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统治者节俭外,我国古代"盛世"形成的原因还有哪些

作者&投稿:苏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的三大盛世形成原因是什么?~

主要是六个原因:
一、社会稳定
二、大一统,国家统一
三、封建统治者爱惜民力,修养生息
四、吏治清廉
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改革
六、民族融合
皇权专制时代,人治的本质决定了国运盛衰很大程度上系于一人身上。一国之君勤政干练,敬畏权力,克制私欲,听得进批评声音,警惕唱赞歌者的陷阱,像早期的唐太宗一样,这个国家就能得到很好地运转,假以时日,繁荣昌盛即可不期而遇。

扩展资料:
第一盛世,开元年间,唐朝社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人口增多,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后人称这一时期为“开元盛世”,唐朝进入鼎盛。
为了增强国力,加大财政收入,唐玄宗先从经济方面人手改革。首先,打击豪门士族,争夺土地劳力;第二,改革食实封制度,以增加政府财政收人,减轻人民负担;第三,玄宗打击佛教势力,淘汰僧尼;第四,发展农业。
在外交方面,玄宗实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善了民族关系,使国家得到进一步统一。同时,开元年间和睦的民族关系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治经济措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唐王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繁荣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在“开元盛世”期间,唐代人口增长到五千二百九十余万人。
唐代的商业亦十分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更为繁华,对外贸易不断增长,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商贾云集,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装来来往往,十分热闹。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全盛的阶段,中国古代进入最顶峰时期。
第二盛世,汉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这就是轻徭薄赋的政策。
汉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就是休养生息的政策。
文景二帝还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汉朝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是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盛世。文景之治也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盛世,北宋神宗年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5.2%, GDP占当时世界的22.7%, 人均收入同1980年持平,都城汴京第三次改城墙,也就是说已经是三次大幅扩建,文化、教育等领域兴盛。
武力方面,此时对外战争胜率9成,北辽完全无力南进,领土面积比宋初增加很多,现河北、山西一带被攻下,综合国力无双。另外此时国家纯岁入近3000W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盛世

为名为利为信念

为信念的实在是太多了
为名为利的像明朝的都察院一些故意直谏,然后被打,以此为荣

所谓“盛世”,是相对而言在某一特定时代,社会秩序比较稳定,政治比较清明,经济繁荣的时期。在中国古代史上曾出现过几个“盛世”“治世”“中兴”的朝代。但是最为典型的当属西汉盛世、大唐盛世和康、雍、乾盛世。西汉盛世从汉初的“文景之治”到汉武帝的“大一统”,大唐盛世包括唐初的“贞观之治”和中期的“开元盛世”。三个盛世都长达一个世纪之多,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原因有,
一、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农业在封建社会占有重要地位,是封建经济的主要部门。统治者重视农业,“农本”和“以农立国”思想是他们的指导思想。汉文帝即位后多次下诏劝课农桑,按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等田,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发展生产。武帝时期,陂塘兴筑已很普遍,还实施了大规模的黄河治理工程,建立了著名的水利工程,如六辅渠、白渠、龙首渠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大力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各地兴修的水利超过六朝的总和,改善了农业的生产条件。至开元时期,随着土地开辟,许多“高山绝壑,耒耜亦满”。清初为恢复农业生产下令停止圈占土地,延长垦荒的免税时间;推行了“更名田”的土地制度,将明朝皇室和官有的庄田划分给农民耕种,农民开垦的无主荒地均归农民所有;又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大力推广种植玉米、花生、白薯等经济作物,粮食的产量迅猛增长。康熙六十年(1721年),垦田面积从1651年顺治时期的290亿亩增加到了730亿亩。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走向繁荣。
二、借鉴前朝之鉴注意减轻人民负担
“盛世”时期的统治者比较爱惜民力,不轻易征发徭役,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文帝多次“除田租税之半”,曾把租率减为三十税一,以后成为汉代定制。唐朝在隋的基础上坚持轻徭薄赋,清代实行了“摊丁入亩”“地丁合一”的赋税制度,我国的人头税制度废除了,减轻了农民的生产负担,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三、法制规范在社会中起到重要作用
三代在继承前代统治经验的基础上,都通过实施立法维护社会稳定。汉初统治者坚持黄老之学“赏罚信”的思想,主张严格执法,即使皇帝也只有“执道生法”的权力,而不得犯法。文帝废除肉刑,改革刑制以体现“德政”。唐太宗时制定的《唐律》,更是以儒家礼教思想作为立法根据,他曾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三代适时调整法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公平正义,保证了社会长治久安,官吏奉其职,老百姓乐其业,为“盛世”的出现提供了保障。
四、帝王的励精图治
“盛世”的出现与一些帝王个人的励精图治是分不开的。三代君主大多勤政爱民,厉行节约,广开言路和虚心纳谏。汉文帝下诏废除“诽谤”“妖言”之法,鼓励大臣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监督”和进谏。唐太宗更是独具慧眼,充分认识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问世”,对大臣的各项进步之言豁达的予以采纳,得人善任,从谏如流,大臣魏征一人所谏前后“二百余事,数十万言”传为美谈。康熙帝通过御门听政、共议国政,全面了解大臣的才学、品德,甚至其性情、生活。这些措施,都营造出政治清明的氛围,保证了较为开明正确的政治、经济、民族政策得以制定和实施。

即使统治者在节俭那只是官方语言。盛世的出现,关键在于统治者的用人之术。比如隋炀帝和唐太宗,这两个统治者的能力和人品不分伯仲,后来的记录你都晓得。

  如下:

  1. 大乱之后盛世兴。新朝统治者们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适时转变前朝的治国思想,推行不同于前朝的治国理念,推动中国社会走向长治久安。

  2. 盛世的统治者们转变治国思想,进而结合治国理政的实践,创造新策,推行新政,成功地推动中国社会不断走向文明和进步。

        (一)轻徭薄赋。西汉初年的统治者一改秦朝赋役繁重的苛政,田租从“十税一”改为“十五税一”,汉文帝时改为“三十税一”,徭役从每人每年一个月减为三年一个月。唐太宗时期主要不是减免租赋,而是防止滥用民力。唐太宗带头减少“劳弊之事”。贞观元年,他本打算建造宫殿,材料已齐备,但想到秦亡的教训,便停止了。翌年,群臣以“宫中卑湿”为由,多次请求建造新的宫殿,他始终未同意。

        (二)广开言路。汉文帝即位不久,便废除诽谤妖言之罪,允许臣下大胆提出不同政见,努力营造宽和的政治空气。在这方面,唐太宗做得尤为突出。贞观二年,唐太宗问什么样的君主是明君?魏征回答:“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他深明隋炀帝偏听偏信的结果是身死国亡,自己便虚心纳谏,要求臣下踊跃谏诤。在他的倡导和鼓励下,前后有30多人进谏。其中,魏征一人所谏就有200余事,数十万言。太宗从谏如流的开明作风,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改变了君臣甚至臣民上下阻隔、闭目塞听的状况,使君臣能够比较真实地了解下情。

        (三)任用贤才。三朝盛世的统治者们深知,用人得当与否,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1.建立选官制度。察举制始于汉文帝,成于汉武帝,就是由地方官以德和才为标准举荐人才。察举制实行之初,确实选拔了一批人才,使文帝、景帝和武帝时期成为人才济济、功业鼎盛的黄金时代,但到后来,逐渐出现了弊端。科举制自隋朝创立,延续至清末,实行了1300多年。科举制把读书、应试与做官联系在一起,否定了门第出身,使一批出身寒门、有才华的知识分子进入到官吏队伍,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推动了革新的实现和盛世的形成。

        2.重视搜罗人才。李世民称帝之前,就开始揽聚人才。每击败一个武装集团,就“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李世民称帝之后,“开馆于宫西,延纳四方文学之士”,供给珍膳,恩礼优厚。唐太宗不讲门户,不分亲疏,不避仇嫌,不论前后,只要他们确有才能,忠心于唐,都委以重任。而他们也辅佐唐太宗成就了贞观之治。

        3.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唐太宗任用房玄龄、杜如晦做尚书仆射,共掌朝政,分别发挥各自长处。他认为:“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治理国家,难求贤才,更难充分信任贤才。皇帝要能辨别是非真伪,与贤臣建立信任关系,贤才就会打消顾虑,尽忠效力。唐太宗听从魏征的建议,“竭诚以待下”,与群臣推心置腹,形成上下同心的大好局面。唐玄宗放手让贤才处理政务,不多加干涉。对此,后人评论道:“人君劳于求贤,逸于任人。苟得其人,则任而勿疑,乃可以责成功。明皇即相姚崇,而委任之如此,其能致开元之治,不亦宜哉!”

        (四)崇尚节俭。汉文帝是有名的节俭皇帝。他在位23年,宫室苑囿等无所增添。他多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他平时常穿价格平易的黑色服饰,所宠爱的慎夫人衣不拖地,宫中的纬帐不施纹绣。

        (五)完善法制。唐太宗令长孙无忌、房玄龄整理和修订唐高祖制定的《武德律》,删繁就简,变重为轻,成《贞观律》,奠定了《唐律》的基础。唐玄宗下令编撰行政法典,特别是历时16年,修撰完成《唐六典》共30卷,详尽规定唐朝的各级机构和官吏任用,是开元时期政治体制的完善总结,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行政法典。

        (六)团结异族。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思想开明,对周边民族实行“羁縻”政策,即在各民族共同尊奉唐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基础上,承认各民族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不强迫他们改变民族习俗,不迁徙他们入内地,不设立同内地一样的州县等。因此,贞观时期,民族关系比较融洽,不少部落主动要求归附。


  中国历史上的盛世,都未能避免“盛极而衰”。唐朝盛世,史所未见。但“安史之乱”的狂飙,瞬间吹散旷世繁华。康乾盛世何等辉煌,但乾隆刚一退位,就爆发白莲教起义。各地骚乱,使清朝从此陷入风雨飘摇。在“盛极而衰”现象反复出现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一)统治者后继乏人。国家的发展,需要不断地注入活力,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再加以正确的政策指导。安于现状、墨守成规,不能长久地维持繁荣富强。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最终都趋向守成。统治者们由开拓进取转为“持盈守泰”,社会各界由奋发有为转向享受太平,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逐渐滋生、积累、酝酿。而封建统治者后继乏人,直接加剧了这种状况。回望盛世,都有明君领航。汉有文帝、景帝、武帝,唐有太宗、武后、玄宗,清有康熙、雍正、乾隆。他们雄才大略,励精图治,知人善任,身旁有一批志存高远、才略卓越的名臣辅佐,共同促成盛世降临。然而,在封建社会,人治大于法治,国家的发展没有可靠的制度保障。在实行家天下的专制王朝中,君主的素质总体上一代不如一代。数世之后,即位者全都“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才略根本不能与其太祖、太宗相比。朝中则老臣凋零,裙带风行,宦官当道。守成已难,更谈何开拓进取。

  (二)统治集团丧失忧患意识。唐太宗执政早期尚能听从魏征的劝告,居安思危。后来,他滋生自满心理,逐渐走向奢靡,在纳谏、用人、执法方面不如以前那样清醒和公正。唐玄宗实现开元之治以后,“好大喜功”,由“明”转“昏”,怠于政事,委任奸佞;偏听偏信,不纳忠言;追求奢靡,激化矛盾。玄宗晚年宴乐无度,喜好女色。在他的带动下,“公私相效,渐成风俗,由是物务多废”,史称“侈心一萌,邪道并进”。官僚机构庞大、贪污腐化成风,必然造成百姓负担加重、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三)统治阶级固步自封,看不到世界发展大势。大清盛世的缔造者盲目乐观,沉湎于荣华富贵,使盛世成为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进步潮流的肇端。从1662年到1795年,几乎与满清盛世同期,西方国家正在经历自文艺复兴以来延续数百年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最终促成如火如荼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加速发展经济、科技和军事。值此世界剧变的关键时期,康雍乾三朝却进一步强化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社会更加封闭愚昧、妄自尊大,使“东方睡狮”深陷封建社会泥沼,停滞不前、不可自拔。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发展差距越拉越大,不知不觉地成为世界进步潮流的落伍者。




对比秦始皇的奢侈与汉文帝的节俭,懂得了什么
秦始皇的奢侈腐化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文帝的崇尚节俭是出现“文景之治”的重要原因之一。统治者崇尚节俭与否,关系到其统治的兴衰成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2)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

中国古代以什么思想作为国家管理?
在军事上通过运筹对策,以计谋取胜者更是不胜枚举。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如三国时代孙权、刘备对曹操的赤壁之战,诸葛亮的空城计,孙膑的“减灶骄敌”,都是运用战略策略以弱胜强的典范。 8.节俭。我国理财和治生,历来提倡开源节流,崇俭拙奢,勤俭建国,勤俭持家。节用思想源于孔子和墨子,孔子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

秦亡汉立,统治者汲取前朝教训,与民休息,无为而治,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
【答案】:D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都是一片荒凉的景象。汉高祖及其后的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灭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等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景时期,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故D项正确。“...

清朝最抠门皇帝
封建社会全国最高统治者就是皇帝,是整个国家地位最高,身份最为尊贵的人,全国的人都会听从他的命令,为他一个人服务,所以帝王的吃穿用度这些都是最好的。他享受着寻常人都不曾有过的荣华富贵,在清朝的时候就有这么一位皇帝,一生提倡节俭,不仅要求身边的人节俭,自己也同样是如此。这个人就是...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 (?? )诗人之一,被后人尊称为(???)。_百度...
他一方面唱出“朝野欢娱后,乾坤震荡中”;另一面他又一再警告统治者要节俭,认为:“君臣节俭足,朝野欢呼同。”唐肃宗、代宗父子信用鱼朝思、李辅国和程元振一班宦官,使掌兵权,杜甫却大骂“关中小儿坏纪纲”,认为只有把他们杀掉,国家才会有转机:“不成诛执法, 焉得变危机?”在《冬狩行》中,他讽刺地方军阀只知...

有没有 里根的演讲 Reagan's first inaugural address的中文版?急...
我们国家的业务。这些美国面临巨大的经济的灾难。我们遭受最长和最糟糕的一种持续的通货膨胀率在我们国家的历史。我们的经济决策,这扭曲的制裁节俭,和结社年轻...目前,政府权力的膨胀已显示出超过被统治者同意的迹象,制止并扭转这种状况的时候到了。 我打算压缩联邦机构的规模和权力,并要求大家承认联邦政府被授予的权力...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哪些(四字词语)
教材中,墨翟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反对统治者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隋文帝身体力行,崇尚节俭,形成隋初良好的社会风气;马钧发明翻车,李春营建赵州桥,黄道婆改进、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都是这一美德的杰出代表。4.不畏强暴,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自觉能...

从现实批判的角度,论述中国传统美德
”孔子的意思是说,奢侈豪华就显得骄傲,节俭朴素就显得寒伧,与其骄傲,不如寒伧。墨子特别注重“俭节”,他有一句名言,叫做“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意思是说,节俭才能生存发展,纵欲放荡就会招致灭亡。墨子之所以主张“俭节”,是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端而发的。春秋战国之际,统治者...

谁有七下历史复习提纲
我有,如果楼主要的话,写下您的邮箱地址。

关于勤俭持家俭以养德的诗句(关于勤俭持家的诗句)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提示】在先秦诸子之中,墨子以乐于过类似苦行僧的生活而闻名。 他痛恨统治者的骄奢淫逸、靡费财物,提倡节俭。他到处宣扬自己的观点,吸引了大批人做他的弟子,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出处】李绅《悯农》。 【大...

唐山市19373455143: 中国古代历代中央政府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 -
凌超聚肌: (1)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2)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帛多者,免除徭役;限制工商业者活动,禁止弃农经商.(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3)西汉:汉高祖、文帝、景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

唐山市19373455143: 我国古代统治阶级的经济政策
凌超聚肌: 重农抑商

唐山市19373455143: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
凌超聚肌: www.tmgyzx.com/uploadfile/UploadFile/2006 ... 253K 2006-12-25 (1)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统治者采取的基本农业经济政策.(2)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是中国古代经济突出的特征之一.(3)以个体经营为基本形式的自然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4)历代统治者都制定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并通过调整使生产关系得到改善,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条件.(5)历代统治者都重视水利的兴修.

唐山市19373455143: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有何联系
凌超聚肌: 我国古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而我国古代在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制度这种政治制度下,也只有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适合,因为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趋势是中央的不断集权和君主权力不断扩大,所以才会...

唐山市19373455143: 中国古代贫困的原因 -
凌超聚肌: 楼主的问题是错误的.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福布斯曾经计算过中国在中世纪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分额,大约达到经济总量的30%.也就是当时(1830年之前)世界财富的30%在中国,...

唐山市19373455143: 中国古代为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及其影响 -
凌超聚肌: 比如说 一、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秦代虽然确定皇帝为最高统治者,但秦一直到元代,宰相都是皇权的制约力量,比如,汉武帝下面十多个宰相几乎都被杀了,原因很简单,相权实在庞大. 朱元璋以后,干脆废除了宰相--皇帝直接管六部九卿,也...

唐山市19373455143: 中国古代改革有哪些? -
凌超聚肌: 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 ①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 ②结果: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 2、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 评价: ①以法律形式废除了井田制,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唐山市19373455143: 亡国真的罪在奢靡吗 -
凌超聚肌: (宋徽宗 文会图)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这首唐代诗人李商隐所写的《隋宫》,后...

唐山市19373455143: 我国古代女人裹脚兴于何时?历史渊源怎样? -
凌超聚肌: 女人裹脚不是从清代开始的,一直上推,大约产生于五代或宋初.反正,唐朝人不裹脚.裹脚之风兴盛于明清. 宋朝时只有高贵女人才裹脚,普通妇女是不裹的.而且当时对裹脚的要求只是纤直,还不至于到后世伤筋动骨那么厉害. 据说,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