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是这样子打的!

作者&投稿:濮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古代战争是这样子打的!

要说清楚整个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估计写个几十万字也说不完,既然话题由长城而来,那我们就从宏观的角度聊聊中国古代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战争究竟是什么形态,是不是电视剧里那个样子?

很多历史剧中表现的战争场面谬误百出,有些错误其实已经到了影响理解史实的程度了,因为如果按照那里面表现的方式打,很难真正理解为什么农耕民族要战胜游牧民族那么困难,从而可能造成一些错误的认识。

“中原农耕民族是怎么打仗的?”

前面说过,古代战争方式与生产生活方式是密切相关的,游牧民族渔猎、畜牧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他们的作战方式。那么农民是怎么打仗的呢?

弓箭、矛、斧、刀等等这些武器形式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那时候还没有发生农牧业分工,所以无论农耕民族还是游牧民族都会使用这些武器。

农牧业分工形成之后,以“精耕细作”著称的华夏民族就产生了一种自己的个性化兵器——“戈”。

重点提起这种兵器是因为它在中国文化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到今天汉语里指代战争还经常使用这个字,比如“大动干戈”“化干戈为玉帛”“枕戈待旦”“金戈铁马”“反戈一击等”。

“戈”这样兵器特别有农耕色彩,因为它就是从镰刀来的,这种兵器一直从商代流行到西汉。

电视剧《三国演义》里还能看见大量士兵使用长戈,其实这就不准确了。

一来这个兵器西汉就已经不流行了,汉武帝的战争策略是用匈奴的办法打匈奴,所以武帝时期开始汉军基本摒弃了传统作战模式。

此外电视剧里戈的使用方法也是错的,里面群众演员使“戈”的方式和使“矛”差不多。

其实仔细看就会发现“戈”这个东西的刃是朝里对着自己的,步兵对战基本是面对面,要想把这个东西伸到敌人脑后再勾回来,似乎很不方便,古人怎么会傻到用这种东西去打仗?

其实这个东西就不是步兵用的,“戈”发挥它威力的舞台是在战车上。

战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豪华”兵器了,它的地位就跟二战时候的坦克一样了,只不过它是畜力的,用马拉。

一辆战车的标配就是一名负责操控马匹的“驭手”,一名负责远程攻击的弓弩手,还有一名就是“戈”手(也有配两名弓弩手或者两名戈手的战车)。

当战车冲入步兵阵时,将长戈从侧面伸出,不必挥舞握住就好,凭借着马车的动能戈运行轨迹上的一大串脑袋就都割下来了,实战当中简直堪称“人头收割机”。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前,中原是没有骑兵的。

中原的马匹是用来拉战车的,这一来是因为中原地区不产马,马匹极其珍贵,用来骑太奢侈。

二来是因为缺少一个看似很小实际上很重要的东西——马镫。

如果只选一件东西作为冷兵器史上最重要的划时代发明,那毫无疑问就是看似默默无闻的马镫。

马镫是两个半环状脚踏板,中间用绳索或者皮带相连,搭在马背上或者直接连接在马鞍上。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东西的意义,如果使用了马镫,当你双手松开缰绳时,只要将重心分摊在左右马镫上,给它一个左右相等向下的力,通过马镫、皮带和马背间力的传导,最后你会得到一个垂直于地面向上的合力(这个结构是不是很像定滑轮?)。

而且你的臀部和左右脚都在受力,三点之间形成了一个稳固的等腰三角形,松开缰绳后仍然可以稳稳坐在马背上,这就意味着马镫的出现使得骑士解放出了双手。

马镫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发明的,现在考古证实马镫大致出现在北魏时期(这里说的是双侧马镫,单侧马镫出现得早一些但是完全起不到这些作用),所以很可惜,传说中三国名将们使用的“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方天画戟”等神兵利器都不符合真实的历史,在没有马镫的时代里骑在马上只能使用单手短兵器,因为另一只手要死死拉住缰绳。(弓箭除外,这个留待后面再讲)而且挥舞兵器时只能依靠臂力,躯干不能发力。

在没有马镫的情况下,人骑在马上是靠双腿夹紧马背,这样很不稳固,一旦松开缰绳人不能在马背上做任何发力动作,否则就会坠马,因此骑上马既不便近战,射箭准度也会降低(这一点非常重要,农耕民族上了马射术会降低,但是游牧民族可不会,游牧民族为了马上骑射方便,使用的是短弯弓,而中原民族多用长弓。短弯弓与步兵长弓相比,牺牲了射程和省力性,但是更加便于在马背上使用,便于快速调整角度以提高骑射精准度),所以早期中原地区的骑兵主要负责侦察敌情和传递命令,不是用来冲锋陷阵的。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民族的主要作战形式就是战车打头,步兵为主,步兵中又包括手持短刀的盾牌兵、弓弩手和长矛兵。

不同接敌形式下有不同的军阵,绝不是冲到一起乱打。敌方射箭时,盾牌在前组成严密整齐的盾墙,不仅保护正面还要保护上方,因为弓箭的“弹道轨迹”是抛物线。

我方冲锋时也是盾牌墙在前,接敌时往往是变阵为长矛在前。

不同的阵法变换根据擂鼓的节奏指示,不同的节奏代表不同的口令,各兵种令行禁止整齐划一,两军接触的永远是一条线,绝不是双方交叉在一起乱打一气,那是打群架不是战争。

因此擂鼓在冷兵器时代战争中绝不仅仅是为了助威,而是为了传递命令,各国有自己的节奏口令,不同节奏代表的含义仅己方知道,如果被敌方掌握相当于军事密码被敌人破译。

“当农民“邂逅”牧民”

大致了解了农耕民族怎么打仗,接下来聊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的仗怎么打。

众所周知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主要是依靠骑兵单一兵种作战,但是骑兵和骑兵也是很不同的,冷兵器时代的骑兵主要分为重甲骑兵和轻骑兵。

重甲骑兵的出现较晚,因为它需要人马皆披重甲,作战时冲入敌阵依靠马的冲击力杀伤敌人,除了需要马镫为前提以外还需要有较高的金属冶炼技术支持。

这种骑兵在欧洲比较多,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长期以轻骑兵为主,到辽金元时期才出现重甲骑兵,但是数量也很有限。

很多电视剧里描写中国古代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战争就是两军冲到一起乱打一气,甚至两军冲到一起后马不动了,人坐在马上互砍,或者干脆直接跳下马来。

要是真的这样那我们就不用怕游牧民族了,古代游牧骑兵打中原步兵,理念先进得很,类似于今天的“非接触作战”。

当游牧民族骑兵冲到距离农耕民族步兵阵地最佳射程内时就开始转向,骑着马飞快地绕着军阵转圈,同时不停地放箭。

汉族士兵根本没法近身,他们只有两条腿,只能位于圆心中间被动挨打,想追人家追不上,想跑也跑不了,游牧骑兵依靠马匹,机动性极强,会一直保持最佳射程距离,既不和你近身还能射中你,那种感觉就像美国打科索沃战争一样,清一色的“防区外打击”,或者更形象一点说非常像游戏里的“放风筝”战术。

如果中原步兵依靠弓箭手跟游牧骑兵对射,大家可以想象,骑在马上飞快转圈的游牧骑兵是移动目标,而汉族弓箭手基本上属于固定目标,所以说汉族步兵面对游牧骑兵的时候完全处于劣势非常被动,唯一能够依靠的只有地形。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亲自率兵迎战匈奴,被围困于白登山,最后是靠着陈平走“夫人路线”,去贿赂匈奴阏氏才得了一条生路。

曾经看过白登山那个地形,只有孤零零的一个山包,也多亏刘邦依托了那个山包,骑兵不擅仰攻才选择了围困,如果军阵列在周围的平原上恐怕汉朝七年就亡了,比秦还得短。

中原步兵要想挽回面对游牧民族时的被动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寻找有利地形,或者逼骑兵下马。像刘邦那样“上山”就是很好的选择,如果骑兵爬坡冲锋就会丧失速度优势,就没那么可怕了。

而且山上有遮蔽,你也没法绕着我放箭,如果骑兵强行上山还可以借着山势用巨石和滚木招呼。

除了上山,下水也是对付游牧民族的好办法。

韩世忠之所以能取得黄天荡大捷,就是凭借水军。称雄世界的蒙古骑兵下了海去打日本,结果也很惨。

总之一定要依托有利地形。如果找不到特别有利的地形那就去创造有利地形,这样就有了长城。

战国开始,北方各国就分别修建了长城阻挡游牧民族,秦长城就是在这些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

除了依托地形修建防御工事以外,中原民族应对游牧民族的另一个方式就是学习他们的作战模式。

历史上最早学习游牧民族作战形式的就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由于赵国与北方游牧民族长期交战,赵武灵王意识到胡人的作战模式更加实用,所以开始建设了中国最早的骑兵军团,为了适应骑兵作战在武器和服饰上也全面学习胡人。

胡服骑射使赵国的军事实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解锁了新技能后赵武灵王第一个收拾的就是不安分的邻居秦国,曾经一度险些灭掉秦国。

秦国吃了骑兵的亏也开始大力发展骑兵,到秦始皇时期秦国的骑兵军团已经相当强大了,在秦赵长平之战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机动迂回切断赵军粮道的正是秦国的骑兵军团。

在秦俑2号坑内,保存着一支完整的“秦骑兵军团”,为了解放双腿他们没有身着传统的长袍而是穿着了胡人的短衣,肩部也没有铠甲,便于使用弓箭时快速瞄准。

这些骑兵俑一手拉缰绳一手持弓,没有配备长兵器,可见其与北方游牧民族一样的轻骑兵属性,整个秦俑中的骑兵都没有马镫,再次印证了当时马镫还没有出现。

战国以及汉朝前期,都出现了成规模的骑兵军团,但是规模还是太小,原因就是中原不产马匹,而且马匹品种也不好。

骑兵真正开始取代步兵成为汉军的主力兵种是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为了改变对匈作战的被动局面,大力发展骑兵,从西域引进良种,为了引进良种马不惜多次发动战争,最终汉武帝能够实现北击匈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从匈奴手中夺取了河套平原(那里有鄂尔多斯草原,赵武灵王能够实现“胡服骑射”也是由于夺取了这一地区),获得了马匹繁育基地。

以后的历史中,华夏文明能否有效抗击游牧民族很关键的一点就看能不能保持对马匹繁育基地的控制。

这种控制要花费巨大的成本,因为马匹繁育基地都在草原地区,农耕民族为了控制草原地区要在那里筑城、屯兵、移民,中原人过不惯游牧生活,草原上又不适于耕种,因此粮食都要从内地运过去,路上消耗的粮食比运到的粮食还要多。

因此并不是从汉以后的中原王朝都有能力以骑兵为主力兵种,例如宋代就因为无法控制燕云十六州导致马匹奇缺,以至于对抗游牧民族十分吃力。




为什么历史上的统一战争从北往南打赢的比较多呢
历史上从南往北发起的统一战争也很多,但是极少有打赢的,只有一个特例——元末朱元璋率领的义军把蒙古统治者赶回了漠北草原。(注:这里的南北方概念沿用传统的以秦岭淮河为界的分法)其实,在先秦时期,由于南方大部分尚未开发,当时的统一战争基本沿黄河流域东西方向进行,所以这段时间的历史本文不作重点分析,重点分析从...

北代战争爆发的原因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两系,奉系军阀和其他地方军阀也相继形成。各军阀间为争夺地盘,扩充实力,连年混战,民不聊生。打倒北洋军阀,结束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已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

金融研究者说新时代的战争是货币或金融战争,这是为何?
因为现在全球主要大国之间的这些军事力量可能有差异,但是说只是有差异,还不足以到达那种毁灭性打击的程度。就是说对方打你一顿,你没有反抗之力,这才会发动战争,但是对方打你一顿,你打他一顿,双方都闹得鼻青脸肿的,谁也拦不了好,那你觉得这种打架有什么意义呢?人与人之间是这样,国家与...

近代日本打了五场战争,让他们明白了什么?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已经打了总计5场战争。在这半个多世纪里,有西南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大概每隔十年,日本就会发动一次大规模战争。这表明近代日本是一个典型的,以战争为发展驱动力的军国主义国家,它的近代史就是一部战争史。 但是仔细分析起来,日本近代发动的这五场...

制约当代战争的因素
而南联盟只不过是一个人口刚过千万的国家,军队10余万人,武器装备总体质量至少落后对方一至两代,数量上也极为悬殊。这场战争是强大的军事集团对弱小的主权国家、高技术对中低技术、主要使用航空兵和导弹的空袭战对主要使用一般武器防空作战的非对称作战。美国对阿富汗实施的军事打击也是一场典型的非对称作战。美军事...

日本战国时期的战争就像是几个村长在打架,这是真的么?
而题目中所到的村长打架,村与村之间的人数大概也就几百人吧,这样看来也是战争里面人数最少的了,但也不能一直用它来形容日本内斗。在从前日本的实力也是非常强大的,在战国时期,日本参军人数就达到了十几万,而日本的国土面积虽然没有中国大,但也并不小,这个比例还能说他是村长打架吗?那为什么...

中国进代战争史上唯一的一位没有打过败仗的将军是谁
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伊阙之战,大破魏韩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

战争中为何会出现围着某个高地来回攻防的情况,绕过去不行吗?
所谓兵家必争之地,过去的武器相较而言都是近战武器,这时地面部队主导着战争走向,这个走不仅是趋向更是要一步步走出来,这时就存在战略要地及战术支点,一个山头一个村子甚至一个叉路口都可能决定胜负。战争不可能满天开花总是一个点一点的来,所以围绕一个山头打上日久是必然的,要不然就过不去了。

中国古代战争战术这么厉害什么孙子兵法,到了一站以后和外国打就不行了...
因为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兵法还有综合国力(如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发展水平)、武器装备、士气、部队日常训练、情报后勤、团结程度等。尤其是工业革命发展后,发达的工业国生产力水平要高于落后的农业国,在军事技术上优势明显。战术的先进弥补不了武器代差的落后,再先进的战术也是要依赖和受限于...

求书《震慑论》、《第六代战争》
俄罗斯军事学者斯里普琴科在1999年出版的《第六代战争》和2001年的《非接触战争》两部作品中,提出了关于未来战争的理论和观点,这些理论在军事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俄罗斯国内,尤其是军方对此反应强烈,多位高级将领和军事理论专家对其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批评。关于第六代战争的目的 斯里普琴科提出,...

左云县18360163958: 古代战争是怎样对战的 -
安诚诺安: 列阵互相攻打,三国全面战争和战国全面战争里的场面就很像

左云县18360163958: 古人是怎么打仗的 -
安诚诺安: 在古时,打仗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一门行为艺术,怎样打,在哪打,多少人,怎样天时地利人和都得到.然而,现在人们对于打仗的观念还都是来源于三国,水浒都电视剧,然而小编可以告诉你,那种主将负责打仗单挑,士兵负责围观善后的场...

左云县18360163958: 古代的战争模式是什么样的?
安诚诺安: 真正的作战,是两军对垒,由于古时作战缺乏通讯设备,所以都靠传令、旗语来发令.古代作战讲究阵型,军队也是有编制的,比如一卒、一伍、一旅、一师等等,部队以...

左云县18360163958: 古代人是怎么打仗的? -
安诚诺安: 那种有的,那叫斗将,可以打击士气,士兵需要跟在将军背后冲锋,因为将军背后有一个帅旗,用来给士兵指明方向.一般而言,古时候战争是先摆开阵势再打,看起来很傻,但这个因为古人的价值观不同

左云县18360163958: 古代是怎么打仗的?
安诚诺安: 事实上是,将军一定会参加战斗的,但是不一定会冲上去打架,就是冲也是必不得已时候或者是将军的个人喜好 所谓的叫阵单挑,也是我们老祖宗发明的,将军们一般也不会应允,就是真的单挑起来也是两位将军的雅兴.在西方有骑士决斗,但...

左云县18360163958: 古代战争场面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安诚诺安: 肉搏: 1.主将指挥各种兵种有序作战 2.主将命令埋伏出击(通常是骑兵类) 3.各种兵种混战,战场成为炼狱 4.劣势一方撤退,优势一方追击 5.打扫战场,犒劳将士,邀功请赏 总体来说,古代战争场面是先有条有序,步步为营,后混乱不堪,流血漂橹,最终胜者豪,败者逃

左云县18360163958: 古代行军打战是怎么进行的? -
安诚诺安: 看古白话小说,古代人打仗是各派一个人出阵单挑,赢了单挑的那一方,往往就士气大振,能一口气冲散对方阵型,即使己方人数处于劣势亦是如此.所以张飞才做得了将军,放在现代战争里,张飞只能做个军士,可能连个军官都捞不到.我以前以为这种做法是小说笔法,实际作战不该如此,但是今天看<台湾通史>引用<隋书>说台湾土著村落之间打仗就是这个情形,“两阵相当,勇者三、五人出前跳躁,交言相骂,因相击射.如其不胜,一军皆走,遣人致谢,即共和解”.看来小说中的描述并非说书人杜撰,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用什么办法.看三国演义,里面有些战役是派代表比试,有些战役又是直接冲锋.

左云县18360163958: 古代战争大概分几步 -
安诚诺安: 1、古代战争讲究仁义、道德,一定是先找借口,对方失德,所以要要“顺应天命”,“讨伐逆贼”等借口. 2、誓师大会,做出动员,选派统帅,出军时是以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3、如果到了兵戎相见时,那么就要“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而且一定要保护好粮草、辎重部队.因为即使军队再强大,缺少粮食也无法胜利.4、具体作战时,基本将领冲在最前面,以方便指挥,将领的本领有时候直接决定战争的胜负

左云县18360163958: 古代的战争是怎么样的?是不是双方约定好在哪里战斗,摆好阵势后才可以打?攻打城一定要往城门口方向 -
安诚诺安: 古代由于机动性差,在进攻方前往目标地点时肯定会被哨兵发现,然后防守方也派兵来.这就像双方约定好了一样.行军时就是有前中后军的,遇到敌人就迅速摆阵,首先是将领过招(可跳过),然后就冲.

左云县18360163958: 关于古代如何打仗的几个问题 -
安诚诺安: 1.古代是不可能把一场战争的胜负全寄托在两军统帅的稳定发挥上的.如果一场战斗的胜负只靠两个主将的单挑就能决定,那还招什么兵啊,爷爷你自己去不就行了吗? 所谓回合,在演义之类的书里,就是两个武将在马上,你打我一下,我打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