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强大营的历史风俗

作者&投稿:陀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焦村的历史记载~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焦村的历史记载:
1、枣强县大营镇,史属冀南古镇,因明代燕王南征在此设大营而得名。因商末丞相国神比干在此制裘,故这里是中国皮毛业和裘皮文化的发源地。悠悠3000载,辉煌贯古今。古之皇封“天下裘都”,今之闻名全国“皮草之乡”。
2、据县志记载:殷商末年,“比干制裘于广郡”(广郡即今枣强大营一带)。相传,商末丞相比干,曾在大营一带为官。当时此处,遍地荆棘,野兽肆虐,比干贴出告示,励众打猎食肉,将剩下的兽皮收集起来,进行反复泡制,终于发明了热皮技艺,使生硬的各种兽皮变成柔软的皮张。进而将不同色泽、不同毛眼的皮 张分类缝制成衣服,是为裘服。他将这一技艺传授乡里,造福庶民,为人乐道。   
3、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比干将狐狸皮熟制后做成袍袄献给纣王御寒的故事,就是比干制裘的佐证。后比干进朝为相,忠言谏君,声望极高。因纣王荒淫无道,听信妲己谗言,被逼剖腹摘心而死。乡民们不仅对比干的忠烈赤诚精神所感动,更为他传授制裘技艺而或感恩戴德。曾于公元前841年在大营村北修“比干庙”一座,以示纪念。比干发明的熟皮制裘技艺,延续了3000年,至今惠及大营一带百姓。皮毛从业者奉比干为裘祖,世代供奉。1994年大营镇政府投资重修比干庙,使之香火不断。 在全国几处比干墓、比干庙遗址中,大营比干庙是唯一以“裘祖”而祭祀纪念的。 因此,大营无疑是中国皮毛业的发源地。比干制裘时,曾在枣强县大营镇比干公园用这口古井的水熟制了世界上最早的皮张,因此枣强大营是世界上熟皮技艺传播最早的地方。   
4、“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流传久远,妇孺皆知。秦始皇封“裘都”的故事就来自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秦朝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抵御匈奴,征百万农夫修长城,并派大将蒙恬监督。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被征去修长城,春去冬不回。孟姜女徒步千里送寒衣。途经大营遇上大雪,因冻饿昏倒在磨棚里,被大营南街一皮匠所救。恢复健康后,大营父老送孟姜女上路,不仅送她一身皮衣,还让她给丈夫带去一身裘服。 孟姜女到长城后,听说丈夫已死被垒进长城,便号淘大哭,哭倒长城四十里。秦始皇巡长城时,听蒙恬说到这一奇事,亲见孟姜女,并欲纳她为妃。孟姜女机智多谋,假装答应,向秦始皇提出三个条件,其中之一,就是为感谢大营父老救命之恩,要求封大营为“天下裘都”。秦始皇点头答应,并下诏。从此,大营便有了“天下裘都”的美称。   
5、明、清两代几百年是大营裘皮的兴盛时期。 元末明初,大营周围上百个村庄就相继发展起了裘皮业。这时的大营裘皮已小有名气,成为朝廷“贡品”,有“一品窝道,二品貂”之说。大营因皮毛名扬天下,皮毛因大营奕奕生辉。   
6、郑和下西洋时,“营皮”就与苏州绣品、景德镇瓷器等一同漂洋过海,到达沿途各国,并以“皮板柔软、毛眼遂适、做工考究、款式新颖、色泽协调”的特点,赢得欧亚上流社会的赞誉。   
7、清道光20年(1840年)“营皮”进入鼎盛时期,全国各地皮货商人云集大营,售生买熟,出皮购裘。可谓“四海商贾集大营,举步可得天下皮”。呈现了“街巷无处不经商,铺天盖地是皮张”的繁华景象。英、俄、德、法、葡等10多个国家的客商在大营设立货栈、商行,从事交易,使大量的“营皮”远销海外。

善恶终会有报,别着急。善恶终会有报,别着急。善恶终会有报,别着急。

相传,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丞相比干,曾在大营一带为官。当时此处,遍地荆棘,野兽肆虐,比干贴出告示,励众打猎食肉,将剩下的兽皮收集起来,进行反复泡制,终于发明了熟皮技艺,使生硬的各种兽皮变成柔软的皮张。进而将不同色泽、不同毛眼的皮张分类缝制成衣服,是为裘服。他将这一技艺传授乡里,造福遮民,为人乐道。

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比干将狐狸皮熟制后做成袍袄献给纣王御寒的故事,就是比干制裘的佐证。

后比干进朝为相,忠言谏君,声望极高。因纣王荒淫无道,听信妲己谗言,被逼剖腹摘心而死。乡民们不仅对比干的忠烈赤诚精神所感动,更为他传授制裘技艺而或感恩戴德。曾于公元前841年在大营村北修“比干庙”一座,以示纪念。

比干发明的熟皮制裘技艺,延续了3000年,至今惠及大营与营东一带百姓。皮毛从业者奉比干为裘祖,世代供奉。1994年大营镇政府投资重修比干庙,使之香火不断。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而现在,随着互联网及大数据化的普及,一个集生产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新兴的高端品牌“裘之都”矗立在这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作为一个高端品牌,我们对原料的选购、服装的设计、产品的制造等给予了最严谨、最认真的态度,因此我们产品的质量严格符合国家标准。

品牌产品的风格设计理念定位于各年龄段的群体,为公司的高端女装品牌提供了广大的顾客群体,为公司品牌加盟商以及批发、直销商营造了广阔的利润空间。适时的款式设计、优良的品质管理、专业的营销体制、统一的专场氛围、完善的专业扶持,使品牌致力于引领都市知识女性的时尚穿衣品味;崇尚个性化、多元化搭配而又不失经典的着装理念和服饰文化;倾情塑造:端庄、知性、优雅、纯真的美好女性形象。

由于皮草的特殊材质,我们只采取背部的皮草进行加工。每张皮革的软硬、毛色的深浅、花纹的纹路等皆有不同,所以优质皮草的生产至今无法达到工业化规模生产,我们衣服的生产完全为纯手工制作。皮草制作的手法技艺薪火相传三千多年,在如今规模化养殖提供了充分原料的前提下,历史悠久的皮草技艺将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此外,品牌开展各种电子商务的销售模式,并以各种先进有效的品牌推广方式,塑造裘皮、皮革皮草服饰行业的知名品牌。公司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工艺,并与自身古老的制作工艺相结合,品质层层把关,倾力打造以皮革、皮草等女式时尚服装和个性化女装行业中的标榜企业和知名品牌。我们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各地,以灵活合理的经营方式,为海内外所有新老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时尚个性化产品及优质的终身售后服务。

时尚是苛刻的、也是挑剔的。 对于每个女人来说都梦想拥有一种奢华、高贵、时尚、个性又保暖适用的皮革、皮草服装。“裘之都”已经贴心的为您准备好了时刻为您圆梦。



  一、东周至清代
  春秋时代属齐地。战国时代属赵地。
  秦代属巨鹿郡。
  西汉初刘邦时代置枣强县。两汉之世,枣强与广川两县,几度“离合废置,本为一也”。其疆域包括今枣强县东南部之一部、南部之一部、中部、北部、东北部及今景县西南角与今故城县西北角。故有汉之广川即今之枣强之说,虽不十分准确,但基本符合。广川与景县及故城县从无“离合废置”历史。今王均乡东西故县村处于今王常乡旧县村处交为县治所。时属广川王国(郡)所辖,王城在今景县广川镇北数里处,而非县之治所。时属信都国(郡),治所在今冀州市北数里处。时属清河国(郡),治所在今清河东处。王国与郡同级,列侯国与县同级。“离合废置”是指枣强县(侯国)广川县(侯国)之关系,非指郡国疆域之变。
  三国时代属魏,省广川县,复置枣强县,仍属冀州清河郡。
  西晋时代,枣强县省入广川县,属冀州渤海郡。
  东晋时代,后燕复置枣强县,并置广川郡,枣强为其所辖。
  北魏神瑞二年(公元415年),并枣强、索泸入广川县。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重置枣强县。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广川县,并入枣强县,属长乐郡。
  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枣强县治所复为今旧县村。三年(公元583年),废长乐郡为冀州,枣强属之。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郡为州,信都郡复为冀州,枣强属之。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州以上设道,枣强属河北道冀州。
  入宋,枣强属河北东路冀州。金天会四年(公元1126年),县城毁于洪水,十年(公元1132年),由旧县村处迁于刘马村,即今县城址,仍属河北东路河间府冀州。
  至元代,枣强属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真定路冀州。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真定路改属中书省。
  明代,改路为府,枣强属北直隶(京师)真定府冀州。
  清代,改布政使司为省,并将北直隶改为直隶省,又以冀州为直隶州,枣强、新河、南宫、武邑、衡水5县同属冀直隶州。
  二、民国时期
  元年(1912年)仍袭清制,本县属直隶省(省会在天津)冀直隶州。2年(1913年),直隶省废府、州,一律改称县,各县直隶于省。不久,分全省为渤海、范阳、冀南、口北4个观察使。3年(1914年),将4个观察使改划为4道,本县属大名道。17年(1928年)6月,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废道,改为省、县两级制,各县直隶于省。24年(1935年)试行省、区、县3级制,全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26年(1937年)3月又划为17个督察区,本县属第14督察区。
  27年(1938年)8月,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枣强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第三专员公署。29年(1940年)夏,枣强分为枣南、枣北两个县。32年(1943年)秋,为纪念在西江官村对日伪作战中牺牲的冀南军区五分区司令员赵义京和副司令员陈耀元,枣北县曾改名为赵陈县。34年(1945年)10月,枣南、枣北两县合并为枣强县,属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政府冀南行署第五专署。37年(1948年)9月,华北行政区建立,枣强县属华北行政区之冀南区。38年(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本县政府属河北省衡水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开始,本县仍属衡水专区。1952年11月,衡水专区撤销,改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11月,本县与衡水、武邑、冀县合并为衡水县,县治在衡水县城。1961年5月,衡水县又分为衡水县、冀县,原枣强县、冀县并为冀县,县治在冀县县城。1962年1月,恢复枣强县,仍属石家庄专区,同年6月,复置衡水专区,本县属之。1970年衡水专区改为衡水地区,本县仍属之。1996年5月31日,衡水地区改为地级衡水市,本县仍属之。

  赵陈县的由来

  抗日战争时期,为适应斗争形势需要,枣强县分为枣南、枣北两县。1943年,为纪念赵义京、陈跃元两位司令员的壮烈殉国,枣北县更名为赵陈县。
  赵义京,1914年生,湖北省黄陂县人,1933年入党。
  陈跃元,1910年生,湖北省天门县人,1930年入党。
  1943年8月27日,冀南五分区在武邑县召开全区各县武装科长、县大队正副队长和教导员会议。参加会议的分区领导有中共五地委书记兼分区政委李尔重、专员任仲夷、司令员赵义京、副司令员陈跃元、参谋长陈明义、武装科长牟海秀等,与会人员共计200余人。会议先是在武邑县律寨村召开,后转移到石德铁路南的小白庄,8月30日又转移到枣北县的霍杨庄。是日,日军从辛集、龙华、故城、枣强等地,通过火车、汽车调运部队,出动2000多人对与会人员实行合围。与会人员虽两次转移,但未跳出包围圈。在霍杨庄和敌人交火后,队伍向东北方向转移。走到花雨村时,得知大批敌人已从石德铁路扑来,便由孔头村通过清凉江向东。不料敌人在河东已设下埋伏,先头部队在河底受到突然袭击,仅分区参谋长陈明义率几十人冲出。大部分人员只好折向西北,与敌人骑兵遭遇后,又转向南,在江官村村北被困。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赵义京命熟悉地形的枣北县副大队长张静、教导员张祥甫及分区警卫连两个排在前面开路,一个警卫排断后,其他人员在中间,向西南方向突围。前锋两个排和部分干部冲出后,敌人将突破口堵死。赵义京又重整队伍分组朝不同方向突围,大部分人员冲出,赵义京、陈跃元等30多人遭机枪扫射,壮烈牺牲。
  赵义京、陈跃元司令员的牺牲是我人民革命力量的重大损失。五分区的党政军民曾隆重地追悼忠魂。五地委为纪念赵义京、陈跃元两位司令员,使人民永远怀念他们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德,从那时起枣北县更名为赵陈县,直至抗战胜利枣强县建制恢复。1984年3月,共青团枣强县委在其牺牲地枣强县西江官村修建了赵陈烈士纪念碑。

枣强大营镇
一\简介
枣强县大营镇辖88个自然村,6.5万人,总面积136平方公里,是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省小城镇改革发展重点镇,省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镇,是省“农业专业化十大专业市场”之一。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0亿元,销售收入35亿元,行业自营进出口4100多万美元,间接出口1亿多美元,上交税金8000多万元,占到全县税收的一半以上,连续两年被评为衡水市第一工业强镇。

皮毛业是大营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支柱产业,近年来有了跨越式发展,到目前,大营现拥有皮毛企业和摊点1.1万个,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327家,千万元以上的企业73家,固定门店2160个,流动及固定摊位7000多个,全镇皮毛业的加工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3%,农民家庭收入的90%来自皮毛业,经营的皮毛种类有各种皮张、半成品、裘皮服装、饰边饰品、裘皮鞋帽、羊剪绒制品、工艺品等七大系列近3000个品种。大营皮毛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现已辐射到周边5市县300多个村庄,形成了以大营为中心方圆上百里的经济圈。

为促进行业发展,尽快形成产业集群,2001年下半年,规划了皮毛工业区,投资1.1亿元加速了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七通一平”,即路、电、讯、上水、下水、有线、宽带通,地平整,目前已有77家企业进区,45家企业已投入生产,固定资产总投资达3.07亿元,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的企业4家,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1家。04年,实现产值30个亿,上交税金达6000多万元,恒兴、竞佳、富尔派、双狮、冰蝴蝶、维罗纳等十几个品牌的裘皮服装畅销国内外市场。

皮毛业的发展与壮大,为小城镇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到目前,城区累计固定资产投入4.5亿元,城区面积由92年的0.5平方公里发展到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5万人,路、电、通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完善,影剧院、车站、学校、医院、金融等社会服务设施齐全,群众业余生活丰富,安居乐业,城内商贸楼鳞次栉比,展现出绿、美、洁、亮的新形象。

二\历史

枣强历史
一、东周至清代
春秋时代属齐地。战国时代属赵地。
秦代属巨鹿郡。
西汉初刘邦时代置枣强县。两汉之世,枣强与广川两县,几度“离合废置,本为一也”。其疆域包括今枣强县东南部之一部、南部之一部、中部、北部、东北部及今景县西南角与今故城县西北角。故有汉之广川即今之枣强之说,虽不十分准确,但基本符合。广川与景县及故城县从无“离合废置”历史。今王均乡东西故县村处于今王常乡旧县村处交为县治所。时属广川王国(郡)所辖,王城在今景县广川镇北数里处,而非县之治所。时属信都国(郡),治所在今冀州市北数里处。时属清河国(郡),治所在今清河东处。王国与郡同级,列侯国与县同级。 “离合废置”是指枣强县(侯国)广川县(侯国)之关系,非指郡国疆域之变。
三国时代属魏,省广川县,复置枣强县,仍属冀州清河郡。
西晋时代,枣强县省入广川县,属冀州渤海郡。
东晋时代,后燕复置枣强县,并置广川郡,枣强为其所辖。
北魏神瑞二年(公元415年),并枣强、索泸入广川县。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重置枣强县。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广川县,并入枣强县,属长乐郡。
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枣强县治所复为今旧县村。三年(公元583年),废长乐郡为冀州,枣强属之。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郡为州,信都郡复为冀州,枣强属之。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州以上设道,枣强属河北道冀州。
入宋,枣强属河北东路冀州。金天会四年(公元1126年),县城毁于洪水,十年(公元1132年),由旧县村处迁于刘马村,即今县城址,仍属河北东路河间府冀州。
至元代,枣强属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真定路冀州。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真定路改属中书省。
明代,改路为府,枣强属北直隶(京师)真定府冀州。
清代,改布政使司为省,并将北直隶改为直隶省,又以冀州为直隶州,枣强、新河、南宫、武邑、衡水5县同属冀直隶州。
二、民国时期
元年(1912年)仍袭清制,本县属直隶省(省会在天津)冀直隶州。2年(1913年),直隶省废府、州,一律改称县,各县直隶于省。不久,分全省为渤海、范阳、冀南、口北4个观察使。3年(1914年),将4个观察使改划为4道,本县属大名道。17年(1928年)6月,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废道,改为省、县两级制,各县直隶于省。24年(1935年)试行省、区、县3级制,全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26年(1937年)3月又划为17个督察区,本县属第 14督察区。
27年(1938年)8月,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枣强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第三专员公署。29年(1940年)夏,枣强分为枣南、枣北两个县。32年(1943年)秋,为纪念在西江官村对日伪作战中牺牲的冀南军区五分区司令员赵义京和副司令员陈耀元,枣北县曾改名为赵陈县。34年(1945年)10月,枣南、枣北两县合并为枣强县,属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政府冀南行署第五专署。37年(1948年)9月,华北行政区建立,枣强县属华北行政区之冀南区。38年(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本县政府属河北省衡水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开始,本县仍属衡水专区。1952年11月,衡水专区撤销,改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11月,本县与衡水、武邑、冀县合并为衡水县,县治在衡水县城。 1961年5月,衡水县又分为衡水县、冀县,原枣强县、冀县并为冀县,县治在冀县县城。1962年1月,恢复枣强县,仍属石家庄专区,同年6月,复置衡水专区,本县属之。1970年衡水专区改为衡水地区,本县仍属之。1996年5月31日,衡水地区改为地级衡水市,本县仍属之。

三\名人

枣强骄子董仲舒
董 仲 舒

董仲舒,枣强人,约生于汉高帝七至十一年(公元前200至D196年)间,约卒于汉武帝元封四年至太初元年(公元前107至D104年)间。享年90余岁。

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他已年近花甲,因潜心研究《春秋》而为博士。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前后,收弟子众,讲学述古,专心致志,故对其有“三年不窥园”之赞。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五月,武帝诏贤良对策,约65岁的董仲舒进京。对策毕,被任为江都相。随之,作《雨雹对》、《奏江都王求雨》、《止雨》等文,对灾异进行推论。期间,被江都易王刘非敬重。刘非系武帝之兄,性骄奢,董以礼谊匡正,致有所改。时匈奴有进犯之兆,刘非上书欲击之,武帝未准。董受上书事牵连,被废为中大夫。

董为人廉直。同被举为贤良的公孙弘,仕宦得志,位居丞相,但治学不及董,故嫉恨之。时有胶西王刘端,亦为武帝兄长,为人骄横武断,身边官员多被害死,故为无敢去为相。于是公孙弘举荐董仲舒,获武帝允准。董到任后,刘端却一反常态,敬重于他,行为亦有收敛。但董担心日久或变,不久便称病辞官,时约77岁。

之后,他居长安陋巷,不理家计,以修学著书为事。朝廷如有大议,武帝便派人前去问之,他都明示个人主张。寿终前不久,即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他还就与匈奴关系问题,建议“质其爱子以累其心”。

董仲舒的著作主要是《春秋繁露》和《董子文集》。其学说复杂,既有粗浅落后的一面,也有深湛进步的一面。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等诸多方面,哲学界为之归纳为“十二论”,即宇宙论、人性论、仁义论、义利论、贤庶论、德才论、贵志论、名讳论、辞指论、常变论、中和论、大一统论。在治学思想方法上,虽然他张口闭口谈天说地,但眼睛却是紧紧盯着社会现实。他针对种种现实问题,联系历史加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具体方法,而用天意、圣言或阴阳五行等加以装饰、论证。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儒学,还广采博收诸子百家思想(其中有的予以批判),形成了经学,即汉代儒学,成为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他向汉武帝的建议,对中国文化思想尤其是伦理学发展影响尤为深远。

汉武帝之所以非常器重他,甚至免其死罪,再度封为国相,一个现实原因是他在对策中叙述了尧舜以来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任人唯贤、立仁义之道的政治大略,武帝采纳后于政权巩固大益。

他虽寿终长安陋巷,武帝却诏令葬于长安胭脂坡,日后武帝还曾到那里下马拜谒,故该处被后人称之为“下马陵”,但这仅是后世传说。另还有陕西渭南县、河南通许县、河北故城县有董墓之说。

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
侯仁之(Hou Renzhi, 1911.12.6—)历史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

祖籍山东恩县,生于河北省枣强县。1932年考入燕京大学历史系,1936年毕业,获人文学学士学位。1937年开始研究生学习,1940年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

1946年夏到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学习,师从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德贝尔教授。曾任留英中国学生会副主席。1949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先在燕京大学任副教授、教授,又兼清华大学营建系教授和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1952年转任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兼地质地理系主任。“文革”期间被停职审查,又到江西鲤鱼洲劳动两年。1978年恢复教学工作,兼地理系主任至1983年。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沙漠分会名誉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理丛书》主编。1984年被英国利物浦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避暑山庄外八庙保护协会顾问。是第三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在理论和方法上发展了现代科学的历史地理学,开创了“城市历史地理”和“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新领域,系统揭示了几个类型的城市发展的规律特点及其地理条件,为有关的城市规划作出了贡献,最重要的成果已反映在《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经过实地考察,揭示了大西北部分地区近两千年来的沙漠化过程及其主要成因规律,为沙漠化的防治提供了论据。

主要著作有:《天津聚落之起源》、《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历史上的北京城》、《步芳集》。主编有《北京历史地图集》。与人合著的《北京史话》获中国历史学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授予的“爱国主义通俗历史读物优秀奖状”,论文《历史地理学的理论及其应用》被国家教委评为“优秀科研成果”,《试论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两个基本原则》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10月,获得1999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999年12月被美国地理学会授予乔治。戴维森勋章,他是第一个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人。

夫人:张玮瑛。燕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四\枣强历史趣闻
1、 生 吞 活 剥
唐朝初年,枣强县(今河北)有个县尉叫张怀庆。此人想作诗,又不下功夫,只是把别人的东西,或生拼硬凑,或改头换面,拿来当自己的作品。诗人李义府有首《堂堂词》: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张怀庆在每句前加两个字,就成了自己的作品: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对镜自怜回雪影,来时好取洛川归。当时的名士张昌龄、郭正一的诗,也被他这样“处理”过,人们讥笑他,送了他两句话:生吞郭正一,活剥张昌龄。

2、 县城无贼
清末,枣强县知县方氏。在任上,他以道学家的方式处理政务,堪称破天荒之举。有一个富人抓到小偷送到衙门要求严惩,方氏曰:“你损失了什么财物?”富人说:“幸好还没有,刚刚听到他挖墙的声音就将他抓住了。”方氏曰:“彼亦人子也,迫于饥寒,才这样做的。本县不德,不能以教化感动我的人民,我很惭愧。人非木石,未有不感化的。你暂时将这个人带去,善待之,晓以大义,养其廉耻,饮食之,教诲之,为本县代劳也可,不能把他当作小偷而虐待他。本县将五日或十日一验其感格否?”富人没有办法,只好将小偷带回家。小偷听到县令的话,到了富人家,俨然以宾客自居,稍不称意,便说你居然敢违背官府的命令。富人无可奈何,又不敢纵之去,害怕县令来检验感化的结果。最后,富人辗转托人向方县令送了重金,县令这才不过问此事。从此,县内没有人再敢告偷窃的案件。

3、 任枣强
任增(1723-1784),字蔚岭,一字损之,号寓圃,河南永城人。乾隆十九年进士,曾先后任南和、宛平、枣强、禹城、惠民等县知县。但世人却称他为“任枣强”,因为他在枣强的政绩最为突出。
任增于1830年到1834年间在枣强任职,前后不到5年时间,但他去职后,枣强的百姓却一直在怀念他。枣强土地肥沃,较周边各县富足,富翁也多,但这些富翁之间经常为利益发生摩擦,以至打官司。而一些小人则在其中挑拨离间,以冀分得一杯羹。所以任增上任之初,积案如山,诉讼不断。任增洞察秋毫,晓之以理,在办案过程中严明纪律,首先自己做到不吃请不受贿,不偱私情,谈笑间就很快处理了各种诉讼。此后民风渐淳,富翁们也都保全了自己的财产。
当时枣强还有一个弊端,即里长、保正巧立名目,征收赋税。老百姓自己在家里织了不足一匹布,纺了不到一斤线也要上税。因为税额较小,老百姓也就忍了,所以官府并不知道这个情况。任增到民间走访了解到了实情,立即取消了这些苛捐杂税,严厉禁扰民。任增还建了普济堂,施衣施粥,收养没有生活能力的孤寡贫民,造福一方百姓。
乾隆三十九年(1774),在山东寿张爆发了以王伦为领袖的“清水教”起义,义军北上,攻占临清,距枣强只一日之程,城内官吏和商贾士民惶惶不可终日,纷纷准备弃家而逃。此时任增因为在宛平任期内修建营堡报册逾期而被免去枣强知县,继任者也已到任,按理说任增可以携家眷名正言顺地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但任增毅然决定留下,他说:城内只有一典史、一把总,士兵不过数十人,肯定不能御寇。新任者初来乍到,对当地情况一无所知。“我一去,则民必散;民一散,则贼必乘虚来据城;城陷,而此城不可为矣。吾宁与城存亡耳!”于是部署兵力守城,与新任者分工合作,各守一方。过了一个多月,形势逐渐稳定下来,任增才放心地赴京述职。幸好吏部未详加追究,又把他派到山东禹城做知县去了。
巧合的是,任增的儿子任衔蕙后来也被任命为枣强知县,政绩也很卓著,枣强百姓高兴地说:“公有子也。”
任增与纪晓岚是同榜登科的进士,在重修枣强县志时,纪晓岚欣然撰写了《枣强知县任公传》,任增去世后,又亲自撰写墓志铭,称赞任增“意气豪爽,胸怀坦白。……每酒酣耳热,议论飙发,四座耸动,觉光明磊落,鄙吝之意都尽。”
(顺便解释一下,“刘枣强”、“方枣强”、“任枣强”都是古人对品德高尚、有政绩官吏的尊称,如东汉范冉曾为莱芜县令,被称为“范莱阳”,南朝齐谢眺曾任宣城太守,被称为“谢宣城”。)

4、 赵三多举事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拳斗争已在直隶、山东蓬勃开展。四月初四,赵三多在枣强县卷子镇以摆会亮拳为名,发动了第二次武装起义。当时 由于直隶南部大旱,“粮价日增,秋苗未播 ,人心惶惶”,贫苦百姓纷纷参加义和拳起义队伍。义和团队伍打着“助清灭洋,杀尽天主教”的大旗,分三路前进,一路由乜头领率领,在景县、阜城一带进攻教堂,一路由阎书勤带领,由运河东往恩县、武城一带。阎书勤的义和团与义和团首领牛豁子、孙汉章等联合,并“邀请卫河两岸”义和团众,攻打了武城十二里庄教堂,因教会武装装备精良,义和团未能攻下,但义和团队伍却空前壮大。第三路由赵三多率领,向晋州、无极、正定进发。起义队伍沿途烧教堂、杀洋人,攻无不克。官府惊呼:“该匪等逃窜南来,则临清一属与冠县等处先受患。”

更多的内容请访问枣强大营论坛,欢迎来枣强玩!
http://zaoqiang.5d6d.com/forum-11-1.html

枣强大营镇
一\简介
枣强县大营镇辖88个自然村,6.5万人,总面积136平方公里,是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省小城镇改革发展重点镇,省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镇,是省“农业专业化十大专业市场”之一。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0亿元,销售收入35亿元,行业自营进出口4100多万美元,间接出口1亿多美元,上交税金8000多万元,占到全县税收的一半以上,连续两年被评为衡水市第一工业强镇。

皮毛业是大营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支柱产业,近年来有了跨越式发展,到目前,大营现拥有皮毛企业和摊点1.1万个,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327家,千万元以上的企业73家,固定门店2160个,流动及固定摊位7000多个,全镇皮毛业的加工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3%,农民家庭收入的90%来自皮毛业,经营的皮毛种类有各种皮张、半成品、裘皮服装、饰边饰品、裘皮鞋帽、羊剪绒制品、工艺品等七大系列近3000个品种。大营皮毛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现已辐射到周边5市县300多个村庄,形成了以大营为中心方圆上百里的经济圈。

为促进行业发展,尽快形成产业集群,2001年下半年,规划了皮毛工业区,投资1.1亿元加速了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七通一平”,即路、电、讯、上水、下水、有线、宽带通,地平整,目前已有77家企业进区,45家企业已投入生产,固定资产总投资达3.07亿元,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的企业4家,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1家。04年,实现产值30个亿,上交税金达6000多万元,恒兴、竞佳、富尔派、双狮、冰蝴蝶、维罗纳等十几个品牌的裘皮服装畅销国内外市场。

皮毛业的发展与壮大,为小城镇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到目前,城区累计固定资产投入4.5亿元,城区面积由92年的0.5平方公里发展到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5万人,路、电、通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完善,影剧院、车站、学校、医院、金融等社会服务设施齐全,群众业余生活丰富,安居乐业,城内商贸楼鳞次栉比,展现出绿、美、洁、亮的新形象。

二\历史

枣强历史
一、东周至清代
春秋时代属齐地。战国时代属赵地。
秦代属巨鹿郡。
西汉初刘邦时代置枣强县。两汉之世,枣强与广川两县,几度“离合废置,本为一也”。其疆域包括今枣强县东南部之一部、南部之一部、中部、北部、东北部及今景县西南角与今故城县西北角。故有汉之广川即今之枣强之说,虽不十分准确,但基本符合。广川与景县及故城县从无“离合废置”历史。今王均乡东西故县村处于今王常乡旧县村处交为县治所。时属广川王国(郡)所辖,王城在今景县广川镇北数里处,而非县之治所。时属信都国(郡),治所在今冀州市北数里处。时属清河国(郡),治所在今清河东处。王国与郡同级,列侯国与县同级。 “离合废置”是指枣强县(侯国)广川县(侯国)之关系,非指郡国疆域之变。
三国时代属魏,省广川县,复置枣强县,仍属冀州清河郡。
西晋时代,枣强县省入广川县,属冀州渤海郡。
东晋时代,后燕复置枣强县,并置广川郡,枣强为其所辖。
北魏神瑞二年(公元415年),并枣强、索泸入广川县。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重置枣强县。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广川县,并入枣强县,属长乐郡。
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枣强县治所复为今旧县村。三年(公元583年),废长乐郡为冀州,枣强属之。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郡为州,信都郡复为冀州,枣强属之。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州以上设道,枣强属河北道冀州。
入宋,枣强属河北东路冀州。金天会四年(公元1126年),县城毁于洪水,十年(公元1132年),由旧县村处迁于刘马村,即今县城址,仍属河北东路河间府冀州。
至元代,枣强属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真定路冀州。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真定路改属中书省。
明代,改路为府,枣强属北直隶(京师)真定府冀州。
清代,改布政使司为省,并将北直隶改为直隶省,又以冀州为直隶州,枣强、新河、南宫、武邑、衡水5县同属冀直隶州。
二、民国时期
元年(1912年)仍袭清制,本县属直隶省(省会在天津)冀直隶州。2年(1913年),直隶省废府、州,一律改称县,各县直隶于省。不久,分全省为渤海、范阳、冀南、口北4个观察使。3年(1914年),将4个观察使改划为4道,本县属大名道。17年(1928年)6月,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废道,改为省、县两级制,各县直隶于省。24年(1935年)试行省、区、县3级制,全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26年(1937年)3月又划为17个督察区,本县属第 14督察区。
27年(1938年)8月,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枣强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第三专员公署。29年(1940年)夏,枣强分为枣南、枣北两个县。32年(1943年)秋,为纪念在西江官村对日伪作战中牺牲的冀南军区五分区司令员赵义京和副司令员陈耀元,枣北县曾改名为赵陈县。34年(1945年)10月,枣南、枣北两县合并为枣强县,属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政府冀南行署第五专署。37年(1948年)9月,华北行政区建立,枣强县属华北行政区之冀南区。38年(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本县政府属河北省衡水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开始,本县仍属衡水专区。1952年11月,衡水专区撤销,改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11月,本县与衡水、武邑、冀县合并为衡水县,县治在衡水县城。 1961年5月,衡水县又分为衡水县、冀县,原枣强县、冀县并为冀县,县治在冀县县城。1962年1月,恢复枣强县,仍属石家庄专区,同年6月,复置衡水专区,本县属之。1970年衡水专区改为衡水地区,本县仍属之。1996年5月31日,衡水地区改为地级衡水市,本县仍属之。

三\名人

枣强骄子董仲舒
董 仲 舒

董仲舒,枣强人,约生于汉高帝七至十一年(公元前200至D196年)间,约卒于汉武帝元封四年至太初元年(公元前107至D104年)间。享年90余岁。

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他已年近花甲,因潜心研究《春秋》而为博士。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前后,收弟子众,讲学述古,专心致志,故对其有“三年不窥园”之赞。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五月,武帝诏贤良对策,约65岁的董仲舒进京。对策毕,被任为江都相。随之,作《雨雹对》、《奏江都王求雨》、《止雨》等文,对灾异进行推论。期间,被江都易王刘非敬重。刘非系武帝之兄,性骄奢,董以礼谊匡正,致有所改。时匈奴有进犯之兆,刘非上书欲击之,武帝未准。董受上书事牵连,被废为中大夫。

董为人廉直。同被举为贤良的公孙弘,仕宦得志,位居丞相,但治学不及董,故嫉恨之。时有胶西王刘端,亦为武帝兄长,为人骄横武断,身边官员多被害死,故为无敢去为相。于是公孙弘举荐董仲舒,获武帝允准。董到任后,刘端却一反常态,敬重于他,行为亦有收敛。但董担心日久或变,不久便称病辞官,时约77岁。

之后,他居长安陋巷,不理家计,以修学著书为事。朝廷如有大议,武帝便派人前去问之,他都明示个人主张。寿终前不久,即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他还就与匈奴关系问题,建议“质其爱子以累其心”。

董仲舒的著作主要是《春秋繁露》和《董子文集》。其学说复杂,既有粗浅落后的一面,也有深湛进步的一面。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等诸多方面,哲学界为之归纳为“十二论”,即宇宙论、人性论、仁义论、义利论、贤庶论、德才论、贵志论、名讳论、辞指论、常变论、中和论、大一统论。在治学思想方法上,虽然他张口闭口谈天说地,但眼睛却是紧紧盯着社会现实。他针对种种现实问题,联系历史加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具体方法,而用天意、圣言或阴阳五行等加以装饰、论证。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儒学,还广采博收诸子百家思想(其中有的予以批判),形成了经学,即汉代儒学,成为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他向汉武帝的建议,对中国文化思想尤其是伦理学发展影响尤为深远。

汉武帝之所以非常器重他,甚至免其死罪,再度封为国相,一个现实原因是他在对策中叙述了尧舜以来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任人唯贤、立仁义之道的政治大略,武帝采纳后于政权巩固大益。

他虽寿终长安陋巷,武帝却诏令葬于长安胭脂坡,日后武帝还曾到那里下马拜谒,故该处被后人称之为“下马陵”,但这仅是后世传说。另还有陕西渭南县、河南通许县、河北故城县有董墓之说。

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
侯仁之(Hou Renzhi, 1911.12.6—)历史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

祖籍山东恩县,生于河北省枣强县。1932年考入燕京大学历史系,1936年毕业,获人文学学士学位。1937年开始研究生学习,1940年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

1946年夏到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学习,师从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德贝尔教授。曾任留英中国学生会副主席。1949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先在燕京大学任副教授、教授,又兼清华大学营建系教授和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1952年转任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兼地质地理系主任。“文革”期间被停职审查,又到江西鲤鱼洲劳动两年。1978年恢复教学工作,兼地理系主任至1983年。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沙漠分会名誉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理丛书》主编。1984年被英国利物浦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避暑山庄外八庙保护协会顾问。是第三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在理论和方法上发展了现代科学的历史地理学,开创了“城市历史地理”和“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新领域,系统揭示了几个类型的城市发展的规律特点及其地理条件,为有关的城市规划作出了贡献,最重要的成果已反映在《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经过实地考察,揭示了大西北部分地区近两千年来的沙漠化过程及其主要成因规律,为沙漠化的防治提供了论据。

主要著作有:《天津聚落之起源》、《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历史上的北京城》、《步芳集》。主编有《北京历史地图集》。与人合著的《北京史话》获中国历史学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授予的“爱国主义通俗历史读物优秀奖状”,论文《历史地理学的理论及其应用》被国家教委评为“优秀科研成果”,《试论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两个基本原则》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10月,获得1999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999年12月被美国地理学会授予乔治。戴维森勋章,他是第一个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人。

夫人:张玮瑛。燕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四\枣强历史趣闻
1、 生 吞 活 剥
唐朝初年,枣强县(今河北)有个县尉叫张怀庆。此人想作诗,又不下功夫,只是把别人的东西,或生拼硬凑,或改头换面,拿来当自己的作品。诗人李义府有首《堂堂词》: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张怀庆在每句前加两个字,就成了自己的作品: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对镜自怜回雪影,来时好取洛川归。当时的名士张昌龄、郭正一的诗,也被他这样“处理”过,人们讥笑他,送了他两句话:生吞郭正一,活剥张昌龄。

2、 县城无贼
清末,枣强县知县方氏。在任上,他以道学家的方式处理政务,堪称破天荒之举。有一个富人抓到小偷送到衙门要求严惩,方氏曰:“你损失了什么财物?”富人说:“幸好还没有,刚刚听到他挖墙的声音就将他抓住了。”方氏曰:“彼亦人子也,迫于饥寒,才这样做的。本县不德,不能以教化感动我的人民,我很惭愧。人非木石,未有不感化的。你暂时将这个人带去,善待之,晓以大义,养其廉耻,饮食之,教诲之,为本县代劳也可,不能把他当作小偷而虐待他。本县将五日或十日一验其感格否?”富人没有办法,只好将小偷带回家。小偷听到县令的话,到了富人家,俨然以宾客自居,稍不称意,便说你居然敢违背官府的命令。富人无可奈何,又不敢纵之去,害怕县令来检验感化的结果。最后,富人辗转托人向方县令送了重金,县令这才不过问此事。从此,县内没有人再敢告偷窃的案件。

3、 任枣强
任增(1723-1784),字蔚岭,一字损之,号寓圃,河南永城人。乾隆十九年进士,曾先后任南和、宛平、枣强、禹城、惠民等县知县。但世人却称他为“任枣强”,因为他在枣强的政绩最为突出。
任增于1830年到1834年间在枣强任职,前后不到5年时间,但他去职后,枣强的百姓却一直在怀念他。枣强土地肥沃,较周边各县富足,富翁也多,但这些富翁之间经常为利益发生摩擦,以至打官司。而一些小人则在其中挑拨离间,以冀分得一杯羹。所以任增上任之初,积案如山,诉讼不断。任增洞察秋毫,晓之以理,在办案过程中严明纪律,首先自己做到不吃请不受贿,不偱私情,谈笑间就很快处理了各种诉讼。此后民风渐淳,富翁们也都保全了自己的财产。
当时枣强还有一个弊端,即里长、保正巧立名目,征收赋税。老百姓自己在家里织了不足一匹布,纺了不到一斤线也要上税。因为税额较小,老百姓也就忍了,所以官府并不知道这个情况。任增到民间走访了解到了实情,立即取消了这些苛捐杂税,严厉禁扰民。任增还建了普济堂,施衣施粥,收养没有生活能力的孤寡贫民,造福一方百姓。
乾隆三十九年(1774),在山东寿张爆发了以王伦为领袖的“清水教”起义,义军北上,攻占临清,距枣强只一日之程,城内官吏和商贾士民惶惶不可终日,纷纷准备弃家而逃。此时任增因为在宛平任期内修建营堡报册逾期而被免去枣强知县,继任者也已到任,按理说任增可以携家眷名正言顺地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但任增毅然决定留下,他说:城内只有一典史、一把总,士兵不过数十人,肯定不能御寇。新任者初来乍到,对当地情况一无所知。“我一去,则民必散;民一散,则贼必乘虚来据城;城陷,而此城不可为矣。吾宁与城存亡耳!”于是部署兵力守城,与新任者分工合作,各守一方。过了一个多月,形势逐渐稳定下来,任增才放心地赴京述职。幸好吏部未详加追究,又把他派到山东禹城做知县去了。
巧合的是,任增的儿子任衔蕙后来也被任命为枣强知县,政绩也很卓著,枣强百姓高兴地说:“公有子也。”
任增与纪晓岚是同榜登科的进士,在重修枣强县志时,纪晓岚欣然撰写了《枣强知县任公传》,任增去世后,又亲自撰写墓志铭,称赞任增“意气豪爽,胸怀坦白。……每酒酣耳热,议论飙发,四座耸动,觉光明磊落,鄙吝之意都尽。”
(顺便解释一下,“刘枣强”、“方枣强”、“任枣强”都是古人对品德高尚、有政绩官吏的尊称,如东汉范冉曾为莱芜县令,被称为“范莱阳”,南朝齐谢眺曾任宣城太守,被称为“谢宣城”。)

4、 赵三多举事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拳斗争已在直隶、山东蓬勃开展。四月初四,赵三多在枣强县卷子镇以摆会亮拳为名,发动了第二次武装起义。当时 由于直隶南部大旱,“粮价日增,秋苗未播 ,人心惶惶”,贫苦百姓纷纷参加义和拳起义队伍。义和团队伍打着“助清灭洋,杀尽天主教”的大旗,分三路前进,一路由乜头领率领,在景县、阜城一带进攻教堂,一路由阎书勤带领,由运河东往恩县、武城一带。阎书勤的义和团与义和团首领牛豁子、孙汉章等联合,并“邀请卫河两岸”义和团众,攻打了武城十二里庄教堂,因教会武装装备精良,义和团未能攻下,但义和团队伍却空前壮大。第三路由赵三多率领,向晋州、无极、正定进发。起义队伍沿途烧教堂、杀洋人,攻无不克。

1.火车有两趟
车次
出发-到达
发时-到时
运行时间
票价
4516/4517
石家庄北
-
大营镇
17:19
-
19:33
2小时14分
硬座
14
-
-
k891/k894
石家庄北
-
大营镇
17:43
-
20:18
2小时35分
硬座
29
硬卧下
83
2.汽车
白佛汽车站
有到枣强的
下午两点钟有两班,一班终点王常,一班终点郑口,都是路过枣强


谁有描写民族风俗的作文???
传说,这种习惯始于成吉思汗时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之后,下令每个人都要罩头巾,以表示头颅上飘有旌旗之角,希冀强大的精神常在,这在(马可.波罗纪行)一书中也有记载。男子一般戴礼帽,也有扎头巾的。冬天,牧民们一般戴鹰式皮帽,其形若苍鹰,用羔羊皮做成,里边加一层布。据历史记载,这种帽子是皇后为方便元世祖...

徽商的文化传统
徽商正是意识到文化素质同商业经营有很密切的关系,于是他们注意吸收文学、艺术、地理、舆图、交通、气象、物产、会计、民俗、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并推动了他们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同时,徽商商业实践又衍生出独特的商业文化,这种商业文化随徽商的经营活动而流播四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明清实学的发展,从而丰富了传统文化的...

看宁海风俗或名胜的书写作文
6. 宁海的民风民俗 1、宁海龙舞主要舞的是断尾巴龙,这些龙舞历史悠久。 如象山的“打结龙”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这些龙舞大多已从过去的敬神、请神、娱神的祭祀活动,逐步转变为被人们娱乐欣赏的民间艺术形式。 2、祭孔舞,除反映内容为祭孔尊孔而外,还组织礼仪表演,场面非常热闹。其演出活动可达一天一夜,表演者...

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民俗风情 读后感
多彩多姿的三峡民间美术在上承巴蜀文化,下启荆楚文化,饱含着自身的思想基础、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化根源,伴随着风光旖旎、人杰地灵的三峡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向世人展示出古老的三峡艺术的真谛和现代艺术生命的延续。三峡民间美术以淳深宏富、神奇动人的造型与审美,表现出源远流长的独特三峡民俗文化的神韵...

关于节日风俗的作文
已解决问题收藏 转载到QQ空间 家乡的风景:风俗的作文700字 5[ 标签:家乡,家乡 风俗,作文 ] ^o^甜吢鬼头 回答:1 人气:80 解决时间:2009-02-01 11:57 满意答案可爱的家乡---遵化 我可爱的家乡遵化,她因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而让我们引以为骄傲,她在五代就设了县治;她因人杰地灵而上升到...

春秋战国高中历史知识点
(1)私营商业的兴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自由商人 (2)重农抑商政策:盐铁官营。 春秋战国高中历史知识3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 1.百家争鸣 (1)背景:社会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 阶级关系上:“士”阶层崛起; 思想文化上:学在民间。 (2)含义:知识分子中...

土家族民风民俗(作文)大概550字
中国古代对白虎文化相当重视,白虎所涉及的领域也相当广泛,无论是天文地理、民间习俗,还是族群信仰等都有白虎的身影。比如,人们把白虎同天上的星宿联系在一起,将二十八星宿中的“奎、娄、胃、昂、毕、嘴、参”归结为西方白虎七宿。汉朝时,朝廷建造了一座白虎观,是供诸儒谈论五经之所,东汉的历...

求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民族习俗。
所有这些,表明西汉时中央集权“大一统”封建国家更集中、更强大,使统一成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使华夏民族完成了向汉族的发展和转化。 华夏民族发展、转化为汉族的标志是汉族族称的确定。华夏民族统一于秦王朝,其族称曾经改称为“秦人”,西域各国就有称华夏民族为“秦人”的习惯。但是秦王朝短命的国运,使“秦人”的...

潮汕红桃粿的由来和历史
虽上述推论无从考究,但民间的风俗民情可以佐证红桃粿的性崇拜。在潮汕民间的红桃粿粿印,很多时候都是同面头粿成对出现。面头粿外形酷似女性 *** ,读音也与“奶头”谐音,在澄海东里正月的祭祀活动中,新人们若是供奉面头粿,就是祈求生儿育女的,因“ *** ”寓意着强大的生殖生育能力,能哺育...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源流
1、 大国统治需要有某种神奇的强大超凡的力量的支助。九似 2、 农耕文明需要水神保护。龙主管雨水。 3、 期望也需要大量的人口。 三.当代的龙仅仅只是一种象征 今天再推崇龙作为中国人的象征,好不好? 以现实社会的杰出的政治家、华人的骄傲、民族的楷模作为象征或许更好一些。 四、中国文化与生殖崇拜 生殖崇拜...

爱民区14780502132: 大营镇的简介 -
频泼全天: 1、大营镇属于枣强县.具体地址: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属衡水市枣强县管辖.大营镇在枣强县城南25公里,距衡水市50公里.东邻山东德州市,是邢德公路和肃清公路的交叉口.2、乡镇概括:大营镇辖88个自然村,6.5万人,总面积136平...

爱民区14780502132: 天下裘都因何能名满天下?天下裘都因何能名满天下?
频泼全天: 枣强县大营素有“天下裘都”之称.“裘都”的来历有一个生动的传说. 商朝末年,比干为民除害,射死狐精,将其皮毛制成裘皮 衣.据记载“比干制裘”距今大约有...

爱民区14780502132: 枣强县大营镇庙会具体时间 -
频泼全天: 逢五,+大集三和八是小集

爱民区14780502132: 衡水特产有哪些 -
频泼全天: 特产有很多.河北衡水地方特产排行榜 一、衡水老白干 衡水古称桃城,早在明清时代,民间就有“到了桃城不喝酒,犹如空在市上走”的说法.衡水老白干酒采用优质井水,以优质高梁为原料,以小麦作发酵的曲子,采用传统工艺,在地缸中...

爱民区14780502132: 历史上有没有栆强县迁移 -
频泼全天: 没有记载.枣强县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商末丞相裘祖比干曾在大营一带居官.蜚声中外、天下钦仰的西汉巨儒董仲舒在此攻读、传道,雕于明代的董子石像至今犹存.历史、文化的力量塑了枣强人淳朴、厚实之风范,热情、诚恳之性格. 枣强的投资环境日臻完善.交通便利,京九铁路贯穿全境.通讯便捷,万门程控电话已开通.社会稳定,条件优越,环境宽松,服务设施和水平堪称一流.

爱民区14780502132: 大营好玩吗? -
频泼全天: 一、河北省枣强县大营镇 [编辑本段] 【地理位置】大营镇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属衡水市枣强县管辖.大营镇在枣强县城南25公里,距衡水市50公里.东邻山东德州市,是邢德公路和肃清公路的交叉口,京九铁路大营站客车停车目前达六对,是同...

爱民区14780502132: 抗战时期在河北枣强大营驻扎的日本指挥官是谁?
频泼全天: 枣强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南端,界于东经115°35′~58′,北纬37°08′~35′之间,总面积892.3平方公里.东隔清凉江与景县、故城相望,西临冀州市,南靠邢台地...

爱民区14780502132: 河北衡水有什么特产 -
频泼全天: 衡水的特产有:1.马莲小枣枣强特产马莲小枣分布在我省中南部的枣强县一带,但以枣强县为最多.马莲小枣以个大小来说,介于大枣和小枣中间.它的果实纵径为3.3-3.6cm2.枣强营皮河北省枣强县自古被世人称为“裘皮之乡”,其所产裘皮以...

爱民区14780502132: 河北大营在什么地区?
频泼全天: 河北省有大营这个地方,而且不止一个. 不过既不是“市”也不是“县”,而是“镇”和“村”. 1、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 2、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大营村; 3、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大营镇; 上述地方均不通火车,没办法做火车直接到达!

爱民区14780502132: 河北省衡水市的特产是什么
频泼全天: 当地特产有小吃和旅游.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