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什么不参加科举考试?

作者&投稿:公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白为什么不参加科举考试?~

李白为什么不参加科举考试?他到底背负着一个怎样的秘密?

天才横溢的李白不是不想参加科举考试,而是当时他的条件并不允许他参加科举考试。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们称他为“诗仙”他的才华让我们感叹,他为人大方热情,喜好结交朋友。

至于天才横溢的李白为什么不参加科举考试主要是跟唐朝的科举制度有关的,在唐朝如果想要出人头地有一番事业的话,有两种选择,第一就是贵族的后代,在出生的时候就有背景,之后的生活自然要比寻常老百姓舒服的多,第二就是通过科举进入官场靠自己的能力成为人上人。所以对于那些没有背景的寻常百姓来说,科举无疑是一个好道路。

但是在唐玄宗时期,科举考试被规格化了。所以根据当时规定如果是想要进行科举考试必须要经过地方严格核查之后才能够取得推荐的资格,被推荐的人都是家世清白品学兼优的平民百姓。李白既是商人之子也是罪人之后,所以在当时是通过不了地方官审查的。



当时的李白面对这样的形式不得不去寻求达官贵人的推荐。在李白到达长安期间迫于形势奔走在各个王侯贵族之间,主动求见。当时李白非常有才华,他的诗歌不但得到了贺知章的赞扬也得到了玉真公主的推荐。
在贺知章的推荐下,唐太宗终于见识到李白的才华了,就让他在翰林院起草一些文件和写一些宫廷诗歌等等,虽然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但是也算是入仕途了,只可惜仕途比较黑暗。

在李白的生平里,有件事非常可疑——他终生不参加科举考试。这是为什么呢? 当然,李白自己说:我是天才,天才哪有参加考试的?果真如此吗? 一个唐代的读书人不去参加科举考试,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唐代人要出人头地,通常有两条途径:你本来就是王公贵族的后人,可以享受到特殊照顾;万一你不是这个出身,又想上进,正规的渠道就是考进士。 唐代的进士文化,对诗人的人格影响太大。哪些人诗写得雍容华贵,哪些人诗写得苦大仇深,都跟考进士有关。像王维那样一考就中的,诗肯定写得雍容华贵。诗写得苦大仇深的,要么是没考上,要么起码是经过“八年抗战”才考上的。杜甫的诗为什么苦大仇深?考了两次都没考上。孟郊更惨,考得心态都扭曲了。为了考进士倾家荡产,把家具都典当了,“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借车》),多伤心啊!孟郊46岁终于考上进士了,心花怒放地写了一首《登科后》:“昔日龌龊不堪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以前我是无名之辈,你们看不起我都是应该的,可现在我是新科进士,我要把长安所有的青楼逛遍,把所有的妓院头牌都叫过来陪我喝酒。 唐代考上进士之后,有两样最荣耀的事情:一个是慈恩塔上题名。白居易就写过“慈恩塔上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还有一个就是游街。放榜之后,所有的青楼张灯结彩,夜夜笙歌,都是新科状元来游。孟郊能把大把的钱往这里头扔,我估计背后也有很多厂家赞助。当时的大族选女婿,都瞄着新科进士。因为一个人能在唐代考取进士,如果又能做翰林的话,就有百分之五十的希望做宰相。 当时的背景就是这样,读书人必须走科举这条路。李白凭什么不走?当然他有自己的说法:我是天才,我懒得考进士。但这是托词,实际上李白有难言之隐。他根本没资格参加科举考试,这跟他的身世有关。 在唐代,不是什么人都能参加科举考试的。 白居易年轻的时候写过一组文章,叫《百道判》。唐代科举考试,到中唐的时候有一个习惯,考进士要考判案的能力。白居易特聪明,他自己做模拟题,就编了100个案例,然后事先把答案做好。其中有一道“判”,讨论的是:商人的儿子能不能参加进士考试?白居易说可以,他希望政策能够开明一点。白居易专门做这样一道模拟题,说明按照唐朝的惯例,商人的儿子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 唐代考进士,先要通过资格审查。审查的时候,要注明:一、“郡县乡里名籍”,就是要注明你是哪个地方的人?二、“父祖官名”,就是你的父亲,还有你的祖父,叫什么名字,干什么的?此外还规定,如果家里是做买卖的,或者关系比较近的亲属是做生意的,就不能来考进士。当然,罪犯的后人更没有资格。 李白的身世,恰好两条都占了:一是罪人之后,二是商人之子。想考进士,连门儿都没有。你已经把我的资格都剥夺了,我还会奴颜婢膝地求你吗?天才李白绝不会这么干。他就说:你不让我考,我还看不起你进士考试呢!我不考科举,我就靠自我炒作,炒出大名来,让你皇帝老儿亲自把我请过去。这是李白的情结。

李白为什么不参加科举考试?




唐朝时通过科举考试而选出来的名人及其成功经历
狄仁杰 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政治家。应试明经科,从而步入仕途。贺知章(公元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市)人。武则天证圣元年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科举考试是人人都可参加的吗?
参加进士科考试,被称为“举进士”,凡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习惯就称为进士。举人、进士、秀才在唐代几乎是同一个含义,与明清时的意义不同。常科考试及第以前的士人,身份是平民,称“白身”、“白衣”、“布衣”等。科举考试合格叫“及第”、“擢第”、“等第”、“登科”。进士第一名称“状元”或...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为什么不是重视纳谏,而是科举制度...
这句话指的是推行科举,以至于天下读书人皓首穷经挤破头地去考科举,甚至很多人一把年纪了,头发花白还在考科举.而不是什么效忠 再问: 能进解释一下“长策”吗?如果长策是政策的意思,那么就应该是科举制度了。再答: 长策的长指深谋远虑,策是指政策,李世民在全面推行科举后曾经说过“天下英雄尽入...

中国古代有哪些姓白的名人。至少十个个以上,都是做什么的?
6岁丧父,母改嫁澄迈县白家,改名白玉蟾(白出生时,母梦有白色蟾蜍入怀)。7岁能赋诗,12岁应童子科落第,渐厌恶科举仕途。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16岁时离家云游,养真于儋州松林岭。23岁只身渡海到大陆各地求师。最后入住武夷山止止庵,师从道教南宗四世祖陈楠,尽得其道术。并遵师命至黎母山遇真人授"上注法篆...

清朝后期废黜科举制,为什么没有引起学子们的动乱?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清末的学子慢慢发现自己在读四书五经,而西方列强发展到工业文明时期。他们用工业文明成果打开中国的大门的时候,学子们才发现国家的文化知识是非常落后的,文化跟不上时代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加上学子们也明白,要是不取消科举考试制度,国家没有办法发展,还是一样的落后,思想跟不上...

白居不易的故事起因经过结果?
白居易居不易,一代诗王想在京都居住,白居可不容易 读过唐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本诗的作者,当提初次来到京城长安,被人戏谑“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这就是今天所聊的故事主人翁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人称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亦有诗王之称。祖籍山西太原。史上也有“...

科举制度是怎样取消的?
元朝自仁宗至顺帝时灭亡止,科举时办时废,只曾举办约十次,取士一千余人。但元科举所选人材通常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元政府中产生的影响也不大。 明、清 明清科举各级考试名称明朝的科举在宋代的基础上继续改良发展,制度已非常完善,规模也更大,参加科举的人数大增;考核的内容却开始僵化。明朝二百七十七年开...

怎样理解白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的意思
据说是北宋时期的白头状元梁灝。梁灝他从小苦读,年年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屡科不第。说白了就是总也没考上。可是,梁灝心志不泯,继续发奋。果然是有心者天不负。终于梁灝在八十二岁那年,考中了状元。发榜之后,这就得说老梁灝了。百感交集。措了一副这样的联。联语是这样说的,“白首穷经,少...

唐代,白居易的弟弟白敏中官至宰相,其最终结局如何?
唐代皇帝 白敏中自幼丧父,跟随白居易学习,后来进士及第。凉国公李听,曾历任诸道节度使,听闻白敏中能干,便任命其为节度掌书记。之后,白敏中历任大理寺评事、户部员外郎,此时的白敏中已经年过五旬,但官职不过从五品,按理说白敏中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但没多久白敏中遇到生命中的贵人。古代权臣 8...

唐朝科举制度是怎样的
唐太宗励精图志,不断对唐朝的各项政策、制度进行改革, 在这种情况下科举制度也逐渐成熟完善起来。_^\\t~(一)参加科举者的主要来源 由于唐代以来官学、私学教育的不断昌盛,培养了大量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例如贞观以后,仅国学生就有8000余人④。国学生是参加科举的重要力量,因为他们在各级官学学习...

柘城县13290238456: 李白为什么没有参加科举考试? -
父贴依美: 当然,李白自己说:我是天才,天才哪有参加考试的?果真如此吗? 一个唐代的读书人不去参加科举考试,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唐代人要出人头地,通常有两条途径:你本来就是王公贵族的后人,可以享受到特殊照顾;万一你不是这个出身,...

柘城县13290238456: 李白为什么不参加科举拜托各位了 3Q -
父贴依美: 李白的祖上不是三品以上的官员,决定了李白不能入国子监这类学校就读,无法以生徒的身份出线;剩下的就只有乡贡一条出路.但是,即使乡贡,同样也需要明确的家世背景,李白的父亲“潜还广汉”,其祖父、曾祖一定是客死他乡,谈何迁...

柘城县13290238456: 李白才华横溢,为什么没有参加科举 -
父贴依美: 科举,应世而生,或者答题规范,最不推举所谓才华横溢的应试者. 李白了懂文字,舞文弄墨,卖弄风情,相提并论的是李白的姓氏,很明显是大唐荣耀 李字辈,所以让人浮想联翩. 只是亭台楼阁,天上宫阙,也许一切只是形式,为之加冕的确实是: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的信条.

柘城县13290238456: 李白为何没有考科举
父贴依美: 因为李白祖先被发配至碎叶,并没有受到赦免,却私自潜回唐朝,所以,李白是个黑户.而在唐朝中前期,那时候科举是要审核考生的三代祖的,作为一个黑户,李白根本就不能参加,除非有权贵推荐,所以李白只能干谒了

柘城县13290238456: 李白和杜甫为什么没有通过科举考试 -
父贴依美: 唐朝初年的科举很难,而且开的时间短,也没有像后世那么普及,也不是文人的唯一晋升路线,而且考上了也不一定有用. 李白是属于比较狂傲类型的,更不会去考了.当时很多文人都走的是公卿路线,即得到举荐或者皇帝赏识,很多文人的科...

柘城县13290238456: 李白为什么不参加科举
父贴依美: 如果除去身世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不说,李白视科举的大道为耻辱,就实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了.放着科举的大道不迈,任由自己在歧路上愈走愈远,这样的思维很难令人理解.进士出身是国家的最高认可,李白却视之如敝履.也许作为成名英雄的自我定位,使他不愿意面对哪怕有一丁点儿风险的挑战;也许他感觉自己等得起,却输不起.说什么“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说什么“今朝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现实的科举已使李白视若畏途. 也许,对李白没有参加科举还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不是李白对自己的实力没有自信,对匿名改卷的科举却如此心存畏惧,这里面或许包含了对主考官发自内心的疑虑.后代的蒲松龄不是终其一生都没有走通科举的死胡同么?

柘城县13290238456: 李白为何不参加科举?
父贴依美: 科举是隋朝才开始的且不定期.用科举选拔人才是明代才开始的.唐代用人的制度是推荐大于选拔.

柘城县13290238456: 李白一些事李白为何不参加科考?又为何不得重用?
父贴依美: 1.其实李白生于商贾之家,在唐朝是不受重视的,即使才华横溢也无权参与科举,因此他才游历天下,希望有人举荐他,从而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2. 李白虽...

柘城县13290238456: 李白为什么没中进士??? -
父贴依美: 李白去本就没有参加科举考试. 他认为这只是学识少的人才干的事.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 北省安陆县).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但总是事与愿违. 一代才子的悲莫过于此!!

柘城县13290238456: 为什么李白当年不参加科举?
父贴依美: 因为不想入官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