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里的那些事(20)– 东西交压,远交齐国

作者&投稿:苏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郑庄公在春秋初期异常强大。后世甚至被称为春秋小霸。但在刚刚登基的初期,郑庄公活地是真的很辛苦。先是内部出现公子段,后是与周平王交恶,再是与卫国交恶郑国把自己周围的强国都得罪了一遍,但郑庄公似乎并不害怕这些麻烦。

鲁隐公三年,郑庄公收留了宋国穆公的嫡子公子冯。就这样郑国与宋国也结下了不小的梁子。

郑国所做的一切最兴奋地莫过于周王。

虽然周王朝在平王离世之后发生了一些小小的内部矛盾,但由于叔叔武氏的出离,周王室的力量却基本都集中在了周恒王之手。此时由于祖父周平王和二叔太子姬狐都已离开了人世,在这个天下几乎没有了可以制衡周恒王的人。

尽管如此,周恒王还是有一个不得不对付的人,这个人就是郑庄公。

于公,周王室的脸面几乎被郑庄公扔在地上摩擦,平王留下的重臣希望能够打压郑庄公;姬狐留下的势力对于姬狐返回路上身亡颇有疑惑,第一怀疑人自然也是郑庄公。对付郑庄公其实就相当于凝聚了周王朝的全部力量。

于私,郑庄公名义上是周恒王的支持者,是周桓王的亲戚,而且辈分颇高。明面上,这让周恒王与郑庄公的关系变得更近。可私底下却并非如此,周平王和叔叔姬狐之死犹如两块大石重重地压在恒王心头。生命在于他人之手,这让周恒王怎能安枕?

既然于公于私都让恒王欲除郑庄公而后快,那么就直接动手吧,与郑国直接交战。作为东周王朝开创者都周平王尚且不敢如此,更何况平王的孙子恒王。所以恒王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什么路呢?

那就是自己不出面,让姬狐系的官员跳出来与郑庄公撕。

这样做的好处真是太多了。

首先,新君登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权力的洗牌。姬狐系无论是出于对前太子姬狐的死忠,还是为了能够在新君面前展现能力,把郑庄公作为目标都是最好的选择。这样只要恒王姬林不批评,不认同的默许,便能很快的把这股势力收归己用。

其次,这样做可以离间周公黑肩和郑庄公的关系。在讯息不透明的东周初年,周恒王完全无法确定黑肩是否与郑庄公和做,已达到内外联合架空周恒王的目的。但只要周王朝中此时有人提出抑制郑庄公,那么无论两人是否有同盟关系,周公黑肩和郑庄公之间的关系都会出现裂痕。

如果两人是同盟关系,那么周王朝抑制郑庄公的行为即使不被看作是黑肩打算跟郑庄公翻脸,也证明了黑肩在周王朝内部的影响力并不如郑庄公预期的强大。如果两人并无合作关系,那么周桓王完全可以借由此次机会将周公黑肩一脉的人马也拢入怀中。

第三,这样可以向天下诸侯释放一个信号,“名”“器”尽在周王朝,无论谁想要都要由周王朝来给,妄图控制周王朝来掌握“名”“器”必然会受到相应的清算和打击。而继续周平王的政策,赋予虢国公地位,夺取郑庄公地位正是这种掌控“名”“器”的体现。

“名”和“器”的重要在古人看来是无与伦比的。司马光在《史记》中曾有过一个内容。“韩”、“赵”、“魏”三家分晋,周王朝主动加封三家为诸侯。对于这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内容,司马光却给了一个极为严肃的论段。他认为正是因为这个行为为周王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司马光认为,周王朝握有“名”、“器”。“赵”、“魏”、“韩”三家虽颠覆了晋国政权,抢夺了晋国之“器”但并没有周王朝的赐予的“名”。正因为没有“名”所以自然会有扶持正义的国家来消灭这三家。

这个论段虽然有些忽略了实力等客观问题,但作为正史的存在,这个论段也充分的证明了古人对于此二物的重视。

第四,通过实际行动争取关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周平王东迁以来,依然拥有上洛盆地等不小的领土这份领土,这些领土非常肥沃。但这些领土却非常不稳固。原本周王朝握有函谷(函谷关)和制邑(虎牢关)两关,只有关上两关,周王朝便可闷头发展。但由于镐京之乱,秦国借故抢占函谷,郑国从虢国手中接管制邑。这便让周王朝成了一只赤裸裸的肥羊,虽然土地肥沃却无法保住国中所产。这也是为什么郑国可以轻易割走王畿之地的麦子,周王朝却不能贸然出兵的重要原因。

而对于郑庄公的敲打或动作如果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对于刚刚登基的周恒王来说自然是一笔不小的政治财富。这笔政治财富甚至可以让周恒王比他的祖父周平王更有权势和声望。可以让周恒王成为卓王朝的中兴之君。

面对着如此之多诱惑的周恒王,在未登基之前,放任周王朝的朝堂之上,让虢国公代替郑庄公的言论又一次开始抬头。虽然最终虢国公依旧没有取代强势的郑庄公,但周王朝却在周恒王正式登基之后给了虢国公封赏作为安慰。

就这样明面上郑庄公借着拥立之功依然是周王室最信任的臣子,但实际上面对着周恒王日渐冷漠的态度和其他国家向周王室的靠近的举动。郑庄公隐隐可以感觉到了那来自周恒王的危险气息。

除了周恒王之外,在郑国的东北方还有两个窃喜的人—州吁、公孙滑。

公孙滑是共叔段的儿子。当年京城大叔共叔段在郑国谋反,虽然这场所谓的谋反飞快的被镇压并处理了共叔段,但共叔段的党羽却并未完全剪除。这些人推举共叔段的儿子公孙滑为领袖,盘踞在郑国的东北部与卫国的边境处共地。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为共叔段报仇,辅助公孙滑取回其父的东西。

州吁是卫国庄公之子,甚为卫庄公喜爱。州吁与共叔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同样为庶子而非嫡子。故而在共地州吁和共叔段相交甚欢甚至结为死党,当然这段 历史 在《左传》中并未提及到的是《史记》。

卫国在庄公时期州吁因为特别喜欢打架,所以卫庄公便让州吁在外统兵打仗。通过这段经历,州吁与军方头领有了很深的情谊。等到卫庄公离世,州吁的弟弟卫恒公继位。与兵权多有交集的州吁便成为了卫恒公最大的障碍。

不知是因为卫恒公宅心仁厚还是因为卫恒公需要将州吁与国内军方势力剥离,总之卫恒公足足容忍了州吁两年之久去除了州吁职位。

明面上失去了军方助力的州吁并没有选择在卫国首都做一个富贵闲人。他来到了卫国的西南。州吁在这里招兵买马,积蓄力量意图成就大事。

正在这时州吁发现了一支强大的力量,以公孙滑为首的共叔段党羽。这是一只让人不能不动心的力量,毕竟共叔段的势力在最鼎盛的时候占有着整个郑国。狡猾的州吁并没有选择直接去把这只力量整合到手中,而是与这支力量合作。

于是以公孙滑为诱饵,州吁成功的钓到了卫桓公。鲜有军事经验的卫恒公以为有了共叔段势力的全面支持,以解放者的姿态进攻郑国应当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于是,卫恒公挥兵南下。

当恒公派遣的卫国大军冲进郑国时,没有夹道相迎的共叔段势力,也没有如入无人之境的美景。有的是强硬的郑庄公和郑国大军。

郑卫之战的结果是卫国大败,卫恒公在军方的势力大大受损。与此同时郑庄公也因为这场战争导致国力受损。

在郑庄公看来这是来自卫国的敌视,但其实者来自于共叔段的复仇,但其实来自于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郑国的东北部真的很不稳定。

在如此外有仇敌,内有动荡的情况下,一般人可能会选择服软并暂停扩张,谋求暂时的和平。但郑庄公却并未如此。他选了一个让所有人都觉得有些疯狂的举动—远交近攻。

这是一个在战国末期才真正登上 历史 舞台的词语。它的创造者是张仪。在当时,中国的形势已经基本明朗具备统一中国实力的只有战国七雄,而在七雄之中又以秦国实力最为强大,在函谷关肴山以西对其他六国虎视眈眈。为了能抑制秦国的扩张,肴山以东的六国绞尽脑汁,最后在辩士苏秦的努力下六国决定抱团取暖共度危局。

于是六国共同西征秦国,虽然劳师动众却也确实把秦国的势力赶回了函谷关以西,这就是所谓的合纵。

而秦国面对这样的形势并没有向六国全面妥协达成和平。它用了另一种方式,与不与自己有边境交接的齐国联合,鼓动齐国与自己一起称帝,号称东西二帝,并约定一同瓜分其余五国。然后挑选其余五国中与自己最近最积极的魏国一顿猛揍。这种与远处国家联合,然后进攻近处国家的方式就是所谓的连横,又被称为远交近攻。

而在转过到来前约300年前的初秋初年,郑庄公面临着一圈心怀鬼胎的邻居,他也选择了这种方式。真是不知道是否苏秦当年制定政策的时候有参考郑庄公的行为。

“冬,齐、郑盟于石门,寻卢之盟也。郑伯之车偾于济。”—《左传·隐公三年》

在《左传》中,这个行为被记录了下来。就在鲁隐公三年的冬天,郑国的周围除了正在与蛮族争夺领地的晋国和行为低调的鲁国,其余的强国都对其虎视眈眈的时候,郑庄公竟然离开了郑国出使齐国。

此时的齐国虽然已经是东方大国,但在其背后还并不是广袤而而安全的大海,而是颇具威胁的东夷各国。齐国希望趁着中原乱局消灭东夷各国,但此时鲁国、卫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平静无战事,如果齐国贸然调动兵马东征,难保两国是否会剑指齐国。那么要如何牵制住齐国的东方大国呢?一个同样野心勃勃的国家跃入了齐国的眼帘—郑国。于是齐僖公亲自迎接郑庄公的使团,两国会盟于石门。

两国缔结盟约,对于郑庄公而言这就意味着卫、鲁、宋等国正式被围在其中,郑国瞬间从被包围者变成了包围者。虽然在更多人看来这不过是郑庄公懂得自我安慰。毕竟郑国的力量并没有凭空增强分毫,敌视郑国的力量也没有骤然减少分毫。但大家都明白,其实郑庄公的行为是真的有很大意义的。

无论齐郑结盟是真是假,郑国和齐国之间的这些郑国的敌人在对郑发动侵入或讨伐的时候都必须在后方留有足够的兵力以防自己掉入齐郑两国的陷阱。这就让反郑的势力大大削弱,同时齐国与郑国的结盟也让周恒王分化郑国与天下诸侯的如意算盘没法在打响。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此时的反郑力量还不会知道的,但他门知道了另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郑庄公在与齐国签订盟约后出了意外,一场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交通意外。

精明强悍的郑庄公,在签订协议后在济水旁赛车,在最开心的时候翻了车。这不是我们今天说的开车翻车,而是真的四轮马车翻倒,郑庄公被压在其下。

这消息很快传到了反郑势力的耳中,但不知道这是否是一场骗局,想要借此一举亡郑的人跳了出来,还被郑国狠狠地揍了一顿,之于这个国家是谁,就让我们慢慢往下看吧。


《春秋》里的那些事(20)– 东西交压,远交齐国
州吁与共叔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同样为庶子而非嫡子。故而在共地州吁和共叔段相交甚欢甚至结为死党,当然这段 历史 在《左传》中并未提及到的是《史记》。 卫国在庄公时期州吁因为特别喜欢打架,所以卫庄公便让州吁在外统兵打仗。通过这段经历,州吁与军方头领有了很深的情谊。等到卫庄公离世,州吁的弟弟卫恒公...

春秋那些事儿的目录
第一章 郑国小霸烽火戏诸侯郑庄公灭弟周郑交质周桓王被射一只王八引?的血案懿公好鹤车内谋杀案阳虎闹事第二章 齐国的故事管鲍之交玩笑开不得举火爵宁戚老马识途召陵之盟葵丘之盟齐桓公之死泓水之战别取笑残疾人二桃杀三士第三章 秦晋那些年骊姬之乱假道灭虢百里奚的价格龙门山之战五鹿之辱重...

春秋那些事儿·春秋五霸卷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春秋那些事儿·春秋五霸卷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楔子中国虽然有五千年的伟大文明,但真正的信史时代,以及真正的国家形态,是形成于春秋时期的,之前的历史,包括东周在内,恐怕还是属于宗族公社式的半信史时代。所以我们读历史,讲文化,以至于宣扬国学,如果不了解春秋,...

当伍子胥遇到孔子的时候
老早就看完《春秋那些事儿吴越争霸卷》这本书,一直想说说伍子胥这个人物。刚好前段时间看完《孔子》这部电影后,有意无意中接触了很多关于孔子的信息,比如百家讲坛的《孔子是怎样炼成的》,比如全纪实频道《文化中国》栏目里讲述的有关孔子故事等等;再碰巧,某个晚上,我居然梦见伍子胥和孔子在聊天。...

《[长篇]历史醉想 酒煮东周列国:(一)春秋那些事儿》最新txt全集下载
[长篇]历史醉想 酒煮东周列国:(一)春秋那些事儿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我最喜欢两段历史,一是春秋战国,另一就是民国史。但民国史了解太少,虽然这段历史最近,但却剥不开层层迷雾,反倒是最看不清、最摸不到的一段,多荒唐。记得初读史总一厢情愿的以为...

春秋之前的西周历史介绍
到了春秋时期见于《春秋》、《左转》的封国与国家尚有一百四十余国。 在周公摄政七年之后,还政成王。在成王的尽心治理下,周王朝国家安定,农业丰收,经济繁荣。在稳固的统治之下,“ 成王既伐东夷,息慎来贺。《史记·周本纪》”, “周成王时氐羌献鸾鸟《逸周书·王会篇》”,由此可知当时周王朝的影响已扩展至东北...

如何了解春秋历史
1轻松一点的要看《青铜时代的战争》系列,语言虽然不羁,但说的都是史料 2 正经一点要看完颜绍元的《语文版春秋左传》分4册 中原逐鹿 晋楚争霸 冷战风云 吴越斜阳 书很好,可惜只到春秋。西周灭亡于公元前771年,从公元前770年开始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基本上又可分为春秋(前770—前476年)和战国(...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
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

春秋齐国,国君姓氏到底是姓姜还是姓公孙???
都错了,不是公孙也不是姜,你看的书里写的应该是"公子小白",意思是可能成为国君的后选人.如果实在要说有,那就是姜姓,这是齐国最初国君真正姓氏"吕"姓的起源.齐国是分"吕齐"和"田齐"的.这是根据年代的不同,国君姓氏不同来划分的.具体材料如下:齐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孔子周游列国时历经了那些苦难?
说起来不算少,但大多是春秋时期的蕞尔小国。楚算是大国,但孔子只到了楚国的边境。孔子还打算西去晋国,但由于时局不好,结果只是在黄河边上感慨了一番,“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命也夫!”最终连黄河也没过。 周游列国 - 名称解释 【词语】:周游列国 【注音】:zhōu yuó liè guó 【周游列国》:“孔子...

栖霞区17710644394: 春秋时期的小故事越短越好 -
谈具万托: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栖霞区17710644394: 春秋故事好词好句 -
谈具万托: 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

栖霞区17710644394: 春秋时期的礼仪故事 -
谈具万托: 1、啮指痛心曾参, 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

栖霞区17710644394: 晏子春秋的故事 -
谈具万托: 1、 晏子的节俭观念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晏子认为,节俭是一个贤人的基本品质,所以,他对那些富贵骄奢,铺张浪费的人或行为从心底里抱有一种反感.他曾对齐景公的穷奢极欲进行了多次的批评.他自己则从节俭要求和约束自己.齐景公...

栖霞区17710644394: 告诉我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奖励20奖励是20!!快告诉我有关
谈具万托: 春秋五霸——晋文公 一、骊姬之乱 晋文公,生于公元前697,卒于公元前628年,名... “二五”接受骊 姬的东西后,受宠若惊,他们合计向献公进言说:“曲沃是晋祖始封...

栖霞区17710644394: 《春秋》这个故事中仲尼厄历经了什么磨难? -
谈具万托: 仲尼厄而作《春秋》 厄,就是困顿窘迫的意思. 孔子曾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学说而得不到认可,穷困不堪. 退而著书. 春秋时代,诸侯挟持天子,大夫放逐诸侯,家臣反叛大夫,所有的人都在疯狂地追逐着权力,又都在追逐权力的过程中丧 ...

栖霞区17710644394: 春秋主要内容是写是什么的具体些的是那些时间的事 -
谈具万托: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

栖霞区17710644394: 春秋的那些事
谈具万托: 姓是最重要的,而氏是从姓中分离出去的,后来又合在一起 姓:(从字面上看,从女,从生,意思很明了,跟生他的那个人有关)三代以前,姓氏是分开的,虽然贵族都有姓有氏,但只有女子才称姓(未婚女子例外),他代表着血缘关系,同姓不能通婚. 氏:(古字同支 意为姓的分支)他是用于区别一个群组与别的种族不同的标志,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氏是可以变的,而姓是万年不变的,同一个氏族是可以通婚的,战国时期,只有贵族才有氏 名就没什么好说的,是区别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 楼上的例子很多,可以参考 汉以后,姓和氏彻底的合一,不在分姓和氏了.

栖霞区17710644394: 《春秋》保存了世界上关于什么的最早记录?
谈具万托: 哈雷慧星

栖霞区17710644394: 关羽夜晚在府中读《春秋》,卫士在房间里点燃二十支腊烛,点燃的蜡烛首先被风吹灭了三支,之后又灭了两支,卫士为了不让蜡烛再被风吹灭,关上了窗门,此后蜡烛就没有被吹灭过.
谈具万托: 剩5支 就剩下被风吹灭的5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