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人达到如是观是不是到顶峰了

作者&投稿:潘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修行的人达到如是观是到顶峰了的。
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打破我执,达到无我。
什么是无我?其意思是:一是无常非恒;二是不能做主,不能自在。另外两种意思是说:一是没有自我,没有我这个人;二是不抱一己之见,忘我,无私心、无邪心。

修行的人达到如是观不是顶峰,顶峰是超越自我,没有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有的只是成佛的境界。

我执就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喜欢表现自己、突出自己、膨胀自己。自己做对了会沾沾自喜,自己做错了又总会找理由替自己开脱,不敢承认自己的缺点,却总是炫耀自己的优点,希望别人重视自己……
简单地说,我执就是固执地认为有“我”,并一切行为举止都围绕这个“我”而出发、而造业。


如是安心者:壁观。如是发行者:四行。如是顺物者:防护讥嫌。如是方便者...
安心是一个总体的目标,具体落实安心法门, 有四种修行途径,所谓“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四行。心安了,接着就要根据四行的要求,落实安心以后的生活。 四行以后是“顺物”,“如是顺物者,防护讥嫌。”顺物,就是随顺世间、教化世间。随顺世间、教化世间的关键就是要防护讥嫌。修行人...

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复如是,究竟圆满
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碦。”智玄大师含笑而问:“不为成佛,那什么是佛教呢?”丁元英说:“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

大愿法师:行住坐卧皆是禅,我们应该如何在当中修行
把对于其他人的那种肉体的贪执,微细的也都破除了,一切行法、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苦、无我。然后还要观生、观灭、观生灭。观照五蕴的因缘,生起这个五蕴的因缘也是无常的、苦的、无我的,就能够去除我想,就能够断我执,达到解脱。在行禅之中,要观照五蕴证得名色分别智以后,还要观照五蕴生起的因缘,它灭的因缘。

什么是外显行为?微观上它属于哪一类的范畴?
外显行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用语。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否认心理或意识而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行为。他认为行为有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之分。所谓外显行为,就是能够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如打球、写字、弹琴等各种外部活动。所谓内隐行为,就是不借助于仪器或实验的帮助就不易观察的行为,如思维、各种...

什么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
八是不动地,观诸法无相,而是任运观察,由勉强到自然的阶段,任运自如,修无相观,观我、法二空,一切内境外境现前,做到如如不动,不为无明烦恼所障,叫不动。读《心经》第一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实际上是第八不动地的菩萨,这一地的菩萨...

关于有品质有修养的诗句
——申涵光虔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过灵魂的最纯洁的宁静而达到最高修养的手段。——歌德【德】人的思想是可塑的。 一个人如果每天观同一幅好画,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一个新人。——罗斯金【英】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

性善论和性恶论的基本论点是什么?
性善论是战国时期孟子的主张即:“人之初,性本善”,孟子认为人一生下来,本性是善良的,没有邪恶的本质。性善论主旨在于人生来是善良的,后天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可以直接决定人的好坏。性善论是战国时期荀子的主张即:“人之初,性本恶”,荀子认为人一生下来便具有了恶的本质,有善也有恶,即使是...

一切仙人殊胜行,人天等类同信仰,如是难行苦行法,菩萨随应悉能作。是什 ...
或受五热随日转,或持牛狗及鹿戒,或著坏衣奉事火,为化是等作导师。或有示谒诸天庙,或复示入恒河水,食根果等悉示行,于彼常思已胜法。或现蹲踞或翘足,或卧草棘及灰上,或复卧杵求出离,而于彼众作师首。如是等类诸外道,观其意解与同事,所示苦行世靡堪,令彼见已皆调伏。……...

佛教帝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简单的说就是:不执著于我(自己),不执著于他(他人),不执著于所有众生,乃至于不执著于有生死的一切。有好多人把这四相解释为外相:我相就是我,人相就是别人,众生相就是众生,寿者相就是老头。其实这个世界本是我们自性化现出来的,如果心中没有这四相,那么外面的四相也就不存在了。想达到...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为死,轻重固何如哉"的意思。
意思是他们那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原句出自于出自于明代张溥的《五人墓碑记》。原文: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白话译文:由...

通许县19684038427: 修行到最高是什么样子的 -
漆何石杉: 1、惟贤法师答:修佛到最高的境界,一般来讲就是明心见性后,达到妙明真心的境界.妙明真心在佛教中具体的名词就是真如,就是圆成实,就是法界,就是法性.从智方面来讲就是菩提,从消灭烦恼方面来讲叫涅槃,都是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是由相对到绝对.世间事物是相对的,到了这个自证的境界,不是言语可以表达的,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是绝对的境界,不能以我们的心思来揣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们没喝到那个水就不知道是热的还是冷的,是一样的道理.2、修道最高境界是 开悟、见性、明心 开悟是不同人格 和心智模式的不同受力反应和突破现象.见性:既是见自本性.明心:达到了精神的最高境界,获得了精神的永恒.

通许县19684038427: 宋代禅宗将修行分为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第二境界是" -
漆何石杉: 佛教三个境界: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 第一层次,我们都能做到,我们普通人就是见到什么就认为是什么,而且认为所见的都是真实. 第二层次,是菩萨修行境界,普通人就见不到了.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说的就是这个境界. 第三层次,就是佛的境界,是最高的境界.佛的观法叫中观,中观就是将假观与空观圆融的观法,所以中观还是立足于观察对象上的,并没有离开观察对象. 综合地说就是真俗二谛.俗谛就是我们对世间的认识,真谛就是佛对世间的认识.真谛不离俗谛,故而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通许县19684038427: 修如梦观是执空吗? -
漆何石杉: 修如梦观对于你来说只是一个闲暇时候的休闲爱好,谈到真正趣入成佛悟道的本怀,还差了十万八千里,所以跟你讲清楚这个问题根本没用,因为你把佛学的一点点细枝末节拿来当大问题,这样是不可能成就的,成佛要断除我法二执,对于基本...

通许县19684038427: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是什么意思呢??? -
漆何石杉: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是修行成功的佛与阿罗汉们的心.他们面对一切世间的境缘,心里不产生执着.不取于相是指他们不执着世间的任何一种事物;如如不动是指他们心的平静状态,指他们面对一切事物,心理上完全以随缘与平静来应对...

通许县19684038427: 禅是佛还是道佛修行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为了达到什么 -
漆何石杉: 禅是佛法中的修行方式.禅是梵音“禅那”的简称.佛修行的最高境界是成佛.解脱一切烦恼痛苦.

通许县19684038427: 佛和菩萨的地位有什么差别? -
漆何石杉: (佛是圆满觉悟,菩萨是觉悟但还没圆满. 比如说佛是博士,菩萨就是硕士.)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就叫阿罗汉果.修持佛法的人达到了脱生死,即不再生死轮回就叫阿罗汉.我国汉族地区佛寺常塑有十八罗汉像...

通许县19684038427: 关于佛学的几个问题 -
漆何石杉: 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 佛菩萨是没有办法安排任何人的,安排自己的永远都是你自己, 一是要看你的愿力,看你是如何发愿,另外就是看你的业力. 假如一个人不行善积德,破戒等等,这样的人是要下三恶道的, 但是这个人若是行善,守戒的...

通许县19684038427: 佛教最高境界是开悟吗? -
漆何石杉: 阿弥陀佛,师兄,佛是究竟圆满的觉悟者,洞悉宇宙人生乃至整个法界的真相和规律.佛的境界才是究竟的境界.此境界离一切相,即一切相.无众生可度,亦无佛道可成,身心即法界,法界即身心,平等无二,一切的语言文字逻缉思维,难述其妙境. 而开悟只是理上的契悟,悟后起修,还需要不断地在事相上磨炼,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最终才能达到圆融无碍之地.

通许县19684038427: 人的可以修炼成佛吗? -
漆何石杉: 人可以修炼成佛.佛经中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但凡夫却执着妄想,所以不能证得.而佛,如实的了知宇宙一切,了知一切因果,了知我们的“真心”(不是现在这个会打字、会识字的第六意识心)本来清净无染.修炼的过程,简单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