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文言文中“以”的意思为来、用来、凭借、按照的句子

作者&投稿:岳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中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及例子~

一、作动词,译为“认为、以为”。例句: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3、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介词,相当于“用”。例句: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2、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3、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

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三、介词,相当于“把、拿”。例句: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3、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童趣》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四、介词,可译成“因、因为”。例句: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五、有时与“是”连用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为“因此”。例如:

1、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2、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六、介词,可译为“凭借”。例句: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4、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七、介词,相当于“从、由”。例如: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隆中对》

八、介词,译为“按照”。例如: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九、连词,相当于“用来、以便”。例句: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2、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陈涉世家》

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十、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而”,也可不译。例如:

1、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2、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小石潭记》

3、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

十一、连词,译为“以致”。例如: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十二、通“已”,已经。例如:

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1、动词:
  a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b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
  d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2、介词:
  a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b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d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3、连词:
  a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b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以入。”
  c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e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以贻之。”
  f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g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
  4、副词:
  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一、作动词,译为“认为、以为”。
例句: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一、介词,相当于“用”。例句: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2、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二、介词,相当于“把、拿”。例句: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三、介词,可译成“因、因为”。
例句: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有时与“是”连用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为“因此”。
例如: 1、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2、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五、介词,可译为“凭借”。例句: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六、介词,相当于“从、由”。例如: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隆中对》
七、介词,译为“按照”。例如: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八、连词,相当于“用来、以便”。例句: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2、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陈涉世家》 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九、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而”,也可不译。例如: 1、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2、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小石潭记》 3、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
十、连词,译为“以致”。例如: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十一、通“已”,已经。例如: 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阳光小乾乾

、“以”表示来: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清代蒲松龄《狼》)
意思: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2、“以”表示用来: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意思是皇上应当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建议,以使先帝的德行能够发扬光大,有志士人的正气得到鼓励传扬。)
3、“以”表示凭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意思: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4、“以”表示按照: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春秋左丘明《曹刿论战》)
意思: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根据实情去处理。

以:1 来. 以激怒其众.《陈涉世家》
2 用来. 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3 凭借. 何以战? 《曹刿论战》
4 按照. 必以情. 《曹刿论战》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ldquo以rdquo字在古文中的意思有因为,所以,而,以为,等等1表示rdquo因为ldquoyīn weacutei 意思的例句rdquo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39是说唯独这个人因为腿跛的缘故,没。文言文以的意思有很多,包括quot用quotquot拿quotquot凭借quotquot依据quotquot按照quotquot用凭什么身份quot...

“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1、动词:a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b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c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d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

“以”在文言中常用的意思
二、 ‘以’用作动词 1、“以”后接主谓式短语,常译作“认为”例:成以其小,劣之。(“其小”是主谓式短语,“其”作主语,“小”是形容词,作此主谓结构的谓语)2、根据一些文言文句子对仗的规律去推敲 例: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即前句“用”字意,任用)3“可以”“以为”与...

文言文中的以字的所有意思
14、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15、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16、通“已”。停止。《齐桓晋文之事》:“无以,...

文言文以的翻译
yǐ ①<动>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②<动>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③<动>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④<介>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

高考文言文中“以”字有哪些用法
以”是古文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虚词.“以”的本义是“用”,作动词.例如: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春秋•晏子使楚》)中的“以”就作“用”解.“以”常和“为”连用,组成“以为”或“以……为……”结构,译为“认为”,“认为……是……”.例如: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是什么?
在文言文里,“以”起初是个实词,多属动词;后来演化成虚词,多属介词。由此可见,文言文“以”既可充当实词,也可充当虚词,其主要用法如下:一、当“以”是实词时 1、可以充当动词 1)本义:用。例如:《说文》:以,用也。又如:《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再如:《论语》...

文言文中以有几种用法
“以”是古文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虚词。“以”的本义是“用”,作动词。例如: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春秋�6�1晏子使楚》)中的“以”就作“用”解。“以”常和“为”连用,组成“以为”或“以……为……”结构,译为“认为”,“认为……是……”。例如:满座...

以的意思文言文
四、作副词,表示程度或标志,相当于“更、更加、用来、被”。例:“一览无余,以为国耻。”(完整地展现出来,用来表现国家的耻辱)“以小见大,不能容忍。”(只从一些细节上看问题,是无法容忍的)以象形兼会意字。以(㠯)与“巳”同源。甲骨文是“巳”的倒文,即头朝下的胎儿。表示...

文言文中以和之的意思有哪些?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

望谟县13875791045: 文言文翻译 以的用法 -
阿克利加: 以有3种用法,具体如下:1.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 2.用作连词,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

望谟县13875791045: 以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
阿克利加:[答案]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以”字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望谟县13875791045: 关于文言文中“以”的用法 -
阿克利加: 以1.作介词则以铁范置铁板上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拿凭因为2.作连词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可译为“来”3.作动词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认为

望谟县13875791045: 文言文以的用法,以数千人委之,乃自以精兵走之,以光先帝遗德,中以的意思 -
阿克利加: 以数千人委之,乃自以精兵走之.这两句中的“以”用法相同,都用在名词的前面,可以看作是介词. 以光先帝遗德,其中的“以”放在动词前面,可译作“用来”. 谨供参考

望谟县13875791045: 语文文言文中“以”翻译成“用来”、“来”、“用”怎么区分? -
阿克利加:[答案] 在语境中,“用来”和“来”是连词,如“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用”是介词,如“以手拂之.”《活板》

望谟县13875791045: 文言文中,“以”解释为“来”的时候,是表目的的介词还是连词rt -
阿克利加:[答案] 文言文中,“以”解释为“来”、“用来”的时候均是表目的的连词.

望谟县13875791045: 如何区别文言文中的虚词"以"是作"用来"之意,还是表示目的 -
阿克利加:[答案] 以 yǐ 用,拿,把,将:以一当十.以苦为乐.以身作则.以邻为壑.以讹传讹.以往鉴来. 依然,顺,按照:以时启闭.物以类聚. 因为:以人废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于(指时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目...

望谟县13875791045: 文言文中以的意思
阿克利加: 以在古文中的意思有:1、因为,由于: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⑵臣是以无请也.2、而,来.⑴有好事者船以入.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以:以...

望谟县13875791045: 以的意思是什么?文言文的 -
阿克利加: 以的意思是 用,用来,拿来 或者是认为

望谟县13875791045: 古文中“以”字有哪些解释“以”在古文中 -
阿克利加: 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1、动词:a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b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 d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