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老辈教导小辈的故事

作者&投稿:邸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文舒戒子

东汉末年人王昶,字文舒。他给自己的四个儿子起名叫“深、沉、沦、湛”,并写信告诫他们:“我之所以给你们起这样的名字,是想让你们顾名思义,不要违背我的初衷。任何事情成得快,灭亡也快;成事晚,就稳妥些,能善终。

屈是为了伸,忍让是有德行的表现,暂时的弱是为了今后更强。能这样做的,很少有不达目的的。假如不达目的地,就要及时隐退而求保全自身。古语说,救寒莫过于厚重的皮衣,阻止别人诽谤不如自省自己,这实在是至理名言啊!”

2、陈毅孝敬父母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

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

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3、程门立雪

宋朝的杨时非常喜爱学习。一个下雪天的中午,他和同学一起去找理学家程颐老师求教。程老师正在睡午觉,他俩就站在门外等候。

雪越下越大,为不打扰老师,仍耐心地等候在门外。老师醒了。发现杨时俩人站在雪地里,忙叫他们进屋来,杨时赶忙向老师行礼、请教。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

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4、孔融让梨

在我国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的韵文

。孔融四岁那年,正在院中玩耍的孔融兄弟几个,面对父亲刚买来的梨子,哥哥让孔融先拿,而孔融却拣了个最小的。父亲问孔融为什么这样做,孔融回答说:“哥哥比我大,应该吃大的;我年纪小,就该吃小的。”

父亲不禁为儿子的谦让懂事高兴,却又故意问道:“可你还有个小弟弟,为何不把最小的梨留给他呢?”孔融则答:“我比弟弟大,哥哥应该让弟弟,所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5、华罗庚的故事

1796年的一天,德国歌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很有数学天赋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

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青年做着做着,感到越来越吃力。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见我每天的题目都做的很顺利,这次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

但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青年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现有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有什么帮助。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寻求答案。

终于,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导师接过青年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

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当然,但是,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通宵才做出来。”导师请青年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青年当着他的面做一个正17边形。

青年很快地做出了一个正17边形。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牛顿也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 

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




名人老辈教导小辈的故事
1、文舒戒子 东汉末年人王昶,字文舒。他给自己的四个儿子起名叫“深、沉、沦、湛”,并写信告诫他们:“我之所以给你们起这样的名字,是想让你们顾名思义,不要违背我的初衷。任何事情成得快,灭亡也快;成事晚,就稳妥些,能善终。屈是为了伸,忍让是有德行的表现,暂时的弱是为了今后更强。...

孟子的母亲介绍 关于孟子与其母亲的故事
孟子的母亲孟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伟大的母亲,她历来都被当做贤良淑德、善于教导子女的典范,受到后世的敬仰。后世为了纪念孟母,专门为她修建了孟母祠来供奉她,这对于一位普通的妇人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荣誉,同时也是对她教子有方,全心全意为子女着想的尊敬。孟子早年丧父,全靠母亲含辛茹苦,勤俭...

长辈爱唠叨,又没有道理,怎么办?
作为子女的话,有时候确实应该静下心来聆听他们的声音的,虽然他们可能会觉得让年轻人有些烦躁,甚至有些让人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但是他们出发点还是想减轻我们的负担,可能结果有些事与愿违了,再说了当你到了你父母的年龄时候,你会不会像你父母一样教导你的孩子呢,趁他们现在还没有老去,有空多...

关于上有老下有小的诗句
1、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晏殊《采桑子》 释义:人从出生到逝去,都要经历人世间的这段时光。可岁月悠悠,人生易老。时光就那样,它只懂得催人老,不相信世间有多情的人。常常在长亭短亭的离别后而伤感,离别后每次酒后就因思念而泪湿春衫呢。 2、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爱讲大道理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一种是亲人,就是自己比较成功,就喜欢给小辈传授社会经验。还有的就是我们学校的教导主任,每次你只要犯事了,你进去教务处,等你出来,你会开始怀疑人生,质疑自己之前所有的言行。其实说白了,喜欢说大道理的人,一种就是很成功,还有一种是想成功,一直在想没有行动,就爱和人吹牛皮。

在长幼关系中,长辈疼爱小辈和小辈孝敬老辈哪个该靠前?
一、无论是长辈还是小辈,都要本着关心对方、尊重对方的出发点去相处,才能更加得和谐相处 。在和人的相处当中,首先是两个个体,无论是长辈还是小辈都要尊重对方和体谅对方,所以无论是长辈疼爱小辈还是小辈孝敬老辈,都是相互的,没有哪一个必须靠前的说法。如果不是将心比心,再热得心,都将会被...

父母亲戚教育后辈,小辈的无条件顺从,都听从照办:会形成讨好型人格吗...
父母和亲戚过于强调小辈的无条件顺从,这种方式实属有害无益!它会造就什么人格呢?人格特点一:讨好型人格。因为要无条件顺从,小辈会讨好外界,过分在意他人眼光,缺乏自己的主见,难以拒绝不合理要求,这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人格特点二:依赖型人格。长期由他人决定自己生活,会产生依赖心理,等着被引导被支持,做...

伊索寓言所蕴含的道理(10个)
第一种是和我们年龄相差得极多的小辈;我们能够容忍这种人,并且会喜欢而给予保护;我们可以对他们卖老,我们的年长只增添了我们的尊严。还有一种是比我们年轻得不多的后生,这种人只会惹我们的厌恨以至于嫉忌,他们已失掉尊敬长者的观念,而我们的年龄又不够引起他们对老弱者的怜悯;我们非但不能卖老,还要赶着他们学...

幼的文言文翻译
1、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爱护自己的孩子,推及到爱护别人的孩子;尊敬自己的老人,推及到尊敬别人的老人。 2、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 老了更加威武,不丧失崇高的理想。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消逝的东西就像流水,可是流水还在啊。 4、言必行,行必果。 话说出去了就要去行动,行动了...

江苏奶奶流泪叮嘱孙女别总乱花钱的视频,感动不少人!对此你有什么感触...
一个在家人面前乱发脾气的人,也一定会对别人乱发脾气;一个在家人面前脾气不好的人,是一个没教养的人;对家人的付出总是觉得理所应当的人,生活中也一定是个不知道感恩的人。人来人往,外人都是过客,只有家人才是长久的陪伴。别把自己最糟糕的一面留给家人,善待家人,把你的爱,你的宽容,你...

鹤峰县15392723614: 古代伟人的父母教育孩子的事例 -
鬱喻苦参:[答案] 王羲之教子习书法 尤克勤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

鹤峰县15392723614: 名人的教育故事 -
鬱喻苦参: 清道光二十五年,七岁的小武训,父亲已经去世,跟着母亲要饭,虽受尽折磨,却渴望能够念书.他拿着辛苦卖艺挣来的200文钱,跑进一家私塾,跪在地上求老师收下他,结果在众人的笑骂中被赶了出来.不久母亲也死去了,他被一位善良的...

鹤峰县15392723614: 中外名人父母教育他们成材的小故事
鬱喻苦参: 岳飞母亲给他的孩子刺字:忠心报国 牛顿母亲把学校认为痴呆的孩子当成伟大的人,并教育他,最终成为世界聪明人并是伟大发明家.

鹤峰县15392723614: 康侯训侄,良弼课儿.文舒戒子,安石求师.这四句说了四位名人教育子孙后代的故事,他们分的教育方法是请简写 -
鬱喻苦参:[答案] 1.注入式教育方法.康侯训侄 【吕注】:康侯训侄:入胡安国,字康侯.他的侄儿胡寅,少架黔难制,胡安国闭之空阁,置书干卷于其上.年余,胡寅悉成诵不遗一卷,遂中进士,累迁起居郎.2.启发式教育方法.良弼课儿:南宋进士余良...

鹤峰县15392723614: 古人以行动教育人的故事 -
鬱喻苦参: 1、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2、李白“铁棒磨成针”的故事: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

鹤峰县15392723614: 求关于古今中外名人教育儿女的典故 -
鬱喻苦参: 岳母刺字 阎若璩口吃成大器.著名的考据学家阎若璩小时候是个口吃的孩子,常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欺负,在母亲和老师的鼓励下,阎若璩凭着勤能补拙的精神,刻苦读书,付出别人几倍的努力,赶上了正常的同学,此后,阎若璩仍旧凭着这股好...

鹤峰县15392723614: 名人故事30字 -
鬱喻苦参: 1、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

鹤峰县15392723614: 名人母亲教育子女的故事 -
鬱喻苦参: 孟母三迁

鹤峰县15392723614: 举出两位名人的母亲教育子女的故事
鬱喻苦参: 孟母三迁、岳母为儿子刺“精忠报国”四个字在背脊.

鹤峰县15392723614: 来帮帮忙…求几个名人教育故事 -
鬱喻苦参: 一个1周岁左右的小男孩,被年轻的妈妈带到公园玩耍.到了有十几个阶梯的台阶下,小男孩挣脱开妈妈的手,准备自己爬上去.当爬上两个台阶时,他感到台阶很高,回头瞅一眼妈妈,妈妈并没有伸手去扶他的意思,只是眼睛里充满了慈爱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