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重阳苏轼原文赏析在线翻译解释

作者&投稿:凌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译文

同客人带酒登山,长江水倒映着秋天景物的影子,大雁刚刚从这里飞过。人活在世上难遇一次开心欢笑的时候,趁年轻时头插满菊花玩个痛快回来。

以大醉来酬谢重阳节日之景,朝着高耸入云的山登高,用不着去怨太阳快落山了。古往今来有谁不老死,数不清啊,没有必要像齐景公登牛山触景生情而哭泣。

注释

定风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张子野词》入「双调」。李德润词名《定风流》,张子野词名《定风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琼枝》。敦煌曲子词联章两首,其一:「攻书学剑能几何,争如沙塞骋偻侈。手执绿沉枪似铁,明月,龙泉三尺斩新磨。 堪羡昔时军伍,谩夸儒士德能康。四塞忽闻狼烟起,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波。」其二:「征战偻罗未是功,儒士偻侈转更加。三策张良非恶弱,谋略,汉兴楚灭本由他。 项羽翘据无路,酒后难消一曲歌。霸王虞姬皆自刎,当本,便知儒士定风波。」两词为武将与儒士回答,「定风波」以喻平定社会动乱,词风豪健,为此调之始词。另有敦煌曲子词三首为讲述伤寒病症口诀。此体始自五代欧阳炯,为通用之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阕五句三平韵叶二仄韵,后阕五句二平韵叶四仄韵。另有双调六十三字,前阕五句三平韵叶两仄韵,后阕六句四仄韵叶两平韵;双调六十字,前阕五句三平韵叶两仄韵,后阕五句两平韵叶两仄韵;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各五句两平韵叶两仄韵诸变体。《乐章集》演为慢词,一入「双调」,一入「林钟商」,并全用仄韵。此调以七言句式为主,每句用韵,于平声韵中三叶仄韵,插入三个两字句,调势于流畅时忽然顿挫转折,因而韵律复杂,其中之两字句很难处理,用此调时应注意格律与词意之转折变化。此调适应之题材较广。从始词来看,此调宜于表现社会重大题材,亦宜言志与酬赠。欧阳炯、孙孟光、蔡申道、陈西麓等亦用以抒闺情。魏夫人用以写暮春感怀,词情极为婉约。欧阳文忠词六首,多写人生感慨。

「重阳」:《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及《东坡外集》「重阳」题下注:「括杜牧之诗。」傅子立注:「杜牧之《九日》诗:『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人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更沾衣。』」刘尚荣按:「《才调集·卷四》、《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收此诗,题作《九日齐安登高》,字句异同见校记。」

翠微:傅子立注:「《尔雅》云:『山未及上曰翠微也。』」刘尚荣按:「见《〈尔雅〉注疏·卷七·释山》。晋郭景纯注:『近上旁陂。』宋邢炳(Bǐng)疏:『谓未及顶上、在旁陂陀之处,名「翠微」。一说:山气青缥色,故曰「翠微」也。』」

牛山:傅子立注:「《列子》:『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美哉国乎!郁郁芊芊,若何滴滴去此国而死乎?使古无死者,寡人将去斯而之何?」史孔、梁丘据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公雪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之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有勇者而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者将守之,吾君方将被蓑笠而立乎畎亩之中,惟事之恤,行假念死乎!臣之所以独窃笑也。」景公惭焉。』」刘尚荣按:「事详《列子·力名》,又见《晏子春秋·卷一·〈内篇谏上·景公登牛山,悲去国而死,晏子谏〉》,引文稍异。」后以「牛山叹」、「牛山泪」、「牛山悲」、「牛山下涕」为悲叹人生短暂之典。

赏析

上片,以景入情,描叙登高赏菊,饮酒言欢的情景。「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开头两句点明「上翠微」的行踪,描绘「江涵秋影」与「雁初飞」的两幅画面。触景生情,便迅速推出「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的三句人生箴言。趁着这大好的年华、大好的秋光大笑,插黄花。上片即花生情,也为过渡到下片暗示了一笔。

下片,由即花生情进入到写以酒助兴。饮酒抒情,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传统文化,称之为「酒文化现象」,东坡也不例外。「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写把酒临风,喝个痛快是为了酬谢佳节。登山临水,同样也是为了酬谢佳节。即使夕阳快落山了,也用不着愁怨。夕阳是自然界中「无限好」的景致,自然人生「夕阳」也应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直言人的衰老死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杜牧含蓄地说人生「只如此」,而东坡则直言不讳人生「谁不老」。尤其词的最后引齐景公泣牛山的故事,传情达意,精炼入微,可谓妙笔。

全词,以景入情,即景生情。东坡虽然感叹世事多艰,但是不消沉,不伤感,充分显示了东坡对世事、人生短暂的恬淡达观的胸襟。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与苏轼的 定风波 重阳 什么关系啊,怎么这么像?_百度...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定风波·重阳 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注】①...

《西江月·重九》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这两句词人站在朋友的角度言语,他深知朋友还不想离去,重阳节后菊花就快开放了,但是由于离别两人无法共赏秋菊,这便是“恨”的由来。此时的词人已经不似过去那样对离别伤感断肠,历经人世风霜和厄运的苏东坡此时已经可以笑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和仕途上的沉浮进退。人的一生就在俯仰之间,醉酒当歌,及时...

重阳节的诗有哪些 古诗
重阳节的诗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登玄武山》《浣溪沙·重九旧韵》。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1、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译文 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就便加倍思亲。遥想家乡的亲人们今天都在登高...

表现“悠然闲适的生活态度”的诗句带赏析有哪些?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出自魏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释义: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赏析:所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

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_百度知 ...
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①,有怀子由弟二首》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原文】西来烟障塞空虚,洒遍秋田雨不如。新法清平那有此,老身穷苦自招渠。无人可诉乌衔肉,忆弟难凭犬附书。自笑迂疏皆此类,区区犹欲理蝗余。 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久废山行疲荦确,尚能村...

苏轼写重阳节的诗词
苏轼写重阳节的诗词如下:一、第一部分 《西江月·重九》——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楼外点点细雨飘洒,映得江上烟雨重重。遥记起当年,在东徐相会戏马,看今天,我独自一人在南浦,分外凄凉。不要...

东坡逸事文言文阅读
苏轼就叫他拿二十把扇子过来,便拿起桌上的办案时所用的毛笔随意地写了行书,草书的字,并画了枯石和竹石就交付给他。(卖扇子的人)刚刚出门,人们竟然用一千元钱买一把扇子,原本卖不出去的扇子全都卖光了。后来卖扇子的人也把所欠的钱全部还清了。 2、原文 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

重阳有关的诗
6、《九日次韵王巩》宋苏轼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従事到青州。鬓霜饶我留春色,纱帽输君翠隐头。盛事西行追八表,高才却晚伴三州。从来燕雀池塘乐,莫厌沙鸥暮景幽。苏轼在重阳节时与朋友欢聚,感慨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可以欣赏美景,享受生活。7、《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的全诗赏析及作者出处?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原文】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译文】 人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易衰老,重阳节年年都会到来,今天又逢重阳日,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

宋苏轼送杨杰并引原文及赏析
重九,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饮酒的风俗。诗人想象友人在太华绝顶过重阳节,把酒临风,意气洋洋。滟是滟滟的省略,形容波光浮动; 重阳是金菊花开季节,所以说酒是黄花酒。高山绝顶,天风劲吹,杯中的琼浆玉液泛起潋滟波光。腰带鞓(音tīng),太华峰的地名。酒醉微酲的友人放声歌唱,飞奔直...

陵川县18496503171: 定风波的详细解释-----急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风.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
钟妻强肝:[答案] 宋词鉴赏——定 风 波(苏 轼) 定 风 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鉴赏: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

陵川县18496503171: 《定风波》苏轼 翻译 -
钟妻强肝:[答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并序) 宋●苏 轼译文: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料峭的春风...

陵川县18496503171: 苏轼的《定风波》赏析 -
钟妻强肝: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静,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

陵川县18496503171: 苏轼的定风波写作背景原文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钟妻强肝:[答案]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

陵川县18496503171: 苏轼写的定风波的翻译 -
钟妻强肝:[答案] 不必理会雨声,不妨边吟诗长啸,边慢慢渡行.手拄着竹杖,脚穿着草鞋,比骑马还要快,何惧风雨?披着蓑衣,顶着风雨,平生任我行.寒冷的春风吹醒酒意,夕阳西下,送来一丝暖意.回望走过的萧瑟处,无所谓风雨天晴!

陵川县18496503171: 苏轼定风波字词注释 -
钟妻强肝: 定 风 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陵川县18496503171: 解释苏轼《定风波》中“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
钟妻强肝: 风雨过后心自坦然,风雨也好晴空也好,都是人生中的际遇,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淡定,一种坦然,追求心灵的空静.

陵川县18496503171: 苏轼 定风波 译 文
钟妻强肝: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古诗意思:不必去理会 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 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 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怕什么! 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 寒意初上 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 信步归去 风雨,天晴 我无谓

陵川县18496503171: 苏轼定风波·送元素翻译 -
钟妻强肝: 定风波是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谪后写的是一首小令.其中 千古风流阮步兵.平生游宦爱东平.千里远来还不住.归去.空留风韵照人清. 红粉尊前深懊恼.休道.怎生留得许多情.记得明年花絮乱.须看.泛西湖是断肠声. 阮步兵:这里指的是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诗人,是前后七子之一,儒家人物,研究此首词,必须对阮籍的生平事迹、以及前后期思想要有所研究. 首先,阮籍因为在三国时期,政见上不符合司马家族的需求,怕收到牵连因此申请去东平做个地方官,总共上任十天,却政绩卓越,而且对于喜欢归隐的他,东平相对于洛阳已经不错了,但是上任后十天后又主动回到洛阳了,只是他上任的这短短十天之间,对东平的贡献很大,政绩非常突出.下阕苏轼以美女自喻,表达了对上的忠诚之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