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苏洵读书 文言文翻译

作者&投稿:仪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洵的文言文200字左右的~

〔宋〕苏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哉?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语言,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书,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语言,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因首丧面,而谈《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其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被其祸,而吾将获知言之名,悲夫!
  ——选自《四库全书》本《宋文鉴》 
翻译: 
  事情有它必定要达到的地步,道理有它本该如此的规律。只有天下那些心境静穆的人,才能够从微小的迹象中预知日后显著的结果。月亮四周出现光环,预示天要刮风;柱石回潮湿润,表示天要下雨;这是人人都知道的。至于世间人事的变化,情理形势的因果关系,它的抽象渺茫而难以理解,千变万化而不可预测,又怎么能与天地阴阳的变化相比呢?而即使贤能的人对此也有不知道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爱好和憎恶扰乱了他心中的主见,而利害得失又左右着他的行动啊。
  从前山涛见到王衍,说:“日后给天下百姓带来灾难的,一定是这个人!”汾阳王郭子仪见到卢杞,说:“此人一旦得志,我的子孙就要被杀光了!”从今天来说,其中的道理固然可以预见一些。依我看来,王衍的为人,不论是容貌还是谈吐,固然有有利于欺世盗名的条件,然而他不妒忌、不贪污,追随大流。假如晋朝不是惠帝当政,只要有一个中等才能的君主,即使有成百上千个王衍,又怎么能扰乱天下呢?象卢杞那样的奸臣,固然足以使国家败亡,然而此人不学无术,容貌不足以打动别人,言谈不足以影响社会,如果不是唐德宗的鄙陋昏庸,又怎能受到重用呢?从这一点来说,山涛和郭子仪对王衍和卢杞的预料,也或许有不完全正确的地方。
  现在有人嘴里吟诵着孔子和老子的话,身体力行伯夷、叔齐的清高行为,收罗了一批追求名声的读书人和郁郁不得志的人,相互勾结制造舆论,私下里互相标榜,自以为是颜回、孟子再世,但实际上阴险凶狠,与一般的人志趣不同。这真是把王衍、卢杞集合于一身了,他酿成的灾祸难道能够说得完吗?脸上脏了不忘洗脸,衣服脏了不忘洗衣,这是人之常情。现在却不是这样,他穿着罪犯的衣服,吃猪狗般的食物,头发象囚犯,面孔象家里死了人,却大谈《诗》、《书》,这难道合乎清理吗?凡是做事不近人情的,很少有不是大奸大恶的,竖刁、易牙、开方就是这种人。这个人借助最崇高的名声,来掩盖还没有暴露的祸患,虽然有愿意治理好国家的皇帝,和敬重贤才的宰相,还是会推举、任用这个人的。这样,他是天下的祸患就必定无疑了,而决非仅仅王衍、卢杞等人可比。
  孙子说:“善于用兵的人,没有显赫的功勋。”假如这个人没有被重用,那么我的话说错了,而这个人就会发出不遇明主的慨叹,谁又能够知道灾祸会达到这种地步呢?不然的话,天下将蒙受他的祸害,而我也将获得有远见的名声,那可就太可悲了!

苏轼担任钱塘太守的时候,有一个百姓前来诉苦,说卖扇子的人欠了自己两万银子,便抓来了那个卖扇子的人,卖扇子的悲伤地说:“长时间下雨,并且天气一直严寒,有扇子又卖不出去,不是(我)不肯偿还债务。”苏轼就叫他拿二十把扇子过来,便拿起桌上的办案时所用的毛笔随意地写了行书,草书的字,并画了枯木和竹石就交付给他。(卖扇子的人)刚刚出门,人们竟然用一千元钱买一把扇子,原本卖不出去的扇子全都卖光了。后来卖扇子的人也把所欠的钱全部还清了。
原文:
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及枯木、竹石以付之。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遂悉偿所负。
此文出自宋朝·苏轼《东坡逸事》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东坡逸事》尽可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做人要学会变通。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元丰三年(1080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
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庆历八年(1048年),苏洵因父丧居家,闭户读书,把自己的学识品行教授给苏轼与幼子苏辙。

我年少的时候不学习,到了25岁才开始知道读书,跟从一些德行高尚的人游历。年纪已经很大了,却又不能做到潜心学习,砥砺自己的德行,用古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反而看得与自己一起学习的人,都超不过我,就以为自己的学问可以了。后来,我感到文思越来越窘困,然后拿出古人的文章来读,才开始觉得他们遣词立意与自己不同。当时再回头看看自己,思量自己有多少才能,就又觉得好像不应该停留在这样的水平上。因此烧光了以前写的几百篇文章,取出《论语》、《孟子》《韩子》及其他圣人,贤人的文章,一动不动的端坐在那里,整天阅读那些文章,就这样过了七八年。


铜梁县17676183263: 《老苏先生墓志铭》第三段翻译 -
仝旺刺五:[答案] 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岁余,举进士,再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

铜梁县17676183263: 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 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 -
仝旺刺五:[答案] 译文: 蜀地有一个姓苏的君子,名洵,事明允,是眉州眉山县人.而苏洵最小,唯独(他)不喜欢学习,已经成人后还不知... 谢绝了先前交往的伙伴,关起门来读书写文章. 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 一时之间,年轻人、求学者都尊崇他...

铜梁县17676183263: 眉山苏洵少不喜学辙为小苏也这段文字的翻译省略的部分也
仝旺刺五: 父苏洵 苏洵字明允,眉州(今四川眉山)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 苏洵少不喜学,而喜游历名山大川,27岁始发愤读书.应进士及茂材异等试,皆不中...

铜梁县17676183263: 在《宋使·苏洵传》中一句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的翻译是什么? -
仝旺刺五:[答案] (翰林学士欧阳修献上苏洵写的22篇文章给皇帝),文章传出后,士大夫们争相传诵,一时之间,学者们都争着向苏洵学习来写文章.

铜梁县17676183263: 文言文翻译,!!!好的+20分 -
仝旺刺五: 我年少的时候不学习,到了25岁才开始知道读书,跟从一些德行高尚的人游历.年纪已经很大了,却又不能做到潜心学习,砥砺自己的德行,用古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反而看得与自己一起学习的人,都超不过我,就以为自己的学问可以了.后来,我感到文思越来越窘困,然后拿出古人的文章来读,才开始觉得他们遣词立意与自己不同.当时再回头看看自己,思量自己有多少才能,就又觉得好像不应该停留在这样的水平上.因此烧光了以前写的几百篇文章,取出《论语》、《孟子》《韩子》及其他圣人,贤人的文章,一动不动的端坐在那里,整天阅读那些文章,就这样过了七八年. PS:按照古文释义的方法翻译的 楼上是用通俗语言,但若考试 不会得全分.

铜梁县17676183263: 高一语文古文翻译(速求,快的会追加分的)
仝旺刺五: 苏洵字明允,是眉州眉山人.27岁的时候才开始发愤读书,一年多一点时间就去考进士,又去考茂才异等,都没有考中.烧掉平常写的全部文章,关上门更加用功读书,于是精通六经各家的学说,写文章一会儿就写了几千字.至和,嘉祐年间,与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一起到京城,翰林学士欧阳修现上他写的22篇文章(给皇帝),(文章)马上传出,士大夫争相传诵它们,接着的一段时间学习的人争着仿效苏洵的文章写法.

铜梁县1767618326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宋]苏洵洵布衣穷居,尝窃有叹,以为天下之人,不能皆贤,不能皆不肖,故贤人君子之处于世,合必离,离必合.往... -
仝旺刺五:[答案]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1)尹公在朝廷上上下下奔走,在战场上效力. (驰骋、兵革、句式) (2)如果不是这样,我担忧什么呢? (如、然、句式) (3)不了解内情的人,又会以为我是在自卖自夸,用来求得别人的赏识. (知、誉、以...

铜梁县17676183263: 求苏洵<<明论>>的全文翻译 -
仝旺刺五: 史记论.第二论》苏洵 天下有大智慧,有小知识.人的智慧有所及,有不到.圣人以他的大智慧而兼并了他的小聪明的功,贤人用它所及而帮助他不到,愚蠢的人不知道大智慧,而以不到丧其所及.所以圣人治理天下的用常,而贤人之治天下的...

铜梁县17676183263: 查以“近日使学读书”开头的古文的翻译 -
仝旺刺五: 袁宏道《答王以明》 近日始学读书,尽心观欧阳修,苏洵、曾巩、陈亮、陆游诸公文集.每读一篇,心悸口呿①,自以为未尝识字.然性不耐静,,读未终帙②,已呼累马③,促诸年少出游,或逢佳山水,耽玩竟日. 归当自责顽钝如此当何所...

铜梁县17676183263: 文言文出人头地的意思(译文)急!!!!!!!!!!!!!!!
仝旺刺五: 【原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 十岁的时候,其父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