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恶

作者&投稿:愈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过去二十年里,我一直坚信“人之初,性本善”,唯上唯书唯圣贤。

直到今天,我关掉姐姐支教期间的调研文件,一路思考,追本溯源,才越发觉得人之初,可能真的是“性恶”的。在这之前有过的,那些没有付诸实际的思考,简直就是“鳄鱼的眼泪”。

如果“性善论”咬定“恶”是后天受不良影响习得,那么试问: 人人为善的大同世界,到底是谁第一个打破了乌托邦的平衡?

如果要说“恶”是文明的对立面,是教育不为人知的“副作用”,那我们就从文明出现之前谈起。我们的社会有语言有文字,这是文明的培养皿。但在语言文字出现之前,在我们还真真实实活在“动物世界”的原始年代,比起“教育”,用“本能”来解释人类的一切行为似乎更为合理。

而那个时候,我们就学会了猎杀动物。

我们制造工具,一件比一件锋利,更一针见血。诚然,弱肉强食,我们不杀,就会被宰。我们出于兀自的恐惧,出于摆脱饥饿活下去的目的和自我防卫的本能,即使某些天上飞的海里游的生物绝不会对我们的生存构成威胁,我们不也还是伸出了魔爪?

如果不是因为“本恶”,如何解释对弱小生物的杀戮,如何解释长久以来“人是天地的主宰”这样霸道的定位?如果不是因为“更恶一筹”,这个世界可能还是动物世界,因为善良的人们早该在侏罗纪时代就被恐龙灭绝了。

很高兴,在文明尚未孕育的年代,人性的“恶”战胜了兽性,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才有了继续骄傲存在的可能性。后来,又有了不同的文字,不同的语言,也因此孕育了不同的文明。

原始时代,即使没有猎物,也鲜少有人愿意蚕食同类,至少不愿意第一个将矛头指向同类的人。这个默契,动物都有,高级动物也不例外。相处之后萌生了爱情,并肩作战产生了友谊,害怕遭受指责,或者是前文所说的纯粹的“默契”,都可能成为“善”因。

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把这种“默契”,称为“恻隐之心”,好听一点是“感同身受”,难听些就是“同情泛滥”。

脱贫致富的人看到有人过着曾经的苦日子,会有恻隐之心;生活优渥的人突然发现有人温饱堪忧,会有恻隐之心。偶尔,掠人钱财的强盗目睹尸横遍野,会有恻隐之心;甚至,人贩子得知受害者已为人母,也会有恻隐之心。

有人努力寻求对接,伸出援手;也有人在短暂的触动之后,又将一切抛之脑后;而那些苦难的制造者,他们作恶成瘾,矛盾的普遍性使他们偷偷动起了“善念”,也许随即就被否定。

如果人性本善,“善”只是“恶”的衍生品,无足轻重,那么在全面迈进小康社会成为旗帜时,千千万万上不起学的儿童的存在,才可以被接受,被理解。

看过一篇谈论美国教育文章,说是“只有吃饱了,才会开始想要提升生活品质,才会觉得,也许可以接受教育。”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即使拿到了善款,也舍不得投资教育,他们得先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政府近年来为脱贫做的努力有目共睹,取得的成效不置可否,但全面脱贫不仅是场攻坚战,更是持久战。让蓝天下每一个国民都有活着的基本尊严,人人都能将幸福感挂在脸上,路阻且长。

如果说有什么捷径,我想到的是建立新中国前后的那段日子,那时的百姓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你家有困难,我家帮。如今尽管有许多大富大贵的人在用心做慈善;许多普通人家,哪怕是最微薄的力量,也在尝试一点一滴微小的改变。但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还有相当于一部分的“暴发户”,宁愿把钱浪费在一桌吃不完的满汉全席,也不会想到他们的一顿饭可以供几个孩子读一年书。重点是 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富人都是自己打拼出来的,穷人活该世世代代穷人。他们瞧不起穷人,也竟忘了,他们的父辈祖辈也是穷人。 如果这一部分人能主动地适当降低恩格尔系数,聚焦目光到落后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够不被鞭策自主自发寻求改变,以中国人口的庞大基数,以这样悬殊的贫富比,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好得更快。

但,说起来,这是个“多劳多得”的时代,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消费,以何种形式,是我们的自由。我们似乎没有义务帮带“后富”,更没有义务带头打这场脱贫攻坚战。

“那里的老师都是流动的,孩子们总是在好不容易培养了师生情后面临突如其来的告别,周而复始,少有例外。我去美姑之前,真的是抱着一颗无私无畏的心,想要扎根基层教育,去帮那里的孩子走出大山。那里的孩子不知道外面的生活,所以也没有要奋起的欲望, 我怒其不争,却也无能为力。所以我回来了,因为我一个人的力量实在太渺小了 ”,姐姐说这番话的时候,我也跟着渺小起来。

毕业那年她不顾家人反对,没有求职也没有升学,不为任何政策优惠,只身一人,扎进项目将近两年,可她还是回来了,带着一身疲惫。

可我已然觉得,她超了不起了。

我们没有人,也不该有人被道德绑架,没有什么“本该”。 我们伸出援手,是受文明感化,受教育引导,受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善的启发。 我们需要这样的“善”,但不强求,更不愿将它作为一个固定的标准框死一群人,成为一道枷锁。

“性恶”也并不是什么贬义词,只不过这么说似乎更合乎实际。

我们的政府没有注意到这些城市文明背后的角角落落吗?不,政府在努力,不仅如此,社会上走在前面的人也在通过慈善,输送人力物力财力。

政策优惠和扶持不少,为什么还是没能帮助“美姑县”这样的贫困山区留住人才?还是换不来一个“心甘情愿”?

可能是实在太苦了吧。那些孩子出生便习以为常的日子,我们这些满口诗和远方的知识分子,可能一天都嫌多了。

那非洲条件那么艰苦,我们为什么还是有人趋之若鹜?因为利益啊! 这就是现实。人们追求更好的生活,无可厚非。如果要我们牺牲几代人的努力才换来的翻身的可能性,去换一个“蜡炬成灰泪始干”默默无闻的一生,还要赌上后代的成长。 “性恶”的我们,大抵都是不甘愿的被这个导向走偏的社会鲸吞蚕食的。

所以,力度仍是不够,如果真的要留住人才,留住教育资源,不能依靠痴心妄想,不能希望某天某个群体能够突然“良心发现”,自觉自愿自发去做好这件事。这不现实。应该下定决心,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的可能性,自上而下,由内而外,把这个“烫手的山芋”变成人人趋之若鹜的“香饽饽”。

人性本恶,要从根本上改变,协同发力是唯一途径。


人之初,性本什么呢?
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不同的思想家持不同观点。如孟子就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但与他同属儒家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荀子,就认为人之初,性本恶,这也是他重视法治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之初,性本恶与人之初,性本善.
“善”“恶”是道德概念,对刚出生的孩子根本不适用。所以另有一派主张“人性本无善恶”的。又有人认为人性并不是静止不易的,人作为生物个体,所谓人性就应该是“生命运动的一种趋势”。他们认为“人的本心都愿意做好人”,所以“人性是善的、向善的”。

中国传统人性观有哪几种主要观点?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关于人性问题的看法大致有两种:1、性本善:孟子提出了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之为善,是他的本性的表现,人之不为善,是违背其本性的。2、性本恶:荀子所论及的人性,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的...

人之初,性本恶
双方选手剑拔弩张、气势汹汹,都一副恨不得把对方推吞掉的样子。没有丝毫谦让与柔和。或许所有的辩论都应如此,可偏偏这个辩题是人性的善与恶。反方还好,可正方, 明明是为了善良却要恶语相向。 实在是可笑。可见人性之初大抵是恶吧,只不过是因为后天的教育与培养才让人渐渐的忘掉最初的自己。 当然...

说说看如何理解人性本恶这句话?
“如何理解人性本恶这句话?”人性本恶,这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理论家和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荀子,提出的人性论是性恶论。他的思想理论,批判地吸收了先秦各家学说的成果,明显地带有综合百家的倾向,达到了先秦时期的高水平!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人能够为善,是后天人为改造的结果。他激烈反对...

到底是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呢
我个人认为人的性格或本性的形成首先取决于父母的遗传,而发展变化来源于环境的影响与教育的制约,由此不难看出人之初性或善或恶首先决定于父母的遗传基因,孔夫子的人“之初,性本善”的说法并不一定正确,我们必须要实事求是地理性的去回答这个历史问题。

你觉得是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呢?为什么?
每个人都是从母胎中出来的,每个成人不管他是什么样的性格和脾气,都是从一个婴儿长大的,人们都说婴儿天真无邪,所以,我坚信,人生下来肯定是善良友好的,肯定不是心狠手辣的。有很多人理所当然的认为人性本恶,因为他们认为人都是自私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一己之私,一己之利,根本不会为...

人之初是什么意思
人之初,从字面意思来看,可以理解为人的初生时期或初始阶段。在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使用“人之初”这一概念来探讨人性的起源和本质。这一思想源于对人性本质的深入思考,人们想知道人在没有受到外界影响、没有经历世事变迁之前,其本性是如何的。因此,“人之初”常常与“性本善”或“性本恶”...

人之初,性本善是什么意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部分译文: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

人之初,性本善?
这是一个争论已久的哲学问题,从提出这句话的时期,便有哲人针锋相对地提出“人之初性本恶”,在这里我也说说个人的观点供参考——善和恶其实是人类的专属概念,我们不会认为狮子老虎猴子绵羊是善良的或邪恶的,或者充其量在拟人化的语境里给予他们性格。而人之所以能区别于其他普通的动物,很大程度上是...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15136432339: “人之初性本恶”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荀泉依木: 是荀子的警句 几千年前,荀子一语道破:人性本恶! 自私、懒惰、暴力、虚荣、僭妄、执拗、空想、自满、奢侈、妒忌,轻率、虚伪、自相矛盾、贪婪好利,好标新立异……这就是高等级的生物——人类. 同床如白登单于,在旁如亡秦赵高,...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15136432339: 人之初性本恶是谁说的? -
荀泉依木: 是荀子说的.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主张人性本恶的是荀子.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比孟子小70多岁.孟子死时,荀子才10多岁,还是个儿童呢. 荀子论述“人性本恶”,相对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个进步.既有逻辑,不像孟子...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15136432339: 人之初.性本恶 -
荀泉依木: 人之初,性本善乃孔夫子的儒家思想,称为本善论,而人之初,性本恶是荀子的思想.他认为,人生下来就是不和规矩的,长大成人后才因为社会的周围环境,加以束缚才不会出现恶的本质,而没有约束好的则为恶世间,所以荀子更注重人的后天道德教育.以为例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15136432339: “人之初,性本恶”语出自哪里? -
荀泉依木: "人之初,性本恶" 语出自 : 荀子《性恶篇》: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认为人生而具有好色、好声、好味、好利等特性,只有经过教化,才能去恶从善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15136432339: 孔子说过 人之初性本恶 吗? -
荀泉依木: 孔子没说过人之初性本恶,人之初性本恶是荀子说的,他对人性下了定义:“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就是说: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与“性”相对的是“伪”.“伪”是人为、后天加工的意思.谢谢回答完毕,我赞同荀子说的话.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15136432339: 新编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恶.是什么意思.
荀泉依木: 生命刚开始时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善良的 没有善恶之分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15136432339: 人之初,性本是恶,还是善?
荀泉依木: 人之初始,本性并无善恶,经过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影响才有善恶之分.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15136432339: 【非常非常急】人之初性本恶的观点啊~~~~~~ -
荀泉依木: 展开全部额``原话出自《荀子第二十三·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15136432339: 人之初,性本恶 作文 -
荀泉依木:[答案] 人之初,性本恶人们通常都说“人之初,性本善”,可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应该是“人之初,性本恶”.大家一定会有一些疑问,就让我来给大家讲述讲述吧.人们刚刚生下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懂,乱咬人、乱摔东西……因为有了爸爸妈妈的教导...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15136432339: 谁知道荀子的 人之初性本恶 的后几句是什么,出处哪里,具体怎样解释 谢谢 -
荀泉依木: 出自荀子 性恶篇 全文如下: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 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