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提问!

作者&投稿:闭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问题!~

534年,魏孝武帝准备率军攻伐驻扎在晋阳的高欢,下诏戒严,声称要南伐梁国。又和斛斯椿征发河南诸州兵马,在洛阳近郊进行大阅兵。为了麻痹高欢,他密诏给高欢说要带兵攻打关西的宇文泰和贺拨胜。高欢何等人,他马上回复,说自己属下五路兵马共二十二万已出发,助援皇帝征讨,并清除朝中奸佞,实际上是讲明了我已带兵赶赴洛阳要和你争个高下。孝武帝此时不得不和高欢摊牌了,他以宇文泰为关西大行台、尚书左仆射,赐以公主为妻。又下诏宣示高欢的罪恶,两人从此公开绝裂。高欢宣示自己的军队说;“孤以尔朱擅命,建大义于海内,奉戴主上,诚贯幽明,横为斛斯椿构谗,以忠为逆。今表南迈,诛椿而已。”以高敖曹为先锋,浩浩荡荡而来。宇文泰也发檄各地声言高欢罪恶,从高平出发到弘农屯军。贺拨胜屯军汝水。两人都观望待变。534年7月,魏孝武帝亲帅十万军队屯于河桥,以斛斯椿为前驱列阵于邙山之北。斛斯椿请两千兵马趁夜渡黄河趁高欢立脚未稳进行偷袭。孝武帝开始时觉得此计很好,黄门侍郎杨宽劝道:“现在这紧急关头把兵权给别人,恐生他变。万一斛斯椿渡河偷袭成功,那可是灭掉一个高欢又生出另外一个高欢啊。”孝武帝闻言马上下令斛斯椿停止发兵。斛斯椿叹息道:“皇上不用我计,真是天意不兴魏室。”在关中附近的宇文泰也听到风声,对左右讲:“高欢数日内急行军八、九百里,疲军迎敌,是兵家大忌,正好乘其疲惫奇袭。当今皇上以万乘之尊御驾亲征,不主动出击渡河决战,反而沿河据守,很是失策。而且长河万里,只要一个地方被突破,必败无疑。”

两军未交锋,孝武帝一方已有贾显智、田怙等人暗中约降,高欢很快就率军渡河。魏孝武帝慌忙召集众臣商议对策,有的讲要奔依梁国,有的讲南依贺拔胜,有的讲西投宇文泰,有的讲守洛口死战,众口纷纷,不能定夺。朝臣元斌之与斛斯椿争权,从军中跑至孝武帝处,欺骗皇帝说高欢军队已经逼近。孝武帝又惊又急,一面派人召斛斯椿还军,一面带着几个本家王爷率五千兵马准备出逃。

高敖曹为兄高乾报仇心切,帅劲骑追孝武帝一直到陕西,终于没有赶上一路狂逃的皇帝。孝武帝一路饥渴困顿,缺粮少食,最后在长安东阳驿遇见帅兵迎驾的宇文泰。高欢自晋阳发兵以来,给皇帝上了四十多封奏表,都没有答复。他还亲自帅兵追赶孝武帝,目的是把皇帝追回以掩盖逐君出逃的过错,最终没有实现此愿。无奈,高欢回洛阳后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时年十一。当时清河王元檀自己已经准备好当皇帝,高欢很看不惯他出入警跸(皇帝才有的礼仪)以皇帝自居的丑态,同时也为了便于控制,就选择了这么个少年推上帝位。从此,魏朝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由于突厥汗国建立在军事征服的基础上,没有共同的经济基础,汗位继承没有一定制度,内部充满了矛盾。公元583年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以阿尔泰山为界,西突厥在阿尔泰山以西,东突厥控制着东起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

南朝宋齐梁陈的更迭概况


南北朝是指从公元420年~公元589年间,南朝与北朝的合称。北朝的朝代有:北魏,北魏又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然后是北齐取代了东魏,北周取代了西魏,北周又灭掉了北齐。南朝则比较简略,先后是宋、齐、梁、陈。


1.宋

刘宋建立,中国的南方进入南朝时期。刘裕称帝二年即死了。其子文帝继续执行改善政治、发展生产的政策,还多次免除人民所欠租赋,赈济灾民,因之社会稳定,生产有所发展,史称文帝时为“元嘉之治”。

但在元嘉后期,刘宋统治集团内部又一再发生争夺帝位之事。元嘉三十年(453年),宋文帝被他的长子刘劭所杀,刘劭自立为帝。不久,刘劭又为其三弟刘骏所杀,刘骏即帝位(教武帝)。当时,民间有一首歌谣曰:“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y0ng营),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从此,宗室诸王间,内战连年不断,政治更加黑暗,横征暴敛日益严重,社会动荡不安,各地人民不断起义。

刘宋末年,皇族之间又连年混战,大权集中在中领军将军萧道成手中。升明三年(公元479年),萧道成废宋顺帝刘准,自立为帝(齐高帝)国号齐,史称南齐或萧齐。

2.齐

萧道成称帝后,为了稳定社会秩序,以巩固他的统治,采取了一些比较积极的措施。主要有继续实行“土断”政策,整理户籍,减轻租税等,还下令“诸王悉不得营立邑邸,封略山湖。”这些措施起过一定的作用。可是,萧道成在位四年就死了,此后,他的子侄发生了争夺皇位的斗争,后来便爆发为内战,父子相杀,祖孙相杀。萧鸾(道成侄)于公元404年,连杀两个新立的皇帝,夺得了帝位(即明帝)。在位五年,把萧道成和武帝萧赜(z6责)的子孙几乎都杀光了。政治之黑暗,是历史上少有的。

萧道成死后,社会就日益动荡不安。公元485年(永明三年),唐(y(宇)之在富阳(今浙江富阳)领导农民起义,各地农民纷起响应,队伍迅速发展到三万余人,次年攻占钱塘(今浙江杭州),自立为帝,国号吴。后来益州地区也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些起义虽相继被镇压下去,可是齐王朝的统治已被大大削弱。和帝中兴元年(501年),雍州刺史(镇襄阳)萧衍率兵进入建康,任大司马录尚书事。次年,衍为相国,进爵梁王。不久,自立为帝(梁武帝),国号梁,史称萧梁。

3.梁

梁武帝即位后,为了使他的统治能够稳定,使他的子孙能永保江山,就采取了对皇族、官僚、地主在生活上优容,在政治上严加提防的方针。他给予宗室诸王以崇高的政治地位,但却又很提防他们的政治动向。至于他们残酪地剥削人民则不问。

梁武帝为了麻痹广大人民,还极力提倡儒学和佛教,以粉饰太平。建康城内外修建了许多寺院,他自己三次舍身同泰寺为寺奴,群臣又聚钱把他赎出。

就是在他这样的统治之下。“民尽流离,邑皆荒毁。由是,劫抄蜂起,盗窃群行……抵文者比室,陷辟(pì譬,法)者接门。眚(shěng省)灾亟降,囹圄(líng yǔ玲予)随满。”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在梁武帝统治的后期(太清元年,公元547年),东魏大将侯景降梁。侯景为东魏河南道大行台,有士卒十万人。投降不久,即又叛变,并渡江围攻建康。梁武帝的子孙各拥兵不救。太清三年三月,建康城被攻破,城内原有十余万人,在被围的一百多天中,几乎都被饿死,活下来的只有二、三千人,梁武帝也被饿死。侯景纵兵焚烧抢劫,建康城化为焦土。侯景自立为帝,国号汉。旋被镇守江陵的将军王僧辩和陈霸先击败。侯景在逃跑时被部下杀死。梁武帝之七子萧绛在江陵自立为帝(元帝),后为西魏所杀,陈霸先立元帝之子萧方智为帝(敬帝),自掌大权。太平二年(557年),陈霸先废敬帝自立(陈武帝),国号陈。

4.陈

陈霸先只在位两年,就病死了,由他之侄陈蒨继位,是为文帝。陈自建立后,江陵、襄阳以西为西魏(北周)所夺,江北则为北齐所占。江南的土地,中央能控制的也不多。如湘州、桂州、广州等地的刺史或郡守等,多拥兵众,割据一方,不听中央的命令。

陈朝末年,陈叔宝为帝,大建宫室,奢侈荒淫,政治黑暗,赋税、徭役繁重,百姓流离失所。陈叔宝祯明三年(公元589年),隋军南下,攻破建康,陈叔宝被俘,陈亡,隋朝统一中国。

  很抱歉,百度限回答一万字,因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回答。


  周平王东迁洛邑
  来源:河洛文化网 采编:河洛文化网


  周朝在周幽王统治时期王室力量已大大减弱,西部游牧部族西戎经常派兵侵犯镐京,对西周进行骚扰掠夺。为了保证周王室的安全,便于各地方诸侯勤王方便,人们在周京畿地区建了好多烽火台,这样当西戎侵犯之时,人们会点燃烽火台的烽火,诸侯见到烽火台狼烟四起,便迅速调兵赶往京城保护周王。烽火台建成后由于诸侯救兵能及时赶到勤王,西戎各部也不敢轻易向周都城进犯,情况暂且好了许多。但是,周幽王即位后,将国家大事放之一边,整日只知吃喝玩乐,还特别好色,派人到处搜寻美女,以供自己享乐。谁能将美女进献给他,他就十分高兴,并给进献者大量的赏赐,同时给予官职,这样他就能得到很多美女。在诸多美女当中,有一个绝色美女叫褒姒,周王对她非常喜欢,整日宠着她,想方设法让她高兴,但褒姒却并不喜欢幽王,自从被选送宫中,整日里皱着眉头,从不见她有一点笑容,这下可急坏了好色的周幽王。他想尽一切办法想让这位美人一笑,结果均没如愿,于是下诏天下,若谁能让美女褒姒一笑,将赏他黄金千两,这样就有许多人贪图钱财去见褒拟,设法让她一笑,这些人想尽一切办法均不能奏效,还令美人更加生气。


  有一天,有个叫虢石父的小人给周幽王出了个鬼主意,让周幽王带着美人登上了烽火台,用点燃烽火的办法,让诸侯救兵上当,这样美女或许会开心高兴。周幽王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便命令属下点燃烽火,各路诸侯见到烽火狼烟四起,便前来勤王,各路兵马赶到京城却不见一个敌人,褒姒在烽火台上看到许多兵马忙来忙去也不知在干什么就冷笑了一下,这样可把幽王高兴坏了,但他哪里知道这样的严重后果。上了当的诸侯得知是周幽王为得美人一笑而采取的办法时气得要命,以后再见烽火台的烽火也不会再出兵勤王了。


  周幽王专宠褒姒,褒姒也很争气,不久给幽王生了个儿子,起名叫伯服,当时的王后和太子均被他废掉了,他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消息被王后的父亲申侯得知后,气得要命。他勾结西戎向周王发动了进攻,周幽王急忙命人点燃烽火,谁知各路诸侯因上饮当了,这次竟没一个发兵来救,幽乏无奈只好逃出了京城结果被犬戎杀死于骊山之下。


  申侯勾结犬戎举兵来攻,目的是为了保住女儿的王后位置,确保自己的外孙太子宜臼的地位,结果犬戎却杀了周幽王,并在京畿地区烧杀抢掠,将周王朝搞得一团糟。申侯见势不妙,又联合各路诸侯打败了犬戎,拥立太子宜臼作了周王,这就是历史上的周平王。


  即位以后的周平王在镐京执政已十分困难,一方面镐京被犬戎烧杀抢掠得已不成样子,象样的宫殿房屋几乎被烧尽;另一方面犬戎还多次来侵扰京城,各路诸侯又保驾不力,于是便下决心放弃残破不堪的镐京城而东迁洛邑。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郑国、秦国、晋国等诸侯国的护卫之下,放弃镐京,迁都洛邑,建立了东周王朝。


  平王东迁之后,西部故土大量丧失,潼关以西广大地区被秦国所占有,南面是楚国及其附属国,北面地区多为晋国所控制,东面地盘大量被郑国侵占,周王室只有伊洛河地区以洛阳为中心方圆不足600里的地盘,周天子控制诸侯“天下共主”的权力已实际丧失,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不再听命于周王,而只是利用周王的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历史进入到了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的新时期。


  周平王东迁洛邑,可以说是周朝社会历史的转折点。东迁之前周王为天下共主,力量强大,各地诸侯要向周王定期纳贡;东迁之后的周王室名义上虽然仍然存在,但真正实力还不如一地方强大诸侯。由于平王东迁后都城在洛阳,人们便将迁都后的周王朝称之为东周,洛阳一带是东周的都城。历史上又将东周历史划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二、秦、周、鲁、燕、齐、吴、越。第一代君王是谁?不断强大的过程有什么故事?
  秦 第一代君王是秦襄公
  周 周朝的第一代君王是周武王姬发
  周国的第一代君王是周文公姬旦
  鲁 第一代君王是周文公姬旦长子鲁公伯禽
  燕 第一代君王是召康公姬爽
  齐 第一代君王是齐太公吕尚(即姜子牙)
  吴 第一代君王是周太王长子吴太伯
  越 第一代君王是少康大帝幼子无余
  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齐桓公和晋文公都有才干,会任用贤人,深得民心,使国家迅速地发展起来.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第十五位君主,姓姜,名小白,齐厘公子,齐襄公弟,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在位,是首先称霸中原的国君。

  齐襄公是一个暴虐的君主,国内怨声载道,人人愤恨。小白进宫劝谏,襄公不听。他在鲍叔牙的劝说下,出奔到莒国。公元前685年,襄公的族弟以孙无知与大臣连称、管至父串通发动政变,杀了襄公,篡夺了王位。一个多月后,雍廪、高傒诸大夫又杀了公孙无知等,准备迎接出奔在鲁国的小白哥公子纠回国即位。而国内高氏、国氏等贵族支持小白继位。小白抄近道首先回到齐都临淄,当上了国君,即齐桓公。他重用鲍叔牙,不计前嫌,任命曾辅佐公子纠的管仲为相国,把国家大家事委托于管仲,让其一展才华。

  管仲确实是一个匡世济时的良才。他认为君主要创建霸业,首先要能识贤、用贤,要防止小人的渗入。他建议齐桓公起用隰朋,宁越等五个人,同时悬榜国门,号召国人献计献策,招纳四方志士。在管仲的主持下,齐桓公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因地制宜,发展渔业,使齐国富强起来,为最后称霸尊奠定了基础。为了扩大影响,他兴兵伐鲁,大获全胜,占领了鲁国的遂邑。后又归还战争中夺取的土地,各国诸侯认为他是一个可信的贤德之君,愿和他同盟,使他的声誉鹊起。齐桓公派遣使臣朝拜刚继位的周僖王,赢得了周天子的欢心。他召集各国诸侯到北杏开会,被推举为盟主,后又在幽地与宋、鱼、卫曹等八国歃血为盟,齐国称霸的局面终于确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称霸后,他进一步治理好齐国,还帮助救周围弱小的诸倔敌国。他驱戎赶狄,平鲁伐楚,救卫助邢等功绩,极大地提高了威望。当时周王室想裁决一件大事,也要请齐桓公召集各会盟诸侯共同商议。


  晋文公,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628年,名重耳。晋献公二十一年(前656年),皇室之
  争迫使重耳弃蒲走狄,开始了长期的流亡生活。
  重耳在戎狄居住了十二年,期间,他父亲晋献公死后,晋国大夫曾经派人请重耳归国继
  位,被重耳拒绝。晋惠公当政后,又命人微行戎狄刺杀重耳,重耳虽幸免于难,却感到
  戎狄不足以为后援。此后,重耳先后流亡于齐国、楚国和秦国。晋秦韩战之后,秦穆公
  欣然派三千秦军拥重耳入晋。晋惠公十四年(前637年),重耳命部下杀晋怀公于高粱
  (临汾),继位于绛。
  十九年的流亡生活使晋文公扩大了视野,了解了下情,因此他继位后就进行了一系列改
  革。首先,他号召国内大力改进生产工具,施惠百姓,奖励垦殖,发展生产,繁荣社会
  经济。其次,他大批启用沉沦的旧族,同时又十分注意任用和提拔出身微贱而才能俊异
  的人,团结了新旧贵族,为他建立霸业做好了准备。“城濮之战”,晋文公退避三舍,
  大破楚军。之后晋文公请周襄王到践土大会诸侯,“践土之盟”标志着晋文公建立霸业
  的完成。


  两个人是春秋五霸前两位。他们都善于改革,善于用人,加上本来国力就较强,于是成就了霸业。这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必然。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14933.html

  “管仲相恒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句话是孔子说的。出自《论语》


  城濮大战
  发生时间:西元前632年

  就在晋文公即位的同一年,周襄王被其弟叔带勾结狄人赶跑,流落在外。晋文公抓住这个时机,约会诸侯用武力平定了叔带的叛乱,恢复了周襄王的地位,博得了“尊王”的美名。接著又用全力南向与楚争霸。

  那时,一度附楚的宋国,首先摆脱楚的控制,依附了晋国。楚国为了保持在中原取得的优势地位,联合陈、蔡等国,出兵伐宋。晋国也在宋、齐、秦等国的声援下,於西元前632年,向楚的附庸曹、卫进攻,迫使楚军北上,於是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战斗以晋胜楚败而告结束。

  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于践土(河南原阳西南),周襄王正式册封晋文公为霸主,从而成就了霸业

  退避三舍的故事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桂陵之战
  战国中期,齐、魏、燕、赵、韩、楚、秦七雄并立,征战频繁。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大将庞涓率8万精兵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赵国苦战了一年,眼看就要撑不住了,急忙向盟国齐国求救。齐威王正欲向外扩张,于是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兵8万去救赵国。

  孙膑是兵圣孙武的后代,出生于齐国。他曾拜兵学家鬼谷子为师,与魏国大将庞涓是同窗好友。但庞涓做了魏国大将后,十分嫉妒孙膑的才能,将他骗到魏国施以膑刑(去膝盖骨),欲使其永远不能领兵打仗。后孙膑千方百计才逃出回齐国,并被齐威王重用。

  孙膑终于得到一个向庞涓复仇的机会。但他并没有急于与庞涓在战场上相见。他劝田忌放弃领兵直趋邯郸,与魏军决战的计划,趁魏军主力出兵在外,国内防务空虚之际,直捣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迫使远在异国的魏军“释赵而自救”。等庞涓回兵时,中途予以截击,这样既救了赵,又能给魏国以沉重打击,是一举而两得。

  田忌采纳了孙膑“批亢捣虚”、“围魏救赵”的战法,挥师直逼魏国军事重镇平陵(今山东定陶)。齐军攻打平陵的行动并不坚决,庞涓也不急于回救,继续竭尽全力攻克邯郸。直到魏军已占领邯郸,损兵折将急需休整时,孙膑才建议齐军挥师直捣魏都大梁,逼魏惠王十万火急命令庞涓统兵回救。庞涓接令后,不得不放弃邯郸,抛弃辎重,昼夜兼程回师。孙膑判断魏军回师必经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立即率齐军主力北上,在桂陵设下埋伏。当魏军经长途跋涉行至桂陵时,以逸待劳的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庞涓只身逃回魏国(一说被俘后放回)。

  马陵之战
  桂陵之战后,魏国虽元气大伤,但经过几年的休整后,魏国逐渐开始恢复对外进攻。公元前341年,魏国再次发兵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采用孙膑“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的主张,与韩结好却不急于发兵。待韩军五战五败,魏军也实力大损时,才于次年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发兵救韩。齐军重施“围魏救赵“的战法,直驱魏都大梁。魏惠王像上次一样将攻韩的部队召回,以太子申为主将,庞涓为将军,率兵10万迎击齐军。

  此次形势不同于桂陵之战,魏军是有备而来,气势旺盛。故孙膑决定因势利导,利用魏军求胜心切的弱点,诱敌冒进,再图取胜。齐军前锋与魏军稍一接触,即佯装怯战,掉头东撤。在撤退途中,有意造成军力不断削弱的假相。第一天造了10万人吃饭的锅灶,第二天减为5万人用的锅灶,第三天则只剩下3万人用的锅灶了。庞涓与孙膑交手,本来小心翼翼,害怕再次上当,但当看到齐军锅灶日减,以为齐军胆怯,三天中即逃亡了大半,这才壮起胆子,丢下辎重和步兵,只领轻车锐骑日夜兼程猛追,必欲全歼齐军,擒获孙膑。

  齐军退至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此地道路狭窄,地势险隘,两旁树木茂盛,是个设伏的好地方。孙膑计算行程,判断魏军将于日落后追至,遂命士卒伐木堵路,并将路边一棵大树剥去树皮,在树干上写了“庞涓死于此树之下”8个大字。挑选一万名弓弩手埋伏在道路两侧的山上,约定天黑后,见到火光就一齐放箭。

  日暮时分,庞涓果然率军追到马陵,发现路旁的大树被剥去树皮,上面隐隐约约写有字,就命士卒点起火把来看,待他看清树上字后,这才发现中计,急令部队撤退。但已经晚了,两旁齐军看见火光,万弩齐发,伏兵四起。魏军措不及防,仓促应战,很快溃败,庞涓中箭,左突右冲无法突出重围,最后愤愧自杀。齐军乘胜追击,又大败魏军主力,俘获魏军主将太子申,歼灭魏军10万。

  桂陵和马陵之战后,魏国一蹶不振,齐国则声威鹊起,称霸中原,孙膑亦名扬天下。孙膑“围魏救赵”和“示假隐真”的战法,成为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之作,为后世兵家广泛推崇。

  长平之战
  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克韩陉城等五城(陉庭在今曲沃县西北二十里,在绛州东北三十五里),歼敌五万。四十四年,白起攻取南阳(此南阳在太行山南攸武处)太行小路,将韩国一分为二。四十五年,白起伐韩野王(野王在太行东南,春秋时为邢国),野王降。此年范雎为秦客卿,提出了著名的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四十七年,秦令左庶长王龁攻韩,夺取上党。上党民众不降擒反投于赵,于是秦以此为借口令王龁转而攻赵。赵令廉颇为将抵抗,廉颇率赵军主力抵达长平后,立即向秦军发起攻击。由于秦军势大,赵军连战不利,损失颇大。廉颇鉴于此,及时改变战略方针,决定转攻为守,准备依靠有利地形,构筑城垒固守,以逸待劳,以图挫动秦军锐气,使其陷入疲惫之中。廉颇的策略获得成功,秦军的进攻势头被很大的遏抑,造成两军对峙于长平的僵局,为打破僵局,范雎使人携千金入赵行反间计,言秦军不惧廉颇,只怕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正好廉颇因为开始多败伤亡大转为坚守不应战,赵王此时已经比较不满意,而又听到秦国的反间之言,便派赵括代廉颇将对抗秦军。秦国闻知此事后,暗中派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表面统帅王龁却只为尉裨将,并严令军中有如敢泄武安君为将者斩。白起到任后,研究了赵括没有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又骄傲自大,听信谣言鲁莽轻敌,决定采取诱敌深入,困敌聚歼的战略方针,作出了如下部署:1将目前的前线部队转作为诱敌部队,等待赵军出击后,向主阵地长壁撤退,诱敌深入;2利用长壁地形构筑口袋形阵地,以主力守卫,准备抵挡赵军的进攻,并组织一只精锐突击队,准备赵军被围后,用于不断出击以消耗赵军有生力量和磨损其锐气;3,将二万五千人埋伏在两侧翼,待赵军出击后,插到赵军后方,切断赵军退路,完成对出击赵军的合围;4用骑兵五千渗透到赵军防御阵地中,牵制和监视留守的赵军。战争的发展果然按着白起预计的方向进行。赵括至军后,更改廉颇不准出战的约束,并置换了军吏,出兵攻击秦师,两军乍一交锋,白起便佯败后退。赵括不问虚实,立即实施追击。赵军前进到秦军的预定阵地——长壁后,遭到了秦军主力的顽强抵抗,攻势大大受挫。赵括见作战不利,打算退兵,但为时已晚,秦军两翼伏兵迅速出击,及时插到赵军进攻部队后面,切断了赵括主力的对外联系,构成了对进攻赵军的包围。另外的五千骑兵也迅速地前进到了赵军的的防御阵地,牵制、监视留守的赵军。白起又下令突击部队不断攻击被围的赵军。赵军连战不利,情况危急,被迫就地构筑营垒,放弃进攻,等待救援,由于粮道断绝,赵军士气日益低落。粮道断绝四十六日后,赵军开始自相杀食,赵括企图突围而出,分四队突击队冲击,皆全军覆没,赵括亲率精锐突击,被秦军强弩射回,赵括死于乱箭之下,赵军大败,赵军主将已亡,四十万将士皆投降。白起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于是诈允赵军降却引赵军一步步慢慢全部坑杀,只留二百四十名童子军回赵。前后共杀俘虏四十五万人。此为中国历史著名战役—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的一个杰作,白起在这场战争中,依靠自己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指挥秦军给赵军以毁灭性打击,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基础。

卷烟传入中国后,一直为人们视为奢侈品,故而时常遭到反对。民国时期的禁烟运动零零散散,比较著名的有两次。
1911年5月,上海革命军外交总代表伍廷芳、上海军政府民政长官李平书在上海张氏味莼园发起禁戒纸烟大会,许多社会名流响应,如美籍华人丁义华、名医丁福保、作家金蔚文等。特别是伍廷芳的秘书朱文炳创作的《上海光复竹枝词》,以民歌小调记述了反烟运动的全过程。卷烟被禁,水旱烟却乘势兴起,“烟嘴生涯顷刻清,旱烟杆子忽流行。盈街满市夸新式,风气谁云不变更”。禁烟期间,英美烟公司虽然卷烟销路不好,却仍静观时局。“几多烟纸铺吞声,英美公司恨不平。但说华人难耐久,且迟数月验群情”。果然,不久之后,一些发起运动的政治家随着革命成功,应酬频繁,又吸上了卷烟。仅数月的禁烟运动由此归于失败。
1934年,蒋介石在江西南昌行营发起新生活运动。运动中一些人鼓吹移风易俗,在一些学校、机关成立反吸烟群体。有些新派文人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广泛宣传吸烟的危害,甚至蒋夫人宋美龄也倡导禁烟。当时有一份传单云:“亲爱的兄弟姊妹们:你们知道新国民运动展开了,在街头吸烟是‘新运'四大革新生活之一种主要工作,赶快执行实践吧!再不要在街头吸烟了,如要违反的话,就要受到严厉的处罚。”在舆论的影响下,一些地方开始号召禁烟,如浙江省政府呈请国民政府行政院:令全国禁吸卷烟,令内务部、财政部、实业部研究禁烟办法。随后,浙江省内掀起了一股轰轰烈烈的反吸烟活动,并影响到安徽、福建、河南等地区。但是卷烟统税是国民政府三大财政收入之一,因此财政部长孔祥熙首先站出来反对,随后行政院召开三部审议,最终决定:“对吸食卷烟,暂缓禁止。”这场反吸烟运动,在政府的抵制下遂告结束。

  民国时期,政府为禁绝鸦片烟毒曾做过很多工作。民初,政府即发议案要求“各省情况不同,应由督抚提交各该省咨议局妥慎斟酌办法,作为本省单行规则,一律施行,务以能达禁烟(鸦片)之目的为止。”随后又提出销烟限证管制,烟民登记制度,设立戒烟所等一系列措施。到了 20 世纪 20 年代,有的省市采用强制手段,对售毒者,以违法治罪;民间收缴烟枪烟具,公开予以销毁;吸毒者被强制禁戒,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有力地限制了烟毒的泛滥。禁毒取得一定成效。在禁毒的号召声中,延及到禁吸卷烟的问题。

  自美国《读者文摘》 1924 年发表《烟草对人体有害吗?》文章始,拉开从科学理论方面研究烟草与人体健康问题的序幕。其间,科学家、医务工作者、社会学者,以至艺术家,文艺工作者至普通的吸烟者与不吸烟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发表阐述自己的观点,开始旷日持久的吸烟与反吸烟的论战。 1934 年,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吕富华发表《关于家兔涂布烟草焦油致癌的研究》的报告,提出“发现烟草致癌”的科学报告,吕富华后成为中国著名的药理学家,国家二级教授。

  在这些禁烟思想和禁戒活动的影响与推动下,民国时期的一些地方政府和军队也曾一度实行禁烟政策与采取禁烟措施。

  1927 ~ 1949 年,国家只对烟草课以高税或实行“公卖”、“专卖”,未严令戒烟。但在一些地方,一些有权威的军政长官或社会团体,对所管地区、所辖军队禁止或限制吸烟的事情也有所作为。在全国相继出现很多戒烟机关、团体。除了爱国青年学生组织出于反帝爱国热情,反对推销和吸食“洋烟”(纸卷烟)只有行动(甚至是偏激的行动)而无具体的条规外,其他力主戒烟的机关、团体都曾有自己的某些条规。各戒烟机关、团体条规的共同宗旨是:“节省无益之消耗,戒除不良之嗜好,养成节约之美德。”

  抗日战争时期,西安力主戒烟的机构、人士曾一度增多,活动也甚频繁。当时,其反对吸烟的理由主要是:一是反帝爱国。爱国青年学生把反对吸纸烟与抵制其他“洋货”作为爱国行动之一,以防止财源外流; “九一八”事变,特别是“七七”事变后,以提倡生活节俭,反对奢侈浪费,节约财力支援反日、抗日的含义更为明确。二是吸烟对人体健康无益有损。三是吸烟不是文明行为(当时有人以吸纸烟为时髦、文明、高雅之消费,甚至以吸高级香烟以显其尊贵)。四是吸烟易引起火灾及其他社会弊害。当时的戒烟活动,以宣传、劝导为主,对违犯规定者亦有适当惩罚。宣传手段以报刊为主,辅之以其它形式。宣传劝导是民国时期各个戒烟机关团体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其宣传形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利用报刊宣传。民国时期各戒烟团体的章则中,都有利用报纸宣传劝导人们戒烟的具体条文。在西安档案馆保存的报纸中,宣传戒烟戒酒的文章共有 19 篇,其中言论性的文章有《纸烟宜严戒》( 1932 年的《长安日报》)、《纸烟十大害》( 1923 年的《长安日报》)、《纸烟漏卮》( 1932 年的《西北文化日报》)等共计 6 篇。还有 1919 年 7 月 18 日《长安日报》上刊登的《纸烟利害比较表》,既谈到国家采取“寓禁于征”政策敛收富裕阶层的银钱以充实国家财力用于国防和经济建设之利共 19 条,又谈到吸烟之弊害共 10 条。其他文章均为有关戒烟的消息、动态之类。

  集会和上街宣传。如西安的“长安理善劝戒烟酒会”、“新生活运动促进会”、“战时生活励进会”等社会团体以及冯玉祥任总司令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等都曾专门召集会议或利用其他集会宣传戒烟(有的包括戒酒及限制酒席花费)。

  张贴布告、散发传单。宋哲元任陕西省主席时,曾于 1928 年 10 月 18 日以省主席名义发表《劝导民众戒吸纸烟布告》,张贴于西安钟楼和鼓楼、南院门和各城门,规劝人们戒烟。随后,各戒烟戒酒团体也曾发布公告和印制散发传单,以劝导人们戒烟戒酒。

  其《劝导民众吸纸戒烟布告》如下:

  “照得纸烟一物,本含毒质,为害酷烈,甚于鸦片,各界同胞往往漫不加察,惯为尝试,经沾染,贻害终身,既碍卫生,复耗资财。综计纸烟输入,每年消费金钱数千万元之巨,若大漏卮,殊堪警骇。现军政界服务人员均严禁吸食,无如一般民众,昧于纸烟之害,不知禁绝,仍如前购吸,初不觉其麻醉,久乃若成痼疾,身体消弱,为害滋大。矧当外交危急,国耻未报之际,岂宜以有用之金钱,吸含毒之菸叶。凡我同胞,务宜淬厉奋勉,共同戒除。已经得瘾者,即以破釜沉舟之决心立予断戒;示得瘾者,誓不再吸,以杜漏卮而图自强。本主席谆谆劝告各界同胞一体周知

  此布

  陕西省主席 宋哲元

  民国十七年十月十八日”

  1928 年冯玉祥任总司令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驻西安总司令部,在进步思想影响下,对军人的教育率先提出禁烟,且严格施行,起到了表率作用,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在这支军队里,不仅烟毒全无,纸烟也曾绝迹。这在当时的军政风纪来说,是绝无仅有的。

  当时,冯玉祥总司令以军令形式禁止官兵吸食纸烟。对违犯者由总部执法处以军法处治。该总部执法处查街人员常在街市检查军人吸烟,发现者,即被带回执法处惩罚。是年 12 月 11 日,执法处查街人员在街上发现总司令部政治训练一大队第七班学员吴皓山在一饭馆吸烟,并从身上搜出香烟,即被带回审讯。吴供认不讳,该执法处以其入伍未久,从轻判处:钉镣监禁三个月,以资惩儆。

  二、民间自发禁烟

  民国时期,民间自发禁烟或戒烟的现象普遍。这种禁烟或戒烟活动的开展,往往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但也有的是出于对健康、风俗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兹列举若干民间团体自发禁烟的活动事件,从中可知大概情形。

  余姚商会禁烟 浙江绍兴余姚商务分会,曾遍发传单,于宣统三年( 1911 )八月开会公议禁吸纸烟事,当月 5 日《浙江日报》曾有报道,其传单谓:

  “鸦片之禁,谓其害人也,谓其消耗也,政府不惜巨额之税项而毅然行之,外人不顾大宗之贸易而决然赞之。此可见道德之心,人所有同也。不意一害尚未除,一害又复起。近今纸烟盛行,日甚一日,流毒所至,靡有底止。查纸烟一物,中含毒质,耗脑血,固无论矣;而且火毒所攻,必患喉症。而奈何嗜好者流,视之为必要,为不肯须臾离者,此诚大惑不解也。况当物力维艰、生计窘促之时,而任令银钱外溢,自速危亡乎?幸而明敏之士,大声疾呼,警戒劝导,各处响应,相率戒除。我姚向承斯弊,亟宜踵行。今拟闰六月初五日在商会讨论手续办法,以期咸使觉悟而绝灭之,庶生命以保,利权以挽,漏卮以塞,物力以纾。务望各界热心君子,届期早临,不胜盼切。”

  奉化孙族立约禁烟 在清末民初上海等地戒吸纸烟活动的带动下,江南一些地方氏族也有自发实行禁吸纸烟,如浙江奉化县萧王庙地方的孙姓立约禁烟。这个地方的孙姓世代聚族而居。族中有孙绍棠者,对于公益事件素为热心,他见上海杭州均议禁吸纸烟,遂函知族人,愿出会费,召集族人开会公议禁烟。宣统三年( 1911 ) 8 月,孙氏宗房暨绅商学界等在诒燕堂会议,共议决规约如下:“我族人以后各宜劝禁吸食纸烟;以后族内大小各众会集禁备纸烟,违者罚干事人洋五圆;族内冠婚丧祭喜庆等事禁吸纸烟,违者罚事主洋二圆;境内各铺户及摊头人等以十五日为限禁卖纸烟;族内人家伙友佣工等概不得吸纸烟,违者罚户主洋五角;境内各埠航船人等各相劝禁代带纸烟;乞丐人等入境有吸纸烟者禁施钱米。”

  宁波不吸纸烟会 该会成立于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为民间劝人不吸烟之组织。该会“将本会宗旨广推于社会,为将来根本革除社会婚丧喜庆吸用纸烟一切绝不经济、绝不卫生、无益应酬的恶习。” 1925 年 11 月,宁波不吸纸烟会开会讨论戒烟与储蓄结合起来的办法。主要内容为:“以后请诸君将戒烟所省下之费用,致意储蓄,化无用为有用”,“指定明华银行为存款机关”,“储金分 6 角、 1 元、 2 元及以上四种,以红、黄、兰、白四色证书分别之”,戒烟储蓄部按月分给证书以作为收据。

  宁波不吸纸烟会会规甚严整,该会曾发生驱逐一会员的事件。该埠慎成钱庄伙友陈珊泉,自 1925 年 7 月 2 日填写志愿书,自愿加入宁波不吸纸烟会为会员。但日后故违定章,购吸纸烟如故,经该会一再劝诫,竟置若罔闻,复由该会致函苦劝,请其改过自新并速交罚金,但仍然不知悔改。遂于 7 月 4 日晚 7 时召集紧急会议,决定驱逐陈某出会,所有 16 号会证一纸,亦登报予以注销。

  无烟店铺 民国时期,还有一些商铺禁烟,是因为防患火灾,防止传染疾病,如坐落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原 55 号的中华百货售品所。为消除火灾隐患和防止当时猖獗的肺结核病流行,规定了不卖烟、酒、赌具,也不准内部人员吸烟,饮酒、赌钱。常来的顾客知道店规,进店自觉把烟头掐灭。生疏顾客有在店内吸烟的加以婉言劝止。在全店货场、经理室、宿舍、饭房、仓库等,绝找不见一个烟头、一根火柴棍。

  三、宗教团体劝戒烟

  皈一道禁戒烟草 皈一道勃兴于清中叶,由山东平原县赵万秩创立。清末至民国时期,在山东及华北东北各地特别是冀、豫一代的民间广为传播,会众甚夥。皈一道有坛规十戒,除有抵制鸦片的条例外第十戒为“戒烟草以保持体内清淡之气”。烟草被明确列入坛规的十戒之内,对会众是一项严格的约束,在广大的市镇、农村形成一个不小的禁烟团体。

  在理教禁戒烟草 在理教亦称理教、理门、理善会、白衣道、八方道,属无为教的支派,是成立于清代的民间宗教。在理教有两个特点:一是严格的组织、严明的教义和严肃执行戒律;二是简单易行的宗教仪式和与民俗结合的宗教活动。建教早期,因各地建立公所,宗派繁多,信徒大增。各公所编印的宝卷、刊物等宣传品内容各异,但有一些戒律由各派统一严格执行,如戒烟(包括鸦片)和戒酒两条戒律各派都严格坚守,始终不渝。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入教时举行严肃的仪式,信徒要发下宏誓大愿永不违反。

  当时陕西省省会长安也成立了理善劝戒烟酒支会。支会的具体规定中,除戒除酒类外还包括戒烟。该会的主要做法是:广泛、深入地向人们宣传烟、酒对人体健康的害处和无益有害的生活支出,唤起人们的醒悟,达到自觉戒烟的目的。 1923 年 11 月 8 日,长安理善劝戒烟酒支会召集有 300 余人参加的集会。会上除由一位名叫姚树陔的学者讲演“智、仁、勇三大德”外,还有劝导人们戒纸烟和戒饮酒的内容,化学教师王荩生当场以尼古丁液(白色液体)注射于小鼠致其中毒,以劝人们戒烟。

  在理教的内部组织中设有信仰部、修养部、劝戒部和救济部。其中劝戒部和救济部负有劝人戒禁烟酒和帮人治疗烟癖的职责。一般在理会均设有戒烟酒公所,并有医生指导戒烟酒,施药看病,同时号召禁戒纸烟,很得人心。在日伪时期,在理教遍及长江以北,反禁烟而论,在民间一度起到不可低估作用。

  另据教内人士回忆说,在理教流传极广,此教的教义核心是什么,不甚了了。但在理后,绝对禁吸纸烟,确是影响极大的。 20 世纪 40 年代初,在理教在一些地方搞得十分火热。士、农、工、商在理教者极多,见面作揖为礼,敬烟不吸,均客客气气的说“在理了”。在理就成了不吸烟的代名词了。如河北青县有一个卫理公会,会门前挂了一副显眼的对联:

  “破迷信,改习气,戒烟忌酒;

  悟真理,学正道,爱国修身。”

  该会还有一副对联:

  “烟因火成,若要不撇终是苦;

  酒由水制,入不回头难成人。”

  1942 年,大连市信奉在理的渡善堂、普善堂、济善堂、圣仙宫、集善堂等 16 处成立戒烟酒公所,并于同年创建“大连劝戒烟酒联合会”。该联合会订立《大连戒烟酒联合会简章》,规定会众不得吸烟。

  六、著述宣传烟害

  民国时期,卫生界或反吸烟人士对吸烟与健康问题开始有更多的认识,这可以从当时的有关著述反映出来。 1916 年 6 月,上海时兆报馆出版《延年益寿》第一版,由当时在上海行医的美国医生施列民( A . C . Selmon )编纂, 1923 年 9 月出第六版,书中第十七章有“吸烟”一节,摘录其文曰:

  “吾侪今日举家之人,若祖若父若子若孙皆吸香烟或旱烟者,则亦数见不鲜。其不吸烟之人,任至何处,欲择一无烟气扑鼻之地而不可得。或在街上,或在车中,或在舟上,莫不有吸烟之人,吐纳烟气,若云若雾,以污其清洁之空气。至于其他动物,若犬若猫若马若牛及一切兽类,皆不能使之吸烟。独有此吸烟怪癖而不恤以一己之口鼻作烟之烟囱者,惟人而已。

  或者问曰,烟之为物,究于人身有益乎?抑有害乎?吾则应之曰,烟之为物实非人身保持康健所必需,盖吾尝见不吸烟之人,其躯体之健壮寿命之长久,较吸烟者有达之而无不及。”

  书中还以“烟为毒物”、“人民何以吸烟”、“吸烟之人何以不尽速亡”、“吸烟为饮酒之导线”、“吸烟者气自促”及“因吸烟而成心疾”等为题,分别对烟草的危害作了详细论述和介绍。其中:

  “烟为毒物”指出,“烟叶之干者,每一百两含杀人之毒质二两,此毒质名曰尼哥丁,其毒较胜于中国之砒霜。吾人因吞食烟草而毒毙者,往往有之。”

  “吸烟之人何以不尽速亡”指出,烟草“虽然焚毁而其毒固未完全熄灭,仍有大部分计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九十五有差留存烟中,吸入人之血内,可不畏哉。人身习用毒物既久,往往受毒而不自觉,一如其习与伤人之物相接触而不觉痛苦。若缫丝厂中之打盆者,其手习于热水既久,虽置之沸水中,亦不觉其痛。然人身似能安于有害之物,但决不能引以为其躯体未损害之证据”。

  “吸烟为饮酒之导线”指出,“其舌为烟所熏灼,食普通之物即觉无味,能止其渴者唯醇酒,是以吸烟而不饮酒者,乃绝无仅有矣。”

  《延年益寿》书中还附图两帧,表示一家道小康之某青年,其未吸烟时面貌健壮清明,至其沾染时习,喜吸香烟以后,变为丑陋瘦弱状态。

  北京佛教会弘法股理事员兼报纸编辑主任刘显亮( 1884 -?),于 1921 年撰写的《烟酒害》一书,在当时也受到广泛关注。该书吸收了当时先进的科学观点,系统地论述烟草之害。 1927 年,该书由北京理善劝戒烟酒总会出版。书中分别就“烟害口津”、“纸烟之害”、“烟毒能害胃”、“烟毒能害肠”、“烟毒能害肺”、“烟毒能害肌肉”、“烟能害脑筋”、“烟有遗传子女之害”等问题作了具体详细的阐释。

  如论“纸烟之害”时指出,“尤其是孩童吸纸烟所受之害,更不可设想矣,而况孩童是身体未长全之人,气血不足,比大人受害,易而且烈。另有一种糊涂人,谓于纸烟之内,可以入药藉而治病者,岂不知烟之一物,与药相反,丝毫不能加入。若误加之,不但不能治病,且足以增病耳。”

  “烟毒能害肠”的观点,指出烟叶之毒,不但害胃,犹能害肠,更能害肺,也有害于肌肉。“凡用烟者,所吸之烟,先入于肺。如吸纸烟,入肺尤速,受害益深。若入于肺,必发生难忍蒸熏之状态,则呼吸力因之改变,或速或慢,必有多不合宜之虞。所以人之身体,由此日弱一日矣。诸病亦因之丛生,欲求强壮之身体,岂可得哉。”“烟之一物,于肌肉亦能侵害之。何则,肌肉之源,在于肺,在于脑筋。脑筋肺一失其应行之职,虽有百种卫生,千法营养,欲求肌肉丰润,与肌肉之原状,百人中未必有其一也。”

  “烟有遗传子女之害”观点的阐释指出,“以上所论烟酒之毒,能令人全体皆陷于危弱之地,不禁此,甚至有遗传其子女者。盖因为人之父母,每日颠倒于烟酒之中,非烟天即酒地,日浸月染,能令毛孔之中,皆受有极重之毒,内至骨中亦受此种之害。设若生出儿女,早已有毒在其体质内,轻者满头生疮,遍体溃烂,重者若痴若呆,或因早夭,此皆不外其父母嗜烟好酒之故,以至所养之儿女,有此等之见证。而烟毒与梅毒大致相同,不过梅毒烈而速,烟毒隐而慢。虽有快慢之分,究其害人之道一也。此论非但我国医生所言,即泰西各国医学博士,亦验化至再,嗜烟之诸公岂可忽之!深望勉而戒之。”


有关《天龙八部》的历史提问
是非常合理的,大理国虽然在中国边陲,但是对中原文化十分向往,段誉心碎于儒家学说是完全有可能的。而大理国在南方云南一带,和北方少数民族接触比较少,北宋也因为西夏和辽国,无暇南顾,战争相对比较少,因次对习武不太喜欢也很正常。当时的北宋由于没有占领幽云十六州,在北方无险可守,辽国的铁骑...

怎样查看历史提问
鼠标移到右上角你的账号名称位置上,就会出现上图所示,点击我的提问就行了~

一个历史提问。中国带“州”的城市只有:广州,赣州,杭州,郑州,兰州...
您好,很多呢,这都是古代留下来的习惯。 河北:沧州市 山西:忻州市 朔州市.辽宁省: 锦州市 江苏省: 常州市 扬州市 徐州市 苏州市 泰州市 浙江省: 温州市 湖州市台州市衢州市 安徽省: 亳州市池州市宿州市滁州市 福建省: 福州市泉州市 漳州市 江西省: 赣州市抚州市 山东省: 德州市滨州...

手机百度知道如何查看历史提问?
打开百度知道,点击我的---右上角提问---即可查看。

高一历史提问
1、封国一般封给亲戚、功臣、古代帝王首领之后、少数民族首领四种。2、诸侯国的权利是可以将土地分封给大夫,并获得其所统治的封地的政治、经济、军事主导权。其义务是在危难时派兵支援周王朝,并定期向周王朝进贡。3、是为了巩固其奴隶主阶级统治,维护其国土安全,保证对整个周王朝国土的有效管理。(希望...

怎样才能不显示我的历史提问?
你指的是清除历史痕迹。在IE中,点击“工具”,选择“Internet选项”,在弹出的选项卡中选择“内容”,点击“自动完成”,在选项卡选择“清除表单”,单击“确定”后再运行一次IE,就没有了。 在浏览器中,工具,internet选项中进行清除。也可以吧鼠标放到问题上,呈现蓝色时按delete键进行清除 ...

初中历史题提问
(1)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根本原因:因为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使得世界经济发展迅速,经济联系增强,再加上跨国公司的增多,使得经济全球化变得可能。第三个原因我认为是资产重组,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原料,结合发达国家的技术资金,生产出质优价廉的产品,以实现更大的利润。表现是跨国公司数量...

历史提问: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怎样删除百度知道栏的历史提问记录呢?
如果是我的提问里的资料那么无法删除的 除非违反了知道原则被管理员删除 否则不可能的 如果是搜索提问栏里的文字则可以用以下方式删除 1 自定义删除(即想删除哪条历史记录就删除哪条)在百度搜索网页里的搜索栏中,点击鼠标左键两次,会出现以前搜索过的历史记录。然后用鼠标指向你想要删除的历史记录(...

本题历史提问0如图rt△abc与rt△def中,∠a=∠d=90∘,∠b=40∘...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因为∠ACB=90∘,∠A=50∘,所以∠B=40∘。又因为△CDA′与△CDA关于CD成轴对称,所以∠DA′C=∠A=50∘。而∠DA′C=∠B+∠A′DB,故∠A′DB=10∘。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

天台县15764991077: 请问哪位有历史必修二的知识提问?(用问题的方式呈现知识点) -
凌荆慢肝:[答案] 你看课后题就可以le !

天台县15764991077: 历史的五大提问 -
凌荆慢肝: 1.某地点的纬度是北纬85度,请问那里可以看到的动物是: D:北极熊 A:企.鹅 B:大象 C:袋鼠 D:北极熊 2."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这里的西北风和东南风指的是:D:季风 A:龙卷风 B:台风 C:飓风 D:季风 3.美国...

天台县15764991077: 问几个历史问题!! -
凌荆慢肝: 第一题是A,这个暴君是商纣王 第二题是C,韩非是法家的代笔人物,ABD都是法家的思想...

天台县15764991077: 历史的五大提问1.某地点的纬度是北纬85度,请问那里可以看到的动
凌荆慢肝: 1.某地点的纬度是北纬85度,请问那里可以看到的动物是: D:北极熊 A:企.鹅 B:大象 C:袋鼠 D:北极熊 2."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这里的...

天台县15764991077: 历史上有哪些性命攸关的提问 -
凌荆慢肝: 独到计策——赵广汉 宽大教化——黄 霸 断案如神——狄仁杰 专职法官——徐有功 刚毅清正——寇 准 法医鼻祖——宋 慈 为民伸冤——况 钟 刚直不阿——海 瑞 正直敢言——袁可立 廉吏第一——于成

天台县15764991077: 一些关于历史的问题
凌荆慢肝: 关外 以河北省山海关市为界,以东的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为关外,以西的河北等中原省份为关内 中原 今河南一带 蓬莱 山东 青木关 重庆

天台县15764991077: 历史提问3指出古代最有影响的法律体系和近代资产阶级第一部完整宪法
凌荆慢肝: 古代最有影响的法律体系大概是《汉谟拉比》法典吧,意义是古代第一部成文法典. 近代资产阶级第一部完整宪法大概是《拿破仑法典》,意义是确定了资本主义立法规范.

天台县15764991077: 历史问题 -
凌荆慢肝: 宋、齐、梁、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