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安心者:壁观。如是发行者:四行。如是顺物者:防护讥嫌。如是方便者:遣其不着。

作者&投稿:泰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真的有金庸小说里的《入道四行经》吗?原文是什么?~

"《入道四行经》是隋代僧人昙琳根据达摩祖师的儆言法语所笔录。全文如下:

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编辑

弟子昙琳序

法师者,西域南天竺国人,是婆罗门国王第三之子也。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摩诃衍道,故舍素随缁,绍隆圣种;冥心虚寂,通鉴世事,内外俱明,德超世表。悲悔边隅正教陵替,遂能远涉山海,游化汉魏。亡心之士,莫不归信;存见之流,乃生讥谤。于时唯有道育惠可,此二沙门年虽后生,俊志高远。幸逢法师,事之数载,虔恭咨启,善蒙师意。法师感其精诚,诲以真道,令如是安心,如是发行,如是顺物,如是方便,此是大乘安心之法,令无错谬。如是安心者:壁观。如是发行者:四行。如是顺物者:防护讥嫌。如是方便者:遣其不著。此略序所由云尔。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

「行入」谓「四行」,其馀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叁、「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云:

一、何「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於道,是故说言随缘行。

三、「无所求行」者,世人长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叁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舍诸有,止想无求。经曰:有求皆苦,无求即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故言无所求行。

四、「称法行」者,性净之理,目之为法。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著,无此无彼。经曰:「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身、命、财行檀舍施,心无吝惜,脱解叁空,不倚不著,但为去垢,称化众生而不取相。此为自行,复能利他,亦能庄严菩提之道。檀施既尔,馀五亦然。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是为称法行。"

  达摩大师传授入禅心法要决:
  “如是安心,如是发行,如是顺物,如是方便。”四个“如是"。
  所谓“如是安心者壁观”。达摩祖师在嵩山九年面壁,他的安心法门就是面壁。第二句口诀叫“如是发行”,“如是发行者四行”。第三句口诀叫做“如是顺物”,“如是顺物者防护讥嫌”。第四句口诀“如是方便”,“如是方便者遣其不著”。这四句话非常重要,它既是达摩大师的真传,也是从达摩以后禅门所有禅法的源头。达摩大师所传的真道,就是这四句口诀。

此句出自达摩祖师的《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的序文,“于时(其徒)唯有道育惠可,此二沙门年虽后生,俊志高远。幸逢法师,事之数载,虔恭咨启,善蒙师意。法师感其精诚,诲以真道,令如是安心,如是发行,如是顺物,如是方便,此是大乘安心之法,令无错谬。如是安心者:壁观。如是发行者:四行。如是顺物者:防护讥嫌。如是方便者:遣其不着。此略序所由云尔。”
心怎么安呢?用壁观的方法来安心。我们的心妄想太多,很难安得了, 所以祖师提出“壁观”的方法。所谓“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 可以入道。” “如是发行者,四行”。安心是一个总体的目标,具体落实安心法门, 有四种修行途径,所谓“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四行。心安了,接着就要根据四行的要求,落实安心以后的生活。 四行以后是“顺物”,“如是顺物者,防护讥嫌。”顺物,就是随顺世间、教化世间。随顺世间、教化世间的关键就是要防护讥嫌。修行人的所作所为,不应该使那些未信未悟的人生起怀疑心、毁谤心,所以要防护讥嫌, 让所有见到我们的人都生起欢喜心、归信心、随喜心,这样才能随顺世间、教化世间。 “如是方便者,遣其不着。”方便是智慧的另一说法。没有智慧的人, 就不懂得什么叫做方便。方便就是大智慧,就是入世的智慧、度众生的智慧。这种智慧的要点,就是要把一切执着排除得干干净净,“遣其不着”。有执着就有壁垒,有壁垒就没有智慧。我们现在四面是墙,这叫壁垒。因为有壁垒,所以只能通过窗户,才能够看到外面有一线光明。“遣其不着”是什么呢?就是要把四边的墙壁彻底推倒。四面的墙壁是什么呢?就是执着。执着在《金刚经》上面叫做“住相”。《金刚经》讲“有住”和“无住”,有执着就是有住,没有执着就是无住。《金刚经》告诉我们要无住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就是没有执着。
祖师所说尽管是只言片语,但它是把大乘经典中最精要的法义浓缩之后提出来,作为修行的要领。

  如果说禅真正有门可入,那个门也仅仅是个方便,禅本来就是一个铜墙铁壁,无门可入。所以人家问赵州和尚狗子有没有佛性?他就答一个“无”。后来这个公案就形成了禅宗的话头。

  宋朝的时候,无门慧开禅师写了一本书叫做《无门关》。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无门就是入禅之门。“佛语心为宗”源于《楞伽经》中的品题“一切佛语心品”。“无门为法门”,说是禅机也可以,说是佛法的真正门径也可以。

  大家都知道,佛法讲究的是法无定法,定法不是法。所以严格地讲,禅的实际理地肯定是无门可入,是一个铜墙铁壁。历代祖师为接引学人,不得不在无门可入的前提之下大开方便之门所谓百千法门,又有所谓一千七百则公案,那些都是禅的门。

  今天讲“入禅之门”,先介绍一下菩提达摩大师是怎样教导我们进入禅这个门槛的。

  菩提达摩大师是中国禅宗的奠定者,而奠基不仅仅是建立了一个宗派,且必然具有他自己的思想宗旨和修行法门作为这一宗派和另一宗派的区别。菩提达摩大师有一篇法语,专门阐述入禅之门的方法,就是《略辨大乘入道四行》,又叫《略辨大乘四行观》、《入道四行观》。其教导的修禅方法就是“二入四行”。

  “二入”就是理入和行入,“四行”就是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

  此为菩提达摩大师禅法的基本内容。

  这篇五百多字的论文前面有一篇昙琳法师的序言,序言中,昙琳法师给我们传递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但是这个信息历来没有受到禅门以及学术界的重视。这篇序文除了介绍达摩祖师的简要生平和其禅法中的成就以外,还提到就禅法达摩的四句口诀。修任何法门,这个口诀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四句口诀是他直接跟慧可、道育两位弟子说的:“如是安心,如是发行,如是顺物,如是方便。”四个“如是”。

  所谓“如是安心者壁观”。达摩祖师在嵩山九年面壁,他的安心法门就是面壁。第二句口诀叫“如是发行”,“如是发行者四行”。第三句口诀叫做“如是顺物”,“如是顺物者防护讥嫌”。第四句口诀“如是方便”,“如是方便者遣其不著”。我感觉这四句话非常重要,它既是达摩大师的真传,也是从达摩以后禅门所有禅法的源头。当时昙琳法师在写好这篇序言的时候,他就认为这是菩提达摩大师所传的真道,真正的道就这四句口诀。我们可以从这四句口诀简单地分析一下菩提达摩大师是怎样教我们进入禅门的。

  如是安心者壁观
  首先说“如是安心者壁观”。唐朝,圭峰宗密禅师的《禅源诸诠集都序》总结达摩的禅法说:“以壁观教人安心”。壁观包括四点:“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我们要安心,就要使心成为一道墙。这道墙不是土墙、不是泥巴墙,而是铜墙铁壁,连苍蝇蚊子都钻不进来,任何细菌都侵蚀不了,像这叫心如墙壁。要把这个心防护得像一道墙,任何的尘劳妄想、世间物欲都无法侵蚀进来。

  我们现在也用这样的比喻——“筑起一道心里的长城”。这个——长城做什么用呢?社会上的人用来防腐败;我们修行人防止烦恼无明妄想的产生,防止外面一切物欲对我们的侵蚀。要做到心如墙壁必须“外息诸缘”,外在的一切的缘都要让它法住法位,互不干扰。外缘息是息不了的,就让一切法住在它应该住的地方就可以了,互不妨碍,你不要去攀缘它就没有关系。因为一切东西都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烦恼都是自己找的,没有什么烦恼会跑到我们心里来,都是我们去攀缘所致。我们能够让一切东西安住它的本位,不去攀缘,就是“止息诸缘”。什么缘呢?“苦乐忧喜,人我是非”,如是等等而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太难太难!

  洞山禅师有一句开示,说我们修行人,要防范心里的种种攀缘,必须要有进入到蛊毒之乡一滴都不沾身的警觉心。蛊毒者就是血吸虫,过去江苏、广东等地方都有。血吸虫病很容易传染,你只要喝上一口水,只要脚挨到有血吸虫的地方,这个虫就进入到你的身体里。一辈子摆脱不了。我们修行人必须把一切攀缘心看作是蛊毒。将要进入蛊毒之乡的时候,我们修道学佛的人,不可沾着一滴水。能够这样来对待一切人我是非、苦乐忧喜,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修道就不愁不成功。

  对内要“内心无喘”。从修行的用心方面来讲,我们心要越用越细。比如说修数息观,“息有四相,风喘气息”。我们用心的时候,不能在“风”上用心,不能在“喘”上用心,不能在“气”上用心,要在“息”上用心。在“息”上用心,就能够如丝如缕、若有若无,气息就会越来越细,还有第二层意思,就是让观照、觉照的力量不要有间断,不要有起伏,要真正做到绵绵密密。时时刻刻能够观照当下,这也是“内心无喘”。

  做到“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就能够心如墙壁。心如墙壁就能够把一切内外的攀缘干扰一眼识破。就能真正看到诸法的本质是什么,诸法的实相是什么。诸法的本质、诸法的实相就是“缘生无自性、无自性故空”。做到这三点,就可以进入禅门,就可以入道。这就是达摩讲的第一句口诀,“如是安心者壁观”。

  如是安心者:壁观。——
  答: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
  心如墙壁,如如不动,一丝不挂,方可入道。

  如是发行者:四行。——
  答:行入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
  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云何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

  三无所求行者: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舍诸有,止想无求。经曰:有求皆苦,无求即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故言无所求行。

  四称法行者:性净之理,目之为法。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着,无此无彼。经曰: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身命财行檀舍施,心无吝惜,脱解三空,不倚不着,但为去垢,称化众生而不取相。此为自行,复能利他,亦能庄严菩提之道。檀施既尔,余五亦然。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是为称法行。

  如是顺物者:防护讥嫌。——
  答:只要你不与别人起争执,顺应一切而去违背,就不会遭到讥嫌。

  如是方便者:遣其不着。——
  答:舍弃一切执着,内心犹如墙壁一般的没有挂碍,这样就是入道的方便法门。


如是安心者:壁观。如是发行者:四行。如是顺物者:防护讥嫌。如是方便者...
法师感其精诚,诲以真道,令如是安心,如是发行,如是顺物,如是方便,此是大乘安心之法,令无错谬。如是安心者:壁观。如是发行者:四行。如是顺物者:防护讥嫌。如是方便者:遣其不着。此略序所由云尔。”心怎么安呢?用壁观的方法来安心。我们的心妄想太多,很难安得了, 所以祖师提出“...

达摩面壁九年,到底得出了一个啥结论 。比如说一句话之类的
首先说“如是安心者壁观”。唐朝时候,圭峰宗密禅师写了一本很重要的书叫做《禅源诸诠集都序》。在这本书上面,他总结了达摩的禅法,说达摩“以壁观教人安心”。壁观是什么内容呢?包括四点:“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这四句话就是圭峰宗密对壁观的解释。也就是说,我们...

转载:达摩祖师《二入四行论》译文
译文:这是大乘的安心之法,它不会使你走入歧途。 原文:如是安心者,壁观;如是发行者,四行;如是顺物者,防护讥嫌;如是方便者,遣其不着。FONT> 译文:什么是安心?壁观;什么是发行?四行;什么是顺物?防护讥嫌;什么是方便?遣除一切妄执而不执着。 原文:此略序所由,意在后文。 译文:这里仅略序大概,意在抛砖...

缘尽还无 何喜之有 得失随缘 一切悲喜都有心生。道理虽对 但很难做对...
如是安心者:壁观。-- 答: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心如墙壁,如如不动,一丝不挂,方可入道。如是发行者:四行。-- 答:行入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二入四行的涵义
“二入四行”又以“壁观”法门为中心。《续高僧传》记达摩感于道育、慧可之精诚,“诲以真法。如是安心,谓壁观也;如是发行,谓四法也。如是顺物教护”。道宣在《续高僧传》卷二十一《习禅篇》末评价达摩禅法:“大乘壁观,功业最高,在世学流,归仰如市。”可见无论在达摩自己心目中还是...

达摩面壁悟出的四句话是什么?
所谓“如是安心者壁观”。达摩祖师在嵩山九年面壁,他的安心法门就是面壁。第二句口诀叫“如是发行”,“如是发行者四行”。第三句口诀叫做“如是顺物”,“如是顺物者防护讥嫌”。第四句口诀“如是方便”,“如是方便者遣其不著”。我感觉这四句话非常重要,它既是达摩大师的真传,也是从达摩...

达摩祖师留下的唯一语录:《四行观法》
如是安心者,壁观。如是发行者,四行。如是顺物者,防护讥嫌。如是方便者,遣其不著。此略序所由云尔。【正文】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理入 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

二入四行
“二入四行”又以“壁观”法门为中心。《续高僧传》记达摩感于道育、慧可之精诚,“诲以真法。如是安心,谓壁观也;如是发行,谓四法也。如是顺物教护”。道宣在《续高僧传》卷二十一《习禅篇》末评价达摩禅法:“大乘壁观,功业最高,在世学流,归仰如市。”可见无论在达摩自己心目中还是...

达摩入道四行观(菩提达摩大师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
修行者应遵循法理,不吝啬于布施,通达三空,以去垢化他,而非取相,既利己又利他,是修行者通往菩提之道的关键。4. 结语:正如经文所说:“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这四行观,就像是壁观的静心,引导我们明了佛陀的心宗,行解相应,成就祖师级的修行境界。修行者需要内外兼修...

《禅的行囊》
随后,达摩辗转到了北魏都城洛阳,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独自修习禅定,时人称其为壁观婆罗门。达摩在遇见“断臂求法”的慧可后,将衣钵传给了慧可,是为二祖。 公元536年达摩入寂于洛阳后,遗骨被葬在河南省陕县的空相寺中,可能也是根据他生前的遗愿,他的尸骨并没有被火化,而是殓入棺木土葬。关于他的死,有一个颇...

定襄县17141596513: 如是安心者:壁观.如是发行者:四行.如是顺物者:防护讥嫌.如是方便者:遣其不着. -
鄂狭赛博:[答案] 如果说禅真正有门可入,那个门也仅仅是个方便,禅本来就是一个铜墙铁壁,无门可入.所以人家问赵州和尚狗子有没有佛性?他就答一个“无”.后来这个公案就形成了禅宗的话头.宋朝的时候,无门慧开禅师写了一本书叫做...

定襄县17141596513: 二入四行 -
鄂狭赛博: “二入四行”是达摩禅法的核心内容.有关“二入四行”的记载,以《续高僧传·菩提达摩传》最为详尽.“然则入道多途,要唯二种,谓理、行也.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客尘障故.令舍伪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

定襄县17141596513: 达摩祖师是哪天生日 -
鄂狭赛博: 2016年达摩祖师圣诞是2016年11月4日,农历十月初五,星期五. 达摩祖师圣诞在农历十月初五.达摩祖师即菩提达摩,意译为觉法.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初祖.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与宝志禅师、傅大士合称梁代三...

定襄县17141596513: 达摩跟如来是不是同一个人? -
鄂狭赛博: 如来---佛的通称.如:释迦如来、正法明如来. 达摩---中国的禅宗初祖.菩提达摩 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或达磨据《续高僧传》记述,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通彻大乘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北魏时,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

定襄县17141596513: 韩愈五箴译文 -
鄂狭赛博: 五箴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五箴》是韩愈在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谪居阳山时所写的表露自己真情实感的自戒之作.通篇以自我批评为基调,但这种批评有出自真心的一面,也有告诫自己警醒的一面,更有不屈的精神蕴含其中.作品名称...

定襄县17141596513: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全文是怎样的 -
鄂狭赛博: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中文版-略本) Heart Sutra in Chinese 唐朝玄奘法师汉译版.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舍利子, 是...

定襄县17141596513: 鬼谷子曾经说的那段最著名的话是什么? -
鄂狭赛博: 1.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 (《鬼谷子》谋篇第十) · 对那些外表亲善而内心疏远的要从内心入手进行游说;对那些内心亲善而外表疏远的要从表面入手进行游说.2.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因其说以要之,因其...

定襄县17141596513: 种树郭橐驼传词翻译 -
鄂狭赛博: 一、 文言实词 (一) 古音通假 1、 蚤缲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而:通“尔”,你们 (二) 古今词义变化 1、不抑耗其实而已 古:这里为双音节词,树结果 其实 今:事实上 2、故吾不害其长而已 古:妨碍 害 今:无此意 3、...

定襄县17141596513: 急需班昭《女诫》的全文. -
鄂狭赛博: 女诫班昭著,全文如下: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余宠,赖母师之典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于今四十余载矣.战战兢兢,常惧绌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夙夜劬心,勤不告劳,而今而后,乃知免耳.吾性疏顽,教道...

定襄县17141596513: 岳飞古文翻译
鄂狭赛博: 原文: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