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的来历

作者&投稿:乾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客家民居的来历~

客家民居的来历:客家人在古代的时候,本姓族人总要聚居在一起。而且为防豺狼虎豹、盗贼侵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营垒式建筑住宅,如梅州、河源、惠州、深圳等地区的碉楼。
客家民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南方建筑里面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大万世居、鹤湖新居、龙田世居、南华又庐 、蔡蒙吉故居 、九厅十八井、田丰世居、新桥世居、新乔世居是客家民居中精彩的代表之作。

扩展资料:
布局
正屋——横屋外层便是半月形的围屋层,有的是一围层,有的二围层,围龙屋由此而得名。弧形的围屋间,拱卫着正屋,形成一道防御屏障,围屋间窗户一般不大,是天然的瞭望孔、射击孔,便于用弓箭、土枪、土炮等武嚣抗击来攻之敌。
围龙屋的建筑设计其实与当时客家人的处境有极大关系。客家人是唐宋以来由中原南迁的汉人,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受当地人的排挤和欺侮,为了团结御侮求生存,他们不得不聚族而居,也不得不建造具有防御性的城堡式住宅——梅州围龙屋,以抵御盗匪和当地人的侵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客家民居

起源 客家话,又称客家方言,或称客方言、客语或广东话(土广东话,康熙年间湖广填四川,客家人来到四川自称所言为土广东话,也"可能"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广东话”概念)等,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英文中与客家等义的单词是 Hakka。客家先民是中原的华夏民族,在近千年的五次大迁徙中,最终形成汉族(华夏族)的一个新民系。他们的先祖多是因中原战乱等原因,从中原(河南,安徽,山东)南迁赣南、闽西、粤北,而形成一个汉族民系。后又因战乱和人口膨胀等原因,一部份又从这三地继续迁往全国其他省份,以及东南亚、美洲及世界各地。一个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语言。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即客家方言。 一般认为,客家方言的底层是唐初的正音,客家先民迁居粤闽的过程中,也有受到粤闽先居汉语方言和粤闽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形成了现代各地口音并不完全相同的客家话(唐音,至今梅县人仍称客家话为唐音)。粤方言则是秦朝正音,融合南楚古音而成(秦音);闽方言则是晋朝正音,融合瓯闽古音而成(晋音);赣方言则是江淮古音融合而成(淮音)。当然也有人抱持不同看法。闽、粤、客等民系经过历代相互通婚,事实上已经无法完全根据血统来区分。目前大陆地区的民系常以方言作区别标志,海外则以其父系血统的来源为根据。

  一、客家渊源

  所谓客家人,是指原籍为河南地区的中原汉族,在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更在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是中华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客家话,客家语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历史上,客家人有五次大南迁,时延1500年的记载。

  第一次的大迁徙是在公元317—879年间,东晋怀帝妥朝时,由于西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形成对汉民族影响深远的“五胡乱华”之局,中原地区的不少官员和平民,也纷纷随着渡过黄河南下。为了避免和原户籍者发生混淆,便把这些新来的户籍称为“客”。这是“客”字第一次在中华民旅上出现。

  第二次大迁徙是在公元880——1126年间。唐朝末年,黄巢举兵起义及“五代十国”,天下大乱,客家先民又从皖赣某地居所,现迁往江南南部、福建西北及广东北边。

  第三次大迁徙是在公元1127——1644年间,金元相继入侵,宋高宗南渡,地这过程中,许多客家人幸均卷入保卫宋室、抵抗元兵的勤王战争。宋亡后,他们只好退往更偏远的广东东、北部。

  第四次大迁徙在公元1645——1843年间,这次迁徙却是康熙皇帝为了争取南方的民心,赐给每个男子8两银子、妇女儿童4两银子,鼓励客家人迁入四川、广西及台湾。一向以客家人为荣的朱德同志的祖辈就是在这一次迁徙时,从韶关移居四川的。

  第五次大迁徙是在1866年以后,发生于太平天国起义末期。由于太平天国的首领洪秀全是客家人央太平天国失败后,话多客家人在清政府的压力下,纷纷向理智偏远的南方,甚至向东南亚等海外地区迁徙。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约4500万人。其中国内4000万人,国外有500万人左右。在海外的客家人分布很广,较集中的是东南亚一带,新加坡的李光耀、和国际知名作家韩素音均是客家人。国内有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共有17个省、185个市县,其中客家人占95%以上的纯客县50个,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地方是赣南、闽南和粤东北部。广东的客家人有2000多万,占全省总人数近30%,其中纯客县15个。

  河源作为东江流域的纯客家地区,最早的客家先民来历可追逆到秦朝。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后,为进一步开发岭南,派屠睢、任嚣、赵佗带50万兵卒驻守,还下令将数十万名“罪人”发配到岭南。赵佗先为龙川县令,后为南越王。龙川的赵、韦、官、任四姓居民就是第一批进入龙川与当地土著族人杂居的中原人。但是,作为客家人大规模迁徙到河源地区的时间,却要推到客家人第三次大迁徙这一时期,即公元1127——1644年间。

  河源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承传着客家民系优秀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广东梅县的山歌文化独树一帜。河源的东江客家菜则比较有特色。

  二、客家习俗

  客家人的习俗大致上包括全国性的传统岁序节俗,地方性崇拜、礼节等。
  (一)、主要节日:
  ☆春节:有拜年,游乐活动等,是最隆重的节日。
  ☆立春:即交春。
  ☆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元宵节吃元宵,玩灯,赏灯,猜灯谜。
  ☆二月二:开正节。
  ☆清明:客家扫墓习俗多从春分开始,清明达到高潮。
  ☆端午:客家普遍称为五月节。节日主要内容是吃粽子,雄黄酒,龙舟赛。
  ☆七月节:也即鬼节。
  ☆中秋:民间通称八月节。吃月饼,赏月等风俗大体各地相同。
  ☆重阳节:客家人叫“九月节”。
  ☆冬至:客家人有“冬大过年”之说。

  (二)、婚姻礼俗:

  客家人的婚姻礼俗受古时风尚影响较重,主要仍以传宗接代为目的。客家人男婚女嫁讲究“明媒正娶”,客家社会正式的婚姻关系是一种“嫁娶婚”,招赘之风并不盛行。
  过程仪式大部分仍沿旧习:如相亲、送定、报日子、送聘金、盘嫁妆、接亲、拜堂闹洞房等。

  (三)、民间娱乐:

  客家民间娱乐内容非常丰富,节日的主要有秧歌、龙舟竞渡、踩船灯,舞龙灯,舞狮,高脚师,迎花灯,踩马灯,打花鼓,乐器会,演戏,放烟火,平时的有唱山歌,唱小曲,弹琴,弹筝,拉二胡,吹笛子,下象棋,下六子棋,打纸牌,掷状元签,打麻将,养花,钓鱼等。

客家的起源

客家人的形成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

宋元时期是客家人形成的第一个阶段。南宋初年,为了逃避战乱,北方汉族大量南迁,大批涌入赣南、闽西地区,江西赣州、福建汀州的人口急剧增加。嘉靖《赣州府志》记载,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赣州人口只有12.1万户,但到了淳熙年间(1174—1189年),人口达到29.3万户,增长了142%。汀州元丰年间(1078—1085年)人口81517户,到隆兴二年(1164年)时达到174517户,增长了114%。此后,赣州、汀州又成为南宋政府安置自金朝南迁的归附汉族的重要地区之一。元灭宋后,这些地区成为文天祥部众抗击元军的根据地,义军失败后,不少人就地定居。所有这些从西晋以来,特别是宋元时期迁入赣、汀二州的北方汉族移民,在群山耸立、环境闭塞的赣南、闽西这个摇篮里,积淀了宋元时期汉族的语言,形成为客家话。

明代是客家人形成的第二个阶段。在元末明初天灾人祸接踵而至的动乱年代,迁入赣州、汀州的北方汉族移民不断增加,人口压力不断加剧,造成人多地少,生活艰难。于是,赣、汀二州操客家话的居民转向地广人稀的粤北、粤东迁移。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梅州已是“流移错杂,盖客户日盛”,迁入者以赣南、闽西为主。嘉靖年间,永安县(今紫金)“山谷中多良田,流民杂居”,迁入者也是来自江西、福建。和平县建立时,就有操客家音的福建人。至于粤北的南雄府,新归籍的人口达数万人,其中始兴县一个县,江西人竟占了当地人口的一半,而福建人则占了20%。韶州在正统年间也是“主户少而客户多”。由此可见,赣、汀二州操客家话的人在明代大量迁入粤北、粤东,并在梅州形成一个聚居区。于是,明代在客籍区新增设长宁、永安、连平、和平、大埔、平远、镇平等县,加上梅州、兴宁、龙川、河源、始兴、英德、仁化、长乐(今五华)等县,构成了近代广东客家人聚居的分布格局。

客家的起源

客家人的形成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

宋元时期是客家人形成的第一个阶段。南宋初年,为了逃避战乱,北方汉族大量南迁,大批涌入赣南、闽西地区,江西赣州、福建汀州的人口急剧增加。嘉靖《赣州府志》记载,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赣州人口只有12.1万户,但到了淳熙年间(1174—1189年),人口达到29.3万户,增长了142%。汀州元丰年间(1078—1085年)人口81517户,到隆兴二年(1164年)时达到174517户,增长了114%。此后,赣州、汀州又成为南宋政府安置自金朝南迁的归附汉族的重要地区之一。元灭宋后,这些地区成为文天祥部众抗击元军的根据地,义军失败后,不少人就地定居。所有这些从西晋以来,特别是宋元时期迁入赣、汀二州的北方汉族移民,在群山耸立、环境闭塞的赣南、闽西这个摇篮里,积淀了宋元时期汉族的语言,形成为客家话。

明代是客家人形成的第二个阶段。在元末明初天灾人祸接踵而至的动乱年代,迁入赣州、汀州的北方汉族移民不断增加,人口压力不断加剧,造成人多地少,生活艰难。于是,赣、汀二州操客家话的居民转向地广人稀的粤北、粤东迁移。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梅州已是“流移错杂,盖客户日盛”,迁入者以赣南、闽西为主。嘉靖年间,永安县(今紫金)“山谷中多良田,流民杂居”,迁入者也是来自江西、福建。和平县建立时,就有操客家音的福建人。至于粤北的南雄府,新归籍的人口达数万人,其中始兴县一个县,江西人竟占了当地人口的一半,而福建人则占了20%。韶州在正统年间也是“主户少而客户多”。由此可见,赣、汀二州操客家话的人在明代大量迁入粤北、粤东,并在梅州形成一个聚居区。于是,明代在客籍区新增设长宁、永安、连平、和平、大埔、平远、镇平等县,加上梅州、兴宁、龙川、河源、始兴、英德、仁化、长乐(今五华)等县,构成了近代广东客家人聚居的分布格局。

深圳客家人的形成

1980年深圳特区建立前,深圳居民主要由广府人和客家人组成。广九铁路以东,主要是客家人;广九铁路以西,主要是广府人。这种格局是怎样形成的呢?

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明朝灭亡。占据辽东的满清政权在明朝降将吴三桂的带领下,突然入关,长驱直入,占领了黄河上下、长江南北。但是,在东南沿海地区遇到了顽强的抵抗。郑成功等拒绝清朝的劝降,率领水军,发挥海战优势,多次对清朝发动进攻。清政府认为,郑成功的水师得力于沿海人民的支持和接济,因此,于1655年下令“禁海”,1600年,又强迫沿海居民“迁界”。

禁海迁界的主张,电视剧《康熙王朝》描写成福建总督姚启圣提出,这是错误的。实际上,它是由郑成功的降将黄梧提出的。黄梧是福建平和人,替郑成功镇守海澄,1656年投降满清。当时,黄梧向朝廷提出《剿灭郑逆五策》,其中一条是“若从山东、江、浙、闽、粤沿海居民尽徙入内地,设立边界,布置防守,不攻自灭也。”另一条是,“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竖桩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如此半载,海贼船只无可修葺,自然朽烂,贼众许多,粮草不继,自然瓦解,此所谓不用战而坐看其死也。”禁海迁界令下达以后,清朝委派四员满大臣到江、浙、闽、粤四省监督执行,由于在执行过程中,掌握尺度有差异,大抵江浙稍为宽松,福建较严,广东最严。最初以距海20里为界;又认为太近,再向内缩20里;仍认为太近,又内迁10里。“凡三迁而界始定。”迁界时,官府动用军队,强行毁坏田舍、村镇、城廓,居民限期搬出,违者以军法论处。挖界沟,筑界墙,设烟墩,严禁任何人进入界内,越界者死。沿海地带人民被强行赶出家园,一迁再迁,数十万群众离乡背井,流离失所。

禁海迁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打击了台湾郑成功势力,另一方面,也给清朝沿海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沿海农业生产、渔盐采集、对外贸易都遭到巨大的破坏。迁界前,新安县人口6851人,盐丁3818人,国家征收赋税粮食11652石;迁界后,新安人口2172人,盐丁127人,国家征收赋税粮食2837石。1667年,国家将新安县并入东莞县。

1668年,广东巡抚王来任视察沿海地区,看到流民颠沛流离,几次想向中央报告,要求撤消“迁界令”,直到去世前才写成《展界复乡疏》。康熙皇帝看到报告后,即派人赴广东调查巡视,准备开界。当时,两广总督周有德得知朝廷意图,立刻巡行界外,所过地方宣布开界。免除赋税,官给耕牛,受到沿途百姓的热烈拥护。1669年,重新设立新安县。

新安县是最早复界的县份,但是,展界之后,回到原籍的居民非常少,1671年,从东莞、归善等地迁回新安县的原住民为3149人。雍正五年(1727年),广东省出台地方性优惠政策,明确移民垦荒边界,减轻移民负担,资助移民生产,对于招垦得力的官员,给予升职奖赏,鼓励居民大量迁往展界区。从这时起,大批的客家人从惠州、兴梅地区纷纷迁来深圳龙岗、坪地、坪山、坑梓、横岗,开始了深圳客家人的创业史。大万村的曾姓也就是在清康熙年间从五华迁来坪山的。

为何称他们客家人

“客家人”的称呼,首先出现在清代复界区,源自土著人对外来移民的俗称。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广东沿海地区开始复界,但效果不好,雍正五年(1727年),政府采取措施,大量招垦,外来移民大量涌入广州、肇庆等地区,他们大多来自粤北、粤东山区,存在共同的语缘一致性,在与土著杂居的环境中,这些移民因语言与土音不同,而被土著称为“客家”。

咸丰四年(1854年)至同治六年(1867年),粤西鹤山、高明、开平、恩平等地外来的客家人与当地土著人之间由于语言风俗不同,土地之争,发生“土客大械斗”,死者达数十万人,引起朝廷高度重视。因为客家人处于劣势,部分外来人又回迁兴宁、梅州。这样,反而加强了客家原聚居地民系的凝聚力。客家人终于勇敢地称自己为客家人了。

解放以后进行的土改,使耕者有其田,客家人跟广府人的土地之争不复存在,较好地消除了两者的裂痕。


“客家”的来历
所谓客家人,是指原籍为河南地区的中原汉族,在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更在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是中华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客家话,客家语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历史上,客家人有五次大南迁,时延...

客家人到底是什么族的人?
由于客家人是迁入者,因此被两广和福建一地的人称之为“侨寓者”,也就是后来通俗话说的客家人。当然,客家人从南宋迁移两广和福建等地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历经了近千年的历史。乾隆中期后,大量客家人进入两广。清末时,土客矛盾激化,因为土地、水源、婚姻等爆发大规模土客械斗,最终引发太平天国...

广东“客家人”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有关“客家”一词的来历,梁肇庭先生曾作考证。首先,客家这个称呼,最早是在客家移民进入韩江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当地的潮州人与广府人接触与冲突的过程中产生的。这一称呼进而反馈回客家故地嘉应州和汀州,成为后者的自我称谓。赣南地区的客家,过去自称"本地"而不是"客家",这个称呼随着赣南地区移...

请问客家人的发源地在什么地方?
客家的源流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历魏、晋、南北朝、唐、宋等发展,最迟在南宋已形成相对稳定的族群——客家人。客家人是以客家语为母语的一个汉族民系,是中国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省本地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南方古代汉族移民群体,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历史上,...

求客家人的的历史来历 和迁徙过程
“客家”是汉族民系中重要的一支名称。这支称为“客家”的民系,是南迁汉人,在唐末至明中叶聚集于闽、粤、赣连结地区,经过与当地畲瑶等土著居民融合而成的,具有有别于汉族其他民系的独特的方言、文化和特性的一个汉族民系。它以汉人为主体,同时包合经融合有“客化”的畲瑶等少数民族,但是这支...

客家人的来历
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族群都是经历过历朝历代的迁徙而发展至今的,今天的北京、上海等地的原住民都是以几百年前的移民为主体,广东、福建、台湾的几大族群更是如此。因此,客家人在上千年的迁徙历史中,已经和其他迁徙族群一样成了很多地方的原住民。

"客家人"的来历
客家先祖原本居住在北方,后来搬迁到江南,分住赣、粤、闽、湘、台、琼诸省,并逐渐散及国外,漫布全球。赣南是客家先民南迁的第一站,也是客家人数最多居住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客家”这一称谓的来历是与客家先民的迁徙相关联的。对其居住地而言,这些人是从别处搬迁过来的“客”,可以说,离开了迁徙就不会有“客家...

客家人是怎么回事?
这是关于客家人名字来历的说法之一,我比较认可这个观点。也有人认为客家人因为长期迁徙,“以客为家”,所以称为客家。不管名称如何来的,都形象地概括了客家人漂泊不定的生活历史。不过也有人认为客家人并非中原汉人,而是当地的土著居民,极有可能是“畲族”。理由是客家人在语言、生活习俗等方面与中原...

客家人的来历?
关于“客家”称谓的由来,中外学者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客家属于汉民族的一个分支民系,也是历史上中原汉人南迁及其语言、风俗、文化演变历程的一个缩影。迄今为止,对哪里是“纯客家住地”,哪里是“非纯客家住地”,事实上并无公认的确切的界定标准,只能相对而言。专家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

客家人为什么叫客家人?
首先说说客家人由来。 在秦时始皇帝派赵陀等众多秦人征服百越之地,就算秦亡也不可归,赵陀后来成立南越到汉朝才归降,而众多秦兵之中就已经带去一些客家人进入岭南地区,加上始皇帝大兴土木,很多客家先祖被派去砍木材,真正客家人第一次大规模迁移是在五胡乱华时期,衣冠南渡者就是客家人,这些汉人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文化,...

湛江市17852524595: 客家(中国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的汉族民系) - 搜狗百科
郑榕因斯: 有关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说和客家土著说. 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说则认为,客家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其主体是生活在这...

湛江市17852524595: 客家人的来源是哪里?为何他们被叫做“客家人” -
郑榕因斯:[答案]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聚居在广东梅州、河源、惠阳等县江西、四川、广西、湖南、台湾、海南、福建部分地区,分布约120馀县.先世居黄河流域,西晋末年(4世纪初)...

湛江市17852524595: 客家人的来源 -
郑榕因斯: 客家源流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历魏晋南北朝、唐宋,由于战乱等原因,他们逐步往江南、再往闽、粤、赣边,最迟在南宋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族群——客家人,然后又往南方各省乃至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迁徙,并最终成为汉民族中一支遍布全球且人文特异的重要民系族群.

湛江市17852524595: 客家人的由来 -
郑榕因斯: 客家人,又称为客家民系,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因从北方中原地区南下迁徙而产生,迁徙给了客家人坚韧的品性.尽管所处环境位于偏僻的山区,但是勤劳的客家人...

湛江市17852524595: 客家文化的来源 -
郑榕因斯: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分支族群,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从西晋永嘉之乱开始,中原汉族居民大举南迁,抵达粤赣闽三地交界处,与当地土著居民杂处,互通婚姻,经过千年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客...

湛江市17852524595: 客家人的由来?现在的分布? -
郑榕因斯:[答案] 一般认为客家先民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经西晋永嘉之乱、东晋五胡乱华等事件,中原汉族大举南迁,到达今广东、福建、江西等地与南方百越群体互通婚姻,经过千年演化,形成了南方一支稳定而又独具特色的民系. 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

湛江市17852524595: 客家人的起源是? -
郑榕因斯:[答案] 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从中原迁徙到南方,是汉民族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分支.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另一方面又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客家人常常以那些英才男儿为榜样,启发教育儿孙,向功勋事...

湛江市17852524595: 历史:客家人是怎么来的? -
郑榕因斯: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分支族群,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从西晋永嘉之乱开始,中原汉族居民大举南迁,抵达粤赣闽三地交界处,与当地土著居民杂处,互通婚姻,经过千年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民系.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华南各省乃至世界各地.客家四州为梅州、赣州、汀州、惠州.福建宁化石壁是客家传说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石壁被成称为“客家祖地”.

湛江市17852524595: “客家”这一词是怎么来的? -
郑榕因斯: 经常人们叫的客家人,他们就是客家的, 意思是说:原来并不是本地的,是从其他地方迁移过来的. 广东这一带的客家是来源于湖南湖北一带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