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儒十丐???

作者&投稿:萧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上称“八娼九儒十丐”是怎样排列下来的?~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网上摘录:其来源是出自南宋遗民谢枋得之口:“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是元代读书人无奈的自嘲。)清代赵翼《陔余丛考·九儒十丐》载,“元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将读书人前面的娼换成了民,算是给读书人留了点面子。(另:赵翼将文人自嘲之说,改为元制,大约也是别有用心,是故意丑化元人的统治,给后世不明就里的读者造成元代社会漆黑一团的假象。不错,元代前期曾经废除科举,使那些习惯了学而优则仕的文人失去了人生的目标。
昨天的自然辩证法最后一堂课突然说到了这个问题,为什么老师在文革的时候被喊作“臭老九”的典故也在这里。从元代时期来看今天的工作排名,臭老九不臭了,变成了香饽饽,估计排名应该可以到前面点。但是很多的还是依旧,永远不会变。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上次去新华书店看了365行图谱,看了看过去人的生计,发现有一个问题。无论卖萝卜腌菜,泥人咸蛋,都是一个自谋生计。
总有这样的感觉,随着社会求职的人越来越多,而实际的工作岗位远少于求职者,会越来越多地有人像以前一样自谋生计,说白了——自己干。私人老板,公司老总,soho一族,边打工边做老板,越来越多地人加入到了这个竞争的队伍中。达尔文《进化论》指出了“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作为中国人口众多,竞争也越发进入白热化程度。那么以前的变成求一份好工作的总趋势不会改变,但好点的工作总是可能属于那一部分人。
“学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那么就不能够"学得文武艺,自立庭市间"?会有更多的人取走这条道路,这是社会的总的趋势,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目前这支队伍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元朝将人分四等:一、蒙古人;二、色目人;三、汉人;四、南人(南方汉人)。今天不管有多少人想要为它辩解甚至想要洗白它,都不是可能的,因为这是史实,也使元朝最大的弊政。历史最终的目的是还原一些事件,而不是将一些事件从中抹掉,因而才有可能留下更多的借鉴与启示,以及可以汲取的经验。围绕人分四等,有这样两个故事,可以让我们不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读懂元朝。

耶律楚材赚来的银子和走红的色目人

耶律楚材(1190年—1244年),契丹人,蒙古帝国时期的政治家,为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耶律家世代仕于金朝,常居燕京。当时燕京有深厚的汉文化的基础,这使得耶律氏世代受到汉文化熏陶,形成了读书知礼的家风。
关于耶律楚材今天有很多人都有话要说,但说的意思只有一个,若用我们今天的大白话说出来即是他救了中原的百姓,甚至可以说一言兴邦,让蒙古人开始重视中原文明的价值。
事情是这样的:公元1230年,窝阔台继承铁木真遗志将其兵锋指向金国,这一战使他轻松获得了黄河以北的绝大多数地方,但那么多的人口与土地怎么办呢?蒙古贵族们的主张是“退耕还牧”,认为农耕经济不没有用的,还不如将土地用来放牧实惠,所谓“汉人无用,不如将他们杀光,空出土地,供我们放牧牛马”。
所幸的是,被汉化了的耶律楚材站了出来,他说,不妨将土地交给他处理,他保证从土地上得到的税收绝对超过放牧所得,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了让蒙古人这样一个喜笑颜开的事实:原来,被蒙古人征服的汉人,竟然会给蒙古人带来比放牧要多得多的财富!
抛开这里面的文化因素,人们不难看到,当时生产生活相对落后的蒙古人,他们看重的是什么?财富,或者更直接地说是钱。有钱好办事,有钱的事他们都干,怎么来钱怎么干。耶律楚材赚来了钱,他们就觉得这个办法好,就这么干吧。与其说是耶律楚材拯救了汉人,还不如更直接地说汉人是被钱拯救了的。
在这里不难看出,当时蒙古人注重的是直接的实惠,在他们的意识中是赤裸裸的财富,不管什么文化不文化的,也不可能像汉地一直奉行的儒家文化一样,重农抑商、重义轻利。在这一心理背景下,就不难理解元朝为什么要将色目人划在二等人之列,除了作战的因素,色目人还会理财、做生意思。
如此,在元朝有政坛有一大批的色目人,“混”得非常不错。最有名的是阿合马,他在为元朝敛来的一笔笔财富里不断高升,最终坐到了宰相的位子还兼管国家财政。他冶铁开矿,收取盐与茶叶专卖税,精编户籍以防民众偷税漏税??一切均以“富国”为目标。
“钱”的因素在这里直接改变了政策走向,商业、手工业以及其他一些来钱的技术活儿,在元朝达到了被空前重视的程度,不管什么儒不儒的。弄不来钱的即没有地位。所以,也就有了“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的说法。虽然,此说缘自民间,但也是一种被总结的真实反映。
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即是,一心扑在财富上,两手都在抓经济,把文化的事儿给撂到一边去了。“九儒十丐”,儒在这里和要饭的差不多了。

一个汉人的一句话和元朝的人分四等

耶律楚材的故事之后,我们再讲一个故事。主人公叫赵复,今湖北安陆人,人称江汉先生。
赵复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元史列传》中说,1235年,蒙古军队南征伐宋,姚枢在被抓来的俘虏中寻找“人才”,后来姚枢发现了他。姚枢当即将他带在身边,与他同吃同住。但当年到“戎服长髯”的姚枢,他的心里就很不是个滋味,悲切难抑,有一种落入“异族”之手的感觉。
有天夜里,赵复趁姚枢睡熟之际,悄然逃走,赴水自沉。“枢觉而追之,在积尸间见复解发脱屦呼天而泣”,姚枢奔入水中,拽回赵复,随后苦苦相劝,这才使赵复在今北京市“以所学教授学子”。
《剑桥中国史·忽必烈汗的统治》中说,赵复是中原不太愿意与忽必烈合作的谋士中的一个,他只被忽必烈召见过一次。在他们的谈话中,忽必烈询问他如何征服南宋。赵复的回答是:“宋,吾父母国也,未有引他人以伐吾父母者。”
这话说得很有礼仪也很有骨气,今天一些学者说,忽必烈听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更加相信汉人了。并且由此开始重用汉儒,在朝廷组成了一个“儒家集团”,开始了全盘的儒化,并且,具有“相当的真诚度和深广度,从意识形态、制度设置、学校教育到官员队伍建设,可谓全方位多层次”。
执此语者还列举了这样一组数字:元世祖中统元年至三年共有16位丞相,其中汉人(南人)7,蒙古5,回回1,契丹1,女真1。汉人为史天泽(右丞相),王文统、赵璧(平章政事),张启元(右丞),张文谦(左丞),商挺、杨果(参知政事)。《元典章-吏部》“内外诸官数”载有元朝中期官员情况,其中汉人南人所占比例亦高于蒙古色目人。这些汉人都是儒生。(余东海《忽必烈儒化:一次华丽的历史转身》)
话是能这么说,事儿也能这么干,但最终还是要看其结果如何。
公元1261年,李?之乱发生,这是一个汉人发起的一场反叛蒙古动乱。李?是当时汉地实力最强大的世侯,自其父以来统治山东东部达三十余年。他起兵前曾与其他世侯有所联络,满以为这些对蒙古统治同样心怀不满的军阀会响应他,结果却是应者寥寥。
忽必烈迅速平定李?之乱,从此开始疏远汉人,不但取消了汉人诸侯的封邑,禁止民间私造私藏兵器等,甚至连此前被重用的史天泽、刘秉忠、赵良弼等都受到怀疑,直接导致了后来“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允总管,回回人允同知,永为定制”的政策出台。四等人制即由此起源。
现在,让我们回到赵复“宋,吾父母国也,未有引他人以伐吾父母者”上来,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一句话,而是当时蒙古与中原文化难以调和的矛盾,忽必烈显然是没听懂这句话的。这里面有一个“客”与“主”的关系,而在中国的古语里有句“客随主便”,忽必烈显然是没有遵从这一点的,因此,也谈不上有人所谓的“完全儒化”。(文/路生)

结语:如此一说,“父母国”便和“四等人”有了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历史告诉人们,仅靠武力征服中原汉地是没有用的,相反,这会直接导致被征服的中原汉地文化在后来的反征服。也许,这一刻,元朝的短命似乎已经被注定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欢迎关注作者更多原创文章!


据说,读书人最不值钱的时期莫过于元朝。那时候,重官轻文的歪风邪气达到了相当程度。民间流传的一条社会等级谚语,就很能说明这一点:“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第一类的职业是当官,第二类是为官员们办差的衙役,以下便是和尚、道士、医生、工匠、打猎、种地的了,讨饭的乞丐当然是排在最末尾的第十位,而读书人呢,就排在仅次于乞丐的第九位。到了并不算遥远的那个“史无前例”时期,不知是谁人,承先启后地把知识分子称作了“臭老九”,这个称呼大概就是源于元朝的“九儒十丐”吧!
不论是元朝还是“文革”,都早已被时间这个不是东西的东西放到了历史的回收站,不再肆无忌惮的叫嚣“臭老九”这个为人讨厌的词汇了。而且在知识分子成堆的大专院校、科研部门、医疗卫生、文化领域,有许多人收入颇丰,用不着为生计担忧。还有些垄断行业的知识分子,靠山吃山,大挖“铁饭碗”的墙角,把铁饭碗变成了“金饭碗”。那一年中的丰厚薪水,可抵上纯种庄稼的农民一辈子的收入。虽然也不那么公平,可他毕竟说明了“十儒九丐”这一陈旧的等级观念的消亡和反叛。由此看来,这一定是一个巨大的社会进步。
社会进步中的不同群体,其进步的速度并不匀称,犹如同一棵树上的桃花,有的结出了又香又甜的果实,有的则因没能受到蜜蜂的青睐而在和熙的春风中枯萎和凋谢了。如今,通过写作成了大名、发了大财、做了大官的不是没有,但只是凤毛麟角。许多有幸的庸人,挤进了挥金如土的垄断行当里,不须作多少努力、费多少脑筋,即使在办公室里打麻将打得天昏地暗,睡大觉睡得丢了东西南北,天上也照样能掉下馅饼和轿车别墅来。大量会写文章的人,或者艰难地“字里刨食”,用发表文章挣口饭吃,或者为权势者廉价小用,眼看着不会写文章者大把的捞钞票,自己却囊中羞涩、挣钱无门。有的也或者卓尔不群地做着只图快乐、难有实惠的自由职业,无奈的自封“精神贵族”。而不幸谋到基层单位或小市民商埠中的知识分子,却在不耽误主体工作的加班时间里,不情愿而又不自主地为没有知识的分子们写着文章、做着嫁衣裳,左右为难、哭笑不得。不得不把那学得的知识,廉价地甚至无偿的出卖给具有高伪学历而又地位显赫的半文盲。在相形见绌、雅俗颠倒的压抑中,痛苦地嗟呀、无奈地呻吟……于是,你会写几篇文章,不说明你有才能,相反地说明你的无能无为、无所作为,只能是非知识分子们,摆不到老板台上的一片卫生纸,供他们在屙完屎之后去擦他那很脏的腚眼子。
过去,一位在机关写作的秘书,专为一位识字不多的老领导写讲话稿,他在讲话稿中写了一句话,“我们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四清工作。”那步骤的“骤”字,仓促间写作了一个“马”字加一个自由的“由”字。那老领导就在大会上照本宣科地念道“我们要有计划、有‘步马由’地做好四清工作”,引起了台下一片哄堂大笑。于是,在这个地区的地方口语中,都把步骤一词,十分聱牙地分解开,说作“步马由”了。这则笑话说明机关的文秘工作的责任性是多么重要和不容易呀。
有君叫老甄,在机关做文字秘书。严谨的句式结构、流畅的文笔风姿、现行政策的思想底蕴,娴熟得了如指掌、老辣清晰的文墨思路,深受领导的赏识,领导不断暗示即将提拔他却有困难的“两乎话”。于是,就殚精竭虑的写呀写呀,这一写就是七年,天天掌灯熬油、通宵达旦的携着那很难写就的领导讲话稿,达到了不须领导过目,随时拎过来就对千万人朗读的程度。在他的梦中竟分不清他和那位领导之间,到底谁领导谁。可是,七年下来,眼看着一个个不写文章的行政秘书,钻天猴儿似的越级提拔到重要岗位,自己却还在那个老地方玩着那枯燥无味的文字游戏。他百思不得其解,索性瘗笔弃政,一走了之。
某君小贾,大专毕业后做了一个科员,在科长的绝对领导下做着一份外跑的工作。到了年底科室要写全年的工作总结,局里催得很急,那科长又是个有高中学历的文盲,就连报纸也读不通顺,何以能写了总结?便从科室的人中找来一个女同志,态度极其谦恭的要他写,那女士很快写完了交了卷,科长就高高兴兴地交到局里,局领导一看,啼笑皆非,不仅没说到正题上,那废话连篇中还错字云集,如同用错别字喊了一遍常喊的口号。局长大为恼火,把科长批了个狗血喷头、狼狈不堪。科长无奈,就找到小贾重写,并把他请到大酒店宴请一番,小贾受宠若惊,奋然打算为科长排忧解难,便连夜飞笔疾书,把自己的真知灼见写了进去。科长接到厚厚的一沓总结材料,立刻交给局长。局长看了,大家赞赏,问清了出自谁手后,似乎发现了人才,也发现了先进科室,年终评比中便以此为根据把该科室评为先进。然而,在科室内部评比中,因那位女士的嫉妒和科长的妒嫉,小贾被排除在了先进之外,他怏怏不悦。事过之后,小贾在科长眼里,由红变粉,由粉变黄,由黄变灰。他就心灰意冷起来,决心从此不再替科长写总结。第二年年底,又面临写总结了,科长的笑脸又来了,又要到大酒店宴请某君喝酒,希望他连夜把总结写出来以备交卷。言谈中,科长和其他的科员们都把写总结的事说得非常简单,“不就是一宿不睡觉吗!你写写吧!”“不就是几页纸么,有什么大不了的,快写吧!”“其实呀,这总结写得好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咱科室的工作做得好。”科长最后一锤定音,还是让小贾写吧,他是才子。小贾就捉摸着,如果真的不写,不仅得罪科长,全科的人都得得罪遍了,不如先答应下来再说。于是,他又一次的连夜飞笔疾书,几页稿纸一夜功夫就写完了。不过,与去年不同的是专拣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写,对那些真正有影响的工作只字未提。这次,科长轻轻的挨了一点批评不说,那“先进”二字在年终评比中,就与本科室无缘了。那科长就气昂昂地说:“评不上先进,都是这总结给砸了锅的。你为啥不好好写?”小贾回答说:“你嫌我写得不好,你怎么不自己写呢?”科长说:“我要能写得了,用你干啥?”小贾说:“你写不了总结,当得哪门子科长?”科长说:“不会写总结别说能当科长,连处长也能当。有的人不识字还能当皇帝呢!你信不信?”
啊!“九儒十丐”又回到这个科室里来了。
如今,这样的科室,就这一个吗?有些单位为什么专门捡那些不会写文章的半文盲当科长呢?
“九儒十丐”的阴魂总在某些基层地方游来荡去。
“学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文人们绞尽脑汁写成的好文章,却未必能卖到帝王之家。那个科员的文章卖给了一个不懂文章,却又需要文章的半文盲科长,所以他没能卖出个好价钱。非但如此,他换来的是羞辱和苦恼。我本打算劝他改换门庭为他的好文章卖个好价钱,可到哪儿去卖呢?我只好对他说,你还不至于排到略高于乞丐的第九位,至少也得在第八位上……如今是“八儒十丐”了。“末老八”比“臭老九”强得多了!

同意上面的同志

古代对职业等级的说法

元皇帝们也得特别借重理学,推崇儒家。所谓元朝人分十等,八娼九儒十丐,儒生比妓女还低一个档次,戏言而已,实际并非如此,更非法规定制。
从开国皇帝忽必烈,便带了提倡理学的头。他进兵南宋时,亡金的儒士大夫杨惟中、姚枢随军,在湖北俘获了号称“江汉先生”的老儒赵复,便宝贝般地加以保护,延其在国立的“太极书院”讲授理学,选作教学书目的理学著述多达8000余种,使得理学在北方传播,开启了元代理学发展的源头。号称“朱子之后第一人”的名儒许衡,更是受到忽必烈重用,纳其定朝仪官制之议。其后元成宗也曾诏明崇泰孔子,武宗更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最典型的还要数仁宗。他做皇太子时便潜心学习儒学,有人进《大学衍义》,他高兴地说,治天下此一书足矣!即皇位后,他对孔、孟更加尊崇备至,并敕宋代的诸名儒及本朝的名儒许衡配祀孔庙。他不拘资历地位地广揽儒生,“果才而贤,虽白身(平民)亦用之”。他命将汉文经史蒙译,以在蒙古和色国人中传授。又决定实行科举,用朱熹的《四书集注》为依据命题。何以如此?这位皇帝明确回答说:“儒者可尚,以能维持三纲五常之道也。”又说:“朕所愿者,安百姓以图至治,然非用儒士,何以致此?”其意至明矣!总之,他们不能不认可“帝中国当行中国事”,“北方之有中夏者,当行汉法乃可长久”①的道理。
①以上见《元史》卷24、26、158,中华书局标点本,北京。
===================================
下面这个文章仅供参考
因为里面说的有失准确,
比如那个里面继续诬蔑元朝
还有,文革时期对待知识分子也不是他说的哪样
否则,两弹一星怎么来的?

不过,总的来说,
还是满有意思的
另外我那里有相关的图片一张

http://post.baidu.com/f?kz=80016976

===================================

三教九流中的二十七流

说到国学,离不开“三教”,说到“三教”,会顺延出“九家”或者“九流”,合称“三教九流”。“三教九流”这个词语的最初起源是非常好的,“三教”最早的记载缘起于三国孙权和上书令阚泽谈话,提到儒、道、佛教三教;九家或九流的说法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其中收录诸子189家,但最重要的是九家:“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指儒、道、墨、法、名、阴阳家、纵横家、杂家与农家。实际上是汉代之后对中国主要宗教和各种学术流派的泛指。

在一般人心目中,“三教九流”实际上成了不同等级社会角色的代名词。受到明清白话小说或现在的电视剧的影响,现在人们说到三教九流,便理解为旧时代闯荡江湖、从事各种不是很正当或者低等行当的人,多半含有贬义。其实不尽然。中国历史上对人群的划分,最早是从商周时期开始的,士农工商四业,一直延续了几千年,后来越分越细,便有了“三教九流”的分类,其中,除了三教没有争议之外,九流的说法莫衷一是,到后来,九流不够划分,一直演化到27种职业,按照上中下三类区分,这就是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但是也没有一种统一的说法,各种各样的版本都有。

那么比较流行的“三教九流”上中下二十七流指的是什么呢?

先讲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天,三流皇上四流官,五流阁老六宰相,七进八举九解元。)一流是佛教的佛祖,在思想领域里有领导一切的权力;二流天是玉皇大帝,比人间的皇帝位置高一等,但虚无缥缈,不像佛祖那样深入人心;皇帝下来是阁老,老资格的重臣,例如皇帝的老师这一类的;宰相是帮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内阁官员首领;然后一级一级地分下来,最后解元是科举省试的第一名,在民间大家最耳熟能详的是唐寅,即唐伯虎,29岁在南京乡试中第一名——解元,翌年在和江阴徐氏进京会试中受其牵连,因科场舞弊案被连累下狱,“下诏狱,谪为吏”,受此重挫后流于放浪不羁,在祝允明规劝下才发奋读书,精研书画,成为明“吴门四家”之一。

再讲中九流:“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四流皮(皮影),五流弹唱六流卜(卜卦),七僧八道九棋琴。”这一块差不多都是古代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和科学工程技术人员:秀才至少要懂文学,医生是医学专家,其他作书画的、搞皮影的、弹唱的下棋的,现在归类为文化和体育,其实都是比较正当的谋生职业。

最后讲下九流:“一流高台(唱戏)二流吹,三流马戏四流推(剃头),五流池子(北方的澡堂子)六搓背,七修八配(给家畜配种)九娼妓”。这基本上是服务行业,洗澡的、搓背足浴按脚底的、磨剪刀修雨伞炝菜刀……都是自食其力的下层劳动人民。

下九流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值得重视,叫做“一师(师爷)二衙(衙差)三升秤、四媒五卒六时妖(拐骗及巫婆)、七盗八窃九娼妓。”师爷是官员的参谋幕僚,衙役是为官员做一些具体事情的;升秤是管后勤,管度量衡的,油水很大;卒即保安听差之类。在古代,“官”跟“僚”区别很大。古代的官员是科举考上的这一部分才是官,僚是聘用制,由主管官员自己去搭台组班,财政包干,所以师爷排在下九流;媒人是婚姻介绍者,经常夸大事实,被认为不够诚实;“时妖”是搞一些坑蒙拐骗,做假货、搞“仙人跳”之类的诈骗陷阱或者其它诈骗的不正当人士。这个版本有点幽默色彩,对那些油水大、但经常滥用职权的职业有点不满,所以把他们和一些非法人员,例如时妖、盗窃犯以及卖淫女排列在一起。

这里还有一点要解释的是“七盗八窃”,为什么明火执仗的“盗”比偷偷摸摸的“窃”地位要高?小偷小摸是不入“流”的,因为它没有“道”,无赖,不讲什么是非,像牛皮癣一样惹人讨厌;但是盗不同,“盗亦有道”,大盗有他们的游戏规则,比如说他不会调戏朋友的妻子,借钱会还,甚至会劫富济贫。中国文化非常有意思,盗和窃的分类就是一个例子。

元朝的时候,政府按人们所从事的职业,把被征服的臣民详细划分为十个等级即“十流”: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元朝统治者是骑在马背上的征服者,敌视知识分子,儒被列在娼妓之后,就像“文革”期间,知识分子是“臭老九”、儒家是批判的主要对象一样。

对“三教九流”的研究,可以看作是“民俗国学”,反映了老百姓的是非理念,里面的学问其实也很大。


在古代的什么排名中,乞丐排第十,儒生排第九,叫“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蒙古习惯骑射,不好文学,重视僧侣,很多蒙古贵族不愿学习比较艰深的汉文化,宁愿听喇嘛说教。他们认为文人手无绑鸡之力,除了读书一无是处,文人只是比乞丐好一点,甚至比不上出卖肉体的妓女,故此,元朝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为什么在宋代“重文轻武”到了元代就“九儒十丐”了?
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主要因为宋太祖赵匡胤是通过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的,他对武将的忠诚度持怀疑态度,担心武将篡位。因此,为了巩固政权,他强化了文官的权力,限制武将的权力,使得文官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据主导地位。二、元代政策变化与“九儒十丐”到了元代,政策发生了明显...

我们对元朝的看法有多离谱呢?
儒户在元朝属于是经济特权阶层,每月可以享受来自学田、贡士庄收入的经济补贴。根据各地经济条件的不同,逢年过节都会赏赐大米数石。而在官方书院读书的幼童,由官府供应每日吃食和服装。那么“九儒十丐”的说法从何而来呢?这句话出自元朝民间的一个段子,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也曾收录过:滑稽之雄以...

九儒十丐???
到了并不算遥远的那个“史无前例”时期,不知是谁人,承先启后地把知识分子称作了“臭老九”,这个称呼大概就是源于元朝的“九儒十丐”吧!不论是元朝还是“文革”,都早已被时间这个不是东西的东西放到了历史的回收站,不再肆无忌惮的叫嚣“臭老九”这个为人讨厌的词汇了。而且在知识分子成堆的大专...

八娼九儒十丐什么意思
这是宋代 读书人的自嘲 说是当时职业的贵贱排行是 从一到十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读书人连娼妓都不如 仅仅比乞丐要好些 这也就是我国 臭老九 这一词的来历

7优八倡9儒十丐是什么意思,其他的怎么说
二、吏(不能擢升为官员的政府雇员)。三、僧(佛教僧侣)。四、道(道教道士)。五、医(医生)。六、工(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七、匠(低级手工技术人员)。八、娼(妓女)。九、儒(知识分子)。十、丐(乞丐)。一向在中国传统社会最受尊敬的儒家知识分子,竟然被划分到社会的最底层,比儒家所...

7优八倡9儒十丐是什么意思,其他的怎么说
在上述基础之上,元朝政府进一步根据职业性质,对居民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十级划分:政府官员为一级,政府雇员即吏为二级,佛教僧侣为三级,道教道士为四级,医生为五级,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六级,低级手工技术人员为七级,妓女为八级,知识分子即儒为九级,乞丐为十级。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备受尊敬的知识分子,在...

中国古代职业地位排名?十等
元朝的时候,政府按人们所从事的职业,把被征服的臣民详细划分为十个等级,即“十流”: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清朝人的等级怎么分啊?老师说的什么八娼九儒十丐完整的是什么?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工六匠七盗八娼九儒十丐

九儒十丐,儒在元朝为什么和要饭的差不多?
“钱”的因素在这里直接改变了政策走向,商业、手工业以及其他一些来钱的技术活儿,在元朝达到了被空前重视的程度,不管什么儒不儒的。弄不来钱的即没有地位。所以,也就有了“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的说法。虽然,此说缘自民间,但也是一种被总结的真实反映。用...

大武口区19716325697: 古人讲的“九儒十丐”是什么意思?
钟看罗兰: 据说,读书人最不被重视莫过于元朝时期. 那时重官轻文,于是民间流传着一条社会等级 谚语:“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 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大武口区19716325697: 借重 - 九儒十丐怎麽回事?
钟看罗兰: 元皇帝们也得特别借重理学,推崇儒家.所谓元朝人分十等,八娼九儒十丐,儒生比妓女还低一个档次,戏言而已,实际并非如此,更非法规定制. 从开国皇帝忽必烈,便...

大武口区19716325697: 古代的官位怎么排的.如九儒十丐 -
钟看罗兰: 首先,九儒十丐不是官位,是元朝百姓从事职位或工作的社会地位,儒丐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臭老九”也是因为这个而来,地位等级: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其次官位排法基本每个朝代都有自己一套,但是整体大致是这样:秦汉魏晋南北朝实行的三公九卿制,三公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九卿主管宫廷内部各项事务;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统管朝廷内外;到明清时期,六部依旧存在,但以像内阁开始转变,内阁大学士开始成为朝廷最高决策机构. 置于官位品级历朝历代或多或少都有变化,如六部尚书在唐期间为正三品,到明清,六部尚书为正二品. 以上回答希望对你有用.

大武口区19716325697: 什么是九儒十丐 元朝读书人为什么地位低下 -
钟看罗兰: 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儒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元皇帝们也得特别借重理学,推崇儒家.所谓元朝人分十等,八娼九儒十丐,...

大武口区19716325697: 成语填空查询九( )十( )
钟看罗兰: 【成语】九儒十丐 -------------------------------------------------------------------------------- 【拼音】jiǔ rú shí gài 【解释】儒:旧指读书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出处】宋·郑...

大武口区19716325697: 九()十()成语 -
钟看罗兰:[答案] 九流十家 先秦到汉初各种学说派别的总称. 九儒十丐 儒:旧指读书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 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 九变十化 ...

大武口区19716325697: 带九的成语有哪些 -
钟看罗兰:[答案] 龙生九子、十捉九着、九死一生、九五之尊、三教九流、九九归一、一言九鼎、九牛一毛、十拿九稳、九霄云外、九天揽月、十室九空、三六九等、十有八九、含笑九泉、九流十家、三跪九叩、九儒十丐、数九寒冬、鹤鸣九皋、...

大武口区19716325697: 历史上称“八娼九儒十丐”是怎样排列下来的?
钟看罗兰: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 10以后没有了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