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诸侯的家族。也用以指诸侯王国或政权 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后面这句是什么意思呢 谁能讲讲

作者&投稿:职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秋战国的历史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历史大变革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确立。这一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在以下方面:

(1)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 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

(2)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战争的结果加快了统一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步伐。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建立起来。变法最彻底的秦国,成为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者,后来发展成统一的核心力量。

(3)文化上: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

2、比较春秋时期争霸战争和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异同

(1)相同点:①都有扩大地盘、掠夺人口的目的。②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在影响上,都是大吞小、强凌弱,减少了诸侯国数目,加速了奴隶制瓦解和促进了封建制形成。同时不可避免给人民生活、生产造成巨大破坏。

(2)不同点:①战国兼并具有封建兼并战争性质,而春秋争霸仅是奴隶主大国争霸战争。②春秋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而战国兼并战争在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后,导致一个封建大帝国产生。

(3)诸侯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各民族逐步融合,人民都渴望统一,这样就形成统一的趋。

3、比较春秋改革和战国变法的不同,并分析其不同的根本原因

(1)不同:春秋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为争霸奠定基础;内容为任用贤才,改革内政、生产、军事;特点是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进行。战国变法的目的是建立、巩固地主阶级专政,完成统一;内容为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实现中央集权;特点为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

(2)原因:生产力水平不同。春秋时期,奴隶制仅仅开始瓦解;战国时,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阶级力量增强。

4、对诸子百家思想的认识

(1)老子政治思想的实质及影响: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面对着变革的社会,他的主张实质上代表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尽管当时没有统治者会采纳他的政治主张,但他的思想在后世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社会动荡之后(特别是在西汉初,其思想一度成为统治思想),社会需要休养生息,老子的无为思想为经济的恢复,社会的安定、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无为思想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消极的一面。

(2)如何认识孔子的阶级实质:

教材有言,孔子主张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面对着社会的变革,显然孔子同老子一样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所以孔子周游列国,没有一个国君采纳他的主张,最后郁郁回到鲁国,安心教书育人。

(3)如何评价墨家思想:

墨家反映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主张兼爱非攻有进步的一面,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在阶级社会无法实现。

(4)孟子思想的实质及地位:

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其根本目的不是为百姓考虑,是为统治者长治久安计,他的主张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但是面对着你死我活的兼并战争,如何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孟子的思想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司马迁评价孟子说“迂远而阔于事情”。孟子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是后世“民本”思想的重要来源。

(5)如何认识荀子的唯物思想:

物质决定意识,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反映在荀子思想中便产生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思想。这种思想也极大地鼓舞了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但这也过分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认识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古代社会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当与此有关。

(6)辩证分析法家的思想及地位:

韩非子的思想:历史向前发展,今必胜古,主张按现实需要变革;治国“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其思想敢于直面大变革、大动荡的社会现实,顺应了统一的趋势,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巩固,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所以在各家中只有法家思想在当时是最有用的,各国的改革变法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法治”过度易导致暴政,使阶级矛盾激化,应一分为二来评价,以后秦王朝因暴政短命而亡,说明法家思想不能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

(三)、难点知识剖析

1、运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关系来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从上面的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出,变革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原因:税收问题(鲁国的“初税亩”、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变革的社会条件:经济基础——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阶级基础——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2、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合乎秦国国情,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所在。

(2)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变法措施执行坚决,这也是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

(3)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坚决斗争。

提醒: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时代发展的表现,因此,商鞅变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道理。

3、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的原因

(1)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阶级关系的变革,奴隶制的崩溃,以及封建制度的确立,为思想文化繁荣提供了政治前提。

(3)动荡的社会环境和剧烈的社会变革,使得思想界异常活跃,这迫使人们去思索,众多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4)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和政治上的需要,纷纷网罗人才优待知识分子,养“士”蔚然成风,这种宽松的环境和优越地位,也有利于文化的繁荣。

(5)私学兴起与讲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了一大批有知识、有才干、敢于发表自己政治观点的思想家。

(6)民族融合不断加强,使各民族文化交流扩大,丰富了中原文化。

(7)夏商周时代的成果奠定了后来科技文化繁荣的基础。

思想文化是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因此,其繁荣的原因离不开政治、经济方面的因素。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东周在战国后期(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代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管仲改革
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
行政:叁其国而五其鄙
人事:才能出众委以重任
军事:作内政而寄军令
经济:相地而衰证
法律:依法治国
社会上:礼法并重,推行教化
最后齐国成为强国,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


春秋战国时大夫是什么官
大夫不是官职,但是大夫一般都做官,他是一种大家族(广义上的,周天子为大族长)之下的地位与身份,最高者是周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大夫是“一家之长”(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大夫有家)有自己的家族和封地,他们直接服务于诸侯,在诸侯手下做官,春秋战国时代大夫担任的官职一般有...

屈原芈姓屈氏,是什么意思
当时只有诸侯国的国君及其家族才有姓,而氏则是赐封了土地以后才有。相关解答四:先秦时期,男称氏,女称姓。屈平是芈姓屈氏,而字原所以现在叫屈原( 10分称字,是代表尊敬之意。春秋战国时代,古人只称氏不称姓。秦国王室和赵国王室,同样都是赢姓赵氏。在《史记》中,司马迁说到秦始皇姓氏的时候,一说姓嬴,一说...

春秋战国时候的齐国,是姜子牙的封地,为什么齐王却都姓田?
武王伐纾后,分封七十二个诸侯国。其中姜太公姜子牙的封地是后来的齐国,姜子牙也就是齐国的祖先。按照当时宗法的继承制度,后齐国君必须是姜子牙的后代,也是姜子牙姜姓吕氏的脉搏,到了后战国时代齐国君都是田氏。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呢?据说武王灭商纣王占天下,姜子牙在这里筑封地,春秋末年吕氏政权被田氏...

百家姓是怎么由来的,辈份又是怎么来的
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权制氏族社 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以国名为氏。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皆成为今天常见...

春秋战国算是乱世时代,对历史发展有什么意义?
我国历史上有三个大分裂的乱世时代,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在这三个大分裂乱世中给,春秋战国可以说最为纷乱复杂的一个时代,这一点我们从有关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书籍就可以看得出来,绝大部分关于春秋战国时代的记述都是一些史料记载,偏向于小说的部分也就是《东周列国志》等。 其实春秋战国时代还都是史...

为何春秋战国时期常年打仗也没有出现权臣篡位的事?
接下来,我们再来解决一下,为什么战争频发战国时代为什么没有出现权臣篡权行为呢? 战国诸侯的君主无一例外,都来自于贵族。有的甚至是百年、千年贵族。比如楚国...赵魏韩三国原来是晋国的卿大夫,晋国是出了名的没有公族,权利掌握在六卿手中,几大家族轮流执政,晋国国君反而是傀儡一般的存在。后来晋国几大家族PK,最后就...

战国时期齐国国君姓什么?
姜齐传至齐康公时,大夫田和放逐齐康公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田齐太公。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姓吕氏齐国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在战国中晚期称王(曾一度称东帝)。前221年,齐...

秦国赢氏和赵国赵氏是否同一个祖先
秦国赢氏和赵国赵氏是同一个祖先。秦国和赵国的同一个祖先叫伯益,是大禹治水时期的人物,是皋陶的儿子,舜帝的女婿,因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姓为“嬴”。本来大禹死后位子是要禅让给皋陶的,没想到皋陶提前死了,所以就要传给皋陶的儿子伯益,谁想还没等伯益即位,大禹的儿子夏启就把位子给抢了。等到“赢...

东周为何分为春秋和战国?西周是如何变成东周的?
后来孔子整理出来为《春秋》,是一部经典的儒家书籍。而公元前475年开始就是战国时期,春秋时期诸侯各国已是纷争不断,霸主不断更迭,最终在春秋末年形成了秦楚燕韩赵魏齐战国七雄为主的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并没有使得战争平息,反而战火纷飞,期间大大小小战争压根数不清,因此被称为战国也不奇怪了。

战国时期君和侯有什么区别,如商君,武安君,穰侯,文信侯等?
随着周王室式微,诸侯国崛起,到了后期大家也都不理会周天子定下的规矩了,开始自己给自己提升爵位了,标志性事件是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 五国相王 ,即相互承认对方为王,周天子权威荡然无存。魏国、赵国、韩国三家分晋的时候,三国国君只是侯爵,现在居然称王与周天子平起平坐了。到了战国后期...

八宿县13771355048: 春秋战国时诸侯的家族.也用以指诸侯王国或政权 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后面这句是什么意思呢 谁能讲讲 -
少宋炎立: 管仲改革 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 行政:叁其国而五其鄙 人事:才能出众委以重任 军事:作内政而寄军令 经济:相地而衰证 法律:依法治国 社会上:礼法并重,推行教化 最后齐国成为强国,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

八宿县13771355048: 填空题大全gong()室、宫室还有()室吗 -
少宋炎立: 公室 gōngshì 春秋战国时诸侯的家族.也用以指诸侯王国或政权 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国语·晋语》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左传·襄公十一年》

八宿县13771355048: 战国时期的王室里的人称 -
少宋炎立: 按照周朝制度,国君一般由嫡长子继位,即位前称为太子,其他的儿子便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则称公孙.君夫人为春秋、战国时期对诸侯正妻的称谓,夫人自称为小童. 男性成员一律可称封号,如XX君,(孟尝君、平原君之类). 国君的弟弟...

八宿县13771355048: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封地称为国 士大夫称为家对不对 -
少宋炎立: 正确.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封地称为“国” ,士大夫的封地称为“家” .衍生知识点——分封制 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

八宿县13771355048: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之间的称呼? -
少宋炎立: 诸侯之间,应该是以国家来称呼的,比如,郑国的君主会被称为【郑伯】,齐国的君主会被称为【齐侯】,要是恩怨比较深的,可能会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至于诸侯称呼属下,会称呼【子】【先生】【卿(对上大夫的称呼)】……之类的,视情况而定.属下称呼诸侯的话,会称呼【王上】 先秦的诗歌的话,集中在《诗三百》中,也就是《诗经》,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八宿县13771355048: 春秋战国的诸侯都是周文王的子孙吗? -
少宋炎立: 不全是.诸侯都是分封出来的,一部分为周文王的亲戚和有血缘关系的人以及他的子孙,一部分为古代贵族,还有一部分为为周文王建朝立下汗马功劳的臣子.

八宿县13771355048: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你知道诸侯国的由来么 -
少宋炎立: 诸侯国源自分封制,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土地和连同人民,分别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卫王室.诸侯国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

八宿县13771355048: 春秋时期诸侯国与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变化 -
少宋炎立: 变化可以用两点概括:1、小国和弱国多被大国兼并.2、大国中也有变化:晋国一分为三---赵国,魏国,韩国.越国被楚国所灭,越国是在春秋后期称霸的,但是现在...齐国发生田氏代齐,即国君换成姓田的,不是原来姜家的天下了.最后余下最强的就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剩下的小国如鲁国,卫国,宋国等不足道了.

八宿县13771355048: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姓氏都是什么? -
少宋炎立: 晋国 姬 鲁国 姬 卫国 姬 郑国 姬 宋国 子 中山国 子 吴国 姬 越国 姒 齐国 姜/田 楚国 芈 燕国 姬 韩国 姬 赵国 赢 魏国 姬 秦国 赢 赵国跟秦国同姓绝对没错 赵,与秦同出于蜚廉之后.赵的祖先为周穆王御,有功,封于赵城[今 山西洪洞北],因以赵为氏.但其祖姓仍为赢 秦国是赢下面是月贝凡绝对不是月女凡,不信的话你查查字典

八宿县13771355048: 春秋战国诸侯的称谓的问题 -
少宋炎立: 周朝采取了封建诸侯的政策,分封:鲁\ 姬姓,侯爵.齐\ 姜姓,侯爵.晋\ 姬姓, 侯爵. 宋\ 子姓,公爵.楚\ 芋姓,子爵.……1 “公”是爵名,五等之首曰公; 其余大国称侯; 小国称伯、子、男.(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如:宋襄公之“公”是爵名. 晋文侯之“侯”为爵名 2 诸侯称国君,也可称爵名;侯爵、伯爵诸侯在封国内也可以通称“公”.如:齐桓公之“公”并非爵位,而是诸侯在封国内的通称.齐公即齐侯. 3 王,殷周时代对帝王的称呼,春秋时周衰 ,楚、吴、越等诸侯国国君也开始僭号称“王”, 战国时各诸侯国国君普遍称“王”.如:前704年,芈熊通自立为楚武王,楚开始称王.齐威王-田因齐,于前334年,称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