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六)

作者&投稿:壹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唐]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关于“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曰:“第三段四句,是写送行和还乡,是说饯别之后,我不久也将乘船去访问你,足见两人交情的真挚。”(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页)

按:此二句语意,紧承上句“同心与我违”,主语明显是“同心”,即心心相印的朋友,指綦毋潜。因此,它是说綦毋潜就要乘船还乡,不久便可到家,而不是说“我不久也将乘船去访问你”。綦毋潜的家乡在荆南,而王维是河东人,此时在京城长安。荆南在今湖北;河东在今山西,长安在今陕西,与荆南均相距甚远。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诗人一般不会轻易地作出这样的承诺。

唐王昌龄《别刘谞》诗曰:“天地寒更雨,苍茫楚城阴。一尊广陵酒,十载衡阳心。倚仗不可料,悲欢岂易寻。相逢成远别,后会何如今。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骎骎。”刘长卿《送王端公入奏上都》诗曰:“旧国无家访,临歧亦羡归。途经百战后,客过二陵稀。秋草通征骑,寒城背落晖。行当蒙顾问,吴楚岁频饥。”高适《河西送李十七》诗曰:“边城多远别,此去莫徒然。问礼知才子,登科及少年。出门看落日,驱马向秋天。高价人争重,行当早著鞭。”韩翃《送李司直赴江西使幕》诗曰:“敛版辞汉廷,进帆归楚幕。三江城上转,九里人家泊。好酒近宜城,能诗谢康乐。雨晴西山树,日出南昌郭。竹露点衣巾,湖烟湿扃钥。主人苍玉佩,后骑黄金络。高视领八州,相期同一鹗。行当报知己,从此飞寥廓。”李益《送常曾侍御使西蕃寄题西川》诗曰:“凉王宫殿尽,芜没陇云西。今日闻君使,雄心逐鼓鼙。行当收汉垒,直可取蒲泥。旧国无由到,烦君下马题。”李端《送宋校书赴宣州幕》诗曰:“浮舟压芳草,容裔逐江春。远避看书吏,行当入幕宾。夜潮冲老树,晓雨破轻。鸳鹭多伤别,栾家德在人。”孟郊《送淡公》诗十二首其二曰:“坐爱青草上,意含沧海滨。渺渺独见水,悠悠不问人。镜浪洗手绿,剡花入心春。虽然防外触,无奈饶衣新。行当译文字,慰此吟殷勤。”张籍《送郑秀才归宁》诗曰:“桂楫彩为衣,行当令节归。夕潮迷浦远,昼雨见人稀。野芰到时熟,江鸥泊处飞。离琴一奏罢,山雨霭馀晖。”皆送别之作,而诗中“行当”云云,皆叙被送者将如何如何,其例正同,可以参看。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关于“江清月近人”

刘永济先生《唐人绝句精华》曰:“第三句写远景,野旷则似天低于树。第四句写近景,江清则觉月近于人。合观之有辽阔凄寂之感,所谓‘客愁新’也。诗家有情在景中之说,此诗是也。不可但赏其写景之工,而不见其客愁何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2页)

按:此句中的“月”,当指月亮在江中的倒影。月影在水,客船也在水,所以说“月近人”。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恐非加倍渲染“客愁”,而是适度消减“客愁”:有“月”与诗人相亲近,其孤寂的感觉便不至于太浓重。从章法上来看,“日暮客愁新”句一推,此句一挽,乃有收放自如之妙;若“日暮客愁新”句一推,此句又一推,放而不收,似略嫌平直。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关于“烽火连三月”

宋赵次公注曰:“考此诗作于天宝十五载之正月。盖禄山反于十四载之十一月,至是则烽火连三月。”(宋郭知达编《九家集注杜诗》卷一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卷九曰:“考是诗作于天宝十五载正月之末。盖安禄山反于十四载之十一月,至是则烽火连三月矣。”(《丛书集成初编》本,第370页)

宋黄鹤注曰:“天宝十五载正月,明皇未幸蜀,方且命嗣吴王只季随李光弼等讨安禄山,安得谓之‘国破’?是时公携家在奉先,五月方入鄜,道路未绝,书非难达。赵注以十四载之十一月至次年正月为三月,失于不考。当是至德二载三月陷贼营时作,‘三月’者,直指三月而云。”(宋黄希原本、黄鹤补注《补注杜诗》卷一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三之一曰:“自禄山祸起,至此已一年馀。鹤(按:黄鹤)说良是,但如此则不成句法矣。考史,上年之春,潼关虽未破,而寇警不绝。此云‘连三月’者,谓连逢两个三月。诗作于季春,故云然耳。”(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2册,第363页)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曰:“这是至德二载(七五七)三月所作。……三月,指季春三月。连三月,连逢两个三月,是说从去年一直打到现在的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72—73页)

按:尽管赵次公、蔡梦弼等对杜甫此诗系年有误,但他们以“连三月”为连续三个月的理解,却没有错。《杜诗言志》及俞陛云《诗境浅说》亦持此见,可谓有识。“连数月”这样的用法,在唐人文集里也有例证,如杜牧《唐故太子少师奇章郡开国公赠太尉牛公(按:牛僧孺)墓志铭》曰:“敬宗即位,与武士畋宴无时,征天下道士言长生事。公亟谏曰:‘陛下不读玄元皇帝五千言,以清静养生。彼道士皆庸人,徒夸欺虚荒,岂足师法!’未一岁,请退,不许。连四月日间以疾辞,乃以鄂、岳六州建节号武昌军,命公为礼部尚书、平章事,为节度使。”此“连四月日”,明显是说连续四个多月。又,宋李弥逊《与似表弟游石门怀蹈元时中用高字韵》诗曰:“病来避酒连三月,春半寻山等一遭。”曾几《郡中迎怀玉山应真请雨得之未沾足》诗曰:“悯雨连三月,为霖抵万金。”陈渊《答李光祖书》曰:“渊入台已四月馀,日日益多事,几无顷刻之暇。以连三月宿斋,故得尽答亲知之书。”周紫芝《次韵远猷东池晚思》诗曰:“多事冯公子,含情不奈秋。……烽尚连三月,诗应拟《四愁》。”洪适《祭南海庙文》曰:“章贡叛黥婴城连三月矣,生齿何辜,沦胥涂炭!”范成大《秋雷叹》诗曰:“向来夏旱连三月,吁嗟上诉声满屋。”吴泳《小雪》诗曰:“卧病连三月,起来几半人。”刘黻《旱》诗曰:“一雨连三月,当秋乃亢晴。”释文珦《苦雨》诗曰:“秋雨连三月,愁吟野水。”俞德邻《病中谢亲友》诗四首其四曰:“一病连三月,肥甘宁得知?”凡此“连三月”,也都是说连续三个月。宋世去唐未远,语言习惯当无大的改变。在唐代语言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宋代语言资料的参考价值就凸显出来了。

黄鹤关于杜甫此诗系年的考辨,或许近是。但他以“三月”为具体月份的说法,却不能成立。浦起龙、萧涤非先生说“连三月”是“连逢两个三月”,错得更为离奇。只要对照笔者上文所举诸多书证,黄、浦、萧诸说之误,便可一目了然。

自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史之乱”发生,到肃宗至德二载(757)春,已一年多。天宝十五载(756)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安史叛军占领长安。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将家小安顿在鄜州,只身赴灵武欲投肃宗,中途被叛军俘获,押往长安。自此到至德二载春,也已半年多。因此,我们对他这首诗中的“三月”,不应坐得太实。作“好几个月”来理解,似较圆通。因为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囿于格律,“月”字前面的那个数字,必须用平声字。而从一到十的十个数字中,只有“三”字是平声,故诗人不可能有其他选择。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唐]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关于“一篇长恨有风情”

王汝弼先生《白居易选集》注曰:“风情,风人(诗人)之情。《诗集传》:‘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于以考其俗尚之美恶,而知其政治之得失焉。’白氏自认其诗有风人之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63页)

按:“风情”是古代诗歌中的常用词,义项虽不止一端,却偏偏没有“风人之情”“风人之旨”的意思。考察白居易同时代人的诗歌,权德舆《奉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诗曰:“芳讯风情在,佳期岁序徂。”刘禹锡《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诗曰:“眼前名利同春梦,醉里风情敌少年。”姚合《寄送卢拱秘书游魏州》诗曰:“蓟门春不艳,淇水暖还清。看野风情远,寻花酒病成。”凡此“风情”,或曰“芳讯”“佳期”,或曰“醉里”“少年”,或曰“看野”“寻花”,似皆谓风流或风雅情致。而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中,“风情”一词凡十五见。除本篇外,卷一七《蔷薇正开春酒初熟因招刘十九张大夫崔二十四同饮》诗曰:“瓮头竹叶经春熟,阶底蔷薇入夏开。似火浅深红压架,如饧气味绿粘台。试将诗句相招去,倘有风情或可来。明日早花应更好,心期同醉卯时杯。”又《湖亭与行简宿》诗曰:“浔阳少有风情客,招宿湖亭尽却回。水槛虚凉风月好,夜深谁共阿怜来?”又《三月三日怀微之》诗曰:“良时光景长虚掷,壮岁风情已暗销。忽忆同为校书日,每年同醉是今朝。”又《题峡中石上》诗曰:“巫女庙花红似粉,昭君村柳翠于眉。诚知老去风情少,见此争无一句诗?”又卷二〇《湖上招客送春泛舟》诗曰:“欲送残春招酒伴,客中谁最有风情?两瓶箬下新开得,一曲《霓裳》初教成。排比管弦行翠袖,指麾船舫点红旌。慢牵好向湖心去,恰似菱花镜上行。”又卷二四《奉和汴州令狐令公二十二韵》诗曰:“眷爱人人遍,风情事事兼。犹嫌客不醉,同赋夜厌厌。”又《题笼鹤》诗曰:“经旬不饮酒,逾月未闻歌。岂是风情少?其如尘事多。”又《酬刘和州戏赠》诗曰:“钱塘山水接苏台,两地褰帷愧不才。政事素无争学得?风情旧有且将来。双蛾解佩啼相送,五马鸣珂笑却回。不似刘郎无景行,长抛春恨在天台。”又卷二六《忆梦得》诗曰:“齿发各蹉跎,疏慵与病和。爱花心在否,见酒兴如何?年长风情少,官高俗虑多。几时红烛下,闻唱《竹枝歌》?”又卷二七《想东游五十韵》诗曰:“驿舫妆青雀,官槽秣紫骝。镜湖期远泛,禹穴约冥搜。预扫题诗壁,先开望海楼。饮思亲履舄,宿忆并衾裯。志气吾衰也,风情子在不?”又卷二八《座中戏呈诸少年》诗曰:“衰容禁得无多酒,秋鬓新添几许霜。纵有风情应淡薄,假如老健莫夸张。兴来吟咏从成癖,饮后酣歌少放狂。不为倚官兼挟势,因何入得少年场?” 又卷三一《侍中晋公欲到东洛先蒙书问期宿龙门思往感今辄献长句》诗曰:“功成名遂来虽久,云卧山游去未迟。闻说风情筋力在,只如初破蔡州时。”又卷三四《酬梦得以予五月长斋延僧徒绝宾友见戏十韵》诗曰:“禅后心弥寂,斋来体更轻。不唯忘肉味,兼拟灭风情。”又卷三五《梦得前所酬篇有炼尽美少年之句因思往事兼咏今怀重以长句答之》诗曰:“昔饶春桂长先折,今伴寒松取后凋。生事纵贫犹可过,风情虽老未全销。”又卷三七《寄黔州马常侍》诗曰:“闲看双节信为贵,乐饮一杯谁与同?可惜风情与心力,五年抛掷在黔中。”所谓“风情”,亦多以饮酒赏花、游山宿水、听歌观舞、题壁赋诗等为言,仍指风流或风雅情致。 据此类推,则 “一篇《长恨》有风情”云云,也应是诗人自负其名篇《长恨歌》甚有风流情致。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八)
“长安”是汉、唐故都,因此在宋以后的诗词里,它常常是“京城”的代名词。若用此义,则“长安路”便指“通往京城的道路”。具体到陆游这首词,当指“临安路”,夏承焘、吴熊和先生的理解是比较准确的。宋张孝祥《点绛唇·饯刘恭父》词曰:“斾霞行卷,无复长安远。”丘崈《夜行船·和成都王漕巽泽》词曰:“飞舄...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十八)
沈祖棻先生《唐人七绝诗浅释》:“后两句也是写盼盼的失眠,却从这位独眠人与住在这座‘张氏旧第’中的其他人对比着想。在寒冷的有月有霜的秋夜里,别人都按时入睡了。沉沉地睡了一夜,醒来之后,谁会觉得夜长呢?《古诗》云:‘愁多知夜长。’只有因愁苦相思而不能成眠的人,才会深刻地体会到时间多么难熬。所以,...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七)
因此,词人发议论时是以孙吴为本位的。所谓“英雄事,曹刘敌”,既不是专指赤壁之战这样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也不是说那时只有曹操和刘备才是旗鼓相当的对手;而是说,孙权的英雄事业,表现在能与曹操和刘备匹敌。辛弃疾的另一首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于京口(今江苏镇江),而京口在三国时期曾一度是孙吴...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十九)
按:苏诗此二句,与柳诗彼二句,相同者仅“候虫”二字,因此,说苏诗所谓“绝唱”即指柳宗元的这两句诗,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从文意来看,这里应是夸赞仲氏的诗好,且感叹他身边没有诗友可与他唱和,处境孤独而冷清。妙在“欲遣”句提问(要让谁来赓和您的绝唱呢),“满阶”句似答非答,不答亦答(蟋蟀之类秋...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七)
按:这句仅释“乌台”为何物是不够的,会使读者误解成“至今还有诗话保存在御史台”。 其实这是个倒装句,正常的语序应为“乌台诗话至今存”。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小说家类》载:“《乌台诗话》十三卷。蜀人朋九万录东坡下御史狱公案,附以初举发章疏及谪官后表章、书启、诗词等。” 关于“邓侯...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六)
按:尽管赵次公、蔡梦弼等对杜甫此诗系年有误,但他们以“连三月”为连续三个月的理解,却没有错。《杜诗言志》及俞陛云《诗境浅说》亦持此见,可谓有识。“连数月”这样的用法,在唐人文集里也有例证,如杜牧《唐故太子少师奇章郡开国公赠太尉牛公(按:牛僧孺)墓志铭》曰:“敬宗即位,与武士畋宴无时,征天下道士...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
按:二说相较,夏承焘、盛弢青先生的理解是正确的。但其所引却非《丽情集》原文。宋张君房《丽情集》此条原文是:“灼灼,锦城官中奴。御史裴质与之善。裴质召还,灼灼每遣人以软红绢聚红泪为寄。” 又,在陈亮之前或同时,唐宋诗词中屡见“寄泪”“封泪”语。如唐杜甫《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诗曰:“不见旻...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八)
后世诗词,屡用此典。如宋朱服《渔家傲·东阳郡斋作》词曰:“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秦观《望海潮》(秦峰苍翠)词曰:“狂客鉴湖头。有百年台沼,终日夷犹。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洲。”晁以道《和资道读贺知章传》诗曰:“谪仙见长安,狂言随意至。换酒解...

这10句著名古诗词,竟被误解了这么多年
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其中“屋漏”二字历来被解释为屋子漏雨。“屋漏”其实是一个名词,它是屋内西北角的特定名称。《辞源》修订本“屋漏”条的第一个义项是:“房子的西北角。古人设床在屋的北窗旁,因西北角上开有天窗,日光由此照射入室,故称屋漏...

古诗词中10个容易被误解的名句
杜甫诗“朱门酒肉臭”的“臭”一般人都理解为“腐烂发臭”,其实这个“臭”就是“香”,xiu,臭,在古代是发出香味的意思,这两句的含义是:达官贵族的家中酒和肉发出诱人的香气,而路边还有冻死的骨头。 四、横眉冷对千夫指 误解:横眉冷对敌人的指责与攻击。 鲁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

黄龙县17843577996: 古代文人对古代诗词的误解?? 还有对文学作品的误解? -
达奚灵杜拉: 每个人写诗文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深意,如果作者不加解释,一些生僻含蓄隐藏等之高意,外人限于知识阅历经验等,难于研究透彻.就像红楼梦,因为博大精深,红学研究者诞生了!所以,一些误解在所难免!

黄龙县17843577996: 怎样理解古代诗词 -
达奚灵杜拉: 1.随便看一遍是不可能明白的.因为诗词最讲炼字和意境.文笔好的作家一般是情感丰富,善于运用文字的.而不是专门研究诗词的,即使是专家,对于没见过的诗词也要看3遍以上. 2,我们去看一首诗词不必非得死扣字面意思.诗词首重感情通达,我们可以先理解感情,再以感情为线索,帮助我们去翻译理解. 3.无法把一首意境单独存在的诗词融入其他古文中.

黄龙县17843577996: 你对经典古诗词理解认识 -
达奚灵杜拉: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还以为我呆在这儿有什么要求呢!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为人却没有道德,不死还有什么...

黄龙县17843577996: 古诗词怎么去理解 -
达奚灵杜拉: 近几年的文学鉴赏题中,对诗歌内容的考查以理解为主,侧重于对关键词语的诠释、对诗句的整体理解、对诗歌意境感悟以及对诗歌主旨意图的体会.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测试以评价赏析为主.诗歌的语言含蓄凝练,抒情性、形象性的特色非常...

黄龙县17843577996: 古代诗歌 认识和理解 -
达奚灵杜拉: 中华文化的瑰宝. 继承传统的载体. 文学水平的底气.

黄龙县17843577996: 哪些经典诗句常被世人误读? -
达奚灵杜拉: 很多古典诗词,已成为公众耳熟能详的语句.其实,随着现代生活远离古代社会,诸多常识性的文字也日渐生疏,难免后世生吞活剥,以讹传讹.现举几个例子,便可见一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床,不是卧榻的意思,而作“井栏...

黄龙县17843577996: 古诗词和古典诗词的区别.跪求概念明确的解释! -
达奚灵杜拉: 你好,希望采纳!1、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2、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3、古诗词常引用...

黄龙县17843577996: 古典诗歌的基本定义 -
达奚灵杜拉: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产生的各种诗歌体裁形式.相对应的是现代诗歌.古典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黄龙县17843577996: 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诗词的认识 -
达奚灵杜拉: 中国古代诗词语言朴素平淡,但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每一句都没有着力锤炼的痕迹,但每一句都不显得单薄.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用提纯的景物表现,有种单纯明净的美.令人顿觉清旷爽朗,净化了的情思.

黄龙县17843577996: 怎样从内容上艺术上分析古典诗词
达奚灵杜拉: 内容上就是翻译诗句,把诗用白话文翻译过来.鉴赏一首古诗(词),第一步就是要能够读懂它,明字意,就是对每一首古诗(词),要明了每个字的含义,达到字字落实的地步.有时候,对一首古诗(词),哪怕是有一个字未理解,也会影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