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碏大义灭亲事件的背后,潜藏着怎样的政治目的?

作者&投稿:石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石碏大义灭亲给我们什么启示~

有句俗话说:“虎毒不食子。”这意思是说,猛虎性情虽然凶残,但依然要恪守亲情的界限;凶残是对外。而对自己的亲生骨肉,却以慈爱之心相待,绝不可能将其化为腹中餐。爱老虎这样做,是动物的天性,没什么可说的。对人而言,人做事也要按天性,亲情是人之天性所不能免的,父母儿女之间的亲情,是自然的法则。世上哪有不疼爱自己亲生骨肉的父母呢?如果说人性这东西也存在的话,父母儿女间的亲情就应当属于人性之列;如果说人性是永恒的话,这种亲情也是永恒的,否则,便是丧失了人性,丧失了天良,就不应当再冠之以“人”这个称呼了。在另一方面,人作为超越了动物本能的有思想、有理性的存在,又不能完全凭本性、天性、本能行事;还得要服从社会的法则。道德伦理的法则,理性的法则。自然的法则还得要服从社会的、道德的、理性的法则。如果没有这一个方面,人也就与其他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了。这样一来,天性和自然法则往往要同社会的、道德的、理性的法则发生冲突,并且经常是不可避免的;必须面对的、必须作出选择。所谓“大义灭亲”,正是这种冲突的体现,是选择让天性服从社会、道德、理性法则的结果。要做到这一点,要有很高的革命觉悟和革命自觉性;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和很强的理性力量。大多数人都难以做到,否则,大义灭亲就不是值得称赞的一种高尚美德了。人们大多难以割舍亲情,难以脱出天性这条强大的纽带,常常宁可让社会、道德、理性法则屈从于天性和自然法则。这样,像石碏那样的人,就显出了与众不同,显出了伟大和高尚,让人景仰。不过,能够大义灭亲是一回事,固然可敬,而对那个“义”还得讲究。就是说,“义”所代表的东西,要值得人们为之付出灭亲的代价。在古时,臣轼君、子杀父、妻害夫,都是大逆不道的“大不义”。国君是上天之子,体现了上天和神明的意志,是小民百姓最初的父母,怎么可以随随便便冒犯甚至杀害呢?这罪过比杀害自己的亲生父母还要大,真称得上是“弥天大罪”。在这种情况下的灭亲是理所当然的正义之举,可歌可颂。“义”本身的内容是随着时代、观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过去的为合乎“义”的东西,今天未必合乎“义”。我们总是站在今天的立场上来决定对“义”的取舍,从而在行动上作出选择。

春秋时,卫庄公有个儿子叫公子州吁,是庄公宠妾所生,受到庄公的宠爱并且喜欢惹事,庄公也不加以禁止。刚正不阿的大臣石碏向庄公进谏说:“我听说疼爱孩子,应该用正当的道理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骄横、奢侈、淫乱、放纵,是导致邪恶的四种毛病。这四种毛病的产生,是由于给他的宠爱和俸禄都过了头。国君如果要立州吁为太子,那就确定他的地位;如果还没有拿定主意,目前的现状恐怕会逐步地引导他酿成祸乱。大凡受到宠爱而不骄横、不骄横而能安于地位下降、地位下降而不产生怨恨、产生怨恨而能够克制的人,是很少的。而且,低贱妨害高贵,年轻欺凌年长,疏远离间亲近,新进离间故旧,弱小压迫强大,淫邪败坏道义,这是六种逆理的事。国君行事得当,臣子奉行君命,父亲慈爱儿子,儿子孝顺父母,兄长爱护弟弟,弟弟敬爱兄长,这是六种顺理的事。背离顺理的事而效法逆理的事,这就是使祸患很快降临的原因。作为统治民众的君主,应该尽力除去祸患,而您却让祸患很快降临,恐怕不能这样吧!”卫庄公听不进去。


石碏的儿子石厚和州吁交往,石碏加以制止,但制止不了。卫庄公死后卫桓公即位时,石碏就告老退休了。这时骄横霸道的州吁一心想杀死哥哥桓公夺取君位。


鲁桓公四年的春季,在石厚的积极策划下,州吁杀掉了卫桓公而自己做了国君。州吁封石厚为上大夫。


州吁设法使他的百姓和睦安定,于是石厚就向石碏请教安定君位的办法。石碏说:“朝见周天子就能够安定君位了。”石厚问:“用什么办法能朝见周天子呢?”石碏回答:“陈桓公正受到周天子的宠信,陈国和卫国关系又正密切,如果去朝见陈桓公,让他向周天子请求,就一定能办到。”石厚就跟着州吁到陈国去了。石碏派人告诉陈国说:“卫国国土狭小,我老头子老了,不能干什么了。这两个人,正是杀死了我国国君的凶犯,请趁此机会想法处置他们。”陈国人把这两人抓了起来,并且请求卫国派人前来处理。九月,卫国派右宰丑前来,在濮地杀了州吁。石碏又派他的家臣孺羊肩前来,在陈国杀了石厚。


州吁和石厚沆瀣一气,弑君夺位,属于大逆不道;石碏秉公执法,设法除掉这两个叛逆,其中包括自己的儿子石厚,实属公正无私。自古以来,凡是违法乱纪、胡作非为的人,终究要落得个可悲下场;而遵守法纪、大义灭亲的人,会得到人们的唱颂。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略见一斑。

我们知道,春秋时期,礼乐崩坏,诸国林立,周王室此时已经失去了对诸侯国的控制,卫国的州吁弑君篡位就很好的反映了这种现象。没多久,大臣石碏联合陈桓公杀死了州吁,作为州吁弑君的帮凶,石碏的儿子石厚也被石碏杀死。这样做一是为了给周王室一个交代,二是防止石厚事后对卫国不利。

乱局初显

当时郑国在郑庄公的带领下逐步强盛起来,隐隐有中原霸主的趋势,在这过程中,曾经发生了有关郑国国君之位的争执。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不甘居于人之下,于是反叛郑庄公,意图自己做国君。共叔段失败以后,逃到卫国被收留。在这样的背景下,州吁与共叔段同命相怜,于是在共叔段、石厚的帮助下,州吁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卫桓公,成为了卫国国君。

计除州吁,石碏da

由于郑国的日益强盛,周王室联合了宋、陈、卫、蔡几国,想要抑制郑国扩充实力。在州吁取代他的哥哥做了国君以后,为了得到周王室的承认,石碏建议州吁去求见陈桓公,借此向周王室示好,州吁也认为自己不能得罪周王室,于是去向陈桓公求情。石碏则向陈桓公传讯,希望他能除掉州吁。考虑到自己是捍卫周王室的利益,州吁这样践踏礼乐之人确实应该除掉,于是陈桓公就除掉了州吁。作为州吁弑君的帮凶,石厚也被石碏忍痛杀掉。因为陈、卫、宋、蔡联盟是在捍卫周王室的利益,像州吁这种犯上作乱之人是不能被容忍的,作为其帮凶的石厚自然也不能被接受。为了给联盟过一个交待,也为了防止石厚日后报复卫国,石碏不得不大义灭亲,除掉石厚。

可以说,州吁弑君篡位开此先河,严重影响了周王室的威信,他自身必然会受到制裁,作为其帮凶的石厚也难逃惩处,石碏杀子是不得已而为之。



石厚的死,在政治角度说,更像是卫国对于确认自身政治立场的投名状。也确保了卫国对组织没有二心。石碏被迫杀死自己的儿子,也对国家利益有利,是有道义和实际的双重价值的。

主要还是因为石碏是一个政治家以国家大义为己任,为了当时所追随王室以及陈国的共同利益,大义灭亲也是无奈之举,瓦解对立方即将联盟的势利是同样也是他们这么做的主要目的。

石碏杀死自己的儿子是为了代表卫国表明卫国的立场,坚决站在周朝这边对抗郑国。


石碏大义灭亲事件的背后,潜藏着怎样的政治目的?
为了给联盟过一个交待,也为了防止石厚日后报复卫国,石碏不得不大义灭亲,除掉石厚。可以说,州吁弑君篡位开此先河,严重影响了周王室的威信,他自身必然会受到制裁,作为其帮凶的石厚也难逃惩处,石碏杀子是不得已而为之。

石碏大义灭亲事件的背后,潜藏着什么政治目的呢?
石碏像 石碏的儿子石厚却和州吁关系十分密切,趁着父亲远离朝堂之际,决定和州吁做一件大事,那便是效仿共叔段武力夺权。和共叔段的经历不同,由于桓公缺乏对州吁的提防,被他抓住机会刺杀,并且顺势成为了卫国国君。据《史记·三十世家·卫康叔世家》中记载:"桓公二年,弟州吁骄奢,桓...

石碏大义灭亲原因和启示
石碏大义灭亲原因和启示如下:原因:为了内心的自安,为了顺应民意,他不得不杀子以正视听,以彰大义。启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即使牺牲自己的亲情也在所不惜。父母溺爱孩子,小到导致一个家庭分裂,大到引起国家动乱。教育孩子,就当像触龙说赵太后说的那样,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深远就是...

因为儿子误入歧途,此人杀儿子毫不含糊,从此中国多了哪个成语?
于是石碏就找到了卫桓公的母后戴妫打算私下里开始一番大的行动,最终石碏也是凭借自己的能力斗过了这两个人,很快他就把州吁杀掉了,但轮到他儿子的时候,他也是丝毫没有手软,决定要杀掉他的儿子。手下的一群大臣都在为他求情,但他丝毫不为所动,坚持要杀掉自己的儿子,于是后世就有了大义灭亲...

大义灭亲的故事
大义灭亲的故事是指为了维护正义和公正,不顾亲属关系的阻碍,毅然对违法行为进行惩处的故事。这些故事在中外历史上都有不少典型的案例。在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叫做“石碏大义灭亲”。石碏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臣,他的儿子石厚与卫庄公的儿子州吁勾结,企图篡位。石碏在得知儿子的阴谋后...

大义灭亲的故事
抢着说:你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石碏连连点头。4、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原来,这是石碏的安排。5、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死。卫国的大臣们为石厚是石碏的儿子,应该从宽。石碏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史官认为石碏杀了儿子是大义灭亲。

大义灭亲的典故
石碏为国大义灭亲之事,史学家左丘明记之,卫民传颂至今。石碏的这种做法得到后人的赞许,后来人们称这种行为是“大义灭亲”。  2、出自《左传·隐公四年》的大义灭亲,讲述的是:“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曾经劝谏卫庄公,希望教育好庄公之子州吁。庄公死,卫桓公即位,州吁与石碏之子石厚密谋...

成语大义灭亲的故事
带上礼物赶往陈国。这边石碏暗中写信密告陈恒公,让他帮捉拿杀君王的凶手。当石厚和州吁来到陈国时就被抓起来了。接着陈王派人去问怎么处置这两个凶手。石碏就说:“这小子不忠不孝,留他又有什么用?”于是叫人把他杀了。 石碏的这种做法得到后人的赞许,后来人们称这种行为是“大义灭亲”。

卫国老臣石碏“大义灭亲”是什么典故?
以无愧皇天后土、列祖列宗。”于是大伙公推右宰丑前往陈国诛杀州吁,石碏另派家臣杀了石厚。卫人又去邢国迎回公子晋,立为卫君,即宣公。卫国老臣石碏,不能容忍儿子石厚参与州吁弑君夺位的罪行,派家臣赴陈国将其处死,真正实践了“大义灭亲”的壮举。他将名垂千古,为人们所敬仰!

有着哪种可怕目的的石碏,才会才选择大义灭亲呢?
比如"大义灭亲"这个成语,从字面上理解,表达的是为了维护正义,对自己的亲人不徇私枉法,使其受到应得的惩罚。如果继续挖掘下去,我们就会知道这个成语来自于《左传》中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卫国著名政治家石碏,不惜杀掉自己的儿子石厚也要维护正义,这种高洁的品格受到了世人的称赞,因此才会创造出这...

海陵区19544249571: 关于《左传》“石碏大义灭亲”的疑惑 -
詹邢盐酸: 1、首先,懂得理论不等于懂得实践,就好比赵括的纸上谈兵一样,他有可能只是在理论上知道怎样教孩子,但真正操作不行,就好比不是从师范类学校毕业的老师就都能教得好学生;其次,他懂得教孩子,但是也要受到实际情况的制约,就像...

海陵区19544249571: 石蜡大义灭亲的读后感 -
詹邢盐酸: 是“石碏”不是“石蜡”. 石碏,春秋时卫国人.卫庄公有嬖妾所生子州吁,有宠而好武,庄公弗禁.他进谏,庄公弗听.其子石厚与州吁游,劝戒亦弗听.卫桓公十六年(前719)州吁杀桓公而自立为君,未能和其民.石厚向其父请教安定君位之法,他假意建议石厚从州吁往陈,通过陈桓公以朝觐周天子.旋请陈拘留两人,由卫使右宰丑杀州吁于濮(今安徽亳县东南),又使其家宰獳羊肩杀石厚于陈.当时称他能“大义灭亲”

海陵区19544249571: 石碏为什么要大义灭亲 ? -
詹邢盐酸: 卫国的大臣们为石厚是石碏的儿子,应该从宽.石碏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史官认为石碏杀了儿子是“大义灭亲”.大义灭亲的意思:为维护

海陵区19544249571: “大义灭亲”有何典故?
詹邢盐酸: 文学作品中,人们常用“大义灭亲”来形容一个人的高风亮节,那么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 石碏是春秋战国时期大夫.州吁为卫庄公第三子,因是宠妾所生,以致娇宠成性...

海陵区19544249571: 大义灭亲一词具有怎样的故事?
詹邢盐酸: 大义灭亲典出《左传•隐公四年》.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战国时代,卫国百姓因州吁杀了卫桓公自立为王,又任意驱使他们去打仗,十...

海陵区19544249571: 文言文石碏大义灭亲石碏的大智体现在哪 -
詹邢盐酸: 石碏作为春秋时卫国大夫,其大智体现在:1、进谏庄公,教育石厚.2、借刀杀人,大义灭亲.

海陵区19544249571: 石碏为什么要大义灭亲 ? -
詹邢盐酸: 因为他要完成自己的利益

海陵区19544249571: 春秋初年的国家间关系卫国发生州吁之乱,老臣石碏假陈国之手出去州吁
詹邢盐酸: 首先州吁是篡位,来路不正,并没有受周王的册封,所以周礼不会保护他. 第二,陈国也没有处决州吁,而是由卫臣右宰丑奉石碏之命往陈国杀州吁. 卫石碏大义灭亲是春秋早期的事,春秋早期的君臣之礼还比较正规,没有后期这么乱.卫陈两国爵位都是侯爵,陈侯无权处置侯爵国君. “卫陈方睦”.去年卫国曾经邀请鲁、陈、蔡联合伐郑,因此两国有借兵之好.

海陵区19544249571: 大义灭亲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是什么 -
詹邢盐酸:[答案] 大义灭亲:指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杀死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去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臣石厚商量办法. 石厚就去问的父亲——卫国的大臣石碏(que)...

海陵区19544249571: 大义灭亲这个成语故事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
詹邢盐酸: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和石厚合谋杀君夺位,怕国人不服就去请教石碏,石碏借陈桓公之手杀死州吁,又派自己的家臣去杀死自己的儿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