘备觉得马谡言过其实,临终时曾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三国志•蜀书•马谡传》)?诸葛亮却不以为然,还经常同他...

遵义市18760343982: 历史记载中三国的空城计,到底是诸葛亮的还是曹操的? -
江娅他卡: 历史上的三个空城计第一个最有名,是《三国演义》记载的,“发明者”是西晋一个叫郭冲的人.他说,诸葛亮驻守阳平关时,派魏延领大军东出攻魏,自己留万人守城.不料司马懿带着二十万大军要迎魏敌时,却同魏延兵马对不上阵,从旁...

遵义市18760343982: 在空城计中诸葛亮司马懿各是什么样的人__
江娅他卡: 空城计中主要体现了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临危不惧、善于揣测别人心理的人;司马懿是个老谋深算、狡诈多疑、自负草率的人. 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的一段故事.后被用于三...

遵义市18760343982: 《三国演义》中,你觉得哪一个人物的哪一个计谋最高明?为什么?请简要点评(200字左右) 最好是讲诸葛亮的计谋,计谋中最好是空城计,不过只要是诸... -
江娅他卡:[答案]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里特别精彩的一个计谋,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空城计是一仲“虚而虚之”的心理战术,在战争的紧急关头和力量虚弱的情况下运用这种战术,故意以空虚无兵之势示敌,就可能使敌人疑中生疑,怕中埋伏...

遵义市18760343982: 空城计真的是诸葛亮摆的?还是曹操?(从历史角度看) -
江娅他卡: “空城计”的发明权属于赵子龙 诸葛亮既然没有摆过“空城计”,那么,历史上是否真的没有用“空城计”以退敌兵的人了呢? 空城计在历史上倒并非子虚乌有. 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元末明初,邓愈(初名友德,朱元璋手下大将)率军...

遵义市18760343982: 历史上三国时期的“空城计”到底是谁用的?真的是诸葛亮吗? -
江娅他卡: 诸葛亮的空城计陈寿《三国志》里没有,后面的注解里有,不过注解的人引用这一段后是为了证明没这回事.另外《三国志》文聘的传的注解里又有文聘用过似空城计的计谋,不过注解者又说与陈寿说的矛盾. 所以说最有可能用过空城计只有文聘和诸葛,至于是不是真事,一千多年前的史学家都搞糊涂了,何况我们?

遵义市18760343982: “空城计”并不是诸葛亮提出来,是谁提出的呢? -
江娅他卡: 历史上真正使用空城计的并非诸葛亮,而是曹操,《三国志.魏书》有相关的记载,《三国演义》可能只是为了美化诸葛亮的形象,才将这个事迹放到了他的身上.

遵义市18760343982: 空城计真是诸葛亮的杰作吗? -
江娅他卡: 诸葛亮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但空城计确实不是他的杰作.但历史上空城计是有的,为了彰显诸葛亮的智慧和小说的主题,罗贯中就嫁接了过来.

遵义市18760343982: 是不是诸葛亮使的空城计? -
江娅他卡: 演义中的确如此,在正史上诸葛亮是没有这种做法的.ls和lss所说的曹操的空城计,争议很多.与其并谈的文聘和赵云的空城计更足为道.

遵义市18760343982: 《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涉及到哪些人物 -
江娅他卡: 《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涉及到蜀国的诸葛亮、王平,魏国的司马懿、司马昭.空城计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

遵义市18760343982: 空城计是诸葛亮还是曹操发明的? -
江娅他卡: 曹操:空城计发明者 在野史中曾看到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清军入关之际,某日,一清军高级将领将一处得不错的汉人参谋带到密室,神神秘秘地拿出一本书说:这是上级刚发的红头文件,(可能只发到县处级)也是军事秘籍,让你看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