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战国时,齐国和鲁国的长勺之战。为什么齐国会输呢?

作者&投稿:岳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鲁国和齐国在长勺之战以后谁赢了~

长勺( sháo)之战发生于春秋时期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部)相遇。鲁军按兵不动,齐军三次击鼓发动进攻,均未奏效,士气低落。之后鲁军一鼓作气,打败齐军。后乘胜追击,获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
同样是齐鲁两国交战,同样是鲁庄公、齐桓公,一胜一败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齐鲁第一次交战时,鲁庄公借口护送公子纠返回齐国为由,把大军开到齐国腹地,干时一战,遭到沉重打击,庄公化装才得脱险。齐国保卫了自己国家的尊严和独立,但它却乘干时战胜之声势,侵略鲁国,直趋长勺,轻视鲁军,骄横自满,受到了历史的惩罚。
长勺战前,鲁军由于干时的失败,庄公既能作复仇雪耻的战争准备,又能破例接待既无官职、又无名望的曹刿,并能开诚布公地和他讨论战胜敌人的战略,这是难能可贵的。战斗中又按照曹刿的意见,掌握有利于反攻和追击的时机,从而获得了胜利。
战争结束后,鲁庄公向曹刿询问是役取胜的原委。曹刿回答说:“用兵打仗所凭恃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冲锋时,士气最为旺盛;第二次击鼓冲锋,士气就衰退了;等到第三次击鼓冲锋,士气便完全消失了。齐军三通鼓罢,士气已完全丧尽,而相反我军士气却正十分旺盛,这时实施反击,自然就能够一举打败齐军”。接着曹刿又说明未立即发起追击的原因:齐国毕竟是实力强大的国家,不可等闲视之,而要谨防其佯败设伏,以避免己方不应有的失利。后来看到他们的车辙紊乱,望见他们的旌旗歪斜,这才大胆地建议实施战场追击。一番话说得鲁庄公心悦诚服,点头称是。
长勺之战
从曹刿战前决策、战场指挥和战后分析的诸多言行里,可以看到鲁军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乃有其必然性。鲁国统治者在战前进行了“取信于民”的政治准备,为展开军事行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作战中,鲁庄公又能虚心听取曹刿的正确作战指挥意见, 遵循后发制人、敌疲我打、持重相敌的积极防御、适时反击的方针,正确地选择战场, 正确地把握反攻和追击的时机,从而牢牢地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赢得战役的重大胜利。
可见,长勺之战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它却正确地反映了弱军对强军作战的基本规律和原则。因此,一直为历代兵家所称道。长勺之战是齐桓公争霸斗争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也是鲁齐长期斗争中鲁国的一次罕见的胜利。它对齐桓公调整完善自己的争霸战略方针具有一定的影响。

齐国是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位于今山东省,始封君为周武王师父、军师太公望姜尚。齐国是周代重要的封国,亦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周代东方主要诸侯国。齐国国都营丘(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胡公时曾迁都至薄姑。 传至齐康公时,大夫田和放逐齐康公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齐太公。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姓齐国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成为战国时代七雄之一,前221年,最后被秦国消灭。
2、历史上的鲁国有两个,其一为夏商时存在的鲁国,史称西鲁。其二为西周至战国的鲁国,史称东鲁。
西鲁:历史悠久,夏商时已存在,可能是夏商时的一处重要方国。《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曾为夏孔甲饲养龙鱼的刘累,为了躲避孔甲而迁居鲁山县。《逸周书·殷祝解》说夏桀也曾徙于鲁。商代甲骨文也有卜问“鲁受年”之类的卜辞。
东鲁:周公旦的鲁国,是中国周朝的一个姬姓诸侯国,为周武王的弟弟周公之后。西周初年周公辅佐天子周成王,周公东征打败了伙同武庚叛乱的殷商旧属国,分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其中的奄国故土建立鲁国。鲁国先后传二十五世,三十六位君主,历时800年左右。首都在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小部分。鲁国是孔子的出生地。鲁国是保存西周礼制较多的侯国之一,但整体实力弱,以及地势偏,不能像魏,楚,秦那样强硬。



长勺之战
春秋初期,齐、鲁两个大国为了争霸时有冲突。周庄王五十二年(公元前 685年),齐国为继承王位而发生内乱,鲁国扶持公子纠争夺王位,与齐结仇。齐公子小白抢先即位,称齐桓公。次年春,齐桓公不听管仲先修内政、待机而动的劝阻,急于征服鲁国,以报前仇。鲁庄公决心应战。这时,有个叫曹刿(贵)的贵族求见庄公提出建议。曹刿问庄公:“你靠什么来打仗呢? ”庄公以衣食不独自享受,分给臣下,并对神守信作答。曹刿认为:“这些小恩小惠无利于老百姓,他们是不会跟从你的,神也不会为你降福。”庄公又说:“对民间诉讼一定要按照实际情况慎重 处理。”曹刿说:“这倒是尽职尽责,定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取胜才有根基。”曹刿自告奋勇请求与庄公同赴战场,庄公应允。
齐、鲁两军对阵于长勺 (今山东曲阜北,一说为莱芜东北) ,鲁庄公立即命令击鼓攻敌,被曹刿劝阻。曹刿深知齐强鲁弱,绝不能先下手。齐军见鲁军按兵不动,恃强两次击鼓发动进攻,因鲁军阵脚不乱,均未奏效。两次进攻,齐军不仅损耗了体力,而且锐气大减,当齐军第三次击鼓发起冲击时,已是兵疲意沮,战斗力大大削弱。曹刿抓住时机,建议庄公实施反击。鲁军“一鼓作气”击溃了齐军。庄公下令追击,又被曹刿劝阻。曹刿怕齐军佯败设伏,亲自下车察看齐军车辙痕迹,又爬到车前扶手的横木上眺望齐军的旗帜,证实齐军确实溃败以后,才请庄公下令追击,将齐军逐出国境。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就举了长勺之战的例子。他说:“春秋时候,鲁与齐战,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学了《曹刿论战》这篇文章可能就明白了战争起因 齐厘公对侄子公孙无知与王子诸儿同等待遇,早已引起诸儿的不满。后诸儿继位为齐襄公。他以公孙无知待遇过高为由,予以降低,“绌无知秩服”,引起公孙无知的不满,阴谋乘机生事。大夫连称、管至父因为出戍葵丘没有得到及时更替,也怀恨在心,于是勾结公孙无知,密谋欲杀害襄公,拥立无知为齐君,这件事引起大夫管仲、鲍叔牙等人的不满。他们感到“君使民慢,乱将作矣”,便分 长勺之战别拥戴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出奔鲁国和莒国避难。周庄王十一年(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到外地狩猎时受伤,公孙无知得知齐襄公受伤后,派人杀死了齐襄公。连称、管至父立无知为国君,引起全国的反对。接着几位大夫杀死公孙无知,宣布迎接在鲁国避难的公子纠为君,并和鲁庄公会于蔇,商定由鲁出兵护送公子纠返国。而奔往莒国的公子小白闻悉国内变乱,也在鲍叔牙和莒兵护送下急忙返国,争夺政权。管仲闻讯后,于途次邀击,射伤小白,但被鲍叔牙机智营救,抢先赶回国都临淄,就了侯位,即为齐桓公。公子纠和管仲见国君位置被小白抢先夺去,只好仍回鲁国栖身,这使齐、鲁两国关系又趋紧张。 新即位的齐桓公小白,因为鲁国支持公子纠,对鲁非常不满。鲁庄公却以公子纠没有当上齐国国君,对齐极为仇视,便亲自率大军强送公子纠返国,进入齐境干时地区,齐桓公即与鲍叔牙等商讨对策,决定“以兵拒之”。双方各以兵车300辆投入战斗。齐军一举击破鲁左右军,继而包围鲁庄公所统帅的中军。鲁庄公把大旗改插在将领梁子车上,自己改乘轺车.化装突围,才免于被俘。鲁军惨败后,鲁庄公在齐军压力下,竟改变初衷,杀死公子纠,把管仲押送给齐国。干时战后,鲁庄公吸取失败的教训,加强军队训练,赶制各种兵器,疏浚曲阜以北的洙水,以防齐军进攻。与此同时,政治上也作了些取信于民的工作,所以当齐军逼近鲁境,鲁国北部形势紧张时,鲁庄公决定动员全国力量对齐作战。这时一位名不见经传但确有政治远见和军事素养的人曹刿,怀着拯救祖国的决心,进见鲁庄公,陈述了自己对战胜齐国的策略,对庄公的战争指挥和鲁军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 编辑本段战争经过 公元前684年春,齐桓公在巩固了君位之后,自恃实力强大,不顾管仲的谏阻,决定兴师伐鲁,以报复鲁国一年以前支持公子纠复国的宿怨,企图一举征服鲁国,向外扩张齐国的势力。当时鲁国执政的是鲁庄公,他闻报齐军大举来攻,决定动员全国的力量,同齐军一决胜负。就在鲁庄公准备发兵应战之时,鲁国有一位名叫曹刿的人认为当政者庸碌无能,未能远谋。他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国家遭 长勺之战受齐国军队的蹂躏,因而入见庄公,要求参与战事。曹刿询问庄公依靠什么同齐国作战。鲁庄公说,对于衣物食品之类的东西,总是要分赐给臣下,不敢独自享用。曹刿指出,这样做不过是小恩小惠,不能施及全国,民众是不会出力作战的。鲁庄公又说,自己对神明是很虔敬的,祭祀天地神明的祭品从不敢虚报,很守信用。但曹刿认为,对神守点小信,未必能感动神明,神也是不会降福的。鲁庄公想了一下又补充道,自己对待民间的大小狱讼,虽然不能做到明察秋毫,但是必定准情度理地予以处理。曹刿这时才说,这倒是尽到了君主的责任,为老百姓办了好事,具备了同齐国决一胜负的基本条件了。为此,他请求随同鲁庄公奔赴战场,鲁庄公允诺了他的这一请求,让他和自己同乘一车前往长勺。 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军仗着兵强马壮,侵入鲁境。鲁庄公暂时避开齐军锋芒,撤退到有利于反攻的地方长勺(今山东曲阜北郊)。齐国由于干时战争的胜利,鲍叔牙以下将士都轻视鲁军,认为不堪一击,于是发起声势汹涌的攻击。鲁庄公见齐军攻击鲁军阵地,就要擂鼓下达应战的命令。曹刿劝阻说:齐兵势锐,我军出击正合敌人心愿,胜利没有把握,“宜静以待”,不能出击。庄公遂饬令鲁军固守阵地,只令弓弩手射击,以稳住阵势。齐军没有厮杀的对手,又冲不进鲁军阵地,反而受到鲁军弓弩猛射而无法前进,只得向后撤退。经过稍事休整,鲍叔牙又下令展开第2次攻击,曹刿劝庄公仍然不要出击,继续固守阵地。齐军攻势虽猛,但仍攻不进阵内,士气不免疲惫,再退回到原阵地。 齐军两次进攻,鲁军都没有应战,鲍叔牙和齐军将领都认为鲁军怯于应战,决定再次发动进攻。于是齐军声势浩大的第3次进攻,迅即出现于鲁军面前。曹刿看到这次齐军来势虽猛,但势头没有上两次大,认为出击时机已到,立即向庄公提出反击齐军的建议。庄公亲自擂起战鼓,发出攻击命令。鲁军将士闻令,士气高昂,奋勇出击,争先恐后,锐不可挡,把齐军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节节 曹刿与鲁庄公谈论作战的条件败退,鲁军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鲁军战胜,庄公传令追击。曹刿认为齐乃大国,兵力素强,不容易判定是否真正失败,很可能另有埋伏,阻止庄公下达追击令。他登轼而望,见齐军旗鼓杂乱,兵器倒曳,又下车观察到齐军战车的车辙十分混乱,判定齐军是真正溃败,才向庄公提出大胆追击的建议。庄公令下,鲁军猛打猛追,给齐军以沉重打击,俘获大量甲兵和辎重,把齐军赶出国境,洗涤干时之战所蒙受的耻辱,国势为之一振。鲁军获胜后,庄公与曹刿论及战争胜负的原因。曹刿说:作战全凭勇气,“一鼓作气”(古代用兵“鸣鼓则进”,鼓声一响,勇气奋发);“再而衰”,再次击鼓,则勇气衰退;“三而竭”,三次击鼓勇气就没有了。“彼竭我盈”,敌三鼓气竭,而我初鼓气盛,所以能战胜敌人。至于追击问题,曹刿则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同意下令追击。

因为齐王昏庸,大臣百姓都不敢说一句活,所以强大的齐国会被落小的鲁国打败


春秋时的齐国和鲁国 在现在的哪个省
齐国是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疆域为今山东。鲁国,中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侯爵,首封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势力范围今山东鲁南、鲁中地区。望采纳,谢谢

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1、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它们都是通过改革而迅速强大起来,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而晋文公做国君之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晋国迅速强大起来。2、齐桓公执政以来,在管仲的辅佐下,经过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

战国时期的顺序和国君有哪些?
一、春秋战国的灭亡顺序:1、韩国公元前230年灭亡。2、赵国公元前228年灭亡。3、魏国公元前225年灭亡。4、楚国公元前224年灭亡。5、燕国公元前222年灭亡。6、赵国公元前221年灭亡。二、秦国灭六国:1、灭韩: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韩国降将内史腾率秦军灭韩国,俘韩王安,韩亡。所得韩地...

请问战国时的齐国是现在的哪里?
春秋历史上的齐国位于现在的山东省,当时齐国的都城是临淄,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淄博,也正是因为如此,山东才被称为“齐鲁大地”。因为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所以各国的疆域也是在不停变化的,而齐国疆域最大的时候,坐拥山东大部分地区、江苏和安徽北部小部分地区,甚至辽东(燕国)还一度被齐国攻占。如...

春秋时期的齐国和战国时期的秦国实现富国强兵的共同原因有哪些?_百度...
翻开春秋战国的史册,齐国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事实上齐国是贯穿整个东周历史的强国,没有哪个国家的影响力能跟齐国相比。论百姓富足程度,齐国是诸国之冠。所以说齐国是整个春秋战国时期的超级大国绝对不过分。 翻开齐国的历史,不乏成功和闪光之处。 1,姜子牙立国。姜子牙为齐国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他的民族政策搞得...

春秋战国为什么这么乱?秦始皇是如何成为最后的赢家的?
春秋时期,燕最大的外敌除了与中原抗衡,就是山戎。山荣也很厉害。燕后为了躲避山戎的进攻,被迫迁往临沂。当齐桓公成为英雄时,燕庄公向齐桓公寻求帮助。率领多国部队攻打山嵘,消灭了孤竹部和山嵘本部,从而保住了阎的性命。在今天的河北、陕北、山西一带,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和郑还有一个外敌——北戎。当时,霸王郑庄...

孝里民居山东民居概述
山东省,简称鲁,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和鲁国,故有齐鲁之称。在历史长河中,因其位于太行山东侧,北宋时得名山东,清朝时正式确立为省级行政区。闻名遐迩的泰山,历史可追溯到二千七百万年前,其巍峨崇高令人敬仰。孔子曾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这座海拔一千五百多米的山峰,虽在五岳中排名第三,却...

战国七雄是哪几个国家:战国七雄地图古今对照
燕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前222年被秦国灭亡。 燕国建国以后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文化较中原落后,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险些亡国,凭借齐国“尊王攘夷”的军事帮助才得以保全,并进而在日后有了发展。 前323年,公孙衍发起韩、魏、赵、燕、中山“五国相王...

战国时期的齐国和春秋时期的齐国有何不同
齐国在春秋与战国不同如下:1、春秋时期,齐国是姜齐,而到了战国,田氏代齐,成了田齐,也就是说国君姓姜的变成了姓田的,这应该是最大的不同了吧。2、齐国在春秋时期地位高、称霸时间长,田齐称霸时间短。自吕尚立国以后,做为东方屏藩的大国,地位非常高,在西周已经有征伐之权,平王东迁后,...

鲁国比齐国强大,为什么却没成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在山东的齐鲁大地,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个著名的国家,齐国和鲁国;提到齐国,大家的脑海中就会想到春秋五霸的齐桓公,战国七雄之一;但是提到鲁国,人们只知道那是孔子的故乡,其实周朝刚分封时,鲁国的国力比齐国还要强势,为何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没有鲁国呢?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资料说周王为了防止周公做大,故意压制鲁国,也有...

洮南市19214134486: 《长勺之战》简介100字 -
袁详尼群: 长勺之战是春秋初期,齐国和鲁国两个诸侯国之间发生的一场车阵会战.这次会战是我国战争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着名战例.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向东迁都洛邑开始,我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时期.虽...

洮南市19214134486: 长勺之战的故事100字? -
袁详尼群: 中国春秋初期,即位不久的齐桓公,不听主政大夫管仲内修政治、外结与国、待机而动的意见,于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春发兵攻鲁,企图一举征服鲁国.鲁庄公注意整修内政,取信于民,决心抵抗.深具谋略的鲁国士人曹刿自告奋勇,...

洮南市19214134486: 齐鲁最之战 -
袁详尼群: 长勺之战是发生在中国春秋时代齐国与鲁国之间的一场战役,发生于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年)的长勺(今山东省莱芜).此次战役是继干时之战后齐、鲁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

洮南市19214134486: 有关长勺之战的 -
袁详尼群: 齐鲁长勺之战.

洮南市19214134486: 一鼓作气是什么战役 -
袁详尼群: 春秋时期,齐鲁长勺战役,起因,齐桓公年轻时曾与其兄弟公子纠争夺王位,鲁国支持公子纠回国登基,而帮助公子纠追杀齐桓公,公子纠手下的策士管仲向齐桓公车内射箭,但只射中齐桓公的衣带钩,也正是因此齐桓公将计就计,先一步到达齐国登基称侯,杀掉了纠,后来齐国强盛桓公为报当年之仇,出兵攻打鲁国,但最后失败

洮南市19214134486: 长勺之战的起因 -
袁详尼群: 长勺之战是春秋初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之间进行的一场车阵会战,也是中国历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战争的起因在于鲁国插手了齐国君位争夺战,招致后来继位的齐桓公怨恨. 公元前684年春,齐桓公在巩固了君位之后,自恃...

洮南市19214134486: 长勺之战的背景资料 -
袁详尼群: 自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起,我国历史进入了诸侯兼并、大国争霸的春秋时代.齐国和鲁国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诸侯国,又互相毗邻,在当时的动荡局面下,不免发生各种矛盾,而矛盾冲突的激化,又势必造成两国间兵戎相见的结果...

洮南市19214134486: 曹刿论战是什么战役 -
袁详尼群: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洮南市19214134486: 长勺之战是什么性质的战争,对鲁国来说当时的形势如何 -
袁详尼群: 长勺之战是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同自己 争做国君而兴师问罪,企图...由于鲁国危险,所以曹刿挺身而出,主 动要与鲁庄公“论战”.

洮南市19214134486: 《曹刿论战》叙述的是春秋时期( )之间发生的长勺之战 -
袁详尼群: 齐国与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