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何要建弘道书院

作者&投稿:主父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为何要建弘道书院~

一些朋友遇到我,闲聊中问及弘道书院,总产生理解误差,以为我在做一件有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其实,一介书生,何以能够?我不过是在穷乡陋谷中筑了一间简朴的书庐而已。像我这样无意于热闹的山野愚民只求一个安静的读书所在,不敢有“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野心。书院也没有什么规模,谈不上任何恢弘的艺术构思。不要说弘道书院沾不上名闻遐迩的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的一点古风古韵,连“书院”两字也是牵强得不能再牵强的。以我最褊狭的理解,有书有院,就可以叫做“书院”了。古之书院,自唐代始,多为学校。一个人藏书读书之地多称“书堂”。我坚持用“书院”名之,不过是追慕古人读书遗风罢了。因为解释多余,所以我一般不费心去正友人视听,只是一笑了之,谬种流传也悉听其便。我一直以读书为业。到如今,算是有点微不足道的功名,也多少满足了一点井底之蛙望天式的虚荣心。父母小时候因家境贫寒,读不起书。我这点虚名,算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薄礼,可以安慰父母那一份望子成龙的拳拳之心。当今硕学鸿儒、学问盖世之人辈出,我不曾妄想攀比。我只想老老实实做一名读书人,不荒废读书这门千古正业。因此,筑书院以明志,时刻告诫自己终身不忘读书,宁静致远,做一个名副其实的读书人,决不随波逐流,沽名钓誉。这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但道德严重衰落的二律背反年代。今人读书,多营名图利,甚至不乏钻刺打点。似乎人人在钻营,人人在为金钱、官位、浮名削尖脑袋,似乎永无休止,永不回头。读书原本首先期于明理。正如福州鳌峰书院学规所言:“学者修身善道,首在明义利之分,审是非之界。”而一切钻营之术、害人之谋、枉道之行,都足以败名辱身,读书明理之人不可以沾染。读书进德,弘道明德。我当保持读书人的本色。既然我斗胆敢以“弘道书院”为名,就当立志以真才实学增加其底蕴,让书院名副其实。古往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人品,还是读书。追步前贤,便是读书人的本分。这就是筑“弘道书院”的初衷。我孤陋寡闻。家乡龙羊一带,我难得听说历史上出过什么出类拔萃、大名鼎鼎的人物。有人说罗隐的老家是离书院七八里地的洞山村,但大多数人说他是新登人。唐朝,贤德地方出过一个状元,叫施肩吾,写得一手好诗。施肩吾居住的地方,在新城、分水两县的交界处。两县县令都说施肩吾是自己县的。官司打到京城,京里断下来,两县令都升官三级。两县都把施肩吾的事迹载入了本县县志。听说前年桐庐人花了两千元钱将施肩吾的墓碑买走了,还索要《施氏宗谱》,又闹起了一场纠纷。至于富阳县城的郁达夫和富阳黄洲的孙权也都在百里之外了。富阳有个龙门镇,历史上有龙门孙氏“半列儒林,咸饶富有”之称。从现存的“咸正堂”、“明哲堂”、“世德堂”、“慎修堂”、“素怀堂”、“诚德堂”、“耕读堂”等明清古建筑可想像其深厚的底蕴。这些历史底蕴与我的故乡之间存在着不小的物理距离,我无法随便拿出来炫耀。我出生的南天目南麓一带,最为狭僻,方圆几十里尽是耕户、山农,大多数人没见过世面,有的人一辈子也未到过富阳县城和杭州城。南天目是临安和富阳的交界山脉,撕开嗓门一喊,居住南天目的富阳人和临安人可以遥相呼应。临安出过威震一时的钱王,那就是我的祖宗了。查家谱得知,我是钱王后裔第三十六代。光绪年间,祖辈迁居于此。在没有公路的过去,村民用双脚走到县城,路上要耽搁几天,真是令我这种习惯于车来车往的人感慨。前年,我想法筹钱,朋友义举,政府支持,修了水泥公路,直通村子。富阳至临安的交通主干道早已架起了高速公路,因此,现在从杭城到书院仅一个半小时,而我读小学时要翻山越岭。现在各村的小学都并到中心小学,小孩们上学更不方便。我背些好书回到山里,放进书院,虽节假探亲不以废,读书不辍,也是对家乡后学的一种勉励。勉励后学,这是我筑书院的另一样心意。敢言勉励,大有学问大家口吻,我似乎有大言不惭之嫌。我或许还会收些弟子,在书院开坛讲学,弄点书院门风出来。至于为什么用“弘道”冠书院之名,读书多一点的人大概总知道这出自孔圣人的至理名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不会妄责我有意张扬己名罢。“弘道”终究是个好词。我记不起哪里读到这样两句:“夫事君以治一国,未若弘道以济万邦;安亲以成一家,未若弘道以济三界。”道德沦丧的今天,欲利生而舍弘道,难;欲治疗身心疾患而舍圣贤良方,难。家乡虽属僻壤,但在我看来,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幽静的读书所在,大可以遂读书人之志。我一直弄不明白,有些人何以能够一辈子淡漠家乡。去年瞻仰毛泽东故居,我记下毛泽东少年离乡外出求学时写给父亲的立志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主席非同凡人,伟人胸怀,天下为家。于我,家乡是无法忘怀的。忘了家乡,我不知道一切的源头到哪里去找。父母再普通,但生我养我无法改变;家乡再贫穷,那泥土的亲切无法拒绝。家乡的一草一木都能唤起我的记忆,都能给我做人的智慧和奋进的力量。与喧闹拥挤烦躁的都市相比,家乡的幽静旷逸安宁真是人生难得的奢侈。习惯于窝在宾馆、办公室、轿车里趾高气扬的人或许不以为然或嗤之以鼻,但在我这名微不足道且眼界极窄的读书人看来,弘道书院所处的位置和环境已属于胜地。书院四周,绿色的竹林和如洗的蓝天连在一起,山前山后时时送来荡涤心胸、清洗俗念的阵阵松涛。春天,池塘里蛙声一片;夏天,蝉鸣此起彼伏。晴天,高高的天空上白云悠悠;雨天,远处山顶上白雾缭绕。倦游可听雨,玄悟可对雪,空累可看云,愁怀可伫月,狂啸可登山,淡味可掬泉,涉趣可观鱼,闲吟可倚楼。真是,无一处不美,无一样不乐。读书人本来心境恬淡,还有什么不可以知足的呢?逢五一、国庆、春节,或独自,或携家小,或约一两位挚友到书院临帖、品茗、饮酒、展画、赋诗、纵论古今,其乐不足与外人道也。年年听朋友说,一到休假,名胜古迹人山人海,你挤我推,他叫我喊,不知是喜欢还是无奈。一个人成于习惯,也败于习惯。每天守着电话的人,一天没有电话响,他会坐立不安。忙于应酬,习惯于人来人往的人,一天没有人来看他,他会觉得寂寞难耐。习惯于打牌搓麻将的人,一天离开扑克麻将,他会觉得活着真没意思。而我,抽烟喝酒扑克麻将一样不会,一天没有书捧在手上,好像心里空荡荡的。睡觉前不读几页书,睡不着。最痛苦的是,手机关不掉,还有公事人情拖累。最烦人的是,在我聚精会神读书写文章的时候,手机突然怪叫。人生至乐无如读书。人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也不可过逸,唯读书可以养之。闲适无事之人,终日不看书,身心无所栖泊,眼睛无所安顿,势必心意颠倒,恓恓惶惶,处逆境不乐,处顺境亦忧。大多读书人做了官,不再勤学。“经济出自学问”,方有本源。《颜氏家训》曰:“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我读书越多,越觉得自己浅薄;我越写文章,越不敢写。我今后无论如何沉浮,终生都会以读书为本。哪怕读呆了,也认了。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读书既已成为习惯,就将这习惯继续保持,发扬光大罢。这是一个浮躁的年代。读书做文章的人也耐不住寂寞了。有的人也学会不三不四,不像个读书人了。人越是容易不清醒的时候,我越是要清醒;人越是容易耽误自己的时候,我越是不容许耽误自己。任凭世事风云变幻,任凭人生飘落,我矢志不渝。曹丕《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治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今世之人处于贫贱则害怕饥寒,处于富贵则沉迷于逸乐,只顾眼前,而将读书作文的千秋事业丢弃一旁。日月流逝,体貌衰枯,转眼间灰飞烟灭。我不愿犯常人所犯的通病,而要刻意学习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的作风,兴许我还能留点好文字给后人。古之书院都有极好的对联。我才力有限,目前还想不出好对联,所以书院的柱子上还空着。实在没有好联,就不妨借用古书院的好联了。如:博学虽未能,审问慎思明辩笃行,期与诸君共勉;格物于何极,正心修身齐家治国,推之天下可平。我希望有写字极好的人来写楹联。我对自己的书法尚不满意。为此,我确实有点忐忑不安。书法不长进,是读书人的一大遗憾。如果我自己写,我还得再练几年,练到可以出手了,再写。我想,其他难事办不成,这一点,我还是可以凭己力而为之的。我当然还有一样妄想,那就是学鲁迅的样,在自己的文章里说:“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然后,后人也循着我的文字寻找草丛里的蟋蟀,去摘那覆盆子和木莲。

http://book.sohu.com/20160409/n443704139.shtml

一些朋友遇到我,闲聊中问及弘道书院,总产生理解误差,以为我在做一件有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其实,一介书生,何以能够?我不过是在穷乡陋谷中筑了一间简朴的书庐而已。像我这样无意于热闹的山野愚民只求一个安静的读书所在,不敢有“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野心。书院也没有什么规模,谈不上任何恢弘的艺术构思。不要说弘道书院沾不上名闻遐迩的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的一点古风古韵,连“书院”两字也是牵强得不能再牵强的。以我最褊狭的理解,有书有院,就可以叫做“书院”了。古之书院,自唐代始,多为学校。一个人藏书读书之地多称“书堂”。我坚持用“书院”名之,不过是追慕古人读书遗风罢了。因为解释多余,所以我一般不费心去正友人视听,只是一笑了之,谬种流传也悉听其便。 我一直以读书为业。到如今,算是有点微不足道的功名,也多少满足了一点井底之蛙望天式的虚荣心。父母小时候因家境贫寒,读不起书。我这点虚名,算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薄礼,可以安慰父母那一份望子成龙的拳拳之心。当今硕学鸿儒、学问盖世之人辈出,我不曾妄想攀比。我只想老老实实做一名读书人,不荒废读书这门千古正业。因此,筑书院以明志,时刻告诫自己终身不忘读书,宁静致远,做一个名副其实的读书人,决不随波逐流,沽名钓誉。这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但道德严重衰落的二律背反年代。今人读书,多营名图利,甚至不乏钻刺打点。似乎人人在钻营,人人在为金钱、官位、浮名削尖脑袋,似乎永无休止,永不回头。读书原本首先期于明理。正如福州鳌峰书院学规所言:“学者修身善道,首在明义利之分,审是非之界。”而一切钻营之术、害人之谋、枉道之行,都足以败名辱身,读书明理之人不可以沾染。 读书进德,弘道明德。我当保持读书人的本色。既然我斗胆敢以“弘道书院”为名,就当立志以真才实学增加其底蕴,让书院名副其实。古往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人品,还是读书。追步前贤,便是读书人的本分。这就是筑“弘道书院”的初衷。 我孤陋寡闻。家乡龙羊一带,我难得听说历史上出过什么出类拔萃、大名鼎鼎的人物。有人说罗隐的老家是离书院七八里地的洞山村,但大多数人说他是新登人。唐朝,贤德地方出过一个状元,叫施肩吾,写得一手好诗。施肩吾居住的地方,在新城、分水两县的交界处。两县县令都说施肩吾是自己县的。官司打到京城,京里断下来,两县令都升官三级。两县都把施肩吾的事迹载入了本县县志。听说前年桐庐人花了两千元钱将施肩吾的墓碑买走了,还索要《施氏宗谱》,又闹起了一场纠纷。至于富阳县城的郁达夫和富阳黄洲的孙权也都在百里之外了。富阳有个龙门镇,历史上有龙门孙氏“半列儒林,咸饶富有”之称。从现存的“咸正堂”、“明哲堂”、“世德堂”、“慎修堂”、“素怀堂”、“诚德堂”、“耕读堂”等明清古建筑可想像其深厚的底蕴。这些历史底蕴与我的故乡之间存在着不小的物理距离,我无法随便拿出来炫耀。 我出生的南天目南麓一带,最为狭僻,方圆几十里尽是耕户、山农,大多数人没见过世面,有的人一辈子也未到过富阳县城和杭州城。南天目是临安和富阳的交界山脉,撕开嗓门一喊,居住南天目的富阳人和临安人可以遥相呼应。临安出过威震一时的钱王,那就是我的祖宗了。查家谱得知,我是钱王后裔第三十六代。光绪年间,祖辈迁居于此。在没有公路的过去,村民用双脚走到县城,路上要耽搁几天,真是令我这种习惯于车来车往的人感慨。前年,我想法筹钱,朋友义举,政府支持,修了水泥公路,直通村子。富阳至临安的交通主干道早已架起了高速公路,因此,现在从杭城到书院仅一个半小时,而我读小学时要翻山越岭。现在各村的小学都并到中心小学,小孩们上学更不方便。我背些好书回到山里,放进书院,虽节假探亲不以废,读书不辍,也是对家乡后学的一种勉励。勉励后学,这是我筑书院的另一样心意。敢言勉励,大有学问大家口吻,我似乎有大言不惭之嫌。我或许还会收些弟子,在书院开坛讲学,弄点书院门风出来。 至于为什么用“弘道”冠书院之名,读书多一点的人大概总知道这出自孔圣人的至理名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不会妄责我有意张扬己名罢。“弘道”终究是个好词。我记不起哪里读到这样两句:“夫事君以治一国,未若弘道以济万邦;安亲以成一家,未若弘道以济三界。”道德沦丧的今天,欲利生而舍弘道,难;欲治疗身心疾患而舍圣贤良方,难。 家乡虽属僻壤,但在我看来,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幽静的读书所在,大可以遂读书人之志。我一直弄不明白,有些人何以能够一辈子淡漠家乡。去年瞻仰毛泽东故居,我记下毛泽东少年离乡外出求学时写给父亲的立志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主席非同凡人,伟人胸怀,天下为家。于我,家乡是无法忘怀的。忘了家乡,我不知道一切的源头到哪里去找。父母再普通,但生我养我无法改变;家乡再贫穷,那泥土的亲切无法拒绝。家乡的一草一木都能唤起我的记忆,都能给我做人的智慧和奋进的力量。与喧闹拥挤烦躁的都市相比,家乡的幽静旷逸安宁真是人生难得的奢侈。习惯于窝在宾馆、办公室、轿车里趾高气扬的人或许不以为然或嗤之以鼻,但在我这名微不足道且眼界极窄的读书人看来,弘道书院所处的位置和环境已属于胜地。 书院四周,绿色的竹林和如洗的蓝天连在一起,山前山后时时送来荡涤心胸、清洗俗念的阵阵松涛。春天,池塘里蛙声一片;夏天,蝉鸣此起彼伏。晴天,高高的天空上白云悠悠;雨天,远处山顶上白雾缭绕。倦游可听雨,玄悟可对雪,空累可看云,愁怀可伫月,狂啸可登山,淡味可掬泉,涉趣可观鱼,闲吟可倚楼。真是,无一处不美,无一样不乐。读书人本来心境恬淡,还有什么不可以知足的呢? 逢五一、国庆、春节,或独自,或携家小,或约一两位挚友到书院临帖、品茗、饮酒、展画、赋诗、纵论古今,其乐不足与外人道也。年年听朋友说,一到休假,名胜古迹人山人海,你挤我推,他叫我喊,不知是喜欢还是无奈。 一个人成于习惯,也败于习惯。每天守着电话的人,一天没有电话响,他会坐立不安。忙于应酬,习惯于人来人往的人,一天没有人来看他,他会觉得寂寞难耐。习惯于打牌搓麻将的人,一天离开扑克麻将,他会觉得活着真没意思。而我,抽烟喝酒扑克麻将一样不会,一天没有书捧在手上,好像心里空荡荡的。睡觉前不读几页书,睡不着。最痛苦的是,手机关不掉,还有公事人情拖累。最烦人的是,在我聚精会神读书写文章的时候,手机突然怪叫。人生至乐无如读书。人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也不可过逸,唯读书可以养之。闲适无事之人,终日不看书,身心无所栖泊,眼睛无所安顿,势必心意颠倒,恓恓惶惶,处逆境不乐,处顺境亦忧。大多读书人做了官,不再勤学。“经济出自学问”,方有本源。《颜氏家训》曰:“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我读书越多,越觉得自己浅薄;我越写文章,越不敢写。我今后无论如何沉浮,终生都会以读书为本。哪怕读呆了,也认了。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读书既已成为习惯,就将这习惯继续保持,发扬光大罢。 这是一个浮躁的年代。读书做文章的人也耐不住寂寞了。有的人也学会不三不四,不像个读书人了。人越是容易不清醒的时候,我越是要清醒;人越是容易耽误自己的时候,我越是不容许耽误自己。任凭世事风云变幻,任凭人生飘落,我矢志不渝。曹丕《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治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今世之人处于贫贱则害怕饥寒,处于富贵则沉迷于逸乐,只顾眼前,而将读书作文的千秋事业丢弃一旁。日月流逝,体貌衰枯,转眼间灰飞烟灭。我不愿犯常人所犯的通病,而要刻意学习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的作风,兴许我还能留点好文字给后人。 古之书院都有极好的对联。我才力有限,目前还想不出好对联,所以书院的柱子上还空着。实在没有好联,就不妨借用古书院的好联了。如: 博学虽未能,审问慎思明辩笃行,期与诸君共勉; 格物于何极,正心修身齐家治国,推之天下可平。 我希望有写字极好的人来写楹联。我对自己的书法尚不满意。为此,我确实有点忐忑不安。书法不长进,是读书人的一大遗憾。如果我自己写,我还得再练几年,练到可以出手了,再写。我想,其他难事办不成,这一点,我还是可以凭己力而为之的。 我当然还有一样妄想,那就是学鲁迅的样,在自己的文章里说:“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然后,后人也循着我的文字寻找草丛里的蟋蟀,去摘那覆盆子和木莲。


我为何要建弘道书院
我或许还会收些弟子,在书院开坛讲学,弄点书院门风出来。 至于为什么用“弘道”冠书院之名,读书多一点的人大概总知道这出自孔圣人的至理名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不会妄责我有意张扬己名罢。“弘道”终究是个好词。我记不起哪里读到这样两句:“夫事君以治一国,未若弘道以济万邦;安亲以成一家,未若...

我为何要建弘道书院
我或许还会收些弟子,在书院开坛讲学,弄点书院门风出来。 至于为什么用“弘道”冠书院之名,读书多一点的人大概总知道这出自孔圣人的至理名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不会妄责我有意张扬己名罢。“弘道”终究是个好词。我记不起哪里读到这样两句:“夫事君以治一国,未若弘道以济万邦;安亲以成一家,未若...

宏道书院遗址地址在哪里?
宏道书院,又名弘道书院,是陕西省明清四大书院之一,始建于明代弘治初年,由三原人王恕之子王承裕(明嘉靖户部尚书)创办。该书院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8亩,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26米,南北宽115米,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院内现存有1937年建省立三原工业职业学校教学楼一座,为平面“凹”字形西式二...

万市镇的发展优势
银杏、豆制品、树桩盆景、山羊等农产品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又有“青牛雪霁”、“北宋石佛”、“多福寺”、“仙洞鸣泉”、“寒泉”、“风洞”等名胜;马岭古“城墙”、“方坑古石桥”等古迹,杨家银杏秋景、高树堂松景等自然风光及“弘道书院”等现代文化建筑,...

万市镇发展优势
杨家银杏秋景、高树堂松景等自然风光,以及弘道书院等现代文化建筑,共同塑造了万市镇的文化底蕴。加上当地农民勤劳热情,对发展充满渴望,这为万市镇发展现代农业,定位为“山区特色名镇”,建设城郊休闲特色新农村提供了绝佳的机遇。这里不仅有丰富的农产品,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将为游客和居民...

未央区15681211440: 日本古代 著名书塾 -
苦悦灵宝: 培根·达枝堂--享保十七年(1732),七十一岁的三宅尚斋力图恢复三代的大学小学之法,以朱熹再兴白鹿洞书院为根据,重新认识菅野兼山、中井甃庵“创书院以教人”的意义,在同志和门人的捐助下,于...

未央区15681211440: 我想去黟县,求旅游攻略爱你?我想去黟县,求旅游攻略爱你 -
苦悦灵宝: 徽州,古称歙州,又名新安,宋徽宗年间改歙州为徽州 古徽州包含了歙县、黟县、休... 徽商注重在家乡对于教育的投资,南湖书院就是其中的一处.书院是一座具有浓厚徽...

未央区15681211440: 弘道书屋怎么样 -
苦悦灵宝: 弘道感觉是一家比较精致的书店,跟一般的畅销书店不同的是,他家比较有人文氛围,而且因为是连锁的会员制书店,在那里静静地看书的人也不少,市场反应也比较快,很多网上很火的书他那里都有,热门的考试用书也品种丰富.装修和空气质量整体感觉较好

未央区15681211440: 鹿邑新建的弘道学校怎么样? -
苦悦灵宝: 选择学校的话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考虑:1、教学环境2、师资力量3、校园环境4、就业保障 建议实地考察一下,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未央区15681211440: 柳公权 《玄秘塔碑》内容 -
苦悦灵宝:[答案] 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 根据他爱儒墨,喜政论,文学书法和强记博学的特长,封为“翰林书院抬学士”等职. 他博览群书,才华出群,出口成章,对...

未央区15681211440: 圣保罗书院的出版刊物 -
苦悦灵宝: 学校出版的校刊《弘道》及校报《文苑》都是由附属学生会的学生出版社(Student Publications Council)负责编辑工作,校刊及校报每年各出版一次. 《弘道》(Wayfarer)是圣保罗书院的校刊,首次出版年份为1958年,由故校长史伊尹上校...

未央区15681211440: 兴化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
苦悦灵宝: 兴化名胜古迹 2007-06-07 19:29:35 郑板桥故居 郑板桥故居位于兴化东城湾古板桥郑家巷.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乾隆元年前曾居于此.故居坐...

未央区15681211440: 关于浙江大学创建的故事 -
苦悦灵宝: 浙江大学的渊源—— 求是书院创建于1897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效法西方学制最早创办的几所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01年起曾几度易名并一度停办;1927年在原校址成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由浙江公立工...

未央区15681211440: 《河墅记》翻译 -
苦悦灵宝: 江北的群山(此指大别山),蜿蜒起伏,磅礴雄伟,连绵横卧于皖、豫、鄂三省好几个州县的境内,其中雄奇魁伟秀丽和特别突出的区域,都在我县.县城依山而建(或“依着山势建起来”),城外林壑幽深,有许多园林沼泽的胜境.出城沿山...

未央区15681211440: 关于朱熹的我要找个综述,有关朱熹的,比如他的教育思想和对现在的启
苦悦灵宝: 朱文公即朱熹,闽南民间称来熹公.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祖籍安徽黎... 创办书院27所,17生达几千人.著名学者钱穆先生曾在他的《子新学案?朱子学提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