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六宫,以宋多贤后,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省览翻译

作者&投稿:蔚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 马皇后传 翻译~

译文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是宿州人,仁爱慈善且聪慧明辨,喜欢史书,勤心于内治,空闲时就讲求学习古训。太祖皇帝(朱元璋)在前殿处理事情,有时非常生气,马皇后等到皇帝回到后宫,常常依据事理委婉地劝解。皇帝的性格虽然严苛,但因马皇后劝阻而能够被减免刑罚的人也有很多。参军郭景样守卫和州,有人告发说郭景祥的儿子拿着槊想杀郭景祥,皇帝想要杀了郭景祥的儿子。
马皇后说:“郭景样只有一个儿子,别人告发的事也许不是实际情况,杀了他恐怕就会断绝郭景祥的后代。”皇帝了解情况后,发现郭景样的儿子果然是冤枉的。李文忠守卫严州。杨宪诬告他不遵守法律,皇帝想召他回来。马皇后说:“严州,是面临敌境的地方,随便更换将领不合适。况且李文忠向来贤明,杨宪的话可以相信吗7”皇帝于是停止了(这件事),李文忠后来最终为国建功。
学士宋濂因为孙慎的事情而获罪,被抓来定为死罪,马皇后劝解说:“普通百姓家为孩子请老师,尚且自始至终奉行尊师之礼,何况是我们天子之家呢?况且宋濂住在家里,一定不知道实情。”皇帝不听,正好赶上皇后侍奉皇帝吃饭,马皇后不为皇帝进献洒肉。皇帝问原因。皇后回答说:“我在为宋先生作福事。”皇帝内心盛到凄然,于是放下筷子站起身来。第二天皇帝赦免了宋濂的死罪,把他安置到茂州。皇帝曾经命重刑犯筑造城墙。马皇后说;“罚劳役来赎罪是国家对重罪囚犯最大的恩惠,只是疲惫的囚犯再加重劳役,恐怕仍免不了死亡。”皇帝于是全都赦免了他们。
皇帝曾经非常生气地责备宫人。马皇后也假装生气,让人拘捕宫人送到宫正司定罪。皇帝说:“为什么?”马皇后说;“帝王不因喜怒而随意地进行赏罚。当您生气的时候,恐怕处理有所偏重。交付到宫正司,就能判定得比较公平了。也就是说黠陛下您定人罪也应该交付到有关的部门罢了。”一天,(马皇后)问皇帝说:“如今天下的百姓生活安定吗?”皇帝说:“这不是你应该过问的事。”马皇后说;“陛下您是天下人的父亲,我忝为天下人的母亲,孩子们安定与否,我怎么可以不过问!”每当遇到灾年,马皇后就率领宫人吃粗荣淡饭,帮助百姓祈祷。皇帝有时把赈灾救济的事情告诉皇后,皇后就说:“赈灾救济不如事先有积蓄准备好。”
朝廷官员上奏完事情,在宫廷中聚餐,马皇后就命令宦官拿食物来自己先尝一尝。味道不好.就告诉皇帝说:“作为人主奉养自己应该差一些,奉养贤能应该丰厚。”皇帝为此整伤了光禄官。皇帝想寻找皇后的族人分封官爵,皇后拒绝说:“分封爵禄偏爱外戚之家,不合乎法度。”皇后坚决拒绝,(皇上)才停止了这件事。然而有时谈到父母早亡,皇后常常痛哭流涕。
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卧病在床。群臣请求祈祷祭祀,访求良医,马皇后对皇帝说:“死生,是命运的安排,祈祷祭祀有什么用处呢!况且医生又怎能使人活命!如果吃药不能见效,不要因为我的缘故而降罪各位医生啊!”病情加重时,皇帝问她想说什么。
马皇后说:“希望陛下能够寻访贤能的人,听取别人的意见,自始至终,认真对待,子孙都能够贤能,大臣百姓都能够有所依靠罢了。”当月丙戌日去世,享年五十一岁。皇带非常伤心,于是从此不再册立皇后。
原文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虽帝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杀父,帝将诛之。后日:“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
帝廉之,果枉。李文忠守严州,杨完诬其不法,帝欲召还。后曰:“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且文忠素贤,宪言可信乎?”帝遂已。文忠后卒有功。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谏曰:“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帝不听。
会后侍帝食,不御酒肉。帝问故。对曰:“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帝恻然,投箸起。明日赦濂,安置茂州。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帝乃悉赦之。帝尝怒责宫人,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
帝曰:“何为?”后曰:“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一日,问帝:“今天下民安乎?”帝曰:“此非尔所宜问也。”后曰:“陛下天下父,妾辱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问!”遇岁旱,辄率宫人蔬食,助祈祷。帝或告以振恤。后曰:“振恤不如蓄积之先备也。”奏事官朝散,会食廷中,后命中官取饮食亲尝之。味弗甘,遂启帝曰:“人主自奉欲薄,养贤宜厚。”帝为饬光禄官。
帝欲访后族人官之,后谢曰:“爵禄私外家,非法。”力辞而止。然言及父母早卒,辄悲哀流涕。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群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 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疾亟,帝问所欲言:曰:“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帝恸哭,遂不复立后。
出处:《明史·后妃列传》

扩展资料
《明史·后妃列传》赏析
主要记述了明朝开国皇后马秀英勤于内治、精心辅政的几件事情。马皇后讲求古训,她喜欢用古代圣贤烈女的故事教育六宫嫔妃。马皇后知道朱元璋性格刚毅,容易加重刑戮,于是就常常根据事情原委委婉劝阻。
他劝朱元璋免诛郭景祥之子,不替换李文忠,赦免学士宋濂死罪,停止重囚筑城劳役,不要因喜怒滥加刑罚,定人罪应该交付官府等。马皇后关心民生疾苦,常常为民祈祷;劝朱元璋要薄以待己,厚以待人;反对爵禄偏重外戚之家;认为死生有命,临死还遗言朱元璋要求贤纳谏,让人民安居乐业。“家之贤妻,犹国之良相”。
马氏作为一个平凡女子,有胆有识,用自己的言行来规劝、影响皇帝朱元璋,做出了极不平凡的业绩,为明初的社会太平、政治安定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后妃列传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仁慈有智鉴⑴,好书史,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告六宫,以⑵宋多贤后,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省览。或言宋过仁厚,后曰:"过仁厚,不愈于⑶刻薄乎?"一日,问女史:"黄老何教也,而窦太后好之?"女史曰:"清净无为为本。若⑷绝仁弃义,民复教慈,是其教矣。"后曰:"孝慈即仁义也,讵⑸有绝仁义而为孝慈者哉?
"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⑹随事微谏。虽帝性严⑺,然为缓刑戮者数矣。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杀父,帝将诛之。后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帝廉之,果枉。李文忠守严州,杨宪诬其不法,帝欲召还。后曰:"严,敌境也,轻易⑻将不宜。且文忠素贤,宪言讵可信?"帝遂已。文忠后卒⑼有功。学士宋濂坐⑽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谏曰:"民家为子弟延⑾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帝不听。会⑿后侍帝食,不御酒肉。帝问故。对曰:"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帝恻然,投箸起。明日赦濂,安置⒀茂州。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帝乃悉赦之。帝尝怒责宫人,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帝曰:"何为?"后曰:"帝王不以⒁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
一日,问帝:"今天下民安乎?"帝曰:"此非尔所宜问也。"后曰:"陛下天下父,妾辱⒂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问!"遇岁旱,辄率宫人蔬食,助祈祷。帝或告以振⒃恤。后曰:"振恤不如蓄积之先备也。"奏事官朝散,会食廷中,后命中官取饮食亲尝之。味弗甘,遂启帝曰:"人主自奉欲薄,养贤宜厚。"帝为饬光禄官。
帝欲访后族人官⒄之,后谢⒅曰:"爵禄私⒆外家,非法。"力辞而止。然言及父母早卒,辄悲哀流涕。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群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疾亟,帝问所欲言。曰:"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帝恸哭,遂不复立后。
【事件始末】本文节选自《明史•后妃传》,主要记述了明朝开国皇后――马秀英勤于内治、精心辅政的几件事情。马皇后讲求古训,她喜欢用古代圣贤烈女的故事教育六宫嫔妃。马皇后知道朱元璋性格刚毅,容易加重刑戮,于是就常常根据事情原委委婉劝阻。他劝朱元璋免诛郭景祥之子,不替换李文忠,赦免学士宋濂死罪,停止重囚筑城劳役,不要因喜怒滥加刑罚,定人罪应该交付官府等。马皇后关心民生疾苦,常常为民祈祷;劝朱元璋要薄以待己,厚以待人;反对爵禄偏重外戚之家;认为死生有命,临死还遗言朱元璋要求贤纳谏,让人民安居乐业。“家之贤妻,犹国之良相”。马氏作为一个平凡女子,有胆有识,用自己的言行来规劝、影响皇帝朱元璋,做出了极不平凡的业绩,为明初的社会太平、政治安定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人物扫描】在中国历代皇后中,被后世共尊,民众传颂,史家公认的贤后,当属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结发妻子—马秀英。作为与朱元璋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一位开国皇后,她始终以仁慈宽厚、深谋远虑、体察民情、不计私利、勤心辅政的人格魅力诠释着她作为一代名后的巾帼风采,许多有趣的典故,例如,“露马脚”,“福字倒贴”等等都是来自马皇后的事迹。她仁爱宽厚,心地善良,反对“疲囚加役”,不忍以己之病连累医生,在宫中力推仁义,强调“过仁厚,不愈于刻薄乎”;她见识高远,反对因人妄言而随意杀人或更换将领,反对帝王因喜怒而滥加刑赏,主张“振恤不如蓄积”“人主自奉欲薄,养贤宜厚”;她体察民情,关心民生,关注百姓生活,为百姓求福;她不计私利,拒绝皇帝“爵禄私外家”的好意,认为这不合乎法律;她勤于辅政,至死都劝告朱元璋勤政爱民,察纳忠言,为天下苍生着想。纵观其言其行,马皇后真不愧为一位贤明仁慈的皇后,难怪朱元璋在她死后再也不立皇后。
【文化小常识】中官:即宦官,也就是太监。商代已经出现,当时只是家臣的一部分,主要担负着看守宫门、传达命令、侍奉起居等杂役。秦汉时开始进入政治领域,《汉书•高帝纪》:“诸中官、宦者令丞,皆赐爵关内侯,食邑。”颜师古注:“诸中官,凡阉人给事于中者皆是也。”“宦官”称呼正式见于《后汉书》,明代开始称太监。历史上对宦官称谓很多, 如称其为阉宦、刑臣,以任职宫中称为内侍、中官,以官职称为军容、太监,以服饰称为貂珰,尊之为公公,贬之为宦孽等。他们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特有产物。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宦官专权、干预朝政的事,像赵高、童贯、魏忠贤、安德海等,对封建社会政治有重要影响。
【考查实词】⑴智鉴――聪慧明辨。⑺严――性格刚正。⑻易――动词,更换。⑼卒――副词,最终。⑽坐――动词,因为……获得。⑾延――动词,请。⒀安置――一种刑罚,因罪逐出京城,居住在指定地方,不得擅自离开。⒂辱――谦辞。⒃振――通“赈”,救济。⒄官――动词,封官。⒅谢――动词,拒绝。⒆私――动词,偏爱,偏重。
(一词多义)
微:1、形容词,悄悄的,委婉的。如“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本文),又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再如“童微伺其睡”(柳宗元《童区寄传》)等。
2、名词,地位低微。如“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史记•曹相国世家》),又如“大王起微细”(《史记•高祖本纪》)等。
3、形容词,细小,轻微。如“夫智勇多困于所溺,祸患常积于忽微”(欧阳修《伶官传序》),又如“动刀甚微,霍然已解”(庄子《庖丁解牛》)等。
4、形容词,隐微,不显露。如“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如“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史记•屈贾列传》)等。
5、副词,(如果)没有。如“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再如“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等。
6、动词,衰败,衰弱。如“周室卑微,诸侯相并”(《史记•李斯列传》),再如“式微式微,胡不归”《诗经•式微》)等。
【考查虚词】⑵以――介词,因。⑶于――介词,比。⑷若――副词,像、如。⑸讵――副词,难道。⑹辄――副词,常常。⑿会――副词,正值。⒁以――介词,因。
(一词多义)
或:1、代词,有的人,有的。如“或言宋过仁厚”(本文),再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等。
2、副词,也许,或许。如“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本文),再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3、副词,间或,有时。如“帝前殿决事,或震怒”(本文),再如“帝或告以振恤”(本文),又如“蛟或浮或没”(刘义庆《世说新语》)等。
4、副词,倘或,如果。如“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李白《蜀道难》),再如“或王命及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郦道元《水经注》)。
5、语气词,常用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如“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贾谊《论积贮疏》),再如“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孟子•滕文公上》)等。
6、通“惑”,迷惑。如“天或乎王之不智也”(《孟子•告子上》),再如“别从车道,或失道”(班固《汉书•霍去病传》)等
【句子翻译】
⑴帝廉之,果枉。
翻译这句话,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正确理解“廉”的意思。皇帝听人诬告,要杀郭景祥的儿子,但马皇后认为别人说的不一定准确,再者郭景祥只有这一个孩子,如果杀错了恐怕会后悔莫及。基于此,朱元璋认为,郭景祥向来廉洁,细细想来,这样的事不会发起生在郭景祥身上,事实证明也是如此。故此处“廉”应理解为“认为……廉洁”的意思。
本句应译为:皇帝认为郭景祥非常廉洁,(认真了解情况后),发现他果然是冤枉的。
⑵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翻译这句话,要注意固定文言句式“得毋(无)……乎”的翻译,“得毋(无)……乎”在文言文中表示揣测的疑问语气,翻译为“莫非……吧”或“恐怕……吧”,和“无乃……乎”的意思差不多,如“得无教我猎虫所也”(蒲松龄《促织》),可译为“莫非是指点我捕捉虫子的地方吧”。
本句应译为:如果吃药不能见效,恐怕会因为我的缘故而降罪各位医生吧?
【译文】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是宿州人,仁爱慈善且聪慧明辨,喜欢史书,勤心于内治,空闲时就要求宫人们学习古人逸事。因为宋代有很多贤明的皇后,于是就让女史记下她们治家的方法,让六宫嫔妃从早到晚的研读。有的嫔妃说宋朝皇后过于仁厚,马皇后就说:“过于仁厚,难道不比刻薄更好吗?”有一天,皇后问女史:“黄老教是什么教,汉朝的窦太后却非常地喜欢?”女史说:“黄老教把清静无为作为根本。像弃绝仁义,让老百姓注重孝顺友爱,这就是它的教义。”马皇后说:“孝顺友爱就是仁义,难道有让人弃绝仁义却去讲究孝顺友爱的吗?”
朱元璋在前殿处理事情,有时非常生气,马皇后等到朱元璋回到后宫,常常依据事理委婉地劝阻。朱元璋的性格虽然刚毅,但因为马皇后的劝阻而能够减免刑罚的人也有很多。参军郭景祥守卫和州,有人告密说他的儿子拿着槊想杀他的父亲,皇帝(朱元璋)想要杀了他。马皇后说:“郭景祥只有一个孩子,别人告密的也许不是实际情况,杀了他恐怕就会断绝郭景祥的后代。”皇帝认为郭景祥非常廉洁,认真了解情况后,发现他果然是冤枉的。李文忠守卫严州,杨宪诬告他不遵守法律,皇帝想召他回来。马皇后说:“严州,是面临敌境的地方,随便的更换将领不合适。况且李文忠向来贤明,杨宪的话难道可以相信吗?”皇帝于是停止了这件事。李文忠后来终于建立了大功。学士宋濂因为孙慎的事情而获罪,被抓来定为死罪,马皇后劝阻说:“普通百姓家为孩子请老师,尚且将尊师之礼奉行一生,何况我们天子之家呢?况且宋濂住在家里,一定不知道实情。”皇帝不听。正好赶上皇后侍奉皇帝吃饭,马皇后不饮食酒肉。皇帝问原因。皇后回答说:“我在为宋先生作福事。”皇帝内心也感到凄然,于是放下筷子站起。第二天皇帝赦免了宋濂的死罪,把他安置到茂州。皇帝曾经让重刑犯筑造城墙。马皇后说:“通过罚劳役来赎罪,这是国家对待犯有重罪的囚犯的最大的恩惠,但本来就疲惫的囚犯如果再加重劳役,恐怕仍免不了死亡。”皇帝于是全都赦免了他们。皇帝曾经非常生气地责备宫人,马皇后也假装生气,让人送到宫正司定罪。皇帝说:“为什么?”马皇后说:“作帝王的不因喜怒而随意的赏罚。当您生气的时候,恐怕有所偏重。交付到宫正司,就能判定的比较合理了。也就是说陛下您定人罪也应该交付到有关的部门罢了。”一天,马皇后问朱元璋说:“如今天下的老百姓生活安定吗?”朱元璋说:“这不是你应该问的。”马皇后说:“陛下您是天下人的父亲,我有幸能成为天下人的母亲,孩子的安定与否,我怎么可以不问!”每当遇到灾年,马皇后就率领宫人吃粗茶淡饭,帮助百姓祈祷。皇帝有时把赈灾救济的事情告诉皇后,皇后就说:“赈灾救济不如事先有积蓄好。”有时朝廷官员上奏完事情,在宫廷中聚餐,马皇后就命令宦官拿来酒菜自己事先尝一尝。味道不好,于是就告诉皇帝说:“作为人主奉养自己应该差一些,奉养别人应该丰厚。”皇帝为此整饬了光禄官。
皇帝想寻找皇后的族人分封官爵,皇后拒绝说:“分封爵禄偏爱外戚之家,不合乎法律。”皇后坚决拒绝才停止了这件事。然而有时谈到父母早亡,皇后常常痛哭流涕。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睡觉得病。群臣请求祈祷祭祀,求取良医。马皇后对皇帝说:“死生,是命运的安排,祈祷祭祀有什么用处呢!况且医生又怎能使人活命!如果吃药不能见效,恐怕会因为我的缘故而降罪各位医生吧?”病情加重时,皇帝问他想说什么。马皇后说:“希望陛下能够求取贤能的人,听取别人的意见,自始至终,认真对待,子孙都能够贤能,大臣百姓都能够有所依靠罢了。”这月丙戌日去世,享年五十一岁。皇帝非常伤心,于是从此不再立皇后。

外篇

卷十一史官建置第一

夫人寓形天地,其生也若蜉蝣之在世,如白驹之过隙,发端庸浅。犹且耻当年而功不立,疾没世而名不闻。上起帝王,下穷匹庶,近则朝廷之士,远则山林
之客,凉其于功也,名也,莫不汲汲焉,孜孜焉。夫如是者何哉?

皆以图不朽之事也。何者而称不朽乎?盖书名竹帛而已。向使世无竹帛,时阙史官,虽尧、舜之与桀,纣,伊、周之与莽、卓,夷、惠之与跖、0 ,商、冒
俱弑父者。之与曾、闵,但一作“俱”。一从物化,坟土未干,则善恶不分,妍媸永灭者矣。苟史官不绝,竹帛长存,则其人已亡,音成空寂,而其事如在,皎
同星汉。用使后之学者,坐披囊箧,而神交万古;不出户庭,而穷览千载。见贤而恩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若乃《春秋》成而逆子惧,南史至而贼臣书,其记事
载言也则如彼,其劝善惩恶也又如此。由斯而言,则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有国有家者,其可缺之哉!故备陈其事,编之于后。

盖史之建官,其来尚矣。昔轩辕氏受命,仓颉、沮诵实居其职。至于三代,其数渐繁。案《周官》、《礼记》,有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之
名。太史掌国之六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内史掌书王命,外史掌书使乎四方,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曲礼》曰:“史载笔,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
《大戴礼》曰:“太子既冠成人,免于保傅,则有司过之史。”

《韩诗外传》云:“据法守职而不敢为非者,太史令也。”斯则史官之作,肇自黄帝,备于周室,名目既多,职务咸异。至于诸侯列国,亦各有史官,求其
位号,一同王者。

至如孔甲、尹逸,名重夏、殷,史佚、倚相,誉高周、楚,晋则伯黡司籍,鲁则丘明受经,此并历代史臣之可得言者。降及战国,史氏无废。盖一无“盖”
字。赵鞅,晋之一大夫尔,一有“犹”字。有直臣书过,操简笔于门下。田文,齐之一公子尔,每坐对宾客,侍史记于屏风。至若秦、赵二主渑池交会,各命其
御史书某年某月鼓瑟、鼓缶。此则《春秋》“君举必书”

之一本“之”字重二。义也。然则作“然而”用。官虽无阙,而书尚有遗,故史臣等差,莫辨其序。案《吕氏春秋》曰:夏太史终古见桀惑乱,载其图法出
奔商。商太《吕览》作“内”。史向挚依《吕览》作“向挚”。旧本作“高挚”,误。见纣迷乱,载其图法出奔周。晋太史屠黍见晋之乱,亦以其图法归周。又
《春秋》晋、齐太史书赵、宣二。崔襄二十五。之弑;郑公孙黑强与于盟,使太史书其名,且曰七子。昭二年,上文所引皆不书年,此三字疑衍。晋韩宣子来聘,
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然则诸史之任,太史其最优乎?至秦有天下,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章》。此则自夏迄秦,
斯职无改者矣。

汉兴之世,武帝又置太史公,位在丞相上,以司马谈为之。汉法,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副上丞相。叙事如《春秋》。及谈卒,子迁嗣。迁卒,宣帝以其官为
令,行太史公文书而已。寻自古太史之职,虽以一无“以”字。著述为宗,而兼掌历象、日月、阴阳、管窥天器,一作“度”。数。司马迁既殁,后之续《史记
》者,若褚先生、刘向、冯商、扬雄之徒,并以别职来知史务。于是太史之署,非复记言之司。故张衡、单飏、王立、高堂隆等,其当官见称,唯知占候而已。

当王莽代汉,改置柱下五史,秩如御史。听事,侍傍记迹言行,盖效古者动则左史书之,当有“言则右史书之”六字,今缺。此其义也。

汉氏中兴,明帝以班固为兰台令史,诏撰《光武本纪》及诸列传、载记。

又杨子山为郡上计吏,献所作《哀牢传》,为帝所异,征诣兰台。斯则兰台之职,一有“者”字。盖当时著述之所也。自章、和已后,图籍盛于东观。

凡撰汉记,此当有“者”字。相继在乎其中,而都为旧讹“谓”。著作,任著作之务也,时未立著作之名,故“谓”字误。竟无它称。

当魏太和中,始置著作郎,职隶中书,其官即周之左史也。晋元康初,又职隶秘书,著作郎一人,谓之大著作,专掌史任,又置佐著作郎八人。宋、齐已来,
以“佐”名施于“作”下。原注:改佐著作郎为著作佐郎。旧事,佐郎职知博采,正郎资以草传,如正、佐有失,则秘监职思旧讹作“司”。

其忧。其有才堪撰述,学综文史,虽居他官,或兼领著作。亦有虽为秘书监,而仍领著作郎者。若中朝曹魏、西晋,之华侨、陈寿、陆机、束晳,江左专称
东晋。之王隐、虞预、干宝、孙盛,宋之徐爱、苏宝生,梁之沈约、裴子野,斯并史官之尤美,著作之妙选也。而齐、梁二代又置修《隋。志》作“撰”。

史学士,陈氏因循,无所变革,若刘陟、一作“涉”,误。谢昊、顾野王、许善心之类是也。

至若偏隅僭国,夷狄伪朝,求其史官,亦有可言者。案《蜀志》称王崇补东观,许盖掌礼仪。又郤正为秘书郎,广求益部书籍。斯则典校无阙,属辞有所矣。
而陈寿评云“蜀不置史官”者,得非厚诬诸葛乎?别有《曲笔》篇,《内篇》第二十五。言之详矣。吴归命侯旧脱“侯”字。时,有左右二国史之职,薛莹为其
左,华核为其右。又周处自左国史迁东观令。以斯考察,则其班秩可知。伪汉嘉平初,刘聪年号。公师或以太中大夫领左国史,撰其国君臣纪传。前凉张骏时,
刘庆迁儒林郎中常侍,在东苑撰其国书。蜀李义门订本有“李”字,他本无。与西凉二一作“三”,非。朝记事,委之门下。

南凉主乌孤旧作“孙”,误。初定霸基,欲造国纪,以其参军郭旧作“郎”,恐讹。韶为国纪祭酒,使撰录时事。自余伪主,一讹作“事”。多置著作官,
若前赵之和苞,后燕之董统是也。

元魏初称制,即有史臣,杂取他官,不恒或作“常”。厥职。故如崔浩、高闾之徒,唯知知,如御史知杂之“知”。著述,而未列名号。其后始于秘书置著
作局,正郎二人,佐郎四人。其佐三史者,“三史”。一作“参史”,下同,未详。不过一二而已。普泰前废帝元。或讹作“晋秦”。以来。三史稍替,别置修
史局,其职有六人。当代都之时,史臣每上奉王言,下询国俗,兼取工于翻译者,来直或讹“置”。史曹。及洛京之末,孝文迁洛。朝议又以为国史当专任代人,
谓部人。不宜归之汉士。于是以谷纂、郭本注以纂俊易之。山伟更主文籍。凡经二十余年,其事阙而不载。斯盖犹秉夷礼,有互乡之风者焉。

高齐及周,迄于隋氏,其史官以大臣统领者,谓之监修。国史自领,则近循魏代,远效江南,参杂其间,变通而已。唯周建六官,改著作之正郎为上士、佐
郎为下士,名谥当作“号”。虽易,而班秩不殊。如魏收之擅名河朔,高齐。柳虬之独步关右,字文周。王劭、魏澹展效于开皇之朝,诸葛颖、刘炫宣功于大业
之世,亦各一时也。

暨皇家之建国也,乃别置史馆,通籍禁门。西京则与鸾渚为邻,东部则与凤池相接。而一无“而”字。馆宇华丽,酒馔丰厚,得厕其流者,实一时之美事。
至咸亨年,以职司多滥,高宗喟然而称曰:“朕甚懵焉。”乃命所司曲加推择,如有居其职而阙其才者,皆不得预于修撰。原注:诏曰:“修撰国史,义存典实,
自非操履忠正,识量该通,才学有闻,难堪斯任。如闻近日以来,但居此职,即知修撰,非唯编辑讹舛,亦恐泄漏史事。自今宜遣史司,精简堪修史人,灼然为
众所推者,录名进内。自余虽居史职,不得辄闻见所修史籍及未行用国史等之事。”由是史臣拜职,多取外司,著作一曹,殆一作“始”。成虚设。此四句,即
制诏中“虽居史职不得辄闻见所修”等句之意。凡有笔削,毕归于余馆。语意不甚清豁,恐有讹字。始自武德,迄乎长寿,其间若李仁实以直辞见惮,敬播以叙
事椎工,许敬宗之矫妄,牛凤及之狂惑,此其善恶尤著者也。

又案《晋令》,韦名。著作郎掌起居集注,汇集而注记之。撰录诸言行勋伐旧载史籍者。元魏置起居令史,每行幸宴会,则在御左右,记一作“纪”。

录帝言及宾客酬对。后别置修起居注二人,多以余官兼掌。至隋,以吏部散宫及校书、正字闲于述注者修之,纳言监领其事。炀帝以为古有内史、外史,今
既有著作,是外史。宜立起居。是内史。遂置起居舍人二员,职隶中书省。

如庾自直、崔浚祖、虞世南、蔡允恭等,咸居其职,时谓得人。皇家因之,又加置起居郎二员,职与舍人同。此之舍人,亦曰起居舍人。每天子临轩,侍立
于玉阶之下,郎居其左,舍人居其右。人主有命,则逼阶延首而听之,退而编录,以为起居注。龙朔中,改名左史、右史。今上即位,仍从国初之号焉。高祖、
太宗时,有令狐德棻、吕才、萧钧、褚遂良、上官仪;高宗、则天时,有李安期、顾胤、高智周、张太素、凌季友。斯并当时得名,朝廷所属者一无“者”字。
也。夫起居注者,编次甲子之书,至于策命、章奏、封拜、薨免,莫不随事记录,言惟二字恐当作“载言”。详审。凡欲撰帝纪者,皆称恐是“藉”字之讹。王
本作“因”。之以成功。即依义门订本。一无“即”字。一误作“命”字。今为载笔之别曹,立言之贰职。故略述其事,附于斯篇。

又按《诗。邶风。静女》之三章,君子取其彤管。夫彤管者,女史记事规海之所执也。古者人君,外朝则有国史,内朝则有女史,内之与外,其任皆同。故
晋献惑乱,骊姬夜泣,床第之私,房中之事,不得掩焉。楚昭王宴游,蔡姬对以其愿,王顾谓史:“书之,此十二字旧木无之,必是脱文。无此十二字不成语矣。
蔡姬许从孤死矣。”夫宴私而有书事之册,盖受命者即女史之流乎?至汉武帝时,有《禁中起居注》;明德马皇后撰《明帝起居注》。

凡斯著述,似出宫中,求其职司,未闻位号。隋世王劭上疏,请依古法,复置女史之班,具录内仪,付于外省。《周礼》宫人、女史之职,掌于天官。

此疏犹存此意。文帝不许,遂不施行。

大抵自古史官,其沿革废置如此。夫仲尼修《春秋》,公羊高疑脱谷梁赤。作传。汉、魏之陆贾、鱼豢,晋、宋之张璠、范晔,虽身非史职,而私撰国书。
若斯人者,有异于是,故不复详而录之。

夫为史之道,其流有二。何者?书事记言,出自当时之简;勒成删定,归于后来之笔。然则当时草创者,资乎博闻实录,若董狐、南史是也。后来经始者,
贵乎俊识通才,若班固、陈寿是也。必论其事业,前后不同。然相须而成,其归一揆。本音上声。

观夫周、秦已往,史官之取人,其详不可得而闻也。至于汉、魏已降,则可得而言。然多窃虚号,有声无实。案刘、《后汉》。曹《魏志》。二史,皆当代
所撰,能成其事者,盖唯刘珍、蔡邕、王沈、鱼豢之徒耳。而旧史载其同作,非止一家。如王逸、阮籍亦预其列。一讹作“例”。且叔师研寻章句,儒生之腐者
也;嗣宗沉湎曲蘖,酒徒之狂者也。斯岂能错综一作“措置”。

时事,裁成国典乎?

而近代趋竞之士,尤喜居于史职,至于措辞下笔者,十无一二焉。既而书成缮写,则署名同献;爵赏既行,则攘袂争受。遂使是非无准,真伪相杂。

是非真伪,指列名言。生则厚诬当时,死则致惑来代。而书之谱传,借一作“以”。为美谈;载之碑碣,增其壮观。旧本:既而自历行事,称其所长,则云
“某代著某书,某年成某史。加封若干户,获赐若干段,”诸如此说,往往而有。遂使读者皆以为名实相符,功尝相副。昔魏帝有言:一脱“言”

字。“舜、禹之事,吾知之矣。”此其旧作“则”。效欤!

卷十二古今正史第二

《易》曰:“上古结绳以理,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儒疑当作“传”,盖指注经者。者云:伏羲氏“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主焉。”
又曰:“优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吴、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春秋传》载楚左史疑当有“倚相”二
字。能读三坟、五典。《礼记》曰:“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由斯而言,则坟、典文义,三、五史一作“典”。策,至于春秋之时,犹大行于世。爱及后古,
一作“世”。其书不传。惟唐、虞已降,可得言者。

然自尧而往,圣贤犹述,求其一二,仿佛存焉。而后来诸子,广造奇说,造唐、虞已上之说。其语不经,其书非圣。故马迁有言:“神农已前,吾不知矣。”
班固亦曰:“颛顼之事,未可明也。”斯则坟、典所记,无得而称者焉。


明史·卷一百二十三·列传第二
告六宫,以⑵宋多贤后,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省览。或言宋过仁厚,后曰:"过仁厚,不愈于⑶刻薄乎?"一日,问女史:"黄老何教也,而窦太后好之?"女史曰:"清净无为为本。若⑷绝仁弃义,民复教慈,是其教矣。"后曰:"孝慈即仁义也,讵⑸有绝仁义而为孝慈者哉?"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

告六宫,以宋多贤后,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省览翻译
后别置修起居注二人,多以余官兼掌。至隋,以吏部散宫及校书、正字闲于述注者修之,纳言监领其事。炀帝以为古有内史、外史,今既有著作,是外史。宜立起居。是内史。遂置起居舍人二员,职隶中书省。如庾自直、崔浚祖、虞世南、蔡允恭等,咸居其职,时谓得人。皇家因之,又加置起居郎二员,职与舍人同。此之...

历史解密:朱元璋为何在马皇后死后未另立皇后?
史书上对马皇后多有褒言,《明通鉴》称:后,宿州人,仁慈有智鉴,好书史,佐上定天下,恒劝以不嗜杀人为本。及册为皇后,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告六宫以宋多贤后,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省览。……妃嫔、宫人皆厚待之。命妇入朝,如家人礼。爱诵《小学》,尝求上表章。上决事或震怒,辄...

明史 后妃传翻译
告六宫,以⑵宋多贤后,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省览。或言宋过仁厚,后曰:"过仁厚,不愈于⑶刻薄乎?"一日,问女史:"黄老何教也,而窦太后好之?"女史曰:"清净无为为本。若⑷绝仁弃义,民复教慈,是其教矣。"后曰:"孝慈即仁义也,讵⑸有绝仁义而为孝慈者哉? "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⑹随事微谏...

文言文 马皇后传 翻译
会后侍帝食,不御酒肉。帝问故。对曰:“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帝恻然,投箸起。明日赦濂,安置茂州。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帝乃悉赦之。帝尝怒责宫人,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帝曰:“何为?”后曰:“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

永乐帝朱棣和徐皇后的故事
告六宫,以宋多贤后,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省览。徐氏嫁给朱棣后,处处以马氏为榜样。徐氏很通礼法,对朱元璋夫妇很是尊敬,为此颇得马皇后的喜爱。公元1381年,燕王朱棣要到北平去就藩,徐氏也只好辞别马皇后挥泪离开南京。到了北平后,徐氏把从马氏那学到的东西用到燕王府中,她把燕王府一整套机构,安排的井井有条,...

帝王趣事:朱元璋为什么那么敬爱马大脚皇后?
史学家一致认为,马皇后的出现,使中国帝王的后宫里多了一位值得称道的女性。史书上对马皇后也多有褒言,《明通鉴》称:“后,宿州人,仁慈有智鉴,好书史,佐上定天下,恒劝以不嗜杀人为本。及册为皇后,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告六宫以宋多贤后,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省览。……妃嫔、宫人...

揭秘:马皇后如何管制朱元璋后宫
告六宫,以宋多贤后,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省览。”其实,就是组织“贤妻良母学习班”,把赵宋皇室那些好媳妇儿搬来做榜样。在此基础上,大明“第一国母”由于能敦上睦下、亲老爱幼,故在她手里,整个朱氏大家族一团和气,皆大欢喜,减少了许多矛盾,增加了许多和谐。其二,以身作则,带头勤俭...

马皇后,怎样管朱元璋那些女人?
回答:他“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新皇帝满身盛装,威严地接受了百官朝贺。朱元璋甫登大位,立刻册封原配夫人马氏为“皇后”。 马皇后替朱元璋成功管理着小老婆群和子女群。不是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吗?大明“第一国母”就能敦上睦下、亲老爱幼。在她手里,整个朱氏大家族一团和气,皆大...

历史上很多朝代都有后宫干政,为何明朝可以独善其身?
“后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告六宫,以宋多贤后,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省览。三、后宫的自制力。其实万历继位的时候,只有九岁。九岁的小孩子是不能处理朝政的,李太后当时才思敏捷,可以说是处理政事的好手,但是李太后却把朝政大权交给了张居正,自己却选择对万历皇帝严加管教,使万历成为一...

和静县18285763520: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不再另立皇后? -
书颜奥力: 朱元璋当皇帝后,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皇后马娘娘,生怕马秀英不高兴.而马氏因为恪守妇道,人品好,后宫嫔妃没有人不服,史学家称马氏是一个称职贤惠宽厚仁慈的正宫娘娘.史书上对马皇后多有褒言,《明通鉴》称: 后,宿州人,仁慈有...

和静县18285763520: 周、秦、汉、隋、唐、宋朝开国皇后都是谁?哪个最美?为什么?
书颜奥力: 皇后,作为母仪天下的后宫之主,其主要职责便是统领后宫,负责为皇帝打理好后宫... 告六宫,以宋多贤后,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省览”.△《朱元璋》剧雪饰演马皇后...

和静县18285763520: 苏轼《食荔枝》的翻译 -
书颜奥力: 苏东坡《食荔枝二首·之二》赏析 食荔枝二首·之二 ·苏东坡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赏析】 从“荔枝诗”看东坡先生的岭南心境 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

和静县18285763520: 武元杨皇后 文言文 -
书颜奥力: 《晋书列传第一》 武元杨皇后,讳艳,字琼芝,弘农华阴人也.父文宗,见《外戚传》.母天水赵氏,早卒.后依舅家,舅妻仁爱,亲乳养后,遣他人乳其子.及长,又随后母段氏,依其家.后少聪慧,善书,姿质美丽,闲于女工.有善相者尝...

和静县18285763520: 皇帝的女人都叫什么 -
书颜奥力: 查历代后妃传,常见有“三夫人”、“九嫔”等设置,追根溯源,原来出自周礼.从《礼记.昏义》查到以下记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天子立六官...

和静县18285763520: 古代的司籍司、司薄司是做什么的. -
书颜奥力: 司薄司 司簿二人,正五品,掌宫人名籍登录及赐廪之事; 典簿二人,正六品,司薄的副手; 掌薄二人,正七品,司薄的副手; 女史六人,掌执本司文书.中国古代女官制度最早的记载始于《周礼.天官》:“周制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

和静县18285763520: 皇后名字的由来 -
书颜奥力: 在周朝以前,天子之妻皆称为“妃”,周朝开始则称为“后”.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改天子为皇帝,并订定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的后妃制度.较完备的后妃制度和等级划分直到汉朝才实际执行.在上古氏族部落中,一般发号施令者为女性的...

和静县18285763520: 解缙千古奇文
书颜奥力: 解缙是明朝有名的才子,曾任内阁首辅,主持纂修了《永乐大典》,解缙自幼便聪明... 解缙的才气渐渐传出之后,一位告老还乡的李尚书,认为解缙虚有其名,于是借宴请...

和静县18285763520: 古代的奴婢有没有等级之分啊怎么分
书颜奥力: 在《红楼梦》时代,贵族阶级为了实现对奴仆的统治,为奴仆制定了不同的等级.以《红楼梦》为例,我们可以把封建社会的奴仆分为四个级别:①高级奴仆.一般都是大...

和静县18285763520: 求知古代贵妃的册封大典的流程、具体步骤~ -
书颜奥力: 我给你举几个例子吧 1、现咨兆佳氏.尹贵人,恪守宫规、温柔贤良,肃雍德茂,晋封其为尹嫔.锡以银册宝.郭络罗.丽嫔温婉贤淑、聪颖过人,晋封其为丽妃,锡以金册宝.望两位尚袛勤夙夜,衍庆家邦,雍和钟麟趾之祥,贞肃助鸡鸣之理,恪遵皇太后之训,勿负哀家之意,钦赐. 2、康熙皇帝册封德妃的册文 命侍郎额星格、持节进封德嫔吴雅氏、为德妃.册文曰、朕惟治本齐家、茂衍六宫之庆.职宜佐内、备资四德之贤.恪恭久效于闺闱.升序用光以纶綍.咨尔德嫔吴雅氏.柔嘉成性.淑慎持躬.动谐珩佩之和、克娴于礼.敬凛夙宵之节、靡懈于勤.兹仰承太皇太后慈谕、以册印、进封尔为德妃.尔其祗膺晋秩、副象服之有加.懋赞坤仪、迓鸿庥之方至.钦哉. 希望采纳啊,谢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