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的赤壁之战曹操有多少人马,火烧后还有多少人马?

作者&投稿:勾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中赤壁之战中曹操到底有多少人马被烧死?~

实际上40、50万人,当时曹操为了壮大声势号称83万大军。赤壁之战,曹军损失惨重,最后只剩下几十人落荒败会许昌。

1.关于赤壁之战的总体规模 主要有三种不同看法。

[不是一次大战,而是小规模的战役说] 尹韵公持此说。

尹韵公认为:赤壁之战不是一场大决战,而是小规模的遭遇战,理由如下:首先,从时间上看,“曹军五千轻骑在长坂击败刘备后,继续南下,直趋江陵,缴获了大量作战物资。于是乘船东下,不期在赤壁突然同数量上占优势的孙刘联军相遇了,发生了赤壁之战。由此可见,这次战争是在紧迫的时间内发生的,古代交通运输困难,曹操纵有天大的军事才能,也无力完成一次大规模的军事结集。这就从时间上排除了发生赤壁大战的可能性”。再从军事角度看,“曹操征荆州之时,正值南方暑热季节,强行军的劳累使部队染上了可怕的疾疫”。“作为三国时代杰出的军事家曹操难道会在明显的事实面前主观行事,把一群群疾病之夫驱往赤壁,同孙、刘联军进行一场大决战吗”?此外,“再从赤壁之战以后的情况看,也可以说明它不是一场大战”。“历史上著名的大战役,一般都是战争双方倾全力进行的战略决战,而战败的一方或是以军事上的崩溃导致政权的倾覆”,“或是一蹶不振”,但“赤壁之战后的第三个年头,曹操又发大军征讨汉中。”如果真有赤壁大战,曹军是“不可能在三年内恢复生机,再次投入远征的”。不过,“赤壁虽然没有大战,但小战却发生了。正如上面所说,是五千而不是八十万曹军同孙刘联军在赤壁相遇,从而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场遭遇战。1

[赤壁大战说] 史学界大都持此说,以韩国磐、卢专、王陵、王泓等为代表。

韩国磐在大量引文博证的基础上认为:“司马光在编著《资治通鉴》时,并没有渲染夸大,把本来是小的战争夸张为赤壁大战。赤壁之战是中国史上一次重大的战争,在司马光以前的史书中,就是这样记载的。”“赤壁之战之所以是历史上的重大战争,不仅古代史书中早已如此记载,还由于这次战争确实具有重要意义。要明白这点,首先要知道当时荆州的重要地位”。“荆州是当时关键性的要地”。三方都欲“取荆州”。“所以,当时形势决定了赤壁之战是一场重要的战争”。“再从赤壁之战的特点来说,它是中国史上一次著名的火攻”。“同时赤壁之战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正因为赤壁之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又是火攻致胜的典型战例,更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而著称,因此,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战争”。2

卢专认为尹韵公关于赤壁小战的看法值得商榷,因为“参加赤壁之战的曹军,即使不是曹操在荆州的全部兵力,也是大部分的主力,而不是区区之众”。首先,“从时间上看,曹军完成这次大规模的军事集结是完全可能的”。“赤壁之战是十一月份发生的,这就是说,曹操从长坂之战到赤壁之战,中间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曹操完全可以利用这一个月的时间,调兵遣将,完成军事集结”。其次,“从军事角度上看,曹操无论是否注意到疾疫的严重性,都不会只用五千人去和刘孙联军决战”;“虽然,在曹操的军事生涯中,他多次以少胜多,但用五千人去征服‘据有六郡,兵精粮多’的东吴,有可能吗?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不会这样做的,更何况曹操呢?”再次,“从赤壁之战前后的情况来分析,也可以看出它不是小仗而是大仗。曹操占领江陵后,分水陆两路大军东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如果曹操率领的军队只有五千,连操纵这一千艘战船的人手都不够,又怎么作战呢?”“赤壁战后,双方在荆州的力量对比也说明曹操受到了很大挫折。赤壁之战以前,曹操拥兵二十多万,形成对孙刘联军的绝对优势。战后曹操在荆州力量削弱,顾此失彼,捉襟见肘”。“尽管赤壁之战没有导致曹操政权的倾覆或一厥不振,并不等于说赤壁之战的规模不大,意义不重要。”“赤壁之战确是一场大战”。3

王陵、王泓分别从“曹操的战略目标”、“曹操的兵力”、“曹军的急疫”、“战争的结局”四个方面论证了赤壁大战。仅从战争结局方面,他们就提出三条理由说明“赤壁之战是场决定形势的大决战”。“其一,赤壁大战可以说是曹操战争史上的转折点。公元208年以前,曹操利用北方军阀的矛盾和弱点,个个击破,以弱胜强,虽有局部失败,但终于运筹帷幄,完成了统一黄河流域的大业。赤壁之战以后,他转入了保守阶段。虽与孙权战于合肥,与刘备争于汉中,互有胜败,没有决定性的胜利。汉中失于刘备,南中成了吴土,所谓一世之雄,也只能与孙、刘鼎立,仍然是个雄才不展的军阀!这次战争一直影响了半个世纪以上历史,使国家处于完全分裂状态”。“其二,赤壁之战的直接后果则是,孙权稳坐江东,割据成了定局;刘备占了荆州江南数郡,‘流寇’成了‘坐寇’,曹操心腹之患日深。曹操只占了襄樊,大胜变成大败”。“当时曹操不但不能在长江上再与孙刘决战,而且四川已落到刘备手中。如果赤壁之战是一次小挫折,曹操能容忍金苹果被人摘掉吗?”“其三,曹操想吞并南方,然后灭汉称帝,这大概无人怀疑。但是从建安十三年,到建安二十五年,其间十二个年头,曹操再没有过对孙、刘集团进行过决战,其原则就是赤壁之战失败惨重,影响深远”。4

持此说者还有范文澜、谭绍鹏、张国光等。

[赤壁之战应为乌林之战说] 此说对前二说均取否定态度。万绳楠为代表。

《三国志·李瑜传》有“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之句,万绳楠由此以为“赤壁之战是遭遇战,曹军不利。‘引次江北’,即引次乌林。‘瑜等在南岸’,即在赤壁。真正的战争(火攻),是后来在北岸的乌林打的。无怪乎孙吴要说‘破操乌林’了”。“如从唐朝算起,‘赤壁之战’讲了一千多年这个名称是不科学的,容易引起误会。科学的应是孙吴时候的人曾经说过的乌林之战”。5

2.关于双方兵力强弱问题一般认为孙刘联军投入赤壁之战的兵力是五万人,其中孙权的兵力三万,刘备的兵力一万,刘琦的兵力一万,历来无人对此发生怀疑。而曹操投入赤壁之战的兵力是多少,则说法不一,主要存有五种不同看法。

[号称八十万,实际五十余万说] 此说以吕振羽、《毛泽东选集》注为代表。

吕振羽指出:“赤壁之战开始时,曹操带了八十三万人马,(这个数字可能有些夸大,估计是三十多万),以及刘琮投降的二十来万水军,来势很猛”。

《毛泽东选集》注指出:“公元二○八年,曹操兵五十余万,号称八十万,进攻孙权。孙权和曹操的敌人刘备联合,出兵三万,利用曹军有疫疾,又不习水战,用火攻烧曹操船只,大破曹军”。6

[号称八十万,实际三十万左右说] 谭绍鹏、李恩普等持此说。

谭绍鹏指出:关于曹军兵力是多少?“曹操给孙权的信说是八十万,目的是恐吓,难免有夸大。周瑜的分析是‘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所得表众亦七、八万’,共二十多万,亦是缩小数字以宽慰孙权。允执其中,少不了三、四十万”。7

李思普基本上持此说,他指出:“曹操逐步统一了北方,占据幽、青、冀、豫、徐、并、兖和司隶(今河南洛阳一带),拥兵数十万,特别是公元207年北征三郡乌桓单于,彻底消灭了袁氏残余势力,基本稳定了北方和辽西一带,遂乘胜挥戈南下,企图一举消灭荆州刘表和江东孙权,统一天下。形势迫使孙权、刘备结成联盟,公元208年共抗曹军于赤壁。这次战役,曹军将近三十万人,号称八十三万大军,而孙、刘联军只有五万左右,处于劣势。结果曹操却招致惨败,引兵北返”。

[号称八十万,实际二十万以上说] 张耀枢、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韩国磐等为代表。

张耀枢指出:“曹军不费气力就占领荆州,并且获得刘表的水军,拥有二十万人以上的兵力,号称八十万人,水陆大军从江陵顺流而下,矛头主要向着江东的孙权,这时曹操在军事上占着很大的优势,战略上居于主动地位”。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指出:“曹操在长坂打败了刘备以后,占领了荆州的江北地区。他在江陵写信给孙权,说他率八十万大军要与孙权‘会猎于吴’,进行恫吓”。“孙权召集部下商议”后,“才断然下了联合刘备共同抗曹的决心”。“曹操率水陆军由江陵顺江而下,与孙、刘联军相遇于赤壁,于是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这时,曹操大约有军队二十几万人,号称八十万,孙刘联军只有五万人,从数量说,曹操占绝对优势”。

韩国磐指出:“赤壁之战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著作中,一再提到这次战争。据周瑜所说,曹操所率中原军队十五、六万人,得刘表降军七、八万人,合计约二十三、四万人。孙刘联军不过五万人。以五万人战胜二十多万人,故亦因以少胜多而著称”。8

史学界大都持此说,如范文澜、郭沫若等。

[曹军五千人说] 尹韵公持此说。

他认为:“曹操占领荆州后,以江陵有军实,恐为刘备据之,乃释辎重,亲率大军抽出的骑兵五千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在当阳长坂追上了刘备、诸葛亮等人,一阵冲杀,刘备战败。恰巧这时鲁肃至当阳,他劝说刘备改奔孙吴。刘备当即派诸葛亮随鲁肃往柴桑会见孙权,双方结成联盟。孙权马上派遣周瑜、程普等率水军三万佐刘备还击曹军”。所以说赤壁之战“是五千而不是八十万曹军同孙刘联军在赤壁相遇”。9

[曹军在二十万以内但水军兵力有可能少于孙、刘联军说] 施丁持此说。

施丁认为:说曹军仅五千人投入赤壁之战“这种可能性似乎不存在”,因为“一方面,古代史籍上关于曹军众多而孙刘联军寡少的记载较多较明确,不可忽视;另方面,曹军从江陵顺江东下到赤壁作战,在时间上并不紧迫”。“又按史籍所记,赤壁之战时,曹军大队人马确已到了赤壁、乌林区”。“但是说曹军仅五千人投入赤壁之战虽然不大可能,而其二十余万兵(北兵十五、六万及荆州璋兵七八万)也不可能全部投入此次战斗”。因为“曹军占了新野、襄阳、当阳、江陵等地,自然要安排将兵镇守,而且人数少了还不行,可能要分出几万人马。我估计,曹军东下的水陆两路人马可能在二十万以内”。“还应该指出,曹军的水军兵力有可能少于孙、刘联军的水兵”。所谓“操既有荆州水军十万”,“肯定是个夸张的数字”。而实际“恐怕水军超不出三万,而且赤壁之战前几年内,荆州江夏太守黄祖所率的水师多次败于孙权的水师,说明荆州水军兵力尚不如孙权的水军”。“赤壁之战时,荆州水军既有往年黄祖败亡之失,又有刘琦万人离去;而孙权水军往年既有所增强,近日又有刘备、刘琦兵力的联合,那么孙权兵力多于曹操所有的荆州水军是可以肯定的。”所以“赤壁之战,就双方总的兵力来说,曹军众,孙刘联军寡,是毫无疑问的;但就其中训练有素及经过水战考验的水军来说,曹军少,孙刘联军多,倒是很可能的”。10

3.关于曹操兵败赤壁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六种不同观点。

[多种因素说] 此说以范文澜、刘勉之等为代表。

范文澜指出:赤壁之战,曹操“军力占绝对优势”。“但曹操军有不少弱点:(一)荆州兵被迫投降,军心动摇,而水战主要依靠荆州兵;(二)北方兵不习惯南方水土,战斗力削弱;(三)曹操军后方不巩固,特别是马超、韩遂等军割据关西,威胁许昌。这些都是军事上的弱点;(四)朝官中有不少士族反对曹操”。“这是政治上的弱点”。“曹操军存在着这许多弱点,只宜速胜,不能持久。恰巧刘琮投降,曹操不战大胜,滋长了骄慢心,以为自己强大必胜,孙权,至少是孙权的部属,一定会来投降,军事部署上暴露了可败的空隙”。结果孙、刘结盟,“用火攻法大破曹操军”。

刘勉之认为:“二○八年曹操入荆州,得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周瑜指出曹操冒用兵四患:一、北方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曹操后方受威胁;二,青徐步兵,不习水战;三,天气盛寒,马无藁草;四,北方士众,不服水土,必生疾病。自请领精兵三万人,进往夏口,攻破曹操”。“周瑜部将黄盖献计诈降火攻,曹操船舰相连,首尾相接,正好东南风急,黄盖放船同时发火,延烧岸上营房,烟火涨天,曹军大败”。11

[曹军“疾疫”说] 此说以尹韵公、李友松、季始荣、田树仁等为代表。

尹韵公指出:“曹军征荆州之时,正值南方暑热季节,强行军的劳累使部队染上了可怕的疾疫”。“曹军大多数人,病倒的病倒,病死的病死”。所以说“曹操在赤壁失利主要不是被击败,而是军队遇疾疫,迫使曹操烧船主动撤退”。还是裴松之说得好:“至于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12

李友松认为:“曹操兵马确实遭到疾病的严重危害。”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疾病导致曹军的惨败呢?”“血吸虫急性感染乃曹军致败的主要原因”。“曹操兵马在赤壁之战时被血吸虫感染时间、潜伏期与发病时间的关系及危害上是相符的,即在秋天感染后陆续发病,至冬天在赤壁决战时已是疾病交加,软弱到不堪一击的地步了”。“相反,那些在疫区内长期从事生产、生活,经常接触疫水的刘备、孙权兵马,虽然也经常感染血吸虫,但多数是慢性血吸虫病”。“这种差别就是患慢性吸血虫病的刘孙联军战胜患急性血吸虫病的要害所在”。13

季始荣则认为:“赤壁之战曹军败北,曹营所发生的疫病与血吸虫无关,而有可能与疟疾流行有联系。”“疟疾是著名的古老疾病”,“疟疾为当地常见病,有的还会暴发流行”。“传播季节自4月开始直至10月共有七个月”。“曹军当年经豫南越过桐柏山脉,遍走武当山、荆山,进入江汉平原和湖沼地区,都是疟疾传播季节”。加上“急行军,官兵疲乏,进入湖北后可能感染疟疾,经反复传播在军中造成流行,终致有的病重有的死亡”。“疟疾基本上是全国普遍性疾病,河南人、湖北人、四川人对疟疾都易感,军中一遇相互传播,容易引起大规模流行,导致军事上的失败,是可以想像的”。14

田树仁认为:“曹操军队赤壁之所以发生的疾疫是中国当时频年流行可伯、凶猛传染病的一次局限性流行。”“到底都是哪些传染病?”“有人曾怀疑这可能是斑疹伤寒。如果确是这个病,再结合建安初期,中原军阀混战时,有的军队虱虮很严重。那末,这个在人类历史上流传很广,被称之为‘战争热’、‘饥荒热’的虱媒传染病,在那战乱、饥荒频仍的时代,是否也曾兴风作浪过?”“似有此病之嫌”。15

[曹操错误的军事指挥所致说] 张耀枢、卢专等持此说。

张耀枢认为:“拿战争双方的情况来看,曹操势力强,是主动的进攻,战略上处于优势;孙权势力弱,是被动的防御,战略上处于劣势。”“但这仅是一般的情况”。双方各有优劣,“现在来看出色的军事家是怎样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战略形势转变的”。“当时,曹操的军队追击刘备,乘胜南下,直到长江北岸的江陵,在这里,他把部队大部分安排上战船,沿江岸也有部队,这样顺流东下。孙刘方面,周瑜统率三万部队,主要是水军,在武昌会师刘备、刘琦的两万人,溯江而上去迎击曹军,两军遭遇于赤壁”。“这里可以看出:曹军布置上的错误,把大部分不习水战的士兵摆在船上,以水军作它的主力,陆上的军队只能起配合作用,使北方骑兵的威力不能发挥,又因为‘水土不服’,多数士兵已发生患病现象。而孙刘联军的指挥上却掌握着以精练水军在大江上作战的这一有利地位。所以,第一次的遭遇战,就取得小胜,这下曹军把战船移靠长江北岸”,周瑜又“针对‘曹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这一个大错误,采用‘火攻’的战术。于是曹操大败”。

卢专认为:“决定战争决定进程的主要是掌握了一定物质力量的人的主观努力。曹军之所以染上疾疫,并不是运气不佳,主要是曹操错误的战略思想造成的。曹操兼并荆州后,在还不具备统一中国的社会物质力量的情况下,便急于求成,企图一鼓作气荡平东吴。为此,他不顾部队连续作战,已疲劳不堪,驱使他们冒着炎热强行军,这就必然引起疾疫流行。再如赤壁之战时,江面上还刮着强劲的东南风。周瑜就利用了这个有利条件,采取火攻,而曹操面对东南风,不仅想不出什么破敌之策,而且对它可能产生的威胁也没有一点警惕。相形之下,我们不觉得曹操的谋略比周瑜低一筹吗?”16

[败于火攻说] 韩国磐持此说。

他认为:“赤壁之战时,诸葛亮、周瑜等论述曹操方面的弱点,就是曹的后方不稳,有后顾之忧;军心不一,舍鞍马之强,而与南人争舟楫之利;马无藁草,士兵不习水土,必生疾疫等,却未估计到夏历十一月会大刮东南风,助长了火攻这一偶然因素。而东南风助成火攻这一偶然因素,确是曹军大败的重要因素。”当然,也应看到曹操“在具体问题上,没有周密的考虑和部署”,“以致偶然因素能起作用,终于失败”。17

[基本原因是水军兵力较弱,决定因素则是军士狐疑说] 施丁持此说。

他认为:首先,“在水兵方面,联军优于曹军,是赤壁之战胜负的一个基本原因”。“曹军本以鞍马为长”,“但顺江东下”,“曹操所得之荆州水军本不够用,原有骑兵的优势难以发挥出来,以此骑兵改编为水军,当然是舍长就短,这是真正之患”。其次,“人心之向背与士气之高低,是赤壁之战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曹操自江陵东下,水军以荆州降者为基干,与孙刘联军交兵,问题更大。荆州水军,除了与刘琦部队有同乡之谊,交锋时情难下手外,又因往昔一再败于孙军,今又力量较弱,更有恐惧心理”。而“孙刘联军却无荆州水军那种思想与心理,他们能‘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孙刘联军与曹操水军相较,在军心士气方面,显然有‘同仇敌忾’与‘尚怀狐疑’之别;而如此两军作战,谁胜谁负,不难预料”。18

[主要是曹操骄傲轻敌说] 李恩普,天津师院《中国简史》持此说。

李恩普认为:“在赤壁之战中,曹军处绝对优势,接连打了不少胜仗,拥有雄兵数十万,猛将如云,谋士如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挥师南下,刘琮束手就降,荆州垂手而得,因而横槊赋诗,趾高气扬,骄傲轻敌,看不到自己军队弱点,对黄盖诈降,缺乏警惕,对东吴利用火攻,毫无戒备,结果招致惨败”。

天津师院《中国简史》指出:“曹军由于行军疲惫,兼之水土不服,疾病流行;水师又是刚刚归附的荆州降军组成的,人心涣散,因而战斗力并不强。特别是曹操骄傲轻敌,轻信了周瑜部下黄盖的诈降,使黄盖得以数十艘装满柴草油脂的小船靠近曹操的战船”。结果“烧掉了曹军的全部船只”,“还延烧到江岸上的曹军大营”,使得“曹军全线崩溃”。19

4.关于赤壁古战场的地理位置 关于赤壁古战场的地理位置,历来说法不一,有汉川、汉阳、黄冈、武昌、蒲圻等。近年来通过研讨逐步趋向一致,但仍存有三种不同看法。

[嘉鱼县境说] 《毛泽东选集》注、范文澜、天津师院《中国简史》等持此说。

《毛泽东选集》注指出:“赤壁在湖北省嘉鱼县东北的长江南岸”。20

范文澜认为:“二○八年,周瑜进军到赤壁(湖北嘉鱼县),用火攻法大破曹军。曹操不敢再战,率残军逃回北方”。

天津师院《中国简史》指出:孙刘联军“与二十多万曹军在赤壁(湖北嘉鱼)会战”。21

[蒲圻县西北说] 丁力、陈可畏、冯金平等持此说。

丁力认为:“赤壁是山名,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赤壁公社。位处长江南岸,峙立江边,山岩石壁呈赭红色,故曰赤壁”。“大江北岸就是乌林矶,今属洪湖县龙口公社,就是当年曹操兵败乌林的地方”。“赤壁的东边有一条陆溪,又名陆水,注入长江处有一小镇,名陆溪口,在今嘉鱼县西,即三国时代的陆口。孙权使鲁肃、吕蒙屯兵陆口,即此”。“解放后,有不少出版物把赤壁的地点注释错了”。“造成这种错误,恐怕是根据解放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辞源》说,‘赤壁,在嘉鱼县东北江滨’”。“本来,解放前,赤壁是属于嘉鱼县,但不是在嘉鱼县东北,实际地点与旧注家所说的方向正相反,而是在嘉鱼县西南。嘉鱼县东北是老官咀、牌洲、并没有赤壁”。“解放后,人民政府考虑到蒲圻县是山区,在长江没有出口处,于是就把原属嘉鱼县陆水以西赤壁一带的地方,划归蒲圻县。这样,蒲圻北部山区的竹木山货,就可通过长江来运往各地了。现在赤壁公社的所在地,就在赤壁山下”。22

陈可畏认为:“今蒲圻县西北的赤壁山,就是东汉末年赤壁之战的赤壁。”其理由是:(一)“今蒲圻县的赤壁山,位于县城西北一百余里,恰好与洪湖县东龙口公社的乌林矶南北相对。这同《三国志》赤壁之战中的赤壁与乌林的位置记载完全吻合”。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在赤壁初战失利后,便率领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的乌林一带,而周瑜、刘备联军则驻扎在长江南岸的赤壁一带。也就是说赤壁与乌林南北相对”。(二)“孙刘联军在赤壁首战中能以少胜多,而曹操以绝对优势的兵力,一是不敢在初战中强攻而北撤,二是北撤之后迟迟不向孙刘联军的驻地赤壁发动进攻,这说明赤壁是一个很险要的地方”。“今蒲圻县西北的赤壁,位于长江南岸,北端延伸于大江之中,悬崖峭壁,有利于进攻、防守,西南有黄盖湖,经石头、清江二口通长江,可以隐藏大量的水军、战舰并防止袭击,这是黄岗赤壁和武昌赤壁所没有的”。(三)除上述两点外,“还有大量的文献记载和文物,遗迹等为证”。如“唐章怀太子注《后汉书·刘表传》云:‘赤壁,山名,在鄂州蒲圻县’。杜佑在《通典》中引《地志》说:‘今鄂州之蒲圻县有赤壁山,即曹公败处’”等等。23

冯金平也持类似看法。24

持此说者还有吴永章、舒之梅、蒋永星、胡秦葆等。

[武昌赤壁说] 持此说的有吴应寿、万绳楠等。

吴应寿不同意赤壁位于蒲圻县西北的看法,认为:如按上述说法“那么古赤壁就与江北的乌林南北相对了,但从赤壁之战的规模来看,两军对垒只隔一江是不可能的,而必然有较长的战线。因此赤壁之战的地点与乌林必定有一段距离,这样,乌林对面的蒲圻县赤壁山就不可能是赤壁之战的战场”。“古赤壁应是在武昌县西南的赤矶山”。25

万绳楠认为:读《江表传》所说:“‘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感到乌林与赤壁对岸说有问题。如果乌林是与赤壁对岸,怎样解释借东南风,‘中江举帆’,‘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呢?黄盖烧船应是上溯而非横断长江”。又“检《水经注》卷十四(永乐大典本),先记江水“又东径乌林南,吴黄盖败魏武于乌林,即是处也’。后记‘江水左径百人山南,右径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所起也’。乌林在蒲圻县,赤壁山在武昌县。则郦道元早已考定了乌林与赤壁的具体位置,二者一上一下,并非隔江相对”。26

5.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 主要有两种不同观点。

[阻滞统一进程说] 张耀枢、刘勉之等持此说。

张耀枢认为:“在这里,战争和历史人物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巩固分峙局面、阻滞统一进程是起着有力作用的。而其中赤壁之战,正是‘决定三国局势的一个主要战争’”。“三国鼎立形势就代替了封建统一局面。”

刘勉之认为:“当时的形势,对吴国的地主、官僚来说,分立有利,但对整个历史,对当时人民来说,曹操的统一利益更大。另一面,吴蜀分立,对当时东南、西南的开发,也还是有利的。假使没有赤壁之战,孙权降曹,刘备孤军无援,统一的局面不要等到公元二八○年,对当时的人民来说,对生产的发展来说,应该是一件更大的好事。”27

[对统一有促进说] 施丁、范文澜、李恩普持此说。

施丁指出:“若从短期或是几百年的时间来看,赤壁之战,南北对抗,或是三足鼎峙,似乎是分裂的因素与祸根。如果从长期,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进程来看,没有赤壁之战、南北对抗或是鼎峙,就不会有更大的统一,我国历史的分裂、统一、再分裂、再统一的不断地反复出现、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螺旋式地上升,是祖国统一历史的辨证的发展过程”。28

范文澜认为:“赤壁大战,决定了三国分立的形势。曹操所代表的统一趋势虽然受到阻碍,但此后三国统治者各在自己的领土内削平地方割据势力,巩固各国内部的统一,恢复残破已极的生产(主要是魏国),比起以前的十九年大混斗时期,三国分立也还是恢复全国统一的一个步骤。”

李恩普认为:“赤壁战后,曹操受到严重挫折,不得不退回北方,势力局限在中原及北部中国,再也无力大举南下。孙吴政权在江南得到巩固和发展,保全了所据长江中、下游地盘。刘备乘机占领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的荆州,站稳了脚跟,从‘寄人篱下’变为有人、有兵;继而进据益州(今四川一带)和陕西南部,同北方曹魏形成对峙之势。所以,这次战役是造成从东汉末年群雄角逐、分裂混乱局面,走向相对稳定的三国鼎立局面的决定性战役”。

赤壁之战曹操有二十多万人马,火烧后还有一半人马。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曹操率二十万众顺江而下。东吴的左右督周瑜、程普各自督领一万五千精兵,与刘备军一起逆江而上,与曹军相遇在赤壁。黄盖提出了火攻敌船之计,于是,孙刘联军大破曹军,烧毁了大量的曹军舟船。曹军又将剩余的曹军舟船都予以烧毁,然后撤退,因为士卒饥疫而死者大半。

火烧赤壁后续:

孙权亲率军北攻合肥,自称十万大军,围攻合肥百余日,不克而还;张昭率军进攻当涂,也不克而还;周瑜等亦进攻曹仁留守的江陵,隔江对峙,周瑜另遣甘宁袭取夷陵,曹仁也分兵围攻。甘宁向周瑜告急,周瑜用吕蒙之计,留凌统守后,自己就与吕蒙前往解救,甘宁之围解决后,即引到北岸。吴军先锋先包围前来迎战的曹仁部将牛金,后来反被曹仁两次突入救出自军。

后双方克期大战。周瑜亲自跨马上阵,却被流矢射中右胁,颇为重伤,于是退还。后曹仁知道周瑜卧未起,勒兵到吴阵。周瑜便起来,案行军营,激扬吏士,曹仁于是退回。

另一方面,刘备于是上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南下荆州南部,包括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投降,拔擢诸葛亮负责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孙权仼命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全柔为桂阳太守。而周瑜则分公安给刘备屯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赤壁之战



根据曹操给孙权的劝降书,说是“今治水军80万众(现在我已经训练了水陆大军80万人),方与将军会猎于吴”,由此衍生出了曹军83万的说法。但是此说法是完全不正确的:第一,它是曹操吓唬孙权的书面文章,希望孙权不敢抵抗而投降;第二,曹操当时占据的北方总共才有300多万的人口,减去50%的妇女,再减去50%的老幼病残,实际能够当兵打仗的人大约只有70~80万,还有各州郡县的官吏,发展生产的人力等,曹操能有35万军队就是极限了。注意这里吹牛所说80万众,是指曹操的全部军队,而不是开到荆州的部队。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周瑜向孙权汇报的曹军实力为:“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曹操的全部中原部队不过15~16万人,新收降的刘表军顶多7~8万。所以曹操全国的军队合计23万多人。我认为此数字是比较准确的:第一,这是孙权内部两位最高军事领导人在讨论局势,应当是站在最客观的立场进行的;第二,当时孙权并不想投降,周瑜没有必要缩小曹军实力欺骗孙权;第三,以周瑜一贯对孙权的忠心,应相信其是将真实情况向孙权交底;第四,与当时的各集团实力对比相符合。即使曹军只有16万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军事集团。所以曹操带到荆州的中原部队大概有8~9万人。
整个战役应称为荆州战役比较合适。因为赤壁(乌林)之战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战斗。荆州战役自208年7月开始,到209年11月结束,共历时1年零4个月。其中的赤壁(乌林)之战自208年10月到11月只进行了2个月不到的时间。
战役进程简介:
第一阶段:前哨战。208年7月,曹军集结开始向荆州进发。
9月,曹军到新野。刘表的继承人刘琮率7万军队投降,曹军继续推进。驻守樊城的刘备率陆军开始向南面的江陵撤退,并令关羽率水军数百艘船由汉水撤退;
曹军进至襄阳,发现刘备已撤走,曹操即亲率5千精锐骑兵昼夜兼程三百里,在当阳长坂坡追上了刘备。刘备军在慌乱中被击溃,刘备抛弃家小仅率诸葛亮、张飞和赵云等几十名骑兵逃走。损失兵力数千人(注:刘备共有1万军队,估计水军占了50%。刘备不会把部队全交给关羽用船运走,应是水军由关羽带走,陆军由刘备带领沿陆路撤退。长坂坡一战刘备的陆军基本损失完了)。
刘备放弃撤向江陵的想法,改向刘琦所在的夏口撤去。曹军占领了江陵。

第二阶段:孙刘联合。
曹操由于占领荆州太过顺利,于是就想采用同样方法吓倒孙权,兵不血刃地使孙权臣服。他向孙权发去了劝降书。同时积极准备进攻驻于夏口的刘备军。
当时刘备的形势异常严峻:自己的部队刚刚被曹军打败,刘琦的部队战斗力又弱,刘备一度产生了逃亡南方苍梧的想法。诸葛亮建议道:“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经过诸葛亮、鲁肃、周瑜等人的努力,挫败了投降派,终于促成了孙权刘备联合抗曹的联盟。孙权任命周瑜为都督领兵3万抵抗曹军的进攻。
曹操的谋士劝其不应匆忙进攻孙权,应先将荆州稳定,再加强水军,到那时江东可不战而曲。曹操未采纳。

第三阶段:交战。
曹操的计划是:兵分两路进攻刘备所在的江夏郡(夏口到樊口一带),先消灭刘备,再视情况进攻孙权。为防止孙权支援刘备,另派三路人马在东线进行牵制性的进攻。
孙权的计划是:以周瑜、程普为正、副都督,领兵逆江而上,越过刘备军,迎战曹军。另安排三路部队分别抵住曹军的东线佯攻部队。自己在集结一些部队作为周瑜的支援。
估计孙刘联军还有一个联合作战计划:是周瑜军沿长江而上攻击曹操亲自带领的西路军,而关羽、刘琦的部队部署与江夏郡防御曹军北路军自汉水而来的进攻。

曹军西路自江陵顺长江东进(沿长江两岸,水军居中),北路自襄阳顺汉水南下,两路会攻江夏的刘备军。
208年10月,周瑜率军逆江而上迎击曹军。10月10日两军先头部队在赤壁遭遇,发生小规模交战。曹军被击败,撤退到江北。周瑜军在江南与曹军形成对峙。
曹军发生瘟疫,许多北方士兵得了病,战斗力大减。于是曹操在北岸的乌林一带扎下大营,准备休整部队,开春再战。周瑜军数次渡江挑战,曹军均不应战。周瑜根据曹军战船均连接在一起的情况,制订了火攻的计划。
208年11月13日,周瑜军利用诈降计偷袭成功,烧毁了曹军许多战船。同时连带烧着了曹军的陆上大营。周瑜军趁曹军混乱,立即登陆向曹军猛攻。
曹操看到局势无法挽回,便下令烧毁剩余战船后向西撤退,由于天降大雨、道路泥泞,曹军丢弃了所有辎重才通过了华容。这时,张辽、许褚带领骑兵赶来接应,这才逃回了江陵。曹操逃回后,留下曹仁、徐晃防守江陵,乐进防守襄阳,自己率领其他将领撤回了北方。
周瑜军击败乌林的曹军后继续逆江西进,在巴丘一带,又发现并攻击了曹军西路兵团的运输船队,曹军将领烧毁船队后逃走。
周瑜军到达江陵南岸,与曹军隔江对峙。同时派兵2千攻占了夷陵。
刘备军在江夏一带,看到周瑜击败了曹军,也趁势对曹军进行追击,俘获了许多的士兵和物资。后又趁周瑜在江陵与曹军对抗的时候,南下占领了武陵、长沙、桂阳和零陵郡。
一年后,由于江陵距离长江较近,在周瑜的连续攻击下,曹仁防守江陵已经非常困难了,最后经曹操同意放弃江陵北撤襄阳。整个战役到此才全部结束。
最后并没有详细说明曹操最后退兵后还剩多少人,也不像书中或剧中所说。

根据曹操给孙权的劝降书,说是“今治水军80万众(现在我已经训练了水陆大军80万人),方与将军会猎于吴”,由此衍生出了曹军83万的说法。但是此说法是完全不正确的:第一,它是曹操吓唬孙权的书面文章,希望孙权不敢抵抗而投降;第二,曹操当时占据的北方总共才有300多万的人口,减去50%的妇女,再减去50%的老幼病残,实际能够当兵打仗的人大约只有70~80万,还有各州郡县的官吏,发展生产的人力等,曹操能有35万军队就是极限了。注意这里吹牛所说80万众,是指曹操的全部军队,而不是开到荆州的部队。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周瑜向孙权汇报的曹军实力为:“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曹操的全部中原部队不过15~16万人,新收降的刘表军顶多7~8万。所以曹操全国的军队合计23万多人。我认为此数字是比较准确的:第一,这是孙权内部两位最高军事领导人在讨论局势,应当是站在最客观的立场进行的;第二,当时孙权并不想投降,周瑜没有必要缩小曹军实力欺骗孙权;第三,以周瑜一贯对孙权的忠心,应相信其是将真实情况向孙权交底;第四,与当时的各集团实力对比相符合。即使曹军只有16万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军事集团。所以曹操带到荆州的中原部队大概有8~9万人。

根据曹操给孙权的劝降书,说是“今治水军80万众(现在我已经训练了水陆大军80万人),方与将军会猎于吴”,由此衍生出了曹军83万的说法。但是此说法是完全不正确的:第一,它是曹操吓唬孙权的书面文章,希望孙权不敢抵抗而投降;第二,曹操当时占据的北方总共才有300多万的人口,减去50%的妇女,再减去50%的老幼病残,实际能够当兵打仗的人大约只有70~80万,还有各州郡县的官吏,发展生产的人力等,曹操能有35万军队就是极限了。注意这里吹牛所说80万众,是指曹操的全部军队,而不是开到荆州的部队。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周瑜向孙权汇报的曹军实力为:“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曹操的全部中原部队不过15~16万人,新收降的刘表军顶多7~8万。所以曹操全国的军队合计23万多人。我认为此数字是比较准确的:第一,这是孙权内部两位最高军事领导人在讨论局势,应当是站在最客观的立场进行的;第二,当时孙权并不想投降,周瑜没有必要缩小曹军实力欺骗孙权;第三,以周瑜一贯对孙权的忠心,应相信其是将真实情况向孙权交底;第四,与当时的各集团实力对比相符合。即使曹军只有16万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军事集团。所以曹操带到荆州的中原部队大概有8~9万人。

还没开战前 好像有三十万 开战后就不清楚了


三国赤壁之战的真相是什么?曹操是怎样解释的?
三国赤壁之战真相:曹操1句话说出真实原因,和周瑜关系不大 赤壁之战在三国历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人说是赤壁之战成就了周郎,也有人说是周郎成就了赤壁之战。总之,周瑜因赤壁而一战成名。唐代诗人胡曾,曾经就三国时著名的赤壁之战,作了一首诗歌,诗曰:烈火西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赤壁之战曹操伤亡多少?
首先,赤壁之战让曹操损失惨重,促使其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来休养生息。在正史中,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兵力为20多万人。在被孙权、刘备击败后,曹操的20万大军“伤亡过半”,也即是10多万人的伤亡。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蜀汉巅峰时期的兵力不过10万人。所以,就曹操来说,10多万的伤亡,无疑是非常惨...

在三国赤壁之战中,曹操为什么会输的那么的惨?
因为赤壁之战其实本来就是曹操故意失败的!我们都知道,在三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转折点,就是孙刘联军同心协力,最后挫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的赤壁之战。当时的魏武帝曹操,几乎已经志得意满;他统一中原,鲸吞荆州,几乎天下无人能挡。赤壁之战,也是素来百战百胜的曹孟德,第一次“滑铁卢”!

在赤壁一战中,曹军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失败的?
赤壁之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曹操轻信了黄盖的诈降,而黄盖在投靠的时候,依靠随身的着火战船冲向曹营,导致整个曹营一片火海,而曹操为什么会相信黄盖呢?为什么不会防备火攻呢?其实曹操并不相信黄盖,只是每次大战前,都有敌方人员投降,这个曹操已经习惯了,曹操打吕布时,张辽投靠了曹操,官渡之战时,许攸...

三国中的赤壁之战曹操有多少人马,火烧后还有多少人马?
赤壁之战曹操有二十多万人马,火烧后还有一半人马。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

赤壁之战曹操带了那些大将
赤壁之战曹操带了曹仁、曹纯、乐进、徐晃、满宠、赵俨这些大将。《三国志·曹仁传》记载: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三国志·曹纯传》记载: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进降江陵。《三国志·乐进传》记载: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三国志·徐晃传...

在赤壁大战中,曹操要怎样做才有可能取得战争胜利?
曹操要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首先要做的就是不发动赤壁之战。这样一说似乎有点矛盾,不过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是曹操唯一能够取得对孙刘联军胜利的办法。在赤壁之战前,曹操采取了荀彧的建议,“大军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备”,率领军队南下,直取荆州。当时恰好刘表病死,刘表的儿子刘琮投降...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屡犯战略上的错误,原因是什么?
一、曹操太骄傲轻视对手。曹操在赤壁之战之前基本上以不败统一了整个北方,其中历史上最著名的敌人以胜利打了很多仗,那就是官渡之战。曹操以十分之一的兵力击败袁绍,大大提高了他的士气。所以曹操认为自己无敌,于是统一天下,主动南下,进行了赤壁之战。人在太有自信的时候往往会骄傲。曹操就是太骄傲...

三国中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为什么故意放走曹操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并没有华容道关羽放走曹操的事情,所以真实历史上的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没有被抓。罗贯中写:诸葛亮观星知曹操命不该绝,所以让关羽去拦截曹操,让关羽做一件好事,卖关羽一个人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神机妙算,关羽有情有义。但罗贯中并不能违背历史,所以曹操必须活,曹操的命并不...

赤壁之战中曹操损失了多少人马
赤壁之战中曹操损失了多少人马 演义介绍赤壁之战时,说曹操一方有80万大军,实际上曹操当时并没有这么多兵力。根据各种史料上的记载,曹操应该只有20万兵马,而吴蜀联军则是5万,曹操虽然没80万,但总兵力依然是吴蜀4倍之多。只不过这场关键之战最后是曹操败下阵来,那曹操总共损失了多少兵力呢?这...

平潭县15112446475: 三国演义中提及曹操在赤壁一役中投入了多少兵 -
钟离广芙新: 小说三国演义里面,曹操有80万大军(正史是20万,因为当时2113魏国全国人口都5261不足100万,怎么可能有80万能出来打仗的),赤壁之战后曹操仅4102剩百余名亲卫士兵,已经是全军覆没,之后才会被关羽的5千轻骑1653兵阻挡在华容道(正史没有华容道这一段,并且曹军战败后还剩不足五万士兵,但是也版是一支具有战斗力的部队,小说为了添加华容道关羽义权释曹操的情节所以改成了曹操全军覆没)

平潭县15112446475: 3国演义中提及曹操在赤壁1役中投入了多少兵力 -
钟离广芙新: 我觉得赤壁一战 曹操在赤壁屯兵应该不多 历史中记载 曹操一共组织了30万大军南下 但是占领荆湘9郡就用了好多人 荆州水军倒是全数参加赤壁之战 大概有3万多水军 (以曹操的性格来分析 他绝对不会允许荆州本土兵马继续留在荆州 所以荆州水军肯定全部都在赤壁) 曹操赤壁之战以曹军分析 曹操知道自己北方军不适合长江水战 所以肯定是以荆州水军为主力 自己的大部队等待水军胜利之后才会登船攻击,并且那时候曹操主力军全在江陵等待时机. 以我分析曹操除了荆州水军3万来人之外 步骑兵应该不足5万人参加赤壁之战.总数来看差不多8万人左右.

平潭县15112446475: 三国赤壁之战曹操一共多少兵马? -
钟离广芙新: 赤壁之战号称百万 这是假的 实际没那么多的 三国志是这样记载的 曹操从襄阳带领5000轻骑兵追击刘备 在当阳追上刘备 刘备军被打散 刚好关羽船到达汉津 刘备得以渡过 然后曹操遇到江夏太守刘琦(刘表儿子) 刘琦投降 曹操得到万余士兵 加起...

平潭县15112446475: 曹操赤壁之战的部队人数?
钟离广芙新:赤壁之战的参战人数也是夸大之一,《三国演义》说曹军一共83万,实际上曹军24万(青州兵16万,荆州水军8万),孙刘联军5万左右(孙权军为3万,刘备军为2万).

平潭县15112446475: 火烧赤壁烧了曹操多少兵马?? -
钟离广芙新: 曹操号称80万,这个是需张声势,我觉得60万左右比较符合逻辑一些,还有几个说法我不赞同(1说什么曹操自己放的火,2说什么曹操只死了几千人,3说什么根本没有赤壁之说),其实我觉得赤壁让曹操损失惨重,大败完全符合逻辑,因为自从官度之战后曹操这野心家已有相当大的实力,到处去打仗,但是从赤壁之战败后,曹操却平静了很多,这充分说明曹操损失惨重,我想曹操带去赤壁的兵马应该死了95%以上,这样曹操才会撤军,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曹军将领肯定没怎么死,因为兵定会先护帅.所以我觉得赤壁曹军大概死了56万人左右,出名点的将领可能无损.

平潭县15112446475: 赤壁之战曹操到底损失多少人马? -
钟离广芙新: 战舰烧毁数千艘,士卒伤亡近15万,失踪俘虏近10万,而后有数万被打散的人马撤回襄阳 损失 张南、焦触、马延、张允、蔡瑁、蔡中、蔡和 几将

平潭县15112446475: 赤壁之战,曹操一共有多少参战部队? -
钟离广芙新: 曹操征孙权时经周瑜分析,共有兵士2、30万,这个分析相当恰当,但是,曹操带来的军队绝对不可能全部带来,西北方马、韩为患,不可不防,荆州新定,不可不留兵防备,再说像荆南四...

平潭县15112446475: 赤壁之战双方的准确人数是多少? -
钟离广芙新: 赤壁之战曹操北方兵15万,招降的荆州军约6万.共20万人. 孙刘联军,孙权兵三万,刘备兵一万多,总共不足五万. 曹(A)、刘(B)、孙(C)各时期参战的兵力的探讨. 1、曹操占据江陵并进一步南下之前: A、曹操平定华北黄河流域,其总...

平潭县15112446475: 赤壁之战曹操到底有多少兵马 -
钟离广芙新: 孙刘联军时五万...曹操时三十万还是二十万号称百万

平潭县15112446475: 赤壁之战时:曹操真的有80万兵力吗 -
钟离广芙新: 如果说准确的士兵战力的话,是没有的,这个是一种虚词夸张的说法,有一个经典的名词叫作“号称80万大军”;真实的作战兵力可能也就是30-50万之间,其他的大体都是后勤运输的民夫啊什么的,在加上为了震慑吴国,夸大虚报的数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