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汉魏风度”“名士风度”?

作者&投稿:巨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魏晋风度?~

一分钟了解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由正始才俊何晏、王弼到竹林名士嵇康、阮籍,中朝隽秀王衍、乐广至于江左领袖王导、谢安,莫不是清峻通脱,表现出的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几追仙姿,为后世景仰。
  魏晋风度,它作为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并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晋朝屡以历部尚书请官王右军,但遭屡拒绝。我想,正是因为精神的超俗,“托杯玄胜,远咏庄老”、“以清淡为经济”,喜好饮酒,不务世事,以隐逸为高等这样的人事哲学观,才能造就那传奇的《兰亭序》。
  然而,魏晋风度为什么在历代每每遭贬,究其原因,大略是这帮名士们饮酒过度,醉生梦死;再就是放达出格,有悖常理,另就是清谈误国。据传说“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纵酒佯狂,经常是抬棺狂饮,且身上一丝不挂于屋中,人见均嗤之,他却反唇相讥:“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你们干吗要钻到我裤裆里来呢?这些名士们为求长生而炼丹服药,穿衣喜宽袍大袖且经久不洗,故而多虱,因而“扪虱而谈”,在当时是件很高雅的举动。
  其实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影响的相当深远。可是,魏晋风度的所及,也带来了弊端,许多人赶时髦,心情也并非嵇康、阮籍似的沉重,却也学他们的放达。其实现在年轻人作为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与东汉末以魏晋风度的价值观念四一脉相承的。而现在年轻人在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上个性上,又和魏晋风度的美学关相辅相成。

汉魏风度,一直是千百年来士人推崇的典范.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 魏晋风度,一般理解为当时的名士风度,实际上指的是在中国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包括哲学思辨、人格境界、文学创作、审美追求等方面。从时间上来说,指的是三国时的魏(公元220-265年)至两晋年代(公元265-420年),再到刘宋时代以士族名士为主体的生命体验,它以七林七贤中阮籍嵇康和晋宋时期诗人陶渊明为代表人物。东汉末年,社会陷入了空前的战乱之中,南北分裂,生灵涂炭,老庄人生无常,企求解脱的学说走进人们的心灵之中。王瑶先生在《中古文学史论集》中曾指出,感叹人生无常是汉魏以来文学的主旋律。这种时代情绪又因了当时文化的主体士族的崛起形成为特定的思想体系。当时,对人生苦难的解脱,对逍遥境界的寻求,成了魏晋以来人生哲学的重大课题。当时,围绕着这一主题,各种人生哲学纷纷出现。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这么几种:一、以阮籍为代表的逍遥论。二、以嵇康为代表的养生论。三、以《列子·杨朱篇》为代表的纵欲论。此外,还有何晏、王弼的无为论,向秀、郭象的安命论等等。魏晋以后逐渐兴盛的佛教,则是从宗教麻痹的角度,来解释人生问题的。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新兴门阀士夫阶层社会生存处境极为险恶,同时其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萧散、不滞于物、不拘礼节。士人们多独立特行,又颇喜雅集。正是在这个时代,士夫们创造了影响后世的文人书法标杆,奉献了令人模范景仰的书圣。“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洒脱倜傥,他们代表的“魏晋风度”得到后来许多知识分子的赞赏。

汉魏风度,直千百士推崇典范.所谓真名士自风流 魏晋风度般理解名士风度实际指魏晋代产种格精神与式统体包括哲思辨、格境界、文创作、审美追求等面间说指三魏(公元220-265)至两晋代(公元265-420),再刘宋代士族名士主体命体验七林七贤阮籍嵇康晋宋期诗陶渊明代表物东汉末社陷入空前战乱南北裂灵涂炭庄企求解脱说走进灵王瑶先《古文史论集》曾指叹汉魏文主旋律种代情绪文化主体士族崛起形特定思想体系苦难解脱逍遥境界寻求魏晋哲重课题围绕着主题各种哲纷纷现比较代表性几种:、阮籍代表逍遥论二、嵇康代表养论三、《列·杨朱篇》代表纵欲论外何晏、王弼论向秀、郭象安命论等等魏晋逐渐兴盛佛教则宗教麻痹角度解释问题魏晋乱代思想跃代新兴门阀士夫阶层社存处境极险恶同其格思想行极自信风流萧散、滞于物、拘礼节士独立特行颇喜雅集代士夫创造影响世文书标杆奉献令模范景仰书圣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拘礼聚于林喝酒纵歌清静洒脱倜傥代表魏晋风度许知识赞赏.

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骏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
  风骨一词最早大量应用于魏、晋、南朝的人物评论,后引用到书画理论和文学评论之中。至于文学评论,当以南唐刘勰的《文心雕龙·风骨》最为精到:“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意思是端直的言辞结合骏爽的意气,形成格调劲健和艺术感染力强的“风骨”。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和内在的感染力,而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
  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这一时代的作家,逐步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当时处于战乱动荡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更为慷慨激昂,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文学巨著,形成了文学作品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即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
  建安时期的文学作品,尤以诗歌最为突出,建安诗歌是从汉乐府和“古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的领军人物,曹操的诗文,深沉慷慨、气势雄浑;曹丕与文士相处极欢洽。王粲死时,他率众文士送葬,说:“王粲生前喜欢听驴叫,我们都叫一声送他。”于是墓前响起一片驴叫声。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他文才富艳,辞藻华丽,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风格。他的《洛神赋》是千古名篇,以精炼的语言及淳厚的感情,描绘出洛神绝世之美及纯洁无瑕的形象。“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诗》是汉末战乱动荡的真实写照。
  建安文学的辉煌成就,对后来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唐刘勰和钟嵘反复推崇建安时期的文风;唐陈子昂盛赞“汉魏风骨”,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的诗句;当代鲁迅先生赞誉:建安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从这个时候起,人们开始认识到文学有它自身的价值和独立的地位。曹丕的《典论·论文》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批评论文,是建安时代文学自觉的标志。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纯粹的七言诗。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建安时代以五言诗为主的文学以风骨遒劲而著称,被后来人尊为典范,这既是文学史上经常提到的“建安风骨”。
  风骨一词最早大量运用于魏、晋、南朝时的人物评论,大体上“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于指骨格形态,二者密不可分,合而为一为风骨。后来也沿用到了书画理论中。
  至于文学评论中的风骨论,当以《文心雕龙》中讲述的较为详尽。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感染人的精神力量,有了风,文章才能鲜明而生动,当然,“风”始终比较虚化,它与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有关,但并非指内容和情感自身。
  而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也就是说文章应该表现的刚健有力,“骨”是一个比较实的概念,直接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准确、简练、明晰,文章就能表现得有力。风骨这一概念很强调完整性,它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但是不能分成两个概念来看。
  建安风骨所指的文学风貌主要是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思想感情更常常是表现的慷慨激昂。还有就是建安诗文所具有的明朗刚健的风格。
  建安诗歌是从汉乐府和“古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也讲究用辞和文采,但仍保持了乐府民歌的本色,不象后来某些文人诗那般过分追求辞藻。此外,刘勰也强调:辞藻修饰与风骨良好的结合,才是文章中的精品。
  如像曹植的诗,既有一定的华美,又不至于伤害风骨,因此人们在提倡建安风骨时,不仅肯定了它的风骨,也肯定了它风骨和藻饰结合的一面。所以,从南朝到唐,提倡建安风骨的人尽管各自的着眼点不同,但基本上都是针对当时文坛上的一些不足,象辞藻过于华丽,用字过于艰深,风格软靡无力,内容或空洞或繁杂,感情昧暗等,而要求作品有生气,内容充实,感情充沛,风格明朗刚健等,这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汉献帝最后的一个年号叫作“建安”,当时实际掌握政权的是曹操,建安年代及在这稍前和稍后一段时期内的文学,一般统称为“建安文学”。
  这是文学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时代,当然也是诗歌史辉煌的时代,从这个时候起,当时的人开始认识到文学有它自身的价值,独立的地位。鲁迅先生说:这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诗歌、辞赋以及散文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的诗歌,兴起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高潮,从此奠定了文人诗的主导地位,给后世留下极深远的影响。
  建安文学的主要作家群——就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还有“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人。三曹是其时文坛的领袖人物,成就最高。

魏晋风度就是指魏晋两代人所具有的风流倜傥,潇洒自在,与自然同在,与道同在的一种行为规范。汉唐气象是指汉代和唐代所具有的大一统的,和谐统一的,万物欣欣向荣的一种状态。汉魏风骨是指汉代和曹魏两代文人写作上的雄健有力的具有阳刚之气的一种文学状态。


什么叫“汉魏风度”“名士风度”?
汉魏风度,一直是千百年来士人推崇的典范.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 魏晋风度,一般理解为当时的名士风度,实际上指的是在中国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包括哲学思辨、人格境界、文学创作、审美追求等方面。从时间上来说,指的是三国时的魏(公元220-265年)至两晋年代(公元265-420年)...

名词解释“魏晋风度”“汉唐气象”“汉魏风骨”
汉魏风骨 风骨是我国古代文论物有的范畴。风即情志,骨指事义充实、条理连贯、文辞精炼三者的结合所形成一种有力的气势和逻辑的力量。风骨指作品具有充沛感人的思想情感内容和精纯委婉言所表现出的一种劲健清峻、刚健有力的艺术风格。汉魏风骨,出自陈子昂《修竹篇序》。他所推崇的是汉魏时期的理想境界...

蔺文锐人物简介
此外,她还探讨了上古说唱伎艺、《孔融之“奇”与汉魏风度》、《瞽:上古时代的游吟诗人》等主题。在科研项目方面,她是2006-2009年北京市骨干教师项目《古代小说与戏曲比较研究》的负责人,以及2004-2008年的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中国戏曲诗乐综合研究》的负责人。她的学术成果得到了认可,2004年,她荣...

方玉杰的人物评价
耿峰(解放军总参书法创作院副院长)玉杰友于书法有一种说不出的膜拜之情,同时又有一种释然平和的心态,创作热情高,但不浮躁,坚持深入传统,取法精而且广,碑帖并重,既法晋人韵致,也求汉魏风度。玉杰的笔墨紧随时代,善楷、行、草、隶、篆等多种书体,且都在全国各类赛事和大展中取得骄人的成绩。楷、行、草宗法二王...

什么叫“汉魏风度”“名士风度”?
汉魏风度,直千百士推崇典范.所谓真名士自风流 魏晋风度般理解名士风度实际指魏晋代产种格精神与式统体包括哲思辨、格境界、文创作、审美追求等面间说指三魏(公元220-265)至两晋代(公元265-420),再刘宋代士族名士主体命体验七林七贤阮籍嵇康晋宋期诗陶渊明代表物东汉末社陷入空前战乱南北裂灵涂炭庄企求...

灵台县13715724396: 魏晋风度怎么理解 -
平松怡安: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 魏晋风度,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由正始才俊何晏、...

灵台县13715724396: 什么事魏晋风度? -
平松怡安: 1、魏晋风度:鲁迅把魏晋风度归结为药与酒、姿容、神韵.魏晋风度其实是一种人格范式,清谈巩固其志气,药与酒陶冶其趣味,而名人效应之下,清谈、药与酒渐渐在魏晋社会流行起来了 2、魏晋风度,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都是清峻通脱,表现出的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几追仙姿,为后世景仰. 3、魏晋风度,它作为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并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

灵台县13715724396: 以《雪夜访戴》为例谈谈何谓魏晋名士风度? -
平松怡安:[答案] 从“眠觉、开室、命酒、赏雪、咏诗、乘船、造门、突返、答问”,看出王子猷这种不讲实务效果、但凭兴之所至的惊俗行为,十分鲜明地体现出当时士人所崇尚的“魏晋风度”的任诞放浪、不拘形迹,有窥一斑而见全豹之效.

灵台县13715724396: 魏晋风度是什么?怎么形成的 -
平松怡安: 魏晋风度可以说是一种名士风范,超脱自然,不拘泥于现实和世俗目光,崇尚自然,孤芳自赏,我认为可以称之为古代版的御宅族.至于形成原因,概括一下,原因大致是自从后汉以来朝廷内部外戚和宦官轮流掌权,导致社会风气每况愈下,而后期的党锢之祸,黄巾军之乱和随之而来的三国时代则是大大打击了知识分子报国之心.他们对战乱的恐惧,对社会的失望导致一些文人撰文予以批判,而朝廷则采用“九品中正制”开始对官员采取一定的控制,这些因素导致当时的名士们逐渐脱离了公共生活,摒弃了儒家的准则,纷纷转向追求道家的自由意志,形成清谈之风.再者,那时候文人的骨气很硬,对于政府提倡和推广的儒家经典和一元化注释很反感,这也是魏晋文人推崇老庄哲学的原因之一.

灵台县13715724396: 简述魏晋风度的性质 -
平松怡安: 魏晋时期,一些名士放荡不羁,不受传统礼法束缚,形成一种魏晋风度,风度有喝酒品茶,游山玩水,左拥右抱等等.这个性质有很多种解释,我觉得最根本的性质就是向当政政府妥协,起初是一种无奈,逐渐演变成比较负面的风气.竹林七贤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有妥协的,有不羁的,这是一个妥协和顺受激烈碰撞的时期.魏晋风度也是一个世族风度,普通人风度不起来的,是世族门阀特有的产物.

灵台县13715724396: “魏晋风度”定义?
平松怡安: 魏晋风度究竟是什么?是春秋战国后第一个分裂期知识分子被迫依附某个政治集团的散漫心境;是独尊儒术后儒术又不值钱因而“援老入儒”的尴尬处境;是哲学讨论日常...

灵台县13715724396: 魏晋风度的解释 -
平松怡安: 魏晋风度是文化史上一个专有名词,以何晏、王弻及其竹林七贤等为代表的魏晋名士在言行和作品中否定两汉以来的传统价值观,提倡不为物累、任性自恣、风流潇洒的人生态度,这一思潮在文学史上被称为魏晋风度.

灵台县13715724396: 魏晋风度到底该如何理解?魏晋名士指什么样的人? -
平松怡安: 一种“达则皆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态度,名士“竹林七贤”“二十四友”

灵台县13715724396: 什么是“魏晋风流” -
平松怡安: 风流 1.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数~人物,还看今朝.2.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才子∣名士~.魏晋风度,它作为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并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