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要抑商扶农,难道古人不懂钱的好吗?

作者&投稿:钞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中国历代王朝经济政策里,“抑商扶农”这条,几乎是各大王朝都要坚决执行的国策,有时甚至更到了“重农抑商”的地步。但如果就此说“中国古人不懂商品经济”甚至“不懂钱的好”,那才是严重的不懂历史。首先一个事实是,再“抑商”的统治者,也很懂“钱的好”,哪怕“抑商”最严厉的时代,对商业的扶持政策,也是从来不少。

比如在厉行“重农抑商”的西汉年间,到了经济逐渐稳定的汉惠帝年间时,就“弛商贾之律”,然后“弛山泽之禁”,然后有了汉朝“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的怪现象,和“文景之治”的治国成就。就连公认“讨厌商人”的明太祖朱元璋,也曾多次降低商业税,为穷困商人提供“假贷钱谷”的支持。甚至不惜斥巨资为商人建造“榻房”,给“合法纳税”的商人提供免费住宿仓储服务。商业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意义,他们心里“门清”。

那既然“门清”,为什么还要采取严厉的“抑商扶农”甚至“重农抑商”国策呢?首先一个原因,正是“钱的好”。对于历代封建王朝来说,特别是在开国百废待兴的时候,最重要的物资财富,就是粮食。

古代科技生产条件有限,作为“刚需”的粮食从来无比珍贵。历代的货币变了又变,铁钱铜钱银钱锡钱都有,个别年月连纸壳泥壳都曾当钱用。但粮食却从来是硬通货。就连历代官员的工资制定与发放,都常以粮食为“定价”“支付”手段。东汉官员领工资,就是“半钱半谷”,唐朝“岁禄”的支付方式是“禄米”。明初文官的俸禄也是以米来衡量,正一品每年九百石米,从九品每年五十石米。

这工资水平,也变成了后世历史票友“明朝官员工资低”的吐槽。但真的低吗?以《明实录》记载,明代的粮食亩产量比宋代提高了近百分之五十,水稻亩产最高也就是三到四石,平均水平两石左右。再刨去种子肥料等开支,种多少亩地才能挣出“每年五十石米?”放在明初年间,从九品官员的这点“工资水平”,至少相当于江南中小地主家庭一年的纯收入。不用抱怨低,古代的粮食就是这么金贵。

粮食增点产如此难,可恰如一部经典电影所说:“什么是人心,人心就是粮食”。对于历代王朝来说,想要国家长治久安繁荣,首先就是要手里有粮。赶上王朝初建的年月,再苦再难也要“扶农”。那么商业呢?在古代很多时候,特别是饥荒战乱百废待兴的年月里,囤积居奇的商人,就是农业生产的大敌,利益的趋势下,商人往往会哄抬粮价,与封建王朝争抢宝贵的粮食资源。

比如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宋代,北宋中期的浙中灾荒里,就出现了“商贾争粟,富家闭粜”的闹剧。也就是富商们断绝粮食销售,关起门来等涨价。“官仓无粮”的北宋王朝呢?也只能眼睁睁干看,结果一场饥荒,导致“米斗二百,人死大半”。这还是大宋号称“太平盛世”的年月。到了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时,汴京“豪商”们也趁机大发国难财,一斗米涨到了近两千钱,给接下来的“靖康之耻”,结结实实加一把火。

类似触目惊心的教训,自然也叫历代王朝警醒,对于商人的打压防范,也就成了常态。而历代王朝的繁荣兴旺,首要的突破口,依然还是农业的发展。比如北宋真正成为“富宋”,就是从宋真宗年间不遗余力的农业改革开始。而一生铁腕手段治国的明太祖朱元璋,也通过各类强硬的国策,令明朝田亩突破八百万顷,岁粮收入突破三千万石,是宋元时代的两倍。“宇内富庶”的景象,撑起了大明辉煌盛世。农业有多重要?一目了然。

而第二个原因也同样重要:对于古代封建王朝来说,把农民牢牢拴在土地上,才是王朝安全的基石。

历代封建王朝,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一方面要靠充足粮食来支撑,另一方面,也要靠足够的自耕农来耕种。自耕农的数量越多,王朝的生产运转才越稳定。但商业,也往往是农业生产的“大敌”。以汉代晁错的抨击说,商人“男不耕耘,女不蚕织”,却凭着丰厚的利润和一本万利的盈利方式,一面“牟农夫之利”,一面“乘上所急,所买必倍”。也就是一边兼并土地,一边和农业争夺劳动力。实在是巨大威胁。

对这个威胁,早在春秋战国年间时,当时的“诸子百家”就口诛笔伐。毕竟如前文所说,农业增点产太难,而商业盈利太快,在农业不发达的社会里,一旦发达商业导致大量人口流失,必然会让统治者“肉疼”。战国学者荀子就认为“工商众则国贫”。汉代贾谊更疾呼商业发达是“天下之大残也”。从那时起,“省商贾,重农夫”就成了历代王朝“重农抑商”的重要论据。

而对于封建皇帝来说,这事儿,可不止是抢点劳动力的事儿。大量“流民”的增加,也往往成为封建王朝大乱的导火索。明太祖朱元璋对待“流民”的态度就说明了这点。洪武三年时,他就下令强制苏松嘉湖杭五郡流民就地垦荒种田。二十年后,他更对太原三百户流民采取了奇葩处理决定:如果他们在种田,就让他们就地落户,如果他们在做买卖,就地逮捕治罪。

参考一下明朝之前的流民起义,还有明末的农民起义,就知道他在担心什么。历代王朝的“重农抑商”,基本都来自这样的担忧。但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各个王朝也会调整“抑商”政策,做出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改革。如果不变革呢?可以看看鸦片战争前的清朝,19世纪初的嘉庆皇帝,就是“重农”思想的坚决拥护者,多次下诏书“重农”,且进行了“禁矿”等一系列改革,盼着能富国强兵。

可此时的清王朝,人口已经急剧膨胀,人多地少的局面早已是严重社会病,龚自珍形容当时清朝“不农”“不工”的游民“十之五六”。如果还抱着“重农”,无视工商业的利益,结果就是鸦片战争前,清王朝社会的极度贫困化,各地“游民”扎堆,“盗贼”遍地的景象。道光年间的广东学政戴熙,就形容当时“盗贼蜂起,民不聊生”。名臣黄爵滋更哀叹“灾黎可悯也,荒岁可惧也”。



并不是,统治者认为商人掌握财富之后会拉帮结派,会对王朝统治有影响。

古人并不是不懂得钱的好处,只是怕大家都去经商了,没人种地,会使粮食产量降低

古人当然懂得钱的好处,因为商人因为经常牟取暴利,投机取巧,所以一直地位不高,影响国家经济发展。民以食为天,古代生产力落下,粮食产量不高,所以一直都很重视农业发展,只有粮食充足了,老百姓的日子才会好过。

农业是封建社会根本。封建社会仍是农业社会,依靠大量农民生产才能保证国家的运行。


西汉:重农抑商,休养生息
重农抑商,休养生息 在结束了秦末的残暴统治和长达八年的战乱之后,刘邦终于登上了大汉天子的宝座,建立一个新的统一的封建帝国――汉。 刘邦即位之初,整个社会已经是一片残破,甚至出现沃野千里、空无一人的景象。整个国家人口锐减,经济凋敝,物价上涨,民不聊生。据史载,死于战乱和饥荒的人数...

古代重农抑商都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他们最后为什么都选择转行了_百度知 ...
众所周知,“商人”这一行业在古代的地位不高,这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的一大特征了。从商鞅变法的时期开始,“重农抑商”就一直是国家的基本国策,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究其原因,无外乎这些人在很多方面都威胁到了统治的稳定。从经济发展上来说,商人不利于社会财富的增加 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古代社会里,...

为什么古代要抑商扶农,难道古人不懂钱的好吗?
古人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我国主要是农业社会国家,以农业为根本,如果都去做商人,对国家生产没有好处,还有,富商可能会影响统治者统治地位,影响社会稳定。

理解丝稠之路,重农抑商政策,海禁与闭关政策这几个历史概念?
扩展:“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东起西安,连云港,天津,青岛,等地,西至荷兰鹿特丹的国际铁路线与国际海上贸易航线。转百科网页链接 重农抑商首先在朝代建立初期为维护统治和发展,加上战乱过后十室九空必然要大力扶持农业(...

商业能带动经济发展,为何历朝历代还要去重农抑商?
在中国古代数千年的历史当中,有一项国策贯彻始终,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明清时期,它一直是统治者最重视的政策,而这项被誉为,国之根基,的国策,就是重农抑商,或者说是抑商扶农众所周知,商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巨大,商品经济的繁荣往往会促进国力的增强,那么我们不禁发问,既然商业如此重要,古代却为何要实行重农抑商...

历史上的重农抑商政策是怎样的
那么历史上的重农抑商政策是怎样的?什么是重农抑商政策:通过法律困辱工商业者,限制私人工商业发展,这是中国古代“重农抑商”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传统的形成,直接由“农”、“商”对封建国家的“利”、“害”属性所决定。从政治经济方面讲,私人工商业对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结构的稳定有着经常性的...

什么是小农经济,为什么要重农抑商
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封建经济,即以个体小农户为经营模式的经济形态。它的基本特征:1.以家庭为单位 2.耕织结合 3.自给自足 在古代,封建帝王大都采用重农抑商的政策是因为:1.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的发展能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所以要重农。2.农民是封建地主的剥削对象。重农抑商能将农民固定在...

历朝历代的重农抑商,是否是阻挡我们国家走向现代的一个重要阻力呢?_百 ...
中国古代政府为什么要抑制商贾?有人从政治角度解释,说是防止商人坐大之后在政治上威胁到朝廷政权;有人从经济角度解释,说是商人在流通领域活动,并不像农业那样能够提供物质产品,对经济发展有害无益。这些解释或有一定道理,但都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汉代以后国家实行“重农抑商”,&ldquo...

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作为生产方式,跟中国历史上所具备的各种物质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有关。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重农主义保护下的小农的压力与小农经济的发展情况
自足自然经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基本模式。小农经济得以发展因素①社会生产力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 耕使用和逐渐普及:②农民不同限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 等生产资料,具备生产积极性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历代统治者采用重农抑商 政策,注意...

清河门区15230261994: 为什么中国古代会有那么多的抑商政策?
鄞裴丽珠: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落后,农业生产是国家的命脉,如果是不抑商的话,会破坏整个国家的农业生产体系.例如:假如政府鼓励商业1,必然是很多人都去投入到商业生产中,因为商业的利润要远远大于当时农业生产的利润,这样就会让农业丧失大量的劳动力,而那时生产力就是考人力,人的多少直接关系农业生产的多少;2,由于农业人口丧失,必然导致农业产品涨价,这样大量人口会因此失去生活保障,增加了流民,直接危害统治阶级利益.

清河门区15230261994: 铁友一个问题,为什么古代帝王都要重农抑商 -
鄞裴丽珠: 主要两方面吧一是传统认识.士农工商,商排最后,很长时间以来,都被认为是低贱的存在.商人不事生产,凭借着倒买倒卖,财富可谓是无中生有,在一部分“正统”的眼里来说,是歪门邪路.商人讲究的是精细,所谓亲兄弟明算账,这也和...

清河门区15230261994: 中国古代为何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最近看<中国文化概论
鄞裴丽珠: ⑴原因与含义:在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的特点是自然经济,农业是最主要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因此,封建统治者非常...

清河门区15230261994: 如何理解我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
鄞裴丽珠:[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专题一第四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中分析了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呢?下面本人就这个问题作一简单分析,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清河门区15230261994: 古代中国为何重农抑商?农业商业不都增加国家收入,人民收入? 在线等 -
鄞裴丽珠: 1,农业可以为国家提供粮食和布匹,古人认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资源是土地和人口,没有粮食和布匹哪里来的人的基本生存就得不到保障,人...

清河门区15230261994: 为何中国古代会是个重农抑商的社会?RT
鄞裴丽珠: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说到中西方文明的发源. 先来说说西方文明,你知道西方文明... 想想,为什么那些古代国家不好好种田而要去经商,你看看地图,迦太基就是现在突...

清河门区15230261994: 古代奉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
鄞裴丽珠: 儒家思想重农抑商,因为农业生产直接制造价值,而商业不能产生价值,只是价值的转移,古人没有看到商业利于国家的方面,所以限制.另外重视农业,人民就会为土地所束缚,成为土地的奴隶,利于国家的管理,不过也因此不可耕种的土地,如:沙漠、海洋就无法引起国人的兴趣,从而失去开拓进取的心态.

清河门区15230261994: 中国古代为什么在很多时期采取过「抑商」的做法 -
鄞裴丽珠: 【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重农抑商政策及影响.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直接目的是稳定社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如战国时期,秦国实施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的规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壮大了秦国实力,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日益暴露,因此答案为D.

清河门区15230261994: 列举古代不同时期商业发展表现.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采取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影响? -
鄞裴丽珠:[答案] 1、不同时期商业发展表现:商朝时期:“商人”出现、货币为贝壳、商业由官府控制;春秋战国:由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人;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西...

清河门区15230261994: 为何历朝历代都是重农抑商“?为何不让货物流通,更好的发展经济呢?
鄞裴丽珠: 重农抑商是因为中国的传统使然.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土地肥沃.因此农业得到飞快发展,自然居各业之首.商业是在产品有了富裕的基础上才出现的,因此它的出现比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