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的作品评价

作者&投稿:登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孤雁的作品鉴赏~

其二这首诗题名《孤雁》,全篇皆实赋孤雁,“诗眼”就是一个“孤”字。一个“孤”字将全诗的神韵、意境凝聚在一起,浑然天成。这是一只悲伤而执着的孤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其实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为了突出孤雁,首先要写出“离群”这个背景。所以诗人一开头便说:“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站在驿楼上,极目远望,群雁不见了,只留下一只孤雁,在低空盘旋。从“归塞”二字,可以看出雁群是在向北,且又是在春天;因为只有在春分以后,鸿雁才飞回塞外。这两句中,一个“行”字,一个“独”字,二者作对比,孤雁就突现出来了。“念尔”二字,隐蕴诗人同情之心。古人作诗,往往托物寓志,讲究寄兴深微。“念尔”句写得很妙,笔未到而气已吞,隐隐地让一个“孤”字映照通体,统摄全局。“独何之”,则可见出诗人这时正羁留客地,借孤雁以写离愁。颔联“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是说失群之后仓皇的表现,既写出当时的自然环境,也刻画出孤雁的神情状态,是全篇的警策。孤雁呼寻伙伴,声音凄厉,它经不住风雨的侵凌,想下来栖息,却又影单心怯,几度盘旋。诗人将孤雁那种欲下未下的举动,迟疑畏惧的心理,写得细腻入微。可以看出,作者是把自己孤凄的情感熔铸在孤雁身上了,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读来逼真动人。诚如近人俞陛云所说:“如庄周之以身化蝶,故入情入理,犹咏鸳鸯之‘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替鸳鸯着想,皆妙入毫颠也。”(《诗境浅说》)这两者意境是颇为相似的。颈联“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是承颔联而来。写孤雁穿云随月,振翅奋飞,然而仍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渚云低”是说乌云逼近洲渚,对孤雁来说,便构成了一个压抑的、恐怖的氛围,孤雁就在那样惨澹的昏暗中飞行,令人担忧。这时作者是在注视并期望着孤雁穿过乌云,脱离险境。这一句写想象中孤雁的行程,虽非目力所及,然而“望尽似犹见”,倾注了对孤雁自始至终的关心。这两句中“低”字和“冷”字用得好。月冷云低,衬托着形单影只,就突出了行程的艰险,心境的凄凉;而这都是紧紧地扣着一个“孤”字。唯其孤,才感到云低的可怕;唯其只有冷月相随,才显得孤单凄凉。诗篇的最后两句,写了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是说孤雁未必会遭暗箭,但孤飞总使人易生疑惧。从语气上看,象是安慰之词——安慰孤雁,也安慰自己;然而实际上却是更加担心了。因为前面所写的怕下寒塘、惊呼失侣,都是惊魂未定的表现,直到此处才点明惊魂未定的原因。一句话,是写孤雁心有余悸,怕逢矰缴。诗直到最后一句“孤飞自可疑”,才正面拈出“孤”字,“诗眼”至此显豁通明。诗人飘泊异乡,世路峻险,此诗以孤雁自喻,表现了他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清人刘熙载说:“五言无闲字易,有余味难。”(《艺概·诗概》这首诗字字珠玑,没有一处是闲笔:一联写同伴归尽,只有大雁独自飞翔,写“离群”切题。二联写孤雁神态,先写失群原因,再写失群后的仓皇。三联写失群的苦楚,尽管振羽奋飞,仍然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四联写疑虑受箭丧生,表达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余音袅袅,回味无穷,可称五律诗中的上品。 其二《瀛奎律髓》:老杜云:“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此云:“暮雨相呼疾,寒塘欲下迟。”亦有味,而不及老杜之万钧力也。为江湖孤客者,当以此尾句观之。《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何新之为平淡体。李梦阳曰:起句即悲,通篇情景相称,优柔不迫,佳作也。徐充曰:此咏物体。周伯弼所谓于和易宽缓之中而精切者。周珽曰:首二语已尽孤雁面目,便含怜悯深心。三四写其失群彷徨之景。五六写其孤飞索莫之态。结用宽语,致相悲相惜之意,以应起联;何等委婉顿挫!夫一孤雁微物,行止犹撄人念如此,士君子涉世,落落寡合、流离无偶者,何异于是?此诗诚可以观。《五朝诗善鸣集》:写猿缥缈,写雁悲凉。《初白庵诗评》:结意更深。《瀛奎律髓汇评》:何义门:“念”字贯注到落句。纪昀:“相呼”则不孤矣,三句有病。“寒塘”句不言孤而是孤,不言雁而是雁,此为句外传神。“渚云”二句反衬出“孤”字。结处展过一步,曲折深至,语切境真,寓情无限。许印芳:孤雁乃失偶之雁,而未尝无群,“相呼”者呼其群也。晓岚訾之,非是。《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何尝有心自况,然寄托处妙甚,显然唐诗所以高也。起不作意而能得其分,正是水部(首二句下)。一结真感深情,宛转无极(末二句下)。《唐诗三百首》:四句(按指中四句)二十层。十字(按指末二句)切“孤”。《诗境浅说》:通篇皆实陚孤雁。首二句言雁行归尽,念此天空独雁,怅怅何之。以首句衬出次句,乃借宾定主之法。三四言暮雨苍茫,相呼失侣,将欲寒塘投宿,而孤踪自怯,几度迟徊。二句皆替雁着想,如庄周之以身化蝶,故入情入理。犹咏鸳鸯之“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替鸳鸯着想,皆妙入毫颠也。五六言相随者惟“渚云”“关月”,见只影之无依。末句谓未必遽逄弋者,而独往易生疑惧。客子畏人,咏雁亦以自喻,此诗乃赋而兼比者也。三四句即以表面而论,三句言其失群之由,四句言失群仓皇之态,亦复佳绝。

《孤雁》在《陈韵妃当代诗选--爱在弹指一挥间》里,是一首画龙点睛之笔,也有人说《孤雁》也是诗人的缩影。它离开了群体,变得孤单受伤,但是历经艰难困惑,逆境使它变得顽强,成长为一只习惯孤单,勇敢搏击的孤雁。《陈韵妃当代诗选--爱在弹指一挥间》自出版发行以来,被国家图书馆和首都图书馆、还有南开大学图书馆及天津泰达图书馆收藏 。首首优秀的诗歌汇成了这本优秀的诗集,于是引得各家媒体报纸、网站纷纷踊跃推广报道《陈韵妃当代诗选--爱在弹指一挥间》 。

从《孤雁》里,我们看到,诗人写一只离群的孤雁,同伴在思念着它。它望尽天涯,仿佛同伴就在眼前,好像听到了同伴的阵阵呼唤。但同伴全然不懂孤雁的心情,因为它要“在广阔中自由的盘旋”。
可以说这是一支孤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壮的。孤雁那样孤单、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追求、拼搏。因为它对孤单早已习惯,善于勇敢搏击,所以宁愿飞翔在蔚蓝的天空,也“不可能再回到队伍中间”。
不难看出,诗人此时的意象,诗情激切高昂,意境丰富深远。并通过对孤雁这一“流动形象”的描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味无穷。 同时,这种“拟人”修辞手法的“隐身”运用,这种打破常规的词语搭配(“破碎”、“痊愈”、“搏击”、“盘旋”等组合),对全诗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欣赏诗歌的读者,也会更多的揣摩品味作品的意境,陈韵妃的这首《孤雁》可以说在意境上更胜古人一筹。杜甫的《孤雁》篇是失意和哀伤的,而陈韵妃的《孤雁》塑造的是大胆坚强,勇敢搏击的一位胜利者的形象。读者在品味其意境后,倍感振奋鼓舞,所以这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秀励志篇章!




文学作品中的雁
在加拿大温哥华,朋友带我到海边的公园看大雁。大雁的身躯巨大出乎我的意料,大约有白鹅的四倍。那么多身体庞大的雁聚在一起,场面令我十分震慑。朋友买了一些饼干、薯片、杂食,准备在草地上喂食大雁,大雁立刻站起来,围绕在我们身边。那些大雁似有灵性,鸦鸦叫着向我们乞食。朋友一面把饼干丢到空中,...

归雁·作计胸怀早作品赏析
归雁·作计胸怀早,这首诗是《归雁》系列中的第二首,以咏物的形式表达了深深的思归之情。作于宋徽宗元符三年秋天,当时作者尚未赴任棣州(今山东惠民)州学教授。诗中雁的形象,实际上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首句“作计胸怀早,为生去住频”揭示了雁的归来并非随意,而是早有预谋,它们为了生计,...

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野雁见人时作品赏析
《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是宋代高邮人陈直躬所绘野雁图的题咏诗。陈直躬作为宋代职业画家,其作品深受世人推崇,苏轼甚至为此专门写信请求得到一幅关于苕溪晓景的作品,而陈直躬便以一幅野雁图相赠。这首诗以多虚写的手法,赞美画作之高绝及背后的艺术境界。首句暗示作者已被画中之雁深深吸引,让读者在...

《大雁归来》纵观全文,作者怀有怎样的情感?
《大雁归来》纵观全文,作者借物抒情吧!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这种写法不单纯是一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而且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作者对大雁是那样有感情,他喜欢观察它们,研究它们,知之愈多,爱之愈深。因此,大雁在作者心目中,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作者为孤雁而感伤,...

三首诗歌中塑造的雁的形象有何不同
大雁 汉时,在汉武帝刘彻笔下,大雁则与秋风有了联系:“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雁与秋,共时。至唐代,大雁意象大量入诗,与不同诗人主观相结合,生发了更丰富的情感寄托,以及多重文化内涵。二、古诗词中“燕”“雁”意象的相同寄托 燕子与大雁都是候鸟,在秋时飞往南方,而春时北...

孤雁赏析简短的300字
孤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3、作品简介:《孤雁》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律。这是一首咏物诗,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表达的就是乱离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全诗通过对雁孤苦伶仃的描写来象征诗人自己。

归雁作品鉴赏
水碧沙明两岸苔”设问,引导读者进入他设定的情感线索中。在诗的后半部分,钱起借湘江女神在夜月下弹奏二十五弦瑟,其哀怨的瑟音让大雁难以承受,因此选择飞回北方。这既展示了湘神的凄清境界,也塑造了多情而善感的大雁形象。诗人通过《湘灵鼓瑟》来解释《归雁》中的情感,将旅雁的“不胜清怨”与湘灵...

浪淘沙·平沙落雁作品鉴赏
"怕见洲边灯火焰,怕近芦花",词人借此表达了人们对于光明和安全的渴望,以及在动荡中避之不及的无奈心境。这首词的深意在于,它不直接陈述社会动荡,而是通过大雁的形象,让读者深切体验到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的艰难。陈廷焯在《词则·别调集》卷五《国朝词》中评价此词为"神在个中,意在言外",...

大雁归来的主旨是什么?
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不消几天,沼泽地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它们。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1946年4月11日,我们记录下来的大雁是642只。春天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

文学作品中的雁是什么样的?
鸿雁传书,爱情的信使。孤雁只影,失去爱侣孤独终老。雁字北去,守信、归乡、恋家。鸿泥雁爪,飘忽不定、无从捉摸。雁侣双飞,忠贞、一生一世一双人。(这就是古代聘礼里要有一对大雁的原因)

江宁区19211244316: 杜甫的《孤雁》这首诗描写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分析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的表现手法以及艺术效果 -
夙亮毓罗:[答案] 先采纳在写

江宁区19211244316: 思乡的诗大概都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例 孤雁 杜甫的诗】要全 -
夙亮毓罗:[答案]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作品译文 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伴.又有谁来怜惜这浩渺天空中的孤雁呢?然...

江宁区19211244316: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赏析 -
夙亮毓罗: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赏析: 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似”、“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

江宁区19211244316: 杜甫的孤燕赏析文 -
夙亮毓罗: 杜甫《孤雁》赏析孤雁 ·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赏析】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历初杜甫居夔州时.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融...

江宁区19211244316: 杜甫的孤雁第二联分析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 -
夙亮毓罗: 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 出川,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心中充满失意之感和哀伤之情.这首《孤雁》诗, 表达的就是乱离飘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清人朱鹤龄注此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且诗人所思念者恐不独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江宁区19211244316: 《孤雁》崔涂 全诗的诗眼是那个字?分析本诗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
夙亮毓罗:[答案] “诗眼”就是一个“孤”字 借孤雁以写离愁 诗人飘泊异乡,世路峻险,此诗以孤雁自喻,表现了他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寓情于物 借物抒情 表现他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江宁区19211244316: 试论新月诗派的理论及其文学史意义 -
夙亮毓罗: 新月诗派新月社成立于1923年,是五四后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团体,主要成员包括胡适、梁实秋.因为它拥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一大批有才华、有成就的诗人,又以提倡格律诗而独树一帜,形成了现代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人称“新月诗...

江宁区19211244316: 求李清照的《孤雁儿》赏析 -
夙亮毓罗: 【赏析】:“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开门见山,倾诉寡居之苦.藤床,乃今之藤躺椅.据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载,藤制,上有倚圈靠背,后有活动撑脚,便于调节高低.纸帐,亦名梅花纸帐.据宋林洪《山家清供》云,其上作...

江宁区19211244316: 杜甫 孤雁的写作背景 -
夙亮毓罗: 《孤雁》 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 出川,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心中充满失意之感和哀伤之情.这首《孤雁》诗, 表达的就是乱离飘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江宁区19211244316: 长亭怨慢 雁 鉴赏 -
夙亮毓罗: 这首词是朱彝尊咏物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它题咏的是雁,说得具体一点则是秋雁.全词字面,均扣住“雁”字来写:既有对群雁憩息时的静态描述,如“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又有对雁 阵飞行时的动态勾勒,如“一绳云杪,看字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